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国人创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3:50:13
  近日,在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第四次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在主题演讲中围绕着“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热点,发表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br/><br/>  <strong>技术新创意来自人文科学?</strong><br/><br/>  自主创新首先必须有活跃的思想——这是人们创新的第一要素,即要有满足人类迫切需要的有创造性的技术构想,也就是“创意”、“好点子”或“好思路”。那么,如何获得好的技术构想呢?<br/><br/>  北京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金吾伦在演讲中指出,所谓的“技术构想”是指技术上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可能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是商业程序的改变,甚至是对组织结构中的一个破绽的发现,也可能是创造某种顾客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将要交付使用的一种新方法。<br/><br/>  有人认为,“最好的新点子来自人的直接社会关系、一时的灵感、个人和知识撞击与合成的偶然事件”,“当今技术的飞跃发展正在改变经营方式,公司组织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方式……公司成功需要的点子和发明将来自人文科学,而不是技术(本身)。”这种说法道理何在呢?<br/><br/>  从EI(工程索引)和SC(科学索引)的对比中金吾伦得出结论:中美科技发展的侧重点差别很大。中国把重点放在硬科学(自然科学)尤其是工程科学上,相对而言,美国比较重视健康和基于生物学的研究。“中国的投资商偏重于为现代国防和商业活动提供支撑的自然科学。而美国在投资中偏重对于人们生活和健康有益的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例如药物的利用)等。”<br/><br/>  金吾伦认为,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整个科技发展的不同思路,即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创新不可忽视市场需求和市场驱动,在认识市场与了解市场方面,社会科学的作用更不可小视。美国创新研究专家罗森伯格在他的《探索黑箱》一书中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经验教训,是在商业上应用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与科学领域相距甚远的社会能力,其实战前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这些能力包括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技术方面的技能。”他同时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他认为新技术的影响告诉我们,它所需要的“不仅是工程或高质量的专业分析,而是想像力!索尼的随身听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部件设计当然需要工程专业技能,但是给人影响最深的是想像力的飞跃,想像力为其找到了合适的市场位置。”爱因斯坦也讲过:“想像力比知识重要。”<br/><br/>  金吾伦说,所以,这些都表明人文社会科学对创新是大有可为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盟,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思想空间,它能让有创造性的、能满足人类迫切需要的新构想、新研究思路与新思维方式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是我们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br/><br/>  <strong>中国为什么缺少发明家?</strong><br/><br/>  “今天的人们虽然时时刻刻享受着发明,却仍然对发明陌生。陌生常常导致偏见,偏见形成的氛围常常使发明的处境十分困难”。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张开逊在演讲中指出,许多领域由于漠视发明,逐渐失去活力,变得平庸——学校教育漠视发明,只注意学生记忆中有多少知识,会做多少道假想的考试题,不注意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学校从来不把培养发明家当作自己的使命;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仅仅把论文是否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作为成功的判据,不在乎创造了多少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知识,关注“距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并不太在意“距离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多远”。从本源上讲,发明缔造了人类的各种行业;而今天各行各业按照常规和惯性运作的时候,几乎都不再考虑发明对自己的意义。<br/><br/>  张开逊说,发明家是一个例外的群体,他们对技术的现状不满意,总在思考人类未来的事情。发明需要市场,发明家以前瞻的目光引导人们产生新的需求,培育未来的市场。发明家不断以新的方式启发和满足人类新的深层次的需求,由于发明,世界充满生机,日新月异。<br/><br/>  然而,市场只认同具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买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是重要的。世界上没有“发明”这种职业,没有人为发明家付薪水。发明本质上是一种主动思考的奉献活动,使命感和迎接智力挑战的激情,是发明家的真正动力,这种神圣的人类感情使他们一往无前。世界因为发明而辉煌,发明家却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br/><br/>  张开逊指出,呵护发明,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精神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他建议——<br/><br/>  <strong>★国家对发明活动财政支持向创新链的前端移动</strong>。<br/><br/>  现在国内支持新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基本上是“无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所资助的大多是具有明确回报前景、技术上已经定型的短平快项目。发明家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先锋,很难从这种投入中得到支持,许多优秀的发明构想夭折在摇篮里。财政支持向创新链前端移动,有助于培育充满创意的发明构想,为技术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路径。<br/><br/>  <strong>★改变我国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strong>。<br/><br/>  科学研究的使命,既是为人类增加新知识,又要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后者对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但攀比SCI收录文章的数量已经成为现今评价研究所和大学科研成果的判据。评价研究所和大学的科研工作,应该关注是否取得了推动主流技术发展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成果是否能够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否则将制约创新人才成长。近日,在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第四次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在主题演讲中围绕着“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热点,发表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br/><br/>  <strong>技术新创意来自人文科学?</strong><br/><br/>  自主创新首先必须有活跃的思想——这是人们创新的第一要素,即要有满足人类迫切需要的有创造性的技术构想,也就是“创意”、“好点子”或“好思路”。那么,如何获得好的技术构想呢?<br/><br/>  北京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金吾伦在演讲中指出,所谓的“技术构想”是指技术上的新创意。这种新创意可能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或是商业程序的改变,甚至是对组织结构中的一个破绽的发现,也可能是创造某种顾客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将要交付使用的一种新方法。<br/><br/>  有人认为,“最好的新点子来自人的直接社会关系、一时的灵感、个人和知识撞击与合成的偶然事件”,“当今技术的飞跃发展正在改变经营方式,公司组织方式以及经营管理方式……公司成功需要的点子和发明将来自人文科学,而不是技术(本身)。”这种说法道理何在呢?<br/><br/>  从EI(工程索引)和SC(科学索引)的对比中金吾伦得出结论:中美科技发展的侧重点差别很大。中国把重点放在硬科学(自然科学)尤其是工程科学上,相对而言,美国比较重视健康和基于生物学的研究。“中国的投资商偏重于为现代国防和商业活动提供支撑的自然科学。而美国在投资中偏重对于人们生活和健康有益的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问题(例如药物的利用)等。”<br/><br/>  金吾伦认为,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整个科技发展的不同思路,即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创新不可忽视市场需求和市场驱动,在认识市场与了解市场方面,社会科学的作用更不可小视。美国创新研究专家罗森伯格在他的《探索黑箱》一书中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经验教训,是在商业上应用新科学知识的能力取决于与科学领域相距甚远的社会能力,其实战前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这些能力包括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以及技术方面的技能。”他同时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他认为新技术的影响告诉我们,它所需要的“不仅是工程或高质量的专业分析,而是想像力!索尼的随身听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部件设计当然需要工程专业技能,但是给人影响最深的是想像力的飞跃,想像力为其找到了合适的市场位置。”爱因斯坦也讲过:“想像力比知识重要。”<br/><br/>  金吾伦说,所以,这些都表明人文社会科学对创新是大有可为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密切联盟,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思想空间,它能让有创造性的、能满足人类迫切需要的新构想、新研究思路与新思维方式不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是我们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br/><br/>  <strong>中国为什么缺少发明家?</strong><br/><br/>  “今天的人们虽然时时刻刻享受着发明,却仍然对发明陌生。陌生常常导致偏见,偏见形成的氛围常常使发明的处境十分困难”。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张开逊在演讲中指出,许多领域由于漠视发明,逐渐失去活力,变得平庸——学校教育漠视发明,只注意学生记忆中有多少知识,会做多少道假想的考试题,不注意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学校从来不把培养发明家当作自己的使命;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仅仅把论文是否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作为成功的判据,不在乎创造了多少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知识,关注“距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并不太在意“距离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多远”。从本源上讲,发明缔造了人类的各种行业;而今天各行各业按照常规和惯性运作的时候,几乎都不再考虑发明对自己的意义。<br/><br/>  张开逊说,发明家是一个例外的群体,他们对技术的现状不满意,总在思考人类未来的事情。发明需要市场,发明家以前瞻的目光引导人们产生新的需求,培育未来的市场。发明家不断以新的方式启发和满足人类新的深层次的需求,由于发明,世界充满生机,日新月异。<br/><br/>  然而,市场只认同具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买单。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是重要的。世界上没有“发明”这种职业,没有人为发明家付薪水。发明本质上是一种主动思考的奉献活动,使命感和迎接智力挑战的激情,是发明家的真正动力,这种神圣的人类感情使他们一往无前。世界因为发明而辉煌,发明家却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br/><br/>  张开逊指出,呵护发明,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精神领域的一项基础工作。因此他建议——<br/><br/>  <strong>★国家对发明活动财政支持向创新链的前端移动</strong>。<br/><br/>  现在国内支持新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基本上是“无风险投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所资助的大多是具有明确回报前景、技术上已经定型的短平快项目。发明家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先锋,很难从这种投入中得到支持,许多优秀的发明构想夭折在摇篮里。财政支持向创新链前端移动,有助于培育充满创意的发明构想,为技术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路径。<br/><br/>  <strong>★改变我国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strong>。<br/><br/>  科学研究的使命,既是为人类增加新知识,又要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后者对今天的中国尤为重要。但攀比SCI收录文章的数量已经成为现今评价研究所和大学科研成果的判据。评价研究所和大学的科研工作,应该关注是否取得了推动主流技术发展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成果是否能够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否则将制约创新人才成长。
<p>我还以为茶馆是讲故事的</p><p>走了</p><p>北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