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施琅与民族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5:25:30
  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连续剧《施琅大将军》,以及引发的喧嚣争论,再次将我们的目光拉回三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不过我对这位大名鼎鼎的靖海侯的了解,却非来自堂皇的正史,而是受益于真正的野狐禅:一个是幼时收听的单田芳先生主讲的评书《施公案》,其主角施世纶,正是施琅之子,儿子是著名的清官,老子的德行想必不会太差——当然,那时还不晓得施琅创下的一番功业;另一个则是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其中对施琅的描绘,虽然算不上浓墨重彩,起码也是棱角分明的三号配角,尤其是他与韦小宝在通吃岛的斗智斗力,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而我对施琅的印象,便定格于《鹿鼎记》中的那位际遇坎坷的将军:起先是遭遇大难的末路英雄;最终诸事顺遂,却有些小人得志,因此活该被韦大人戏耍。<br/>  这虽是不足为凭的小说家言,但亦很能代表一部分人对施琅的看法。历史中的施琅是什么样子呢?我只读过柯劭忞所著的《清史稿》及其它一些二手的评论,所记所感如下:施琅之所以投降开国不久的清朝,并非如《鹿鼎记》中说的那样,他是为了严明军纪而处罚一个犯法的部下,得罪了郑成功的夫人董氏,以至被投入监狱,最后固然侥幸逃脱,全家却不幸罹难;《清史稿》记载的情形是,做老子的郑芝龙归顺清朝,做儿子的郑成功却割据台湾自成一国,施琅原是郑芝龙的老部下,郑成功到台湾之后:“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这里将施琅美化得大义凛然,不知是否可信?而依此来看,作为大清朝的耿耿忠臣,施琅攻打台湾,不仅是出于私仇,更是出于公义。<br/>  柯劭忞的施琅列传写到最后,来了一笔漂亮的首尾呼应。当施琅收复台湾,有人推测他必定为报家仇而毒杀郑成功的后人,施琅回答:“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这话说的很微妙,表示他不忘私,亦不至因私废公——这正是人之常情,比那些号称“大公无私”的假道学先生坦诚百倍。不过施琅为台湾之公,真做了一件大好事。台湾归附之初,朝中有官员建议“迁其人、弃其地”,让台湾成为荒凉的不毛之地,从此自生自灭。施琅上疏反对,认为台湾已有雄厚的民生基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而且趁这一间隙,被赶走的荷兰人可能去而复返,再来荼毒生灵,“至时复勤师远征,恐未易见效”。鉴于这两点困难,不如就此设立政府,为民休养生息。显然,这番道理打动了康熙,最后,批准施琅的建言,“设县三、府一、巡道一”。评价这一段历史,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施琅打回台湾之时,一直被当地人骂为“汉奸”、“叛徒”,几乎是恶名昭彰,而他能在如此非议的情境公正处事——并不是图谋报复,顺势主张舍弃宝岛——可见是有些气象的。<br/>  历史变幻无常,没料想三百年之后,施琅重新被扣上“汉奸”的帽子,而且来势汹汹,不减当年。在二十世纪,特别是共和国建立以来,人们对施琅的重视,肯定比不上他的同时代人,同样收复过台湾的郑成功,后者的荣耀,相当于进入历史教科书圈定的先贤祠。而今《施琅大将军》的播放,却有反拨与正名之嫌,正如要剥夺岳飞“民族英雄”的桂冠,让秦桧下跪的雕像起立,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施琅先事明朝及郑家父子,然后投降清朝,在政治伦理,是为不忠;施琅是汉族人,却剃发留辫,为满族人服务,在民族伦理,是为不忠;而其最大的不忠,是代表满族人统治的清朝政府,反咬汉族人统治的明朝与台湾郑氏政府一口,这种恶徒,难道不该永世不得翻身?<br/>  <br/>  我先声明,我不打算为施琅翻案,只是力图驱散蒙蔽这段历史的烟雾,还局中人一个公道——当然,这个公道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先说施琅的两不忠,第一点,叛明(郑)投清,原本是朝代更替之时最为平常的事情,依照现代人的历史观,天下,并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全民之天下,哪个朝代对民众好,便是有德者,圣人们都说,天下,为有德者居之,这是千古不变的恒常真理,而死抱着无德者那棵大树——或许只是一根稻草——是为“愚忠”,这个定论亦很微妙。对施琅而言,照《鹿鼎记》的说法,他连尽“愚忠”都没有可能,郑成功冲冠一怒为夫人,不仅杀他的头,而且还会扣上“叛将”的罪名:只愚,但不忠。因此,施琅降清是最好的出路。而照《清史稿》的说法,施琅是跟随老上级郑芝龙一同叛朝投降的,加以“不忠”之罪,可能要将矛盾扩大化。况且真的要论不忠,郑成功放着明朝的宗室不立,却自立为王,正是最大的不忠。所以,以一家一姓的标准衡量忠与不忠,实在是文人的捣糨糊游戏。施琅的忠诚与否,则要看他先后侍奉的两个朝代哪个好,哪个坏,哪个更得民心。三百年前的先人之思维冲不出传统礼法的桎梏,难道今日的我们没一点长进?<br/>  第二点,种族之争,汉族与满族,或者其它民族的争斗。这该是历史悠久,但我以为这是最为无聊之事。如果将民族主义分为三层,那么以血缘为界限的民族主义可谓最低的层次,远远不如以政治为界限的民族主义与以文化为界限的民族主义功力深厚。不过血缘民族主义一直很有市场,或许是因为它的直观,很容易激荡人心的好恶。而论及满族人统治的清朝,后人的同仇敌忾,一者是因为清朝开国之时的扬州、嘉定等屠城,我想凡是正常理智之人,都会仇恨屠城者,不是因为他们的满族人身份,而是因为他们胡乱杀人,无论是杀市民,还是杀学生;二者,是清朝所开创的“辫子”传统,这确实是很混帐的做法,正如当年某些人劝女同胞裹小脚、创设太监制度一样影响恶劣——实在是有损身体的美观和健康(留辫子容易积累头皮屑),却不至于上升到庄严的民族大义。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解不开的深仇大恨呢?即便孙中山的“驱逐鞑虏”,后来也换成“五族共和”,即从“民族革命”进步到“民主革命”。而这一重革命纲领的跳跃,枉费了多少人的鲜血与多少年的光阴。对照之下,施琅在民族正义上的不忠,是否还能够成立呢?<br/>  施琅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收复台湾:论身份,那是他的故土,引狼入室,不忠不孝;论势力,清朝强而台湾弱,恃强凌弱,不仁不义。因为这一常识性的罪过,施琅蒙受何等汹涌的骂名,都在想象之中。因此,后人若企图以施琅为榜样,来张扬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大义,可谓不智,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为什么这样说呢?用民族主义来诠释施琅的行为,恐怕无法得以完满的合拢——与其说这是施琅自身的分裂,不如说是民族主义自身的分裂。从血缘民族主义上讲,施琅背叛了所归属的民族;从政治民族主义上讲,施琅因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而成为效忠者:在这里,民族主义出现了内耗的危机。自顾尚且不暇,何能及于他人?《施琅大将军》的创诣者理当考虑到这一步败着以及化解之道,不然还不如将施琅的儿子大清官施世纶塑造成先进性教育的典型——对于中国的政治家们,反腐败才是永不过时的政治正确。<br/>  <br/>  那么,如何化解民族主义的内在危机?我想起了《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我是极佩服这厮的,不止因为他娶了七个老婆,睡过清朝皇帝的妹妹,还上了俄罗斯女王的象牙床——这可是中华民族外交史上的大胜利——而且,当韦大人遭遇到某些重大难题,譬如说,满汉之争,朝野之争等,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利弊参半的两难抉择,当然,韦大人也烦恼过,但依他的聪明,转身就给出解决的法子:“老子不干了”,不做选择——为什么要把自己放进民族主义的囚笼中呢?为什么一定要争个种族的优胜劣汰呢?为什么要披挂那么多“主义”枷锁上阵厮杀呢?……韦小宝一记虚无主义的云手,就挥断万千烦恼丝。依他的聪明,自然不肯充当意识形态之争的无谓炮灰,他要做维权运动的急先锋:为维护自己的金银财宝、宝马香车的所有权奋斗不止、生生不息。而觉悟到这一精神高度,实在难比登天。中国少的是韦小宝,多的是时常被他的三言两语糊弄得满头大汗的施琅,以及更加等而下之的东西——他们宁可关注远在天涯的台湾岛,而不是近若咫尺的太·石·村。也许,这正是在一个后极权主义时代,《施琅大将军》能够激起一坛混水,民族主义思潮长盛不衰,维权运动却举步维艰的最大原因。<br/>  <br/>  作者:羽戈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连续剧《施琅大将军》,以及引发的喧嚣争论,再次将我们的目光拉回三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不过我对这位大名鼎鼎的靖海侯的了解,却非来自堂皇的正史,而是受益于真正的野狐禅:一个是幼时收听的单田芳先生主讲的评书《施公案》,其主角施世纶,正是施琅之子,儿子是著名的清官,老子的德行想必不会太差——当然,那时还不晓得施琅创下的一番功业;另一个则是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其中对施琅的描绘,虽然算不上浓墨重彩,起码也是棱角分明的三号配角,尤其是他与韦小宝在通吃岛的斗智斗力,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而我对施琅的印象,便定格于《鹿鼎记》中的那位际遇坎坷的将军:起先是遭遇大难的末路英雄;最终诸事顺遂,却有些小人得志,因此活该被韦大人戏耍。<br/>  这虽是不足为凭的小说家言,但亦很能代表一部分人对施琅的看法。历史中的施琅是什么样子呢?我只读过柯劭忞所著的《清史稿》及其它一些二手的评论,所记所感如下:施琅之所以投降开国不久的清朝,并非如《鹿鼎记》中说的那样,他是为了严明军纪而处罚一个犯法的部下,得罪了郑成功的夫人董氏,以至被投入监狱,最后固然侥幸逃脱,全家却不幸罹难;《清史稿》记载的情形是,做老子的郑芝龙归顺清朝,做儿子的郑成功却割据台湾自成一国,施琅原是郑芝龙的老部下,郑成功到台湾之后:“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这里将施琅美化得大义凛然,不知是否可信?而依此来看,作为大清朝的耿耿忠臣,施琅攻打台湾,不仅是出于私仇,更是出于公义。<br/>  柯劭忞的施琅列传写到最后,来了一笔漂亮的首尾呼应。当施琅收复台湾,有人推测他必定为报家仇而毒杀郑成功的后人,施琅回答:“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这话说的很微妙,表示他不忘私,亦不至因私废公——这正是人之常情,比那些号称“大公无私”的假道学先生坦诚百倍。不过施琅为台湾之公,真做了一件大好事。台湾归附之初,朝中有官员建议“迁其人、弃其地”,让台湾成为荒凉的不毛之地,从此自生自灭。施琅上疏反对,认为台湾已有雄厚的民生基础,“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也”;而且趁这一间隙,被赶走的荷兰人可能去而复返,再来荼毒生灵,“至时复勤师远征,恐未易见效”。鉴于这两点困难,不如就此设立政府,为民休养生息。显然,这番道理打动了康熙,最后,批准施琅的建言,“设县三、府一、巡道一”。评价这一段历史,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施琅打回台湾之时,一直被当地人骂为“汉奸”、“叛徒”,几乎是恶名昭彰,而他能在如此非议的情境公正处事——并不是图谋报复,顺势主张舍弃宝岛——可见是有些气象的。<br/>  历史变幻无常,没料想三百年之后,施琅重新被扣上“汉奸”的帽子,而且来势汹汹,不减当年。在二十世纪,特别是共和国建立以来,人们对施琅的重视,肯定比不上他的同时代人,同样收复过台湾的郑成功,后者的荣耀,相当于进入历史教科书圈定的先贤祠。而今《施琅大将军》的播放,却有反拨与正名之嫌,正如要剥夺岳飞“民族英雄”的桂冠,让秦桧下跪的雕像起立,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施琅先事明朝及郑家父子,然后投降清朝,在政治伦理,是为不忠;施琅是汉族人,却剃发留辫,为满族人服务,在民族伦理,是为不忠;而其最大的不忠,是代表满族人统治的清朝政府,反咬汉族人统治的明朝与台湾郑氏政府一口,这种恶徒,难道不该永世不得翻身?<br/>  <br/>  我先声明,我不打算为施琅翻案,只是力图驱散蒙蔽这段历史的烟雾,还局中人一个公道——当然,这个公道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先说施琅的两不忠,第一点,叛明(郑)投清,原本是朝代更替之时最为平常的事情,依照现代人的历史观,天下,并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全民之天下,哪个朝代对民众好,便是有德者,圣人们都说,天下,为有德者居之,这是千古不变的恒常真理,而死抱着无德者那棵大树——或许只是一根稻草——是为“愚忠”,这个定论亦很微妙。对施琅而言,照《鹿鼎记》的说法,他连尽“愚忠”都没有可能,郑成功冲冠一怒为夫人,不仅杀他的头,而且还会扣上“叛将”的罪名:只愚,但不忠。因此,施琅降清是最好的出路。而照《清史稿》的说法,施琅是跟随老上级郑芝龙一同叛朝投降的,加以“不忠”之罪,可能要将矛盾扩大化。况且真的要论不忠,郑成功放着明朝的宗室不立,却自立为王,正是最大的不忠。所以,以一家一姓的标准衡量忠与不忠,实在是文人的捣糨糊游戏。施琅的忠诚与否,则要看他先后侍奉的两个朝代哪个好,哪个坏,哪个更得民心。三百年前的先人之思维冲不出传统礼法的桎梏,难道今日的我们没一点长进?<br/>  第二点,种族之争,汉族与满族,或者其它民族的争斗。这该是历史悠久,但我以为这是最为无聊之事。如果将民族主义分为三层,那么以血缘为界限的民族主义可谓最低的层次,远远不如以政治为界限的民族主义与以文化为界限的民族主义功力深厚。不过血缘民族主义一直很有市场,或许是因为它的直观,很容易激荡人心的好恶。而论及满族人统治的清朝,后人的同仇敌忾,一者是因为清朝开国之时的扬州、嘉定等屠城,我想凡是正常理智之人,都会仇恨屠城者,不是因为他们的满族人身份,而是因为他们胡乱杀人,无论是杀市民,还是杀学生;二者,是清朝所开创的“辫子”传统,这确实是很混帐的做法,正如当年某些人劝女同胞裹小脚、创设太监制度一样影响恶劣——实在是有损身体的美观和健康(留辫子容易积累头皮屑),却不至于上升到庄严的民族大义。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解不开的深仇大恨呢?即便孙中山的“驱逐鞑虏”,后来也换成“五族共和”,即从“民族革命”进步到“民主革命”。而这一重革命纲领的跳跃,枉费了多少人的鲜血与多少年的光阴。对照之下,施琅在民族正义上的不忠,是否还能够成立呢?<br/>  施琅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收复台湾:论身份,那是他的故土,引狼入室,不忠不孝;论势力,清朝强而台湾弱,恃强凌弱,不仁不义。因为这一常识性的罪过,施琅蒙受何等汹涌的骂名,都在想象之中。因此,后人若企图以施琅为榜样,来张扬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大义,可谓不智,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为什么这样说呢?用民族主义来诠释施琅的行为,恐怕无法得以完满的合拢——与其说这是施琅自身的分裂,不如说是民族主义自身的分裂。从血缘民族主义上讲,施琅背叛了所归属的民族;从政治民族主义上讲,施琅因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而成为效忠者:在这里,民族主义出现了内耗的危机。自顾尚且不暇,何能及于他人?《施琅大将军》的创诣者理当考虑到这一步败着以及化解之道,不然还不如将施琅的儿子大清官施世纶塑造成先进性教育的典型——对于中国的政治家们,反腐败才是永不过时的政治正确。<br/>  <br/>  那么,如何化解民族主义的内在危机?我想起了《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我是极佩服这厮的,不止因为他娶了七个老婆,睡过清朝皇帝的妹妹,还上了俄罗斯女王的象牙床——这可是中华民族外交史上的大胜利——而且,当韦大人遭遇到某些重大难题,譬如说,满汉之争,朝野之争等,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利弊参半的两难抉择,当然,韦大人也烦恼过,但依他的聪明,转身就给出解决的法子:“老子不干了”,不做选择——为什么要把自己放进民族主义的囚笼中呢?为什么一定要争个种族的优胜劣汰呢?为什么要披挂那么多“主义”枷锁上阵厮杀呢?……韦小宝一记虚无主义的云手,就挥断万千烦恼丝。依他的聪明,自然不肯充当意识形态之争的无谓炮灰,他要做维权运动的急先锋:为维护自己的金银财宝、宝马香车的所有权奋斗不止、生生不息。而觉悟到这一精神高度,实在难比登天。中国少的是韦小宝,多的是时常被他的三言两语糊弄得满头大汗的施琅,以及更加等而下之的东西——他们宁可关注远在天涯的台湾岛,而不是近若咫尺的太·石·村。也许,这正是在一个后极权主义时代,《施琅大将军》能够激起一坛混水,民族主义思潮长盛不衰,维权运动却举步维艰的最大原因。<br/>  <br/>  作者:羽戈
历史爱和人开玩笑。
狂顶一下.说的好啊.
狗屁不通。<br/><br/><br/>没料想三百年之后,施琅重新被扣上“汉奸”的帽子,<br/>===============================================<br/>施琅本来汉奸,即使在它的满主子心里,它也是令人厌恶的汉奸,它的帽子什么时候摘掉过?<br/><br/><br/>郑成功冲冠一怒为夫人,<br/>===============================================<br/>颠倒因果。<br/>郑成功杀其父弟是在施琅第二次降清之后,而不是之前。<br/><br/><br/>一者是因为清朝开国之时的扬州、嘉定等屠城,...二者,是清朝所开创的“辫子”传统,...却不至于上升到庄严的民族大义。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解不开的深仇大恨呢?<br/>===============================================<br/>好一个“不至于上升到庄严的民族大义”!<br/>这不但是肉体屠杀,还有精神灭绝,这不算是“深仇大恨”,还有什么是深仇大恨???<br/><br/><br/>为什么要把自己放进民族主义的囚笼中呢?为什么一定要争个种族的优胜劣汰呢?<br/>===============================================<br/>别扯了,如果我们对满人来这么300年,你还会这么故作高深吗(别以为在Internet上就没人知道你是谁)?<br/>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你不争别人还要争,你不争你就会消失。<br/>不是你自以为清高、超脱这世界就变好了。<br/>汉人就是因为太缺少民族主义,太得过且过才被统治了300年,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br/><br/>
<p>无视极端分子的无聊狂吠,顶一下楼主转的帖子。几位大义凌然的自诩“民族主义”者们也不知道吼出什么现实价值来了,你们整天汉人、满人,不共戴天的,中国现在就有大批满族人,你们是不是还准备找这些“满遗”去“报仇”啊?。对于历史人物,后人可以有基于历史的不同解读。你们要去报你的“深仇大恨”你们自己去你的幻想中报去。现代社会不需要“极端民族主义”的疯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高丽棒子、小日本的那套“非我族类”的YY民族主义只会导致分裂,毁了中国的未来!找你们的理论是不是朝鲜族、藏族只有闹独立或者“统治”过当年“统治”他们的汉族才算一雪前耻、不被奴役?还是汉族如希特勒口中的“雅力安人”天生高贵就该“统治”别的民族?别再拿什么民族自豪、民族危亡论来当你们YY的遮羞布了!你们的言行不但直接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公民义务的法条!而且,正在帮助那些企图分裂中国、阻碍中国复兴大业的人!严重怀疑某些“民族主义者”就是“网特”!</p><p>狭隘民族主义只会侵害中华民族的肌体,使传承文化变成血缘划界的隔离,把我们的文明变成外强中干空壳!</p><p>世界上没有哪个文明是闭门造车产生出来的。事实是文明通过接触、冲突、理解、融合而发展壮大。真正强大的文明从不惧怕以开放的心胸接纳外来文明、种族的事物甚至其本身。“汉民族主义者”们喜欢谈大汉、大唐,却没意识到这些中国最强盛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国家民族组成趋向丰富、心态趋向开放和宽容的时候。</p><p>最后奉劝爱喷唾沫的“爱国小将”们,YY和“愤世嫉俗”只能说明你的无能与懦弱。</p>
楼上的朋友,我赞成你的观点.可措辞有点过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灰尘的孩子</i>在2006-4-4 16:07:00的发言:</b><br/>楼上的朋友,我赞成你的观点.可措辞有点过了.</div><p>和某些人说理的后果大家在坛子上不时没见过。你看他们发言的内容有摆事实、讲道理的成分吗?既然他们可以栽赃、可以上纲上线我也让他们尝尝被上纲上线的味道。其实、原文中一些政治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是,现在的这个坛子上太多的愤青谩骂、党同伐异还有多少理性?他们的一句“狗屁”的愤青回帖就能招来一群“狗屁”、支持“狗屁”的回应。对于反对的发言也只需一句“狗屁”、“汉奸”之类的就是反馈。搞得这个论坛里臭气熏天,这样的所谓“讨论”还有什么意思?</p>
Ho Ho ...<br/>好一个“狭隘民族主义”!<br/>某些人在肆无忌惮地篡改我们的历史,颠倒是非观念,非要把一些大搞民族屠杀和民族压迫的凶杀吹捧成“中国正统”,把一些卑鄙无耻的汉奸败类吹捧成“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br/>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br/>没人有兴趣讨论什么汉人、满人,如果不是一些满鞑和汉奸总是跳出来为它们的畜牲祖宗翻案,谁会理你?你还真把你自己当一回事了?<br/>告诉你:<br/>“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还写在历史教科书上,对孙先生的这一纲领也还是正面评价。<br/>你不要打错了算盘,以为可以翻了天。<br/>借用你的一句话:<br/>你的声嘶力竭和虚张声势“只能说明你的无能与懦弱”。<br/><b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4 20:22:00的发言:</b><br/>Ho Ho ...<br/>好一个“狭隘民族主义”!<br/>某些人在肆无忌惮地篡改我们的历史,颠倒是非观念,非要把一些大搞民族屠杀和民族压迫的凶杀吹捧成“中国正统”,把一些卑鄙无耻的汉奸败类吹捧成“维护国家统一的英雄”。<br/>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br/>没人有兴趣讨论什么汉人、满人,如果不是一些满鞑和汉奸总是跳出来为它们的畜牲祖宗翻案,谁会理你?你还真把你自己当一回事了?<br/>告诉你:<br/>“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还写在历史教科书上,对孙先生的这一纲领也还是正面评价。<br/>你不要打错了算盘,以为可以翻了天。<br/>借用你的一句话:<br/>你的声嘶力竭和虚张声势“只能说明你的无能与懦弱”。<br/><br/></div><p>对孙的口号,今之评价并不正面,最多视为一口号,而且,孙后来又提"五族共和",这口号当时也没能有多少人响应,所以,家乡人都叫他"孙大炮",广东人管吹牛叫"车大炮".</p>
"孙大炮"至少还是两岸的“国父”、“革命先行者”。<br/>施琅算个嘛。:)<br/><br/>
<p>讨论历史是好,但是走极端就不妙了。还是要分清时间和空间。</p>
<p>算个把台湾从割据势力手里夺回来的人.</p><p>还不够嘛?</p>
算个为满清把台湾从反清势力手里夺回来的人。<br/>这才是事实。:)<br/><br/>
<p>那个反清势力...怎么没继承明军光荣传统,造他12000门大炮?</p><p>说笑了.</p><p>刚看到一段戚继光说得,他说鸟铳质量低劣,不好用,常炸伤士兵.</p>
台湾那时候有几个铁矿都是问题,怎么造啊?<br/>满清把北方的资源和工匠拿到手之后,南明是注定无法取胜的,最多也就是多撑几年而已。<br/><b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4 23:15:00的发言:</b><br/>算个为满清把台湾从反清势力手里夺回来的人。<br/>这才是事实。:)<br/><br/></div><p>连夺回来都不是,因为台湾是郑成功从洋人那收回来的,根本就不是满清的。</p>
<p>转篇天涯上的回帖</p><p>蒋庆先生曾经对此问题有简单回答如下:<br/>  <br/>  http://www.tomedu.com/ydbbs/index.asp<br/>  <br/>  原:我发现您一直穿中式对襟装。在今年国庆节期间,有个叫汉网的网站搞了一次恢复“汉服”的活动,他们所提倡的“汉服”可不是您穿的这种,他们认为您穿的这种服装不是“汉服”,而是“满服”、“胡服”,他们要恢复明代服装作为今天汉族的正装,并将此与民族复兴相关联,有人甚至认为今天还应该继续反蒙排满。您能不能从一个儒者的角度来谈谈这一现象?<br/>  <br/>  蒋:我也注意到了汉网的朋友们搞的这次活动。他们的这种活动有某种合理性,他们的文化情怀和民族情感令人感动,可以理解,但在某些做法上不可否认存在着问题。衣冠确实具有文化的象征意义,文化亡而衣冠亡。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保持衣冠这样一种文化象征,很有必要,最起码能从服饰的象征意义上让人感到某种文化还存在。从我自身来说吧,我为什么一直坚持穿中式服装?就是因为十多年前,在一本《东方哲学会议论文集》中看到与会学者的一幅合影照片,东方各民族的学者都装自己的民族服装,如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学者都装自己的民族服装,手里还拿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而我们与会的两位中国人却装着西装,手里没有拿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看到这张照片后,对我的剌激很大,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衰亡到连自己的文化象征都没有了!从此以后,在讨论学问、参加会议等比较正规的场合,我就开始穿我自认为的“国服”,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我穿的这种中式对襟衣服,我是想通过这一服装来证明中国文化还没有死亡,其在衣冠上的象征意义还存在。一个民族,在文化上必须要有自己象征性的东西,现在一些年轻朋友想通过民族服装来体现中国文化,来表达民族情感,这在中国文化衰亡的今天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敬重的。<br/>  <br/>  现在,我们中国的“国服”没有了,你们看看电视上报纸上中国的领导人,西装穿得比西方领导人还整齐。至于中国的“国服”应该以何种服装为样式,这是一个值得国人深入讨论的问题。其实,我穿对襟服装也常受到一些人的置疑,认为我穿的不是“国服”,而是“胡服”。我自己当然很清楚,我穿的这个服装是满族服装变化而来的,清代以前中国人的服装不是这个样子。满人在未入主中原时确实是“胡”,但满人入主中原后,接受了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来治理中国,满人就成了中国人,满人的服装就成了中国人的服装,即成了“国服”。我们今天难道能说满人不是中国人吗?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恩怨,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是历史悲剧,就是在汉族内部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悲剧啊!在过了三百多年以后,我们对这些历史恩怨应该淡忘,在中华民族内部应该相互宽容,而不要去翻历史旧帐,不要再去斤斤计较过去的事情。我们很多人,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习惯于从理性、法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深远的历史感与博大的文化意识,在看待历史文化问题时容易从偏枯的学理与激烈的情绪出发,这应该克服。一个政权的合法性,除具有神圣、法理的合法性外,还具有历史文化的合法性,这种历史文化的合法性是在长期而复杂的历史中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事实,我们无法否认。伯克所说的“因长期拥有而取得的统治权利”就是这个意思。满清政权在初建时确实欠缺合法性,但在以后的历史中则逐渐获得了合法性,满清政权就因此成了中国政权,而不是满人政权。我们想一想,中国清朝二百六十年的历史可以因为是满人当政一笔勾销吗?你说这一段时间不是中国,那是什么?那个时候我们和外国人打交道,人家也认为我们是中国啊!所以,元与清都是中国,一些人继续反蒙排满是不应该的。我们必须承认历史文化赋予元与满的合法性,应该看到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给今天的中国带来的正面意义,不应该长期陷溺于历史的伤痛不能自拔。我们应该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中国文化的价值要求来思考问题,不应该具有狭隘的种族主义倾向,这就是《春秋》“夷夏之辨”的根本含义。<br/>  <br/>  <br/>  <br/>  节录自《读经、儒教与中国文化的复兴━━《原道》同人2004北京蒋庆先生访谈录》<br/></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5 0:19:00的发言:</b><br/>台湾那时候有几个铁矿都是问题,怎么造啊?<br/>满清把北方的资源和工匠拿到手之后,南明是注定无法取胜的,最多也就是多撑几年而已。<br/><br/></div><p></p><p>&nbsp;</p><p>“台湾那时候有几个铁矿都是问题,怎么造啊?”不是说郑氏集团的海外贸易很牛么,搞点铁都不行?</p><p>“满清把北方的资源和工匠拿到手之后,南明是注定无法取胜的,最多也就是多撑几年而已”——如果说真能“多撑几年”,那缺乏资源和工匠的理由还能成立;可就是迅速完蛋了,什么缺乏资源和工匠,也就是你意淫的托词罢了。</p><p>别老是说这样轻易被驳倒的废话。</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4 23:15:00的发言:</b><br/>算个为满清把台湾从反清势力手里夺回来的人。<br/>这才是事实。:)<br/><br/></div><p>老说郑氏反清,他咋反的?不过是在福建抢点钱粮.三藩造反,蒙古王爷也跟着闹,多好的机会.郑家的这会在哪呢?真要老百姓都反对满清,他们能统治两百多年?</p>
巡阅使说得有理,<br/>应该是:<br/>算个为满清把台湾从反清势力手里夺过来的人。<br/>这才是事实。:)<br/><b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5 14:44:00的发言:</b><br/>巡阅使说得有理,<br/>应该是:<br/>算个为满清把台湾从反清势力手里夺过来的人。<br/>这才是事实。:)<br/><br/></div><p>&nbsp; </p><p>对,就是给今天中国对台湾的主权确立了历史依据。 </p><p>我知道你对这种历史咬牙切齿,没办法,历史不是你意淫就能改变的,中国对台湾享有主权的历史依据,清朝对台湾的统治就是。</p>
如果我们不承认满清,等与承认现代中国将近一半领土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大卖国贼的能力之和都不足以出卖如此广阔的领土
<p>满清当然要承认!</p><p>但是承认满清不等于承认满清入关以来的屠杀的落后政策,也不等于肯定施琅可耻的投敌行为!</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灰尘的孩子</i>在2006-4-5 12:31: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4 23:15:00的发言:</b><br/>算个为满清把台湾从反清势力手里夺回来的人。<br/>这才是事实。:)<br/><br/></div><p>老说郑氏反清,他咋反的?不过是在福建抢点钱粮.三藩造反,蒙古王爷也跟着闹,多好的机会.郑家的这会在哪呢?真要老百姓都反对满清,他们能统治两百多年?</p></div><p>郑经本来出兵支持三藩 结果他先去夺耿精忠的地盘 呵呵 这就是所谓"抗日根据地里"出来的人的嘴脸&nbsp; </p><p>&nbsp;&nbsp; 台湾政权在当时不过就是割据军阀而已 如果他能盘踞台湾 他都愿意给清朝当臣子 就这德行还谈什么民族大义 越早完蛋越好 </p>
如果我们不承认满清,等与承认现代中国将近一半领土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大卖国贼的能力之和都不足以出卖如此广阔的领土<br/>==============================================<br/>你脑子进水了?你得了强迫症吗?<br/>什么就“等与承认现代中国将近一半领土不属于中国”???<br/>白痴!<br/>说过很多次了,再告诉你一次,让你明白一点道理:<br/>中华民国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后接收了满清的既有领土和权益。<br/>这是战胜者的权利,也是国际惯例。理所当然、天经地义。<br/>你满鞑要是NB一点呢,就和德国人一样,能保住一点地盘。<br/>要是不NB呢,就和印第安人一样,被彻底吞并了。谁还管你什么INCA、AZTECH国?<br/>这就是历史法则!<br/>我们占了就是我们的,<br/>凭什么让出去?<br/>凭什么就承认现代中国将近一半领土不属于中国?<br/>你问问印度人承不承认它从英国接收的侵占中国的领土不属于印度?<br/>你问问美国人承不承认它从英国接收的侵占北美的领土不属于美国?<br/>你要是中国人的话我只能说你已经产生了一种对种群非常有害的基因突变。<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5 18:06:24编辑过]
<p>楼上,无知不是你的错,历史课本没讲清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口号1912年之后就不用了,因为革命党与清廷谈判,清廷方面提出“满汉蒙回藏一体对待”避免发生民族仇杀重演,革命党也意识到!“驱除鞑虏”这个口号已经引发了驱满杀满事件,所以后来就该了口号!</p><p></p><p>当然你不愿意听,也许你可能就不是什么中国人,或者你就是要挑起中国的民族矛盾,但是没有用的,明白人多得很!</p>
少扣帽子!<br/>说一些历史真相就是“挑起民族矛盾”???<br/>篡改历史、颠倒是非、捣糨糊的反而是“维护民族团结”???<br/>简直是天大的笑话。<br/>真正挑起民族矛盾的就是你们这种人!<br/>这些年总是有一些人打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号炮制一些“新思维”、“新评价”,可是事实上这些东西根本没有起到他们所谓的作用,反而无一例外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对抗!<br/>这些人的目的何在?到底是谁在“挑起民族矛盾”?<br/>为了某些现实的目的,为了安抚某些民族,就可以在历史问题上“与时俱进”、肆意篡改,这样就可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了吗?<br/>事实证明这根本就是想当然,除了强化了民族意识,加剧民族分裂之外,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br/>我现在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些炮制“新思维”、“新评价”的人中,相当一部分骨子里都是民族分裂分子,他们一直在钻民族政策中的空子。<br/><b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5 18:42:00的发言:</b><br/>少扣帽子!<br/>说一些历史真相就是“挑起民族矛盾”???<br/>篡改历史、颠倒是非、捣糨糊的反而是“维护民族团结”???<br/>简直是天大的笑话。<br/>真正挑起民族矛盾的就是你们这种人!<br/>这些年总是有一些人打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旗号炮制一些“新思维”、“新评价”,可是事实上这些东西根本没有起到他们所谓的作用,反而无一例外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和对抗!<br/>这些人的目的何在?到底是谁在“挑起民族矛盾”?<br/>为了某些现实的目的,为了安抚某些民族,就可以在历史问题上“与时俱进”、肆意篡改,这样就可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了吗?<br/>事实证明这根本就是想当然,除了强化了民族意识,加剧民族分裂之外,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br/>我现在可以相当肯定地说,这些炮制“新思维”、“新评价”的人中,相当一部分骨子里都是民族分裂分子,他们一直在钻民族政策中的空子。<br/><br/></div><p>与“汉网”同类的疯子。。。。。。。。 </p><p>各位,这种自认的“白痴”、“脑子进水”的家伙理他干什么。</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odgod</i>在2006-4-5 17:52:00的发言:</b><br/>如果我们不承认满清,等与承认现代中国将近一半领土不属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大卖国贼的能力之和都不足以出卖如此广阔的领土<br/>==============================================<br/>你脑子进水了?你得了强迫症吗?<br/>什么就“等与承认现代中国将近一半领土不属于中国”???<br/>白痴!<br/>说过很多次了,再告诉你一次,让你明白一点道理:<br/>中华民国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后接收了满清的既有领土和权益。<br/>这是战胜者的权利,也是国际惯例。理所当然、天经地义。<br/>你满鞑要是NB一点呢,就和德国人一样,能保住一点地盘。<br/>要是不NB呢,就和印第安人一样,被彻底吞并了。谁还管你什么INCA、AZTECH国?<br/>这就是历史法则!<br/>我们占了就是我们的,<br/>凭什么让出去?<br/>凭什么就承认现代中国将近一半领土不属于中国?<br/>你问问印度人承不承认它从英国接收的侵占中国的领土不属于印度?<br/>你问问美国人承不承认它从英国接收的侵占北美的领土不属于美国?<br/>你要是中国人的话我只能说你已经产生了一种对种群非常有害的基因突变。<br/><br/></div><p>那还耿耿于怀满族是不是中国正统干吗?人也是战胜者.</p>
施琅(1621-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出生于农民家庭。 年 少时“有识度,膂力绝人”,从师“习距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为 万人敌”。 蝗崇祯任游击将军。曾随黄道周出关抗清。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施 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 、善战的得力骁将。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 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 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 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关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 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在统一和分裂的大是大非面前,施琅最先站出来大声疾呼:只要郑经(成功之 子)不肯接受招抚,就应用武力平台,迅速实现国家统一。1664年他就建议,乘他 率兵攻取金厦新胜,“进攻澎湖, 直捣台湾”, 使“四海归一, 边民无患”。 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他立即上了《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了《尽陈 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 ,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 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还分析了当时双方 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 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 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 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 施琅这一主张,是从实际出发,符合全国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充分显示了他 急盼统一国家的爱国情怀和高人一等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但是却因此而受到以鳌 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保守势力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 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 尽管施琅的苦心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之 久,但他仍然矢志复台,坚韧不拔。在京之日,他密切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 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起用。他还于“朝退休闲,翻阅历代二十一 史,鉴古今成败及名臣言行可法者,一一具志诸胸中”,以致朝中同僚刮目相看, 誉之“儒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 终于在 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受命返回福建 ,相机进取台湾。 施琅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 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 全备”。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大军由铜山出发, 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 的守军刘国轩部,给郑氏集团以致命打击。此后, 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 对郑氏集团施以大义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郑氏集团自知大势已去,上 表向清政论投降。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 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 迎接,各乡社百姓亦沿途“壶浆迎师”,台湾终于实现和平统一。 施琅入台之后,对郑氏集团不但不修旧怨,要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 开辟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为国为民尽职,对成功毫无 怨仇,充分表现了施琅坦荡的胸怀。 施琅一向关心沿海百姓的安宁,一开始就坚决反对“迁界”。他说:“自古帝 王致汉,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可惜,他的这一高见, 一直到1683年他率兵统一台湾后再“请于朝”,沿海迁民才“悉复其业”。于是被 弃的民田“渐次垦辟”,从福建到广东,沿海“禾麦 ”,“一望良畴”。人民 无限感激施琅,都异口同声地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 复为绿畦黄茂,圮墙 垣复为华堂雕桷。微将军平海,吾等无以安全于永久也。” 可见,施琅得民心之深。 施琅从1662年上疏议请复台,至1683年统一台湾,20余年百折不挠,终酬夙愿 ,卒成大业。<br/>
<p>第一,伟大祖国的统一是我的愿望,或许不是你的</p><p>第二,历史上促进祖国统一的人都是我的偶象,或许不是你的</p><p>第三,满蒙回汉等五十六个民族,同意大中华的我喜欢,不同意的我讨厌,或许你也不是</p><p>第四,岳飞是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我认为也是,或许你不认为</p><p>第五,中华民族是汉族的,也是书写中华民族历史的每一个民族的。你认为你是汉族你就不是汉奸吗?</p><p>我是汉族。</p><p>第六,我可以不喜欢施郎,但我要中华民族的复兴,要祖国的统一,你他妈少给我来这一套,全世界人民80%都不是三岁小孩,我们懂。</p><p>日本人尊重过满蒙回汉中任何一个民族吗?</p><p>日本人是人吗?</p><p>日本人真的是他好,你好,我也好吗?</p><p>你他*妈*的*真不懂还是装的!</p>
<p>日本人是人么?这种问题有些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