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历史——爱国、豪放之外的辛弃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33:28
<div class="article_top"><br/></div><div class="article_content"><div class="article_txt"><p>  谩道人生似水清,黑白两色岂分明?<br/>  稼轩豪气横千古,趋货留得后世评。<br/>  筑室千年多换主,营私一口几匙能?<br/>  叹伤开禧灰飞日,方解晦庵不会盟。</p><p>&nbsp;</p><p>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是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诗词豪放大气,深为后人钦服。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p><p>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抗金名士陈亮约请朱熹(号晦庵)到鹅湖寺(在今江西省铅山县)与辛弃疾会面,共商抗金大计。朱熹最初答应了,但至期却爽约未至,究其原因,乃是朱熹对辛弃疾营建私宅、“作室甚宏丽”以及在任荆湖南路(今湖南)转运副使时有派客舟私运牛皮之类“不成行径”之事耿耿于怀,认为辛弃疾有“急功近利之缺”,认为这样的道德修养有明显欠缺之人不可与共谋大事。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一词也证实了“晦庵不会盟”之事。</p><p>  《续资治通鉴》之《宋纪一百五十六·嘉泰四年》载:“…… 时金为北鄙准布等部所扰,无岁不兴师讨伐,府仓空匮,赋敛日烦。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遂定议伐金,聚财募卒,出封桩库黄金万两,以待赏功,命吴曦练兵西蜀。既而安丰守臣厉仲方,言淮北流民咸愿归附;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入见,言金必乱亡,愿属元老大臣备兵为仓卒应变之计;侂胄大喜。郑挺、郑友龙等又附和其说,侂胄用师之意益锐。……”嘉泰四年后二年即为开禧二年。稼轩逝于开禧元年,未能目睹甚或参加开禧二年的“北伐”(开禧是南宋宁宗赵扩的年号),但他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力陈“用兵之利”,直接助成了宰相韩侂胄的仓促行动。这次“北伐”的结果是宋军大败而归,导致南宋财力军力损失殆尽。这也印证了朱熹所谓辛弃疾有“急功近利之缺”的看法不为虚言。</p><p>  稼轩“作室”和“贩私”之事虽不见于《宋史》,但从他写于绍熙五年(1194年)的一首词《最高楼》(吾衰矣,须富贵何时?)中可发现一点信息。这首词的序说道:“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稼轩时年五十五岁,打算申请退休,但他那不晓事、不争气的“犬子”却因家中田地、房产还未购置齐全而极力反对。我想稼轩可能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家中儿女都指望着靠这个“高干老爸”“发家致富奔小康”呢,他也就只得搞点儿“贩私”之类的事了。人谁不想自己的亲人过得好一点呢?他在《最高楼》一词中曾讥讽贪图财物之人道:“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没想到他却自陷此讥!</p><p>  辛弃疾是爱国者,但爱国者也有“急功近利”的私心,也有因“顾家”而利用职权“贩私”之举。这说明,对任何人物,不管他多么“伟大”,我们最好还是要“平视”他,而不要“仰视”他,更不要造“神”造“圣”。只有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许多历史事实。</p></div></div><div class="article_top"><br/></div><div class="article_content"><div class="article_txt"><p>  谩道人生似水清,黑白两色岂分明?<br/>  稼轩豪气横千古,趋货留得后世评。<br/>  筑室千年多换主,营私一口几匙能?<br/>  叹伤开禧灰飞日,方解晦庵不会盟。</p><p>&nbsp;</p><p>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是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词人,其诗词豪放大气,深为后人钦服。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p><p>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抗金名士陈亮约请朱熹(号晦庵)到鹅湖寺(在今江西省铅山县)与辛弃疾会面,共商抗金大计。朱熹最初答应了,但至期却爽约未至,究其原因,乃是朱熹对辛弃疾营建私宅、“作室甚宏丽”以及在任荆湖南路(今湖南)转运副使时有派客舟私运牛皮之类“不成行径”之事耿耿于怀,认为辛弃疾有“急功近利之缺”,认为这样的道德修养有明显欠缺之人不可与共谋大事。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一词也证实了“晦庵不会盟”之事。</p><p>  《续资治通鉴》之《宋纪一百五十六·嘉泰四年》载:“…… 时金为北鄙准布等部所扰,无岁不兴师讨伐,府仓空匮,赋敛日烦。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遂定议伐金,聚财募卒,出封桩库黄金万两,以待赏功,命吴曦练兵西蜀。既而安丰守臣厉仲方,言淮北流民咸愿归附;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入见,言金必乱亡,愿属元老大臣备兵为仓卒应变之计;侂胄大喜。郑挺、郑友龙等又附和其说,侂胄用师之意益锐。……”嘉泰四年后二年即为开禧二年。稼轩逝于开禧元年,未能目睹甚或参加开禧二年的“北伐”(开禧是南宋宁宗赵扩的年号),但他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力陈“用兵之利”,直接助成了宰相韩侂胄的仓促行动。这次“北伐”的结果是宋军大败而归,导致南宋财力军力损失殆尽。这也印证了朱熹所谓辛弃疾有“急功近利之缺”的看法不为虚言。</p><p>  稼轩“作室”和“贩私”之事虽不见于《宋史》,但从他写于绍熙五年(1194年)的一首词《最高楼》(吾衰矣,须富贵何时?)中可发现一点信息。这首词的序说道:“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稼轩时年五十五岁,打算申请退休,但他那不晓事、不争气的“犬子”却因家中田地、房产还未购置齐全而极力反对。我想稼轩可能并不愿意这么做,但家中儿女都指望着靠这个“高干老爸”“发家致富奔小康”呢,他也就只得搞点儿“贩私”之类的事了。人谁不想自己的亲人过得好一点呢?他在《最高楼》一词中曾讥讽贪图财物之人道:“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没想到他却自陷此讥!</p><p>  辛弃疾是爱国者,但爱国者也有“急功近利”的私心,也有因“顾家”而利用职权“贩私”之举。这说明,对任何人物,不管他多么“伟大”,我们最好还是要“平视”他,而不要“仰视”他,更不要造“神”造“圣”。只有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许多历史事实。</p></div></div>
顶一下!
<p>补充一下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济南人 </p><p></p>
当时任对他的评价有:贪财、好色、爱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