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报告—”伏地兽“ Strv103c ”S“坦克(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0:20:05
<p><br/>&nbsp;</p><p></p><p> </p><p>瑞典Strv 103主战坦克简称S系列坦克的,是瑞典陆军兵器局在50年代打破传统设计的一种无炮塔型主战坦克,固定式安装的火炮依靠车体的旋转和俯仰进行瞄准和射击。该坦克研制始于1957年,主承包商是博福斯公司,子承包商主要是拉茨维克(Leansverk)公司(负责悬挂装置)和沃尔沃(Volvo)公司(负责发动机)等。研制时充分考虑了瑞典的河流、湖泊较多北部地区沼泽遍布、长期严寒、冰雪覆盖和国内重型桥梁极少等地理和气候条件,并考虑了二次大战中各国坦克的使用和中弹情况以及装甲部队的战术使用要求等因素,从而把车高、车重及火力作为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车重不超过37t,决定放弃旋转式炮塔,研制一种采用固定的105mm火炮、液气悬挂和自动装填的无炮塔型坦克。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必须依靠车体转向进行火炮的方位精确瞄准。为此,在1957/1958年冬季把克鲁巴(Growbar)公司为S坦克研制的变速转向机构装在1KV103自行火包上进行技术试验,1959年又把改进的变速转向机构与火控伺服装置组合成转向瞄准装置,并安装在M4A3谢尔曼中型坦克上进行最后阶段的技术试验。试验证实该装置可能解决固定式火炮坦克的方向射界和瞄准问题。为解决火炮高低瞄准以及车姿控制等问题,瑞典引进了当时美国为25吨级车辆研制的液气悬挂技术。1958年中,博福斯公司开始新坦克样车设计,1961年底完成2辆样车。车长指挥塔上安装了1挺12.7mm试射机枪,车体两侧的箱形机枪座里各安装2挺7.62mm朝前射击的机枪。前置的动力装置原是1台波音(Boeing)公司的502-10MA型燃气轮机(330马力)与1台罗尔斯-罗依斯(Rolls-Royce)以司的B81型汽油机(230马力)。</p><p>  1960年中,陆军订购10辆预生产型车,此即后来定型的Strv103型坦克。车右侧的2挺机枪换成了12.7mm机枪,车体两侧各安装2个单轮缘托带轮,安装了炮管固定装置。汽油机改换成176kW(240马力)的K60型2冲冲程多种燃料发动机。1965年对该坦克进一步改进,定型为Strv103A型坦克。其辅助武器为3挺7.62mm机枪,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车长瞄准镜稳定装置,并把燃气轮机改为波音公司的553型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360kW(490马力)。该车于1966年开始批量生产,1967年开始交付装备,一直持续到1971年6月,共制造了300辆。但后期生产的该坦克安装了浮渡围帐和2个炮管固定架,在车首安装了可伸展的推土铲,并定型为Strv103B型坦克,随后把早期生产的所有A型车均改进成B型,于1972年装备部队。Strv103B型坦克是瑞典陆军的制式坦克,装备陆军3个装甲旅并将使用到90年代。另外3个装甲旅装备350辆英国制造的装105mm火炮的逊邱伦坦克。目前瑞典陆军共装备主战坦克650辆。S坦克的研制费用840万美元,包括制造了2辆样车和10辆预生产型车,每辆价格约40万美元。由于火炮固定安装,因此坦克不具有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只能短停射击,而且只有改变坦克方向才能转移火力,难以对付突然出现的侧后方向的目标,此乃S坦克的固有缺点。但由于火炮固定,可较容易地实现自动装填,因此火炮射速高,还可减少1名乘员。1967年与豹1坦克的对比试验表明,该坦克射击平均需要13s,命中率为70%,而豹1坦克需要23s,命中率为65%,因此,它的短停射击效果还是比较好的。</p><p>  结构特点</p><p>  一、总体布置</p><p>  无炮塔S坦克总体布置独特,火炮固定在车体前部中心线上,车内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前置,可对乘员起防护作用,中部是战斗舱,车后部放置弹药和自动装填装置。战斗舱内3名乘员基本上位于同一高度,车长在战斗舱的右侧,居坦克最高点,驾驶员兼炮长在左侧,其后面是机电员,两人背靠背就坐。战斗舱内车底板上开有安全门,车内无通话装置。该坦克高度最低,车体顶的高度仅为1.9m。在车体前部装甲板下方固定安装有升降式推土铲,依靠车体的俯仰进行推土等作业。</p><p>  二、武器系统</p><p>  1.主要武器</p><p>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博福斯公司62倍口径长的105mm L74式加农炮,比英国L7A1炮的炮管长1.2m。火包与坦克车体刚性固定,炮管不会发生颤动。炮管中央装有圆筒形抽气装置,无炮口制退器,炮管尾部有2个带中央曲柄的立楔式炮闩。火炮瞄准是依靠车体的旋转和俯仰实现的。</p><p>  2.弹药与自动装弹装置</p><p>  L74式加农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根据需要也可发射碎甲弹。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463m/s,有效射程为2000m;榴弹初速为730m/s,有效射程为5000m;碎甲弹初速为790m/s。尾部弹药仓沿车中线分为两部分,各有5×5个弹药孔,通常右侧弹架装25发脱壳穿甲弹,左侧最上一排装5发烟幕弹,下面4排是20发榴弹。车体后装甲板上开有补充装弹门,2名乘员从车外补充装满弹药只需5~10min。炮弹装填采用液压操纵自动装弹机。驾驶员或车长按一下驾驶-射击操纵装置的装填钮,炮弹的固定卡爪自动松开,炮弹靠自重落到最下一层托弹槽上,送弹挺杆将其推到弹药架中间的装弹机上,然后装弹机将弹药举到炮尾,由后边的装填滑块推入炮膛。发射后的空药筒由抛壳机从车体后部中央的排出口抛出车外。装填结束,信号灯即亮。由于坦克采用固定式火炮,炮尾和弹药间无相对运动,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装弹。整个装置非常简单,不易发生故障。装弹机失灵时,由机电员人工装弹。由于自动装弹机的使用,S坦克省去了1名装填手,且可增加火炮射速。烟幕弹不能自动装填,须由机电员人工装填。最近瑞典已采用了以色列研制的M111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用以取代目前使用的脱壳穿甲弹。</p><p>  3.辅助武器</p><p>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是3挺比利时的KSP58式7.62mm多用途这机枪,其中2挺并列机枪固定安装在车体左侧平台上,与主炮交替使用,并可摇控,另1挺高射机枪装在车长指挥塔左侧,由车长操纵,也能在车内瞄准射击。这些机枪发射北约通用枪弹,初速为800m/s,有效射程为1200m,射速为700~800发/min。在车长门两侧安装有两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有4具,口径为80mm。为在夜间进行目标照明,部分S坦克顶部安装了两架莱兰(Lyran)照明弹发射器。</p><p>  4.观瞄装置</p><p>  该坦克的炮长和驾驶员由一人兼任,驾驶员通过操纵驾驶-射击装置可以完成车辆驾驶及火包瞄准、弹种选择、射击等动作,车长使用相似的驾驶-射击装置,但具有超越控制能力。供驾驶员使用的琼格尔(Jungner)OPS-1L联合式潜望镜和双目瞄准镜装在驾驶员前部,视场为100°,放大倍率为1×、6×、×10或18×,右侧目镜中装有瞄准分划。瞄准镜中组装有1具西姆拉德(Simrad)公司的LV300激光测距仪。供车长使用的琼格尔OPS-1联合式潜望镜和双目瞄准镜与OPS-1L相似,但未装激光测距仪,在左侧目镜中安装有调准指针。该瞄准镜在高低向是全稳定的,俯仰范围为11°~16°。车长指挥塔能旋转208°,水平向稳定。车辆在行驶时,瞄准线能稳定地对准目标。此外,驾驶员舱盖左边装有1个简单的潜望镜,车长有4个潜望镜,机电员有2个潜望镜,所有潜望镜和瞄准镜均有装甲护罩。</p><p>  三、推进系统</p><p>  1.组合动力装置</p><p>  该坦克采用了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双机联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舱内燃气轮机在左侧,柴油机在右侧,总输出功率为537kW(730马力)。K-60型2冲程对置活塞式多种燃料发动机是该坦克的主机,最大功率为176kW(240马力),可燃烧柴油、煤油和汽车等多种燃料,燃料消耗量仅为相应汽油机的70%。波音553型燃气轮机是波音公司的一种改进型双轴式燃气轮机,作为S坦克的副机,于1967年开始装备该坦克,最大功率为360kW(490马力)。553燃气轮机是航空发动机,无回热器,因此燃料消耗率较高,但具有部件少,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在此之前曾先后采用过比利时FN波音公司270马力的50210MA型燃气轮机和沃尔沃公司的330马力的250型燃气轮机)。在车辆高速行驶或在复杂地形和恶劣路面上行驶时,两台发动机同时使用。燃气轮机也可单独使用,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可用燃气轮机起动柴油机以对车辆进行低温起动。通常情况下两机均用柴油。组合动力装置的使用增加了坦克的战斗可靠性,它集中了两机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该坦克有3个燃油箱,其中2个500L的油箱装在翼子板的后部,1个136L的燃油箱装在发动机的底部,通常均装柴油。整个动力装置用3个支点的支架安装在车体内,更换发动机前必须先卸去前上斜装甲和主炮,大约需要4h。</p><p>  2.传动装置</p><p>  由于采用双机动力装置,该坦克的传动装置比较复杂。沃尔沃的液力变矩器与1个DRH-1M型自动变速箱装在K-60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以获得与燃气轮机相似的输出特性,能使两台发动机很好地联合运行。两台发动机功率通过闭锁-空转离合器和弹性联轴器汇流到行星变速箱,变速后共同输出。再经过1组离合和制动装置把轼率传递到车辆两侧主动轮。</p><p>  3.转向机构</p><p>  转向机构有两套。一套是液压差速转向机构,包括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用于缓转向和火炮精瞄,机构中采用了自动闭锁器,从而解决了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问题。另一套是离合制动式转向机构,由离合器和制动器等组成,用于急转向、停车和火炮粗瞄。两套机构相互独立,可同时工作。液压转向无摩擦损失,功率可再生,可实现车辆的原位转向。制动转向使某侧履带减速式制动,能完成原地转向。当该坦克由两负重轮支承时,原位转向1周仅需2~4s。</p><p>  4.悬挂装置</p><p>  该坦克采用液气悬挂,控制车体前后俯仰,实现固定火炮的高低向瞄准。为保证发射平台稳定,射击时,液气悬挂要进行闭锁。车两侧前后两负重轮悬挂油路对角相连,如械前对右后。中央液压连接系统有1正排量泵,它可把油液从前悬挂输到后悬挂,或相反,从而通过改变负重轮曲臂行程来改变车体纵向倾角。此外,另有一系统用于增减前后悬挂油缸中的流量来变更车体高度及同时调整履带松紧度。前后两负重轮提起后,仅用中间两负重轮支承地面,转向阻力减小,转向十分灵活。中间两负重轮悬挂油缸组件不与其余油缸相连,相互独立。前后悬挂油缸中装有减振阀,以减少车辆振动。此外还装有断流阀,以便在悬挂损坏时停止供油。</p><p>  5.操纵装置</p><p>  坦克前进、转向及俯仰均通过操纵驾驶员的驾驶-射击装置手柄(T形杆)来完成。在T形杆水平操动时,车辆实施转向,当旋转角小于20°时,启用液压差速转向机械,当旋转角大于20°时,就自动转为离合制式转向。当车速为0时,可实现原位或原地转向。在T形杆俯仰操动时,便调节车体纵向倾角,使坦克前后俯仰。</p><p>  6.行动装置</p><p>  该坦克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车体两侧各有4个双轮缘负重轮和2个托带轮,采用可更换橡胶衬垫并带有销耳衬套的干式双销履带。</p><p>  7.浮渡装置</p><p>  该坦克浮渡时可将车体四周上部折叠的围帐竖起,整个准备工作需要15~20min。驾驶员站在后顶部用与主操纵杆连接的手柄进行远距离油门控制和转向。浮渡围帐是一种合成的纺织尼龙材料制成的柔软的气囊结构,围帐下边固定在车体四周上边的有装甲防护的槽里。车内装有两台排水泵。水中行驶用履带划水,航速为6km/h。</p><p>  四、防护系统</p><p>  该坦克的战场生存力较高,车体高度仅为1.9m,减少了中弹面积;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前置也增大了乘员防护力;此外,车体前上装甲板倾角小,约30°(与水平面夹角),水平厚度增加两倍以上。前上斜装甲板上有许多水平的加强筋和备用履带板,可提高抗穿甲弹能力。车内弹药存放在车尾部,不易被直接击中。动力舱内装有两套自动灭火系统,可从内部或外部控制。S坦克无三防装置。</p><p>  型号演变</p><p>  为在90年代保持S坦克的战斗力,80年代初瑞典陆军决定对现装备的Strv103B型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定型名称为Strv103c型坦克。1983年博福斯公司签订了价值4亿瑞典克朗的坦克改进合同,大约是200辆车,每月完成7辆。1984年底完成10辆现代化改进的坦克样车,第一批改进型车于1986年春季交货,1989年可望完成最后交货。</p><p>  Strv103C坦克的主要改进项目包括:</p><p>  (1)驾驶员瞄准镜内安装西姆拉德公司的Nd:YAG激光测距仪,从而提高坦克火炮的首发命中率。该镜组装工作由博福斯航空电子(Bofors Aerotronics)公司完成。</p><p>  (2)K60型发动机改成底特律(Detroit)柴油机公司的6V-53T型柴油机,输出功率是202kW(275马力)。此外还安装了新的操纵装置、散热器、发电机和消声器等。</p><p>  (3)原沃尔沃传动装置改成博福斯公司新的全自动传动装置,有3个档并有正倒车机构和电子控制装置。</p><p>  (4)坦克正面安装附加装甲,侧面安装侧裙板,以增强坦克防破甲弹的能力。</p><p>  (5)将2个新的燃油箱,由翼子板下安置到车体尾部,在车体两侧上面安装了9个附加油箱,其容积均为22L,燃料储备增大,战斗行程提高。此外这些外置燃油箱的安装也提高了坦克防破甲弹的能力。</p><p>  (6)安装火控计算机,其软件与目前瑞典陆军的逊邱伦坦克改装用的相同,而硬件经过修改。这一工作由博福斯航空电子公司完成。</p><p>  (7)为了在夜间照明1500m内的目标,在车体顶部指挥塔左侧安装了莱兰双管71mm照明弹发射器。</p><p>  (8)所有Strv103C坦克均装推土铲。</p><p>  此外还研究了附加防护、指南针、三防和夜视等问题。<br/><br/></p><p><br/>&nbsp;</p><p></p><p> </p><p>瑞典Strv 103主战坦克简称S系列坦克的,是瑞典陆军兵器局在50年代打破传统设计的一种无炮塔型主战坦克,固定式安装的火炮依靠车体的旋转和俯仰进行瞄准和射击。该坦克研制始于1957年,主承包商是博福斯公司,子承包商主要是拉茨维克(Leansverk)公司(负责悬挂装置)和沃尔沃(Volvo)公司(负责发动机)等。研制时充分考虑了瑞典的河流、湖泊较多北部地区沼泽遍布、长期严寒、冰雪覆盖和国内重型桥梁极少等地理和气候条件,并考虑了二次大战中各国坦克的使用和中弹情况以及装甲部队的战术使用要求等因素,从而把车高、车重及火力作为主要性能指标,要求车重不超过37t,决定放弃旋转式炮塔,研制一种采用固定的105mm火炮、液气悬挂和自动装填的无炮塔型坦克。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必须依靠车体转向进行火炮的方位精确瞄准。为此,在1957/1958年冬季把克鲁巴(Growbar)公司为S坦克研制的变速转向机构装在1KV103自行火包上进行技术试验,1959年又把改进的变速转向机构与火控伺服装置组合成转向瞄准装置,并安装在M4A3谢尔曼中型坦克上进行最后阶段的技术试验。试验证实该装置可能解决固定式火炮坦克的方向射界和瞄准问题。为解决火炮高低瞄准以及车姿控制等问题,瑞典引进了当时美国为25吨级车辆研制的液气悬挂技术。1958年中,博福斯公司开始新坦克样车设计,1961年底完成2辆样车。车长指挥塔上安装了1挺12.7mm试射机枪,车体两侧的箱形机枪座里各安装2挺7.62mm朝前射击的机枪。前置的动力装置原是1台波音(Boeing)公司的502-10MA型燃气轮机(330马力)与1台罗尔斯-罗依斯(Rolls-Royce)以司的B81型汽油机(230马力)。</p><p>  1960年中,陆军订购10辆预生产型车,此即后来定型的Strv103型坦克。车右侧的2挺机枪换成了12.7mm机枪,车体两侧各安装2个单轮缘托带轮,安装了炮管固定装置。汽油机改换成176kW(240马力)的K60型2冲冲程多种燃料发动机。1965年对该坦克进一步改进,定型为Strv103A型坦克。其辅助武器为3挺7.62mm机枪,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车长瞄准镜稳定装置,并把燃气轮机改为波音公司的553型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360kW(490马力)。该车于1966年开始批量生产,1967年开始交付装备,一直持续到1971年6月,共制造了300辆。但后期生产的该坦克安装了浮渡围帐和2个炮管固定架,在车首安装了可伸展的推土铲,并定型为Strv103B型坦克,随后把早期生产的所有A型车均改进成B型,于1972年装备部队。Strv103B型坦克是瑞典陆军的制式坦克,装备陆军3个装甲旅并将使用到90年代。另外3个装甲旅装备350辆英国制造的装105mm火炮的逊邱伦坦克。目前瑞典陆军共装备主战坦克650辆。S坦克的研制费用840万美元,包括制造了2辆样车和10辆预生产型车,每辆价格约40万美元。由于火炮固定安装,因此坦克不具有行进间射击的能力,只能短停射击,而且只有改变坦克方向才能转移火力,难以对付突然出现的侧后方向的目标,此乃S坦克的固有缺点。但由于火炮固定,可较容易地实现自动装填,因此火炮射速高,还可减少1名乘员。1967年与豹1坦克的对比试验表明,该坦克射击平均需要13s,命中率为70%,而豹1坦克需要23s,命中率为65%,因此,它的短停射击效果还是比较好的。</p><p>  结构特点</p><p>  一、总体布置</p><p>  无炮塔S坦克总体布置独特,火炮固定在车体前部中心线上,车内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前置,可对乘员起防护作用,中部是战斗舱,车后部放置弹药和自动装填装置。战斗舱内3名乘员基本上位于同一高度,车长在战斗舱的右侧,居坦克最高点,驾驶员兼炮长在左侧,其后面是机电员,两人背靠背就坐。战斗舱内车底板上开有安全门,车内无通话装置。该坦克高度最低,车体顶的高度仅为1.9m。在车体前部装甲板下方固定安装有升降式推土铲,依靠车体的俯仰进行推土等作业。</p><p>  二、武器系统</p><p>  1.主要武器</p><p>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博福斯公司62倍口径长的105mm L74式加农炮,比英国L7A1炮的炮管长1.2m。火包与坦克车体刚性固定,炮管不会发生颤动。炮管中央装有圆筒形抽气装置,无炮口制退器,炮管尾部有2个带中央曲柄的立楔式炮闩。火炮瞄准是依靠车体的旋转和俯仰实现的。</p><p>  2.弹药与自动装弹装置</p><p>  L74式加农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根据需要也可发射碎甲弹。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463m/s,有效射程为2000m;榴弹初速为730m/s,有效射程为5000m;碎甲弹初速为790m/s。尾部弹药仓沿车中线分为两部分,各有5×5个弹药孔,通常右侧弹架装25发脱壳穿甲弹,左侧最上一排装5发烟幕弹,下面4排是20发榴弹。车体后装甲板上开有补充装弹门,2名乘员从车外补充装满弹药只需5~10min。炮弹装填采用液压操纵自动装弹机。驾驶员或车长按一下驾驶-射击操纵装置的装填钮,炮弹的固定卡爪自动松开,炮弹靠自重落到最下一层托弹槽上,送弹挺杆将其推到弹药架中间的装弹机上,然后装弹机将弹药举到炮尾,由后边的装填滑块推入炮膛。发射后的空药筒由抛壳机从车体后部中央的排出口抛出车外。装填结束,信号灯即亮。由于坦克采用固定式火炮,炮尾和弹药间无相对运动,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装弹。整个装置非常简单,不易发生故障。装弹机失灵时,由机电员人工装弹。由于自动装弹机的使用,S坦克省去了1名装填手,且可增加火炮射速。烟幕弹不能自动装填,须由机电员人工装填。最近瑞典已采用了以色列研制的M111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用以取代目前使用的脱壳穿甲弹。</p><p>  3.辅助武器</p><p>  该坦克的辅助武器是3挺比利时的KSP58式7.62mm多用途这机枪,其中2挺并列机枪固定安装在车体左侧平台上,与主炮交替使用,并可摇控,另1挺高射机枪装在车长指挥塔左侧,由车长操纵,也能在车内瞄准射击。这些机枪发射北约通用枪弹,初速为800m/s,有效射程为1200m,射速为700~800发/min。在车长门两侧安装有两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有4具,口径为80mm。为在夜间进行目标照明,部分S坦克顶部安装了两架莱兰(Lyran)照明弹发射器。</p><p>  4.观瞄装置</p><p>  该坦克的炮长和驾驶员由一人兼任,驾驶员通过操纵驾驶-射击装置可以完成车辆驾驶及火包瞄准、弹种选择、射击等动作,车长使用相似的驾驶-射击装置,但具有超越控制能力。供驾驶员使用的琼格尔(Jungner)OPS-1L联合式潜望镜和双目瞄准镜装在驾驶员前部,视场为100°,放大倍率为1×、6×、×10或18×,右侧目镜中装有瞄准分划。瞄准镜中组装有1具西姆拉德(Simrad)公司的LV300激光测距仪。供车长使用的琼格尔OPS-1联合式潜望镜和双目瞄准镜与OPS-1L相似,但未装激光测距仪,在左侧目镜中安装有调准指针。该瞄准镜在高低向是全稳定的,俯仰范围为11°~16°。车长指挥塔能旋转208°,水平向稳定。车辆在行驶时,瞄准线能稳定地对准目标。此外,驾驶员舱盖左边装有1个简单的潜望镜,车长有4个潜望镜,机电员有2个潜望镜,所有潜望镜和瞄准镜均有装甲护罩。</p><p>  三、推进系统</p><p>  1.组合动力装置</p><p>  该坦克采用了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双机联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舱内燃气轮机在左侧,柴油机在右侧,总输出功率为537kW(730马力)。K-60型2冲程对置活塞式多种燃料发动机是该坦克的主机,最大功率为176kW(240马力),可燃烧柴油、煤油和汽车等多种燃料,燃料消耗量仅为相应汽油机的70%。波音553型燃气轮机是波音公司的一种改进型双轴式燃气轮机,作为S坦克的副机,于1967年开始装备该坦克,最大功率为360kW(490马力)。553燃气轮机是航空发动机,无回热器,因此燃料消耗率较高,但具有部件少,体积小和重量轻等优点(在此之前曾先后采用过比利时FN波音公司270马力的50210MA型燃气轮机和沃尔沃公司的330马力的250型燃气轮机)。在车辆高速行驶或在复杂地形和恶劣路面上行驶时,两台发动机同时使用。燃气轮机也可单独使用,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可用燃气轮机起动柴油机以对车辆进行低温起动。通常情况下两机均用柴油。组合动力装置的使用增加了坦克的战斗可靠性,它集中了两机的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该坦克有3个燃油箱,其中2个500L的油箱装在翼子板的后部,1个136L的燃油箱装在发动机的底部,通常均装柴油。整个动力装置用3个支点的支架安装在车体内,更换发动机前必须先卸去前上斜装甲和主炮,大约需要4h。</p><p>  2.传动装置</p><p>  由于采用双机动力装置,该坦克的传动装置比较复杂。沃尔沃的液力变矩器与1个DRH-1M型自动变速箱装在K-60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以获得与燃气轮机相似的输出特性,能使两台发动机很好地联合运行。两台发动机功率通过闭锁-空转离合器和弹性联轴器汇流到行星变速箱,变速后共同输出。再经过1组离合和制动装置把轼率传递到车辆两侧主动轮。</p><p>  3.转向机构</p><p>  转向机构有两套。一套是液压差速转向机构,包括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用于缓转向和火炮精瞄,机构中采用了自动闭锁器,从而解决了车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问题。另一套是离合制动式转向机构,由离合器和制动器等组成,用于急转向、停车和火炮粗瞄。两套机构相互独立,可同时工作。液压转向无摩擦损失,功率可再生,可实现车辆的原位转向。制动转向使某侧履带减速式制动,能完成原地转向。当该坦克由两负重轮支承时,原位转向1周仅需2~4s。</p><p>  4.悬挂装置</p><p>  该坦克采用液气悬挂,控制车体前后俯仰,实现固定火炮的高低向瞄准。为保证发射平台稳定,射击时,液气悬挂要进行闭锁。车两侧前后两负重轮悬挂油路对角相连,如械前对右后。中央液压连接系统有1正排量泵,它可把油液从前悬挂输到后悬挂,或相反,从而通过改变负重轮曲臂行程来改变车体纵向倾角。此外,另有一系统用于增减前后悬挂油缸中的流量来变更车体高度及同时调整履带松紧度。前后两负重轮提起后,仅用中间两负重轮支承地面,转向阻力减小,转向十分灵活。中间两负重轮悬挂油缸组件不与其余油缸相连,相互独立。前后悬挂油缸中装有减振阀,以减少车辆振动。此外还装有断流阀,以便在悬挂损坏时停止供油。</p><p>  5.操纵装置</p><p>  坦克前进、转向及俯仰均通过操纵驾驶员的驾驶-射击装置手柄(T形杆)来完成。在T形杆水平操动时,车辆实施转向,当旋转角小于20°时,启用液压差速转向机械,当旋转角大于20°时,就自动转为离合制式转向。当车速为0时,可实现原位或原地转向。在T形杆俯仰操动时,便调节车体纵向倾角,使坦克前后俯仰。</p><p>  6.行动装置</p><p>  该坦克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车体两侧各有4个双轮缘负重轮和2个托带轮,采用可更换橡胶衬垫并带有销耳衬套的干式双销履带。</p><p>  7.浮渡装置</p><p>  该坦克浮渡时可将车体四周上部折叠的围帐竖起,整个准备工作需要15~20min。驾驶员站在后顶部用与主操纵杆连接的手柄进行远距离油门控制和转向。浮渡围帐是一种合成的纺织尼龙材料制成的柔软的气囊结构,围帐下边固定在车体四周上边的有装甲防护的槽里。车内装有两台排水泵。水中行驶用履带划水,航速为6km/h。</p><p>  四、防护系统</p><p>  该坦克的战场生存力较高,车体高度仅为1.9m,减少了中弹面积;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前置也增大了乘员防护力;此外,车体前上装甲板倾角小,约30°(与水平面夹角),水平厚度增加两倍以上。前上斜装甲板上有许多水平的加强筋和备用履带板,可提高抗穿甲弹能力。车内弹药存放在车尾部,不易被直接击中。动力舱内装有两套自动灭火系统,可从内部或外部控制。S坦克无三防装置。</p><p>  型号演变</p><p>  为在90年代保持S坦克的战斗力,80年代初瑞典陆军决定对现装备的Strv103B型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定型名称为Strv103c型坦克。1983年博福斯公司签订了价值4亿瑞典克朗的坦克改进合同,大约是200辆车,每月完成7辆。1984年底完成10辆现代化改进的坦克样车,第一批改进型车于1986年春季交货,1989年可望完成最后交货。</p><p>  Strv103C坦克的主要改进项目包括:</p><p>  (1)驾驶员瞄准镜内安装西姆拉德公司的Nd:YAG激光测距仪,从而提高坦克火炮的首发命中率。该镜组装工作由博福斯航空电子(Bofors Aerotronics)公司完成。</p><p>  (2)K60型发动机改成底特律(Detroit)柴油机公司的6V-53T型柴油机,输出功率是202kW(275马力)。此外还安装了新的操纵装置、散热器、发电机和消声器等。</p><p>  (3)原沃尔沃传动装置改成博福斯公司新的全自动传动装置,有3个档并有正倒车机构和电子控制装置。</p><p>  (4)坦克正面安装附加装甲,侧面安装侧裙板,以增强坦克防破甲弹的能力。</p><p>  (5)将2个新的燃油箱,由翼子板下安置到车体尾部,在车体两侧上面安装了9个附加油箱,其容积均为22L,燃料储备增大,战斗行程提高。此外这些外置燃油箱的安装也提高了坦克防破甲弹的能力。</p><p>  (6)安装火控计算机,其软件与目前瑞典陆军的逊邱伦坦克改装用的相同,而硬件经过修改。这一工作由博福斯航空电子公司完成。</p><p>  (7)为了在夜间照明1500m内的目标,在车体顶部指挥塔左侧安装了莱兰双管71mm照明弹发射器。</p><p>  (8)所有Strv103C坦克均装推土铲。</p><p>  此外还研究了附加防护、指南针、三防和夜视等问题。<br/><br/></p>
<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0 0:32:40编辑过]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p><br/></p><p>STRV103A</p>
<p><br/></p><p>STRV103B</p>
<p>“伏地兽”这个名字是不是还挺形象的呢?是LZ的苦思之结果呀。[em06][em06]</p><p>沙发给你们留着,我自己蹲天棚上看。</p><p>&nbsp;</p>[em10]
据说栅格装甲就是它先搞出来的
经典之作[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