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仅有60家可国际化 IBM白皮书刺痛中国企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3:35:35
  日前,一份特殊的清单令IT业界惊愕: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其中包括47家国营企业和13家民营企业。除了联想、中石油、中海油、海尔、中兴、华为、中远洋、上海汽车集团和TCL等已经试水国际化的行业巨头,斯威特、人民电器、力帆、奇瑞、万向和雅戈尔等一些品牌并不出众的民营企业也被囊括其中。<br/><br/>  以上是IBM发布的白皮书《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中所透露的信息。在针对当今中国企业全球化趋势、意愿、动机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这份由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专家联合撰写的调查报告引起业界强烈反响。<br/><br/>  <strong>“60家”结论何来<br/></strong><br/>  IBM白皮书最大的“亮点”集中在“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上。<br/><br/>  国际化一直是中国企业力图开辟的第二战场,但究竟能有多少家企业可以实现国际化,这个命题难以量化。IBM却出人意料地给出了十分明晰的答案:60家。<br/><br/>  IBM的专家把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视为企业能否国际化的第一项指标。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4年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共290家(民营企业27家,国有企业263家)。《财富》公布的2004年美国500强中,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的企业有143家,而同期的中国企业只有14家。在2005年《商业周刊》与Interbrand公司联合发布的前100名全球品牌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br/><br/>  “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的答案从何而来?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认为,在中国,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有一定出口能力的企业具有全球化前景。通过筛选,只有124家中国企业能满足国际化企业的“行业特征”。根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出口或海外业务占销售额的比重(15%以上),以及企业的全球化视野、目标及运营现状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终满足条件的企业共计60家。<br/><br/>  据了解,家用电器、电子、汽车、能源和电信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在IBM出具的清单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未来中国的全球化企业将从这批精英企业中诞生。”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专家断言。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迎合了世界新经济的出现和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势,是值得关注的对象。<br/><br/>  <strong>中国专家并不认同</strong><br/><br/>  “是不是只有60家企业能够实现国际化?IBM列出的60家企业能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暂时还不能盖棺定论。”赛迪顾问的专家向记者表达了不同意见。IBM的白皮书只是向业界提供了一份参考依据。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国际化是中国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点毋庸质疑。目前,中国众多企业正在探索中成长,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只圈定60家上榜企业的说法有待商榷。<br/><br/>  IDG一位投资人向记者描述,在全球投资人的眼中,中国有两个不同的形象:国外每年都有巨额投资进入中国;中国每年流出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很小。截至2005年底,外企在华直接投资额FDI 达6210亿美元,仅2005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就达到603.3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FDI流入国。另一方面,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仅占世界ODI总额的0.25%(不含跨国兼并与收购),名列世界第28位。<br/><br/>  “目前,中国企业仍然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上竞争,缺乏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未能涉及高利润的服务领域。”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分析员认为,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层,获得的利润率不足产品价值的5%。中国企业仍然无法回避大部分利润被那些有较强研发能力、有品牌影响力、有核心客户关系的外国公司收入囊中的事实。<br/><br/>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认为,部分中国企业积极寻求与海外厂商的合作或直接选择海外兼并收购,就是为了获取技术及其他资源,以求摆脱价值链低端制造者的角色,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于那些准备实施全球化战略、到海外拓展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合格的人才和全球品牌的建设。<br/><br/>  <strong>国际化需要全球创新<br/></strong><br/>  IBM业务咨询服务部中国战略与变革负责人徐永华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绝不应当只是海外建厂、占领海外市场、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等简单的扩张行为。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推动中国企业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提升与转移,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使命。继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之后,创新理念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向高端价值链转移的重要制胜因素。<br/><br/>  “创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成为新的战略优势。”复旦大学教授石代伦表示,中国企业在制定全球商业模式的时候,可以选择出口、战略联盟、合资或者并购等一系列投资方式。<br/><br/>  对于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市场进入战略没有惟一正确的选择。那些出口量较大的OEM制造商可以在维护现有欧美客户关系的同时,尝试将自主品牌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一些欠缺全球管理经验的企业可以考虑先进入发展中国家,再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比如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吉利,通过向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出口组装低端车型逐渐了解客户需求,积累市场经验,培养全球化能力,为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提前做好准备。日前,一份特殊的清单令IT业界惊愕: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其中包括47家国营企业和13家民营企业。除了联想、中石油、中海油、海尔、中兴、华为、中远洋、上海汽车集团和TCL等已经试水国际化的行业巨头,斯威特、人民电器、力帆、奇瑞、万向和雅戈尔等一些品牌并不出众的民营企业也被囊括其中。<br/><br/>  以上是IBM发布的白皮书《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中所透露的信息。在针对当今中国企业全球化趋势、意愿、动机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这份由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专家联合撰写的调查报告引起业界强烈反响。<br/><br/>  <strong>“60家”结论何来<br/></strong><br/>  IBM白皮书最大的“亮点”集中在“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上。<br/><br/>  国际化一直是中国企业力图开辟的第二战场,但究竟能有多少家企业可以实现国际化,这个命题难以量化。IBM却出人意料地给出了十分明晰的答案:60家。<br/><br/>  IBM的专家把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视为企业能否国际化的第一项指标。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4年经济普查”的相关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共290家(民营企业27家,国有企业263家)。《财富》公布的2004年美国500强中,年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的企业有143家,而同期的中国企业只有14家。在2005年《商业周刊》与Interbrand公司联合发布的前100名全球品牌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br/><br/>  “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的答案从何而来?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认为,在中国,规模较大、行业集中度较高、有一定出口能力的企业具有全球化前景。通过筛选,只有124家中国企业能满足国际化企业的“行业特征”。根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出口或海外业务占销售额的比重(15%以上),以及企业的全球化视野、目标及运营现状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筛选,最终满足条件的企业共计60家。<br/><br/>  据了解,家用电器、电子、汽车、能源和电信设备等行业的企业在IBM出具的清单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未来中国的全球化企业将从这批精英企业中诞生。”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的专家断言。这些企业所在的行业迎合了世界新经济的出现和全球产业转移的大势,是值得关注的对象。<br/><br/>  <strong>中国专家并不认同</strong><br/><br/>  “是不是只有60家企业能够实现国际化?IBM列出的60家企业能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暂时还不能盖棺定论。”赛迪顾问的专家向记者表达了不同意见。IBM的白皮书只是向业界提供了一份参考依据。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国际化是中国企业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点毋庸质疑。目前,中国众多企业正在探索中成长,应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成熟,走向国际化。只圈定60家上榜企业的说法有待商榷。<br/><br/>  IDG一位投资人向记者描述,在全球投资人的眼中,中国有两个不同的形象:国外每年都有巨额投资进入中国;中国每年流出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很小。截至2005年底,外企在华直接投资额FDI 达6210亿美元,仅2005年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就达到603.3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FDI流入国。另一方面,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仅占世界ODI总额的0.25%(不含跨国兼并与收购),名列世界第28位。<br/><br/>  “目前,中国企业仍然在低成本、低价格的层面上竞争,缺乏创新技术和自主品牌,未能涉及高利润的服务领域。”IBM中国商业价值研究院研究分析员认为,中国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层,获得的利润率不足产品价值的5%。中国企业仍然无法回避大部分利润被那些有较强研发能力、有品牌影响力、有核心客户关系的外国公司收入囊中的事实。<br/><br/>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认为,部分中国企业积极寻求与海外厂商的合作或直接选择海外兼并收购,就是为了获取技术及其他资源,以求摆脱价值链低端制造者的角色,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但对于那些准备实施全球化战略、到海外拓展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合格的人才和全球品牌的建设。<br/><br/>  <strong>国际化需要全球创新<br/></strong><br/>  IBM业务咨询服务部中国战略与变革负责人徐永华认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绝不应当只是海外建厂、占领海外市场、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等简单的扩张行为。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推动中国企业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的提升与转移,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使命。继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之后,创新理念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提升国际竞争力、向高端价值链转移的重要制胜因素。<br/><br/>  “创新的商业模式正在成为新的战略优势。”复旦大学教授石代伦表示,中国企业在制定全球商业模式的时候,可以选择出口、战略联盟、合资或者并购等一系列投资方式。<br/><br/>  对于向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市场进入战略没有惟一正确的选择。那些出口量较大的OEM制造商可以在维护现有欧美客户关系的同时,尝试将自主品牌的产品销往海外市场。一些欠缺全球管理经验的企业可以考虑先进入发展中国家,再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比如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吉利,通过向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出口组装低端车型逐渐了解客户需求,积累市场经验,培养全球化能力,为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提前做好准备。
IBM这个公司还是很厉害的,其各种研究价值很大
<p>有刺痛才有动力。现在痛一点没什么,关键是要学会在刺痛中找到自己未来的定位。我觉得60家差不多。我国的很多企业,看起来很风光可是那是垄断和政府的保护给的,真的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真本事没有,比如,银行业、保险业、食品、医药和烟草、酿酒、钢铁等看起来很风光的企业。而有能力的企业也不是就怎么了不起了,核心知识产权的缺失还是困扰着这些还可以的企业。这次日本经济复苏,电子企业很多都是靠液晶和等离子电视赚了大钱,而中国的几大电视机制造企业,前两年考降价占领市场时,没有及时在研发上投入,结果最后还是失去盈利的高端市场,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他们在忙什么呢?在忙着拿奖、风光打价格战、在报纸上口诛笔伐、在忙着MBO!</p><p>要国际化,中国企业任重道远。</p>
<p>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与科技的评价,我还是比较赞同~!</p><p></p>
<p>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我基本赞同IBM的看法。</p>
商业模式的创新回带来奇迹。比如:戴尔。中国需要这样的奇迹。只有这样,才有&gt;60。
<p>60家?</p><p>我原来以为真正的国际化企业10家都没有</p>
<p>要有60家就不错了。</p><p>不过国际化到底怎么定义?我的一个朋友把网络电话卖到了中亚数国,算不算国际化?家</p>
<p>最好一家都没有。</p><p>这个“可国际化”,就是说值得美国资本吞掉的意思。</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jcbear</i>在2006-5-17 1:00:00的发言:</b><br/><p>最好一家都没有。</p><p>这个“可国际化”,就是说值得美国资本吞掉的意思。</p></div>又瞎扯了,都只窝在中国被外国资本吞掉可能性更大一点。照你这么说韩国的三星、日本的索尼、印度的塔塔是不是也被美国资本吞掉了?听到国际、外资就想着要被人家侵略,说难听点,这叫迫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