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海军--苏联海军舰艇大透析--导弹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4:43:07
苏联导弹艇夕日战果

   1967年10月21日,天虽然已近黄昏,但夕阳的余辉照在新月形沙丘上仍反射着金灿灿的光芒,瓦蓝的东地中海海水缓缓地随波荡漾。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可是这宁静之后正隐藏着新一轮的海上厮杀。

此时,以色列海军最大的一艘战舰——“埃拉特”号驱逐舰,正在埃及塞得港外15海里处款款而行,担负着例行巡逻任务。塞得港是埃及第二大港口和重要的海军基地。以色列人之所以敢在埃及人的鼻子底下转悠,是因为“埃拉特”号上的以色列水兵根本不把埃军放在眼里。除了少数官兵在舰上战位值勤外,大部分舰员在前甲板上哼着犹太歌曲,嘻戏休慈。

突然,“埃拉特”号上的一名观测兵看到塞得港方向闪现一道亮光。“情况不好!”他嘴里一边嘟嗅着,一边急忙跑去拉响警报。他已准确判断出这是一枚“冥河”导弹拖出的尾焰。

“冥河”反舰导弹于60年代初开始装备前苏联海军,主要安装在“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快艇上。“冥河”导弹最先采用未制导技术,在无电子干扰情况下,命中率较高。

“埃拉特”号上唯一能用于对付“冥河”反舰导弹的武器是6门博福斯40毫米速射炮。于是,炮手们手忙脚乱地将炮口转向导弹来袭的方向实施射击。

“冥河”导弹以0.9马赫的速度贴着海面飞来。当接近“埃拉特”号时,它摹地跃升拉起。此时,弹头上的主动寻的雷达迅速照准了“埃拉特”号,由自由驾驶仪操纵的“冥河”导弹灵敏地拐了一个弯,便向“埃拉特”号一头扎了下来。“埃拉特”号舰长下令将舰速增至30节,以力图规避导弹,但已无济干事。这枚“冥河”导弹毫不留情地击中它的腹部。“轰”的一声巨响,装有500公斤常规炸药的聚能爆破型战斗部,把舰上的蒸汽轮机机舱炸得稀烂,全舰立刻陷于瘫痪;舰体随着冲天水柱震荡得上下颠簸。

舰上的官兵还没从惊恐中解脱出来,几分钟后,第二枚“冥河”导弹又不偏不斜地击中该舰的同一位置,使舰上损失进一步加大,并燃起熊熊大火。“埃拉特”号随即失去了动力,通信系统也遭破坏,像条死鱼似地在地中海的海面上随波漂浮。以色列水兵怕涨潮的海水会把受损的战舰涌推到埃及海岸,便连忙抛锚,进行损管抢救。真是鬼使神差!“埃拉特”号的大火居然被扑灭了。以色列官兵暗自庆幸,舰体毁坏的只是上层建筑和内舱,要是导弹击中水线以下部位,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以色列官兵高兴得大早。两小时后,第三枚“冥河”导弹又飞袭而来,这次它打中舰的尾部,“埃拉特”号再也无法挽救了。以色列水兵纷纷争先恐后跳入海中。他们在波涛中时浮时沉,眼看着“埃拉特”号翻身渐渐沉入海底。不多一会儿,第四枚导弹又在密集鬼水的水兵群中爆炸,以色列官兵当场死伤近百人。一时间,血染海水,惨不忍睹。

击沉以色列驱逐舰的导弹是从哪儿发射的呢?是从埃及军舰上发射的。

这种发射导弹的小型军舰就是导弹快艇,简称导弹艇。它只有100多吨,却击沉了2500多吨的驱逐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海上导弹战,在海战史上创造了奇迹,并震动了世界各国海军。从此,导弹快艇就为人们所重视了。

导弹艇是在鱼雷艇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导弹武器在海上应用的产物。世界上最早的导弹艇是50年代末期出现的前苏联的“蚊子”级导弹艇。最初系由P6级鱼雷艇改装而成,除保留原来艇体和一些设备外,将鱼雷发射管拆除并装置两座斜度为12°角向前上方倾斜的固定式导弹发射装置。发射装置是由一个在半圆壳内较长的U形支架构成的,支架上有两道滑轨,尾部的滑轨是通过支撑结构斜落的。为了使滑轨上的导弹免受外来的影响,在它上面盖有一个呈椭圆截面的半圆壳罩。两条滑轨间的U形凹糟的断面是与导弹弹体下所携挂的发射火箭的结构相适应的,这样可使发射火箭的排气射流尽可能小地影响上甲板。由于发射装置之间的排列较近,故舷甲板上非常拥挤。这样不得不废除了原来安装在这里的25毫米双联装对空炮。艇的前甲板上有一门双联装25毫米半自动炮。

在驾驶室上面新立了一个宽度轨距的四脚桅,上面装有一部“方形结”警戒雷达和“高竿”敌我识别雷达天线,部分艇上还装备了“死鸭”敌我识别雷达应答天线。在此种情况下,容纳两个天线的支架是向尾向的。在一般情况下,“高竿”天线是安装在跨越左舷上方的支架上,而在另一舷的支架上设有特高频天线。

就整体性能来说,“蚊子”级导弹艇的排水量小、耐波性差、续航力小,所以,该级艇的使用受到了海区和气象条件的很大限制,只适用于风浪不大的沿海水域。然而,尽管该型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前苏联出售给埃及的“蚊子”级导弹艇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本章前面所介绍的战例中大出风头。

“蚊子”级导弹艇大约建造了90艘,除在其他一些中小国家服役外,前苏联海军早已不再使用该型艇。

为了弥补“蚊子”级导弹艇所存在的缺陷,前苏联在用鱼雷艇改装导弹艇的同时,开始了中型导弹艇——“黄蜂”级导弹艇的研制工作。与“蚊子”级导弹艇相比,“黄蜂”级导弹艇的满载排水量比“蚊子”级增加了一倍半,装弹数量为后者的一倍,适航性和作战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其艇体采用混合线型,首部甲板斜升,艇体为钢质,全柴油机推进。4座导弹发射装置,每对前后排列固定在甲板的两舷,导弹向前发射。尾部发射装置的发射仰角为15”,而前部发射装置的仰角只有12°。与“蚊子”级相比,“黄蜂”级的发射装置是被完全封闭的外罩所包围,发射装置的前和后均可关闭,发射时封闭盖可向上翻起,每个发射装置的后面均有火箭档板。欲将导弹装填到发射装置内,则须将发射架向外伸出,将导弹置于其上,然后发射架连同导弹缩回到外罩的下面。

此级艇先后作过两次改装,因而有Ⅰ、Ⅱ、Ⅲ型之分,主要区别在于:动力装置由M503(4000马力)改为功率更大的M504(5000马力)以及采用改进的SS-N-2C导弹代替sS-N-2A导弹,发射装置也改为圆柱形。尾部不30毫米双联装炮的炮位升高了,这就免去了尾部导弹发射装置遮挡。首尾导弹发射装置加长了1.8米,间隔无变动,加长原因是为了提高导弹的初加速度。

尽管前苏联海军“轰轰烈烈”地研制建造导弹艇,然而,由于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不少国家的海军对导弹艇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舰对舰导弹是装备在大中型舰艇上的武器,快艇上不一定能装得下,就是装得下,在战术使用上是否能带来好处,导弹的性能会不会受影响等,这些问题还得不出明确的解答。因此,在前苏联出现导弹艇后10年左右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大部没有研究和建造导弹艇及其导弹,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根本未把导弹艇这区区小艇放在眼里。

“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前苏联制造的小型导弹艇击沉,终于引起了西方各国对前苏联导弹艇威胁的严重关注。西方海军强国惊呼:“导弹艇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色列海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在美国的帮助下,发展本国的反舰导弹。法国诺曼底造船厂按“斗士Ⅰ”级艇的图纸为以色列建造了12艘艇体,由以色列自行加装导弹和火炮,命名为“萨尔”级。与此同时,以色列飞机公司接受了反舰导弹“伽伯列”的研制任务。“伽伯列”反舰导弹吸收了西方的导弹技术,并以苏制导弹艇为主要打击对象而设计,全弹仅重400公斤,不到“冥河”的1/5。其射程为22公里。

“萨尔”级满载排水量250吨,航速40节:装备6枚“伽伯列”导弹,配有电子战设备,还装有一座双联装40毫米炮(有一部分艇后来改装单管76毫米自动炮)。

接着,以色列又在“萨尔”级导弹艇的基础上,自行发展了一型“萨尔4”(火花)级艇,满载排水量450吨,航速32节,装6枚“伽伯列”导弹,两座单管76毫米自动炮。艇上设有作战指挥中心,并装有意大利电子公司制造的较先进的电子战设备。这样,以色列导弹艇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以双方海军又在海上狭路相逢。这时,以色列海军已经拥有两级新艇,而埃方却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还是“蚊子”、“黄蜂”和老式“冥河”导弹。

以色列海军报一箭之仇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10月6日晚10时,夜幕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以色列海军“火花”号导弹艇以及“米兹纳克”号、“加什”号、“哈尼特”号和“米夫塔奇”号导弹艇共5艘,悄然驶出基地,向叙利亚海岸逼近。艇上的雷达不停地搜索着海面和近岸水域。忽然,荧光屏上一个亮点在闪烁,经判断,是一艘叙利亚海军的T43型高速鱼雷艇,正处于艇队左舷20公里。

到口的肥肉决不能放过,以色列导弹艇指挥官下令:用火炮轰击!此时,这艘叙利亚鱼雷艇还毫无觉察,继续沿原航向前进。“哐哐哐……”,雨点般炮弹泻在叙利亚鱼雷艇上,刹那间艇体百孔千疮,没等它反应过来,便一头沉入海中。随后,以色列导弹艇群又驶向叙利亚拉塔基亚港。此时,叙利亚海军发现了以色列的舰队。“唆、唆”两道尾焰划破夜空,两枚叙利亚的“冥河”导弹向以色列导弹艇呼啸而来,谁知这回“冥河”导弹飞着飞着竟然偏离了方向,没有射向以色列导弹艇,却径直掉入海里。而以色列的导弹艇使用“伽伯列”导弹打了一次反齐射,当场击沉叙利亚两艘“蚊子”级和一艘“黄蜂”级导弹艇。以色列海军从雷达屏幕上发现叙利亚导弹艇消失了,对自己的“伽伯列”导弹十分满意,便更加果敢地出击,到处寻敌。午夜时分,以色列导弹艇又打了一次齐射,击毁了叙利亚T43型和Kl23型鱼雷艇各一艘。叙利亚海军损失惨重,恼怒万端,急忙再发射一枚“冥河”导弹。由于以色列海军对它的性能了如指掌,用艇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把它击毁了。

10月7日,另一支以色列“萨尔”级导弹艇队也在塞得港外寻衅挑事,埃及海军自恃有战胜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的经验,对以色列导弹艇根本下放在眼里,也派出一支导弹艇队与之抗衡。双方激战得难解难分,结果各自都称击沉了对方3艘导弹艇。

隔了一天,6艘以色列导弹艇又趁黑夜出发了。它们在塞得港以西的杜姆亚特和巴勒提姆之间,分三拨并进,在海岸附近寻求战机。

当夜11时许,埃及“黄蜂”艇的雷达首先发现以色列的导弹艇,可惜相距太远,还在“冥河”导弹的射程之外,埃军只好隐蔽待机。当以色列导弹进入“冥河”导弹最大射程时,埃海军等不及就急忙发射了所有的“冥河”导弹,但却一发未中。“黄蜂”艇一看情况不妙,掉转船头,高速西逃。以色列“萨尔”艇哪容它溜掉。利用航速优势衔尾紧追。零时50分,以色列“萨尔”艇与埃及“黄蜂”艇之间的距离仅十几公里,以色列导弹艇就像猎人追赶一群惊弓之鸟,频频发射“伽伯列”导弹。数秒钟之后,导弹第一级脱落坠海,第二级在海平面上掠海飞驰,到飞行未段,导弹立即拉高自动寻找目标;然后一个俯冲加速,击沉了两艘埃及导弹艇。另外两艘埃及导弹艇见状立即调头西撤。以色列导弹艇加速追击,随着又齐射一组“伽伯列”导弹。又有一艘埃及导弹艇被击沉,仅剩一艘埃及导弹艇侥幸逃脱。

以色列海军的获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70年代初期的装备战胜了50年代末期的装备,它告诉人们:军事装备必须不断更新,否则将陷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在以色列全力更新导弹艇以报一箭之仇的同时,北约组织国家根据南部作战的要求,研究了导弹水翼艇对抗地中海前苏联导弹艇的威胁,包括对整个北约组织区域内前苏联主要作战威胁的响应能力。北约组织海军装备机构确定导弹水翼巡逻艇有可能对付这种威胁,并选择全浸式水翼艇为最合适的方案。当时规定这种导弹水翼巡逻艇的战术任务,是使用对舰导弹和辅助武器攻击主要的水面舰艇和快艇,并实施监视警戒和其他特殊使命。

北约组织海军装备机构在选择水翼艇方案之前,也对排水型艇和气垫艇方案作过考虑。美海军是世界上对水翼系统的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15年来美海军耗资8500万美元,获得了大量水翼试验资料。从2.5吨到17吨的各型试验艇都用于试验研究喷水推进、全浸水翼系统、水翼与喷水推进进水口的空泡影响、超空泡螺旋桨及自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其次,“普兰维尤”、“高点”、“旗杆”和“图库姆卡里”号4艘实艇的大量试验资料都为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基础。

根据研究分析结果,要得到优良的适航性只能采用全浸式水翼。割划式水翼在接近大气与水交界处工作,容易受到波浪轨圆运动和空气吸入的干扰,在推进方面选用了喷水推进和LM2500型燃气轮机亚空泡螺旋桨在40节航速时运转效率达80%,航速进一步提高就产生空泡剥蚀。此时可以采用超空泡螺旋桨,但噪音太大,且需要有一套特殊的要经常维修的齿轮传动装置。

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北约组织选择了“图库姆卡里”号高速炮艇作为PHM导弹水翼巡逻艇的母型。大量海上试验证实,“图库姆卡里”号具有优良的适航性。

英海军曾考虑用气垫船代替小型战斗快艇,但由于气垫船的适航性尚有些问题,这一设想结果未被采纳。

至于普通排水型艇,在快速性、适航性、武器平台、有效载荷等方面都无法与水翼艇相比较。例如水翼艇在50节航速时所需功率仅仅为同样尺度排水型艇的40~50%,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上,排水型艇在5级海情时的失速,通常相当于水翼艇翼航时的3倍,而气垫船则为8倍。全浸式水翼艇在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里,在5级海情下横摇和纵摇不超过2°。因其艇体不受波浪影响,垂直加速度小于0.1克,而排水型艇的垂直加速度则增大1.5~2.5倍。

北约各国的标准艇方案,在艇体上层建筑,主要动力装置。水翼系统、自控系统、供电设备、辅机、住舱设备和76毫米炮方面相似。

1972年11月,原西德、意大利和美国签署了一项备忘录,3国都同意分担PHM导弹水翼艇的研制费用。美国负责建造首艇,其他国家负担各自艇只的建造费用。作为观察这项研制计划的其余北约组织国家,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参加这项PHM导弹水翼艇的设计研究计划。由于北约组织的导弹水翼巡逻艇是公共设计方案,所以采用了公制。设备从参加国选用,以减少支付款项的不平衡,在设计中对各种作战系统方案都作了考虑。

1971年11月美海军就已向波音公司签署了关于新型全浸式军用水翼艇尺度与性能可行性和权衡综合研究的信件合同。当时要求该级艇能满足意大利、原西德和美国的不同战术任务和作战系统要求。

1972年7月报道了美海军水翼研究水平和导弹水翼巡逻艇研制计划的早期初步设计方案。

1973年2月签署了美导弹水翼巡逻艇首艇的设计和建造合同。

1973年4月PHM-I艇开始建造。

1974年11月初PHM-I艇下水,并安装全部作战系统。

此后约半年不到的时间执行了广泛的平台和作战系统试验计划,并有9个月时间部署在西雅图、华盛顿和南加里福尼亚。

1976年5月作战试验和鉴定部队指挥官对PHM-I艇进行了一个月的单独试验鉴定。

1977年6月“飞马座”号艇交给美太平洋舰队正式服役。全部艇的设计和样艇试验计划总共花了5年半的时间。

“飞马座”级艇的建造艘数同造价的浮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海军原计划建造30艘,后改为6艘,“飞马座”级首艇的完成,其系统的费用及其作战性能,已使原设计成本每艘1800万美元(1972年计),增高到目前的6500万美元。又据美国会总会计局报道,已建成的一条“飞马座”级首艇作战试验表明,该水翼艇独有的翼航齿轮箱、支柱、水翼及其导航系统在技术上不可靠。而该艇的战术任务,可以由装有导弹的陆基巡逻机和携载导弹武器直升机的护卫舰来完成。基于这些考虑,美海军曾宣布取消PHM导弹水翼艇的发展计划。经过美国会的干预,目前美国仍将继续拨款建造原定的其余5艘PHM艇。原西德海军发展导弹水翼巡逻艇的计划未变,仍为原来的10艘(原西德称S162级)。

原西德海军在战后委托雷申船厂根据德国成功的旧5型巡逻艇型研制了“美洲豹”级(141型)及其改型“黑貂”级(142型)鱼雷艇。这些艇在1957~1963年间共建造了40艘,当时构成德国重建海军的新快艇支队的核心兵力。“美洲豹”级艇上的主要武器为4具对舰鱼雷,近程防御武器为两门博福斯40毫米高平两用炮。艇载雷达当时仅供导航用,夜战实际是无法观察。

60年代上半期以来,前苏联海军在波罗的海部署了“黄蜂”、“蚊子”两型导弹艇,引起原西德海军的严重关切,基于“美洲豹”级艇武备陈旧,战斗力薄弱,平均服役年限为16年,为此原西德海军提出了快艇装备更新计划,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对10艘“黑貂”级艇进行现代化改装,装载电子指挥装置与线导鱼雷,俟S162级PHM导弹水翼艇在70年代未及80年代初陆续建成10艘后就取而代之;同时,30艘“美洲豹”级艇退役代之以20艘148级导弹艇和10艘143级大型导弹艇。

正当西方各国竞相发展导弹艇之际。前苏联也并未放松自己步伐。在前苏联国内,“蚊子”级已基本退役,“黄蜂”级早已发展到第Ⅱ型,航速提高到40节;“冥河”导弹在抗干扰性能、射程和未端弹道等方面也有较大改进。正当美国的“飞马座”级水翼导弹艇服役不到一年,1978年前苏联也有一型和它相似的“蝗虫”级诞生,“蝗虫”级也是双水翼艇,其水翼技术和推进方式不如美国先进。它满载排水量330吨,翼航最大航速45节,装有双联装的SS-N-9型反舰导弹发射筒2座,双联装SA-N-4型对空导弹发射架1座,多管30毫米自动炮:座,井配有较齐全的电子装备。就在这一年间,前苏联又另外建成了一型装有割划式单水翼的“玛特卡”级,满载排水量230吨,航速42节,装备“冥河C”型导弹,像是“黄蜂”级加装了水翼的发展型。苏联导弹艇夕日战果

   1967年10月21日,天虽然已近黄昏,但夕阳的余辉照在新月形沙丘上仍反射着金灿灿的光芒,瓦蓝的东地中海海水缓缓地随波荡漾。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可是这宁静之后正隐藏着新一轮的海上厮杀。

此时,以色列海军最大的一艘战舰——“埃拉特”号驱逐舰,正在埃及塞得港外15海里处款款而行,担负着例行巡逻任务。塞得港是埃及第二大港口和重要的海军基地。以色列人之所以敢在埃及人的鼻子底下转悠,是因为“埃拉特”号上的以色列水兵根本不把埃军放在眼里。除了少数官兵在舰上战位值勤外,大部分舰员在前甲板上哼着犹太歌曲,嘻戏休慈。

突然,“埃拉特”号上的一名观测兵看到塞得港方向闪现一道亮光。“情况不好!”他嘴里一边嘟嗅着,一边急忙跑去拉响警报。他已准确判断出这是一枚“冥河”导弹拖出的尾焰。

“冥河”反舰导弹于60年代初开始装备前苏联海军,主要安装在“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快艇上。“冥河”导弹最先采用未制导技术,在无电子干扰情况下,命中率较高。

“埃拉特”号上唯一能用于对付“冥河”反舰导弹的武器是6门博福斯40毫米速射炮。于是,炮手们手忙脚乱地将炮口转向导弹来袭的方向实施射击。

“冥河”导弹以0.9马赫的速度贴着海面飞来。当接近“埃拉特”号时,它摹地跃升拉起。此时,弹头上的主动寻的雷达迅速照准了“埃拉特”号,由自由驾驶仪操纵的“冥河”导弹灵敏地拐了一个弯,便向“埃拉特”号一头扎了下来。“埃拉特”号舰长下令将舰速增至30节,以力图规避导弹,但已无济干事。这枚“冥河”导弹毫不留情地击中它的腹部。“轰”的一声巨响,装有500公斤常规炸药的聚能爆破型战斗部,把舰上的蒸汽轮机机舱炸得稀烂,全舰立刻陷于瘫痪;舰体随着冲天水柱震荡得上下颠簸。

舰上的官兵还没从惊恐中解脱出来,几分钟后,第二枚“冥河”导弹又不偏不斜地击中该舰的同一位置,使舰上损失进一步加大,并燃起熊熊大火。“埃拉特”号随即失去了动力,通信系统也遭破坏,像条死鱼似地在地中海的海面上随波漂浮。以色列水兵怕涨潮的海水会把受损的战舰涌推到埃及海岸,便连忙抛锚,进行损管抢救。真是鬼使神差!“埃拉特”号的大火居然被扑灭了。以色列官兵暗自庆幸,舰体毁坏的只是上层建筑和内舱,要是导弹击中水线以下部位,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以色列官兵高兴得大早。两小时后,第三枚“冥河”导弹又飞袭而来,这次它打中舰的尾部,“埃拉特”号再也无法挽救了。以色列水兵纷纷争先恐后跳入海中。他们在波涛中时浮时沉,眼看着“埃拉特”号翻身渐渐沉入海底。不多一会儿,第四枚导弹又在密集鬼水的水兵群中爆炸,以色列官兵当场死伤近百人。一时间,血染海水,惨不忍睹。

击沉以色列驱逐舰的导弹是从哪儿发射的呢?是从埃及军舰上发射的。

这种发射导弹的小型军舰就是导弹快艇,简称导弹艇。它只有100多吨,却击沉了2500多吨的驱逐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海上导弹战,在海战史上创造了奇迹,并震动了世界各国海军。从此,导弹快艇就为人们所重视了。

导弹艇是在鱼雷艇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导弹武器在海上应用的产物。世界上最早的导弹艇是50年代末期出现的前苏联的“蚊子”级导弹艇。最初系由P6级鱼雷艇改装而成,除保留原来艇体和一些设备外,将鱼雷发射管拆除并装置两座斜度为12°角向前上方倾斜的固定式导弹发射装置。发射装置是由一个在半圆壳内较长的U形支架构成的,支架上有两道滑轨,尾部的滑轨是通过支撑结构斜落的。为了使滑轨上的导弹免受外来的影响,在它上面盖有一个呈椭圆截面的半圆壳罩。两条滑轨间的U形凹糟的断面是与导弹弹体下所携挂的发射火箭的结构相适应的,这样可使发射火箭的排气射流尽可能小地影响上甲板。由于发射装置之间的排列较近,故舷甲板上非常拥挤。这样不得不废除了原来安装在这里的25毫米双联装对空炮。艇的前甲板上有一门双联装25毫米半自动炮。

在驾驶室上面新立了一个宽度轨距的四脚桅,上面装有一部“方形结”警戒雷达和“高竿”敌我识别雷达天线,部分艇上还装备了“死鸭”敌我识别雷达应答天线。在此种情况下,容纳两个天线的支架是向尾向的。在一般情况下,“高竿”天线是安装在跨越左舷上方的支架上,而在另一舷的支架上设有特高频天线。

就整体性能来说,“蚊子”级导弹艇的排水量小、耐波性差、续航力小,所以,该级艇的使用受到了海区和气象条件的很大限制,只适用于风浪不大的沿海水域。然而,尽管该型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前苏联出售给埃及的“蚊子”级导弹艇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本章前面所介绍的战例中大出风头。

“蚊子”级导弹艇大约建造了90艘,除在其他一些中小国家服役外,前苏联海军早已不再使用该型艇。

为了弥补“蚊子”级导弹艇所存在的缺陷,前苏联在用鱼雷艇改装导弹艇的同时,开始了中型导弹艇——“黄蜂”级导弹艇的研制工作。与“蚊子”级导弹艇相比,“黄蜂”级导弹艇的满载排水量比“蚊子”级增加了一倍半,装弹数量为后者的一倍,适航性和作战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其艇体采用混合线型,首部甲板斜升,艇体为钢质,全柴油机推进。4座导弹发射装置,每对前后排列固定在甲板的两舷,导弹向前发射。尾部发射装置的发射仰角为15”,而前部发射装置的仰角只有12°。与“蚊子”级相比,“黄蜂”级的发射装置是被完全封闭的外罩所包围,发射装置的前和后均可关闭,发射时封闭盖可向上翻起,每个发射装置的后面均有火箭档板。欲将导弹装填到发射装置内,则须将发射架向外伸出,将导弹置于其上,然后发射架连同导弹缩回到外罩的下面。

此级艇先后作过两次改装,因而有Ⅰ、Ⅱ、Ⅲ型之分,主要区别在于:动力装置由M503(4000马力)改为功率更大的M504(5000马力)以及采用改进的SS-N-2C导弹代替sS-N-2A导弹,发射装置也改为圆柱形。尾部不30毫米双联装炮的炮位升高了,这就免去了尾部导弹发射装置遮挡。首尾导弹发射装置加长了1.8米,间隔无变动,加长原因是为了提高导弹的初加速度。

尽管前苏联海军“轰轰烈烈”地研制建造导弹艇,然而,由于没有经过实战的考验,不少国家的海军对导弹艇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舰对舰导弹是装备在大中型舰艇上的武器,快艇上不一定能装得下,就是装得下,在战术使用上是否能带来好处,导弹的性能会不会受影响等,这些问题还得不出明确的解答。因此,在前苏联出现导弹艇后10年左右的时间内,其他国家大部没有研究和建造导弹艇及其导弹,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根本未把导弹艇这区区小艇放在眼里。

“埃拉特”号驱逐舰被前苏联制造的小型导弹艇击沉,终于引起了西方各国对前苏联导弹艇威胁的严重关注。西方海军强国惊呼:“导弹艇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色列海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在美国的帮助下,发展本国的反舰导弹。法国诺曼底造船厂按“斗士Ⅰ”级艇的图纸为以色列建造了12艘艇体,由以色列自行加装导弹和火炮,命名为“萨尔”级。与此同时,以色列飞机公司接受了反舰导弹“伽伯列”的研制任务。“伽伯列”反舰导弹吸收了西方的导弹技术,并以苏制导弹艇为主要打击对象而设计,全弹仅重400公斤,不到“冥河”的1/5。其射程为22公里。

“萨尔”级满载排水量250吨,航速40节:装备6枚“伽伯列”导弹,配有电子战设备,还装有一座双联装40毫米炮(有一部分艇后来改装单管76毫米自动炮)。

接着,以色列又在“萨尔”级导弹艇的基础上,自行发展了一型“萨尔4”(火花)级艇,满载排水量450吨,航速32节,装6枚“伽伯列”导弹,两座单管76毫米自动炮。艇上设有作战指挥中心,并装有意大利电子公司制造的较先进的电子战设备。这样,以色列导弹艇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以双方海军又在海上狭路相逢。这时,以色列海军已经拥有两级新艇,而埃方却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还是“蚊子”、“黄蜂”和老式“冥河”导弹。

以色列海军报一箭之仇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10月6日晚10时,夜幕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以色列海军“火花”号导弹艇以及“米兹纳克”号、“加什”号、“哈尼特”号和“米夫塔奇”号导弹艇共5艘,悄然驶出基地,向叙利亚海岸逼近。艇上的雷达不停地搜索着海面和近岸水域。忽然,荧光屏上一个亮点在闪烁,经判断,是一艘叙利亚海军的T43型高速鱼雷艇,正处于艇队左舷20公里。

到口的肥肉决不能放过,以色列导弹艇指挥官下令:用火炮轰击!此时,这艘叙利亚鱼雷艇还毫无觉察,继续沿原航向前进。“哐哐哐……”,雨点般炮弹泻在叙利亚鱼雷艇上,刹那间艇体百孔千疮,没等它反应过来,便一头沉入海中。随后,以色列导弹艇群又驶向叙利亚拉塔基亚港。此时,叙利亚海军发现了以色列的舰队。“唆、唆”两道尾焰划破夜空,两枚叙利亚的“冥河”导弹向以色列导弹艇呼啸而来,谁知这回“冥河”导弹飞着飞着竟然偏离了方向,没有射向以色列导弹艇,却径直掉入海里。而以色列的导弹艇使用“伽伯列”导弹打了一次反齐射,当场击沉叙利亚两艘“蚊子”级和一艘“黄蜂”级导弹艇。以色列海军从雷达屏幕上发现叙利亚导弹艇消失了,对自己的“伽伯列”导弹十分满意,便更加果敢地出击,到处寻敌。午夜时分,以色列导弹艇又打了一次齐射,击毁了叙利亚T43型和Kl23型鱼雷艇各一艘。叙利亚海军损失惨重,恼怒万端,急忙再发射一枚“冥河”导弹。由于以色列海军对它的性能了如指掌,用艇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把它击毁了。

10月7日,另一支以色列“萨尔”级导弹艇队也在塞得港外寻衅挑事,埃及海军自恃有战胜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的经验,对以色列导弹艇根本下放在眼里,也派出一支导弹艇队与之抗衡。双方激战得难解难分,结果各自都称击沉了对方3艘导弹艇。

隔了一天,6艘以色列导弹艇又趁黑夜出发了。它们在塞得港以西的杜姆亚特和巴勒提姆之间,分三拨并进,在海岸附近寻求战机。

当夜11时许,埃及“黄蜂”艇的雷达首先发现以色列的导弹艇,可惜相距太远,还在“冥河”导弹的射程之外,埃军只好隐蔽待机。当以色列导弹进入“冥河”导弹最大射程时,埃海军等不及就急忙发射了所有的“冥河”导弹,但却一发未中。“黄蜂”艇一看情况不妙,掉转船头,高速西逃。以色列“萨尔”艇哪容它溜掉。利用航速优势衔尾紧追。零时50分,以色列“萨尔”艇与埃及“黄蜂”艇之间的距离仅十几公里,以色列导弹艇就像猎人追赶一群惊弓之鸟,频频发射“伽伯列”导弹。数秒钟之后,导弹第一级脱落坠海,第二级在海平面上掠海飞驰,到飞行未段,导弹立即拉高自动寻找目标;然后一个俯冲加速,击沉了两艘埃及导弹艇。另外两艘埃及导弹艇见状立即调头西撤。以色列导弹艇加速追击,随着又齐射一组“伽伯列”导弹。又有一艘埃及导弹艇被击沉,仅剩一艘埃及导弹艇侥幸逃脱。

以色列海军的获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用70年代初期的装备战胜了50年代末期的装备,它告诉人们:军事装备必须不断更新,否则将陷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在以色列全力更新导弹艇以报一箭之仇的同时,北约组织国家根据南部作战的要求,研究了导弹水翼艇对抗地中海前苏联导弹艇的威胁,包括对整个北约组织区域内前苏联主要作战威胁的响应能力。北约组织海军装备机构确定导弹水翼巡逻艇有可能对付这种威胁,并选择全浸式水翼艇为最合适的方案。当时规定这种导弹水翼巡逻艇的战术任务,是使用对舰导弹和辅助武器攻击主要的水面舰艇和快艇,并实施监视警戒和其他特殊使命。

北约组织海军装备机构在选择水翼艇方案之前,也对排水型艇和气垫艇方案作过考虑。美海军是世界上对水翼系统的研究开发时间最长、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15年来美海军耗资8500万美元,获得了大量水翼试验资料。从2.5吨到17吨的各型试验艇都用于试验研究喷水推进、全浸水翼系统、水翼与喷水推进进水口的空泡影响、超空泡螺旋桨及自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其次,“普兰维尤”、“高点”、“旗杆”和“图库姆卡里”号4艘实艇的大量试验资料都为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了有利的技术基础。

根据研究分析结果,要得到优良的适航性只能采用全浸式水翼。割划式水翼在接近大气与水交界处工作,容易受到波浪轨圆运动和空气吸入的干扰,在推进方面选用了喷水推进和LM2500型燃气轮机亚空泡螺旋桨在40节航速时运转效率达80%,航速进一步提高就产生空泡剥蚀。此时可以采用超空泡螺旋桨,但噪音太大,且需要有一套特殊的要经常维修的齿轮传动装置。

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北约组织选择了“图库姆卡里”号高速炮艇作为PHM导弹水翼巡逻艇的母型。大量海上试验证实,“图库姆卡里”号具有优良的适航性。

英海军曾考虑用气垫船代替小型战斗快艇,但由于气垫船的适航性尚有些问题,这一设想结果未被采纳。

至于普通排水型艇,在快速性、适航性、武器平台、有效载荷等方面都无法与水翼艇相比较。例如水翼艇在50节航速时所需功率仅仅为同样尺度排水型艇的40~50%,在北海和波罗的海上,排水型艇在5级海情时的失速,通常相当于水翼艇翼航时的3倍,而气垫船则为8倍。全浸式水翼艇在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里,在5级海情下横摇和纵摇不超过2°。因其艇体不受波浪影响,垂直加速度小于0.1克,而排水型艇的垂直加速度则增大1.5~2.5倍。

北约各国的标准艇方案,在艇体上层建筑,主要动力装置。水翼系统、自控系统、供电设备、辅机、住舱设备和76毫米炮方面相似。

1972年11月,原西德、意大利和美国签署了一项备忘录,3国都同意分担PHM导弹水翼艇的研制费用。美国负责建造首艇,其他国家负担各自艇只的建造费用。作为观察这项研制计划的其余北约组织国家,可以选择在任何时候参加这项PHM导弹水翼艇的设计研究计划。由于北约组织的导弹水翼巡逻艇是公共设计方案,所以采用了公制。设备从参加国选用,以减少支付款项的不平衡,在设计中对各种作战系统方案都作了考虑。

1971年11月美海军就已向波音公司签署了关于新型全浸式军用水翼艇尺度与性能可行性和权衡综合研究的信件合同。当时要求该级艇能满足意大利、原西德和美国的不同战术任务和作战系统要求。

1972年7月报道了美海军水翼研究水平和导弹水翼巡逻艇研制计划的早期初步设计方案。

1973年2月签署了美导弹水翼巡逻艇首艇的设计和建造合同。

1973年4月PHM-I艇开始建造。

1974年11月初PHM-I艇下水,并安装全部作战系统。

此后约半年不到的时间执行了广泛的平台和作战系统试验计划,并有9个月时间部署在西雅图、华盛顿和南加里福尼亚。

1976年5月作战试验和鉴定部队指挥官对PHM-I艇进行了一个月的单独试验鉴定。

1977年6月“飞马座”号艇交给美太平洋舰队正式服役。全部艇的设计和样艇试验计划总共花了5年半的时间。

“飞马座”级艇的建造艘数同造价的浮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美海军原计划建造30艘,后改为6艘,“飞马座”级首艇的完成,其系统的费用及其作战性能,已使原设计成本每艘1800万美元(1972年计),增高到目前的6500万美元。又据美国会总会计局报道,已建成的一条“飞马座”级首艇作战试验表明,该水翼艇独有的翼航齿轮箱、支柱、水翼及其导航系统在技术上不可靠。而该艇的战术任务,可以由装有导弹的陆基巡逻机和携载导弹武器直升机的护卫舰来完成。基于这些考虑,美海军曾宣布取消PHM导弹水翼艇的发展计划。经过美国会的干预,目前美国仍将继续拨款建造原定的其余5艘PHM艇。原西德海军发展导弹水翼巡逻艇的计划未变,仍为原来的10艘(原西德称S162级)。

原西德海军在战后委托雷申船厂根据德国成功的旧5型巡逻艇型研制了“美洲豹”级(141型)及其改型“黑貂”级(142型)鱼雷艇。这些艇在1957~1963年间共建造了40艘,当时构成德国重建海军的新快艇支队的核心兵力。“美洲豹”级艇上的主要武器为4具对舰鱼雷,近程防御武器为两门博福斯40毫米高平两用炮。艇载雷达当时仅供导航用,夜战实际是无法观察。

60年代上半期以来,前苏联海军在波罗的海部署了“黄蜂”、“蚊子”两型导弹艇,引起原西德海军的严重关切,基于“美洲豹”级艇武备陈旧,战斗力薄弱,平均服役年限为16年,为此原西德海军提出了快艇装备更新计划,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对10艘“黑貂”级艇进行现代化改装,装载电子指挥装置与线导鱼雷,俟S162级PHM导弹水翼艇在70年代未及80年代初陆续建成10艘后就取而代之;同时,30艘“美洲豹”级艇退役代之以20艘148级导弹艇和10艘143级大型导弹艇。

正当西方各国竞相发展导弹艇之际。前苏联也并未放松自己步伐。在前苏联国内,“蚊子”级已基本退役,“黄蜂”级早已发展到第Ⅱ型,航速提高到40节;“冥河”导弹在抗干扰性能、射程和未端弹道等方面也有较大改进。正当美国的“飞马座”级水翼导弹艇服役不到一年,1978年前苏联也有一型和它相似的“蝗虫”级诞生,“蝗虫”级也是双水翼艇,其水翼技术和推进方式不如美国先进。它满载排水量330吨,翼航最大航速45节,装有双联装的SS-N-9型反舰导弹发射筒2座,双联装SA-N-4型对空导弹发射架1座,多管30毫米自动炮:座,井配有较齐全的电子装备。就在这一年间,前苏联又另外建成了一型装有割划式单水翼的“玛特卡”级,满载排水量230吨,航速42节,装备“冥河C”型导弹,像是“黄蜂”级加装了水翼的发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