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立丰碑——祝贺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5:02:14
  5月2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三峡右岸大坝顺利封顶。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大坝至此全线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这是三峡工程建设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p>  三峡大坝比预计工期提前10个月全线到顶,为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高程打下坚实基础,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提前两年发挥作用。三峡工程完工后,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将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从施工准备至今,十三年奋战,高坝筑起,山河巨变。截至目前,左岸电站已累计发电1100亿千瓦时,年过坝货运量达到4300多万吨。三峡工程已进入边施工、边运营的新阶段。</p><p>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在建设之初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为确保三峡工程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建设者们攻坚克难,自主创新,至今已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右岸大坝施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辉煌成就来之不易。</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三峡工程建设初期,我国不具备生产70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国家从全局和长远考虑,提出了“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方针。正是这一重大决策,奠定了三峡机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坚定了三峡建设者勇于创新的决心和信心。</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智慧。三峡工程不仅借鉴了长期以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汇聚了各方面技术专家、工程设计人员,还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一流的施工机械和机电设备,学习借鉴全球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经验,从更高的起点出发,使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凝结了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攻克技术难题,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全国人民以不同的形式关注、支持着三峡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忱鼓励;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争议,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理解。</p><p>  昔日水流湍急、险滩密布的长江上游航道已成高峡平湖;巍巍三峡大坝如长虹卧波,横空出世。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三峡工程三期工程尚未最后完成,任务依然繁重,需要全体三峡建设者继续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以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努力将三峡工程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工程。</p>5月20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三峡右岸大坝顺利封顶。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大坝至此全线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这是三峡工程建设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p>  三峡大坝比预计工期提前10个月全线到顶,为今年汛后蓄水至156米高程打下坚实基础,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提前两年发挥作用。三峡工程完工后,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将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从施工准备至今,十三年奋战,高坝筑起,山河巨变。截至目前,左岸电站已累计发电1100亿千瓦时,年过坝货运量达到4300多万吨。三峡工程已进入边施工、边运营的新阶段。</p><p>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在建设之初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为确保三峡工程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建设者们攻坚克难,自主创新,至今已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右岸大坝施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辉煌成就来之不易。</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三峡工程建设初期,我国不具备生产70万千瓦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国家从全局和长远考虑,提出了“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方针。正是这一重大决策,奠定了三峡机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坚定了三峡建设者勇于创新的决心和信心。</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智慧。三峡工程不仅借鉴了长期以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宝贵经验,汇聚了各方面技术专家、工程设计人员,还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一流的施工机械和机电设备,学习借鉴全球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与管理经验,从更高的起点出发,使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升。</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凝结了全体建设者的辛勤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凭着强烈的责任感,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攻克技术难题,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p><p>  三峡工程的自主创新,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全国人民以不同的形式关注、支持着三峡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忱鼓励;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争议,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理解。</p><p>  昔日水流湍急、险滩密布的长江上游航道已成高峡平湖;巍巍三峡大坝如长虹卧波,横空出世。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三峡工程三期工程尚未最后完成,任务依然繁重,需要全体三峡建设者继续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以对人民、对国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努力将三峡工程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工程。</p>
<p>           <strong>中国人在走自己的路</strong></p><p>人民网驻瑞典记者&nbsp;雷达</p><p></p><p>  当初在三峡工程动工修建时,瑞典全国上下一片质疑之声。据当年在这里工作的中国记者介绍说,那时有很多瑞典人主动找上门来,其中既有善意的提醒,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以教训的口气批评中国不该建设三峡工程。因为应环保主义者的要求,瑞典当时已经决定停止修建大型水电站,甚至要逐步关闭已建成的核电站,而这些举措与中国开始建设三峡工程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br/><br/>  如今,当三峡工程即将正式建成之际,瑞典人的态度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近日来,瑞典一些媒体先后以“中国即将建成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等词语相对客观地报道了三峡工程即将竣工的消息。尽管其中也提到了环保、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工程移民等问题,但与当年的一片质疑声相比,态度已经明显温和了许多。<br/><br/>  此外,一些瑞典人对当初放弃发展水电及核电的决定还有些后悔。《瑞典日报》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瑞典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水电和核电持支持态度,其中支持发展核电站人的已经超过50%。正如哥德堡大学教授瑟伦·霍尔姆贝里所说,人们现在已经不再讨论是否停建或关闭电站的问题了,而是在探讨如何发展和使用这些电站。<br/><br/>  此间媒体分析认为,瑞典人在这一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事实证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水电站或核电站都是安全的;二是在瑞典这样一个能源高消费国家,仅电力消耗每人年均就达1.3万度,能源供应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发展水电等,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br/><br/>  提到三峡,瑞典现在理解或者支持这项工程的人也多了起来。瑞典电力公司的工程师博斯特罗姆在上个世纪,曾参加过瑞典第二大水库苏诺瓦水利工程的环境监测工作。他对本报记者说,通过对三峡工程的跟踪了解,他认为与瑞典当年建造苏诺瓦大坝比起来,中国人对环保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已经在最大程度内对当地的环境给予了有效保护。尽管他承认,像世界多数水电站的修建一样,一个大坝的建成,将会影响到当地的自然生态,例如水中的鱼类品种可能会发生改变,但通过人们的努力以及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是能够把这种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博斯特罗姆还同时建议,除利用水资源及核能供电外,人们也应注意提高对煤、电等能源的利用效率,并积极寻找新的供电途径,例如使用生活垃圾、工业剩余热能发电等。<br/><br/>  瑞典配电协会的科布兰克女士也向记者表示,在人类找到新的发电能源之前,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发展水电仍是非常必要的。她还给记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好比一个人要去寻找新能源,他总会用到汽车、船只这样的运输工具,还要进行实验等,最起码,他还要通过报纸、广播或电视等向大家介绍这种新能源,而这些都是需要先使用现有手段进行发电的。在提到即将建成的三峡工程时,科布兰克女士说,中国现在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产生着影响,如果中国只用煤、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发电,那么总有一天,把全球的煤或油给中国也是不够用的。而像瑞典等国那样推广生物能发电,在地广人多的中国,也并不是全都适合。<br/><br/>  “中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能源发展战略”,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拉尔森教授也表示了这样的看法。他对记者说,首先从环境角度看,瑞典环保工作做得较好,其中也得益于全国有近50%的电力供应来自污染少的水电,因为至少从目前看,水电对环境的破坏还是相对较小的,所以中国建设三峡发展水电,比起使用污染严重且不可再生的资源供电,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其次从中国的发展角度来说,当初决定建设三峡时,可能没人预料到十多年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而这样的速度也许还会再持续若干年,而修建三峡工程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能源缺口对中国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解决能源问题对于世界的贡献,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不会为电力紧张问题而担忧,也为中国保持长期和稳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从这个角度上,三峡工程的投入使用,对全世界来说都意义重大。<br/><br/>  拉尔森最后表示,像十多年前瑞典人关注三峡的开工建设一样,人们也在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质疑到今天的理解,当三峡工程落成时,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人创造出了一个雄伟的人类奇迹,更看到了中国人在延着自己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