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星宿海与黄河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4:43:47
<p>星宿海</p><p><a href="http://news.qq.com">http://news.qq.com</a> 2005年08月22日09:43&nbsp; 腾讯科技&nbsp;&nbsp;&nbsp;&nbsp; <br/>  <br/></p><p>星宿海,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黄河源流玛曲相接。星宿海地区海拔4000多米,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高许多,因而李白赞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描述。 </p><p>“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少焉,风起波回,银丝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这是《西宁府新志》中记载的星宿海。 </p><p>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这里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盆地。黄河之水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来。 </p><p>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藏族同胞把黄河源流称作玛曲,意即“孔雀河”。在星宿海的碧绿的滩地上,紫色的高山紫苑、黄色的垂头菊、粉色的马先蒿、还有点地梅、报春花、紫云英等,一丛丛,一簇簇;在山坡山,野牦牛、藏羚羊等一群群任情游荡;溪流里,斑头雁、黄鸭拨水嬉戏,无鳞湟鱼成群游戈,真是美景天成。 </p><p></p><p>星宿海</p><p><a href="http://news.qq.com">http://news.qq.com</a> 2005年08月22日09:43&nbsp; 腾讯科技&nbsp;&nbsp;&nbsp;&nbsp; <br/>  <br/></p><p>星宿海,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黄河源流玛曲相接。星宿海地区海拔4000多米,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高许多,因而李白赞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描述。 </p><p>“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少焉,风起波回,银丝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这是《西宁府新志》中记载的星宿海。 </p><p>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这里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盆地。黄河之水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来。 </p><p>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藏族同胞把黄河源流称作玛曲,意即“孔雀河”。在星宿海的碧绿的滩地上,紫色的高山紫苑、黄色的垂头菊、粉色的马先蒿、还有点地梅、报春花、紫云英等,一丛丛,一簇簇;在山坡山,野牦牛、藏羚羊等一群群任情游荡;溪流里,斑头雁、黄鸭拨水嬉戏,无鳞湟鱼成群游戈,真是美景天成。 </p><p></p>
<p>黄河源 <br/>&nbsp;&nbsp; <br/>&nbsp;   黄河源头之一卡日曲是以五个泉眼开始的,另一个源头是约古宗列曲,仅有一个泉眼。这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旅游者在这里根本无法想像黄河之宗竟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股细微的清泉和一片有许多砂砾野草的温林荒滩。 </p><p>  星宿海,历史上曾被用来表示整个黄河源头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黄河出山东行后第一个加油站。这个“海”是一个盆形湿地,东西长约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离较短,仅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之间。说是“海”并非到处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对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拥有众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满天星斗来比拟也不显得过分。另外,扎陵湖和东边与它相距不远的鄂陵湖,是河源地区最大的两个湖。<br/>&nbsp;<br/>  黄河源头沱沱河,河水先向北流,穿过山谷后进入河滩,河水在满布砂砾的河滩上,时分时合,形成辫状水系,到葫芦湖附近才折向东,河面开展,河谷宽,河水浅,河床中浅滩罗列,水流散乱。河水与支流当曲汇合后,就是通天河。 <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探访黄河源头之行:玛多 黄河从这里起源</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03年08月07日21:03 新华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条大河孕育着一个民族。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之水天上来”。记者一行8月5日从青海西宁出发,翻过河卡山,汽车就一直行驶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平坝。这里山势平缓,白云低垂,天蓝如洗,感觉离天很近很近。经过480多公里的行程,记者来到黄河源头第一县――玛多县。眼下正是高原多雨的季节。一进入玛多县境内,记者就领略了高原“十里不同天”的天气变化,刚刚还是倾盆大雨,稍一愣神,已是阳光灼人,还未享受阳光的灿烂,又是阴云密布夹杂着豆粒大小的冰雹。玛多县城非常小,一个丁字街几乎涵盖了县城的全部。全县人口1万多一点,县城只有3000人。4200米的海拔,在记者以往的高原采访中还不算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是我们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心悸恶心,头昏脑胀。夜宿玛多,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大家一夜难眠。据说这个夏季的降水是玛多近年来少有的,心中又不免多了一份对老天的感恩。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发源后,流经星宿海进入玛多县境的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藏语意为“白色长湖”,鄂陵湖意为“青色长湖”。听了一夜的雨声,一早记者从玛多县城西行,去看望黄河源头的这对姊妹湖。约行60多公里,眼前忽见水天一色,不禁大呼小叫。陪同的扎陵湖乡党委书记马桑增说,这就是鄂陵湖。黄河从鄂陵湖口流出约5-6公里,被一道大坝拦腰截断,这里可以说是万里黄河第一坝,坝后是黄河沿水电站。新世纪之初,国家投资8000多万元,建起了这座装机1200千瓦的水电站,结束了玛多无电的历史。沿着鄂陵湖边崎岖不平的简易公路,记者终于来到了黄河源头纪念碑――牛头碑前。站在海拔4700多米的牛头碑西眺,你可以一睹扎陵湖的芳姿。扎陵湖与鄂陵湖一西一东,守望着黄河源头,之间由许多小溪似条条银练相连,那就是黄河。马桑增说,1999年6月3日起黄河开始在扎陵湖、鄂陵湖中间出现断流,断流次数达5次之多,时间长达半年之久。从黄河源头纪念碑――牛头碑所在的山头眺望四周,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这里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和退化日趋严重的草原。玛多,八十年代初曾被誉为全国首富县,当时人均收入居全国第一位。时过境迁,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上鼠害的影响,原本极为脆弱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有史以来后果最为严重的退化问题。玛多县副县长扎洛介绍说,目前,全县退化草地面积达2400多万亩,占草地面积的70%以上。据遥感卫星监测分析,全县退化草地每年仍以2.6%的速度不断扩展。大面积草地退化,造成黄河源头水源涵养功能急剧下降,湿地大面积消失,全县4000多个湖泊有近2000多个湖泊干涸,黄河源头不时断流。20世纪90年代,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从2000年起,玛多县相继实施了玛多县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玛多县天然林保护、玛多县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建设试点等5个项目,总投资3550多万元。重点对扎陵湖、鄂陵湖自然保护区和黄河流域的退化草地进行治理,开展人工种草、人工育林、围栏封育草地和灌木林、灭治鼠害,恢复草地植被。随着国家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2003年青海省天然草原退牧还草示范工程将玛多县扎陵湖乡确定为生态移民示范工程,将转化安置移民388户1800人,长期封育草地588万亩,并规划玛多县为禁牧育草区。(记者罗占祥才让多杰张克清)(来源:中广网)</p><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黄河源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作者:佚名&nbsp;&nbsp;&nbsp; 转贴自:黄河网&nbsp; ]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万里黄河,源头在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玛曲)。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关黄河的源头,中国史籍中有不少记载。两千多年来,尤其是唐以后,不少人曾涉足黄河源地区,进行过多次有关黄河源头的探索。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都未能穷达源头,对黄河源头始终未有准确的记载。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共同组成一支60余人的黄河源查勘队,历时四个多月,行程5000公里,查勘后确认约古宗列曲(玛曲)为黄河正源。70年代也有人认为黄河正源为卡日曲,学术界尚无定论。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约古宗列是一个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海拔4500米以上的盆状滩地,当地藏胞称"约古宗列",意思是"炒青稞的锅"。在盆地西南山坡有众多的泉水自地下涌出,合成三股泉流汇入盆地,逐渐形成一条宽6~9米的小河,蜿蜒曲折地向盆地东北边缘流去。经过宛如满天星斗的星宿海,逐渐再现规顺的流路,先后进入扎陵湖和鄂陵湖。黄河源头涓涓细流,水草丰茂,景色宜人。 <br/></p>
<p>丁春秋不是在星宿海吗,阿紫姑娘也是在那里长大的</p>
嘿嘿,连武侠一起搞进来了
<p>星宿海并非金庸虚构。</p><p></p>
<p>青海玛多县,青藏铁路经过吗?</p><p></p>
<p>想起丁春秋和逍遥派了?</p>[em01][em01][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