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历史(上古到秦)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2:59:4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style="TABLE-LAYOUT: fixed;"><p><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32"></td><td style="LEFT: 0px; 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table height="7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style="TABLE-LAYOUT: fixed;"><tbody><tr valign="top"><td style="LEFT: 0px; 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555555"><p>三皇五帝 </p><p>盘古氏<br/>&nbsp;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p><p>有巢氏<br/>&nbsp;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p><p>女娲氏<br/>&nbsp;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p><p>燧人氏<br/>&nbsp;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p><p>伏羲氏<br/>&nbsp;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p><p>神农氏<br/>&nbsp;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p><p>黄帝<br/>&nbsp;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br/>熊氏。<br/>&nbsp;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br/>&nbsp;<br/>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p><p>颛顼<br/>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br/>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p><p>帝喾<br/>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p><p>尧帝<br/>&nbsp;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br/>&nbsp;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p><p>舜帝<br/>&nbsp;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br/>&nbsp;<br/>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p></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p></table><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style="TABLE-LAYOUT: fixed;"><p><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32"></td><td style="LEFT: 0px; 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table height="7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style="TABLE-LAYOUT: fixed;"><tbody><tr valign="top"><td style="LEFT: 0px; 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555555"><p>三皇五帝 </p><p>盘古氏<br/>&nbsp;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p><p>有巢氏<br/>&nbsp;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p><p>女娲氏<br/>&nbsp;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p><p>燧人氏<br/>&nbsp;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p><p>伏羲氏<br/>&nbsp;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p><p>神农氏<br/>&nbsp;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p><p>黄帝<br/>&nbsp;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br/>熊氏。<br/>&nbsp;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br/>&nbsp;<br/>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p><p>颛顼<br/>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br/>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p><p>帝喾<br/>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p><p>尧帝<br/>&nbsp;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br/>&nbsp;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p><p>舜帝<br/>&nbsp;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br/>&nbsp;<br/>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黄",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p></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p></table>
<p>夏朝(约前2146-约前1675) </p><p>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br/>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br/>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br/>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 </p><p>夏禹 在位45年 <br/>&nbsp;<br/>&nbsp; &nbsp;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p><p>启 &nbsp; &nbsp; 在位29年 </p><p>&nbsp;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p><p>太康 &nbsp; 在位29年 </p><p>&nbsp;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p><p>仲康 &nbsp; 在位13年 </p><p>&nbsp;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p><p>相 &nbsp; &nbsp; &nbsp; 在位28年 </p><p>&nbsp;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p><p>少康 &nbsp; &nbsp; 在位21年 </p><p>&nbsp;少康,相的遗腹子。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 <br/>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他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p><p>杼 &nbsp; &nbsp; &nbsp; 在位17年 </p><p>&nbsp;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p><p>槐 &nbsp; &nbsp; &nbsp; 在位44年 </p><p>&nbsp;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p><p>芒 &nbsp; &nbsp; &nbsp; 在位18年 </p><p>&nbsp;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p><p>泄 &nbsp; &nbsp; &nbsp; 在位21年 </p><p>&nbsp;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p><p>不降 &nbsp; &nbsp; 在位59年 </p><p>&nbsp;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p><p>扃 &nbsp; &nbsp; &nbsp; 在位21年 </p><p>&nbsp;扃,不降的弟弟。 </p><p>廑 &nbsp; &nbsp; &nbsp; 在位21年 </p><p>&nbsp;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p><p>孔甲 &nbsp; &nbsp; 在位31年 </p><p>&nbsp;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p><p>皋 &nbsp; &nbsp; &nbsp; 在位11年 </p><p>&nbsp;皋,孔甲的儿子。 </p><p>发 &nbsp; &nbsp; &nbsp; 在位11年 </p><p>&nbsp;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p><p>桀 &nbsp; &nbsp; &nbsp; 在位52年 </p><p>&nbsp;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p>
<p>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 </p><p>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br/>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为强盛的国家。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商朝后期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为武王的军队开道。帝辛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p><p>商汤 &nbsp; &nbsp; 在位30年 </p><p>&nbsp;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p><p>外丙 &nbsp; &nbsp; 在位3年 </p><p>&nbsp;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p><p>仲壬 &nbsp; &nbsp; 在位4年 </p><p>&nbsp;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p><p>太甲 &nbsp; &nbsp; 在位33年 </p><p>&nbsp;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p><p>沃丁 &nbsp; &nbsp; 在位29年 </p><p>&nbsp;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p><p>太庚 &nbsp; &nbsp; 在位25年 </p><p>&nbsp;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p><p>小甲 &nbsp; &nbsp; 在位36年 </p><p>&nbsp;小甲,太庚子。 </p><p>雍己 &nbsp; &nbsp; 在位12年 </p><p>&nbsp;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p><p>太戊 &nbsp; &nbsp; 在位75年 </p><p>&nbsp;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p><p>仲丁 &nbsp; &nbsp; 在位11年 </p><p>&nbsp;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p><p>外壬 &nbsp; &nbsp; 在位15年 </p><p>&nbsp;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p><p>河亶甲 &nbsp; &nbsp; 在位9年 </p><p>&nbsp;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p><p>祖乙 &nbsp; &nbsp; &nbsp; 在位19年 </p><p>&nbsp;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p><p>祖辛 &nbsp; &nbsp; &nbsp; 在位16年 </p><p>&nbsp;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p><p>沃甲 &nbsp; &nbsp; &nbsp; 在位20年 </p><p>&nbsp;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p><p>祖丁 &nbsp; &nbsp; &nbsp; 在位32年 </p><p>&nbsp;祖丁,祖辛子。 </p><p>南庚 &nbsp; &nbsp; &nbsp; 在位29年 </p><p>&nbsp;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p><p>阳甲 &nbsp; &nbsp; &nbsp; 在位7年 </p><p>&nbsp;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p><p>盘庚 &nbsp; &nbsp; &nbsp; 在位28年 </p><p>&nbsp;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p><p>小辛 &nbsp; &nbsp; &nbsp; 在位21年 </p><p>&nbsp;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p><p>小乙 &nbsp; &nbsp; &nbsp; 在位21年 </p><p>&nbsp;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p><p>武丁 &nbsp; &nbsp; &nbsp; 在位59年 </p><p>&nbsp;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的艰难。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p>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style="TABLE-LAYOUT: fixed;"><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32"></td><td style="LEFT: 0px; 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table height="7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style="TABLE-LAYOUT: fixed;"><tbody><tr valign="top"><td style="LEFT: 0px; 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font color="#333333">祖庚 &nbsp; &nbsp; &nbsp; 在位7年 <p>&nbsp;祖庚,武丁子。 </p><p>祖甲 &nbsp; &nbsp; &nbsp; 在位33年 </p><p>&nbsp;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p><p>廪辛 &nbsp; &nbsp; &nbsp; 在位6年 </p><p>&nbsp;廪辛,祖甲子。 </p><p>庚丁 &nbsp; &nbsp; &nbsp; 在位6年 </p><p>&nbsp;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p><p>武乙 &nbsp; &nbsp; &nbsp; 在位4年 </p><p>&nbsp;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p><p>太丁 &nbsp; &nbsp; &nbsp; 在位3年 </p><p>&nbsp;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p><p>帝乙 &nbsp; &nbsp; &nbsp; 在位37年 </p><p>&nbsp;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p><p>商纣 &nbsp; &nbsp; &nbsp; 在位33年 </p><p>&nbsp;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p></font></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p>
<p>西周朝(公元前1097年-公元前771年) </p><p><br/>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p><p>&nbsp;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p><p>&nbsp;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p><p>&nbsp;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 </p><p>&nbsp;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为解除戎狄的威胁,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p><p>文王(姬昌)<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46年(在位51年) </p><p>元前年1097登基-----元前1046年去位 &nbsp; <br/>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在位51年,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p><p>武王(姬发)<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43年(在位3年) </p><p>元前年1046登基-----元前1043年去位<br/>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根据最新的断代工程确定,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克商二年后,武王病重死。 武王死时54岁。 </p><p><br/>成王(姬诵)<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1021年(在位21年) </p><p>元前年1042登基-----元前1021年去位<br/>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p><p>康王(姬钊)<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96年(在位24年) </p><p>元前年1020登基-----元前996年去位<br/>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p><p>昭王(姬瑕)<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97年(在位-2年) </p><p>元前年995登基-----元前997年去位<br/>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p><p>穆王(姬满)<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22年(在位54年) </p><p>元前年976登基-----元前922年去位<br/>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p><p>共王(姬伊扈)<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900年(在位22年) </p><p>元前年922登基-----元前900年去位<br/>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p><p>懿王(姬囏)<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92年(在位7年) </p><p>元前年899登基-----元前892年去位<br/>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p><p>孝王(姬辟方)<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86年(在位5年) </p><p>元前年891登基-----元前886年去位<br/>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p><p>夷王(姬燮)<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78年(在位7年) </p><p>元前年885登基-----元前878年去位<br/>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p><p>厉王(姬胡)<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827年(在位36年) </p><p>元前年877登基-----元前841年去位<br/>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他竟被国人放逐。 </p><p>周,召(共和)<br/>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13年) </p><p>元前年841登基-----元前828年去位<br/>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p><p>宣王(姬静)<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82年(在位45年) </p><p>元前年827登基-----元前782年去位<br/>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p><p>幽王(姬宫生)<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71年(在位10年) </p><p>元前年781登基-----元前771年去位<br/>幽王姬宫生,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p><p></p>
<p>东周<br/>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br/>&nbsp;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br/>&nbsp;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p><p><br/>元前770年登基元前720年去位 &nbsp; 平王(宜臼)<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br/>東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强而周室弱,齊、楚、秦、晉开始强大 </p><p>元前719年登基元前697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桓王(林)<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br/>平王孫,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p><p>元前696年登基元前681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庄王(佗)<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br/>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nbsp; </p><p>元前682年登基元前677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釐王(胡齊)<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br/>庄王子.釐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p><p>元前677年登基元前652年去位 &nbsp; &nbsp; 惠王(阆)<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br/>釐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穨,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穨联络众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穨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穨,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賜齊桓公為伯。 </p><p>元前651年登基元前619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襄王(郑)<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br/>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帶,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帶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帶,叔帶逃往齐国。齊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晉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回国。九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nbsp; </p><p>元前619年登基元前613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顷王(壬臣)<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br/>襄王子. </p><p>元前612年登基元前606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匡王(班)<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br/>顷王子. </p><p>元前606年登基元前585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定王(瑜)<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br/>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陸渾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孫滿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莊王死。 </p><p>元前585年登基元前571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简王(夷)<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br/>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厲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為悼公。 </p><p>元前571年登基元前544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灵王(泄心)<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br/>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p><p>元前544年登基元前521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景王(贵)<br/>出生:不详--死亡:不详(在位23年) <br/>灵王子. </p><p>元前520年登基元前520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悼王(猛)<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br/>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p><p>元前519年登基元前476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敬王(丐)<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br/>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p><p>元前476年登基元前468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元王(仁)<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br/>敬王子. </p><p>元前468年登基元前441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定王(介)<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br/>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nbsp; </p><p>元前441年登基元前441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哀王(去疾)<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br/>定王長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p><p>元前440年登基元前425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考王(嵬)<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br/>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鞏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p><p>元前425年登基元前401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威烈王(午)<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br/>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韓、魏、趙諸侯的身份. &nbsp; </p><p>元前401年登基元前375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安王(骄)<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br/>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盜殺楚聲王 </p><p>元前375年登基元前367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烈王(喜)<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br/>安王子. </p><p>元前367年登基元前321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显王(扁)<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br/>烈王弟.顯王五年,秦獻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 </p><p>元前320年登基元前314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nbsp; 慎靓王(定)<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br/>显王子. </p><p>元前314年登基元前256年去位 &nbsp; &nbsp; &nbsp; 赧王(延)<br/>出生:不详--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br/>慎靓王子.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p>
<p>春秋<br/>&nbsp;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后,周室逐渐衰弱,各地诸侯则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以春秋五霸为最。 </p><p>齐桓公前685年即位,在位43年<br/>&nbsp;齐桓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襄公死后,先公子纠回国即位,并用管仲为相,逐渐强国,是最早的诸侯盟主,在位43年,死于前643年。 </p><p>晋文公(前698-前628)前637年即位,在位9年<br/>&nbsp;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国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亲。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献公杀出逃,周游各国,尝尽人间酸苦,直到前637年才回国即位,已经是62岁高龄了。他即位后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使晋国很快强盛起来。前632年在与楚国的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而名镇天下,成为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出自这次战争。晋文公在位9年死,但晋国的霸业则长达80多年。 </p><p>秦穆公前659年即位,在位38年<br/>&nbsp;秦穆公赢任好,前656年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但秦国与晋国还是爆发了殽之战,秦国打败,穆公励精图治,用百里奚等人,终于于前624年打败晋军,遂霸西戎。 </p><p>宋襄公前650即位,在位13年<br/>&nbsp;宋襄公姓子名兹父,宋国是商纣王兄微子的封地。襄公未即位就贤名原扬,即位后又一派盟主作风,号盟诸侯,单只有一些小国参加,襄公怒,发兵功楚,与楚国战于“泓”,楚军过河,宋将要半渡击之,宋襄公不准,等楚军过河后,列好队,宋军被楚军大得大败。宋襄公“以礼治军”,贻误战机,被后人耻笑。 </p><p>楚庄王前613即位,在位22年 &nbsp; <br/>&nbsp;楚庄王姓芈名侣,楚穆王的儿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后经大臣伍举谏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他任孙叔敖为相,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楚强。先后征服大小国二十多个,成为中原霸主。 </p><p>战国<br/>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到了战国时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卫,鲁,宋,郑,吴,越等国都以先后被灭,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三国,七国中秦国势最大,最后逐灭六国,统一天下。 </p><p><br/>秦孝公(前382-前338)<br/>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br/>&nbsp;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p><p>齐威王(-前320)<br/>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br/>&nbsp;齐威王田因齐,齐国国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齐王,自立为齐国主,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p><p>魏惠王(-前319)<br/>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br/>&nbsp;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p><p>燕昭王(-前279)<br/>前311即位,在位32年<br/>&nbsp;燕昭王姬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p><p>赵武灵王(-前295)<br/>前325即位,在位27年<br/>&nbsp;赵武灵王赵雍。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p><p>秦<br/>&nbsp;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秦二世胡亥,共2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帝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地位极其重要。 </p><p>&nbsp;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7)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p><p>&nbsp;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p><p>&nbsp;始皇死后,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尽。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p><p>&nbsp;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p><p><br/>秦始皇(赢政)<br/>元前247年登基元前210年去位<br/>出生:元前259年--去世:元前210年(在位37年) <br/>秦始皇,姓赢名政,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 <br/>从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 <br/>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 </p><p>秦二世(赢胡亥)<br/>元前209年登基元前207年去位出生:<br/>元前230年--去世:元前207年(在位2年) <br/>秦二世,姓赢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 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无人道的统治,终于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 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杀死,时年24岁。</p>
部落首领和公爵怎地也跻身于帝王之列~~~~~
我比较认同&nbsp; 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为"三皇"
<p>楼主的五帝是按史记《五帝本纪》的说法,史记《<font size="2">始皇本纪</font>》中又称谓天地泰三皇。</p><p><font size="2">而的认同《帝王世纪》所列的少昊<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颛项,</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帝喾</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唐尧、虞舜为五帝</span></font></p><p><font size="2"><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还有东汉王逸注《楚辞<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惜诵》中的</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伏羲、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就成了五帝三王之说了 。</span></span></font></p>
轩辕捏~~~~~~~~~~~~~~~~~`
始皇帝以前无皇帝之称,因而题目是否改成帝王为好,这样春秋五霸之类的入册也顺利些。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湘儿</i>在2006-7-21 13:25:00的发言:</b><br/>轩辕捏~~~~~~~~~~~~~~~~~`</div><p>黄帝<br/>&nbsp;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strong>轩辕氏</strong>。国于有熊,亦称有<br/>熊氏。<br/></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威海卫</i>在2006-7-21 13:44:00的发言:</b><br/>始皇帝以前无皇帝之称,因而题目是否改成帝王为好,这样春秋五霸之类的入册也顺利些。</div><p></p><p></p><p>&nbsp;&nbsp;&nbsp; ----- 春秋五霸中只有楚伪王称 ,呵呵</p>
楼主,太棒了,这正是我想要了解的资料。非常感谢!但是怎么只到秦朝,后面的那么多的朝代呢??我急切期盼着你把它补充完整。当然,也希望你的资料能够准确。
<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由于没有遗址和文物佐证我国夏朝以前的历史不被世界学术界所认同!!!!</font></strong>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onggong</i>在2006-7-21 14:32:00的发言:</b><br/><p>黄帝<br/>&nbsp;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strong>轩辕氏</strong>。国于有熊,亦称有<br/>熊氏。<br/></p></div><p>介样子的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