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信心“爆棚”的“中国航母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0:02:33
<p>胡德凡</p><p>  据香港文汇报3月10日报道,出席“两会”的解放军代表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汪致远中将透露,“中国军队将自行研究制造航空母舰,发展自己的航母舰队。”目前相关研制计划已经在执行当中。而先于航母的研制,中国的舰载机、附属舰艇已经或接近研制完毕。早些时候该报也曾报道过:去年7月11日,解放军原海军副司令张序三中将在新浪网回答网友提问时透露,“中国不久将会有航空母舰,但至今仍没有具体时间表。”</p><p>  基于中国大陆军事战略格局观察,日前通过香港媒体释放的“中国航母论”更象是“探空的气球”,表现出“针对台海局势”的一种强硬姿态。</p><p>  近十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在加强海军现代化的建设,一则作为“大国自信”的一种象征,二则应对日渐增长的“台海危机”的挑战。毫无疑问,拥有“航母”是大国地位的标志,简单的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来测算,似乎拥有“航母”也不是一件为难的事情,但实际情况却非常复杂的,包括大陆军方内部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争论点涵盖了资金、技术、战略等各种层面的问题。</p><p>  面海的中国大陆,其海军力量被封闭在日本、台湾、菲律宾形成狭长的岛链体系内,北面日本海到台湾海峡一线基本处于大陆架延伸出来的很狭窄浅海区域,几乎没有部署大型航母战斗群的现实可能;台湾海峡至菲律宾一线的南中国海给中国大陆海军活动空间稍微大一点,但在这一海域部署大型水面战斗群的“潜在的危险”很多,除面临正面的挑战外,还可能面对来自各方向上陆基力量对侧翼的强大威胁;抛开部署航母战斗群面临的“防空、反潜、反舰”等复杂的战斗技术层面的因素不谈(也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一旦发生冲突,500英里左右的作战半径依然被中国大陆的岸基空中力量所覆盖,部署“大型航母水面战斗群”并不是一种更有效的选择。</p><p>  大型水面舰队间的对抗是一场综合国力的竞争,如果中国发展以航母为中心的大型水面战斗群,其结果必将刺激本地区军事装备的升级,目前形势下,美国除自身在加强亚洲方向的军事力量外,还大力扶持盟友以代理其履行条约义务,以便更富有成效的实施其目标任务,如不计国力,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昂贵”大型水面战斗群参与全面竞争,持久实施的可能性很小,而力所不逮的实施这一目标,后果堪忧。</p><p>  事实上,中国大陆现在实施的海军发展策略是很高明的,基本体现了中国式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大力发展导弹技术和潜艇技术,让对手花费大量的精力铸造“防空、反潜、反导”的盾牌;中国大陆拥有战力较强的“现代”级驱逐舰虽数量不多,但依托于海岸的防御性部署,依然能造成较良好的威慑效果;在此基础上,加强国防基础工业的技术储备和升级,以备将来之需。在这种防御型的模式下,即使需要强化进攻的力量,达到威胁对方航母战斗群的目标,也应以漫长的海岸线为依托,优先发展“岸基长程攻击手段”,此远优于“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航母战斗群策略。</p><p>  另外,中国大陆目前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从“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看,确立了诸如:建立新农村,医疗、教育等民生改革,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等大量的发展目标,这些都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投资拉动GDP增长”的财政支出模式,扩大“公共服务预算支出”,加上“腐败”、“地方保护”等众多非市场化因素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浪费,贸然改变“韬光养晦”的策略,追求“过于积极”的军事目标,势必将造成空前的财政压力。这种情况下,当“大跃进式”的“航母战斗群”游弋在狭窄的南中国海时,也许才猛然发现:这只笨重的舰队,除了面对“潜在对手”同样更强大水面舰队战斗群的威胁外,还要面临第一岛链内强大岸基空中力量的挑战,或许预警机雷达上还会发现来自更远处关岛基地——属于“第三种打击力量”的重型轰炸机,此刻,对没有回旋余地的“中国航母战斗群”而言,这不吝是一场噩梦。</p><p>  中国大陆非不发展航母,是力所未到,时所未到,地利之势未易也!“冒失”推出“航母论”的传闻,但愿仅仅是“虚晃一枪,另有所图”罢,否则,过早就着急享用这道“丰盛而奢侈的航母大餐”——只能批评为“不明智”的举动,是信心“爆棚”的体现。</p><p>胡德凡</p><p>  据香港文汇报3月10日报道,出席“两会”的解放军代表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汪致远中将透露,“中国军队将自行研究制造航空母舰,发展自己的航母舰队。”目前相关研制计划已经在执行当中。而先于航母的研制,中国的舰载机、附属舰艇已经或接近研制完毕。早些时候该报也曾报道过:去年7月11日,解放军原海军副司令张序三中将在新浪网回答网友提问时透露,“中国不久将会有航空母舰,但至今仍没有具体时间表。”</p><p>  基于中国大陆军事战略格局观察,日前通过香港媒体释放的“中国航母论”更象是“探空的气球”,表现出“针对台海局势”的一种强硬姿态。</p><p>  近十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在加强海军现代化的建设,一则作为“大国自信”的一种象征,二则应对日渐增长的“台海危机”的挑战。毫无疑问,拥有“航母”是大国地位的标志,简单的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来测算,似乎拥有“航母”也不是一件为难的事情,但实际情况却非常复杂的,包括大陆军方内部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争论点涵盖了资金、技术、战略等各种层面的问题。</p><p>  面海的中国大陆,其海军力量被封闭在日本、台湾、菲律宾形成狭长的岛链体系内,北面日本海到台湾海峡一线基本处于大陆架延伸出来的很狭窄浅海区域,几乎没有部署大型航母战斗群的现实可能;台湾海峡至菲律宾一线的南中国海给中国大陆海军活动空间稍微大一点,但在这一海域部署大型水面战斗群的“潜在的危险”很多,除面临正面的挑战外,还可能面对来自各方向上陆基力量对侧翼的强大威胁;抛开部署航母战斗群面临的“防空、反潜、反舰”等复杂的战斗技术层面的因素不谈(也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一旦发生冲突,500英里左右的作战半径依然被中国大陆的岸基空中力量所覆盖,部署“大型航母水面战斗群”并不是一种更有效的选择。</p><p>  大型水面舰队间的对抗是一场综合国力的竞争,如果中国发展以航母为中心的大型水面战斗群,其结果必将刺激本地区军事装备的升级,目前形势下,美国除自身在加强亚洲方向的军事力量外,还大力扶持盟友以代理其履行条约义务,以便更富有成效的实施其目标任务,如不计国力,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昂贵”大型水面战斗群参与全面竞争,持久实施的可能性很小,而力所不逮的实施这一目标,后果堪忧。</p><p>  事实上,中国大陆现在实施的海军发展策略是很高明的,基本体现了中国式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大力发展导弹技术和潜艇技术,让对手花费大量的精力铸造“防空、反潜、反导”的盾牌;中国大陆拥有战力较强的“现代”级驱逐舰虽数量不多,但依托于海岸的防御性部署,依然能造成较良好的威慑效果;在此基础上,加强国防基础工业的技术储备和升级,以备将来之需。在这种防御型的模式下,即使需要强化进攻的力量,达到威胁对方航母战斗群的目标,也应以漫长的海岸线为依托,优先发展“岸基长程攻击手段”,此远优于“进不能攻,退不能守”的航母战斗群策略。</p><p>  另外,中国大陆目前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从“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看,确立了诸如:建立新农村,医疗、教育等民生改革,成功举办2008奥运会等大量的发展目标,这些都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投资拉动GDP增长”的财政支出模式,扩大“公共服务预算支出”,加上“腐败”、“地方保护”等众多非市场化因素所引起的资源配置浪费,贸然改变“韬光养晦”的策略,追求“过于积极”的军事目标,势必将造成空前的财政压力。这种情况下,当“大跃进式”的“航母战斗群”游弋在狭窄的南中国海时,也许才猛然发现:这只笨重的舰队,除了面对“潜在对手”同样更强大水面舰队战斗群的威胁外,还要面临第一岛链内强大岸基空中力量的挑战,或许预警机雷达上还会发现来自更远处关岛基地——属于“第三种打击力量”的重型轰炸机,此刻,对没有回旋余地的“中国航母战斗群”而言,这不吝是一场噩梦。</p><p>  中国大陆非不发展航母,是力所未到,时所未到,地利之势未易也!“冒失”推出“航母论”的传闻,但愿仅仅是“虚晃一枪,另有所图”罢,否则,过早就着急享用这道“丰盛而奢侈的航母大餐”——只能批评为“不明智”的举动,是信心“爆棚”的体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