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专题片《百年中美风》之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5:43:36
<div><font face="幼圆">专题片《百年中美风》之1,凤凰卫视,2002年,阿忆撰稿</font></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美国建国初年,探险家理亚德告诉同胞,如果你在北美西海岸用6美分买一张海獭皮,你可以在广州卖到100美金。此话,被大多数人视为天方夜谭,但还是有少数商人想去碰碰运气。1784年,美国人乘坐中国女皇号,第一次抵达广州,获得了第一份贸易奇迹。此外,他们还听说,统治中国的根本不是什么女皇,而是乾隆爷,他已在位49年。</div><div>&nbsp;</div><div>&nbsp;<strong><font face="黑体">&nbsp;&nbsp; 【主持人陈晓楠: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有一座华盛顿纪念塔,为的是纪念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纪念塔内墙上,镶嵌着188块来自世界各地的石碑,其中有一块是清朝宁波地方政府所赠。石碑说,华盛顿简直是一位奇人,他起义的时候,比陈胜吴广勇猛,割据的时候赛过曹操刘备,但这位手提三尺宝剑、开万里疆土的元勋却避开子孙,以选举的方式把宝座让给了别人,真是天下为公!石碑还说,美国废除世袭,幅员万里而不设王侯,一切社会问题可以公议,简直是开创古今未有之势。赞叹中,有着不解。不解中,又含着赞叹,而这,正是道光年间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font></strong></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美国对中国的印象,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个时候,美国刚刚摆脱英国,独立为新国家,头脑中当然存有英国女皇的影子,以为中国皇帝也可以由女人担当,于是他们想当然地把去中国的第一条商船命名为“中国女皇号”。在广州的第一次贸易中,美国商人为了免缴“首次贸易税”,竟谎称是英国人。当他们发现中国对英国的印象极为恶劣,才慌忙解释说,自己来自美国,一个刚刚摆脱了英国统治的新兴国家,与中国同病相连……200年的中美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吸引但又相互不大了解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好在是,美国商人大多懂得遵守清朝法律,美国海员也大多行为端正,因此中国对美国人的印象不错。在中国女皇号来华33年后,两广总督称赞说,在所有洋人中,美国商人“最为恭顺”。</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来到广州,创办第一所美国教会学校,教授英语,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贝满先生。为了让西方商人了解中国,贝满创办了《中国丛报》。他还请求耶鲁大学神学和医学的双料学生帕克来广州,开设眼科医院,推销免费医疗。教育、出版、医疗,这就是早期美国教会集中从事的3项对华工作。后来,贝满夫人创办了贝满女子中学,大作家冰心、卫生部长李德全、戏剧演员孙维世、钢琴家鲍蕙荞、播音艺术家林如和她的学生吕大渝,都是这所著名女校的毕业生。<br/>&nbsp;&nbsp;&nbsp;&nbsp; 贝满来华后7年,在华传教士一共98位,其中73位是美国人。在对华贸易上,美国在英国之后,但在传教方面却后来居上,高高排在了第一位。<br/>&nbsp;&nbsp;&nbsp;&nbsp; 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鸦片,美国传教士很不以为然。起初,美国人以为华人天生具备消化鸦片的能力,但他们目睹的是鸦片带给中国的苦难。于是,他们一致反对鸦片贸易,说它阻碍传教事业。道光皇帝派林则徐禁烟,美国传教士曾为林则徐四处寻找理论根据。<br/>&nbsp;&nbsp;&nbsp;&nbsp; 鸦片的主产地在印度,完全在英国掌控之下,美国无法染指。当英国商船为抗拒林则徐而撤离广州,美国商船却坚定地留下,继续与中国贸易,给清朝和林则徐留下完美印象。英国不得不把鸦片装上美国船,转由美商向中国送货,美国人不问货物何为,一律照章办事,也给英国留下了好印象。</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 <font face="黑体"><strong>【主持人陈晓楠:在鸦片战争中,美国朝野同情中国,美国舆论也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谴责英国商人见利忘义,丧尽天良。但实际上,所有美国人都希望中国打不赢,因为只有战败,中国才会答应对外开放。中英交战期间,那位为中国人免费开眼科医院的传教士帕克回到美国,四处演讲,批评清朝对待外国人的法律不公正,令人完全无法忍受。那个年代,即使是贝满和帕克这样的传教士,也都是同情中国遭受战争之苦,但又盼望中国以失败告终。</strong></font></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很快,英军兵临城下,迫使清朝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除了已经对外开放的广州之外,上海、福州、厦门、宁波必须同时开放贸易。为了享有和英国人一样的权利,库盛出使中国,在中国女皇号驶入广州之后的第60年,库盛兵不血轫,签下《中美望厦条约》,为美国赢得了英国人用炮舰争得的利益。<br/>&nbsp;&nbsp;&nbsp;&nbsp; 此后30年,清朝从5个开放城市的小窗口中,瞥见世界的律动。为了富国强民,清帝和开明权臣启动了自主改革。在第一位留美毕业生容闳建议下,曾国藩和李鸿章决定选拔聪颖幼童,送到美国,接受现代教育。<br/>&nbsp;&nbsp;&nbsp;&nbsp; 1872年,容闳重返美国,为30位幼童的留美读书生涯打开大门。孩子们颇得美国同窗好感,美国人无法理解,地球另一面那个遥远的落后民族,他们孩子的数学能力居然如此之强。这些幼童中,后来许多人成为影响20世纪的巨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铺设八达岭铁路的詹天佑、驻美公使梁诚、大外交家唐绍仪。<br/>&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nbsp;&nbsp; 〖火车出隧道。</font><br/>&nbsp;&nbsp;&nbsp;&nbsp; 幼童留学生到达美国时,在美华人已为数众多。早在加州发现金矿的时候,中国人便前去淘金。北美铁路大干线动工,华工更是趋之若骛。遗憾的是,华工为美国建起铁路,也同时引起了美国人的反感。中国工人的特点是勤苦耐劳,可以担负白人不愿干或无法干的工作。他们很少拒绝指挥,也从不酗酒滋事。他们工作效率极高,却可以接受低廉工资。然而,危机即在于此。<br/>&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火车汽笛声。</font><br/>&nbsp;&nbsp;&nbsp;&nbsp; 华工完全没有维权意识和罢工斗争的集体精神,常常是美国罢工运动的绊脚石。<br/>&nbsp;&nbsp;&nbsp;&nbsp; 在幼童留美生涯的第5年,加州发生经济恐慌,失业倍增,华工终于成了白种工人迁怒的对象。此时,美国人对华工的厌恶已不再是因为他们随地吐痰,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心甘情愿接受资本家压榨,抢了白人的饭碗,又阻碍着白人争取权利的斗争。于是,美国工人老少动员,把华工熨好的衣服丢进垃圾箱,对他们拳打脚踢,用石头砍砸,并纵狗追咬。他们剪掉华工的辫子当作胜利果实,无数华人房屋被烧毁,许多华人被杀害。<br/>&nbsp;&nbsp;&nbsp;&nbsp; 在这次严重的排华事件中,中国女皇号来华后90年来的中美亲善果实,化为灰烬。<br/>&nbsp;&nbsp;&nbsp;&nbsp; 1880年,丹佛排华惨案爆发,李鸿章悲愤交加,再也无法忍受耻辱,决定召回在美国的100位学生。听到这个消息,耶鲁校长跑到中国总署劝阻,称赞中国学生品学兼优,已使对中国固执己见的恶棍们改变了看法,凡是留学生住过的家庭、上过的学校、去过的城市,均对他们表示友好。但李鸿章取意坚决,从此,中国留学生转向了日本。<br/>&nbsp;&nbsp;&nbsp;&nbsp; 清朝可以撤回留学生,可以禁止华工出境,却无法阻止洋人进入中国。而传教士纷纷来华,也同样引起中国人的反感,教堂常常被烧毁,教士被杀事件时有发生。<br/>&nbsp;&nbsp;&nbsp;&nbsp; 1900年,义和团从崇文门闯入京城,无论是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散步,还是使馆学生在城边骑马,他们都上前追打,持枪围攻。当他们纵火焚烧教堂和洋人住宅,克林德下令还击,促发大规模冲突。为了护卫使馆区900多位外国人和2000位中国基督徒,美英法俄意日派卫队联合进京,举国人心惶惶。此后,清军与义和团联手,围攻各大教堂和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呐喊声枪炮声持续了55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力。<br/>&nbsp;&nbsp;&nbsp;&nbsp; 在这场动乱中,清朝态度暧昧,游移不定,多有让洋人和义和团相互挫杀之意。义和团以邪教惑众,笃信“刀枪不入”,因此勇猛异常。但在围攻使馆第10天,军机大臣荣禄暗示清军不必猛攻,使使馆久攻不下。慈禧碍于国际法原则,怕困在使馆里的洋人没东西吃,送去4车西瓜和蔬菜。但说不过去的是,清军竟在鏖战关头与八国联军交易,大肆买卖军火和粮食,使使馆成了弹药充足、粮草丰盈的坚固堡垒,这简直是一出离奇的人间戏剧。</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 <strong><font face="黑体">【主持人陈晓楠:在战后谈判中,西方列强专注于惩罚中国和索要赔款,但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却在考虑推动清朝改革,并保证改革以美国方式进行。因此,美国十分担心列强过度逼迫,导致清朝无力负担而最终垮台。海约翰建议列强,必须把“维护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写进《最后议定书》,这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前提。于是,清朝虽一败涂地,但却意外地度过了被瓜分的危险。</font></strong></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美国总统麦金莱呼吁列强,免去清朝的战争赔款,只要它同意向全世界开放市场。列强垂涎欲滴,因此激烈反对。美国不得不建议说,即使要求中国赔偿,但赔款总额不应该超过4000万英镑。为了阻止列强把支付赔款转化为瓜分领土,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还特意强调说:“赔款必须使用货币方式,不得用领土支付。”然而,在强者的逻辑里,大多没有弱者的未来。谈判的最后结果是,清朝必须赔偿6750万英镑,合计4亿5千万两白银,恰好与4亿5千万清朝人口一致。这种奇耻大辱,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div><div><font face="幼圆">专题片《百年中美风》之1,凤凰卫视,2002年,阿忆撰稿</font></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美国建国初年,探险家理亚德告诉同胞,如果你在北美西海岸用6美分买一张海獭皮,你可以在广州卖到100美金。此话,被大多数人视为天方夜谭,但还是有少数商人想去碰碰运气。1784年,美国人乘坐中国女皇号,第一次抵达广州,获得了第一份贸易奇迹。此外,他们还听说,统治中国的根本不是什么女皇,而是乾隆爷,他已在位49年。</div><div>&nbsp;</div><div>&nbsp;<strong><font face="黑体">&nbsp;&nbsp; 【主持人陈晓楠: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有一座华盛顿纪念塔,为的是纪念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纪念塔内墙上,镶嵌着188块来自世界各地的石碑,其中有一块是清朝宁波地方政府所赠。石碑说,华盛顿简直是一位奇人,他起义的时候,比陈胜吴广勇猛,割据的时候赛过曹操刘备,但这位手提三尺宝剑、开万里疆土的元勋却避开子孙,以选举的方式把宝座让给了别人,真是天下为公!石碑还说,美国废除世袭,幅员万里而不设王侯,一切社会问题可以公议,简直是开创古今未有之势。赞叹中,有着不解。不解中,又含着赞叹,而这,正是道光年间中国人对美国的印象。</font></strong></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美国对中国的印象,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个时候,美国刚刚摆脱英国,独立为新国家,头脑中当然存有英国女皇的影子,以为中国皇帝也可以由女人担当,于是他们想当然地把去中国的第一条商船命名为“中国女皇号”。在广州的第一次贸易中,美国商人为了免缴“首次贸易税”,竟谎称是英国人。当他们发现中国对英国的印象极为恶劣,才慌忙解释说,自己来自美国,一个刚刚摆脱了英国统治的新兴国家,与中国同病相连……200年的中美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吸引但又相互不大了解的氛围中拉开了帷幕。好在是,美国商人大多懂得遵守清朝法律,美国海员也大多行为端正,因此中国对美国人的印象不错。在中国女皇号来华33年后,两广总督称赞说,在所有洋人中,美国商人“最为恭顺”。</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1830年,美国第一位传教士来到广州,创办第一所美国教会学校,教授英语,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贝满先生。为了让西方商人了解中国,贝满创办了《中国丛报》。他还请求耶鲁大学神学和医学的双料学生帕克来广州,开设眼科医院,推销免费医疗。教育、出版、医疗,这就是早期美国教会集中从事的3项对华工作。后来,贝满夫人创办了贝满女子中学,大作家冰心、卫生部长李德全、戏剧演员孙维世、钢琴家鲍蕙荞、播音艺术家林如和她的学生吕大渝,都是这所著名女校的毕业生。<br/>&nbsp;&nbsp;&nbsp;&nbsp; 贝满来华后7年,在华传教士一共98位,其中73位是美国人。在对华贸易上,美国在英国之后,但在传教方面却后来居上,高高排在了第一位。<br/>&nbsp;&nbsp;&nbsp;&nbsp; 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鸦片,美国传教士很不以为然。起初,美国人以为华人天生具备消化鸦片的能力,但他们目睹的是鸦片带给中国的苦难。于是,他们一致反对鸦片贸易,说它阻碍传教事业。道光皇帝派林则徐禁烟,美国传教士曾为林则徐四处寻找理论根据。<br/>&nbsp;&nbsp;&nbsp;&nbsp; 鸦片的主产地在印度,完全在英国掌控之下,美国无法染指。当英国商船为抗拒林则徐而撤离广州,美国商船却坚定地留下,继续与中国贸易,给清朝和林则徐留下完美印象。英国不得不把鸦片装上美国船,转由美商向中国送货,美国人不问货物何为,一律照章办事,也给英国留下了好印象。</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 <font face="黑体"><strong>【主持人陈晓楠:在鸦片战争中,美国朝野同情中国,美国舆论也完全站在清朝一边,谴责英国商人见利忘义,丧尽天良。但实际上,所有美国人都希望中国打不赢,因为只有战败,中国才会答应对外开放。中英交战期间,那位为中国人免费开眼科医院的传教士帕克回到美国,四处演讲,批评清朝对待外国人的法律不公正,令人完全无法忍受。那个年代,即使是贝满和帕克这样的传教士,也都是同情中国遭受战争之苦,但又盼望中国以失败告终。</strong></font></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很快,英军兵临城下,迫使清朝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除了已经对外开放的广州之外,上海、福州、厦门、宁波必须同时开放贸易。为了享有和英国人一样的权利,库盛出使中国,在中国女皇号驶入广州之后的第60年,库盛兵不血轫,签下《中美望厦条约》,为美国赢得了英国人用炮舰争得的利益。<br/>&nbsp;&nbsp;&nbsp;&nbsp; 此后30年,清朝从5个开放城市的小窗口中,瞥见世界的律动。为了富国强民,清帝和开明权臣启动了自主改革。在第一位留美毕业生容闳建议下,曾国藩和李鸿章决定选拔聪颖幼童,送到美国,接受现代教育。<br/>&nbsp;&nbsp;&nbsp;&nbsp; 1872年,容闳重返美国,为30位幼童的留美读书生涯打开大门。孩子们颇得美国同窗好感,美国人无法理解,地球另一面那个遥远的落后民族,他们孩子的数学能力居然如此之强。这些幼童中,后来许多人成为影响20世纪的巨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铺设八达岭铁路的詹天佑、驻美公使梁诚、大外交家唐绍仪。<br/>&nbsp;<font face="楷体_GB2312">&nbsp;&nbsp; 〖火车出隧道。</font><br/>&nbsp;&nbsp;&nbsp;&nbsp; 幼童留学生到达美国时,在美华人已为数众多。早在加州发现金矿的时候,中国人便前去淘金。北美铁路大干线动工,华工更是趋之若骛。遗憾的是,华工为美国建起铁路,也同时引起了美国人的反感。中国工人的特点是勤苦耐劳,可以担负白人不愿干或无法干的工作。他们很少拒绝指挥,也从不酗酒滋事。他们工作效率极高,却可以接受低廉工资。然而,危机即在于此。<br/>&nbsp;&nbsp;&nbsp; <font face="楷体_GB2312">〖火车汽笛声。</font><br/>&nbsp;&nbsp;&nbsp;&nbsp; 华工完全没有维权意识和罢工斗争的集体精神,常常是美国罢工运动的绊脚石。<br/>&nbsp;&nbsp;&nbsp;&nbsp; 在幼童留美生涯的第5年,加州发生经济恐慌,失业倍增,华工终于成了白种工人迁怒的对象。此时,美国人对华工的厌恶已不再是因为他们随地吐痰,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心甘情愿接受资本家压榨,抢了白人的饭碗,又阻碍着白人争取权利的斗争。于是,美国工人老少动员,把华工熨好的衣服丢进垃圾箱,对他们拳打脚踢,用石头砍砸,并纵狗追咬。他们剪掉华工的辫子当作胜利果实,无数华人房屋被烧毁,许多华人被杀害。<br/>&nbsp;&nbsp;&nbsp;&nbsp; 在这次严重的排华事件中,中国女皇号来华后90年来的中美亲善果实,化为灰烬。<br/>&nbsp;&nbsp;&nbsp;&nbsp; 1880年,丹佛排华惨案爆发,李鸿章悲愤交加,再也无法忍受耻辱,决定召回在美国的100位学生。听到这个消息,耶鲁校长跑到中国总署劝阻,称赞中国学生品学兼优,已使对中国固执己见的恶棍们改变了看法,凡是留学生住过的家庭、上过的学校、去过的城市,均对他们表示友好。但李鸿章取意坚决,从此,中国留学生转向了日本。<br/>&nbsp;&nbsp;&nbsp;&nbsp; 清朝可以撤回留学生,可以禁止华工出境,却无法阻止洋人进入中国。而传教士纷纷来华,也同样引起中国人的反感,教堂常常被烧毁,教士被杀事件时有发生。<br/>&nbsp;&nbsp;&nbsp;&nbsp; 1900年,义和团从崇文门闯入京城,无论是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散步,还是使馆学生在城边骑马,他们都上前追打,持枪围攻。当他们纵火焚烧教堂和洋人住宅,克林德下令还击,促发大规模冲突。为了护卫使馆区900多位外国人和2000位中国基督徒,美英法俄意日派卫队联合进京,举国人心惶惶。此后,清军与义和团联手,围攻各大教堂和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呐喊声枪炮声持续了55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力。<br/>&nbsp;&nbsp;&nbsp;&nbsp; 在这场动乱中,清朝态度暧昧,游移不定,多有让洋人和义和团相互挫杀之意。义和团以邪教惑众,笃信“刀枪不入”,因此勇猛异常。但在围攻使馆第10天,军机大臣荣禄暗示清军不必猛攻,使使馆久攻不下。慈禧碍于国际法原则,怕困在使馆里的洋人没东西吃,送去4车西瓜和蔬菜。但说不过去的是,清军竟在鏖战关头与八国联军交易,大肆买卖军火和粮食,使使馆成了弹药充足、粮草丰盈的坚固堡垒,这简直是一出离奇的人间戏剧。</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 <strong><font face="黑体">【主持人陈晓楠:在战后谈判中,西方列强专注于惩罚中国和索要赔款,但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却在考虑推动清朝改革,并保证改革以美国方式进行。因此,美国十分担心列强过度逼迫,导致清朝无力负担而最终垮台。海约翰建议列强,必须把“维护中国的领土与行政完整”写进《最后议定书》,这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前提。于是,清朝虽一败涂地,但却意外地度过了被瓜分的危险。</font></strong></div><div>&nbsp;</div><div>&nbsp;&nbsp;&nbsp;&nbsp; 美国总统麦金莱呼吁列强,免去清朝的战争赔款,只要它同意向全世界开放市场。列强垂涎欲滴,因此激烈反对。美国不得不建议说,即使要求中国赔偿,但赔款总额不应该超过4000万英镑。为了阻止列强把支付赔款转化为瓜分领土,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还特意强调说:“赔款必须使用货币方式,不得用领土支付。”然而,在强者的逻辑里,大多没有弱者的未来。谈判的最后结果是,清朝必须赔偿6750万英镑,合计4亿5千万两白银,恰好与4亿5千万清朝人口一致。这种奇耻大辱,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