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忆西班牙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政委谢唯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0:59:30
<br/>忆西班牙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政委谢唯进<br/>  <br/>  今年5月8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我们驱车来到南充军干所,在二号院一座青砖红瓦平房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座小院以前的主人,就是曾在闻名于世的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担任过政委的谢唯进(见图一),他的英雄事迹已载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中。<br/>  看着庭院里的绿草红花,我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谢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br/>  谢唯进(原名谢用常、曾用名林济时),原籍重庆璧山人,生于1904年8月。少年谢唯进曾在重庆求学。1919年秋,他在南洋中学毕业后,于同年10月31日与李富春、李维汉等150位青年学生,在上海黄浦江码头登上“宝勒笳”(PauI Lecat)号法国邮轮,别家离国,赴法勤工俭学,当年他还不满16岁。1920年,谢唯进转赴美国学习军事,1923年到西欧,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25年2月,在朱德同志的寓所里,谢唯进开始参加党小组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时政,追求真理,从此踏上他革命生涯的漫漫征程。<br/>  1926年1月,谢唯进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为哥廷根党小组的成员,随后担任了旅欧中国共青团书记、中共旅欧支部书记等职,同时,还兼任共产国际《中国通讯社》社长。这一时期,谢唯进在西欧为共产国际做宣传和组织工作。<br/>  1927年春,在德国柏林体育宫,德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援助中国大革命和抗议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群众大会。在会上,谢唯进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大会致词,阐述了中国大革命的性质与形势,并向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台尔曼同志赠送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委员会和中国农民协会会旗(该图已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笔者注)。<br/>  1936年7月,西班牙人民掀起了反抗德、意法西斯和佛朗哥反动派的民族革命战争。世界53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共约4万人,热烈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纷纷奔赴西班牙战场。同年10月组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纵队(又名国际志愿军),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是年,谢唯进受共产国际和中共西欧党组织委派,动员和组织在西欧的中共党员、团员和华工数百人,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法、西两国交界的比利牛斯山,奔赴西班牙。在西共统一领导下,于同年11月在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十分危急的时刻投入了战斗。<br/>  当时,年仅32岁的谢唯进担任国际纵队中国支队指挥,又兼任西班牙共和国民军第35师重炮队指挥部副官和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政委。无论是中、东线大反攻中,还是在突破厄布罗河防线战役中,或是在解放肯托城强攻中,谢唯进都是冲锋在前,英勇善战,艰苦奋斗,忘我杀敌。尤其是在首都马德里的保卫战中,中国战士和国际纵队的战友们高唱《国际歌》,同法西斯强盗作殊死搏斗。谢唯进指挥的反坦克炮队在战斗中发挥快、准、猛的特点,将叛军的最新式坦克打成碎块。他本人两次光荣负伤,险些失去右腿。在战斗中,谢唯进等中国战士同西班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战友结下深厚情谊,中国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光辉事迹,深受国际友人称赞,并多次受到国际纵队司令部的表扬和嘉奖。谢唯进本人也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杰出的军事技能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国际纵队战友的赞美,并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表扬。<br/>  1937年冬,正当中国同志鏖战于西班牙之际,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特制一面锦旗,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中西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赠送给中国参战同志。中国海员工会立即派人从上海经法国马赛,不远万里将锦旗送到西班牙前线。锦旗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国际志愿军的士气,他们高兴地欢呼:中国的战旗送来了!战士们和锦旗的合影,被广泛刊登在西共、西班牙工会和国际纵队的报刊上(锦旗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笔者注)。<br/>  1938年,尽管西班牙军民和国际纵队密切配合,捍卫民主共和国,英勇抗击德、意法西斯侵略军和佛朗哥叛军,但由于英、法等国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致使法西斯气焰日渐嚣张。德、意法西斯在西线不断增兵,在东线封锁地中海海岸,切断了国际援助的通道,使国际纵队陷入困境。1938年10月,国际纵队被迫撤离西班牙。撤退前,中国战士曾和各国战友一道赶赴战斗最前线,甘愿为西班牙人民洒尽最后一滴血。谢唯进在一次战役中负伤,住进本尼卡森国际志愿军医院治疗。谢唯进领导的反坦克炮队也被围困在西班牙东北部地中海海边,长达半年之久。后来,在共产国际的营救下,1939年初,谢唯进等队员突出重围到达法国。“中国战团在西国死伤八九”(见《西班牙国际义勇军中国战团告全国同胞书》)。中国战士大部分牺牲在西班牙前线,剩下一小部分返回欧美,其中有七人历尽千辛万苦,返回祖国继续参加抗日战争。谢唯进就是七人之一。<br/>  1940年3月,谢唯进携妻子谢安娜·卡佩拉(前苏联籍、见图二)离开法国,经昆明到达重庆。谢唯进在重庆见到了中共中央情报部门负责人,组织上决定让他留在重庆工作。谢唯进的妻子卡佩拉是一名医生,他们夫妇以开诊所作掩护,开展情报调查工作。<br/>  1945年9月抗战胜利,谢唯进参加了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的和谈工作。次年5月,谢唯进随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赴南京,妻子卡佩拉作为随团医生陪同前往。1947年3月,内战全面爆发,国共和谈破裂,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谢唯进到达解放区,被派往第四野战军,任特种兵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br/>  解放后,谢唯进调到空军司令部,任空军工程部政委兼副部长。1963年,谢唯进在北京离休,享受军级待遇。“文革”初期,谢唯进所在的空军司令部机关受到“造反派”的冲击,中央军委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为保护谢老,安排他到南充军干所定居。<br/>  谢老在南充定居将近十年,没有带家眷来,工作人员称呼他“谢部长”。谢老定期参加军干所组织的学习活动,撰写回忆录。他喜欢养花植树,并经常在附近散步,体察民情。他还与南充的文卫、科技人员有交往。谢老视南充为第二故乡。<br/>  1975年10月,谢老赴京探亲访友,住在空军招待所。1976年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悼念周总理、揭露“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谢老还给南充的朋友寄来了纪念周总理的画册和《天安门诗抄》两本书。后来,他因病住进空军总医院。1978年8月,南充的朋友曾到北京去看望他老人家。谢老于1978年10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br/>  遵照谢老生前嘱托,南充军干所的同志和谢老的养女,从北京将谢老的骨灰护送回南充,再到重庆朝天门,撒入长江。滚滚长江水将谢老的骨灰带到他参加革命的起点——上海,再汇入大海中去……<br/>  谢老的妻子卡佩拉曾任国务院卫生部顾问。1958年她陪同儿子到前苏联读书,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回中国探亲。1986年10月,卡佩拉老太太在两个儿子的陪护下,从万里之外的前苏联,专程来南充探望。卡佩拉站在谢老的故居前,望着丈夫生前亲手栽培的树木花草,默默地寄托着无限的哀思。<br/><br/>忆西班牙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政委谢唯进<br/>  <br/>  今年5月8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我们驱车来到南充军干所,在二号院一座青砖红瓦平房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座小院以前的主人,就是曾在闻名于世的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担任过政委的谢唯进(见图一),他的英雄事迹已载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中。<br/>  看着庭院里的绿草红花,我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谢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br/>  谢唯进(原名谢用常、曾用名林济时),原籍重庆璧山人,生于1904年8月。少年谢唯进曾在重庆求学。1919年秋,他在南洋中学毕业后,于同年10月31日与李富春、李维汉等150位青年学生,在上海黄浦江码头登上“宝勒笳”(PauI Lecat)号法国邮轮,别家离国,赴法勤工俭学,当年他还不满16岁。1920年,谢唯进转赴美国学习军事,1923年到西欧,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1925年2月,在朱德同志的寓所里,谢唯进开始参加党小组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时政,追求真理,从此踏上他革命生涯的漫漫征程。<br/>  1926年1月,谢唯进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为哥廷根党小组的成员,随后担任了旅欧中国共青团书记、中共旅欧支部书记等职,同时,还兼任共产国际《中国通讯社》社长。这一时期,谢唯进在西欧为共产国际做宣传和组织工作。<br/>  1927年春,在德国柏林体育宫,德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援助中国大革命和抗议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群众大会。在会上,谢唯进代表中国共产党向大会致词,阐述了中国大革命的性质与形势,并向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台尔曼同志赠送了中华全国总工会香港罢工委员会和中国农民协会会旗(该图已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笔者注)。<br/>  1936年7月,西班牙人民掀起了反抗德、意法西斯和佛朗哥反动派的民族革命战争。世界53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共约4万人,热烈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纷纷奔赴西班牙战场。同年10月组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纵队(又名国际志愿军),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是年,谢唯进受共产国际和中共西欧党组织委派,动员和组织在西欧的中共党员、团员和华工数百人,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法、西两国交界的比利牛斯山,奔赴西班牙。在西共统一领导下,于同年11月在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十分危急的时刻投入了战斗。<br/>  当时,年仅32岁的谢唯进担任国际纵队中国支队指挥,又兼任西班牙共和国民军第35师重炮队指挥部副官和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政委。无论是中、东线大反攻中,还是在突破厄布罗河防线战役中,或是在解放肯托城强攻中,谢唯进都是冲锋在前,英勇善战,艰苦奋斗,忘我杀敌。尤其是在首都马德里的保卫战中,中国战士和国际纵队的战友们高唱《国际歌》,同法西斯强盗作殊死搏斗。谢唯进指挥的反坦克炮队在战斗中发挥快、准、猛的特点,将叛军的最新式坦克打成碎块。他本人两次光荣负伤,险些失去右腿。在战斗中,谢唯进等中国战士同西班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战友结下深厚情谊,中国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光辉事迹,深受国际友人称赞,并多次受到国际纵队司令部的表扬和嘉奖。谢唯进本人也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杰出的军事技能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国际纵队战友的赞美,并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表扬。<br/>  1937年冬,正当中国同志鏖战于西班牙之际,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特制一面锦旗,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中西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赠送给中国参战同志。中国海员工会立即派人从上海经法国马赛,不远万里将锦旗送到西班牙前线。锦旗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国际志愿军的士气,他们高兴地欢呼:中国的战旗送来了!战士们和锦旗的合影,被广泛刊登在西共、西班牙工会和国际纵队的报刊上(锦旗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笔者注)。<br/>  1938年,尽管西班牙军民和国际纵队密切配合,捍卫民主共和国,英勇抗击德、意法西斯侵略军和佛朗哥叛军,但由于英、法等国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致使法西斯气焰日渐嚣张。德、意法西斯在西线不断增兵,在东线封锁地中海海岸,切断了国际援助的通道,使国际纵队陷入困境。1938年10月,国际纵队被迫撤离西班牙。撤退前,中国战士曾和各国战友一道赶赴战斗最前线,甘愿为西班牙人民洒尽最后一滴血。谢唯进在一次战役中负伤,住进本尼卡森国际志愿军医院治疗。谢唯进领导的反坦克炮队也被围困在西班牙东北部地中海海边,长达半年之久。后来,在共产国际的营救下,1939年初,谢唯进等队员突出重围到达法国。“中国战团在西国死伤八九”(见《西班牙国际义勇军中国战团告全国同胞书》)。中国战士大部分牺牲在西班牙前线,剩下一小部分返回欧美,其中有七人历尽千辛万苦,返回祖国继续参加抗日战争。谢唯进就是七人之一。<br/>  1940年3月,谢唯进携妻子谢安娜·卡佩拉(前苏联籍、见图二)离开法国,经昆明到达重庆。谢唯进在重庆见到了中共中央情报部门负责人,组织上决定让他留在重庆工作。谢唯进的妻子卡佩拉是一名医生,他们夫妇以开诊所作掩护,开展情报调查工作。<br/>  1945年9月抗战胜利,谢唯进参加了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的和谈工作。次年5月,谢唯进随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代表团赴南京,妻子卡佩拉作为随团医生陪同前往。1947年3月,内战全面爆发,国共和谈破裂,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谢唯进到达解放区,被派往第四野战军,任特种兵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br/>  解放后,谢唯进调到空军司令部,任空军工程部政委兼副部长。1963年,谢唯进在北京离休,享受军级待遇。“文革”初期,谢唯进所在的空军司令部机关受到“造反派”的冲击,中央军委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为保护谢老,安排他到南充军干所定居。<br/>  谢老在南充定居将近十年,没有带家眷来,工作人员称呼他“谢部长”。谢老定期参加军干所组织的学习活动,撰写回忆录。他喜欢养花植树,并经常在附近散步,体察民情。他还与南充的文卫、科技人员有交往。谢老视南充为第二故乡。<br/>  1975年10月,谢老赴京探亲访友,住在空军招待所。1976年4月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开展悼念周总理、揭露“四人帮”的群众运动。谢老还给南充的朋友寄来了纪念周总理的画册和《天安门诗抄》两本书。后来,他因病住进空军总医院。1978年8月,南充的朋友曾到北京去看望他老人家。谢老于1978年10月13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br/>  遵照谢老生前嘱托,南充军干所的同志和谢老的养女,从北京将谢老的骨灰护送回南充,再到重庆朝天门,撒入长江。滚滚长江水将谢老的骨灰带到他参加革命的起点——上海,再汇入大海中去……<br/>  谢老的妻子卡佩拉曾任国务院卫生部顾问。1958年她陪同儿子到前苏联读书,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回中国探亲。1986年10月,卡佩拉老太太在两个儿子的陪护下,从万里之外的前苏联,专程来南充探望。卡佩拉站在谢老的故居前,望着丈夫生前亲手栽培的树木花草,默默地寄托着无限的哀思。<br/>
战斗在西班牙反法西斯前线的中国支队的战士,大部分在前线壮烈牺牲,为反法西斯斗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一小部分在“国际纵队”被迫撤离西班牙后,返回欧美。其中有7人历尽千辛万苦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战争。曾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中担任过排长、3次负伤的张瑞书,回国参加抗战后,曾在《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任职,成为活跃在新闻战线上的一名战士。
&nbsp;在新圣母公墓新墓园里,在存放骨灰盒的红砖墙上,有一块黑色的花岗石板,上面刻着一位中年妇女的头像,她目光安祥地注视着过路人。像的下边是六个汉字:“卡佩娜•谢安娜”。左右两边是用德文与俄文刻的同一姓名与生卒年月日“1913,8,25——1991,4,16”。石板的下端同样是汉德、俄两种文字的一句口号:“全世界是我们的家乡”。<br/>&nbsp;&nbsp;&nbsp;&nbsp;谢安娜是位传奇的女性。她本是德国人本姓卡佩列尔,名字安娜,嫁给我国国际主义战士谢唯进,取名谢安娜。谢唯进和谢安娜都参加过西班牙战争,后来一起流亡苏联。谢唯进于二战初期回国,在新四军工作。安娜留在苏联从事医务。<br/>&nbsp;&nbsp;&nbsp;&nbsp;我见过她的儿子谢弥东,他生前担任俄罗斯总统办公室顾问。谢弥东的女儿曾在我国学习中文,并喜欢现代派的绘画。2001年秋天,我再次来到她的骨灰存放处前时,那里又增加了一张肖像。我知道:谢弥东也去世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