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换不来的技术 汽车生产要向家电业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7:27:26
  技术是我的,市场是你的,我们合资吧!合资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才是外方的合资逻辑。市场是可以换来技术,但是却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br/>&nbsp;<br/>&nbsp;全面回顾汽车行业20年的合资历史,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确实换来了技术,而且不是一项技术,是整个产业的技术。<br/><br/>&nbsp;那为什么最近“市场换技术”又成了媒体争论的焦点?“改动一个螺丝也要报到德国总部去审批”再次旧事重提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br/><br/>&nbsp;一方面,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了。以前,汽车没有进入家庭,造车、买车都是国家的事、单位的事,大家虽然关心,那也只是聊天的谈资。现在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且市场持续高涨,大家就开始琢磨:这么多车,怎么就没有自己的品牌,电视机不都有自己的品牌了吗?市场这么火,那得让外国人赚走多少钱啊?这些合资的国企他们赚的钱都用来干什么了?怎么就造不出自己的车呢?人们不仅关心能否买到汽车,还关心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途。<br/><br/>&nbsp;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不满足于造出质量达标的螺丝,而且希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改一个螺丝,以提高引进产品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此时,德国人办事严谨机械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一开始不承认引进产品存在与中国市场特点不符合的地方,在德国很少安装自动空调,中国也就不安装。德国很少更换司机,所以座椅手动调节也没关系,即使在中国经常更换司机,也不更改座椅调节方式。德国的高等级公路多,不限速,所以发动机都是高转速高扭矩,即使中国路况不好,塞车严重,很难实现高转速高扭矩,也不对在中国销售的发动机进行调校。最后,不得不承认,所有的改动也必须拿到德国总部去改。此时,高傲替代了严谨,机械替代了灵活。<br/><br/>&nbsp;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改动越来越接近核心技术,接近最新技术,也越来越不符合跨国公司向海外输出低端产品,不断营造并巩固技术壁垒的战略方针。此前大力支持国产化,是为了降低成本,而现在不愿改进,不愿将最新的产品国产化,则是为了保持技术优势。<br/><br/>&nbsp;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其他跨国公司加入竞争,汽车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开始出现全球同步上市的新产品。但是这些最新产品初期除了轮胎、玻璃、电池、钢材这些非技术性零件是国产的,其他有技术含量的部件则都是进口的。特别是发动机和底盘这两大核心部件更是完全进口,国产化的步伐也是最慢的。即使国产,也是在外方控股或掌握管理控制权及核心技术严格保密的前提下的国产。<br/><br/>&nbsp;虽然汽车合资企业,中外双方股权比例相同,但是利益分配并不相同,某些跨国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连技术上已经过时,国内市价不到300元的钢轮箍,还要求合资公司花900元从海外进口。<br/><br/>&nbsp;技术是我的,市场是你的,我们合资吧!合资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才是外方的合资逻辑。<br/><br/>&nbsp;市场是可以换来技术,但是却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当代表世界汽车制造最高水平的F1赛车已经在赛道上呼啸飞驰时,上海庆贺自己越来越国际化。如果是上海自己研发制造的F1赛车在全球赛道上呼啸飞驰,即使上海没有赛道,也没有人会怀疑上海的国际化。<br/><br/>&nbsp;中国巨大的市场换来了F1赛道,F1赛道也有技术含量,但在赛车面前,唉!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br/>技术是我的,市场是你的,我们合资吧!合资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才是外方的合资逻辑。市场是可以换来技术,但是却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br/>&nbsp;<br/>&nbsp;全面回顾汽车行业20年的合资历史,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确实换来了技术,而且不是一项技术,是整个产业的技术。<br/><br/>&nbsp;那为什么最近“市场换技术”又成了媒体争论的焦点?“改动一个螺丝也要报到德国总部去审批”再次旧事重提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br/><br/>&nbsp;一方面,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了。以前,汽车没有进入家庭,造车、买车都是国家的事、单位的事,大家虽然关心,那也只是聊天的谈资。现在汽车开始进入家庭,而且市场持续高涨,大家就开始琢磨:这么多车,怎么就没有自己的品牌,电视机不都有自己的品牌了吗?市场这么火,那得让外国人赚走多少钱啊?这些合资的国企他们赚的钱都用来干什么了?怎么就造不出自己的车呢?人们不仅关心能否买到汽车,还关心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途。<br/><br/>&nbsp;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已不满足于造出质量达标的螺丝,而且希望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改一个螺丝,以提高引进产品对中国市场的适应性。此时,德国人办事严谨机械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一开始不承认引进产品存在与中国市场特点不符合的地方,在德国很少安装自动空调,中国也就不安装。德国很少更换司机,所以座椅手动调节也没关系,即使在中国经常更换司机,也不更改座椅调节方式。德国的高等级公路多,不限速,所以发动机都是高转速高扭矩,即使中国路况不好,塞车严重,很难实现高转速高扭矩,也不对在中国销售的发动机进行调校。最后,不得不承认,所有的改动也必须拿到德国总部去改。此时,高傲替代了严谨,机械替代了灵活。<br/><br/>&nbsp;更深层的原因是,这些改动越来越接近核心技术,接近最新技术,也越来越不符合跨国公司向海外输出低端产品,不断营造并巩固技术壁垒的战略方针。此前大力支持国产化,是为了降低成本,而现在不愿改进,不愿将最新的产品国产化,则是为了保持技术优势。<br/><br/>&nbsp;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其他跨国公司加入竞争,汽车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开始出现全球同步上市的新产品。但是这些最新产品初期除了轮胎、玻璃、电池、钢材这些非技术性零件是国产的,其他有技术含量的部件则都是进口的。特别是发动机和底盘这两大核心部件更是完全进口,国产化的步伐也是最慢的。即使国产,也是在外方控股或掌握管理控制权及核心技术严格保密的前提下的国产。<br/><br/>&nbsp;虽然汽车合资企业,中外双方股权比例相同,但是利益分配并不相同,某些跨国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连技术上已经过时,国内市价不到300元的钢轮箍,还要求合资公司花900元从海外进口。<br/><br/>&nbsp;技术是我的,市场是你的,我们合资吧!合资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这才是外方的合资逻辑。<br/><br/>&nbsp;市场是可以换来技术,但是却永远换不来核心技术。当代表世界汽车制造最高水平的F1赛车已经在赛道上呼啸飞驰时,上海庆贺自己越来越国际化。如果是上海自己研发制造的F1赛车在全球赛道上呼啸飞驰,即使上海没有赛道,也没有人会怀疑上海的国际化。<br/><br/>&nbsp;中国巨大的市场换来了F1赛道,F1赛道也有技术含量,但在赛车面前,唉!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