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实在憋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0:43:00
<p><font color="#3809f7">&lt;&lt;历史真相--剥下丁汝昌,邓世昌虚伪的脸皮&gt;&gt;看着实在憋闷</font> sasu</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要驳的话,这位作者的文章千疮百孔,简直不知道从何入手。比如冒出来一句日军都避开定远镇远的前主炮。定远镇远是中央炮塔舰,主炮一左一右,哪儿来的前主炮?!还有说吉野号鱼雷打沉致远,且不说致远根本就不是中雷沉没,对着冲过来的致远迎头发射鱼雷还能打上,日本人真够拽!《甲午风云》的电影都不敢这样写。吉野的鱼雷发射管在哪儿?作者说中国福龙号鱼雷艇攻击西京丸忘记了鱼雷定深。哪儿来的消息?福龙攻击西京丸,是因为那时候鱼雷发射都要往深水钻的,距离过近,所以从西京丸下面穿过,上哪儿定深去?说到底,那时候鱼雷艇是打固定目标的,这个是性能局限。日本鱼雷艇也从来没有打中过活动的目标!</p><p>&nbsp;</p><p><br/>这些不胜枚举。</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捡大的说吧,这位对军事可能是真正外行,居然说“那么我就不明白了,军舰和装备都买来了,光训练烧煤放炮保养发饷就可以了,还需要什么大规模的经费?”这个想法和当时满洲大臣感觉一样,难怪北洋舰队没有经费。干过工程师的都明白,设备都是三分在购买,七分在维护,如果算到美国一条航空母舰的全程寿命,其购买费用只占不到十分之一。维持一支舰队的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因此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把大型战舰拆的拆,卖的卖-- 它养不起啊。作者要是当英国首相好了,只要把这些军舰泡在水里锈着,就依然是世界第一第二的海军大国啊,要什么大规模的经费?唉,英国人敢情都是白痴。</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当时的问题是朝中都认为这支舰队已经是亚洲老大了,没有必要在改进。所以也以为光是可惜,科技在进步,敌人也在进步,北洋舰队成军以后,多年确实没有添置过一炮一械。军队经费一场窘迫,甲午战前被迫靠用军舰作客运生意赚钱,那可不是管带们要贪污,是真的没钱啊。那十二门快炮说来心酸,北洋舰队已经注意到日本的装备超过了自己,大声疾呼,要求更换快炮,有谁听呢?大概大人们都和作者一样,认为“军舰和装备都买来了”,你们还哭什么穷啊。最后李鸿章没办法,从北洋水师内部挖潜,节省日常开支准备购买这十二门快炮。据我所知,直到战役结束,北洋水师也只有广字号装了国产的快炮,这十二门炮啊,也是镜花水月。</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对“卖给了我们的炮弹都是掺了沙子的假货。”觉得不可能,这是他根本没有查当时的资料。中国海军炮弹采购的确存在弊端,未必是“帝国主义”怎么样,而是经手官员从中盘剥误国。日本龟井兹明伯爵曾经记录在旅顺和清军的作战,地点好像是松树岭炮台,清军的炮弹打成了交叉火力,日军面前弹如雨下,但却极少爆炸!而日军则炮炮开花,清军俘虏称为“天弹”。结果当然不言而喻了。这种事大东沟海战日军也有明确记载,作者大概没有看到过。豆腐渣工程现在九江还有呢,和帝国主义有什么关系?</p><p>&nbsp;</p><p><br/>&nbsp;&nbsp;&nbsp; 关于弹药问题,库存弹药不等于携带弹药,种类也不同。当时清军作战准备的确不足,战前丁汝昌屡次催促天津速发弹药,结果就是没能发足,这是历史事实。北洋舰队出海作战的弹药本来主要应该用榴弹,就是开花弹,现在被迫使用减三装药的教练弹和实心的穿甲弹,因此威力大减,并不是炮弹数量的问题。</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品评了一番日军火力和中国军舰火力,然后得出结论中国舰队火力不弱于日军。因为日军命中中国军舰的炮弹数量多。唉,这就是断章取义啊。这是因为中日双方统计方法不同。中方统计日军命中的“几百发”炮弹大都是指的机关炮,而日军统计中方命中炮弹中,没有机关炮的射击结果,这个可以去查日本方面的资料。</p><p><br/>&nbsp;&nbsp;&nbsp; 大口径炮日军三景舰无一命中,而中国镇远定远确认命中十四次,每次中弹的日舰不是重伤起火就是退出战斗序列,如果不是前面说的弹药问题,的确胜负难料。这个中国方面的命中率超过日本。问题出自中口径炮,中国是慢炮,日本是快炮,所以中国方面无论速度还是威力都吃了大亏,中国军舰没有能用中口径炮重伤一艘日本军舰,而被击沉的军舰全部葬身在日本中口径炮之下。</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 关于震落飞桥和阵型问题我不驳了,没什么好说的,战列舰都定义到帆船时代去了,佩服阿佩服,怎么不让丁汝昌升起风帆来打呢?那不是更惟妙惟肖?</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 接着说道邓世昌和方伯谦,作者一味的贬邓褒方,兄弟以为除了哗众取宠很难找到别的理由。除了方家亲友的《冤海述闻》,没有任何人否认方伯谦的逃跑,从中弹数量上看,济远中十五发炮弹,就“重伤”,来远靖远中弹数百发反而能够坚持到最后,岂不奇哉?!此事,战场上济远逃跑,广甲随之逃离,来远曾经开炮阻拦,击中广甲舰内厕所;清朝灭亡后采访北洋水师老兵,叙述中称方伯谦为“满海乱窜的黄鼠狼”,都是有据可查。居然敢翻这个案子,厉害阿!!!</p><p>&nbsp;</p><p><br/>&nbsp;&nbsp;&nbsp; 还是那句话,有的战争单靠军人是打不赢的,没打就输了。甲午海战大概就是这个局面。作者慷慨了一番后开始悲叹,真不知道他要是早生一百五十年,是不是我们早就可以让航空母舰去海湾逗萨达母玩了。 <br/></p><p><font color="#3809f7">&lt;&lt;历史真相--剥下丁汝昌,邓世昌虚伪的脸皮&gt;&gt;看着实在憋闷</font> sasu</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要驳的话,这位作者的文章千疮百孔,简直不知道从何入手。比如冒出来一句日军都避开定远镇远的前主炮。定远镇远是中央炮塔舰,主炮一左一右,哪儿来的前主炮?!还有说吉野号鱼雷打沉致远,且不说致远根本就不是中雷沉没,对着冲过来的致远迎头发射鱼雷还能打上,日本人真够拽!《甲午风云》的电影都不敢这样写。吉野的鱼雷发射管在哪儿?作者说中国福龙号鱼雷艇攻击西京丸忘记了鱼雷定深。哪儿来的消息?福龙攻击西京丸,是因为那时候鱼雷发射都要往深水钻的,距离过近,所以从西京丸下面穿过,上哪儿定深去?说到底,那时候鱼雷艇是打固定目标的,这个是性能局限。日本鱼雷艇也从来没有打中过活动的目标!</p><p>&nbsp;</p><p><br/>这些不胜枚举。</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捡大的说吧,这位对军事可能是真正外行,居然说“那么我就不明白了,军舰和装备都买来了,光训练烧煤放炮保养发饷就可以了,还需要什么大规模的经费?”这个想法和当时满洲大臣感觉一样,难怪北洋舰队没有经费。干过工程师的都明白,设备都是三分在购买,七分在维护,如果算到美国一条航空母舰的全程寿命,其购买费用只占不到十分之一。维持一支舰队的费用是相当高昂的,因此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把大型战舰拆的拆,卖的卖-- 它养不起啊。作者要是当英国首相好了,只要把这些军舰泡在水里锈着,就依然是世界第一第二的海军大国啊,要什么大规模的经费?唉,英国人敢情都是白痴。</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当时的问题是朝中都认为这支舰队已经是亚洲老大了,没有必要在改进。所以也以为光是可惜,科技在进步,敌人也在进步,北洋舰队成军以后,多年确实没有添置过一炮一械。军队经费一场窘迫,甲午战前被迫靠用军舰作客运生意赚钱,那可不是管带们要贪污,是真的没钱啊。那十二门快炮说来心酸,北洋舰队已经注意到日本的装备超过了自己,大声疾呼,要求更换快炮,有谁听呢?大概大人们都和作者一样,认为“军舰和装备都买来了”,你们还哭什么穷啊。最后李鸿章没办法,从北洋水师内部挖潜,节省日常开支准备购买这十二门快炮。据我所知,直到战役结束,北洋水师也只有广字号装了国产的快炮,这十二门炮啊,也是镜花水月。</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对“卖给了我们的炮弹都是掺了沙子的假货。”觉得不可能,这是他根本没有查当时的资料。中国海军炮弹采购的确存在弊端,未必是“帝国主义”怎么样,而是经手官员从中盘剥误国。日本龟井兹明伯爵曾经记录在旅顺和清军的作战,地点好像是松树岭炮台,清军的炮弹打成了交叉火力,日军面前弹如雨下,但却极少爆炸!而日军则炮炮开花,清军俘虏称为“天弹”。结果当然不言而喻了。这种事大东沟海战日军也有明确记载,作者大概没有看到过。豆腐渣工程现在九江还有呢,和帝国主义有什么关系?</p><p>&nbsp;</p><p><br/>&nbsp;&nbsp;&nbsp; 关于弹药问题,库存弹药不等于携带弹药,种类也不同。当时清军作战准备的确不足,战前丁汝昌屡次催促天津速发弹药,结果就是没能发足,这是历史事实。北洋舰队出海作战的弹药本来主要应该用榴弹,就是开花弹,现在被迫使用减三装药的教练弹和实心的穿甲弹,因此威力大减,并不是炮弹数量的问题。</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品评了一番日军火力和中国军舰火力,然后得出结论中国舰队火力不弱于日军。因为日军命中中国军舰的炮弹数量多。唉,这就是断章取义啊。这是因为中日双方统计方法不同。中方统计日军命中的“几百发”炮弹大都是指的机关炮,而日军统计中方命中炮弹中,没有机关炮的射击结果,这个可以去查日本方面的资料。</p><p><br/>&nbsp;&nbsp;&nbsp; 大口径炮日军三景舰无一命中,而中国镇远定远确认命中十四次,每次中弹的日舰不是重伤起火就是退出战斗序列,如果不是前面说的弹药问题,的确胜负难料。这个中国方面的命中率超过日本。问题出自中口径炮,中国是慢炮,日本是快炮,所以中国方面无论速度还是威力都吃了大亏,中国军舰没有能用中口径炮重伤一艘日本军舰,而被击沉的军舰全部葬身在日本中口径炮之下。</p><p>&nbsp;</p><p>&nbsp;</p><p>&nbsp;&nbsp;&nbsp; 关于震落飞桥和阵型问题我不驳了,没什么好说的,战列舰都定义到帆船时代去了,佩服阿佩服,怎么不让丁汝昌升起风帆来打呢?那不是更惟妙惟肖?</p><p>&nbsp;</p><p>&nbsp;</p><p><br/>&nbsp;&nbsp;&nbsp;&nbsp; 接着说道邓世昌和方伯谦,作者一味的贬邓褒方,兄弟以为除了哗众取宠很难找到别的理由。除了方家亲友的《冤海述闻》,没有任何人否认方伯谦的逃跑,从中弹数量上看,济远中十五发炮弹,就“重伤”,来远靖远中弹数百发反而能够坚持到最后,岂不奇哉?!此事,战场上济远逃跑,广甲随之逃离,来远曾经开炮阻拦,击中广甲舰内厕所;清朝灭亡后采访北洋水师老兵,叙述中称方伯谦为“满海乱窜的黄鼠狼”,都是有据可查。居然敢翻这个案子,厉害阿!!!</p><p>&nbsp;</p><p><br/>&nbsp;&nbsp;&nbsp; 还是那句话,有的战争单靠军人是打不赢的,没打就输了。甲午海战大概就是这个局面。作者慷慨了一番后开始悲叹,真不知道他要是早生一百五十年,是不是我们早就可以让航空母舰去海湾逗萨达母玩了。 <br/></p>
在军舰上养犬也真够声色犬马。
那个时代在军舰养小动物是很平常的事,在风帆时代是养猫用来抓老鼠,后来就演变成养其它的小动物,像小猪呀,狗呀的做为吉祥物。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cw</i>在2006-3-14 9:44:00的发言:</b><br/>在军舰上养犬也真够声色犬马。</div><p>八戒都能上舰,丁大人养一忠犬有何不可?楼上正解。 </p><p>&nbsp;</p><img src="http://www.cjdby.net/UploadFile/2005-11/2005111722301646536.jpg" border="0" alt=""/>
<p>养东西是很正常的</p><p>不过<font color="#3809f7">&lt;&lt;历史真相--剥下丁汝昌,邓世昌虚伪的脸皮&gt;&gt;原文在哪儿?</font></p>
是啊,LZ把原文拿来大家瞅瞅[em05]
<p>那个原文在海研会已经被批得是……我就不说了……</p><p>不过扯一句题外话,有的洋员的记录里,和“忠犬”的说法是相反的,当然,只是孤证,所以没有定论……</p>
<p>历史真相--剥下丁汝昌,邓世昌虚伪的脸皮 <br/>&nbsp; <br/>&nbsp;<br/>作者: 毛主席的红卫兵&nbsp; 发布日期: 2002-10-22&nbsp;&nbsp;&nbsp; 查看数: 1314&nbsp;&nbsp; 出自: <a href="http://www.cqzg.cn/">http://www.cqzg.cn</a> <br/>&nbsp;<br/>&nbsp; <br/>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的甲午海战一直是我中华民族引为耻辱的战争,中日双方的吨位和战力都相当,却打了个五比零的惨败。为了给自己心理找一个平衡点,那些老学究们就总结了很多的理由,翻翻中学历史书可以看到,主要原因是晚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还有万恶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处处卖国求荣、克扣经费造颐和园。海军武器质量低劣、舰龄老化。同时国际社会联合起来欺负我们,卖给我们的都是次品和哑弹,掺了很多的沙子。而且日本海军进行偷袭,我军正执行护航任务,因为弹药储备不足没带齐武器弹药,但是我们的北洋水师仍然用着劣势装备和优势的敌人英勇作战,出现了一大批如丁汝昌、邓世昌等宁死不降者,但因为有方伯谦那样的怕死鬼出现,海战打了个大败。于是乎丁汝昌、邓世昌、林泰曾等被捧为民族英雄,慈禧、李鸿章、方伯谦之流则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全体人民聚在一起就缅怀烈士,痛骂汉奸,充分获得了心里的满足。和那一句“不是皇军无能,是土八路太狡猾了”的解围心理如出一辙。 </p><p>&nbsp;</p><p>&nbsp;</p><p>  先看看那些冠冕堂皇、不堪一击的理由吧。 </p><p>  ⒈据说战斗失利的大因素是清政府腐败无能、闭关锁国,还有万恶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等人处处卖国求荣、克扣经费。那么我就不明白了,军舰和装备都买来了,光训练烧煤放炮保养发饷就可以了,还<br/>需要什么大规模的经费?清廷三十年来投资在建设舰队的全部经费也不过两千万两,战争失败后却向日本赔偿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和台湾岛,这么有钱那一年几十万两的训练费用怎么会拨不出?而且战前不<br/>仅自给有余,还准备拨银三十五万两,暂为“定远”、“镇远”二舰先购十二门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的速射炮。可见,北洋水师不是穷的叮当响,就算不富裕,勒紧裤腰带还是可以维持现状的。况且这支舰队<br/>是李鸿章一手提拔出来的嫡系部队,相当与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有谁舍得把亚洲第一位的舰队给出卖?慈禧太后自己也不会愿意吧。 </p><p>&nbsp;</p><p><br/>  ⒉据说当时的国际社会联合起来欺负中国,卖给了我们的炮弹都是掺了沙子的假货。但是我查资料得知。当时的军舰“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产自德国,“致远”、“靖远<br/>”来自英国,两国为了争这个项目互相攻击对方军舰的缺点,后来两国海军部甚至买通中国驻当地公使互相进行人身攻击。德国首相俾斯麦亲自给伏尔康船厂发公文:“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br/>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接收德国军舰时为了防止英国人搞破坏,德国公使巴兰德甚至提出必须由德国人帮助驾驶回华,以免途中万一发生小事故,而被英国人充分利用。两国竞争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可能<br/>联合起来欺负中国?关于炮弹里面掺沙子的问题,更是希奇的说法,造船都这样竞争,怎么可能用弹药掺沙子的办法来赚小钱?而且,北洋水师平常就不训练么?就不放炮么?发现了这样的丑闻不早就炸锅<br/>了? </p><p>&nbsp;</p><p>&nbsp;</p><p>  ⒊说日本海军进行偷袭,我军正执行护航任务,没带齐武器弹药是因为储备不足。 </p><p>&nbsp;</p><p>  这个问题我却从丁汝昌的小传里面得到了答案: </p><p>  十二时五十分,双方相距五千三百三十米,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上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的前主炮一声怒吼,其余各舰也相继开炮射击,世界近代史上规模罕见的中日黄海大海战就此打响了。战斗刚一<br/>开始,“定远”号发炮就震塌了年久失修的飞桥。正在飞桥上指挥战斗的丁汝昌坠落到甲板上,北洋舰队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舰长)刘步蟾代替指挥……,十七时四十分,日本联合舰队主动收队撤<br/>离战场,向东南方向驶去。历时长达五个小时之久的这场海上残酷大绞杀宣告结束。 </p><p>&nbsp;</p><p>&nbsp;</p><p>  到底是偷袭还是有条不紊的遭遇战就已经很清楚了吧。“定远”、“镇远”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他不开炮谁开炮?我军执行的是护航任务?有拿国家的全部舰队去护航的吗?可以说双方都是在拿主<br/>力寻机进行决战。说因为护航而没带齐武器弹药?七月二十五日中日已经开战,九月十七日舰队主力出动不带弹药吗?不带弹药的话战斗怎么进行了五个小时?而且日军的主炮都是速射炮,弹药消耗量比中<br/>国军队平均快五倍,日军的弹药消耗量应比中国更快的多才对啊?就算没带弹药,全舰队没带弹药的责任应该由谁来负? </p><p>&nbsp;</p><p>&nbsp;</p><p>  我又看到了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根据徐建寅的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七舰的存舰存库炮弹,<br/>仅开花弹一项即达三千四百三十一枚。其中,供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四百零三枚,二百一十毫米口径炮弹九百五十二枚,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炮弹一千二百三十七枚,一百二十毫米口径炮弹三百<br/>六十二枚,六英寸口径炮弹四百七十七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三百六十枚开花弹,其中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炮弹一百六十枚,二百一十、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炮弹各一百枚。黄海海战中“定远”“镇<br/>远”共发射一百九十七枚十二英寸(三百零五毫米)口径炮弹,半数是固体弹。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十二英寸口径钢铁弹三发、两发。 </p><p>&nbsp;</p><p><br/>  呵呵,一艘战舰带了一百零二发三百零五毫米炮弹。光“定远”上面的炮弹就足够把两国所有的舰艇给报销了。还说什么弹药储备不足? </p><p>&nbsp;</p><p><br/>  ⒋北洋水师的舰艇性能不如日本吗? </p><p>  “定远”级战列舰共二艘,即“定远号”、“镇远号”,一八八五年抵华交舰。满载排水量七千三百三十五吨。全舰钢面铁甲,最厚处为炮台与炮塔达三百五十六毫米,舷侧为三百零五毫米,甲板为七<br/>十六毫米,舰桥为二百零三毫米,装甲共重一千四百六十一吨;水密隔舱多达两百多个。装备四门三百零五毫米二十五倍径主炮(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水压动力),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三具三百八十<br/>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二十一条鱼雷)。号称东亚第一巨舰。战舰的装甲就相当于日军的一艘巡洋舰的重量。 </p><p>&nbsp;</p><p>&nbsp;</p><p>  相比之下的日本最高吨位的舰艇“松岛”、“严岛”、“桥立”、“吉野”都是五千吨级,但是为了提高速度减轻了各层装甲,速度比“定远”级快了将近三分之一,日本是牺牲装甲来换取机动速度,<br/>和中国的牺牲速度来换取装甲的思路相比并不高明太多。甚至还不如中国的思路。最后战果为“定远”中弹一百五十九发,死十七人伤三十八人;“镇远”中弹二百二十发,死十三人伤二十八人。“定远”<br/>、“镇远”两舰的装甲及炮塔护甲,被日舰炮弹击出的弹坑密如蜂巢,但无一穿透,特别是“定远号”装甲没有一处被炮弹穿透,而且炮塔也没有发生任何故障”。战至最后,“定远”、“镇远”仍能率领<br/>余舰转入反攻,追击日舰。说明主力舰根本没有受重伤。 </p><p>&nbsp;</p><p>&nbsp;</p><p>  ⒌是武器威力不如别人吗? </p><p>  黄海海战基本上是大口径重炮和小口径速射炮的决战,北洋水师的主力武器为“定远”、“镇远”各为三百零五毫米炮四门,两门一百五十毫米副炮,“济远”双联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br/>一门,“超勇”“扬威”各为两门二百五十四毫米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炮,“经远”、“来远”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两门,“致远”、“靖远”三门二百一十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br/>炮,“平远”一门二百五十四毫米炮,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炮。日本舰队的主力舰队为“松岛”、“严岛”、“桥立”各设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十二门,毫无用处的三百二十毫米固定炮一门(这是日本舰队的<br/>最大败笔,后面会有介绍)“比睿”、“赤城”、“扶桑”为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西京丸号”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八门。奇袭舰队“吉野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八门,<br/>“浪速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高千穗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六门,“秋津洲号”一百五十毫米速射炮四门、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六门,“千代田号”一百二十毫米速射炮十门。 </p><p>&nbsp;</p><p><br/>  可以看出来,日军的炮多,但是威力普遍小,北洋水师的炮少,但是威力很大。日本舰队的速射炮对我战列舰基本没有效果,并不存在火力一边倒的问题。 </p><p>&nbsp;</p><p><br/>  既然武器装备上日本没有什么明显优势,这场本来有很大胜利希望的海战为什么会惨败而归呢? </p><p>&nbsp;</p><p><br/>  “定远”和“镇远”装备的三百零五毫米主炮穿甲弹和通常弹均重三百二十九公斤,抛射火药九十一点九九公斤,初速五百米/秒,射程只有三海里(五千五百米)。威力极大,要知道现代的“飞鱼”<br/>反舰导弹弹头才重一百六十五公斤,命中速度三百米/秒,一枚就可以把四千吨级的英国“谢菲尔德”级驱逐舰或一万吨级的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舰击沉。当然当时的炮弹攻击装甲舰威力不如现代的导弹攻<br/>击非装甲舰,但是炮弹的初速很大,而且日本的军舰吨位也小,敌方舰队“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纷纷避开其前主炮,夺路而进。五小时战斗中有十发炮弹击中对方日舰“西京丸”、“比睿”、“赤城<br/>”、和旗舰“松岛号”。击中谁谁就得退出战斗,最后一击命中“松岛”的主炮弹药库造成对方旗舰大爆炸。但是如此大武器的命中率只有二十分之一,这还是双方在两三公里内直瞄射击的结果。 </p><p>&nbsp;</p><p>&nbsp;</p><p>  看看双方的攻击效果: </p><p>  “定远”、“镇远”的三百零五毫米舰炮发射了一百九十七发钢弹,其中有十发命中目标;其他各种口径舰炮发射了四百八十二发炮弹,只有五十八发炮弹击中日舰,而五十八发中有二十二发击中日舰<br/>航速最快的“吉野号”。而日本舰队的速射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三至六倍。清舰队一分钟射击三十二点八发炮弹,命中三点二八发;日本舰队发射一百九十三点三发炮弹,命中二十八点<br/>九发”。想不到命中率低的速射炮居然比命中率高的重炮效果还要好?就象冲锋枪的命中率比狙击步枪还要高?鱼雷是新型的水下武器,威力比同重量的炮弹要大好几倍。日本海军充分发挥了鱼雷的作用,<br/>效果不俗,“吉野号”发射的鱼雷一发就导致“致远号”瞬间解体。那么中国的海军在做什么呢? 让我们看看时在日舰“西京丸”上指挥作战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的《回忆录》文中描述:“<br/>“福龙”号鱼雷艇全速冲向“西京丸”舰首,发射出一枚鱼雷。当时逼近敌舰约三十米,两目睹此情,本舰已无法躲避,我也只好闭目待毙,谁知鱼雷竟然从舰底穿过。” </p><p>&nbsp;</p><p>&nbsp;</p><p>  呵呵,原来我军发射鱼雷的时候忘了给鱼雷定深! </p><p>&nbsp;</p><p><br/>  但是,北洋海军平时进行军事演习时,无论是用舰炮还是用鱼雷进行实弹射击,都能在行进间命中目标。李鸿章在光绪十七(一百九一年)年五月初四日上奏的《巡阅海军竣事折》中就说:“四月二十<br/>一日,开赴大连湾,北洋各舰沿途分行布阵,奇正相生,进止有节。夜以鱼雷六艇,试演泰西袭营阵法,兵舰整备御敌攻守,并极灵捷,颇具西法之妙。次日,驶往三山岛,调集各舰,鱼贯打靶,能于驶行<br/>之际命中及远。旋以三铁舰、四快船、六雷艇演放鱼雷,均能中靶。</p><p>&nbsp;</p><p><br/>” </p><p>  为什么在实战中就射击不准了呢?据其中下级技术军官战后披露,舰队炮术训练的真相是“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p><p><br/>  原来这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是个欺下瞒上的豆腐渣工程! </p><p>&nbsp;</p><p><br/>  究竟是哪个庸碌无能的指挥官把国家栋梁的北洋水师当作豆腐渣来建设的呢? </p><p>&nbsp;</p><p><br/>  根源在志大才疏的门外汉: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p><p><br/>&nbsp;</p><p>  “一八五三年,十六岁的丁汝昌以豆腐作坊的学徒的身份投奔太平军,一八六一年丁汝昌向湘军投降;他随所部被编入湘军,开始为清朝政府效力。同年,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奉命编练淮军,丁汝昌等人<br/>改归李鸿章的淮军。一八六八年,三十二岁的丁汝昌升任总兵(相当于今天的师长),加封提督衔,被朝廷赐予“协勇巴图鲁”的勇号。此时的丁汝昌刚过而立之年已成为高级武官,骑在战马之上神采奕奕<br/>,可怜孤儿的模样早已荡然无存。一八七四年,清朝政府打算裁减丁汝昌统领的骑兵部队,丁汝昌闻悉此讯后,便连夜弃官逃回安徽老家。丁汝昌的文化程度原本不高,心情很不畅快。不甘寂寞的丁汝昌于<br/>一八七七年又到北京去谋求差使。朝廷让他到甘肃就职。但是,丁汝昌不愿意去西北苦寒不毛之地赴任。于是丁汝昌走了老上级李鸿章的后门,被派赴英国学习海军。一八八八年丁汝昌被朝廷任命为北洋海<br/>军提督。 </p><p>&nbsp;</p><p><br/>  这个叛军出身的文盲靠走后门得到的舰队司令能力究竟有多强呢?可以说是毫无能力,只是因为是李鸿章的亲信而被委派为舰队司令。日本联合舰队的十二艘军舰则分列为两个战术分队:以航速较高的<br/>“吉野号”等四舰作为第一游击队,以单纵队在本队之前充作尖刀之用;其余八舰作为本队,以但纵队在第一游击队后方鱼贯跟进。我方舰队应当采用最能发挥远程火力优势的“长蛇阵”才对,而丁汝昌居<br/>然笨到采用类似“人”字形的涣散队形应敌,这样就造成后面的舰艇怕造成误伤和无法瞄准而不敢开火。海军舰艇排一条线列队攻击是海战基本战术,战列舰就是这么得名的。可见丁汝昌学了十五年的海军<br/>,海战的时候连排什么阵型都不知道。并且在战前没有明令确定自己的代理人和代理旗舰,在交战过程中没有或已来不及采取任何补救措施,以致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指挥职能,使全舰队处于群龙无首而各自<br/>应战的被动局面。 </p><p>&nbsp;</p><p>&nbsp;</p><p>  海战中的阵型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日俄大海战中日本主将东乡平八郎大将为了抢占“T”字横头对舰攻击的有利阵位,不惜消耗重大伤亡代价做了个“敌前大回头”动作,而丁汝昌居然把排阵型的有利<br/>时间白白放弃,自取灭亡。一八八六年八月,丁汝昌率“定远”、“镇远”访问日本但当时的东京吴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大佐(“定远”管带刘步蟾的英国海校同学)上舰参观后却对旁人说此舰队必不<br/>堪一击,因为清朝水兵竟在堂堂主炮上晾晒衣裤;炮管里一摸一把灰。这个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有问题了,北洋水师的士气如此涣散,而且更严重的是部队平常不训练?常开炮炮管里会有灰吗? </p><p>&nbsp;</p><p>&nbsp;</p><p>  前面已经说过了,丁汝昌所在的“定远号”在战斗刚开始进行了一回舰炮齐射,把自己的舰桥给震塌了,丁汝昌摔断了好几根肋骨。这更是留下了千古笑柄。古今中外哪儿有一开炮把自己的舰队司令给<br/>震成重伤的?说年久失修更站不住脚,“定远”、“镇远”一八八五年才交付,舰龄不足十年,何谈年久失修?学工科的朋友都清楚,不管什么机器保养不保养寿命差很大,根本原因是平常不保养、不检查<br/>、不训练(或许就平常没有开过炮)造成的恶果。 </p><p>&nbsp;</p><p>&nbsp;</p><p>  大家都非常崇拜的丁汝昌的手下邓世昌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军舰快被击沉的时候指挥战舰向“吉野号”撞去。被“吉野号”的鱼雷击沉。他和他的狗一齐被淹死了。这就怪了,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他<br/>带着狗来干什么?由他和狗的感情上看他们呆的时间还不短。看来我们的邓世昌将军平时经常在军舰上遛狗了。而且别人都不以为诧,反以为是风雅。不知道现在的省长市长们到哪里开会的时候牵着两条狗<br/>去,恐怕官职马上就要丢了吧。而在他丁老人家眼里却见怪不怪。 </p><p>&nbsp;</p><p>&nbsp;</p><p>  还有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方伯谦的案子。为了推卸战败责任,倒霉的方伯谦成了冤大头。但是关于方伯谦是否怕死至今还没有公论,更多的可能是方被抓成了丁汝昌的替死鬼。当时方伯谦的主要罪状是<br/>在甲午海战前的丰岛海战中挂白旗逃跑,在黄海海战中又带头逃跑并撞沉了“扬威号”。除了撞沉了“扬威号”是自摆乌龙以外其他的都属于对海军规则完全不了解造成的。 </p><p>&nbsp;</p><p><br/>  海战中打白旗和撤离战斗是常有的事情,不能算投降。因为一艘军舰造价昂贵,形成战斗力很不容易,例如美日中途岛大海战中日本比美国多损失了三艘航母,就导致了日本海军元气大伤。所以在海战<br/>中一直有这个不成文的约定,如果战斗中受了重伤,可以打撤退旗的。就象现在打仗不攻击野战医院的道理一样。当时“吉野号”为了要求停止攻击连大清龙旗都挂了。而在黄海海战中战线拉的很长。主将<br/>受重伤,基本上都各自为战。因为日本当时也跟着运兵船。中国的“平远”“广丙”及“福龙”艇尾追日舰运兵船。打的早就不知去向。大家都在混战,没法联系,“济远”撞沉了“扬威号”后自己也受了<br/>伤,和“广甲”一齐脱离了队型也是可以原谅的。日本的“比睿”、“赤城”、“西京丸号”也在战斗不久撤离了战场。“来远”、“靖远”受重创后撤退到浅滩,战场一度仅余“定远”、“镇远”两舰与<br/>日舰“松岛”、“千代田”、“岩岛”、“桥立”、“扶桑号”激战</p><p>&nbsp;</p><p><br/>。 </p><p>  这场战争对世界海战史有着巨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大舰巨炮理论的完善。各国都放弃了突出火炮攻击速度的设想,而追求火炮的穿甲能力。由于“定远”、“镇远”两艘战列舰的装甲的优异表现,各<br/>国海军无不优先发展拥有厚重装甲和大口径火炮的大吨位战列舰。那些海军专家无不认为,拥有着敌方主炮无法贯穿装甲的北洋水师被打个惨败,实属于两国海军都缺乏经验所致。日本如果拥有海战经验则<br/>不会轻易地和如此精良的舰队决战,中国如果拥有丰富经验则应全歼日本舰队。 </p><p>&nbsp;</p><p>&nbsp;</p><p>  日本唯一的失误就是为了击穿“定远”和“镇远”的装甲,在其主力舰“松岛”、“岩岛”、“桥立号”上装备了固定式三百二十毫米的主炮。事实证明这是个大败笔,无法移动的火炮在这种作战中毫<br/>无用处,反而降低了行进速度和徒增危险。后来“定远”的一发炮弹击中了日军旗舰“松岛号”的弹药库导致大爆炸,使得日军旗舰也撤离战场。 </p><p>&nbsp;</p><p>&nbsp;</p><p>  这场战争对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黄海海战失败后,日本获得了制海权,在威海卫战役全歼了北洋水师的剩余兵力,丁汝昌等畏罪自杀。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些庸俗无能、欺下瞒上的将领,不需要<br/>他们把北洋水师败坏光后怯懦可耻的自杀,我们需要的是这场能根本扭转近代中国历史的战争的胜利。正是这场关键的战争引出了八国联军的前奏、抗日战争的惨状和五十年的殖民历史。</p><p><br/>&nbsp;</p><p>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两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六亿两。但总括清廷三十年来投资在建设舰队的<br/>全部经费也不过两千万两,而战前李鸿章因颐和园等工程挪用海军款致不足更新装备之数更仅不过区区六百万两而已。一着之差,影响中日两国命运至今,重读这段历史怎能不令人悲叹 <br/>&nbsp;<br/></p>
这个~~~没那个兴趣
<p>感动啊!!!!!哭了</p>
<p>现代的人呀!</p><p>无语! 说完八路军不抗日,打倒了所有近代的英雄以后,又开始打倒以前的英雄了! 总之,他们是为所有的奸臣坏蛋翻案,然后打倒所有的英雄!</p><p>秦浍 魏忠贤 都起来了!</p>[em0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jerrygen</i>在2006-3-14 22:32:00的发言:</b><br/><p>现代的人呀!</p><p>无语! 说完八路军不抗日,打倒了所有近代的英雄以后,又开始打倒以前的英雄了! 总之,他们是为所有的奸臣坏蛋翻案,然后打倒所有的英雄!</p><p>秦浍 魏忠贤 都起来了!</p>[em01]</div><p></p>[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这年头翻案风不止阿,某些自以为是的人仗着现在所谓的知识爆炸,仗着自己知道点小道消息,就开始喋喋不休实在是不知道是什么心态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cw</i>在2006-3-14 9:44:00的发言:</b><br/>在军舰上养犬也真够声色犬马。</div><p>不止,还嫖妓取小老婆呢,&nbsp; 是不是拿《婚姻法》控诉他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