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发个“月经帖”希望看过的人不要再骂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2:04:07
<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 style="WIDTH: 95%; mso-cellspacing: 0cm; mso-padding-alt: 0cm 0cm 0cm 0cm;"><tbody><tr><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抵制日货是民间对日经济制裁</span></b><span lang="EN-US"><p></p></span></p><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2.0pt;"><font face="宋体">在国际经济惯例中,一国如果违反了国际经济制度的规则,将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制裁的目的本应是使违规成员回到制度框架中来,保证现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但在现实中,经济制裁除了经济目标之外,还添加了政治、军事和外交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font><span lang="EN-US"><font face="宋体">1949建国起,由于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无端被欧、美、日、苏等多个国家经济制裁过很多次,直到今天,即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加入WTO,经济制裁作为一个有效的国与国制衡工具,即使违法WTO的相关规定,还是频频被使用。<br/><br/>  经济制裁能够有效的前提,首先要制裁国与被制裁国之间有足够量的经济贸易额,如果经济贸易额不大或者很小的国家间进行经济制裁,根本是蚊子叮大象――毫无感觉,根本无法发挥足够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经济制裁的另外一个前提是,经济制裁发生时,制裁国不会在经济上对被制裁国太过依赖,否则,会发生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情况。经济制裁期望的效果还没有发生,自己就先倒了霉。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市场成了对方国货物的主要依赖对象,那么后者则会更要保持与前者的关系,前者的政治筹码将会更多。<br/><br/>  另外,经济制裁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主要看预定目标而定。<br/><br/>  中日贸易是以民间贸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br/><br/>  50至60年代,是民间贸易起步阶段,其特点是“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中日先后签订了4个民间贸易协定。<br/><br/>  60至70年代,是民间贸易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半官半民”。1962年中日签署《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简称“备忘录贸易”。1970年中日贸易额8.1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3.7%。<br/><br/>  70至80年代,是官民并举互通有无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中日经贸迅猛发展。1980年中日贸易额89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24%,日本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br/><br/>  80至90年代,是全面拓展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为中日经贸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两国合作向贸易、投资、技术合作、政府资金合作等多样化方向拓展。1994年中日贸易额478.9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95年中日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1997年中日贸易额达608亿美元,首次突破600亿美元。1997年夏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金融动荡,景气低迷,中日经贸受到冲击,1998年中日贸易额579亿美元。<br/><br/>  2001年中日贸易额上升到877.2亿美元;2002年,我国对日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3年,我国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为1335.76亿美元。2004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1680亿美元。2004年,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对日本的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高达2132.8亿美元,(注:也有数据说是2340亿美元,据有分析人员认为含很大水分,在文章后面部分中会谈到)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1%。日本内阁府表示,中日经贸的发展直接推动日本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br/><br/>  日方对2005年中日贸易额估计超过2000亿美元。<br/><br/>  2 0 0 4 年中日贸易数字统计 <br/>  日本对华(内地)出口总额 7 3 8 . 3 亿美元 <br/>  中国进口日本高新技术产品 2 9 8 亿美元 <br/>  中国进口日本机电产品 6 5 1 亿美元 <br/>  在华日企吸纳就业人数 9 2 0 万人 <br/>  在华日企纳税 4 9 0 亿元 <br/><br/>  日美/日中贸易总额的发展(单位:亿日元)<br/>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br/>日美贸易总额 231348 223826 221105 202372 204795<br/>日中贸易总额 92158 107904 127076 153666 181933<br/>日港贸易总额 31094 30030 33544 36110 40072<br/>日中贸易总额(含香港)23252 137934 160620 189776 222005<br/><br/>(出处: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br/><br/>  由上述数据可见,中日两国几十年间贸易飞速增长,这期间中日两国都得益于双方的贸易。由于上述数据均来自网络,虽然来自中日官方网站或第三方网站,但我无法考证,上述数据是否包含ODA,我个人理解,这些贸易额是不包括ODA的相关成分的。如果网友有不同意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br/><br/>  不论如何,1680亿美元的贸易额,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已经超越很多国家整个国家的GDP总额了,按照凤凰卫视的新闻报道,引用日方官员的最新数据,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20.1%,美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18.6%,欧日贸易和韩日贸易额跟随其后,其中韩日贸易额大约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5%~7%。也就是说,中韩两国对日贸,已经接近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30%。<br/><br/>  那么,中日两国贸易中,中国对日本贸易是以什么为主?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又以什么为主?双方在这个贸易中的相互依赖性如何?<br/><br/>  从产品角度看:在中日贸易过程中,机械类产品成为了双方贸易的主要商品。2004年日本对我国出口总额为738.3亿美元,其中发动机、数字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等机械类产品的出口额就占53%,与此同时,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机械类产品的进口额也占日本从中国进口产品总额的40.5%,排名第一;此外,矿物性燃料、纺织服装的进口也成为了中日贸易的主要产品。目前,我国主要向日本出口服装、纺织品、矿物燃料、动物制品、食品用蔬菜、家具等资源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电机电气设备、钢铁、机械、塑料、化学纤维等资本密集型产品则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br/><br/>  从日企投资类型看:当前,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建立生产基地型投资,主要是那些在日本已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华转移生产据点,利用中国低成本资源,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这类投资通常伴随着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对华转移,因其大部分产品销往包括日本的海外市场,具有带动中日进出口双增的特点,是“中国名义出口”的典型代表。 <br/><br/>  第二类是以占领中国消费市场为主要目的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等领域。这类投资是日本生产设备和核心部件及原料对华输出的重要渠道,也是近年来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因这类投资需要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又成为扩大“中国名义进口”的典型。随着近年来这类投资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中国名义”下的国际资源进口量扩张,也一度使中国被日本等指责为扰乱世界资源价格体系的因素。<br/><br/>  第三类是作为日本企业全球竞争战略一部分的对华企业并购,其主要方式是采取换股、注资或合作、合资形式,属于利用中国资源型投资。其贸易特点并不明显,而对日本企业利用中国制胜全球竞争具有战略意义。<br/><br/>  从上面的一些统计看出,中国对日出口,以最终产品形态为主,其中大量的产品是日企母公司出口原器件给在中国的子公司,加工成产品后出口回日本母公司的,另外就是关系民生的廉价生活用品、农产品。因为日企对华转移和投资增多,导致日本出口给中国的机械、元器件、原材料占了对华贸易的主体。<br/><br/>  跳出中日贸易范围,在更广的范围看看。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前一年增长35.7%,达11547亿美元。由此,中国的进出口规模双双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4年中国对日贸易的增长率(25.7%)低于其他国家(其中,对欧盟为33.6%,对美国为34.3%,对韩国为42.5%)。而且,这种倾向并不是最近才呈现出来的。自90年代后期以来,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日本迄今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2004年却被欧盟和美国甩在了后面,沦为第三位。<br/><br/>  也就是说,中国对日贸易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日本对华贸易对中国的重要性却在下降。直接点说就是,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加,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性减少。这里有个贸易结合度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明白些。<br/><br/>  这里所说的贸易结合度,定义如下:<br/><br/><br/><br/>  按照这一公式,我们计算一下中国对日贸易结合度和日本对华贸易结合度,就会发现它们在90年代后期以来都呈现下降趋势(注)。这表明一方面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以超过日本占世界贸易比重的缩小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尽管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在提高,却不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扩大幅度(表)。也许日趋冷却的政治关系已经对经济关系造成了恶劣影响,从以往的贸易结合度的变化来判断,可以说不仅中国经济正在对日本渐行渐远,而且日本也没有搭上飞速行驶的“中国特快”。<br/><br/><br/><br/>  根据财务省《贸易统计》和中国海关统计绘制。 <br/><br/>  中日两国贸易依存度的原因分解<br/><br/><br/><br/>数据出处根据财务省《贸易统计》、中国海关统计、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计算。 看了贸易结合度公式以后可能会注意到,无论从中国还是从日本看,中日贸易的规模由于在概念上相同,因此,中国对日本的贸易结合度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必须一致。但是,实际上,由于中日两国贸易统计采取的方法不同(经由香港的部分,出口以FOB&lt;在输出港口装船前的金额&gt;进行计算,而进口则以CIF&lt;包括运费和保险在内的金额&gt;进行计算),因此两国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偏差。<br/><br/>  结合上图和上面的进出口产品状况分析,中国对中日贸易依赖度并不高,日本却对日中贸易依赖度逐年提高,考虑到中国出口到日本中产品有接近1/3以上是代日企加工产品,1/3是严重影响日本民生的产品,因此实际双方差距会接近100%,甚至大于此数,也就是说,日本对中日贸易的依赖,是中国对中日贸易依赖的1倍或者更多!<br/><br/>  (四)抵制日货是否能产生经济制裁的效果<br/>  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有潜力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日本、美国、欧洲各国竞相追求的一个市场,中国市场对某一国产品的倾向性选择,对该国的企业和经济都有明显的影响!因为中日贸易额越来越大,而且中日贸易对日本国家经济的影响很大,因此中国市场选择,对日本经济有严重的影响。例如中国电信小灵通网络的建设,因为大部分小灵通网络是PHS系统,就极大影响了PHS核心系统生产商日本京瓷公司的业绩,因为宏观调控,控制小灵通网络投资,日本京瓷公司的业绩就因此大受影响。<br/><br/>  如果抵制日货,无论是中日合资、日本独资、日本产品加工企业,都会有重大的影响,牵涉到大量中日企业生存,也影响大量中日两国人民的生活和生存,但影响最大的,一定是这些企业的最大得益者――日企和日本人,可以说,中国人的选择,可以令日本人到天堂,也可以令日本人到地狱。<br/><br/>  日企的产品,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市场上的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而且日企对待中国职员和中国顾客,也非常不好,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例如汽车),不但比供应欧美市场的同型号产品(汽车)偷工省料,还要比欧美市场卖得贵,售后服务也非常歧视中国消费者;东芝的笔记本事件,三菱重工集团的三菱越野汽车事件,广州本田汽车解体事件,富士交卷公开支持走私货到中国市场销售。。。这些都已经证明,日本企业,无论是否在华生产,没有给予中国消费者足够的尊重,也完全不顾中国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仅仅这点,就足够让中国消费者自发抵制日本产品,对日企给予自发制裁!<br/><br/>  中国人并不能直接影响日本政局和日本政客们,但中国人的选择,能够影响日企,影响支持日本政局和政客的千千万万日本企业和日本人,通过影响相关的日本企业,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态度,改变支持某些日本政客,同时影响日本选民,去影响他们投票。因此中国人在日本产品的选择,确实能够产生国家间经济制裁的同等效果。<br/><br/>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美国超市企业,这个公司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照他们的标准对待工人对待生产,否则就拒绝与供应商做生意。结果很多供应商不得不按照这个美国公司的要求改善化企业生产环境以获得生意。<br/><br/>  同样的,中国人可以要求日本企业,必须拒绝赞助右翼团体和支持右翼政客,推动二战史实的宣传推广,否则就拒绝购买相关日企的产品。<br/><br/>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朝日啤酒,因为朝日啤酒公司的顾问,公开支持严重偏离史实的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因此中国人公开宣称抵制朝日啤酒,这使得朝日啤酒在很多地区销量大降,严重影响朝日公司的业绩,朝日公司就立即出来公开声明,取消与那个顾问的合约,公开声明不支持那个扶桑社的教科书。<br/><br/>  那个修改歪曲历史教科书的扶桑社历史教科书委员会,也是依靠右翼日企赞助才得以生存,以朝日啤酒为样板,推广抵制日货的行为,日企将不得不考虑与这类右翼社团的关系,考虑与扶桑社之类的公司的关系。这对于推动中日友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br/><br/>  (五)对日经济制裁对中国日本的影响<br/><br/>  对日经济制裁,对中国有必然的影响,很多人强调日企在华工厂,给了很多中国人生存和生活的机会,但事实是,这些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首要目的,是赚钱。如果从中国市场赚到的钱,或者利用中国加工生产产品然后出口的赚到的钱,支持了日本右翼团体和右翼政客 ,会对中国有越来越多负面的影响,伤害的将会是更多的中国人。同时,日本军队的发展,也依靠于相关企业的发展,例如三菱重工这样的企业。<br/><br/>  制裁的结果,对中国有得有失,如果日本改变对华态度,改变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尊重中国和中国人,那么制裁自然会取消,中国人将会赢得和平、尊重、利益和更好的消费!这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br/><br/>   对日经济制裁,会让日本企业反省一下他们的行为,可以让更多日本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自己会去找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可以让日本重新审视对中国的态度,很多人和很多文章已经论证过,日本的民族性决定他们会对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尊重且友好。中国虽然温和,但也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强大。<br/><br/>  (六)抵制日货是个人和团体自由<br/><br/>  选择什么品牌的产品,选择什么公司的产品。是消费者的自由,宣传抵制日货,是言论自由。这两种自由,都是有法律保护的自由。为了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宣传这些观点,让更多的人支持我们。<br/><br/>  当用你自己的血汗钱,在给自己选购满意的产品的时候,也让他们发挥影响力,让日本人尊重你,尊重历史,尊重真正的和平。<p></p></font></span></p><div style="VISIBILITY: hidden; OVERFLOW: hidde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COLOR: white; 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羊城网友周刊(</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white;"><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ttp://www.gznf.net</font></span><span style="COLOR: white; 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p></div><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white; FONT-FAMILY: 宋体;"><p></p></span><p></p></td></tr><tr style="HEIGHT: 15pt;"><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HEIGHT: 1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 lang="EN-US">&nbsp;</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p></p></span></font></p></td></tr><tr style="HEIGHT: 15pt;"><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HEIGHT: 1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p></p></span></font></p></td></tr><tr style="HEIGHT: 15pt;"><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HEIGHT: 1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align="righ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发表时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4</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日</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2时</font></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2</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分</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p></p></span></p></td></tr></tbody></table></div><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本文转自:<a href="http://www.gznf.net/articleShow.php?id=2157">http://www.gznf.net/articleShow.php?id=2157</a></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其中的超连接部分我未转接,想看的请去原网页研究。</font></span></p><div align="center"><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border="0" style="WIDTH: 95%; mso-cellspacing: 0cm; mso-padding-alt: 0cm 0cm 0cm 0cm;"><tbody><tr><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align="center"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抵制日货是民间对日经济制裁</span></b><span lang="EN-US"><p></p></span></p><p style="TEXT-INDENT: 24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2.0pt;"><font face="宋体">在国际经济惯例中,一国如果违反了国际经济制度的规则,将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制裁的目的本应是使违规成员回到制度框架中来,保证现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但在现实中,经济制裁除了经济目标之外,还添加了政治、军事和外交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从</font><span lang="EN-US"><font face="宋体">1949建国起,由于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无端被欧、美、日、苏等多个国家经济制裁过很多次,直到今天,即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加入WTO,经济制裁作为一个有效的国与国制衡工具,即使违法WTO的相关规定,还是频频被使用。<br/><br/>  经济制裁能够有效的前提,首先要制裁国与被制裁国之间有足够量的经济贸易额,如果经济贸易额不大或者很小的国家间进行经济制裁,根本是蚊子叮大象――毫无感觉,根本无法发挥足够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经济制裁的另外一个前提是,经济制裁发生时,制裁国不会在经济上对被制裁国太过依赖,否则,会发生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情况。经济制裁期望的效果还没有发生,自己就先倒了霉。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市场成了对方国货物的主要依赖对象,那么后者则会更要保持与前者的关系,前者的政治筹码将会更多。<br/><br/>  另外,经济制裁也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主要看预定目标而定。<br/><br/>  中日贸易是以民间贸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br/><br/>  50至60年代,是民间贸易起步阶段,其特点是“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中日先后签订了4个民间贸易协定。<br/><br/>  60至70年代,是民间贸易发展阶段,其特点是“半官半民”。1962年中日签署《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简称“备忘录贸易”。1970年中日贸易额8.1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3.7%。<br/><br/>  70至80年代,是官民并举互通有无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推动中日经贸迅猛发展。1980年中日贸易额89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24%,日本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br/><br/>  80至90年代,是全面拓展的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为中日经贸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两国合作向贸易、投资、技术合作、政府资金合作等多样化方向拓展。1994年中日贸易额478.9亿美元,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95年中日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1997年中日贸易额达608亿美元,首次突破600亿美元。1997年夏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金融动荡,景气低迷,中日经贸受到冲击,1998年中日贸易额579亿美元。<br/><br/>  2001年中日贸易额上升到877.2亿美元;2002年,我国对日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3年,我国对日本进出口总额为1335.76亿美元。2004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了1680亿美元。2004年,我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对日本的贸易总额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高达2132.8亿美元,(注:也有数据说是2340亿美元,据有分析人员认为含很大水分,在文章后面部分中会谈到)占日本外贸总额的20.1%。日本内阁府表示,中日经贸的发展直接推动日本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br/><br/>  日方对2005年中日贸易额估计超过2000亿美元。<br/><br/>  2 0 0 4 年中日贸易数字统计 <br/>  日本对华(内地)出口总额 7 3 8 . 3 亿美元 <br/>  中国进口日本高新技术产品 2 9 8 亿美元 <br/>  中国进口日本机电产品 6 5 1 亿美元 <br/>  在华日企吸纳就业人数 9 2 0 万人 <br/>  在华日企纳税 4 9 0 亿元 <br/><br/>  日美/日中贸易总额的发展(单位:亿日元)<br/>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br/>日美贸易总额 231348 223826 221105 202372 204795<br/>日中贸易总额 92158 107904 127076 153666 181933<br/>日港贸易总额 31094 30030 33544 36110 40072<br/>日中贸易总额(含香港)23252 137934 160620 189776 222005<br/><br/>(出处: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br/><br/>  由上述数据可见,中日两国几十年间贸易飞速增长,这期间中日两国都得益于双方的贸易。由于上述数据均来自网络,虽然来自中日官方网站或第三方网站,但我无法考证,上述数据是否包含ODA,我个人理解,这些贸易额是不包括ODA的相关成分的。如果网友有不同意见,欢迎提供相关证据。<br/><br/>  不论如何,1680亿美元的贸易额,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已经超越很多国家整个国家的GDP总额了,按照凤凰卫视的新闻报道,引用日方官员的最新数据,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20.1%,美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18.6%,欧日贸易和韩日贸易额跟随其后,其中韩日贸易额大约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5%~7%。也就是说,中韩两国对日贸,已经接近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30%。<br/><br/>  那么,中日两国贸易中,中国对日本贸易是以什么为主?日本对中国的贸易又以什么为主?双方在这个贸易中的相互依赖性如何?<br/><br/>  从产品角度看:在中日贸易过程中,机械类产品成为了双方贸易的主要商品。2004年日本对我国出口总额为738.3亿美元,其中发动机、数字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等机械类产品的出口额就占53%,与此同时,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机械类产品的进口额也占日本从中国进口产品总额的40.5%,排名第一;此外,矿物性燃料、纺织服装的进口也成为了中日贸易的主要产品。目前,我国主要向日本出口服装、纺织品、矿物燃料、动物制品、食品用蔬菜、家具等资源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电机电气设备、钢铁、机械、塑料、化学纤维等资本密集型产品则是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br/><br/>  从日企投资类型看:当前,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建立生产基地型投资,主要是那些在日本已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华转移生产据点,利用中国低成本资源,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这类投资通常伴随着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对华转移,因其大部分产品销往包括日本的海外市场,具有带动中日进出口双增的特点,是“中国名义出口”的典型代表。 <br/><br/>  第二类是以占领中国消费市场为主要目的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等领域。这类投资是日本生产设备和核心部件及原料对华输出的重要渠道,也是近年来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因这类投资需要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又成为扩大“中国名义进口”的典型。随着近年来这类投资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中国名义”下的国际资源进口量扩张,也一度使中国被日本等指责为扰乱世界资源价格体系的因素。<br/><br/>  第三类是作为日本企业全球竞争战略一部分的对华企业并购,其主要方式是采取换股、注资或合作、合资形式,属于利用中国资源型投资。其贸易特点并不明显,而对日本企业利用中国制胜全球竞争具有战略意义。<br/><br/>  从上面的一些统计看出,中国对日出口,以最终产品形态为主,其中大量的产品是日企母公司出口原器件给在中国的子公司,加工成产品后出口回日本母公司的,另外就是关系民生的廉价生活用品、农产品。因为日企对华转移和投资增多,导致日本出口给中国的机械、元器件、原材料占了对华贸易的主体。<br/><br/>  跳出中日贸易范围,在更广的范围看看。2004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前一年增长35.7%,达11547亿美元。由此,中国的进出口规模双双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4年中国对日贸易的增长率(25.7%)低于其他国家(其中,对欧盟为33.6%,对美国为34.3%,对韩国为42.5%)。而且,这种倾向并不是最近才呈现出来的。自90年代后期以来,对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日本迄今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2004年却被欧盟和美国甩在了后面,沦为第三位。<br/><br/>  也就是说,中国对日贸易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日本对华贸易对中国的重要性却在下降。直接点说就是,日本对中国的依赖性增加,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性减少。这里有个贸易结合度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明白些。<br/><br/>  这里所说的贸易结合度,定义如下:<br/><br/><br/><br/>  按照这一公式,我们计算一下中国对日贸易结合度和日本对华贸易结合度,就会发现它们在90年代后期以来都呈现下降趋势(注)。这表明一方面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以超过日本占世界贸易比重的缩小幅度下降,另一方面尽管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在提高,却不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的扩大幅度(表)。也许日趋冷却的政治关系已经对经济关系造成了恶劣影响,从以往的贸易结合度的变化来判断,可以说不仅中国经济正在对日本渐行渐远,而且日本也没有搭上飞速行驶的“中国特快”。<br/><br/><br/><br/>  根据财务省《贸易统计》和中国海关统计绘制。 <br/><br/>  中日两国贸易依存度的原因分解<br/><br/><br/><br/>数据出处根据财务省《贸易统计》、中国海关统计、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计算。 看了贸易结合度公式以后可能会注意到,无论从中国还是从日本看,中日贸易的规模由于在概念上相同,因此,中国对日本的贸易结合度与日本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必须一致。但是,实际上,由于中日两国贸易统计采取的方法不同(经由香港的部分,出口以FOB&lt;在输出港口装船前的金额&gt;进行计算,而进口则以CIF&lt;包括运费和保险在内的金额&gt;进行计算),因此两国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偏差。<br/><br/>  结合上图和上面的进出口产品状况分析,中国对中日贸易依赖度并不高,日本却对日中贸易依赖度逐年提高,考虑到中国出口到日本中产品有接近1/3以上是代日企加工产品,1/3是严重影响日本民生的产品,因此实际双方差距会接近100%,甚至大于此数,也就是说,日本对中日贸易的依赖,是中国对中日贸易依赖的1倍或者更多!<br/><br/>  (四)抵制日货是否能产生经济制裁的效果<br/>  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最有潜力增长最快的市场,是日本、美国、欧洲各国竞相追求的一个市场,中国市场对某一国产品的倾向性选择,对该国的企业和经济都有明显的影响!因为中日贸易额越来越大,而且中日贸易对日本国家经济的影响很大,因此中国市场选择,对日本经济有严重的影响。例如中国电信小灵通网络的建设,因为大部分小灵通网络是PHS系统,就极大影响了PHS核心系统生产商日本京瓷公司的业绩,因为宏观调控,控制小灵通网络投资,日本京瓷公司的业绩就因此大受影响。<br/><br/>  如果抵制日货,无论是中日合资、日本独资、日本产品加工企业,都会有重大的影响,牵涉到大量中日企业生存,也影响大量中日两国人民的生活和生存,但影响最大的,一定是这些企业的最大得益者――日企和日本人,可以说,中国人的选择,可以令日本人到天堂,也可以令日本人到地狱。<br/><br/>  日企的产品,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市场上的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而且日企对待中国职员和中国顾客,也非常不好,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例如汽车),不但比供应欧美市场的同型号产品(汽车)偷工省料,还要比欧美市场卖得贵,售后服务也非常歧视中国消费者;东芝的笔记本事件,三菱重工集团的三菱越野汽车事件,广州本田汽车解体事件,富士交卷公开支持走私货到中国市场销售。。。这些都已经证明,日本企业,无论是否在华生产,没有给予中国消费者足够的尊重,也完全不顾中国消费者的安全和利益。仅仅这点,就足够让中国消费者自发抵制日本产品,对日企给予自发制裁!<br/><br/>  中国人并不能直接影响日本政局和日本政客们,但中国人的选择,能够影响日企,影响支持日本政局和政客的千千万万日本企业和日本人,通过影响相关的日本企业,改变他们对中国的态度,改变支持某些日本政客,同时影响日本选民,去影响他们投票。因此中国人在日本产品的选择,确实能够产生国家间经济制裁的同等效果。<br/><br/>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美国超市企业,这个公司要求供应商必须按照他们的标准对待工人对待生产,否则就拒绝与供应商做生意。结果很多供应商不得不按照这个美国公司的要求改善化企业生产环境以获得生意。<br/><br/>  同样的,中国人可以要求日本企业,必须拒绝赞助右翼团体和支持右翼政客,推动二战史实的宣传推广,否则就拒绝购买相关日企的产品。<br/><br/>  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朝日啤酒,因为朝日啤酒公司的顾问,公开支持严重偏离史实的教科书,歪曲侵华历史,因此中国人公开宣称抵制朝日啤酒,这使得朝日啤酒在很多地区销量大降,严重影响朝日公司的业绩,朝日公司就立即出来公开声明,取消与那个顾问的合约,公开声明不支持那个扶桑社的教科书。<br/><br/>  那个修改歪曲历史教科书的扶桑社历史教科书委员会,也是依靠右翼日企赞助才得以生存,以朝日啤酒为样板,推广抵制日货的行为,日企将不得不考虑与这类右翼社团的关系,考虑与扶桑社之类的公司的关系。这对于推动中日友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br/><br/>  (五)对日经济制裁对中国日本的影响<br/><br/>  对日经济制裁,对中国有必然的影响,很多人强调日企在华工厂,给了很多中国人生存和生活的机会,但事实是,这些是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首要目的,是赚钱。如果从中国市场赚到的钱,或者利用中国加工生产产品然后出口的赚到的钱,支持了日本右翼团体和右翼政客 ,会对中国有越来越多负面的影响,伤害的将会是更多的中国人。同时,日本军队的发展,也依靠于相关企业的发展,例如三菱重工这样的企业。<br/><br/>  制裁的结果,对中国有得有失,如果日本改变对华态度,改变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尊重中国和中国人,那么制裁自然会取消,中国人将会赢得和平、尊重、利益和更好的消费!这对于中国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br/><br/>   对日经济制裁,会让日本企业反省一下他们的行为,可以让更多日本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自己会去找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可以让日本重新审视对中国的态度,很多人和很多文章已经论证过,日本的民族性决定他们会对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尊重且友好。中国虽然温和,但也需要表现出自己的强大。<br/><br/>  (六)抵制日货是个人和团体自由<br/><br/>  选择什么品牌的产品,选择什么公司的产品。是消费者的自由,宣传抵制日货,是言论自由。这两种自由,都是有法律保护的自由。为了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宣传这些观点,让更多的人支持我们。<br/><br/>  当用你自己的血汗钱,在给自己选购满意的产品的时候,也让他们发挥影响力,让日本人尊重你,尊重历史,尊重真正的和平。<p></p></font></span></p><div style="VISIBILITY: hidden; OVERFLOW: hidden;"><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style="COLOR: white; 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羊城网友周刊(</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white;"><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ttp://www.gznf.net</font></span><span style="COLOR: white; 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p></div><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 white; FONT-FAMILY: 宋体;"><p></p></span><p></p></td></tr><tr style="HEIGHT: 15pt;"><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HEIGHT: 1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 lang="EN-US">&nbsp;</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p></p></span></font></p></td></tr><tr style="HEIGHT: 15pt;"><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HEIGHT: 1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p></p></span></font></p></td></tr><tr style="HEIGHT: 15pt;"><td style="BORDER-RIGHT: #d4d0c8;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d4d0c8; PADDING-LEFT: 0cm;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d4d0c8;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d4d0c8; HEIGHT: 15pt;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p class="MsoNormal" align="righ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发表时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5</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4</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日</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2时</font></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2</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分</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p></p></span></p></td></tr></tbody></table></div><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nbsp;</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本文转自:<a href="http://www.gznf.net/articleShow.php?id=2157">http://www.gznf.net/articleShow.php?id=2157</a></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其中的超连接部分我未转接,想看的请去原网页研究。</font></span></p>
此贴要顶!!!
<p>昨天俺的本田撞了一辆马自达,110千米!马自达就是尾箱凹了,后玻璃都没裂,好车,等俺换车考虑一下马自达。</p><p>不是我开,是司机那鸟人。</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6-3-27 18:46:00的发言:</b><br/><p>昨天俺的本田撞了一辆马自达,110千米!马自达就是尾箱凹了,后玻璃都没裂,好车,等俺换车考虑一下马自达。</p><p>不是我开,是司机那鸟人。</p></div><p></p><p>马3是静止还是运动?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如果日货比我们的差,那就谈不上抵制了.</p><p>要不,你撞奔驰试试</p>
<p>马在等转绿灯。</p><p>看来日系车也不是那么不经撞,本田的水箱风杉废了,但发动机电池电机都没事,看来两家都蛮皮实的。</p>
那应该是有个较大的角度撞上去的,有个力的分解问题.
坚决支持抵制日货,抵制美国货,抵制欧洲货,抵制。。。[em05]
追尾撞能有多大的角度,本田的右前角位撞凹了马自达的左后。
<p>看到分析汽车是否经撞的就想笑。老老实实开车就没事,不守规矩什么车都是烂车不经撞。</p><p>等自己开两年车以后再讨论什么车好吧。</p>
<p>你们不要这样撒,我发的帖子好像没有研究牛顿的运动定律哦......</p><p>&nbsp;</p>[em06][em06][em06][em06]
  撞车试验只有在实验室内,用统一的标准测试才有意思。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死亡骑士</i>在2006-3-27 19:08:00的发言:</b><br/><p>你们不要这样撒,我发的帖子好像没有研究牛顿的运动定律哦......</p><p>&nbsp;</p>[em06][em06][em06][em06]</div><p></p>回正题,我是不会买日本货的.楼上有人说开两年车再说.不好意思,本人马上两年,当然不是专业司机.只是出差时开下.
<p>f22眼盘自相矛盾阿</p><p>一开始还说110千米时速</p><p>后来就变成马在等绿灯</p><p>您老在哪个城市? 市内开110千米?</p>
<p>专业路过。</p><p>这帮人,怎么都跑题了。</p>[em01]
开110公里也没什么希奇啊,没见过二环十三郎?[em01]
<p>坚决支持有意识相对的抵制日货 .</p><p></p><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不战屈人</i>在2006-3-27 23:16:00的发言:</b><br/><p>坚决支持有意识相对的抵制日货 .</p><p></p><p></p></div><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不战屈人</i>在2006-3-27 23:16:00的发言:</b><br/><p>坚决支持有意识相对的抵制日货 .</p><p></p><p></p></div><p></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报上名来</i>在2006-3-28 1:4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不战屈人</i>在2006-3-27 23:16:00的发言:</b><br/><p>坚决支持有意识相对的抵制日货 .</p><p></p><p></p></div><p></p></DIV><p>
<p>抵制日货是爱国行为 但绝对不是最好的爱国行为 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p>
<p>晚上11点,八车道的大路,110开得到,不是我,是我那牛司机。</p><p>不矛盾啊,马自达是停着的,我的本田撞上去了,可不是刚出厂就坏的广本,是正经的日本进口的。</p>
  即使是和楼主在某些观点上不同,但偶也是从来不买日货的,同时偶也在大力宣扬偶的朋友不买.
<a href="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5&amp;ID=245838&amp;page=1">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15&amp;ID=245838&amp;page=1</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18:06: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