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期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的认识和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8:59:26
中航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张 健<br/>  摘要:本文介绍了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必要性,对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br/>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  民用  战略 <br/>   20世纪30年代末发明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由于战争的需求开始主要应用于军用飞机。50年代后期,在军用涡轮喷气发动机上衍生出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如JT3D等,开始应用于商用飞机。60年代末出现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JT9D是专为宽体客机研制的第一种发动机,由此,民用涡扇发动机走上了一条与军用发动机不同的技术道路。<br/>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石油价格的起伏波动、全球环境的恶化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环境下,西方几家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民用发动机业务发展很快,与其相关的生产和服务已占这些公司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一些新技术首先在民用发动机上得到应用,然后向军用发动机转移,从而,民用发动机走上了完全不依赖于军用发动机的发展道路,而且从经济和技术上支持了军用发动机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寓军于民。相比而言,军用发动机技术水平与西方差距不大的俄罗斯发动机工业,由于民用发动机发展相对落后,不仅难以守住国内民机市场,而且军用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势头也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br/>   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已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但始终将军用发动机的研制作为首要甚至唯一任务。因此,直到今天也没有制定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战略决策。是否因为技术资源的短缺和外部市场的可获得性就可以放弃我国步入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注于军用发动机的发展是否就能确保发动机行业的成熟和发展?如何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br/>  一、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状况<br/>  1.三大发动机公司发展强劲<br/>  几十年来,世界主要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通过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采用低风险的衍生发展战略、注重在各种推力档次上寻找生存空间、以项目为纽带通过股份公司分担风险、在全球寻找分包供应商等等创新措施,形成了有序竞争、虽垄断但不阻碍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有利于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一种新飞机的上马,大多只有1~2种候选发动机,避免了同一种推力档次几种发动机上马的恶性竞争局面。此外,虽然航空航天业的兼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发动机业,除了罗-罗公司兼并艾利逊、通用电气公司欲兼并霍尼韦尔这种以大吃小的合并外,几十年形成的老牌发动机制造商通用电气公司、普惠公司和罗-罗公司公司三足鼎立、垄断世界大部分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局面仍未打破。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在发动机行业流行的作法是组建项目公司,合资发展一种新发动机。成功的例子有:通用电气公司与斯奈克玛合资组建的CFMI公司、普惠公司与罗-罗公司等五家组成的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以及最近普惠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合作开发的GP7000系列发动机等。<br/>  由于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控制技术创新的力度与节奏,几大发动机厂商都保持了销售额和效益的稳定增长。同时,民用发动机的备件供给、维护、修理和大修,以及技术服务已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br/>  2.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仍然具有发展潜力<br/>  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近十几年来,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市场不断扩展。目前,在30~70座支线客机市场上,涡扇发动机已逐步替代涡浆发动机成为候选动力。新一代先进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如GE90等,不仅燃油消耗率比60年代的民用发动机(如JT8D)降低了30%以上,而且可靠性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br/>  目前,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应用于民用涡扇发动机上,而且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不断进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新发动机的研制周期在不断缩短。一种新发动机从项目启动到取证、投放市场,其周期可以控制在三年以内,与飞机的研制进度相差不大,从而大大改善了快速响应客户对新飞机需求的能力。同时,在降低噪声和氮氧化物排放方面也能够满足严格的环保标准。<br/>  即使这样,常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潜力仍未挖尽。通过进一步改善热效率和推进效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降低燃油消耗率10%以上;通过改进设计,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可以较大幅度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研制和维护成本;通过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并行工程管理技术、综合一体化的设计、加工和试验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研制阶段的试验工作量和试验用发动机数量,从而进一步缩短发动机研制周期和降低全寿命费用;通过各种改进改型,在保持较高比例通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衍生出推力范围更宽的发动机系列,比如,"遄达"系列和CFM56系列发动机等,从而可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率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寻求低成本的零部件制造供货商、高水平的研发力量和多渠道的融资战略,还可实现低成本、低风险扩张,获取进入它国市场优先权。将研制成功的航空发动机衍生成船舶或工业用燃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低成本扩张途经。<br/>  常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21世纪上半叶仍然将控制民用航空动力市场。一些新型的发动机概念,如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有涵道或无涵道浆扇发动机等,将会逐步为市场所接受。<br/>  3.民用涡扇发动机市场为三大发动机公司所垄断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br/>  航空发动机市场上有英国罗-罗、美国通用电气和普惠三大老牌发动机制造商,而100座以上民用飞机市场上只存在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出现了飞机制造商少于发动机制造商的新格局。市场容量有限引起的激烈竞争迫使三大发动机公司设法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免陷于被动。目前的动向表现为:向小推力发动机业务延伸,如罗-罗公司兼并艾利逊公司,将合资企业宝马·罗-罗公司公司变成独资企业,通用电气公司欲兼并霍尼韦尔公司,都是这一战略的体现;组成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如罗-罗公司与斯奈克玛公司在欧洲军用运输机A400M的动力装备及未来军用发动机技术项目上开展合作,通用电气公司与普惠公司合作研制大推力涡扇发动机GP7000系列,罗-罗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共同发展F120发动机等等,都是对手结盟的例子。由此看来,发动机行业这种互相结盟的模式将会有利于三巨头形成三分天下的平衡格局。目前,法国的斯奈克玛公司仍然在夹缝中求生存,日本和德国目前似无意独立或以我为主研制民用发动机,而是更多地以小伙伴的身份参与项目开发,俄罗斯虽然具备独立研制高涵道比民用发动机的能力,但是由于市场约束,其生存空间逐渐将被封杀。如果不出现重大的变化,世界民用发动机市场为罗-罗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三巨头垄断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br/>  二、对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必要性的认识<br/>  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备战为目标建立起来的。重复建设、保持充足的后备资源是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形势的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并没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调整和改革,机制不活、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即使现在,整个国防工业仍然定位于国有独资企业,这将影响国防工业进入市场的改革过程,弱化增量资源结构调整的作用。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直到现在仍未摆脱机制僵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与设备老化、技术进步乏力、人才流失加剧的困境。解决问题的主线应是结构调整和机制转换。发展民用发动机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做可以使行业逐渐摆脱长期依赖军品按计划定货的被动局面,不仅可以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盘活固化在军品生产上的资源,促进资产的流动和提高产出。近年来,我国有的发动机企业通过零部件转包生产,确实激活了企业"求发展、求转制、求升级"的穴位,燃起了摆脱困境、走向振兴的希望。<br/>  民用发动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新的机制和新的动力,促进了企业的进步和管理升级,直接改善了军用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环境。我国已经加入WTO,国有企业面临建立新机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双重任务。我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也将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要发展我国民用发动机,不能只局限于学技术、学管理,而应着眼于引进一种新的机遇和资源,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寻求行业振兴的突破口,顺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 <br/>  三、对我国航空民用发动机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br/>  1.要研究民用发动机发展的总体战略<br/>  我国发动机行业在民用发动机产品开发方面几乎是空白,因此,对其有过高的期望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低估我们的潜在资源和良好的机遇。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发展战略和总体构想,寻找突破口和创新点。不能再局限于转包生产,而应该发挥我们的研制优势,参与国际民用发动机项目的风险投资和市场开发,从做"小伙伴"起,走出迈向国际市场的坚定步伐。我国将开发喷气支线客机,中等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将是开发存量资源的较佳突破口。<br/>  2.要系统地筹划民用发动机的预研计划<br/>  "全面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梯次展开",是开展民用发动机技术预研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在预研中,对民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如风扇、低污染燃烧室、降噪技术、短舱和反推力装置等要集中力量攻关。<br/>  3.在国际合作上要寻求主动,形成多层次模式<br/>  转包加工只是起点,应通过兴建若干高水平零部件加工中心,改善管理,提高质量,优化服务,逐渐成为主要或唯一转包商。<br/>  我国的预研基础和人力资源是开展技术合作的优势,应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拓展技术合作的领域,将国内预研计划向国际倾斜,增强技术合作的信任度和平等度,提高对方的积极性。<br/>  有限度的合资是引进外资和获得稳定订货的有效途径,参与项目开发是对我们技术、经济和管理实力的考验,即使只有1%的合作伙伴也是质的进展。在这一方面,最大的困难是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br/>  民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和大修以及技术服务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内航空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应有策略地进入这一市场。我国民航业的改革将带来良好的机遇。<br/>  民用发动机的发展需要高额的资金支持,融资的作用非常大。通用电气公司和罗-罗公司都已涉足融资租赁业,我们应关注这一陌生的领域,逐渐学会开发金融资本的巨大潜力。中航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 张 健<br/>  摘要:本文介绍了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必要性,对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br/>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  民用  战略 <br/>   20世纪30年代末发明的涡轮喷气发动机,由于战争的需求开始主要应用于军用飞机。50年代后期,在军用涡轮喷气发动机上衍生出的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如JT3D等,开始应用于商用飞机。60年代末出现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JT9D是专为宽体客机研制的第一种发动机,由此,民用涡扇发动机走上了一条与军用发动机不同的技术道路。<br/>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石油价格的起伏波动、全球环境的恶化和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跨国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环境下,西方几家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民用发动机业务发展很快,与其相关的生产和服务已占这些公司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一些新技术首先在民用发动机上得到应用,然后向军用发动机转移,从而,民用发动机走上了完全不依赖于军用发动机的发展道路,而且从经济和技术上支持了军用发动机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寓军于民。相比而言,军用发动机技术水平与西方差距不大的俄罗斯发动机工业,由于民用发动机发展相对落后,不仅难以守住国内民机市场,而且军用发动机技术发展的势头也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br/>   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已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但始终将军用发动机的研制作为首要甚至唯一任务。因此,直到今天也没有制定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战略决策。是否因为技术资源的短缺和外部市场的可获得性就可以放弃我国步入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战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注于军用发动机的发展是否就能确保发动机行业的成熟和发展?如何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br/>  一、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状况<br/>  1.三大发动机公司发展强劲<br/>  几十年来,世界主要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通过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采用低风险的衍生发展战略、注重在各种推力档次上寻找生存空间、以项目为纽带通过股份公司分担风险、在全球寻找分包供应商等等创新措施,形成了有序竞争、虽垄断但不阻碍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有利于世界民用航空发动机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一种新飞机的上马,大多只有1~2种候选发动机,避免了同一种推力档次几种发动机上马的恶性竞争局面。此外,虽然航空航天业的兼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发动机业,除了罗-罗公司兼并艾利逊、通用电气公司欲兼并霍尼韦尔这种以大吃小的合并外,几十年形成的老牌发动机制造商通用电气公司、普惠公司和罗-罗公司公司三足鼎立、垄断世界大部分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的局面仍未打破。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在发动机行业流行的作法是组建项目公司,合资发展一种新发动机。成功的例子有:通用电气公司与斯奈克玛合资组建的CFMI公司、普惠公司与罗-罗公司等五家组成的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以及最近普惠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合作开发的GP7000系列发动机等。<br/>  由于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控制技术创新的力度与节奏,几大发动机厂商都保持了销售额和效益的稳定增长。同时,民用发动机的备件供给、维护、修理和大修,以及技术服务已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和利润增长点。<br/>  2.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仍然具有发展潜力<br/>  不容争辩的事实是,近十几年来,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市场不断扩展。目前,在30~70座支线客机市场上,涡扇发动机已逐步替代涡浆发动机成为候选动力。新一代先进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如GE90等,不仅燃油消耗率比60年代的民用发动机(如JT8D)降低了30%以上,而且可靠性也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br/>  目前,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应用于民用涡扇发动机上,而且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不断进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新发动机的研制周期在不断缩短。一种新发动机从项目启动到取证、投放市场,其周期可以控制在三年以内,与飞机的研制进度相差不大,从而大大改善了快速响应客户对新飞机需求的能力。同时,在降低噪声和氮氧化物排放方面也能够满足严格的环保标准。<br/>  即使这样,常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潜力仍未挖尽。通过进一步改善热效率和推进效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降低燃油消耗率10%以上;通过改进设计,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可以较大幅度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研制和维护成本;通过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并行工程管理技术、综合一体化的设计、加工和试验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研制阶段的试验工作量和试验用发动机数量,从而进一步缩短发动机研制周期和降低全寿命费用;通过各种改进改型,在保持较高比例通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衍生出推力范围更宽的发动机系列,比如,"遄达"系列和CFM56系列发动机等,从而可获得更高的投入产出率和市场占有率;通过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寻求低成本的零部件制造供货商、高水平的研发力量和多渠道的融资战略,还可实现低成本、低风险扩张,获取进入它国市场优先权。将研制成功的航空发动机衍生成船舶或工业用燃机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低成本扩张途经。<br/>  常规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21世纪上半叶仍然将控制民用航空动力市场。一些新型的发动机概念,如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有涵道或无涵道浆扇发动机等,将会逐步为市场所接受。<br/>  3.民用涡扇发动机市场为三大发动机公司所垄断的局面短期不会改变<br/>  航空发动机市场上有英国罗-罗、美国通用电气和普惠三大老牌发动机制造商,而100座以上民用飞机市场上只存在波音和空客两大巨头,出现了飞机制造商少于发动机制造商的新格局。市场容量有限引起的激烈竞争迫使三大发动机公司设法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免陷于被动。目前的动向表现为:向小推力发动机业务延伸,如罗-罗公司兼并艾利逊公司,将合资企业宝马·罗-罗公司公司变成独资企业,通用电气公司欲兼并霍尼韦尔公司,都是这一战略的体现;组成战略联盟,优势互补,如罗-罗公司与斯奈克玛公司在欧洲军用运输机A400M的动力装备及未来军用发动机技术项目上开展合作,通用电气公司与普惠公司合作研制大推力涡扇发动机GP7000系列,罗-罗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共同发展F120发动机等等,都是对手结盟的例子。由此看来,发动机行业这种互相结盟的模式将会有利于三巨头形成三分天下的平衡格局。目前,法国的斯奈克玛公司仍然在夹缝中求生存,日本和德国目前似无意独立或以我为主研制民用发动机,而是更多地以小伙伴的身份参与项目开发,俄罗斯虽然具备独立研制高涵道比民用发动机的能力,但是由于市场约束,其生存空间逐渐将被封杀。如果不出现重大的变化,世界民用发动机市场为罗-罗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普惠公司三巨头垄断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br/>  二、对发展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必要性的认识<br/>  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备战为目标建立起来的。重复建设、保持充足的后备资源是当时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形势的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并没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调整和改革,机制不活、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即使现在,整个国防工业仍然定位于国有独资企业,这将影响国防工业进入市场的改革过程,弱化增量资源结构调整的作用。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直到现在仍未摆脱机制僵化、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与设备老化、技术进步乏力、人才流失加剧的困境。解决问题的主线应是结构调整和机制转换。发展民用发动机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做可以使行业逐渐摆脱长期依赖军品按计划定货的被动局面,不仅可以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可以盘活固化在军品生产上的资源,促进资产的流动和提高产出。近年来,我国有的发动机企业通过零部件转包生产,确实激活了企业"求发展、求转制、求升级"的穴位,燃起了摆脱困境、走向振兴的希望。<br/>  民用发动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商机、新的机制和新的动力,促进了企业的进步和管理升级,直接改善了军用发动机的研制和生产环境。我国已经加入WTO,国有企业面临建立新机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双重任务。我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也将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要发展我国民用发动机,不能只局限于学技术、学管理,而应着眼于引进一种新的机遇和资源,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寻求行业振兴的突破口,顺应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 <br/>  三、对我国航空民用发动机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br/>  1.要研究民用发动机发展的总体战略<br/>  我国发动机行业在民用发动机产品开发方面几乎是空白,因此,对其有过高的期望是不现实的,但也不能低估我们的潜在资源和良好的机遇。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发展战略和总体构想,寻找突破口和创新点。不能再局限于转包生产,而应该发挥我们的研制优势,参与国际民用发动机项目的风险投资和市场开发,从做"小伙伴"起,走出迈向国际市场的坚定步伐。我国将开发喷气支线客机,中等推力的涡扇发动机将是开发存量资源的较佳突破口。<br/>  2.要系统地筹划民用发动机的预研计划<br/>  "全面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梯次展开",是开展民用发动机技术预研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在预研中,对民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如风扇、低污染燃烧室、降噪技术、短舱和反推力装置等要集中力量攻关。<br/>  3.在国际合作上要寻求主动,形成多层次模式<br/>  转包加工只是起点,应通过兴建若干高水平零部件加工中心,改善管理,提高质量,优化服务,逐渐成为主要或唯一转包商。<br/>  我国的预研基础和人力资源是开展技术合作的优势,应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拓展技术合作的领域,将国内预研计划向国际倾斜,增强技术合作的信任度和平等度,提高对方的积极性。<br/>  有限度的合资是引进外资和获得稳定订货的有效途径,参与项目开发是对我们技术、经济和管理实力的考验,即使只有1%的合作伙伴也是质的进展。在这一方面,最大的困难是克服陈旧的思想观念。<br/>  民用发动机维护、修理和大修以及技术服务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内航空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应有策略地进入这一市场。我国民航业的改革将带来良好的机遇。<br/>  民用发动机的发展需要高额的资金支持,融资的作用非常大。通用电气公司和罗-罗公司都已涉足融资租赁业,我们应关注这一陌生的领域,逐渐学会开发金融资本的巨大潜力。
<p><font color="#cc0000">            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道路选择</font></p><p><font color="#cc0000"></font>&nbsp;</p><p>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吴 昊 韩新伟 陈良猷  </p><p>  摘要:本文从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规律和航空发达国家发动机的研制道路出发,探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道路选择问题。文章认为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型号,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预先研究,走以核心机衍生的发展道路,创造条件开展国际合作是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适宜道路。<br/>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 发展道路 预先研究 国际合作一、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特点与地位<br/>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飞机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和德国先后发明了燃气涡轮发动机,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航空动力技术进步巨大,对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特别是对军用飞机,其每一个大的飞跃都与动力的更新换代密切相关。动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斗机的作战使用性能与飞行安全,发动机的发展制约着军用飞机的使用与发展。在未来的高科技战争中,装配先进动力的航空武器是争夺制空权,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先进的航空动力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br/>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集气动热力、燃烧、传热、结构强度、控制与测试、工艺和材料等多学科于一身,温度、压力、应力、间隙和腐蚀等工作条件非常苛刻而且对重量、可靠性、寿命等要求又极高的复杂系统。它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就是在内部物理化学过程尚无法精确计算的条件下探索材料和零部件工作的极限,因而,它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和再设计的反复迭代过程。正因为航空发动机是这样一种特殊的高科技产品,航空动力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br/>  现代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研制一台100KN级推力的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要投资15~20亿美元,研制工程周期约9~15年,研制过程蕴藏着巨大的技术和经济风险。产品一旦研制成功投入使用,其改进改型工作所需的投入和寿命周期的运行费用也很大。另外,美国1988年起实施的"综合高性能发动机技术计划(IHPTET)"投入了50亿美元的巨资。因此,先进的动力技术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br/>  正是由于航空发动机重要的战略地位,各航空发达国家都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品,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目前能独立研制高性能推进系统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四国。我国航空动力技术的落后状况一直是制约我国航空武器平台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方针的制定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如果说技术水平是成功的保证,那么,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则是研究与发展成功的前提。<br/>  二、航空发动机发展的一般规律<br/>  从国外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失败、修改、再制造、再试验,直到一台满意的发动机出现的探索和反复的过程。这是由航空发动机技术上的复杂性和发展过程中组织管理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一过程有如下特点。<br/>  1.预研先行<br/>  这一特点是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加强预先研究,不仅是减小型号研制风险的需要,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预研先行是发动机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发动机的发展周期比飞机的发展周期要长3~5年,这就决定了只有进行预先研究才能为发动机的发展提供成熟的技术,使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赶上飞机的研制周期。国内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结论。因此,必须加大预先研究,预先研究的工作要尽可能在型号设计之前完成。<br/>  2.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的继承性与优选性<br/>  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中,最大的技术与经济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不成熟技术的采用,国外经验指出:研制新型号的新技术一般在15%~20%之间,要在继承80%左右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新型号,否则会冒较大的风险。英国罗-罗公司的小步哲学与法国的渐改发展法的成功经验都说明,发展新型号要充分注意技术的继承性,在一个新型号内不宜过多采用未经验证的新技术。<br/>  3.技术引进与自行研制<br/>  当今在航空发动机行业取得成功的国家大多是以技术引进起步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技术引进与自行研制的关系。法国是技术引进与自行研制结合得很成功的国家,把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进行综合创新后研制出更先进的东西来。二战后,法国引进英国的喷气发动机尼恩和德国的轴流式发动机BMW003进行仿制,同时大力开展自行研制,只用了19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引进-仿制-改进改型-自行设计"的发展模式,"阿塔"系列发动机的发展就是成功的例子。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动机发展途径。<br/>  4.科学的管理与决策方法<br/>  由于航空发动机在技术与发展道路方面的复杂性,随着性能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周期将越来越长,投资也日益增加,因而技术与经济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这就使发展管理问题越来越居于突出的位置。发动机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F401发动机只发展了一半就停止了,F100、TF30、TF34则在投产后发生了严重的作战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与作战维护性问题,美国防部1976年2月发表的《关于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发展、采购、和后勤支援的国防部采购管理评述》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管理不力,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F404、F110和先进发动机计划中进行了补救,同时逐步对发动机的发展管理进行了改革,使美国的航空发动机行业进入了一个全面领先的发展时期。<br/>  三、航空发达国家的发动机发展道路<br/>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道路与发动机的自身特征,研制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政策和资源条件以及国际环境有密切联系。这里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美、英、法三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来进行比较分析(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发动机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五种:<br/>  (1)全新研制的发展道路。<br/>  (2)系列发展的研制道路。<br/>  (3)以核心机为基础衍生的发展道路。<br/>  (4)引进发展的研制道路。<br/>  (5)国际合作发展的研制道路。<br/>  尽管各国的技术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不同,所选择的发动机研制道路也不同,但是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具备自行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能力,提升本国的国防实力与市场竞争能力。这些国家的共同经验是,必须根据本国的国情与国际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br/>  四、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发展道路的选择<br/>  1.我国发动机发展水平与航空发达国家的差距<br/>  关于我国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水平,1989年原航空工业部高推预研办公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曾进行过定量分析,在修正了美国兰德公司Birkler的TOA模型并发展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TOA模型后,用它对我国已获得的和将发展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分析认为,当时我国可获得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与美国的差距约为20年,到2000年这个差距约为25年。在过去的30几年中,我国可获得的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提高的平均速度仅为美国的55%,若不采取恰当措施,差距会越来越大。有文献对我国现役航空发动机的主要参数与航空发达国空家进行了对比,认为到2005年我们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我国航空动力的总体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5~30年。<br/>  分析我国航空动力水平落后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没能按照发动机的发展规律来选择一条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发展道路。我国走的是"使用维护-仿制-改进改型-型号研制-预先研究"的发展道路,这是对发动机发展过程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的结果。长期的引进与仿制,意味着我们永远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br/>  2.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道路的选择<br/>  虽然我国的航空发动机走的是一条引进仿制的路,其过程历经了不少失误与反复,但仍走完了引进-仿制-改进改型的全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改进改型与生产经验。而且,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高性能推进系统的预先研究工作,在核心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我们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已经具备了走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动机发展道路的条件。总结我们过去走过的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目前应当集中物力财力,突破重点型号,以满足国内急需,在此基础上加大预先研究力度,走以核心机衍生的发展道路,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开展国际合作。<br/>  (1)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型号。国防动力的需要使我们不可能坐等研制出我们自己具有领先水平的航空发动机,因此,把改进改型的路继续走下去以满足军机发展的动力需求是当务之急。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国外某核心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涡扇10发动机预计到2005年可装备部队,推重比7.5,相当于国外第三代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这将使我国与航空发达国家在航空发动机性能水平上的差距缩短到20年左右,为下一阶段的自行研制奠定基础。<br/>  (2)加强预先研究,走以核心机为基础的衍生发展道路。总结我国新机研制的经验,代表一个新机水平的关键技术往往成为型号发展的障碍,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储备不够。因此,下大力气搞好预先研究工作,集中有限的资源多开展几个类似"航空推进技术验证计划(APTD)"的预先研究,突破推重比为10一级的发动机的技术关键,进行技术储备,不仅是我国发动机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发动机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br/>  核心机主要是指基准发动机上的高压系统,它包括高压压气机、主燃烧室和高压涡轮三大部件。在一个成熟的高压系统基础上加上不同的低压系统,就可衍生出各种形式的发动机,因此,核心机可以理解为同一级别发动机的发展平台。研制核心机主要有以下优点:a.缩短发动机的研制周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b.可增加发动机的通用零件数,改善互换性。c.使发动机的研制周期赶上飞机的研制周期,且大幅度降低新机的发展经费。据国外经验,在一台成熟的核心机上发展新机只要3~5年,经费也只有全新发动机的40%左右。<br/>  另外,核心机的发展可促进新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核心机指标可以推动设计研究、试验、测试工作向前发展,带动新材料、新工艺的革命,但核心机的发展必须以大量的预先研究和技术储备为基础。<br/>  我国近50年来测绘仿制经验和近20年来的预先研究积累已经具备了发展推重比为10一级的核心机的条件,因此,改革现有的发动机发展的组织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坚定不移地根据国情发展相应水平的核心机,不断衍生出各类航空发动机,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应是我国下一阶段发动机发展的主要道路。<br/>  (3)以我为主走国际合作的道路。从前述美、英、法的发动机发展道路中可以看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国际合作是当今发动机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国际合作来分担经费和风险,加快进度,开拓市场,这是发动机所具有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所决定的。不同的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的目的是不同的,发达国家进行国际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投资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与盈利水平;对于技术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合作的目的则是想学到新的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尽早使自己走上独立研制之路。国际合作的主要模式有:a.合作生产。b.合作研制和经营。c.合作研究与发展。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国际合作主要是合作生产,这与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水平是相称的。国际合作实际上是另一种竞争的形式,它以实力为基础来进行分工与互利,其目的是为了更大的市场利益和国防竞争的最后胜利。由于社会制度的关系,其它形式的合作对我们来说目前还较难实现,所以,我们应以我为主努力提高我国发动机的研究与发展能力,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到那时,国际合作的大门就会自动向我们打开。</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