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 生活质量大为下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20:31
<p>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 生活质量大为下降&nbsp; </p><p>--------------------------------------------------------------------------------<br/>2006年04月17日&nbsp;<br/>&nbsp;<br/>  中新网4月17日电 他们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这就是中国“房贷一族”的真实写照。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p><p>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新浪网房产频道最新一项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有15014人参与)显示,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这群按揭族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p><p>  如果是贷款买房,月供占你月收入的多少? </p><p>  月收入的20%~50% 54.1% </p><p>  月收入的50%以上 31.8% </p><p>  月收入的20%以下 14.1% </p><p>  和王俊相熟的朋友最近都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曾经是“饭局”的积极组织者兼中流砥柱的他,开始以各种冠冕堂皇或者匪夷所思的借口拒绝参加“腐败”活动;不论什么时候打他的手机,无一例外都会听到一个甜美的女声说:“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过不多久,一个短信息蹒跚而至,“有什么事吗”;以前每周必去的泡吧和健身被取消,转而每月去银行一次——当然,是去还房贷按揭,而不是去银行泡吧或者健身。 </p><p>  “买了房之后,我的生活完全变了。最要命的是,这种改变不是一年半载,而是漫长的15年!”王俊曾因为在同学中最早成为有房一族而被戏称为“钻石王老五”,可是提及现在的生活,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欣喜,显得颇有些无奈。 </p><p>  一个广为流传但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在中国,像王俊这样,生活被房贷按揭所改变的青年,有2600万。而一个确定的数字是,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元;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6万亿元。8年的时间,增加了近80倍。 </p><p>  新浪网房产频道最新一项有1501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有91.1%的人,其购房方式是按揭贷款。 </p><p>  而在1998年,当房改作为拉动内需的措施之一被推行,房地产个人贷款也由此被推广时,怎样完成上级下达的按揭任务,是让银行工作人员很发愁的一件事情。那一年,一则关于中美两位老太太临终感言的笑话——“我终于住进新房了”和“我终于还清房贷了”——依然被认作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观念差异的真实写照。 </p><p>  仿佛在一夜之间,历来以“寅吃卯粮”为耻的中国人,学会了“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其中的主流就是年轻人。2005年初,北京市建委的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商品住宅购房对象正趋于年轻化,20~30岁群体是商品房购房主力。而当年第四季度,其所占比重又有大幅增长,达到了近四成。 </p><p>  “我是被逼出来的。”王俊这样解释自己观念的“进步”。一项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当地商品住宅期房均价每平方米6725元,居全国之冠。也就是说,收入还算不错的王俊,要不吃不喝整整10年,才能在北京买得起一处60平方米的小房子。 </p><p>  “现在房价这么高,想不贷款买房,要么有个好爸爸,要么,就只能指望买彩票撞大运了。”王俊半开玩笑地说。 </p><p>  如果说,放贷按揭还算一种观念的开放,给人以更多选择的话,新浪网这次调查的另一个结果无疑让人担忧。调查显示,在贷款买房的人当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p><p>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美国的银行就明确规定,每月偿还的按揭贷款以及与住房相关的税费,不得超过贷款人税前收入的28%。而中国银监会在2004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p><p>  也就是说,即便是按照中国银监会更为宽泛的标准,也有31.8%的人,其房贷月供超过了50%这一警戒线。 </p><p>  与此相对照的是,2003年,美国人把约1/3的收入用来支付跟住房相关的一切费用,另外1/3花在交通和食物方面,约10%花在个人保险上,5%用于娱乐和外出旅游。 </p><p>  过高的房贷月供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次调查发现,77.9%的人认为房贷还款负担太重,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p><p>  很多按揭买房的人自称为“蜗牛”一族。他们身上背着房子,在享受着高薪、白领、有房一族等诸多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他们常常戏称自己正在坚定地叩响“忧郁症”的大门,甚至一只脚已经迈了进去。 </p><p>  在影响生活质量之外,月供占收入比例过高的另一个隐忧是,这必然导致储蓄的下降。对很多人来说,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个人,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积蓄共同出资,在城市里买一套房。 </p><p>  一项来自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北京两地家庭负债比例分别达到155%和122%,已经超过美国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又必须留出部分积蓄以备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时之需。 </p><p>  “我们养房,谁养父母?”对于未来,王俊显得有一些忧虑。 (唐勇林)</p><p>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 生活质量大为下降&nbsp; </p><p>--------------------------------------------------------------------------------<br/>2006年04月17日&nbsp;<br/>&nbsp;<br/>  中新网4月17日电 他们在享受有房一族的心理安慰的同时,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这就是中国“房贷一族”的真实写照。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31.8%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p><p>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新浪网房产频道最新一项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有15014人参与)显示,有91.1%的人购房用了按揭。这群按揭族中,有31.75%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p><p>  如果是贷款买房,月供占你月收入的多少? </p><p>  月收入的20%~50% 54.1% </p><p>  月收入的50%以上 31.8% </p><p>  月收入的20%以下 14.1% </p><p>  和王俊相熟的朋友最近都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曾经是“饭局”的积极组织者兼中流砥柱的他,开始以各种冠冕堂皇或者匪夷所思的借口拒绝参加“腐败”活动;不论什么时候打他的手机,无一例外都会听到一个甜美的女声说:“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过不多久,一个短信息蹒跚而至,“有什么事吗”;以前每周必去的泡吧和健身被取消,转而每月去银行一次——当然,是去还房贷按揭,而不是去银行泡吧或者健身。 </p><p>  “买了房之后,我的生活完全变了。最要命的是,这种改变不是一年半载,而是漫长的15年!”王俊曾因为在同学中最早成为有房一族而被戏称为“钻石王老五”,可是提及现在的生活,他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欣喜,显得颇有些无奈。 </p><p>  一个广为流传但未经证实的说法是,在中国,像王俊这样,生活被房贷按揭所改变的青年,有2600万。而一个确定的数字是,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元;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6万亿元。8年的时间,增加了近80倍。 </p><p>  新浪网房产频道最新一项有1501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有91.1%的人,其购房方式是按揭贷款。 </p><p>  而在1998年,当房改作为拉动内需的措施之一被推行,房地产个人贷款也由此被推广时,怎样完成上级下达的按揭任务,是让银行工作人员很发愁的一件事情。那一年,一则关于中美两位老太太临终感言的笑话——“我终于住进新房了”和“我终于还清房贷了”——依然被认作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观念差异的真实写照。 </p><p>  仿佛在一夜之间,历来以“寅吃卯粮”为耻的中国人,学会了“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其中的主流就是年轻人。2005年初,北京市建委的网站上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商品住宅购房对象正趋于年轻化,20~30岁群体是商品房购房主力。而当年第四季度,其所占比重又有大幅增长,达到了近四成。 </p><p>  “我是被逼出来的。”王俊这样解释自己观念的“进步”。一项来自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当地商品住宅期房均价每平方米6725元,居全国之冠。也就是说,收入还算不错的王俊,要不吃不喝整整10年,才能在北京买得起一处60平方米的小房子。 </p><p>  “现在房价这么高,想不贷款买房,要么有个好爸爸,要么,就只能指望买彩票撞大运了。”王俊半开玩笑地说。 </p><p>  如果说,放贷按揭还算一种观念的开放,给人以更多选择的话,新浪网这次调查的另一个结果无疑让人担忧。调查显示,在贷款买房的人当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p><p>  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1/3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越过此警戒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美国的银行就明确规定,每月偿还的按揭贷款以及与住房相关的税费,不得超过贷款人税前收入的28%。而中国银监会在2004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p><p>  也就是说,即便是按照中国银监会更为宽泛的标准,也有31.8%的人,其房贷月供超过了50%这一警戒线。 </p><p>  与此相对照的是,2003年,美国人把约1/3的收入用来支付跟住房相关的一切费用,另外1/3花在交通和食物方面,约10%花在个人保险上,5%用于娱乐和外出旅游。 </p><p>  过高的房贷月供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次调查发现,77.9%的人认为房贷还款负担太重,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p><p>  很多按揭买房的人自称为“蜗牛”一族。他们身上背着房子,在享受着高薪、白领、有房一族等诸多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受着“一天不工作,就会被世界抛弃”的精神重压,生活质量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他们常常戏称自己正在坚定地叩响“忧郁症”的大门,甚至一只脚已经迈了进去。 </p><p>  在影响生活质量之外,月供占收入比例过高的另一个隐忧是,这必然导致储蓄的下降。对很多人来说,购房已不是个人行为,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供房。有人用“六一模式”概括全家供房的情景:六个人,青年夫妻、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用多年的积蓄共同出资,在城市里买一套房。 </p><p>  一项来自中国社科院的统计显示,2003年,上海、北京两地家庭负债比例分别达到155%和122%,已经超过美国同期的115%。而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开始逐渐步入老龄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又必须留出部分积蓄以备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不时之需。 </p><p>  “我们养房,谁养父母?”对于未来,王俊显得有一些忧虑。 (唐勇林)</p>
<p>“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过不多久,一个短信息蹒跚而至,“有什么事吗”;</p><p>短信一来一往,可比直接通话贵多了</p>
<p>我45岁生日那天正好是我还完贷款的日子,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em06]</p><p></p>
<p>嘿嘿</p><p>不说话了</p>
<p>这一年的两次涨息我都快疯了。。。</p>[em06][em06]
即使贷款无利息的我,生活质量也大大下降了。采购计划严重滞后,电脑、手机、摄象机、照相机升级计划全部落空,旅游不敢飞了,不敢远走了。哎~~~~~~~~~~~都贡献了!还得等14年。
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一个个的争着买房,真替他们可悲呀,辛苦一辈子,全都还银行了。
<p>现在的消费观念怎么都这么超前?我结婚的时候身无分文,所以也没有买房的念头。可是现在单位里准备结婚的同事,都把买房看成结婚的必要条件。</p>
<p>
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一个个的争着买房,真替他们可悲呀,辛苦一辈子,全都还银行了。
</p><p>是给国家了吧..哈哈,</p><p>打死不买房</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伍德兄</i>在2006-4-17 15:55:00的发言:</b><br/><p>“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过不多久,一个短信息蹒跚而至,“有什么事吗”;</p><p>短信一来一往,可比直接通话贵多了</p></div><p></p><p>本来短信每条1毛,现在是1毛五。毛病在这。我们只能决定通话时间和方式,但决定不了花多少钱。这就是垄断,还没有制约。</p><p>跑题了。搞房产拉动内需,出发点对,路子不对。房子作为普通商品就没有问题了。房子按正常商品折价就可以了,东西越用越旧最后就不值钱了。房价涨出来的部分实际是做一个再分配,由广大买房住房人分给少数搞方地产的。有一个力量在背后支持这种再分配。这个力量还是我们“选”出来的,纳税养活的。</p>
还好,我一次性买了套房,三年前,广州郊区的,才2000多一平,现在要5000多了阿!哈哈,准备在买一套。买房也要有眼光地
其实最鄙视的就是那些炒房的人,我单位很多人都有两处、三处、四处房产。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下</i>在2006-4-20 0:05:00的发言:</b><br/>其实最鄙视的就是那些炒房的人,我单位很多人都有两处、三处、四处房产。</div><p></p>你所鄙视的其实是人家独到的眼光和富有吧!
在美国房贷是建议不超过工资的1/3
[em01][em01][em01]贷款啊~~利息啊~~俺啥时才能还得清啊!!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itman</i>在2006-4-20 1:2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下</i>在2006-4-20 0:05:00的发言:</b><br/>其实最鄙视的就是那些炒房的人,我单位很多人都有两处、三处、四处房产。</div><p></p>你所鄙视的其实是人家独到的眼光和富有吧!</div><p>独到眼光我不敢说,说起富有我个人无法和那些三十多四十多岁的老同志相比,同样他们加起来和我爸一样比不了。我的意思是炒房肥了房地产开发商,国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但是坑了房贷一族!</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下</i>在2006-4-23 21:2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itman</i>在2006-4-20 1:2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下</i>在2006-4-20 0:05:00的发言:</b><br/>其实最鄙视的就是那些炒房的人,我单位很多人都有两处、三处、四处房产。</div><p></p>你所鄙视的其实是人家独到的眼光和富有吧!</div><p>独到眼光我不敢说,说起富有我个人无法和那些三十多四十多岁的老同志相比,同样他们加起来和我爸一样比不了。我的意思是炒房肥了房地产开发商,国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但是坑了房贷一族!</p></div><p>同感,555还有4.5年,现在收入降低了,还好在30%以内。</p>[em08][em08][em08][em08][em06][em06][em06][em06]
<p>各位得抱着</p><p>“买房当储蓄 ,早晚还要卖掉”</p><p></p><p>-- 的想法, 就平衡了</p>
<p>也怪买房人自己,像我很多同学,同事都争着买房,问他们为什么买,回答是再不买,房子还得涨。可买完了也不用,闲在那里空着。说白了就是从众心理,和买涨不买落的心理。</p><p>其实动脑子想想,现在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是多少,发达国家是4-6,香港房市泡沫破灭时是12,而现在的中国是14。像我所在的天津,我的收入数中等偏上水平,一年所有收入一共28000,在市区买一套80m2的房子,大概要40-60万。也就是说我不吃不喝争20年才够,那么现在买房不当“房奴”当什么呢?</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下</i>在2006-4-23 21:2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itman</i>在2006-4-20 1:27: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天下</i>在2006-4-20 0:05:00的发言:</b><br/>其实最鄙视的就是那些炒房的人,我单位很多人都有两处、三处、四处房产。</div><p></p>你所鄙视的其实是人家独到的眼光和富有吧!</div><p>独到眼光我不敢说,说起富有我个人无法和那些三十多四十多岁的老同志相比,同样他们加起来和我爸一样比不了。我的意思是炒房肥了房地产开发商,国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但是坑了房贷一族!</p></div><p>大头都让地方政府抽走了~~~</p>
<p>&nbsp;像我所在的天津,我的收入数中等偏上水平,一年所有收入一共28000,在市区买一套80m2的房子,大概要40-60万。也就是说我不吃不喝争20年才够,那么现在买房不当“房奴”当什么呢?</p><p>&nbsp;
</p><p>是呀是呀,天津对外公布的平均月收入才1600多,而且这里面水分很大,前几天房交会对外公布的市区房价在5000-9000</p><p>按这些数据,在天津市市区内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最少要50万,如果贷款25年,首付20%,那么25年连本金带利息大约要70万。(市区内100平米以下的房子太少了,而且出奇的贵)</p><p>大家可以算一下,一个两口之家的房贷负担已经超过家庭收入的70%了,这样的房子谁买得起?</p><p>不要说中低收入者,就算是普通公务员也是买不起的。</p>
<p>有房奴有卡奴,都是为银行打工啦!</p><p>不过这也没办法,房价飞涨!!!</p><p>这不,偶们这的房地产商有房不售,在等涨</p>[em1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xmp</i>在2006-4-24 16:09:00的发言:</b><br/><p>也怪买房人自己,像我很多同学,同事都争着买房,问他们为什么买,回答是再不买,房子还得涨。可买完了也不用,闲在那里空着。说白了就是从众心理,和买涨不买落的心理。</p><p>其实动脑子想想,现在的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是多少,发达国家是4-6,香港房市泡沫破灭时是12,而现在的中国是14。像我所在的天津,我的收入数中等偏上水平,一年所有收入一共28000,在市区买一套80m2的房子,大概要40-60万。也就是说我不吃不喝争20年才够,那么现在买房不当“房奴”当什么呢?</p></div><p></p><p>28000就算中等偏上?你们天津的房相对也太贵拉!我在广州,东莞干一年9万多也只觉得才算中等偏上,我们这的房子跟天津差不多价阿!我觉的广州东莞好的房子还很便宜阿!</p>
选择往银行存钱是最不应该的 -----
其实也就北京,上海这些北方地区房贵!我不明白。我们广东是全国人均收最高的,房子反而不贵。刚置业的区去买阿个3000多一平的70-80平的也就二十多万。一个月还一千多也不累啊。当然贵的也有。
<p>LZ说的是一个人买房。你没这能力买啥房。我]建议还是要结婚的才买。两个人供不辛苦。当然一个人可以的话就单买拉!不要都怨天由人的!我认为房价会再升的,当然是那些品质好的。</p><p></p>
<p>
28000就算中等偏上?你们天津的房相对也太贵拉!
</p><p>在天津市普通公务员,第一年的薪金也就是20000元左右,以后的收入就要看职位和所在的部门了,不过一个科员一年也不会超过36000元。</p><p>天津市区内的房价非常高,中心区的一个有10年以上房龄、面积60平米左右的房子,售价在50万左右。新建商品房,在中心城区,不会低于7000元一平米,即使是在市区与郊区交界处的房子,也要4000~5000元一平米。</p><p>以我们这样的收入,这样高的房价实在是太贵了</p><p>&nbsp;
其实也就北京,上海这些北方地区房贵!
</p><p>我们这里中心城区的房子,现在新建的几个大项目都是要7000元/平米以上,好一点的都要10000元/平米以上了。</p><p>市区内仅有的几个小户型,都是要6000元/平米以上的。</p><p>现在新建的几个中高档小区,整套房子差不多要在80万到200万之间,快赶上香港的房价了。</p><p></p><p></p><p></p>
<p>我的一些同事,他们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积蓄了,他们也不敢买房。</p><p>他们不一定是买不起,是怕像香港人那样,买完房子,房价会跌下去。那样的话他们就要背几十年的债了。</p>
<p>1&nbsp;&nbsp;&nbsp; 只要银行还是国家的,房价跌不到哪里去 。</p><p>2&nbsp;&nbsp;&nbsp; 买房空置是浪费 ,多数还是能租出去的 。</p><p>3&nbsp;&nbsp;&nbsp; 只要贷款利息还是小于房租 ,买房合算 。</p><p>4&nbsp;&nbsp;&nbsp; 存银行不如花光 ,花光不如买房 ,买房不如商业投资 。</p><p>5&nbsp;&nbsp;&nbsp; 住房是有使用价值的储蓄替代商品 ,记住。</p><p>6&nbsp;&nbsp;&nbsp;&nbsp;国民储蓄过高 ,消费不景气 --- 自然就国富民穷,福利无靠 。</p>
<p>
&nbsp;&nbsp;&nbsp; 存银行不如花光 ,花光不如买房 ,买房不如商业投资 。
</p><p></p><p>看看香港人就知道了,他们那些在楼市高涨时买房的人,现在都背了一身的债</p><p></p>
<p>
&nbsp;国民储蓄过高 ,消费不景气 --- 自然就国富民穷,福利无靠
</p><p>房价过高对现在的消费不景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p>
<p>4&nbsp;&nbsp;&nbsp; 存银行不如花光 ,花光不如买房 ,买房不如商业投资 。</p><p>===在中国这个医保还没十分完善的情况下,恐怕还是得铁给自己留点钱。</p><p>这一段时间做广告,尤其是房地产广告,感觉房子之所以不降价,完全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现在的空房率其实已经很高</p>
<p>
住房是有使用价值的储蓄替代商品 ,记住。
</p><p>储蓄是一种风险很小的投资方式,只有货币贬值才会影响到储蓄</p><p>而住房投资却是风险很大的</p><p></p>
居者有其屋,不等于是居者买其屋。国内不知怎么搞的,居者有其屋被宣传成居者买其屋。
不平衡发展的结果,西方几百年发展的积累不好超,中国的发展远没达到发达水平,而房地产的发展在很多地方已经赶上,很多事总是用发达的水平来运用于不发达的现状并认为很合情合理,这样就会有人付出代价但总是老百姓
<p>储蓄不是投资方式,只是适合短期的积累行为---越穷越存,越存越穷 。</p><p>住房投资相对风险较少,因为银行是国家的 ;空房率高,需求者更高 。</p><p>留钱防老代医保,那是自茧作搏 。高储蓄对现在的消费不景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是政府视缓了国民的福利需求 。</p><p>商业投资教育投资才是王道 。 中国几亿农民将流动,以租养贷是目前最安全的方式 ; 中国不是房价过高,而是国民收入过低,未来的走向自然不言而喻 。</p>
<p>也许大家没有经历过房价下跌赔钱的时候吧,在1999年的那个时候谁买房啊,都不买的怕赔钱的。老百姓买涨不买跌,但是作为市场经济规律总有涨跌的,我就不信房价永远不跌的。</p>
<p>略有涨幅不会影响长期投资的作为,也不会影响使用价值的存在 。</p><p>10年事实说明,买房的没有后悔,租房的却在后悔没有买房 。(当然恶意短期炒房的不在其列)。</p><p>开发商不会因空置率而压价,压价则死,不压则有银行承担。 银行也不会因为呆帐而压价,压价则死,涨价则生。指望房价暴跌,只是人民的幻想 ,近十年不太可能。</p><p></p><p>强势则优势, 国民经济有其规律,该进一步还是退一步,自有其法则 。</p><p></p><p>弱势生存定律,等死不如找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