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欧美准备好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2:26:49
<p>冬瓜糊涂</p><p>&nbsp;</p><p>  美国财政部10日在此间向国会正式提交了每半年一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在技术上”不符合美国相关法律中关于汇率操纵国的定义,因此决定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2006年05月1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因贸易逆差而引起的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的尘嚣总算告一段落。 <br/><br/>  又据题为《欧盟上网征集对华政策意见》文章报道,欧盟委员会5月8日表示,欧盟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表有关中国与欧盟经济与贸易关系的评估文件,以决定下一个10年欧盟应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随后,欧盟委员会通过在官方网站上对外征集意见的方式,请欧盟的公众来发表有关看法。(2006年05月12日《环球时报》) <br/><br/>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关中国入世准备好了吗,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企业如何“与狼共舞”,不要被“狼”吃掉等警告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到的却是中国中海油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遭到美国国会干扰而被迫收回竞标;联想集团兼并美国IBM公司的尴尬处境;中国纺织品、皮鞋等产品又被套上配额的“枷锁”;这个威胁论,那个威胁论是层出不穷;而另一方面,各跨国公司、独资、合资公司在中国赚取了大把钞票带回本国,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在其国内的实力,还为本国经济发展锦上添花。因此,笔者不禁要问: <br/><br/>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美准备好了吗?! <br/><br/>  据报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面对今年首次出现的这个经济贸易评估报告认为:欧盟委员会意在出台一份内容全面,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并且可以得到各方面认可和支持的政策方案。欧盟公开征集意见主要有两个动机:一是制定一个长期政策,将未来10年的发展考虑进去;二是看看目前在欧洲内部关于对中国的看法都有什么争论。以前认为中欧贸易和经济发展是双赢的局面,但是现在有人认为是中国赢、欧洲输了。而实际上,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意见。 <br/><br/>  那么,这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意见,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欧美的某些人士和企业根本就没有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思想,到精神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呢?或者也没有预计到中国经济能够持续性的高增长呢?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很多企业能较迅速的适应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变化呢?或者说都估计到了,但为了政治上的利益(或选票),或某种狭隘的私利在作祟,而“吃着碗里的,占着锅里的,眼盯着锅边上的”,最后全“扒”到自己的碗中呢? <br/><br/>  如,纺织品和鞋类。众所周知,欧美在纺织品和鞋的生产上主要是高端产品,中低端生产早已经开始“关门大吉”,就业人数还不及中国纺织业就业人数的零头多。也就是说,当中国政府和企业以积极态度应对加入世贸可能对中国企业和市场造成冲击的时候,欧美的某些政府官员、企业和行业相关组织却在那里“睡大觉”,以至于使中国企业心惊胆颤的“狼”来了的故事却在欧美上演。此一演不要紧,威胁论,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就全来了。不是这样吗?中国在中低端纺织产品上所处的优势“地球人”都知道,因此,为什么只在那里要求中国的企业如何如何,而不调整本国企业生产结构呢? <br/><br/>  又如,曾有多家机构对中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情况进行过多种抽样调查,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外国的商品价格高。价格高必然影响到商品的销售,这是否也是贸易逆差的一个真实因素呢?高新技术产品以种种理由不卖给中国,可很多的民用产品、食品等的销售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又非常高,这种贸易关系会正常吗? <br/><br/>  有人说,外国商品价格高卖的是品牌。因此,有人还以英国女王手中拿的某品牌女包来证明。可以此为根据的人士却恰恰忘记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英国女王,而你生产的包却也不是只为她一人所使用。同时,她使用的很多产品大多数都是专门定做的,至此一家,别无“分店”。拿在她手里会升值,拿在我手中就会贬值。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花同样的钱,还不如去买黄金、玉器等更有价值。是不是这样呢? <br/><br/>  还有人士说,我们是针对高收入人群。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细思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对于大多数细分的金融产品和奢侈品来说是那样,但对更多的商品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是中低收入的民众占主导地位,中国也不会例外。眼睛都盯着只占少数的高收入人群,他们消费的了吗? <br/><br/>  都说中国的旅游者到了欧美就“疯狂”的“抢购”商品,手拿大包小包的也多是中国人,可这也恰恰是佐证了欧美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价格太高所致。反过来说,这是不是更加使得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扩大化了呢? <br/><br/>  前段时间,中国政府就修改《劳动法》向社会各界和民众征求意见,欧盟商会、上海美国商会也把各自的建议和意见递交给全国人大。“如果实施这样的法律,我们将撤资。”来自上海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代表徐婷婷曾如是说(2006年5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br/><br/>  这是不是在要挟呢?是不是在以投资为条件要挟中国政府维持中国劳动力低薪酬保护呢? <br/><br/>  《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可能有不足之处,但要认为该《草案》过分袒护劳动者实乃夸大其词。因为,两商会只要对比一下欧盟和美国的相关的法律,以及中国企业职工的收入,一切就会非常的明了。而提高中国劳动者的薪酬又何尝不是缩小贸易逆差的一种手段呢? <br/><br/>  据欧盟相关资料显示,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排在美国之后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现在都愿意开始就新时期的中欧框架协议进行磋商,以指导双方在21世纪的贸易和投资往来。 <br/><br/>  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的各行各业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但面对着自由贸易本身和WTO之公平精神谁又能躲开这个机遇和挑战呢? <br/><br/>  同样,在这个世界上谁人不希望价优物美的商品呢?所以,面对着中国物美价优的商品,欧美准备好了吗? </p><p>冬瓜糊涂</p><p>&nbsp;</p><p>  美国财政部10日在此间向国会正式提交了每半年一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该报告认为,中国“在技术上”不符合美国相关法律中关于汇率操纵国的定义,因此决定不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2006年05月12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因贸易逆差而引起的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的尘嚣总算告一段落。 <br/><br/>  又据题为《欧盟上网征集对华政策意见》文章报道,欧盟委员会5月8日表示,欧盟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表有关中国与欧盟经济与贸易关系的评估文件,以决定下一个10年欧盟应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随后,欧盟委员会通过在官方网站上对外征集意见的方式,请欧盟的公众来发表有关看法。(2006年05月12日《环球时报》) <br/><br/>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有关中国入世准备好了吗,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企业如何“与狼共舞”,不要被“狼”吃掉等警告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看到的却是中国中海油竞购美国尤尼科公司遭到美国国会干扰而被迫收回竞标;联想集团兼并美国IBM公司的尴尬处境;中国纺织品、皮鞋等产品又被套上配额的“枷锁”;这个威胁论,那个威胁论是层出不穷;而另一方面,各跨国公司、独资、合资公司在中国赚取了大把钞票带回本国,这不仅增加了企业在其国内的实力,还为本国经济发展锦上添花。因此,笔者不禁要问: <br/><br/>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美准备好了吗?! <br/><br/>  据报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面对今年首次出现的这个经济贸易评估报告认为:欧盟委员会意在出台一份内容全面,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并且可以得到各方面认可和支持的政策方案。欧盟公开征集意见主要有两个动机:一是制定一个长期政策,将未来10年的发展考虑进去;二是看看目前在欧洲内部关于对中国的看法都有什么争论。以前认为中欧贸易和经济发展是双赢的局面,但是现在有人认为是中国赢、欧洲输了。而实际上,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意见。 <br/><br/>  那么,这不同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意见,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欧美的某些人士和企业根本就没有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从思想,到精神上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呢?或者也没有预计到中国经济能够持续性的高增长呢?又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的很多企业能较迅速的适应了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变化呢?或者说都估计到了,但为了政治上的利益(或选票),或某种狭隘的私利在作祟,而“吃着碗里的,占着锅里的,眼盯着锅边上的”,最后全“扒”到自己的碗中呢? <br/><br/>  如,纺织品和鞋类。众所周知,欧美在纺织品和鞋的生产上主要是高端产品,中低端生产早已经开始“关门大吉”,就业人数还不及中国纺织业就业人数的零头多。也就是说,当中国政府和企业以积极态度应对加入世贸可能对中国企业和市场造成冲击的时候,欧美的某些政府官员、企业和行业相关组织却在那里“睡大觉”,以至于使中国企业心惊胆颤的“狼”来了的故事却在欧美上演。此一演不要紧,威胁论,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就全来了。不是这样吗?中国在中低端纺织产品上所处的优势“地球人”都知道,因此,为什么只在那里要求中国的企业如何如何,而不调整本国企业生产结构呢? <br/><br/>  又如,曾有多家机构对中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情况进行过多种抽样调查,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外国的商品价格高。价格高必然影响到商品的销售,这是否也是贸易逆差的一个真实因素呢?高新技术产品以种种理由不卖给中国,可很多的民用产品、食品等的销售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又非常高,这种贸易关系会正常吗? <br/><br/>  有人说,外国商品价格高卖的是品牌。因此,有人还以英国女王手中拿的某品牌女包来证明。可以此为根据的人士却恰恰忘记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英国女王,而你生产的包却也不是只为她一人所使用。同时,她使用的很多产品大多数都是专门定做的,至此一家,别无“分店”。拿在她手里会升值,拿在我手中就会贬值。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花同样的钱,还不如去买黄金、玉器等更有价值。是不是这样呢? <br/><br/>  还有人士说,我们是针对高收入人群。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细思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回事。对于大多数细分的金融产品和奢侈品来说是那样,但对更多的商品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是中低收入的民众占主导地位,中国也不会例外。眼睛都盯着只占少数的高收入人群,他们消费的了吗? <br/><br/>  都说中国的旅游者到了欧美就“疯狂”的“抢购”商品,手拿大包小包的也多是中国人,可这也恰恰是佐证了欧美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价格太高所致。反过来说,这是不是更加使得中国与欧美之间的贸易逆差扩大化了呢? <br/><br/>  前段时间,中国政府就修改《劳动法》向社会各界和民众征求意见,欧盟商会、上海美国商会也把各自的建议和意见递交给全国人大。“如果实施这样的法律,我们将撤资。”来自上海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协会的代表徐婷婷曾如是说(2006年5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br/><br/>  这是不是在要挟呢?是不是在以投资为条件要挟中国政府维持中国劳动力低薪酬保护呢? <br/><br/>  《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可能有不足之处,但要认为该《草案》过分袒护劳动者实乃夸大其词。因为,两商会只要对比一下欧盟和美国的相关的法律,以及中国企业职工的收入,一切就会非常的明了。而提高中国劳动者的薪酬又何尝不是缩小贸易逆差的一种手段呢? <br/><br/>  据欧盟相关资料显示,欧盟目前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排在美国之后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现在都愿意开始就新时期的中欧框架协议进行磋商,以指导双方在21世纪的贸易和投资往来。 <br/><br/>  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的各行各业来说,即是挑战,也是机遇。但面对着自由贸易本身和WTO之公平精神谁又能躲开这个机遇和挑战呢? <br/><br/>  同样,在这个世界上谁人不希望价优物美的商品呢?所以,面对着中国物美价优的商品,欧美准备好了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