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利让欧洲大国骑虎难下:德国人要政府买婚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16:59:44
<p>高福利让欧洲大国骑虎难下:德国人要政府买婚戒 </p><p><a href="http://news.sina.com.cn/w/2006-03-27/11359454022.shtml">http://news.sina.com.cn/w/2006-03-27/11359454022.shtml</a><br/>&nbsp;<br/><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06年03月27日11:35 环球时报 <br/>&nbsp;<br/>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英国特约记者 柴野 青木 唐惠颖 寇维维</p><p>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施晓慧</p><p>  “一个希望得到养老金的人,一般不会好斗,而且易于管理”———这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一句名言。当时,德国的煤矿工人生活悲惨,为帮助遇难或贫困的伙伴,他 <br/>&nbsp; <br/>们自发设立了“公基金”。为瓦解工人运动,俾斯麦宣布建立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此后,福利制度成为欧洲国家社会制度的一块基石,成为欧洲走向繁荣与稳定的基础。然而,100多年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痛心地说:“我们的国家怎么了?经济活力受损、社会僵化、难以置信的精神抑郁。这是危机的关键词。”</p><p>  -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p><p>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为此,本报记者特意到柏林社会保障局采访。该局的一位官员说,现在德国享受社会救济的人有290万,150万个家庭。救济金每月为345欧元(德国东部是331欧元,1欧元约合9.7元人民币),政府还负责支付被救济对象的住房租金。这位官员给记者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男主人每月的救济金是345欧元,夫人能得到289欧元,3个孩子每人各补助207欧元。这样他一家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p><p>  对于高福利带来的社会问题,基层官员感受最深。一位官员对记者说,柏林市政府有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监督机构,他们每人负责1500个家庭,对救济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实地考察。这位官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他们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时采取明察暗访和突然袭击的手段。申请人有义务接受任何形式的检查,要打开所有房间和衣柜。一个年轻人入冬前申请购买棉衣,调查人员家访时发现,他衣柜中虽然衣服不多,但家中竟有两台电视、一台高级音响和大量CD盘。调查人员认为,他没有把救济金用在急需的方面,因此不能批准这一申请。仅柏林地区每年就有40%的人的额外申请超出了他们的需要,而被拒绝。</p><p>  德国将高福利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但其负面影响现在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养活了一批懒人。不少享受救济的德国人没有丧失工作能力,而是不愿意工作。由于德国社会保障的层次比较高,涉及领域广泛,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还有诸如医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教育补贴等层次更高的补助,因此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要求”。德国民间有种说法,翻译成中文也很押韵:社会福利大家拿,不拿白不拿,拿了就白拿,白拿谁不拿。</p><p>  从德国社会舆论来看,普通公民对领取社会救济的人除了同情以外,更多的是蔑视。当然他们蔑视的是那些有一定工作能力但待在家里不劳而获的人。每每谈到德国经济不景气时,人们都会提到,优厚的社会福利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阻碍了经济发展。领取社会救济的人也感到自卑,记者在柏林社会保障局看到,排队等候申请社会救济的人大多都低着头,不愿与别人交谈。一位办完申请手续的德国人谈到官员们提出的苛刻问题时,愤恨地对记者说:“这简直是在损害人的尊严!”其实,德国人的这种心态缘于国民经济承受的巨大压力。目前,德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3%,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政府负担过重导致国家投资行为减少,经济的低增长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家收入与公众收入,从而使德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怪圈。德国政府终于认识到,社会福利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从2005年起,德国政府将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金合并称为失业金,社会救济金尽可能只发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而目前德国18岁至65岁之间丧失劳动能力者仅有20万人,其他原来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员被归入失业行列,领取失业救济。失业者必须接受劳工局介绍的工作,否则每月减少100欧元的失业金。德国政府对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2005年年初,成千上万的德国人走上街头,抗议这项改革“对社会弱势群体过于强硬和无情”。因此有人说,德国老百姓才是福利制度改革的最大阻碍。</p><p>  -法国:高福利让很多行业逐渐消失</p><p>  在法国,高福利不仅影响到了该国的产业结构,还影响了法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些长期失业的人可以到社会家庭辅助中心申请最低收入,单身的人每月最低生活补助金为405欧元,两个人为每月608欧元。对于那些短期失业或处于转换工作时期的人来说,第一年能拿到相当于原工资90%的生活补助,第二年是80%,从第三年起才开始拿集体补助。也就是说,如果你原来的工资高,失业后的前两年肯定衣食无忧。对于雇主来讲,可就没那么轻松了。因为即使雇一个没学历、没技术的普通劳动者,雇主也要拿出1200多欧元的最低月工资,此外,他还要为雇员交纳失业基金、退休基金、养老基金、社会疾病保险等各种费用。都算下来,雇主实际为员工支付的费用最少也要1800多欧元。这样一来,在法国出现了一种现象———“劳动密集型商品”价格昂贵,如房子和人工服务等。那种“技术密集型商品”反而不是很贵,如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等。这种消费特点对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很深。如法国人不爱修东西,过了保修期的东西如果坏了就直接扔,因为买新的比修旧的合算。这使法国维修业日渐衰落。另外,雇用人的法国人也越来越少了。听说10多年以前,女佣在法国还相当普遍,但现在,中产阶级一般都雇不起女佣了。</p><p>  高福利改变法国人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法国的方方面面。汽车业、采矿业、服务业等能大量制造就业机会的产业一方面纷纷裁员,另一方面加大了在职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者应对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同时,工作的积极性还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很多人可以不劳而获。这使得法国劳资矛盾十分突出,罢工、游行比较普遍,这在降低法国运转效率的同时还恶化了法国的投资环境。而它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法国中小企业雇用的黑工(非法打工者)越来越多。法国维持高福利就必须维持高税收,2005年,美国财经双周刊《福布斯》发表报告称,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法国是税负最重的国家,税收几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重税不仅阻碍了外资进入,就连法国企业和资本也纷纷转向其他国家。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法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家税收减少而支出却在增加。以往令法国人骄傲的高福利制度现在正成为制约法国发展的“阻力”,但如果有人敢改变这种制度,很多法国人马上会群起而攻之。</p><p>  -英国:改革走在前面,但走得并不远</p><p>  对于法国因福利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动荡,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评论代表了英国人的主流观点,即《法国应该改革,或者继续生活在恐惧中》。英国媒体称,法国一些年轻人在国内找不到工作,却能在美英等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他们对美英等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政策兴奋不已,但却反对在自己的国家实行灵活政策。英国媒体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些“说教”意味。这是因为,同样实行高福利政策的英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生产效率低下、失业率高、工会动辄大规模罢工等“英国病”。1981年,英国的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城市还接连发生了暴力冲突。当时的撒切尔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张更多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来促进经济的“自然回升”。因此,英国当初的高福利制度变成了现在的“主动福利”制度。就失业问题而言,政府把救济减少到“最低社会标准”,加大对创造平等机会和培训就业技能的投入,促进就业。这使得英国经济保持了10多年的持续增长,英国人说邻国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尽管如此,目前,英国仍有2700万人称生活缺乏足够的补贴,而英国总人口才6000多万。几乎每个月,在英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抗议政府削减养老金的活动。有专家表示,英国人应该自省,“不要总是获取,获取,获取,应该想一想奉献”。但不少英国人尤其是英国老人并不这么想。所以,欧洲很多国家的人都认为,英国人看别国的态度实际上是“五十步笑百步”。</p><p>  -欧洲大国将走向何方</p><p>  受高福利困扰的除了德法英还有西班牙、意大利等“老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是欧洲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国家的骄傲、人民的自豪。但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和欧盟一体化的深入,高福利国家必然要调整政策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否则,“城堡将从内部被攻破”。而欧洲国家福利改革的方向就是使欧盟成员国的福利水平趋近,趋于合理化。近年来,欧盟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国在朝着这个方向艰难前行<br/>&nbsp;<br/></p><p>高福利让欧洲大国骑虎难下:德国人要政府买婚戒 </p><p><a href="http://news.sina.com.cn/w/2006-03-27/11359454022.shtml">http://news.sina.com.cn/w/2006-03-27/11359454022.shtml</a><br/>&nbsp;<br/><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06年03月27日11:35 环球时报 <br/>&nbsp;<br/>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英国特约记者 柴野 青木 唐惠颖 寇维维</p><p>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派记者 施晓慧</p><p>  “一个希望得到养老金的人,一般不会好斗,而且易于管理”———这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一句名言。当时,德国的煤矿工人生活悲惨,为帮助遇难或贫困的伙伴,他 <br/>&nbsp; <br/>们自发设立了“公基金”。为瓦解工人运动,俾斯麦宣布建立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此后,福利制度成为欧洲国家社会制度的一块基石,成为欧洲走向繁荣与稳定的基础。然而,100多年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痛心地说:“我们的国家怎么了?经济活力受损、社会僵化、难以置信的精神抑郁。这是危机的关键词。”</p><p>  -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p><p>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为此,本报记者特意到柏林社会保障局采访。该局的一位官员说,现在德国享受社会救济的人有290万,150万个家庭。救济金每月为345欧元(德国东部是331欧元,1欧元约合9.7元人民币),政府还负责支付被救济对象的住房租金。这位官员给记者举了一个实际的例子,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男主人每月的救济金是345欧元,夫人能得到289欧元,3个孩子每人各补助207欧元。这样他一家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p><p>  对于高福利带来的社会问题,基层官员感受最深。一位官员对记者说,柏林市政府有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监督机构,他们每人负责1500个家庭,对救济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实地考察。这位官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他们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时采取明察暗访和突然袭击的手段。申请人有义务接受任何形式的检查,要打开所有房间和衣柜。一个年轻人入冬前申请购买棉衣,调查人员家访时发现,他衣柜中虽然衣服不多,但家中竟有两台电视、一台高级音响和大量CD盘。调查人员认为,他没有把救济金用在急需的方面,因此不能批准这一申请。仅柏林地区每年就有40%的人的额外申请超出了他们的需要,而被拒绝。</p><p>  德国将高福利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但其负面影响现在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养活了一批懒人。不少享受救济的德国人没有丧失工作能力,而是不愿意工作。由于德国社会保障的层次比较高,涉及领域广泛,从出生到死亡几乎无所不包,而且还有诸如医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教育补贴等层次更高的补助,因此它已经远远超出了“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要求”。德国民间有种说法,翻译成中文也很押韵:社会福利大家拿,不拿白不拿,拿了就白拿,白拿谁不拿。</p><p>  从德国社会舆论来看,普通公民对领取社会救济的人除了同情以外,更多的是蔑视。当然他们蔑视的是那些有一定工作能力但待在家里不劳而获的人。每每谈到德国经济不景气时,人们都会提到,优厚的社会福利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阻碍了经济发展。领取社会救济的人也感到自卑,记者在柏林社会保障局看到,排队等候申请社会救济的人大多都低着头,不愿与别人交谈。一位办完申请手续的德国人谈到官员们提出的苛刻问题时,愤恨地对记者说:“这简直是在损害人的尊严!”其实,德国人的这种心态缘于国民经济承受的巨大压力。目前,德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33%,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政府负担过重导致国家投资行为减少,经济的低增长反过来又影响了国家收入与公众收入,从而使德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怪圈。德国政府终于认识到,社会福利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从2005年起,德国政府将失业救济金和社会救济金合并称为失业金,社会救济金尽可能只发给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而目前德国18岁至65岁之间丧失劳动能力者仅有20万人,其他原来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员被归入失业行列,领取失业救济。失业者必须接受劳工局介绍的工作,否则每月减少100欧元的失业金。德国政府对社会福利政策的改革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2005年年初,成千上万的德国人走上街头,抗议这项改革“对社会弱势群体过于强硬和无情”。因此有人说,德国老百姓才是福利制度改革的最大阻碍。</p><p>  -法国:高福利让很多行业逐渐消失</p><p>  在法国,高福利不仅影响到了该国的产业结构,还影响了法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些长期失业的人可以到社会家庭辅助中心申请最低收入,单身的人每月最低生活补助金为405欧元,两个人为每月608欧元。对于那些短期失业或处于转换工作时期的人来说,第一年能拿到相当于原工资90%的生活补助,第二年是80%,从第三年起才开始拿集体补助。也就是说,如果你原来的工资高,失业后的前两年肯定衣食无忧。对于雇主来讲,可就没那么轻松了。因为即使雇一个没学历、没技术的普通劳动者,雇主也要拿出1200多欧元的最低月工资,此外,他还要为雇员交纳失业基金、退休基金、养老基金、社会疾病保险等各种费用。都算下来,雇主实际为员工支付的费用最少也要1800多欧元。这样一来,在法国出现了一种现象———“劳动密集型商品”价格昂贵,如房子和人工服务等。那种“技术密集型商品”反而不是很贵,如大规模生产的工业产品等。这种消费特点对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影响很深。如法国人不爱修东西,过了保修期的东西如果坏了就直接扔,因为买新的比修旧的合算。这使法国维修业日渐衰落。另外,雇用人的法国人也越来越少了。听说10多年以前,女佣在法国还相当普遍,但现在,中产阶级一般都雇不起女佣了。</p><p>  高福利改变法国人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法国的方方面面。汽车业、采矿业、服务业等能大量制造就业机会的产业一方面纷纷裁员,另一方面加大了在职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者应对就业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同时,工作的积极性还可能受到打击,因为很多人可以不劳而获。这使得法国劳资矛盾十分突出,罢工、游行比较普遍,这在降低法国运转效率的同时还恶化了法国的投资环境。而它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法国中小企业雇用的黑工(非法打工者)越来越多。法国维持高福利就必须维持高税收,2005年,美国财经双周刊《福布斯》发表报告称,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中,法国是税负最重的国家,税收几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重税不仅阻碍了外资进入,就连法国企业和资本也纷纷转向其他国家。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法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家税收减少而支出却在增加。以往令法国人骄傲的高福利制度现在正成为制约法国发展的“阻力”,但如果有人敢改变这种制度,很多法国人马上会群起而攻之。</p><p>  -英国:改革走在前面,但走得并不远</p><p>  对于法国因福利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动荡,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评论代表了英国人的主流观点,即《法国应该改革,或者继续生活在恐惧中》。英国媒体称,法国一些年轻人在国内找不到工作,却能在美英等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他们对美英等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政策兴奋不已,但却反对在自己的国家实行灵活政策。英国媒体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些“说教”意味。这是因为,同样实行高福利政策的英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生产效率低下、失业率高、工会动辄大规模罢工等“英国病”。1981年,英国的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城市还接连发生了暴力冲突。当时的撒切尔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张更多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来促进经济的“自然回升”。因此,英国当初的高福利制度变成了现在的“主动福利”制度。就失业问题而言,政府把救济减少到“最低社会标准”,加大对创造平等机会和培训就业技能的投入,促进就业。这使得英国经济保持了10多年的持续增长,英国人说邻国的底气也越来越足。尽管如此,目前,英国仍有2700万人称生活缺乏足够的补贴,而英国总人口才6000多万。几乎每个月,在英国各地都有不同规模抗议政府削减养老金的活动。有专家表示,英国人应该自省,“不要总是获取,获取,获取,应该想一想奉献”。但不少英国人尤其是英国老人并不这么想。所以,欧洲很多国家的人都认为,英国人看别国的态度实际上是“五十步笑百步”。</p><p>  -欧洲大国将走向何方</p><p>  受高福利困扰的除了德法英还有西班牙、意大利等“老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高福利制度是欧洲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国家的骄傲、人民的自豪。但随着全球化的冲击和欧盟一体化的深入,高福利国家必然要调整政策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否则,“城堡将从内部被攻破”。而欧洲国家福利改革的方向就是使欧盟成员国的福利水平趋近,趋于合理化。近年来,欧盟国家尤其是欧洲大国在朝着这个方向艰难前行<br/>&nbsp;<br/></p>
<p>没有美国那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欧洲的稳定繁荣就只能靠福利支撑。一旦美国国内不能象以前那样为国民提供充足的机遇,美国的下场恐怕要比现在的欧洲还惨。福利制度注定要崩溃的,因为这是被逼出来的制度,与资本家不择手段追求最大利润的本质要求是相违背的。一旦缺乏强大的外部压力(就如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以及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压力无法对资本家购成有力威胁的情况下,福利制度是难以维持的。</p>
<p>放咱中国,这全是些刁民,就不给,爱哪告哪告去,爱哪上访哪上访去</p><p>咱天朝,饿死你活该,医院跟火葬场隔壁,想好进哪个, 哪想这世界还有官老爷们当的这莫没分的阿</p>
怪不得中国人死活都要偷渡到欧洲~!
这说明什么?说明社会主义没前途嘛,呵呵。
这说明了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时期已经过去,逼视资本家压抑获利欲望以换取社会平衡的外在及内在力量已经逐渐削弱,世界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全面性的大动荡大变动之中。
<p>记得当年上政治课的时候,老师颇为幸灾乐祸地说“美国人看牙病坐飞机去国外,这样才能省些钱”。</p><p>现如今咱中国人可比美国人更“省”,就算要命的病去不去医院也说不准了!</p><p>&nbsp;</p>[em03][em03][em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