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阳痿郭沫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1:49:25
<strong><font size="2"><p><br/><br/><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几年,对郭沫若的评价成为热点,评论文章被结集成书:《反思郭沫若》。这实在是一件好事情。郭沫若在现当代是著名的人物,对他的一 生,特别后半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是有益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有些文章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谈到了郭沫若的人格缺陷,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赞赏, 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文学自由谈》99年第四期有人蓍文说“如今 骂郭沫若并不崇高”,竭力为郭沫若辩护,把郭沫若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归 于时代或者归于别人栽赃诬陷,总之郭沫若本人是不用负责的,并且在文 章的结尾指那些点破郭沫若缺点和错误的人是“通过咒骂郭沫若而捞取崇 高”,并且要求这些不顾郭老面子敢讲真话的人“忏悔”。</font></span></p></font></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几年,对郭沫若的评价成为热点,评论文章被结集成书:《反思郭沫若》。这实在是一件好事情。郭沫若在现当代是著名的人物,对他的一 生,特别后半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是有益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有些文章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谈到了郭沫若的人格缺陷,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赞赏, 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文学自由谈》99年第四期有人蓍文说“如今 骂郭沫若并不崇高”,竭力为郭沫若辩护,把郭沫若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归 于时代或者归于别人栽赃诬陷,总之郭沫若本人是不用负责的,并且在文 章的结尾指那些点破郭沫若缺点和错误的人是“通过咒骂郭沫若而捞取崇 高”,并且要求这些不顾郭老面子敢讲真话的人“忏悔”。</font></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font></span>&nbsp;</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nbsp;<p><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早期的郭沫若可称得上才华横溢。人们垢病的、不以为然 的是他的后半生。我觉得1948年可作为他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对48 年后的郭沫若,人们讳莫如深,吞吞吐吐。秦川先生所著《文化巨人郭沫 若》一书近500页,48年至郭老逝世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在书中不到100 页,不及五分之一。作为传记作者,秦川先生可能是有苦衷的。谁不想为 传主多说几句好话呢?但也不能编得太过分。</p><p>&nbsp;</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曾被人封为继 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他本人也极其看重这个称号,千方百计要扛稳 它,所以这面旗帜以外的一切他都彻底打倒,不但精神上要彻底消灭他 们,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连肉体一并消灭。遭此贬损的作家和学者们从此开 始了他们几十年悲惨、屈辱的生活。</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革结束二十几年了,对文革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的揭露已为数不少,但对文革产生的原因仍然没有系统的总结。没有法制、权力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等等,都是主要原因,但是论者往往都往林彪、“四人帮” 头上一推了事,既简单又安全,但是太不负责任了。个人崇拜不是一天两 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人的缺点和 弱点,林彪把毛泽东封为神是有他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作为正直的 政治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可惜的是郭 老没有能够坚持,而是加入了制造现代迷信的行列,误导人们更深地陷入 个人崇拜和盲从的泥沟。<br/><br/><br/><br/>郭和毛</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在评论毛泽东诗词和书法时说:“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都成了诗词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 写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 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 充满着豪放不羁的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乃至从事任何 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 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 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红旗跃过汀江》)(</p><p>&nbsp;</p><p>&nbsp;</p><p><br/><br/>&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应该摈弃那种简单的因言废人或因言立人的逻辑。不能因为周 作人文章好就想隐瞒他当汉奸的历史真相,所谓“好汉奸”只能使我们的 民族蒙羞,使知识分子形象受损。在需要“呐喊”的时候,希望知识分子 不再集体失语,不再集体思想阳痿,尤其不能使它传宗接代。郭沫若的悲 剧还是不重演的好。</p></font></span></p><p><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早期的郭沫若可称得上才华横溢。人们垢病的、不以为然 的是他的后半生。我觉得1948年可作为他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对48 年后的郭沫若,人们讳莫如深,吞吞吐吐。秦川先生所著《文化巨人郭沫 若》一书近500页,48年至郭老逝世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在书中不到100 页,不及五分之一。作为传记作者,秦川先生可能是有苦衷的。谁不想为 传主多说几句好话呢?但也不能编得太过分。</p><p>&nbsp;</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曾被人封为继 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他本人也极其看重这个称号,千方百计要扛稳 它,所以这面旗帜以外的一切他都彻底打倒,不但精神上要彻底消灭他 们,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连肉体一并消灭。遭此贬损的作家和学者们从此开 始了他们几十年悲惨、屈辱的生活。</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革结束二十几年了,对文革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的揭露已为数不少,但对文革产生的原因仍然没有系统的总结。没有法制、权力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等等,都是主要原因,但是论者往往都往林彪、“四人帮” 头上一推了事,既简单又安全,但是太不负责任了。个人崇拜不是一天两 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人的缺点和 弱点,林彪把毛泽东封为神是有他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作为正直的 政治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可惜的是郭 老没有能够坚持,而是加入了制造现代迷信的行列,误导人们更深地陷入 个人崇拜和盲从的泥沟。<br/><br/><br/><br/>郭和毛</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在评论毛泽东诗词和书法时说:“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都成了诗词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 写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 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 充满着豪放不羁的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乃至从事任何 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 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 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红旗跃过汀江》)(</p><p>&nbsp;</p><p>&nbsp;</p><p><br/><br/>&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应该摈弃那种简单的因言废人或因言立人的逻辑。不能因为周 作人文章好就想隐瞒他当汉奸的历史真相,所谓“好汉奸”只能使我们的 民族蒙羞,使知识分子形象受损。在需要“呐喊”的时候,希望知识分子 不再集体失语,不再集体思想阳痿,尤其不能使它传宗接代。郭沫若的悲 剧还是不重演的好。</p><strong><font size="2"><p><br/><br/><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几年,对郭沫若的评价成为热点,评论文章被结集成书:《反思郭沫若》。这实在是一件好事情。郭沫若在现当代是著名的人物,对他的一 生,特别后半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是有益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有些文章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谈到了郭沫若的人格缺陷,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赞赏, 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文学自由谈》99年第四期有人蓍文说“如今 骂郭沫若并不崇高”,竭力为郭沫若辩护,把郭沫若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归 于时代或者归于别人栽赃诬陷,总之郭沫若本人是不用负责的,并且在文 章的结尾指那些点破郭沫若缺点和错误的人是“通过咒骂郭沫若而捞取崇 高”,并且要求这些不顾郭老面子敢讲真话的人“忏悔”。</font></span></p></font></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几年,对郭沫若的评价成为热点,评论文章被结集成书:《反思郭沫若》。这实在是一件好事情。郭沫若在现当代是著名的人物,对他的一 生,特别后半生进行中肯的评价是有益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有些文章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谈到了郭沫若的人格缺陷,得到绝大多数读者的赞赏, 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文学自由谈》99年第四期有人蓍文说“如今 骂郭沫若并不崇高”,竭力为郭沫若辩护,把郭沫若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归 于时代或者归于别人栽赃诬陷,总之郭沫若本人是不用负责的,并且在文 章的结尾指那些点破郭沫若缺点和错误的人是“通过咒骂郭沫若而捞取崇 高”,并且要求这些不顾郭老面子敢讲真话的人“忏悔”。</font></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font></span>&nbsp;</p><p><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 color="#000000">&nbsp;<p><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早期的郭沫若可称得上才华横溢。人们垢病的、不以为然 的是他的后半生。我觉得1948年可作为他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对48 年后的郭沫若,人们讳莫如深,吞吞吐吐。秦川先生所著《文化巨人郭沫 若》一书近500页,48年至郭老逝世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在书中不到100 页,不及五分之一。作为传记作者,秦川先生可能是有苦衷的。谁不想为 传主多说几句好话呢?但也不能编得太过分。</p><p>&nbsp;</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曾被人封为继 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他本人也极其看重这个称号,千方百计要扛稳 它,所以这面旗帜以外的一切他都彻底打倒,不但精神上要彻底消灭他 们,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连肉体一并消灭。遭此贬损的作家和学者们从此开 始了他们几十年悲惨、屈辱的生活。</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革结束二十几年了,对文革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的揭露已为数不少,但对文革产生的原因仍然没有系统的总结。没有法制、权力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等等,都是主要原因,但是论者往往都往林彪、“四人帮” 头上一推了事,既简单又安全,但是太不负责任了。个人崇拜不是一天两 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人的缺点和 弱点,林彪把毛泽东封为神是有他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作为正直的 政治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可惜的是郭 老没有能够坚持,而是加入了制造现代迷信的行列,误导人们更深地陷入 个人崇拜和盲从的泥沟。<br/><br/><br/><br/>郭和毛</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在评论毛泽东诗词和书法时说:“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都成了诗词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 写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 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 充满着豪放不羁的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乃至从事任何 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 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 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红旗跃过汀江》)(</p><p>&nbsp;</p><p>&nbsp;</p><p><br/><br/>&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应该摈弃那种简单的因言废人或因言立人的逻辑。不能因为周 作人文章好就想隐瞒他当汉奸的历史真相,所谓“好汉奸”只能使我们的 民族蒙羞,使知识分子形象受损。在需要“呐喊”的时候,希望知识分子 不再集体失语,不再集体思想阳痿,尤其不能使它传宗接代。郭沫若的悲 剧还是不重演的好。</p></font></span></p><p><br/><br/><br/>&nbsp;&nbsp;&nbsp;&nbsp;&nbsp; 早期的郭沫若可称得上才华横溢。人们垢病的、不以为然 的是他的后半生。我觉得1948年可作为他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对48 年后的郭沫若,人们讳莫如深,吞吞吐吐。秦川先生所著《文化巨人郭沫 若》一书近500页,48年至郭老逝世近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在书中不到100 页,不及五分之一。作为传记作者,秦川先生可能是有苦衷的。谁不想为 传主多说几句好话呢?但也不能编得太过分。</p><p>&nbsp;</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曾被人封为继 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他本人也极其看重这个称号,千方百计要扛稳 它,所以这面旗帜以外的一切他都彻底打倒,不但精神上要彻底消灭他 们,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连肉体一并消灭。遭此贬损的作家和学者们从此开 始了他们几十年悲惨、屈辱的生活。</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革结束二十几年了,对文革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的揭露已为数不少,但对文革产生的原因仍然没有系统的总结。没有法制、权力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等等,都是主要原因,但是论者往往都往林彪、“四人帮” 头上一推了事,既简单又安全,但是太不负责任了。个人崇拜不是一天两 天的事情,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有人的缺点和 弱点,林彪把毛泽东封为神是有他的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作为正直的 政治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应该要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可惜的是郭 老没有能够坚持,而是加入了制造现代迷信的行列,误导人们更深地陷入 个人崇拜和盲从的泥沟。<br/><br/><br/><br/>郭和毛</p><p>&nbsp;</p><p><br/><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郭沫若在评论毛泽东诗词和书法时说:“主席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都成了诗词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 写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 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 充满着豪放不羁的气韵。在这里给我们从事文学艺术的人,乃至从事任何 工作的人,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 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原则,极其灵活地、极其具体 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红旗跃过汀江》)(</p><p>&nbsp;</p><p>&nbsp;</p><p><br/><br/>&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 应该摈弃那种简单的因言废人或因言立人的逻辑。不能因为周 作人文章好就想隐瞒他当汉奸的历史真相,所谓“好汉奸”只能使我们的 民族蒙羞,使知识分子形象受损。在需要“呐喊”的时候,希望知识分子 不再集体失语,不再集体思想阳痿,尤其不能使它传宗接代。郭沫若的悲 剧还是不重演的好。</p>
真不知我们作了什么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他人的好事。用笔者这样的评价方法,敢敢肯定地说,任何人最终都要被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