五胡十六国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1:09:50
<p>对这段历史很有兴趣, ME的资料贴,勿删.</p><p><strong>五胡之后秦姚兴<br/><br/></strong>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割据王朝后秦皇帝。&nbsp; </p><p></p><p>&nbsp;&nbsp; </p><p></p><p>受任于艰难之境&nbsp; </p><p></p><p>&nbsp;&nbsp; </p><p></p><p>羌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最早约有一百五十余种部族。姚兴祖上的烧当羌(又名研种羌)属于其中较大的一种。公元二世纪初,烧当羌为东汉政府击破,由河曲(今青海东南境河曲之地)被徙至汉阳(今甘肃甘谷县)、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南)、陇西(今甘肃临洮县)一带。西晋永嘉年间,居住在陇西赤亭的一支烧当羌人在姚兴祖父姚弋仲的率领下,从赤亭徙居隃糜(今陕西千阳县东)。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后赵的统治者徙关中豪族及氐羌十万余户以实关东。姚弋仲被石虎封为西羌大都督,率数万羌人移居清河滠头(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在后赵时期,姚弋仲先后出任侍中、征西大将军、右丞相等职。后赵灭亡,他又接受东晋政府的封号,历任六夷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等职。姚弋仲死后,姚兴的伯父姚襄背叛东晋,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打败扬州刺史殷浩,屯兵盱眙(今江苏盱眙北),招集流人,初步建立政权。不久,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途中被前秦军队击杀,其弟姚苌率余部投降。&nbsp; </p><p></p><p>姚苌,字景茂,是姚兴的父亲。降前秦后,姚苌因累立大功,先后被授以左卫将军,陇东、汲郡、河东、武都、武威、巴西、扶风太守,宁、幽、兖三州刺史,扬威将军,步兵校尉等职。淝水战后,遭受失败的前秦王国开始分崩离析。太元九年(384),姚苌得到关中羌人和西北豪族的支持,在渭北马牧正式脱离前秦,重建政权,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姚苌的力量发展很快,陆续归附他的各族人口有十几万户。前秦皇帝苻坚曾几次派大军进攻姚苌,都未能取胜。次年七月,困守在长安孤城的苻坚突破鲜卑慕容人的包围到达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被姚苌活促杀死。太元十一年(386),鲜卑慕容人放弃长安东走,姚苌乘机占据长安,称帝建元,建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后秦虽然打败周围的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控制着关中,但占据陇西的苻登坚持与姚苌为敌,使它不得安宁。苻登是苻坚的族孙。苻坚、苻丕父子死后,他继立为帝,拥有部众十余万人。姚苌及其弟姚硕德多次与苻登攻战,始终未能将其消灭。太元十八年十二月(394年1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nbsp; </p><p></p><p>姚兴为姚苌的长子,后秦建国时被封为皇太子,嗣位时年仅二十四岁。前秦时期,姚兴曾作过苻坚的太子舍人。姚苌马牧起兵,姚兴时在长安,闻讯后冒险出逃,投奔父亲。后秦建国后,姚苌经常外出与苻登作战,姚兴以皇太子身分镇守长安,统理政事。这期间,姚兴同一些汉族的儒家学者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同时受到了他们的很多影响。太元十七年(392)三月,姚苌在前线患病,急召姚兴到安定行营,准备安排后事。临行前,姚兴担心原属苻秦的几位降将不易驾驭,果断地将他们全部除掉。到达安定后,姚苌病势缓和,姚兴随之被留在军中。第二年五月,苻登政权内部发生内讧,其右丞相窦冲脱离苻登,自立为秦王。七月,窦冲被围,转而向姚苌求援。后秦的谋臣尹纬建议姚苌派姚兴前往,以使太子有个实际参加战斗的机会,增加今后的应变能力。姚兴第一次统率军队指挥战斗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战斗中,他巧妙地避开与苻登大军正面决战,采用直接偷袭对方老巢的战术,结果用极小的代价给敌人以重创,顺利地完成了救援计划。姚苌对于儿子的统兵治国的才能比较满意。在临终前,辅政大臣姚晃追问攻灭苻登的打算,姚苌回答说:“这一大业马上即可成功。姚兴的才智足可以办到,你们不必问我了。”&nbsp; </p><p></p><p>姚苌初死,落在姚兴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他不仅要对付苻登,还要防范后秦政权内部的各种势力。因此,姚兴没有马上发丧。他害怕掌握后秦重兵的三位将领闻讯会发动兵变。这就是分镇安定、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的叔父姚绪、姚硕德和戍卫长安的弟弟姚崇。三人之中,以姚硕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强,对姚兴的威胁最大。但姚硕德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愿在苻登未灭的时候,自寻干戈,授首与人。为打消姚兴的顾虑,他很快来到长安表明态度,承认姚兴的领袖地位,从而缓和了后秦国内的紧张气氛。姚兴以诚相待,优礼有加。&nbsp; </p><p></p><p>苻登听到姚苌死去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调动大军,全力东进,准备一举消灭后秦。苻登先后攻占姚奴、帛蒲二镇,到达始平附近的废桥。始平(今陕西户县西)处于渭水之滨,距长安不足百里。后秦咸阳太守刘忌奴又乘乱反叛。形势对姚兴十分不利。&nbsp;&nbsp; </p><p></p><p>为减少因名号问题而引起的纷扰,姚兴决定暂不称帝。他自号为大将军,以辅政大臣尹纬为长史,狄伯支为司马,整顿军队迎击苻登。姚兴临危不乱,从容镇定。首先以奇兵突袭咸阳,将刘忌奴擒获,消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亲率大军赶赴废桥,解救始平。&nbsp; </p><p></p><p>先行到达始平的尹纬,接受始平太守姚详的建议,在废桥与苻登对峙。尹纬命令军队据守要塞,消耗敌人,并切断敌人的水源。苻登的人马缺水,渴死不少,因此频频对废桥发动攻势。尹纬认为摧毁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全线反攻。姚兴担心苻登的力量太强,急忙进行劝阻。尹纬解释说:“现在的形势很不稳定,如果不鼓足勇气打败敌人,我们就要完了。”&nbsp; </p><p></p><p>太元十九年(294)夏初,两军在废桥展开决战。这一战,后秦大获全胜。苻登的军队彻底崩溃,他本人狼狈地逃到平凉(今甘肃平凉西),躲进马毛山里去了。&nbsp; </p><p></p><p>废桥一役是决定姚兴命运的一次重要战争。它为后秦最后消灭苻登、称霸关陇奠定了基础,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姚兴的威望,巩固了他的地位。废桥战后,姚兴正式为姚苌发丧,并在始平附近的槐里即位称帝。通过这次战争,姚兴加深对尹纬的了解,他们之间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君臣关系。尹氏是天水大族,前秦时期受到苻坚的禁锢,尹纬只当到尚书令史。姚苌对他也不甚重视,而姚兴却很倚重尹纬,先后委任他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右仆射等重要职务。&nbsp; </p><p></p><p>当年七月,姚兴一面命人堵劫乞伏乾归救援苻登的军队,一面亲自率军攻打马毛山。在那里,姚兴一鼓作气击溃苻登,把他擒获后杀死。为了根绝隐患,姚兴解散苻登的部众,安排他们重新进行农业生产。姚兴还把三万户民户从阴密迁到长安,以充实由于氐人、鲜卑慕容人外徙而显得人力不足的京畿地区。他将自己直接管辖的大营一分为四,由四军分别统领这些民户。回师长安不久,姚兴又消灭了盘踞在武功(今陕西旧武功)的割据势力窦冲。经过这些努力,后秦终于控制了陇东地区。&nbsp; </p><p></p><p>&nbsp;&nbsp;</p><p>对这段历史很有兴趣, ME的资料贴,勿删.</p><p><strong>五胡之后秦姚兴<br/><br/></strong>姚兴(366—416),字子略,羌族,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县西)人。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割据王朝后秦皇帝。&nbsp; </p><p></p><p>&nbsp;&nbsp; </p><p></p><p>受任于艰难之境&nbsp; </p><p></p><p>&nbsp;&nbsp; </p><p></p><p>羌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最早约有一百五十余种部族。姚兴祖上的烧当羌(又名研种羌)属于其中较大的一种。公元二世纪初,烧当羌为东汉政府击破,由河曲(今青海东南境河曲之地)被徙至汉阳(今甘肃甘谷县)、安定(今甘肃镇原县南)、陇西(今甘肃临洮县)一带。西晋永嘉年间,居住在陇西赤亭的一支烧当羌人在姚兴祖父姚弋仲的率领下,从赤亭徙居隃糜(今陕西千阳县东)。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后赵的统治者徙关中豪族及氐羌十万余户以实关东。姚弋仲被石虎封为西羌大都督,率数万羌人移居清河滠头(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在后赵时期,姚弋仲先后出任侍中、征西大将军、右丞相等职。后赵灭亡,他又接受东晋政府的封号,历任六夷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等职。姚弋仲死后,姚兴的伯父姚襄背叛东晋,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打败扬州刺史殷浩,屯兵盱眙(今江苏盱眙北),招集流人,初步建立政权。不久,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途中被前秦军队击杀,其弟姚苌率余部投降。&nbsp; </p><p></p><p>姚苌,字景茂,是姚兴的父亲。降前秦后,姚苌因累立大功,先后被授以左卫将军,陇东、汲郡、河东、武都、武威、巴西、扶风太守,宁、幽、兖三州刺史,扬威将军,步兵校尉等职。淝水战后,遭受失败的前秦王国开始分崩离析。太元九年(384),姚苌得到关中羌人和西北豪族的支持,在渭北马牧正式脱离前秦,重建政权,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万年秦王。姚苌的力量发展很快,陆续归附他的各族人口有十几万户。前秦皇帝苻坚曾几次派大军进攻姚苌,都未能取胜。次年七月,困守在长安孤城的苻坚突破鲜卑慕容人的包围到达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被姚苌活促杀死。太元十一年(386),鲜卑慕容人放弃长安东走,姚苌乘机占据长安,称帝建元,建国号为大秦,史称后秦。后秦虽然打败周围的一些割据势力,基本上控制着关中,但占据陇西的苻登坚持与姚苌为敌,使它不得安宁。苻登是苻坚的族孙。苻坚、苻丕父子死后,他继立为帝,拥有部众十余万人。姚苌及其弟姚硕德多次与苻登攻战,始终未能将其消灭。太元十八年十二月(394年1月),姚苌病死,其子姚兴嗣立,苻登仍是后秦王朝的强大威胁。&nbsp; </p><p></p><p>姚兴为姚苌的长子,后秦建国时被封为皇太子,嗣位时年仅二十四岁。前秦时期,姚兴曾作过苻坚的太子舍人。姚苌马牧起兵,姚兴时在长安,闻讯后冒险出逃,投奔父亲。后秦建国后,姚苌经常外出与苻登作战,姚兴以皇太子身分镇守长安,统理政事。这期间,姚兴同一些汉族的儒家学者建立了比较融洽的关系,同时受到了他们的很多影响。太元十七年(392)三月,姚苌在前线患病,急召姚兴到安定行营,准备安排后事。临行前,姚兴担心原属苻秦的几位降将不易驾驭,果断地将他们全部除掉。到达安定后,姚苌病势缓和,姚兴随之被留在军中。第二年五月,苻登政权内部发生内讧,其右丞相窦冲脱离苻登,自立为秦王。七月,窦冲被围,转而向姚苌求援。后秦的谋臣尹纬建议姚苌派姚兴前往,以使太子有个实际参加战斗的机会,增加今后的应变能力。姚兴第一次统率军队指挥战斗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战斗中,他巧妙地避开与苻登大军正面决战,采用直接偷袭对方老巢的战术,结果用极小的代价给敌人以重创,顺利地完成了救援计划。姚苌对于儿子的统兵治国的才能比较满意。在临终前,辅政大臣姚晃追问攻灭苻登的打算,姚苌回答说:“这一大业马上即可成功。姚兴的才智足可以办到,你们不必问我了。”&nbsp; </p><p></p><p>姚苌初死,落在姚兴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他不仅要对付苻登,还要防范后秦政权内部的各种势力。因此,姚兴没有马上发丧。他害怕掌握后秦重兵的三位将领闻讯会发动兵变。这就是分镇安定、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的叔父姚绪、姚硕德和戍卫长安的弟弟姚崇。三人之中,以姚硕德威望最高、兵力最强,对姚兴的威胁最大。但姚硕德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不愿在苻登未灭的时候,自寻干戈,授首与人。为打消姚兴的顾虑,他很快来到长安表明态度,承认姚兴的领袖地位,从而缓和了后秦国内的紧张气氛。姚兴以诚相待,优礼有加。&nbsp; </p><p></p><p>苻登听到姚苌死去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调动大军,全力东进,准备一举消灭后秦。苻登先后攻占姚奴、帛蒲二镇,到达始平附近的废桥。始平(今陕西户县西)处于渭水之滨,距长安不足百里。后秦咸阳太守刘忌奴又乘乱反叛。形势对姚兴十分不利。&nbsp;&nbsp; </p><p></p><p>为减少因名号问题而引起的纷扰,姚兴决定暂不称帝。他自号为大将军,以辅政大臣尹纬为长史,狄伯支为司马,整顿军队迎击苻登。姚兴临危不乱,从容镇定。首先以奇兵突袭咸阳,将刘忌奴擒获,消除了后顾之忧。然后,亲率大军赶赴废桥,解救始平。&nbsp; </p><p></p><p>先行到达始平的尹纬,接受始平太守姚详的建议,在废桥与苻登对峙。尹纬命令军队据守要塞,消耗敌人,并切断敌人的水源。苻登的人马缺水,渴死不少,因此频频对废桥发动攻势。尹纬认为摧毁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全线反攻。姚兴担心苻登的力量太强,急忙进行劝阻。尹纬解释说:“现在的形势很不稳定,如果不鼓足勇气打败敌人,我们就要完了。”&nbsp; </p><p></p><p>太元十九年(294)夏初,两军在废桥展开决战。这一战,后秦大获全胜。苻登的军队彻底崩溃,他本人狼狈地逃到平凉(今甘肃平凉西),躲进马毛山里去了。&nbsp; </p><p></p><p>废桥一役是决定姚兴命运的一次重要战争。它为后秦最后消灭苻登、称霸关陇奠定了基础,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姚兴的威望,巩固了他的地位。废桥战后,姚兴正式为姚苌发丧,并在始平附近的槐里即位称帝。通过这次战争,姚兴加深对尹纬的了解,他们之间建立起比较密切的君臣关系。尹氏是天水大族,前秦时期受到苻坚的禁锢,尹纬只当到尚书令史。姚苌对他也不甚重视,而姚兴却很倚重尹纬,先后委任他为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右仆射等重要职务。&nbsp; </p><p></p><p>当年七月,姚兴一面命人堵劫乞伏乾归救援苻登的军队,一面亲自率军攻打马毛山。在那里,姚兴一鼓作气击溃苻登,把他擒获后杀死。为了根绝隐患,姚兴解散苻登的部众,安排他们重新进行农业生产。姚兴还把三万户民户从阴密迁到长安,以充实由于氐人、鲜卑慕容人外徙而显得人力不足的京畿地区。他将自己直接管辖的大营一分为四,由四军分别统领这些民户。回师长安不久,姚兴又消灭了盘踞在武功(今陕西旧武功)的割据势力窦冲。经过这些努力,后秦终于控制了陇东地区。&nbsp; </p><p></p><p>&nbsp;&nbsp;</p>
外拓疆土,内修政事&nbsp; <p></p>&nbsp;&nbsp; <p></p>太元二十一年(396),姚兴先后占取成纪、上邽(两地皆在甘肃天水市西),势力达到天水郡。姚兴委任有将帅之才的羌族著名军事家姚硕德为秦州牧、领护东羌校尉,镇守上邦,为全面夺取陇西作准备。&nbsp; <p></p>同年年底,姚兴派叔父姚绪东渡黄河,攻占了原属西燕的河东地区。两年前,西燕被后燕慕容垂灭亡,河东地区遂为西燕大将柳恭控制。柳恭阻河自固,姚绪几次攻打都未能得手。直到借助汾阴大族薛氏的帮助,姚绪才在龙门偷渡成功。后秦大军一举拿下蒲陂,柳恭被迫而降。姚兴把河东划归并、冀二州,以姚绪为二州牧,镇守蒲陂。&nbsp; <p></p>第二年九月,姚兴之弟姚崇攻击鲜卑薛勃部,把后秦的疆域向北扩展到上郡(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一带。&nbsp; <p></p>隆安三年(399),姚兴开始蚕食东晋领土。当时坐在东晋国君宝座上的安帝是个有名的白痴,朝廷大权由昏庸荒唐的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把持,政治异常腐败。几个强大的方镇觊觎着中央的权力,多次举兵内向,兵车屡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姚兴乘东晋衰乱,一再发兵东进,先是逼迫东晋的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北)太守、华山(今陕西华县)太守俯首称臣,进一步占据上洛(今陕西商县)。在扫清一些障碍之后,姚兴命令其弟姚崇、镇东将军杨佛嵩攻取中原古都洛阳。后秦的军队在金塘城下遭到东晋河南太守夏侯宗之的顽强抵抗,未能取得战果。金墉在洛阳的西北角,城小而固,是攻战戍守、保卫洛阳的要地。姚崇久攻不下,转而向东扫平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并将周围一带的百姓二万余户尽数迁到关中。之后,后秦大军再度包围洛阳,指挥攻城的将军仍是姚崇和杨佛嵩。这时,东晋的河南太守已经易人,新任太守辛恭靖一面婴城固守,一面派人向雍州刺史杨佺期求救。杨佺期请求初入中原兵力正强的北魏政府出兵解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辛恭靖坚守百余天。然而北魏的救兵始终没有出现。两个月后,洛阳城被后秦攻破。洛阳城破,影响很大,淮河、汉水以北的许多地方势力都归附了姚兴。&nbsp;<br/>&nbsp;<br/>在动乱的十六国时期,姚兴是一位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君主。在前期,他留心政事,比较好地处理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军事上,姚兴信任和使用两位能征善战的叔叔姚绪和姚硕德;政治上,他依靠的是足智多谋的尹纬。他能够倾听臣下的意见,注意提拔一些有才能的人担任重要官职。攻占洛阳后,姚兴命令百官为朝廷荐举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的臣下曾抱怨世间人才太少,姚兴反驳说:“自古以来,有作为的帝王使用人才,既不能找先贤,也不能等后人,他们随时选拔人才都能取得成功。你自己没有识人之明,怎么能说天下没有人才呢?”兵部郎边熙认为军令烦苛,姚兴根据他的建议删削了过滥过重的部分。城门校尉王满聪不满意姚兴出游晚归,以天黑不辨奸良,不开城门。姚兴只好从别门而入。第二天,为了嘉奖王满聪尽忠职守,姚兴特意提升了他的官职。&nbsp; <p></p>为澄清吏治,姚兴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贪官污吏。对于比较清廉的臣属,他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还下书表彰,越级提拔他们的职务。后秦在长安办有律学,学员都是地方郡县的闲散官吏。经过一段时间的法律学习之后,学有成绩的人被派回原地负责司法。姚兴规定,凡州郡县地方政府不易判定的案例,一律报请中央政府裁决。他本人经常在咨议堂,旁听判决,尽量避免冤狱的发生。&nbsp; <p></p>姚兴还曾发布命令,要求各地政府释放因灾荒贫困而自卖为奴的百姓;禁止百姓制造锦绣和过多地进行宗教祭祀;安葬阵亡的将士和抚恤他们的家属等等。此外,他本人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从不用金银装饰的车马器物。在姚兴的带动之下,后秦上下崇尚清素,达官贵人也不敢肆意奢侈浪费。这些措施,对于阶级矛盾的缓和和关陇地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nbsp; <p></p>姚兴继承姚苌的政策,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天水姜龛、东平淳于岐、冯翊郭高等云集长安,讲学授徒,各有弟子门生数百人,远道而来的求学者竟达上万人。洛阳城内的凉州硕儒胡辨,弟子千余人,关中不少青年人慕名前去就学。姚兴特别指示各地关卡,对来往的儒生,一律放行,不许刁难。姚兴素以精通典籍声闻遐迩,政务之暇,经常在内宫召见学者,和他们一起讲论道艺,错综名理。其中一些善于为文的人,被姚兴安排在身边,参管机密,起草诏书。姚兴提倡儒学意在维护统治,但在客观上为保存和发扬汉族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nbsp; <p></p>姚兴比较注意军纪。史书上讲,他的军队“军令齐整,秋毫无犯,祭先贤,礼儒哲”。由于能够作到“军无私掠”,后秦的军队,最初的名声还是比较好的。&nbsp; <p></p>后秦的西邻是一个乞伏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它的国号也叫作秦,史称西秦。乞伏鲜卑人原居漠北,西晋时期开始迁徙到陇西。淝水战后,其部落酋长乞伏国仁招集诸部,拥兵自立,有众十余万人,逐渐割据陇西。乞伏国仁曾依附于苻登,受封为苑川王。乞伏国仁死后,其弟乞伏乾归改称河南王,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苻登败死后,乞伏乾归击杀仇池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之地。后来,乞伏乾归连续战胜后凉和吐谷浑,获取大量的人口和土地。&nbsp; <p></p>乞伏乾归本来就是后秦统一关陇、进军河西的障碍。西秦国力日强,特别是隆安四年(400)乞伏乾归把首都从金城东移至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更使姚兴感到不安。这年五月,姚兴命令姚硕德将兵五万,由南安峡进击西秦。乞伏乾归亲自从苑川赶到前线,两军在陇西城(今甘肃陇西南)下形成对峙。由于深入敌境,人地生疏,樵道又被切断,后秦军队逐渐陷入困境。姚兴得到报告,立即封锁消息,远程跋涉,亲自增援姚硕德。&nbsp; <p></p>乞伏乾归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准备一举歼灭后秦主力。他预先将精锐的中军两万人埋伏在伯阳川,并在侯辰谷安排四万人的外军作为后继。然后,他带领几千骑兵迎候姚兴,以引诱敌人进入包围圈。但是,交战时恰遇灾害性天气,大风昏雾,遮天蔽日,乞伏乾归迷失道路,与中军断绝联系,误入外军阵地。作战计划不能照常执行,西秦军队措手不及,被姚兴打败。乞伏乾归丢弃大军,轻骑遁回苑川。失去主帅的西秦军队三万六千人皆放弃武器,投降后秦。后乞伏乾归一度依附南凉,经过辗转反复,最终还是归属了姚兴。&nbsp; <p></p>征服陇西之后,姚兴的兵马越过黄河继续西进,先后消灭后凉,逼降南凉、北凉和西凉,占据西方重镇姑臧(今甘肃武威)。这样,后秦的疆域“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读史方舆纪要》),成为十六国后期国力仅次于后燕的强盛王朝。&nbsp; <p></p>&nbsp;&nbsp;
与魏战争,接连受挫&nbsp; <p></p>&nbsp;&nbsp; <p></p>就在后秦势力顺利到达河西的时候,它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却遭到了北魏军队的攻击。北魏是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国家。拓跋鲜卑人原起大兴安岭,后不断南下。淝水战后,其部落酋长拓跋珪纠合部众建立起以“代”为名号的雏型国家。在打败和消灭周围的一些部落后,拓跋珪基本上控制了代北地区。太元二十一年(396)十月,拓跋珪进击中原,战胜了强大的后燕。两年后,拓跋珪定都平城,称帝建元,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和后秦互相接壤,都有吞并对方的欲望。早在太元十七年(392),姚苌因收纳反叛拓跋鲜卑的没弈干部落,而与代结怨。姚兴即位后,重用逃亡到没弈干处的赫连勃勃,更激怒了拓跋珪。赫连勃勃是拓跋鲜卑人世仇匈奴种的铁弗部酋长刘卫辰的儿子。刘卫辰及其部落被拓跋珪诛灭,赫连勃勃劫后余生投奔没弈干。姚兴封他为安远将军,使其助没弈干戍守后秦的重镇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并把三城(今陕西延安)、朔方(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杂夷及铁弗余众三万人,归其统领。赫连勃勃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北魏的西部边害。隆安五年十二月(公元402年1月),北魏以五万大军攻陷高平,没弈干与赫连勃勃南逃上邽(今甘肃天水)。魏军将高平的府库积蓄及所有牲畜洗劫一空,并将这里的百姓也尽数徙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同时,北魏的平阳太守又发兵侵入河东,从东部威胁后秦。还有一支北魏军队打败了西秦的附庸国黜弗、素古延等部。数路魏军一齐攻击,兵锋所及,一片废墟。后秦举国震动,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关中地区的很多城堡白天也不敢把城门打开。&nbsp; <p></p>姚兴不甘示弱,决定回击北魏。元兴元年(402)五月,姚兴以大将姚平、狄伯支为前锋,带兵四万进攻北魏的并州(今山西地区)。他自己亲率四万七千人的后继部队,担任支援。两个月后,姚平等人拿下了并州的要塞乾壁。但是,拓跋珪的反应很快,立即倾兵来救,迅速将姚平反围在汾水东岸的柴壁(今山西襄汾南)。不久,拓跋珪又在蒙坑将救助柴壁的姚兴大军击溃。姚平身陷重围,逐渐矢尽粮绝。十月里的一天深夜,姚平准备突围与列兵汾西的姚兴会合,然而两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仅有呐喊,而无接近敌人的实际行动。突围不成,姚平投水自杀。于是,两万大军敛手就擒。对岸的秦军坐视这场败亡,力不能救,皆哀号恸哭,声震山谷。姚兴向拓跋珪求和,遭到拒绝。魏军企图乘胜拿下蒲陂,取得河东。只是由于柔然突然骚扰北方,拓跋珪才被迫撤走。柴壁一战是对姚兴的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后秦再也无力东进与北魏抗争,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希望。&nbsp; <p></p>元兴二年(403),后秦向南方扩张领土,取得成效。当时东晋王朝内部发生变乱,荆州刺史桓玄从上游起兵,长驱攻入建康。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己,改国号为楚。桓玄之变,加剧了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一些不满桓玄统治的官吏北上投降后秦。他们为姚兴提供了南方社会虚弊的真实情况,加强了他南下用兵的信心。这一年,姚兴先后攻取了东晋的南乡、顺阳、新野等十二郡土地。&nbsp; <p></p>同年,后秦的军队还重创了仇池(今甘肃成县西)的割据政权,迫使仇池王杨盛送子为质,接受姚兴的封号。&nbsp; <p></p>&nbsp;&nbsp;
佞佛贪利,多所失误&nbsp; <p></p>&nbsp;&nbsp; <p></p>义熙元年(405),姚兴在长安开辟逍遥园,以此处作为僧人鸠摩罗什的译经场。鸠摩罗什之父为天竺人,娶龟兹女生罗什。七岁时,罗什随母出家。青少年时期,他曾游学罽宾、月氏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改学大乘,精研《由论》、《十二门论》等经典,称誉西域诸国。吕光平西域,携罗什至凉州。隆安五年(401),姚兴出兵破后凉,迎罗什到长安。鸠摩罗什至长安,时年五十八岁。初住草堂寺,收纳僧徒三千人。姚兴待罗什以国师之礼,尊崇备至,常亲率群臣及僧众听他讲经。罗什在凉州十八年,因此通晓汉文。他发现汉文译经与梵文原经出入甚大,遂向姚兴建议重新译经。姚兴除为罗什开辟译经场外,还选名僧僧略、僧迁等八百余人为其助译。姚兴不但为罗什译经提供种种方便,有时还亲自参与翻译。他让罗什持梵文经本译成汉文,自己对照汉文原书,综合理义,进行考校。《广弘明集》中至今保留有姚兴同罗什等人探研经义的一些材料。经罗什之手,前后译经共有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在中国佛教史上,鸠摩罗什译经是件大事。龙树中观宗大乘学说的主要经典,由罗什最终译完;他还对小乘成实宗经典的翻译,作出了大量贡献。鸠摩罗什译经的态度比较严肃,力求译文典雅而又不失原意。从这个意义说,他的译经活动不但有利于佛教的传播,而且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nbsp; <p></p>在姚兴的提倡和鼓励之下,后秦举国上下崇信佛教,一时寺院佛塔林立,仅长安一地的僧人就有五千多人,各地事佛的人达到“十室而九”的地步。姚兴倡导的佞佛之风,耗费大量物质财富,弄得储用殚竭,人民疲弊,严重影响关陇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后秦的国力开始衰退,走上下坡路。&nbsp; <p></p>消灭南凉、占据姑臧以后,后秦在河西地区的统治遇到一定的困难。由于这一带从来不是羌人活动的地区,姚兴为保住姑臧,每年都得投入大量的兵力。除有一支三千人的常驻军外,大将齐难统率的四万步骑主要也是戍卫这里的。兵力紧张,再加上表面接受后秦封号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和南凉国主秃发傉檀都觊觎着这座要塞,姚兴感到压力很大。所以到义熙二年(406),他已有意放弃姑臧。但是姚兴忽略了事情的另一方面。凉州刺史王尚到任五年,政绩突出。在远离长安,困守孤城的困难条件下,他轻身率下,躬俭节用,努力发展生产,安定人心,受到凉州各族人民的拥护。后秦政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正在日趋巩固。&nbsp; <p></p>这年六月,秃发傉檀为了讨好姚兴,特地献上三千匹战马和三万头羊只。姚兴认为在诸凉的国主中,唯有秃发傉檀最忠于自己。于是,他下令将王尚调回长安,改任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消息传到姑臧,许多凉州人表示反对。他们派遣凉州主簿胡威赶到长安,请求姚兴撤回成命,留住王尚。胡威埋怨姚兴因贪恋小利而舍弃一方土地。指出秃发傉檀心怀叵测,将河西五郡拱手送他,不但要给凉州百姓带来直接的损害,而且对后秦本土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姚兴意识到自己的失策,急忙派人纠正,但来不及了。秃发傉檀用在姑臧城南驻扎的三万大军,迫走了王尚。随着姑臧的丧失,后秦的势力逐渐退出河西,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是对诸凉名义上的领属关系。&nbsp; <p></p>同年,姚兴的另一重大失误是将南乡十二郡归还东晋,极大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nbsp; <p></p>&nbsp;&nbsp;
收容勃勃,养成大患&nbsp; <p></p>&nbsp;&nbsp; <p></p>义熙三年(407),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突然崛起在后秦的北方,成为姚兴无法摆脱的威胁和灾难。赫连勃勃被拓跋圭打垮后一文不名,毫无力量。自接受后秦的封号、统领旧部以来,他的羽翼才日渐丰满起来。秦魏战后,姚兴为对付北魏,改任赫连勃勃镇朔方,并以三交五部鲜卑及杂虏二万余落拨他管辖。赫连勃勃实力大增,遂决定叛秦自立。义熙二年(206),他把柔然可汗社献给姚兴的八千匹战马劫获,并以射猎的名义袭杀了岳父没弈干,并其部众。次年六月,他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国号为大夏。在陆续打败一些部落和割据势力之后,赫连勃勃开始骚扰姚兴。十月,他连陷后秦的北部诸戍。有的部下建议他定都高平,赫连勃勃不同意。他认为专固一城,不能发挥骑兵高速度作战的特点。他要采取是倏来忽往的突袭战术,使姚兴疲于奔命,防不胜防。赫连勃勃的作法,果然奏效。在铁弗骑兵的袭击下,后秦岭北地区的城镇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nbsp; <p></p>义熙四年(408),赫连勃勃又在青石原大败后秦军队,俘获和斩杀五千余人。姚兴不能容忍赫连勃勃的一再挑衅,开始筹划反攻。他首先改善了同赫连勃勃宿敌拓跋圭的关系,然后,命令大将齐难率领两万骑兵寻找铁弗人的踪迹,准备大战赫连勃勃。&nbsp; <p></p>后秦的兵力有限,姚兴本应全力对付主要敌人赫连勃勃。但是,在派兵北上的同时,他又派出以姚弼为主帅的三万步骑进攻河西,这就使得兵力过于分散。&nbsp; <p></p>姚兴有个侥幸心理:秃发傉檀一年前被赫连勃勃勃战败,名臣勇将消耗掉十分之六七,之后内乱频生,国力大衰。姚兴认为这是个打败秃发傉檀,重返河西的极好机会。为麻痹对方,姚兴声称姚弼的大军不针对南凉,它是配合齐难大军作战、防范赫连勃勃西逃而部署的。&nbsp; <p></p>姚弼到达金城,有个部下建议乘秃发傉檀犹豫不定,轻骑突进,掩袭姑臧,但是未被采纳。等到后秦兵至姑臧时,秃发傉檀已完全明白姚兴的意图,作好了设防。秃发傉檀把许多牛羊赶到野地,引诱后秦军队进行略抢。结果,秦将敛成中计,被打得大败,部下死亡七千多人。姚弼被南凉人围困在姑臧的西苑,水源断绝,形势危难。幸亏姚兴派去增援的姚显及时赶到,才避免全军覆没。姚显好言抚慰秃发傉檀,得以安全退兵。从此,秃发傉檀不再畏惧后秦,是年重新称王,大赦改元,设置百官,与后秦完全脱离领属关系。&nbsp; <p></p>北线作战的秦军遭到比河西更大的损失。赫连勃勃避开来势汹汹的齐难,将大军撤到朔方东北的河曲,然后利用后秦军队纵兵野掠的机会,潜师杀回。齐难猝不及防,败退途中被夏兵活捉,全军覆没。这一仗使后秦声威大降,岭北地区原附属于姚兴的部落和割据政权,纷纷转依赫连勃勃。&nbsp; <p></p>义熙五年(409)正月,姚兴重新调整兵力,派出以其弟姚冲为主帅、大将狄伯支为副帅的四万骑兵袭击赫连勃勃。不料,事情中途有变,姚冲企图回兵长安,夺取政权。狄伯支拒绝参与阴谋,被姚冲毒死。事变虽被姚兴迅速平息,但是预期的军事目的没有达到。三个月后,赫连勃勃却成功地袭击了后秦的平凉,抢虏人口七千余户,并进屯平凉以南的依力川。&nbsp; <p></p>九月,姚兴倾兵来到依力川附近的贰城,要与赫连勃勃决一死战。赫连勃勃先发制人,乘后秦人马尚未完成集结,猛地袭击贰城的姚兴老营。姚兴面对如潮似涌的大夏铁骑,一时懵头转向,竟然准备丢下大军,逃到担负粮运的后军那里。在群臣的苦谏之下,姚兴没有走成,但他的举动已铸成大错。秦军本来就惧怕大夏铁骑,主帅的临阵惊慌,更加重了恐怖情绪,结果又被赫连勃勃打败。在姚文宗等勇将的死战之下,姚兴得以败还长安,幸免罹难。夏军乘胜洗劫了周围的郡县,将当地七千余户北徙到大城(今内蒙杭锦旗东南)。&nbsp; <p></p>赫连勃勃把南下骚扰姚兴作为既定国策,导致后秦与大夏间的战争频繁发生。此后一直到姚兴病死,在双方的战斗中,后秦很少有获胜的机会,而骁骑风驰的夏人却使平凉、杏城、定阳(今陕西延长县南)等重镇几度易手,先后消灭秦军近十万人,抢掠人口两万多户,牲畜财产不计其数①。一而再的战争失利和姚硕德、姚绪、尹纬等著名文臣武将的相继去世,使姚兴的处境日益困难。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口落入赫连勃勃的手里,姚兴将数千户边镇居民安置到内地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为了集中兵力,他将增援南燕的军队撤回;为了弥补国用不足,他增加在关津渡口的商税,甚至对盐竹山木,也巧立名目扩大税收。姚兴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帮助他摆脱困境。撤回援燕的军队,造成东晋迅速攻灭南燕,转而威胁后秦;增加税目,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姚兴饮鸩解渴、杀鸡取卵,为自己酿成了新的苦酒。&nbsp; <p></p>义熙八年(412),后秦颍川太守向姚兴报告说,东晋在边境附近的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一带屯兵,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姚兴认为,东晋积弱,不敢轻开边衅,所以虽然与臣下讨论了有关烧粮掠野的防御措施,实际上却没有执行。他低估了刘裕收拾政局的能力,更没有想到对方在灭掉南燕后,已有吞并关陇的设想。&nbsp; <p></p>这一年,原附属于后秦的仇池王杨盛派兵侵扰祁山。姚兴派出四路大军,分别从鹫峡、羊头峡、洴城出发,反击杨盛。姚兴本人亲自带领五千骑兵,从雍县奔赴陇口与诸军会师。在战斗中,由于一位将领畏懦不进,其他军队失去配合,结果被杨盛击败,姚兴无功而还。有位臣下把这次失败解释为杨盛占了地势险固的便宜,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后秦国力的衰败和军纪的涣散。&nbsp; <p></p>&nbsp;&nbsp; <p></p>死于危机四伏之中&nbsp;
义熙十年(414)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nbsp; <p></p>乱子是由皇子姚弼谋夺皇太子姚泓之位引起的。在姚兴的诸子中,皇长子姚泓并不受宠。这主要因为姚泓性格宽和、才能平庸,且又体弱多病。早在元兴元年(402)立太子时,姚兴对他就颇为犹豫。姚兴喜爱皇子姚弼,认为他是比较理想的继承人,因此平素格外宠信。野心很大的姚弼逐渐滋生夺嫡的欲望。他原以雍州刺史之职,镇守安定,经过买通姚兴的左右,义熙七年(411)调入中央,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务。姚弼取得相权后,努力结纳党羽,积极制造舆论,企图击败皇太子。但大多数朝臣对他比较反感。为了使别人不敢反对他,姚弼给倾向于姚泓的大臣姚文宗罗织了许多罪名,激怒父亲将姚文宗杀死。他还苦心积虑地在姚兴身边安插亲信,广树爪牙,逐渐控制一些中枢机要部门。姚兴对姚弼的活动,采取纵容的态度。有人提醒姚兴注意事态发展的危险后果,他假装糊涂,不予理睬。对于姚弼的夺嫡阴谋,皇太子姚泓已有戒备。这次姚兴生病,姚泓一面亲自到内宫侍疾,一面在皇宫内安排下重兵,以防不测。许多忠于太子的要臣分别统领禁军,宿卫大内。&nbsp; <p></p>姚泓并非过虑,姚弼在府第里已埋伏下数千甲士,准备一旦姚兴去世,立即武力夺权。其他皇子也不甘示弱,在京城的皇子姚裕给镇守蒲陂的哥哥姚懿送去密信,要他串连在外典管重兵的诸皇子,以讨伐姚弼的名义,举兵内向。姚懿得讯,立即动员军队,赦免囚徒,建牙誓众,开赴长安。姚洸、姚谌等人也分别起兵于洛阳、雍县。一时剑拔弩张、烽烟滚滚,大有内战一触即发之势。幸亏姚兴大病不死,紧张的形势才得以缓和下来。姚兴虽对姚弼恃宠不虔,阻兵怀贰的罪行有所认识,但仍偏爱姚弼的才气,不忍加刑,只是免去了姚弼的尚书令职务。姚懿等人罢兵还镇后,专程进京面谏姚兴,要求惩办姚弼。姚兴把他们搪塞了过去。&nbsp; <p></p>在进京面谏的皇子中,以姚宣抨击姚弼的措词最为激烈,姚弼十分痛恨他。第二年三月,姚弼诬陷姚宣,姚兴信以为真,派人到杏城将姚宣逮捕下狱。赫连勃勃乘机攻打杏城,后秦守军临战易帅,战斗力大减,遂兵败城陷。这时,姚兴已完全恢复了对姚弼的信任,并将三万大军交给他,由他负责镇守秦州。臣下尹昭反对姚弼掌握强兵,批评姚兴为后秦制造隐患,但姚兴不以为然。&nbsp; <p></p>不久,姚兴再度患病。姚弼故伎重演,称疾不朝,又开始在府第聚兵。姚兴气得发昏,在处决姚弼的几个党羽之后,召集群臣商讨逮捕和惩治姚弼的办法。然而姚兴只是一时之怒,到火气一消,爱子心切,故数日议而不决。消息走漏,姚弼的党羽磨刀霍霍,十分活跃。姚兴害怕兵变,被迫下令逮捕姚弼,但又暗示姚泓出面来说情,并以此为词将姚弼赦免。&nbsp; <p></p>义熙十二年(416)二月,姚兴病势转重,自知不久人世,遂下令太子监国。姚弼的党羽在谋杀姚泓和劫持姚兴的计划未逞后,开始策划入宫作乱。姚兴终于下令收缴姚弼的武装,逮捕姚弼。姚弼的死党姚洸误信姚兴已死的谣传,带兵攻打端门,皇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姚兴勉强支撑病体,被人扶到殿前,宣布处死姚弼。乱军失去斗志,溃散而去。事变平息的第二天,姚兴病发去世,终年五十一岁。&nbsp; <p></p>姚兴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期,他出色地解决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难题,既避免了内乱,又击败了宿敌苻登,并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建立起一个相当强盛的后秦帝国。他制定的一些旨在安定社会,强大国力的措施,确实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作用,继前秦之后,使关陇地区再现了“俗阜年丰,远安迩辑”的繁荣景象。姚兴的历史功绩值得肯定。但是在他的后期,几次重大的失误,使后秦先后失去河西五郡和南乡十二郡,极力卵翼扶植起来的赫连勃勃,成为对后秦威胁最大的敌人。佞佛、增税的作法加剧了社会财富的消耗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尤为失当的是,姚兴没有妥善地处理好皇位继承问题,这就为他生前死后内乱不断,埋下祸根。&nbsp; <p></p>姚兴死后,太子姚泓继立。后秦四面受敌,处境岌岌可危。最初是西秦的军队攻破上邽;然后杨盛骚扰祁山,进逼秦州;赫连勃勃陷阴密,据雍县,掠郿城(今陕西眉县东北),甚至长驱直入到达长安附近的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东晋的权臣刘裕则兵发五路,大举伐秦。刘裕沿途破关斩将,所向皆捷,并占据洛阳。而在这时,镇守蒲陂的姚懿突然举兵称帝,祸起萧墙。姚泓调集重兵,刚刚将其平定,姚恢又于安定起兵。姚泓被迫撤回防守潼关的军队,全力对付内乱。东晋的军队乘势拿下潼关,进入关中。义熙十三年(417)八月,长安城破,姚泓出降,被送至建康处斩,后秦亡国。时距姚兴去世仅有一年。&nbsp;<br/>
<strong>慕容英雄家族的四个燕国<br/><br/></strong><p></p>慕容英雄家族的四个燕国&nbsp;<br/>东周战国时,有战国七雄,其中有一个燕国。东周与欧洲有些相似,俺觉得其中燕国<br/>与荷兰有些相似,都是北方中等国家。 <p></p>五个多世纪后,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br/>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br/>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文鲜卑。 <p></p>鲜卑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到曹魏时代,慕容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br/>懿攻打辽东公孙渊,立下战功,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为“步摇”<br/>,后转音为“慕容”,慕容鲜卑以此得姓。 <p></p>说起这慕容家族,深受汉文化影响,又保留了北方民族的骁勇,那真是英雄辈出。为<br/>了大家看得清楚,先把这英雄家族几代人排列如下: <p></p>燕国第一代领导人:慕容廆(实际缔造者,燕国是在第二代手中建立的) <p></p>第二代:慕容翰,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 <p></p><p></p>第三代:慕容儁,慕容恪,慕容霸,慕容德 <p></p>第四代:慕容暐,慕容泓,慕容冲,慕容保,慕容熙,慕容超 <p></p>第五代:慕容会,慕容盛,慕容策。 <p></p>西晋时,慕容廆被封为鲜卑都督,是晋国的一个军官,他率本部人马居辽东境,与段<br/>鲜卑和宇文鲜卑为邻。慕容廆与段鲜卑结为婚姻,同时大破宇文鲜卑,声势日益壮大<br/>。 <p></p>晋八王之乱,慕容廆称大单于,拥兵自立。他的长子慕容翰,勇力绝伦,是著名的虎<br/>将。趁辽东大乱,辽东晋军不能控制局面,慕容翰率兵击破叛乱的鲜卑部落,将叛乱<br/>部落劫去的晋民夺回,送归晋国。 <p></p>中原大乱,很多晋国官民纷纷投奔慕容部。慕容廆设立郡县,开办学校,使世子慕容<br/>皝等入学读书。辽东竟成为乱世中保存汉文化的一块净土。 <p></p>晋室南渡,在辽东飞地方面,对慕容部颇为重视,但晋国留在辽东的官员却十分嫉妒<br/>慕容部,他们发动段鲜卑,宇文鲜卑和高句丽围攻慕容部根据地棘城。宇文部酋长宇<br/>文悉独官派重兵猛攻镇守徒河城的慕容翰。勇将慕容翰设伏兵,大破宇文部。慕容翰<br/>趁势与慕容皝前后夹击围攻棘城的宇文部,大破宇文悉独官主力。三部吓破了胆,纷<br/>纷向慕容部求和,晋官逃走,辽东全归慕容。 <p></p><p></p>慕容廆派使到建康报捷,晋元帝大喜,封之为平州刺史,辽东郡公。 <p></p>慕容廆写信劝晋将陶侃率晋军北伐,消灭匈奴人的赵国,他愿为接应。但不久,陶侃<br/>和老英雄慕容廆先后去世。 <p></p>老英雄既去,世子慕容皝接掌大权,是为第二代领导人。慕容皝也是位豪杰,但慕容<br/>家族的问题就出在豪杰太多,谁都不服谁。慕容皝的庶长兄慕容翰,前面已说过,是<br/>位勇将。慕容皝对这位虎将大哥最为嫉妒。所以他一上台,慕容翰就知道不好,立即<br/>逃往段鲜卑。慕容皝的两位同胞兄弟慕容仁慕容昭,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都想<br/>干掉慕容皝,自己当老大,结果还是慕容皝棋高一招,将二弟杀死。 <p></p>慕容皝再攻段鲜卑,段部大败,慕容翰再逃往宇文部。慕容皝劝他回来,后终于找借<br/>口命他自杀,一代豪杰终于死在自己兄弟手里。 <p></p>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燕国。后赵石虎见前燕崛起,遂发大兵来攻,被燕军<br/>奋力击退。 <p></p>348年,五十二岁的慕容皝去世,他的儿子们继承了慕容家的传统,个个是了不起的<br/>英雄人物。慕容皝去世前,对他的世子慕容儁说:“你兄弟慕容恪可以做你的好帮手<br/>。”慕容恪是慕容皝的四儿子,智勇双全,但慕容儁最为嫉恨的是他的五弟慕容霸(<br/>大军按:俺以后就一直称之为霸,不用其他名字了,因为觉得只有这个名字才配得起 <p></p><br/>这位英雄),后来燕国复兴,慕容霸在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 <p></p>这时石赵已灭,前燕帝国成为北方大国,经常与东晋交战,并且势头压过前秦。燕军<br/>南侵,连连获胜。 <p></p>360年,慕容儁去世,年四十二岁,世子慕容暐即位,年十一岁,慕容儁临死前将他<br/>托付给慕容恪。慕容恪为太宰,慕容霸为河南大都督,荆州刺史,这哥俩皆前燕名将<br/>,龙兄虎弟,于364年发兵南侵,一举攻占洛阳。慕容霸封为吴王。 <p></p>367年,慕容恪去世,临死前对少主说:“吴王才能胜我十倍,推举他做大司马,号<br/>令全国军队,我国必能统一天下。”不过,慕容家的好汉实在是太多了,层出不穷。<br/>少主慕容暐的兄弟,白袍小将慕容冲,既是小帅哥,又是一员杀手小将,慕容暐让白<br/>袍小将慕容冲做了大司马,一帮鲜卑贵族憋着要害慕容霸,慕容霸在老家站脚不住,<br/>只好带着儿子慕容保(军按:一般写做“宝”)慕容令,投奔前秦去者。 <p></p>在慕容霸逃跑之前,他还最后为祖国出了一把力。369年,东晋桓温率五万晋军北伐<br/>,慕容霸领兵迎战,派少弟慕容德劫断晋军粮道,晋军被迫退兵,慕容霸率军追击,<br/>杀晋军三万。 <p></p>就在前燕自毁长城之际,北方另一大国前秦则度过危机,苻坚大帝上台,得王猛相助<br/>,国势蒸蒸日上。370年,苻坚派王猛率大兵伐燕,燕军三十万迎敌。但没了慕容霸<br/>,燕军不是王猛的对手,潞川之战,王猛指挥秦军杀燕军五万,俘虏十余万。秦兵包 <p></p><br/>围燕都邺城,城破,秦兵将慕容暐追捕擒获,前燕亡。前秦再灭前凉,一统北中国。 <p></p><br/>慕容家族全部落入前秦手中,苻坚对这些鲜卑贵族一个不杀,全部优待,先期投奔的<br/>慕容霸还得到重用。亡国之君慕容暐也没事,好端端地。不过,白袍小将慕容冲可算<br/>是万幸中的不幸,估计长得和张国荣有点象,被符坚弄到宫里做了“哥哥”了。把燕<br/>国统领全国兵马的大司马当“哥哥”,苻坚这就干得过分了,后来败亡,可能也是天<br/>意吧,所以,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过分。后来王猛看不下去,极力劝说,苻坚这才将慕<br/>容冲放出宫去,出任位于今山西境的平阳太守,慕容冲那俊美的姐姐清河公主仍被苻<br/>坚霸占。 <p></p>虽然亡了国,但是,慕容家族毕竟是英雄家族,不要说慕容霸,连亡国之君慕荣暐,<br/>都暗藏着变天帐,做梦都想有翻身的那一天。肥水之战,前秦大败,慕容家族终于等<br/>到了那一天。 <p></p>慕容霸随苻坚南征,肥水兵败,他的部队是秦军唯一完整的部队,慕容霸不愧为男子<br/>汉大丈夫,把这支部队交给苻坚,自己来到河南,另起炉灶。384年,慕容霸在荥阳<br/>称燕王,建立后燕帝国,招兵买马,一下子部队发展到二十万。 <p></p>是年三月,慕容暐的另一个兄弟慕容泓,起兵华阴,白袍小将慕容冲,起兵平阳,与<br/>慕容泓合兵,与前秦在关中展开血战。慕容泓待下严苛,被部下所杀,将士们拥立慕<br/>容冲,建立了西燕帝国,与前秦帝国展开血战。慕容冲连破秦军,率兵一路杀到长安 <p></p><br/>城下,苻坚气得半死。城里的慕容暐也不闲着,以儿子结婚为名,请苻坚赴宴,准备<br/>在席间将他干掉。太过疏阔的苻坚还就真的要去,幸亏天降大雨,没有去成。后来慕<br/>容暐计谋暴露,气伤了心的苻坚将城中鲜卑人全部杀掉。 <p></p>385年,慕容冲猛攻长安,苻坚身中数箭,前秦眼看敌不过西燕。苻坚留太子苻宏守<br/>长安,自己率部逃往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一带,诸葛亮死的五丈原也在那一带),结<br/>果被后秦姚苌所杀。苻宏哪里是慕容冲的对手?他守不住长安,也弃城而逃,最后向<br/>东晋投降。西燕皇帝慕容冲杀进长安,想起以前被苻坚当做“哥哥”的奇耻大辱,慕<br/>容冲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喝一声:“杀鸡给给!统统死啦死啦地有!<br/>”也不知鲜卑语和日语是否有联系,反正就是这意思,干的事和鬼子差不多。慕容冲<br/>一声令下,西燕军立刻在长安城里展开一场大屠杀。长安城又遭到一场浩劫。 <p></p>慕容冲占了长安,打算以此为都城,把关中作为西燕帝国的地盘,但他手下的鲜卑人<br/>都想回河北去,都对慕容冲怨声载道。慕容冲只顾花天酒地,没想到386年二月,手<br/>下兵变,杀了慕容冲,西燕帝国全体四十万军民大举东归。先是慕容冲的儿子慕容遥<br/>被立为皇帝,后又被杀,西燕军民又立慕容泓的儿子慕容忠为皇帝,后也被杀。西燕<br/>军民东归途中,得知慕容霸已建立后燕帝国,不敢再往东走,乃拥立慕容永,慕容永<br/>击败前秦在山西的余部,西燕帝国就占据了今山西一带。 <p></p>慕容霸的后燕帝国,是当时北中国最强大的国家。慕容永是慕容英雄家族的疏族。393<br/>年,慕容霸以势不两立之态对西燕发动进攻。次年攻破西燕都城长子,杀慕容永,西<br/>燕亡。 <p></p><p></p>这时,北国雄鹰拓跋珪已经崛起,他派兵来救西燕,已来不及了,从此与后燕结下了<br/>梁子。 <p></p>395年,后燕太子慕容保为元帅,率大兵攻魏。拓跋珪佯败,诱敌深入,十一月,魏<br/>兵于参合坡偷袭燕军,燕军大败,四五万人被俘,慕容保仅以身免。被俘燕军全部被<br/>魏兵活埋。 <p></p>次年三月,已是七十一岁的老英雄慕容霸,率重兵前来复仇,力斩魏国勇将拓跋虔,<br/>掳其部落三万余户。燕兵过参合坡,见去年燕兵尸骨累累,全军哭声震天,老英雄慕<br/>容霸气恨难当,吐血而亡。 <p></p>慕容霸一死,拓跋珪再也无所顾忌,起兵攻燕,夺取晋阳。十月,慕容保率步骑十六<br/>万,偷袭拓跋珪。拓跋珪死里逃生,立即组织反攻,将后燕重镇中山和邺城包围。慕<br/>容保离开中山,打算逃回辽东龙城,据守祖宗故地。中山剩余的燕兵坚持了大半年,<br/>最终被魏军攻克。坚守邺城的是慕容霸的兄弟墓容德,失了中山,他也坚持不住了,<br/>遂带了四万户出逃。 <p></p>慕容保逃回辽东的途中,他的长子慕容会又和他父子相残。慕容会也是一员勇将,甚<br/>得祖父慕容霸的喜爱,但慕容保却立小儿子慕容策为太子,慕容会向老子发起进攻,<br/>兵败被杀。而慕容保也被他的亲家杀死,他的另一个儿子慕容盛杀死岳父,报了杀父<br/>之仇,自立为后燕主,在位三年,也被手下杀死。慕容保的幼弟慕容熙即位。 <p></p><br/>这位慕容熙是位典型的花花大少,干了不少荒唐事,407年,被他迫害的燕将冯跋潜<br/>入龙城,攻杀慕容熙,建立北燕,后燕亡。 <p></p>当年慕容德率部逃出邺城后,辗转夺取了青州(今山东境),建立了南燕帝国。 <p></p>慕容德死后,其侄慕容超即位。409年,东晋大将刘裕起兵北伐南晋,大破南燕军。<br/>慕容超逃回都城广固,晋兵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南燕向后秦求援,但后秦正被刘勃勃<br/>的赫连夏国打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410年,虽然血管里流淌着慕容家族英雄血液<br/>的慕容超决不投降,但被围困大半年的南燕军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开城迎接晋军,<br/>慕容超突围被擒,南燕亡,山东半岛归于东晋。自337年起,至410年止,慕容鲜卑的<br/>四个燕国先后崛起,纵横北中国,叱咤风云七十余年,至此这出连台英雄大戏才算拉<br/>下大幕,慕容英雄家族的四个燕国全部了结。 <br/>
<strong>赵戎马一生的建立者--高祖石勒<br/><br/></strong>&nbsp;<br/>&nbsp;少年生意人&nbsp; <p></p>石勒,即南北朝时期十六国之一的後赵的建立者,字世龙。先祖是匈奴支系羌渠的後代,祖父耶弈于,父亲周曷朱,又名乞翼加,都做过部落的将领。因此石勒的家庭环境还是很好的,但後来家境却衰落下去,年仅十四岁的石勒便和乡亲们一道去洛阳等地做些小生意来维持生活。&nbsp;&nbsp; <p></p>原来家庭的影响,加上後来自己的闯荡,石勒不但精通骑射,而且胆略超群,这使他的能力超过了父亲。乞翼加虽武艺出众,但不太会管理部下,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部下,将士关系非常不好。於是父亲便让石勒代他管理部落,石勒凭藉自己的胆识和能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部落也管理得井井有条。後来,石勒他们部落所在的地方发生了饥荒,有的人饿死了,有的人逃亡了。石勒也和几个人一起从雁门逃到了了阳曲,在那裏遇到了一次灾难。&nbsp;&nbsp; <p></p>当时的建威将军阎悴向东赢公司马腾建议抓一些胡人押送到山东解决兵员过少的问题,司马腾让属将郭阳和张隆去办,因此石勒便和许多人一块被抓送到了冀州。张隆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他想在这些被抓的胡人身上搜罗一些钱财,但没想到这些人身上没什麽钱,於是就开始虐待这些胡人,不给吃饱,还经常殴打石勒。石勒的朋友郭敬看石勒可怜,便去向族兄郭阳说情,这才使石勒吃饱,坚持到了冀州,没有饿死在路上。&nbsp;&nbsp; <p></p>到了冀州,石勒实在累极了,倒头便睡,等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别人告诉他,他已经被卖给了山东茌平(今山东茌平县)人师欢。师欢是个地主,但还算开明。石勒到了之後,便和其他人一样下地劳动,但石勒总觉得自己常听到鼓角之声,他告诉劳动的同伴,同伴又将这事告诉了师欢。师欢觉得石勒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便打听了石勒的来历,然後填写了一张放免书,除去了石勒的奴隶身份,让他成为一名有人身自由的田客。&nbsp;&nbsp; <p></p>石勒被放免後,便在武安(今河北省武安市)一带继续做田客,租种别人的土地生活。这期间他又经历了一场劫难,被朝廷的散兵游勇抓住,差一点又要失去自由,恰好有一群梅花鹿在旁边跑过,军卒只顾去追梅花鹿,石勒这才趁机逃脱,又回到了山东茌平一带。&nbsp;&nbsp; <p></p>十八骑起兵&nbsp; <p></p>石勒对自己的遭遇心裏很是不平。身为名门之後,又曾经率兵作战,今天却是一个常遭人欺侮的下等人。为改变自己的命运,石勒便联合另一个朋友牧马人汲桑先後召集了十八个人组成一只小骑兵队,号称「十八骑」,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涯。十八骑中包括了汉族和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的人。&nbsp;&nbsp; <p></p>晋永兴二年(西元305年),成都王司马颖的旧将公师藩聚众数万起兵反晋,石勒便率领著自己的「十八骑」参加了公师藩的军队。公师藩任命他为前队督,但这时的石勒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只有一个小名,汲桑觉得他领兵打仗,应该有个正式的名字。因为他在祖先曾经是中亚的石国人,於是就给他取了「石勒」这个名字。石勒领兵作战勇猛无敌,不久便随公师藩打到了邺城(今河北漳河北岸的临漳县和磁县的交界处,初建於春秋时期)。&nbsp; <p></p>公师藩和镇守邺城的晋军作战时不幸腹背受敌,战死沙场。石勒便和汲桑逃回到了山东。後来他们虽攻下了邺城,但最後被援军打败,损失惨重。石勒劝说汲桑投奔汉王刘渊,以图发展,但汲桑不肯,结果他和石勒分手之後不久,便战死在山东。&nbsp;&nbsp; <p></p>刘渊在三年前建立了汉国,即历史上所称的前赵,又叫汉赵。这时已经在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各地的起义军都去投靠他。石勒从山东往山西投靠刘渊,那时刘渊刚迁到山西的新都城黎亭(今山西壶关县),中途经过自己的老家上党郡时,说服了当地的割据将领随他一起投奔刘渊。在石勒和几千兵马经过乐平(今山西昔阳县)时,听说这裏有一支两千人的乌桓部军队,首领是张伏利度。原来刘渊就曾经多次想收服他,都未能成功。石勒想,如果自己能把这件事办好,就更能得到刘渊的赏识和器重。於是,石勒便开始行动了。&nbsp; <p></p>他让其他人率领部下先走,自己单身来到了张伏利度的营帐,说愿做他手下的一员,终身为他效力。张伏利度见石勒气度非比寻常,很高兴地收下了他,任命他为部将。此後,石勒领兵初战,凭藉自己的勇气和谋略,不但使张伏利度和他结拜为兄弟,其他的将领对石勒也极为佩服。石勒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在一次开会时将张伏利度绑了起来。他说自己想率领众将士去投奔刘渊,以图更大的发展,如果张伏利度也能去,他们还奉他为主帅。张伏利度见石勒并没有加害自己的意思,便答应了。&nbsp;&nbsp;<br/>&nbsp;<br/>&nbsp;刘渊见石勒说服张伏利度来投奔他,高兴异常,任命石勒为督山东征讨诸军事,赐号辅汉将军,封平晋王,张伏利度也封为乌桓王,由石勒统一率领他们投奔的全部人马。从此之後,石勒开始壮大起来。&nbsp; <p></p>晋永嘉二年(西元308年),石勒的战果最多。一年当中便攻占了魏郡、邺城和赵郡等地,他的兵马发展到了十多万。&nbsp;<br/><br/>
特殊的「君子营」&nbsp; <p></p>石勒在攻打常山时得到了谋士张宾,石勒如虎添翼。他让张宾将军中读过书的汉族士人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君子营」也就是智囊团,专门研究军事作战,由张宾主持。张宾将「君子营」管理得井井有条,作战能力提升不少。後来有人说,成就石勒霸业的是张宾。&nbsp; <p></p>永嘉六年(西元312年)二月,石勒在葛陂驻兵,徵集民工大造战船,准备沿江攻打建邺(今南京)。但雨季却提前来临,整整下了三个月。暴雨冲垮了道路,也将石勒的简易军营冲得不成样子,同时,瘟疫也开始在军中蔓延开来,有一半的士兵饿死或病死。在石勒遭受天灾的时候,晋兵又开始准备北上讨伐石勒。&nbsp;&nbsp; <p></p>石勒赶忙召集众将士和谋士商议对策,有的主张先和晋讲和,然後再想良策,有的则主张先到高地躲避洪水,石勒听了很是失望,他问谋士张宾该怎麽办,张宾直率地说:「我们去年就不应该在这裏安营扎寨,既然现在大雨不停,那我们就不能在这裏待下去了。北方的邺城一带西连平阳,又有山河为天然屏障,应该北上去夺取,如果能控制河北地区,那天下就属於您的了。晋军之所以要防守进兵,就是害怕我们南下进军,如果现在突然撤退走了,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根本不会追击。现在必须先把辎重物资运走,兵马则乘机运动,做出进军的样子迷惑敌人,等辎重运完,再掉头北上,就能平安撤退,开创新霸业。」&nbsp; <p></p>石勒听了满心欢喜,他马上任命张宾做右长史,还尊称他为「右侯」。石勒依计而行,果然顺利地北上到达了邺城。到了邺城,石勒又徵询张宾的意见,张宾说:「如今天下已大乱,我们不能没有根据地而到处游击。现在看来,附近的襄国和邯郸曾经是赵国的国都,地势也很险要,可选其一作为新都。有了坚固的根据地,不用多久,霸业便可以建立起来。」&nbsp; <p></p>石勒听了张宾的分析,频频点头。於是,石勒决定进军襄国。通过著名的突门之战,石勒打败了割据河北的王浚,在河北扎下根来。&nbsp; <p></p>突门巧战&nbsp; <p></p>石勒占领襄国之後,便开始练兵屯粮,准备四处出兵,扩大领地,也消除外部的威胁。当时,游纶和张豺率领数万军队占据苑乡(今河北任县东北),离襄国仅有几十里,对石勒构成了巨大威胁。石勒便派兵进攻,一战将游纶的部队击溃。游纶急忙向他们在幽州的主子幽州刺史王浚求救。&nbsp;&nbsp; <p></p>王浚,是当时西晋的幽州刺史,字彭祖,并州晋阳人(今山西太原市晋源镇),听说石勒将游纶击溃,连忙派出了五万兵马来围攻石勒的襄国。统帅是辽西的鲜卑人段疾陆眷,段氏鲜卑人作战极为强悍,石勒先派出的将领都被他打败,石勒只好下令退到城中固守。段疾陆眷见石勒退回城裏,便命将士伐木打造云梯,准备攻城。&nbsp;&nbsp; <p></p>石勒召集将领和谋士商议对策,将领们都主张坚守,等待时机再出击破敌。&nbsp;&nbsp;<br/>右长史张宾献出了良策:「他们自辽西一直战到此,身心俱疲,见我们困守城中,军心早已松懈。《墨子》的《备突篇》中写有『突门巧战』和『关门擒虎』战术,自古至今尚无人使用,说不定能出奇制胜。所以现在应该固守以欺敌,并趁机加紧准备。我们可在北城墙悄悄凿出二十多个供骑兵出入的洞口。待敌军攻城阵脚尚不稳,骑兵便猛冲出城袭击敌军,必能一战退敌。消灭敌军精锐部队後,其他的便不攻自破。北面的王浚终将平定。」&nbsp; <p></p>石勒听了非常高兴,下令按照张宾的计策准备。将士在北城城门两侧的城墙上每隔一二百步打通一个供骑兵通行的大洞,在离外城墙还有半尺时便停止,以掩蔽行动。就这样,一共打了二、三十个大洞。这些将要打通的门就叫「突门」。&nbsp;&nbsp; <p></p>不久,段疾陆眷果然领兵攻城。石勒命精锐骑兵都在突门後边等候,城墙上的将士却故意装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来引诱敌军攻城。段疾陆眷知道孤城难守,早晚会被他占领,於是下令停止攻城,只让十几个士兵在城墙下高喊「石勒投降」。其他的将士见好长时间没有动静,逐渐松懈下来,後来乾脆解甲卸鞍,就地休息。&nbsp;&nbsp; <p></p>见时机已到,石勒下令出击,城门和突门同时打开,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军横扫过去,打乱了敌军的阵脚。段疾陆眷赶忙整顿残兵反扑,石勒见不能取胜,就招回了军队。军队从突门中撤回後,便用砖石将突门堵死。段疾陆眷的将领尾随追进城门,却被放下的闸门困住了,最後被俘虏。捉住了敌军的骁勇将领,石勒又命令军队从突门出击,勇将被擒,挫掉了敌军的士气,在石勒军的勇猛打击下,段疾陆眷败退而去,伤亡惨重。此後,石勒又将活捉的将领释放,从而缓解了和鲜卑族的关系,稳定了北方,自己的势力也逐渐强大起来。&nbsp;&nbsp;
对抗前赵&nbsp;&nbsp; <p></p>晋太兴元年(西元318年),汉王刘聪病死,儿子刘粲即位,大司空靳准发动了叛乱,将刘粲杀死,当年的十月,刘渊的侄子刘曜又继位,封石勒为大司空、大将军。&nbsp; <p></p>石勒对刘曜很忠诚,但刘曜却不太信任他,後来,刘曜听信小人之言,将石勒的左长史王修杀死,气得石勒暴跳如雷,对下属说:「我为了刘氏江山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没想到他们竟恩将仇报原来我还盼望著能封王,现在看来只能由我自己封自己了。」然後自己设立了尚方令、太医令等官职,又让人开始建造宫殿。&nbsp; <p></p>张宾等人看出石勒有了想称帝的想法,便一起请石勒正式称帝。开始石勒还假装推让,晋太兴二年(319年),石勒便正式称赵王,建立了後赵政权,与前赵政权对立。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石勒的礼仪已经和天子一样了:穿皇帝的服装,用天子之礼接见大臣。&nbsp; <p></p>做了赵王,石勒和其他时期的皇帝一样也给了百姓一些好处,以示上天的恩泽。他命令给每个孤寡老人三石谷子,对於道德高尚的孝子以及努力耕地劳作的农民数量不等的帛,以示鼓励。同时为百姓减租。大臣们见石勒赏赐百姓,给百姓减轻负担,也纷纷表功邀赏,石勒於是又赏赐百官,安慰功臣。&nbsp; <p></p>为了顾全自己胡人的面子,石勒下令胡人改称「国人」。他很在意人们称他为「胡人」,因为他出身於羯族。&nbsp;&nbsp; <p></p>为了能在中原的汉族地区巩固统治,石勒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援,他让张宾主持制定了门阀地主的等级,定了五品,後来又改为九品。为了招揽人才,他又命令大臣以及各州郡的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到各部门裏任官。&nbsp; <p></p>石勒称赵王建立後赵政权的同时,南方也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就是祖逖,祖逖作为晋的征北将军,为北伐积极准备,石勒听说後便命人去修好了祖逖的祖坟。祖逖听说後,派人专程来道谢,并和石勒约定和好,这为北方的中原地区争取到了难得的和平生活。从乡亲们口中得知乡下的粮食还不够吃时,石勒便下令禁止用粮食酿酒,以节约粮食供给百姓食用。&nbsp; <p></p>石勒为人宽宏大量,在他建立後赵政权之後,将老家武乡的乡亲们请到了襄国,但小时候的一个夥伴李阳没有来,原来他在年轻时曾和石勒为争夺沤麻用的池塘而多次打架。现在怎麽也不敢去见做了赵王的石勒。石勒又派人专程去请他,等李阳到了石勒的宫殿,石勒高兴地拉住他的手说:「以前你打过我,我也打过你,咱们抵销了,现在仍然是好朋友。」石勒任命李阳做他的参军都尉,李阳感动不已,从此成了石勒手下的一员战将。&nbsp;&nbsp; <p></p>晋太宁三年(325年),石勒命侄子石虎领兵攻打前赵的石梁和并州,结果大败前赵军,坑杀其一万多人,前赵皇帝刘曜气得生了病。 <br/><br/>
决战洛阳灭前赵&nbsp;&nbsp; <p></p>328年的八月,石勒趁东晋发生王敦、苏峻之乱无力北进,而前赵又在西征关陇无暇东顾的大好时机,派侄子石虎领兵四万西进突袭前赵国的河东郡(今山西夏县一带),黄河沿岸的五十多县纷纷投降归顺。石虎围攻黄河东边的蒲阪城(今山西永济县),直接威胁到了前赵的都城长安。前赵皇帝刘曜因为三年前石虎曾将前赵军队全军俘获,气得大病一场,现在见石虎又来进攻,顾不得身体有病,便领兵十万迎击过来。这次进军导致了後赵和前赵的洛阳大决战,也直接导致了前赵的灭亡。&nbsp;&nbsp; <p></p>石虎得到消息,连忙撤退,刘曜追击赶上了石虎,将石虎打败,石虎率领余部急忙向东退却。刘曜并不追赶,反而渡过黄河,向後赵的洛阳包围过去。他想拿下洛阳之後,再北上和石勒决战,消灭後赵。形势严峻的消息很快传到襄国,石勒调集重兵火速南下救援洛阳。在顺利地通过成臯关时(今河南汜水县虎牢关),石勒欣喜异常,知道刘曜没有什麽大的军事谋略。作为洛阳的北大门,成臯关竟然不派兵把守,只固守洛阳一带,是无法取胜的。 <p></p>这时的刘曜并没有积极备战,迎击石勒,而是在围攻洛阳三个月後,已经懈怠了,每天和歌女、大臣饮酒,寻欢作乐。有大臣劝谏,他说是扰乱军心,把劝谏的人全都杀掉。直到听说石勒已经渡过黄河,这才想起来要派兵去守成臯关,但为时已晚。石勒到达之後,便联合洛阳城内的守军,内外夹击刘曜军队。刘曜最终被石勒的将领活捉。石勒让他写信劝降驻守长安的皇太子刘熙,刘曜却在信中说:「社稷为重,不要顾虑我的安危。」结果激怒了石勒,派人将他杀了。第二年春天,前赵的皇太子撤出长安西逃,长安落入後赵手中。&nbsp;&nbsp; <p></p>不久,石虎领兵和前赵军队决战,将皇太子活捉斩首。将关中等地收复,石勒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原大业,後赵在十六国中,是一个版图辽阔实力强盛的国家。 <p></p>称帝建後赵&nbsp;&nbsp; <p></p>後赵太和三年(西元330年),在大臣的劝说之下,石勒自称大赵天王,儿子们全部封王,众大臣也依次加官晋爵。到九月,石勒正式称帝,改元建平,同时立妻子刘氏为皇后,其他的嫔妃也规定了名称和级别:昭仪、夫人、淑仪、美人等,数额也有相应的规定。&nbsp; <p></p>第二年,石勒到达了邺城,想在这裏再建都城,结果遭到了廷尉续咸的反对,石勒非常生气:「不除掉这个老家夥我的宫殿就没法建成。」然後将续咸投入了监狱。中书令徐光劝说石勒放了续咸,石勒说道:「当了皇帝竟这麽不自由,老百姓家裏有了钱还要造栋新房子呢,何况我是一国之君。宫殿早晚是要建的,但也要听从臣下的直言,那就暂时停下来,等以後再说吧。」&nbsp; <p></p>过了不久,下了一场暴雨,把山上的许多树木冲了下来,石勒见状,高兴地说:「老天爷也让我建都啊,你看给我送来这麽好这麽多的木料,那还有什麽可说的呢,那就建吧。」石勒向往的宫殿终於破土动工了。&nbsp; <p></p>自知之明&nbsp;&nbsp; <p></p>但石勒并不是好大喜功奢侈浪费的君主,他对自己的地位和功绩也有自知之明。在後赵建平三年(西元332年),石勒设国宴款待高丽使臣。酒到半酣,石勒便问徐光:「你看我能和前代哪个皇帝相提并论呢?」徐光说:「陛下您应该高过汉高祖刘邦,比您高的仅仅是轩辕黄帝。」石勒笑道:「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我没有那麽大的功绩,假如我能遇到刘邦,我会向他俯首称臣的。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怎麽能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欺负孤儿寡母篡夺人家的天下呢?」大家听了,对石勒莫不心悦诚服。&nbsp;&nbsp; <p></p>後赵建平四年(333年)的六月,石勒专程去邺城巡视刚刚落成的沣水宫,中途回来时得了重感冒,回来後便卧床不起,在都城襄国西阁调养。他的侄子石虎骄横跋扈,早就显露出篡位之心,在石勒病重弥留之际,封锁消息,不让石勒的儿子们来看望,大臣也禁止入内,到七月,石勒感到时间不多了,便口授了一份遗嘱:「在我死後三天就可以下葬,在这几天不准禁止民间的嫁娶、祭祀、饮酒、食肉,各地的守将和官吏不准来奔丧。送葬时不许太浪费,只准用普通的车辆。坟墓中也不许陪葬珍珠、金银和宝物。我死之後,儿子们要吸取东晋司马氏兄弟内斗导致国破家亡的教训,互相谦让,和睦共处。」几天之後,後赵戎马一生的建立者石勒病逝,享年六十岁。&nbsp;&nbsp; <p></p>石勒死後的第三天的深夜,石虎将他悄悄运到山谷中埋葬了。当时,石虎共命人组成了八支送葬队伍,擡了八口棺材从襄国的四门出发,朝东、西、南、北和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个方向前进,都埋在了山谷的深处。没有人能说清楚究竟哪个棺材裏装的是石勒。&nbsp;&nbsp; <p></p>过了十二天,石虎才为石勒正式发丧。丧礼非常隆重,专门派了六十名大臣的子弟做挽歌郎,然後将一口空棺埋葬在襄国城外三十裏外的一块荒地上,历史上称为「虚葬」。这处陵墓称为高平陵,&nbsp;&nbsp; <p></p>石勒諡号明帝,庙号为高祖。此後,石虎夺取了帝位,杀死了石勒年仅二十一岁的儿子石弘,石虎後来病死後,几个儿子为了皇位互相残杀,最後被冉魏灭掉。 <br/>
<strong>鲜卑别支—吐谷浑<br/><br/><br/></strong>&nbsp;<br/>&nbsp;<br/>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涉归之庶长子,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涉归死,其嫡子奕(一作若)洛環继为单于,与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今甘肃临夏桴罕山,即大力加山),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nbsp; <p></p><br/>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昂城(今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叶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浑为其族名,从此,吐谷浑由人名转为姓氏和族名。&nbsp; <p></p><br/>叶延传子辟奚。辟奚传子视连,通聘于西秦,被封为白兰王。视连传弟视罴,西秦封他为沙州牧、白兰王。视罴传弟乌纥提,曾败于西秦,求保持于南凉。乌纥提传位于视罴之子树洛干,势力复振,率部落数千家奔慕贺川,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曾败于西秦,被西秦封为平狄将军、赤水都护。&nbsp; <p></p><br/>自吐谷浑至树洛干,经6世8传,其中多具才略,且留心吸收士人、司马、博士等官,均用儒生。而其时正当16国割据混乱,吐谷浑部得据甘、青间,实控东至洮河、龙固(今四川省松潘),西达赤水、白兰,北界黄河,南至大积石山。北邻南凉,东为西秦。&nbsp; <p></p><br/>420年左右,树洛干传弟阿才,兼并氐羌数千里,居浇河(清海省贵德县),处诸羌中,号为强部。曾登上西倾山,寻找江源,以求至长江下游的通路,派使至健康,通贡于刘宋,被刘宋封为沙州刺史、浇河公。阿才传弟慕瞶,宋封为陇西公、陇西王。慕瞶曾擒获与北魏为敌的赫连定,送至北魏,魏封慕瞶为西秦王,占有金城、陇西等郡。慕瞶传弟慕利延。这时吐谷浑土地广袤,除总部在沙州外,还有4座大城,分别在清水川、赤水、浇河、吐屈真川等地。慕利延传位于树洛干子拾寅,始邑于伏罗川,总部西移。拾寅受宋封为河南王,又受魏封为西平王。拾寅传子度易侯。度易侯传子伏连筹。伏连筹传子夸吕,居伏俟城(位于清海湖西15里,遗址即今共和县石及亥铁卜加古城),始称可汗。后来随朝两次征战吐谷浑,曾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隋末,吐谷浑渐复故地。夸吕传子世伏,娶隋朝光化公主为妻。不久,世伏死,弟伏允立,依照风俗,仍以公主为妻。唐初,吐谷浑累为边患,唐贞观九年(635)伏允兵败,奔走至鄯善,自杀。从此吐谷浑分成东西二部。西部由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居鄯善,后来降伏吐蕃,吐蕃称作\"阿柴\"或\"阿辖\"。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居伏俟城,唐朝封为西平郡王。不久,慕容顺死,子诺曷钵继位,唐朝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贞观十四年(640)唐朝以弘化公主妻之,加封青海国王。他的两个儿子又娶唐朝的金城县主和金明县主为妻。&nbsp; <p></p><br/>吐谷浑最盛时有王、公等号及仆射、尚书、将军、郎中等官职。伏俟城中有小城、宫殿,布局受汉地影响较多。王公服式略同于汉族。使用汉文。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有良马号为\"青海骢\"。所产牲畜曾大量输往内地。喜射猎。以肉酪为粮,兼营农业,农作物有青稞、麦、豆。北界祁连山一带,气候较冷,产蔓菁、青稞。出产铜、铁、丹砂,善作兵器。吐谷浑商队很活跃,远至长江和黄河下游,西至波斯。国无常赋,需要时向富室、商人收税以充国用。刑罚简略,杀人及盗马者处死,其余则征物以赎罪。其宗教,原信奉萨满教,西迁后,逐步信仰佛教。&nbsp; <p></p><br/>吐蕃兴起以后,向甘青地区扩张。唐龙朔三年(663),吐谷浑被吐蕃所灭,诺曷钵奔凉州,后率数千帐内附唐。唐徙其部众于灵州,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安乐州刺史,子孙仍世袭青海地号,直至贞元(785~804)时为止。&nbsp; <p></p><br/>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移居河东,被称作退浑、吐浑。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曾附属于沙陀李氏,后属后晋石氏。天福初(936)燕云地区割属契丹,吐谷浑人附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吐蕃灭吐谷浑后,仍有一部分吐谷浑人留居故地,附落犹存,达延芒结波与素和贵等仍拥重兵。9世纪中叶吐蕃崩溃后,吐谷浑居住在湟水和大通河流域,依险屯聚自保。12世纪后,河东的吐谷浑人返回甘青故地,与湟水流域之吐谷浑人聚会。元朝时,称作西宁州土人。依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认为,今青海土族即吐谷浑的后裔,此说能否成立,尚待进一步研
<p>在历史区很少见楼主哦</p>[em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自由如风</i>在2006-8-7 0:02:00的发言:</b><br/><p>在历史区很少见楼主哦</p>[em05]</div><p></p><p>哈哈,我现在不喜欢争论,所以一般潜水.</p><p>其实我经常来.</p>
<strong>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汉胡互化<br/><br/></strong>作者:樊树志&nbsp;&nbsp;&nbsp;出版社:中华书局&nbsp;&nbsp;<br/>&nbsp;<br/>&nbsp; <p></p>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入汉族农业区,必然为先进的社会所同化,这就是所谓汉化。它当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匈奴及其他民族的汉化都是如此。 <p></p>  从东汉初年南匈奴进入山西,到西晋初年匈奴部众的南迁,持续了二百多年,匈奴逐步汉化。以至于匈奴人建立的政权,称之为“汉”,是“十六国”之一。大约在曹操晚年,匈奴贵族因上代是汉朝皇帝的外孙,而改姓刘。汉国的建立者刘渊,在学习汉族传统文化方面&nbsp;<br/>&nbsp;<br/>&nbsp;<br/>很下功夫,他师事著名经学家崔游,学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其爱好《春秋左氏传》。他能背诵孙、吴兵法,熟读诸子百家以及《史记》、《汉书》,颇为自负,自命汉初辩士随何、陆贾与名将周勃、灌婴四人才干集于一身。304年,他起兵反晋,为了争取汉人的支持,宣称自己是“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因此他立国号为“汉”,自称汉王,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以示自己的政权是汉朝宗室的延续。刘渊建立汉国后,任用他的经学老师崔游为御史大夫,东汉大儒卢植的曾孙卢志则被任命为其子刘聪的太师。由此不难看出,十六国的第一个政权的建立者——匈奴人刘渊——汉化程度之深。 <p></p>  建立后赵国的羯族人石勒,汉化程度也很深。他认识到羯族力量有限,要巩固后赵政权,必须争取汉人合作,尽量利用汉人的治理方略。他重用“博涉经史”的汉人张宾为谋主,言听计从,下令胡人不得凌辱衣冠华族(汉人),派官员到各地劝课农桑。他不识字,却喜欢听人讲经、诵读史书,虽在戎马倥偬之中,也不稍懈怠。他设立太学和郡国学,用儒家经学培养包括羯族将领子弟在内的人才,并且建立秀才、孝廉试经之制,用儒学选拔官员。 <p></p>  氐族建立的前秦国的君主苻坚,重用汉族寒门士人王猛,按照汉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文化,对王猛主张“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十分欣赏与支持。他广修学宫,亲临太学考试学生经义优劣,奖励儒生,争取汉族士大夫的支持。他对博士王寔说,朕一月之内三次亲临太学,发现人才,躬亲奖励。其目的在于,不使周公、孔子的微言大义在我手里失传,是不是可以追上汉武帝、汉光武帝了?王寔回答道,陛下神武拨乱,开庠序之美,弘儒教之风,汉武帝、汉光武帝不值得相提并论。 <p></p>  这样的事例可以举出很多。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胡人汉化,中原的儒学起到了关键作用。魏晋南北朝史专家何兹全说:西晋末年,随着士族上层的渡江南下,装在他们头脑里的玄学也被带过江去,原先影响甚微的经学士族留在北方,他们保持着汉朝经学重礼仪的传统。而胡族政权武力占据北方,要立国中原,必须熟悉儒学传统,崇尚中原文化,以汉法治汉人。胡族君主与汉人士族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儒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同化作用。 <p></p>  民族的同化总是双向进行的,胡人汉化的同时,就是汉人胡化。所谓汉人胡化,是在长期的交流中,汉人在生产、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胡人的习俗。这种变化,从东汉末年已经开始,《后汉书·五行志》写道:“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你看,皇帝对胡人的一切生活方式都很感兴趣,包括胡人的服装、胡人的帐篷、胡人的高足家具、胡人的饮食、胡人的乐器、胡人的舞蹈等等。由于皇帝的倡导,京都的达官贵人都竞相仿效,兴起了汉人胡化的之风。这种风气到五胡十六国时期达到高潮。 <p></p>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胡床”——胡人发明的高足座椅。中原汉人一向的习惯是席地而坐,或是跪坐,或是盘腿坐,并无坐椅子、凳子的习惯。所以竹林七贤双脚前伸的坐法被称为“箕踞”,是极不恭敬的失礼举动。胡人发明的座椅,被汉人称为“胡床”,它还有这样一些别称:绳床、交椅、交床、逍遥座、折背样、倚床。胡床自北而南广为流行,促使高足家具的兴起,终于改变了汉人席地而坐的习惯。“筵席”一词与席地而坐的习俗紧密相连,举行宴会时,在地上铺上大的“筵”,再铺上小的“席”,作为座垫,中间有矮足的称为几、案的桌子。这种筵席方式,至今在日本、韩国依然可以见到。胡床及高足家具流行后,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宴饮搬到了高高的桌子上,但“筵席”的说法一直沿用下来,不过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意。 <p></p>  十六国时期,随着骑马民族的南下,把畜牧及与其有关的生产技术带到了中原地区。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牛、马、骡、羊等牲畜的饲养、役使方法,兽医术、相马术,以及制作毛毡、奶酪、油酥的技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齐民要术》还谈到胡人的饮食习惯对汉人的影响,它提到的“胡物”有:胡饼、胡椒酒(筚拨酒)、胡饭、胡羹、羌煮等,看来中原地区的汉人已经把胡人的饮食习惯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逐步采用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 <p></p>&nbsp;<br/>&nbsp;<br/>&nbsp;<br/>  胡语、胡歌、胡乐、胡舞、胡戏的流行,给中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北方汉人子弟以学习胡语为时髦之举,久而久之,北方汉语中充斥了“胡虏”之音。胡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是深远的,胡笳、羌笛、琵琶等乐器,随着民族大迁徙,从漠北、西域以及其他地区传入中原,使传统音乐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西晋后期,天竺国送给凉州刺史张轨乐工二十二人,乐器一部,其中有笛子、琵琶、箜篌、五弦琴、铜鼓、皮鼓等,还带来了天竺调等乐曲。前秦末年,吕光远征西域,又获得筚篥、腰鼓、答腊鼓,以及龟兹乐曲。 <p></p>  我们不难从中窥知,当年中原胡歌、胡乐盛行的斑斓景象,汉胡互化的累累硕果。我们先人的这种大智慧,令人敬佩,也令人感动。<br/>&nbsp;<br/>
<strong>五胡十六国的分裂<br/><br/><br/></strong>兄弟阋墙,历史在这里拐弯<br/>&nbsp;&nbsp;&nbsp;&nbsp;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br/>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br/>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br/>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br/>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br/>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br/>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br/>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br/>&nbsp;&nbsp;&nbsp;&nbsp;西晋时,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杂胡居泾水及<br/>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两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则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br/>河上游。西晋政府的民族歧视及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引起他们的反抗。公元294年匈奴郝<br/>散反,攻上党,不久被杀,公元296年郝度元联合羌、胡反,杀北地太守,又击败冯翊<br/>太守及雍州刺史。秦、雍二州氐、羌皆响应,推氐帅齐万年为帝。大疫、大旱、饥馑,<br/>使起义声势日大,历时4年才被镇压下去。汉民大量流亡梁、益、荆、豫等州求食。由<br/>于官吏的迫害,益州流民推举巴氐豪酋李特父子为首,先后击败益州刺史赵廞、罗尚。<br/>公元304年李雄据成都称王,公元306年称帝,国号大成,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民多富实。<br/>公元347年灭于东晋。<br/>&nbsp;&nbsp;&nbsp;&nbsp;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排斥寒门士族和少数民族贵族,引起后者强烈不满,八王<br/>之乱,王室兵戈相残,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西晋政府残忍腐朽暴露无遗,统治机<br/>构分崩离析,统治力量急剧削弱。这时匈奴诸部贵族密议“兴邦复业,此其时矣。”共<br/>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北)。刘渊字元<br/>海,幼习儒学,又久居洛阳,接触诸王,宰辅、名士。他声称继承汉祚,立汉高祖以下<br/>三祖五宗神主祀之。王弥、石勒等亦领兵附之。公元308年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西<br/>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br/>弥、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又遣刘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br/>俘晋愍帝,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号为赵,改祭匈奴冒毒单于<br/>及刘渊,史称前赵。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肃天水市),西至<br/>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329年灭<br/>于后赵石勒。<br/>&nbsp;&nbsp;&nbsp;&nbsp;石勒,上党武乡羯族小帅,因饥寒曾被掠卖为奴,后聚18骑为盗,又召集亡命随汲<br/>桑破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后奔附刘渊,屡立战功。公元311年攻灭王衍所率<br/>司马越军10余万,又与刘曜、王弥攻陷洛阳。随即火并王弥,南攻江、汉。纳谋士张宾<br/>计,以襄国(今河北邢台市)为据点,取幽冀二州。公元319年称赵王,史称后赵。公<br/>元329年灭前赵,迫前凉称藩,统一了北方。疆域东至海,西至抱罕,北至阴山、渔阳<br/>(今北京市北),南以襄阳、合肥与东晋为界。<br/>&nbsp;&nbsp;&nbsp;&nbsp;石勒以羯族为国人。立太学,培养羯族士人,提高羯族文化素质。实行九品官人制,<br/>招纳人士。“遣使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均百姓田租之半。”恢复和发<br/>展了生产。石虎继位后,徙都邺,公元350年为冉魏所灭。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称<br/>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此后,中原为前燕和前秦所统治,凉州则一直为前凉割<br/>据。<br/>&nbsp;&nbsp;&nbsp;&nbsp;公元301年张轨任凉州刺史,平定州境,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守境安民。曾<br/>多次派军去保卫洛阳、长安。西晋亡后,仍奉西晋正朔,中原士民多避难于此。史称前<br/>凉。其孙张骏曾派杨宣领兵越流沙,伐龟兹、鄯善,于是,西域皆降。疆域东至黄河,<br/>西至葱岭,北至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南至南山(今甘肃祁连山)。公元<br/>376年为前秦所灭。<br/>&nbsp;&nbsp;&nbsp;&nbsp;鲜卑慕容部经济文化较落后,原居辽河流域,在汉族封建生产方式影响下,逐渐封<br/>建化,先后徙居大棘城(今辽宁义县)、龙城(今辽宁朝阳市)、蓟(今北京市西南)。<br/>公元352年灭冉魏,自称燕皇帝,徙都邺。史称前燕。疆域东至海,西至今山西离石、<br/>河南洛阳、南阳与前秦为界,北至今山西代县,南于淮河与东晋为界。东北至今鸭绿江<br/>下游以北。公元370年灭于前秦。此后,前秦统一了北方。<br/>&nbsp;&nbsp;&nbsp;&nbsp;氐族豪苻洪原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后赵时,东徙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br/>淇门渡),为流民都督。后赵亡,其子苻建率众西归关中,称王,都长安,国号秦。史<br/>称前秦。公元357年,苻坚即帝位,重用寒门士人王猛,改革政治,镇压豪强,发展生<br/>产,“田畴修癖,帑藏充实,典章法物靡不悉备。”他先后灭前燕、前凉、代国(鲜卑<br/>拓跋部),征服西域,统一了北方。又取东晋梁、益二州。疆域西至葱岭,东至海,西<br/>南至今四川攀枝花市,东北至今鸭绿江下游以北,北至阴山,南至淮河与东晋为界。公<br/>元383年苻坚大举南伐东晋,败于淝水,于是鲜卑慕容部、羌、杂胡及各地纷纷叛乱、<br/>割据。<br/>&nbsp;&nbsp;&nbsp;&nbsp;在西燕的猛烈攻击下,公元385年为后秦所灭。此后,中原为后燕,后秦所割据,<br/>凉州则为后凉割据。<br/>&nbsp;&nbsp;&nbsp;&nbsp;西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冲建,都阿城(今陕西长安市西北),冲死,慕容永徙<br/>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公元394年为后燕所灭。<br/>&nbsp;&nbsp;&nbsp;&nbsp;后燕,公元384年鲜卑慕容垂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公元397年北魏攻占中山,<br/>慕容宝徙都龙城。公元407年慕容熙为冯跋所杀,国亡,冯跋立高云为帝,史称北燕。<br/>公元409年冯跋继位,“省徭薄赋。”公元436年为北魏所灭。南燕,公元398年鲜卑慕<br/>容德建于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南),为北魏所逼,乃率众东取青州诸郡,都广固(今山<br/>东青州市西北)。公元410年灭于东晋。<br/>&nbsp;&nbsp;&nbsp;&nbsp;后秦,公元384年羌酋姚苌叛苻坚建,都长安,公元394年姚兴继位。公元417年为<br/>东晋所灭。<br/>&nbsp;&nbsp;&nbsp;&nbsp;夏,公元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公元417<br/>年东晋灭后秦。勃勃击败晋兵,取长安。公元431年赫连定灭西秦之后,为吐谷浑所袭,<br/>国亡。<br/>&nbsp;&nbsp;&nbsp;&nbsp;西秦,公元385年陇西鲜卑乞氏建,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公元431年为夏所<br/>灭。<br/>&nbsp;&nbsp;&nbsp;&nbsp;后凉,公元386年前秦大将氐人吕光自西域回师据凉州所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br/>市)。疆域东起黄河,西至葱岭,南至祁连山,北至居延泽。公元403年灭于后秦。其<br/>西部为西凉,公元400年李嵩建,初都敦煌,后徙都酒泉(今甘肃酒泉市)。公元420年<br/>灭于北凉;其东部一为南凉,公元397年河西鲜卑秃发氏建,都乐都(今青海乐都县)。<br/>公元414年灭于西秦。另一为北凉,公元397年临松卢水胡沮渠蒙逊建,都张掖(今甘肃<br/>张掖市西北),后徙都姑臧。公元439年灭于北魏。<br/>&nbsp;&nbsp;&nbsp;&nbsp;十六国时期虽处于分裂时期,但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它开创了<br/>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仅由雇农陈胜、亭长刘邦实现了,<br/>这时亦为刘渊、刘聪、石勒、苻坚等实现了,汉族门阀士族统治的独占被突破了。而代<br/>之以少数族与汉族寒门士族的联合统治,他们中多数受过儒学薰陶,重用寒门士族,恢<br/>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得到喘息之机,北方获得短时的安定。和同时的东晋比较,<br/>并不逊色。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其次少数民族由被统治民族变为统<br/>治民族,其统治者(以及汉族谋士)如何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是历史提出<br/>的新课题。有的一开始就解决得不好,有的开始还解决得好,实现了北方的统一,后来<br/>就不行了,其统治很快就崩溃,北方又陷入分裂状态。但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影<br/>响也是很大的。所以到北魏出现了孝文帝的改革。 <p></p>&nbsp;<br/>
眼盘是个长篇,顶可慢慢看
打字很辛苦[em01]
这么长,楼主辛苦了!
<p>&nbsp; 前天吧.夜裏看的....不知用多久時間.有兩個鐘頭吧.看差不多五分之二吧.一些州.不太確定.要想.花的時間多些.</p><p>&nbsp; 可是......不怕大家笑..</p><p>&nbsp; 昨天.....就又忘光光....太複雜.太複雜..</p><p>=============================================</p><p>&nbsp; 要說有什麼沒忘記的.就是白袍小將啦.殺鷄哥哥這類文字..真的...</p><p>&nbsp; 那個領導人被捉去當"哥哥"....這...是真的吧??!!</p><p>&nbsp; 一開始看"哥哥"....以為是太監之類.往後看....居然比那還慘....哎..</p><p>==============================================</p><p>&nbsp; 沒看完.偶繼續.大家自便.......</p><p>&nbsp;</p><p>&nbsp; 哦...很複雜....看得很費力...</p><p>&nbsp;</p>[em01]
&nbsp; 够长的,粗粗看了一下.有个小问题,建立后燕的那位应该叫慕容垂吧
汉胡互化的时期...
<p>看了大部分,花了偶好长时间,不过挺精彩的。</p><p>偶在学校就经常借一些古代史的书籍看。</p>
<p><font color="#3809f7">对于中华浩然五千年,我就不多嗦了,自有专项高人。</font></p><p><font color="#3809f7">我中华在地球大竟技场能到今天,自有过人之处,其间汗水,泪水,血水,不足为外人道。</font></p><p></p><p><font color="#f70909">中华民族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font></p>
<p>南北朝和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黄河以北)最黑暗的时期.但也是每个国人最需要了解的历史.</p><p>现在的中国历史好象缺了点什么.</p>
看过了。
楼主辛苦了
<p>好长啊,才把姚兴的看完,下会再来看,,好东西啊,,少见</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顺时针</i>在2006-8-17 22:48:00的发言:</b><br/><p>南北朝和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黄河以北)最黑暗的时期.但也是每个国人最需要了解的历史.</p><p>现在的中国历史好象缺了点什么.</p></div><p>北方黑暗?我个人感觉相比之下南方那些自视正统的淫荡的武夫政权才是黑暗.</p>
不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是民众被残酷掳掠的年代。
能挖出06年的坟那得需要一定的耐心啊……
楼主你的文章我很感兴趣不过读着累啊,能编辑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