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乞丐老人一句话,感动天下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4:17:29
<p>乞丐老人一句话,感动天下中国人(进来看看吧)</p><p>&nbsp; 有个朋友爱吃水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br/> <br/>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br/> <br/>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br/> <br/>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br/> <br/>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br/> <br/>要说要饭要到饭馆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饭馆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烧卖,现要现包。小老板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包,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br/> <br/>我们的桌上有一屉烧卖,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屉烧卖?”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br/> <br/>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有芥末,想用随便。 <br/> <br/>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br/> <br/>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br/> <br/>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br/> <br/>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br/> <br/>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br/> <br/>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br/> <br/>“老爷子,你参过军?” <br/> <br/>“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br/> <br/>“您老是哪里人?” <br/> <br/>“安徽金寨的。” <br/> <br/>“哪年入伍呀?” <br/> <br/>“46年,就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 <br/> <br/>“您参加的是哪只部队啊?” <br/> <br/>“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br/> <br/>“您还记得你们纵队司令是谁吗?” <br/> <br/>“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br/> <br/>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孟良崮上,张灵甫被这支部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br/> <br/>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br/> <br/>“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br/> <br/>“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br/> <br/>“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br/> <br/>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br/> <br/>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br/> <br/>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br/> <br/>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br/> <br/>村委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就......” <br/> <br/>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北人好咧,当年在丹东他就知道东北人好咧。 <br/> <br/>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七年兵的,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哩,我怎么能......?” <br/> <br/>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br/>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23:19:35编辑过]
<p>乞丐老人一句话,感动天下中国人(进来看看吧)</p><p>&nbsp; 有个朋友爱吃水爆肚,经常拽着我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寻找回民餐馆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经纬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爆肚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br/> <br/>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br/> <br/>在我们要第二盘水爆肚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br/> <br/>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饭馆的小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块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br/> <br/>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br/> <br/>要说要饭要到饭馆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饭馆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烧卖,现要现包。小老板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包,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br/> <br/>我们的桌上有一屉烧卖,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屉烧卖?”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br/> <br/>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有芥末,想用随便。 <br/> <br/>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献给最可爱的人! <br/> <br/>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br/> <br/>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br/> <br/>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br/> <br/>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br/> <br/>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br/> <br/>“老爷子,你参过军?” <br/> <br/>“是呀是呀,当了七年兵哩!” <br/> <br/>“您老是哪里人?” <br/> <br/>“安徽金寨的。” <br/> <br/>“哪年入伍呀?” <br/> <br/>“46年,就是日本投降的第二年。” <br/> <br/>“您参加的是哪只部队啊?” <br/> <br/>“新四军六师,就是后来的华野六纵。” <br/> <br/>“您还记得你们纵队司令是谁吗?” <br/> <br/>“王必成啊,打仗是好手啊!” <br/> <br/>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孟良崮上,张灵甫被这支部队击毙,使该纵队一战成名。 <br/> <br/>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 <br/> <br/>“是呀是呀,美国人的飞机厉害呀,我就是在朝鲜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br/> <br/>“那您参军七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br/> <br/>“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br/> <br/>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br/> <br/>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br/> <br/>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br/> <br/>那是一张村委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村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村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br/> <br/>村委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就......” <br/> <br/>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北人好咧,当年在丹东他就知道东北人好咧。 <br/> <br/>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七年兵的,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哩,我怎么能......?” <br/> <br/>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br/> <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23:19:35编辑过]
<p>假的</p><p>拜托,你Y火星来的?</p>
<p>这个......"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p><p>楼上的兄弟应该想一想哪有如此的骗子?</p>
<p>&nbsp;</p><p>[em03][em03][em03]</p><p>无语了!!!!!!</p>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tbody><tr><td></td><td class="f14" align="left" width="97%"><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7%" border="0" style="TABLE-LAYOUT: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tbody><tr><td class="gray14">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关于博讯网报道志愿军老兵乞讨事件的调查情况民政部:<a href="http://www.mca.gov.cn/news/content/recent/20043183531.html" target="_blank">http://www.mca.gov.cn/news/content/recent/20043183531.html</a> <br/><br/>看到中华网中央军事频道转载境外博讯网2003年12月27日刊载的题为《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乞讨志愿军照片曝光》的未署名文章,民政部李学举部长高度重视,要求迅速查清此事。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与安徽省民政厅联系,寻找文中的老人;与黑龙江省民政厅联系,请他们到哈尔滨市经纬街的饭馆了解情况;在网上发布帖子,收集更多信息。现将目前了解的情况予以公布: <br/>一、有关方面的调查情况 <br/>1、安徽省金寨县查无此人。接到民政部通知后,安徽省民政厅立即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全省各地对二等乙级(截去一肢为二等甲级)以上伤残军人及参加抗美援朝老兵进行排查;要求金寨县上报了全县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及参加抗美援朝老兵断腿伤残人员的照片,进行详细核对;要求金寨县上报了2003年全县每个伤残军人抚恤金、保健金发放情况登记资料复印件。 <br/><br/>经初步查证,金寨县并无网上所反映的乞讨的抗美援朝老兵的情况。目前全县左腿截肢的伤残军人只有段某某一人,系1951年1月入伍,1953年在朝参战致残,现安装的铝制假肢。他有四个儿子,全家七间房,其抚恤金也是按规定发放的,生活水平高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br/>2、哈尔滨市有关餐馆没有听到相关反映。按民政部要求,黑龙江省民政厅专门派人到经纬街十几家做爆肚的饭馆了解情况,没有听到关于此事的反映。 <br/>3、网上未能找到新的线索。我们登录了中华网军事频道,查看报道和相关评论,并连续在网上发了几个帖子,介绍伤残军人的待遇,并留下邮箱地址,请大家提供线索以便妥善处理此事。目前,没有人和我们联系,也没有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br/>二、民政部的调查结果 <br/>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网上反映的情况难以得到证实,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足信:一是当地村委会加盖公章介绍其外出乞讨。据省民政厅反映,金寨县农村没有这种情况。多年来,该县十分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下派村干部、实行村民自治等举措,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有力的加强,由村委会加盖公章介绍伤残军人外出乞讨不可信;二是老人左腿为木腿,这也不可能,因为该省伤残军人需安装假肢均由省假肢厂统一配制,免费安装,假肢由铝或树脂制成。金寨县唯一左腿截肢的伤残军人段某某的假肢系1997年11月13日在省假肢厂修配的,是铝制的,并非木腿;三是方言不对,网上报道老人称自己是安徽省金寨县人,称报道者为“娃”,而金寨县老人称下辈为“孩子”,该县没有这种方言;四是中央制定的因战致残二等甲级伤残军人的年抚恤金标准为3880元,大大高于金寨县农民纯收入1652的水平,国家发给的抚恤金完全可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会流浪乞讨;五是报道者既然看到了伤残军人的伤残证书,而在网上报道时又不公布其姓名和家庭详细住址,其中似有隐情。 <br/>目前,我们要求有关省市与我们密切保持联系,有情况及时报告。同时也希望知情者能给我们提供线索,以彻底查清此事。 <br/>感谢大家对民政工作的关心。 <br/><br/>             <br/>民政部优抚安置局 <br/><br/>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20:33:1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21:32:45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20:49:25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21:08:17编辑过]
<p>&nbsp;以下为转贴</p><p></p><p>他胸前得奖章,主要有: <br/>东北民主联军毛泽东奖章,东北民主联军勇敢奖章,等 <br/>1,按照其自述,缺少解放奖章,抗美援朝纪念章,而这两种一般很少有人交易,尤其是前一种很少 <br/>2,其倒数第二排第一枚明显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得模范奖章得劣质仿制品 <br/>由于一直不太关注藏品,所以还要继续努力求证 <br/>他那张65式军装的照片上最上排靠左臂的那枚就是解放奖章。但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戴出来,是否也丢失了?解放奖章是所有这些国内颁发的奖章纪念章里面唯一一个有证书、有编号的。 <br/>抗美援朝纪念章就是最下一排扣子旁边的。 <br/>你说的倒数第二排第一枚是东北解放纪念章。应该不是仿制品,没有必要,这个东西是很常见的。由于当时工艺水平的限制这个东西确实掉漆,妥善保管的都掉,更不要说可能转过几道手的了。 <br/>不管这个老人真实身份是什么,这些纪念章究竟是不是他本人的,有一点十分清楚,那就是他不像自己说的“拿脑袋换的,咋舍得”一样非常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而是为了能够佩戴这些纪念章不择手段,甚至在上面钻了孔,给纪念章造成了永久的损坏。不知道是什么使他如此“舍得”? <br/>像渡江胜利纪念章、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和平万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章等等都被钻上了孔,很可惜。 <br/>又有疑问了:老人自称的老部队117师及39军并没有参加解放海南岛的战役。当时是由邓华率15兵团机关,统一指挥第40军和第43军,并配属加农炮28团、高射炮兵1团及其保障分队,在琼崖纵队配合下,解放了海南岛。而39军117师当时应该在广西。那这枚解放海南岛纪念章又是怎么来的呢? </p><p>解放海南岛纪念章<br/></p>
<p>我发这些帖子不是想说自己多高明</p><p>但是我很鄙视那些拿志愿军身份来骗钱的骗子!!</p><p>你装疯也好,傻也好,病也好,残疾也行</p><p>但是拿大家对志愿军和老红军的同情来骗钱就</p><p>太卑鄙了吧!!!!</p>
<p>志愿军版,红军版,志愿军升级版(附一老人逝世的照片).现在出现了最新版本--------感动中国版</p><p>CCTV应该过来收取版权费了.</p>
&nbsp;&nbsp;&nbsp;&nbsp; 呵呵,这样的人的确可恶呀,不过偶说出是对"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这样一个特定的前提条件之下的观点,所以是骗不到偶这个菜鸟的,多谢<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飞翔天宇兄的提醒.</font>
<p>人不能缺德到这样啊 </p><p></p>
辟谣帖,顶起来!
<p>我....</p><p>&nbsp;&nbsp; 呵呵</p><p>&nbsp; 复员的照顾方面</p><p>&nbsp;&nbsp; 黑着呢</p>
<p>这年代骗术千奇百怪,前几年有个冒充爱新觉罗家族帮人看风水的,现在居然冒充志愿军,且不说抹黑我党我军,抹黑的是民族的历史,企图颠覆的是民族的血脉相传!</p>
唉,拜托楼主转一些新鲜的谣言,这个太老了,原贴名字叫“那一刻,我泪流满面”,Kao,第一次看见这帖,俺还真泪流满面,后来......我就想抽造谣那人的大嘴巴!
怎么最近这些老谣言又纷纷出笼了?
<p>东北有店里调味用芥末的吗?</p><p></p><p>TW那比较喜欢~~~弄的以为别家店和湾湾的一样都用芥末呢~~~</p><p></p><p>再说,,芥末多少钱啊</p>
<p>每到节日</p><p></p><p>总有些马甲存心给人民添乱~~~</p>
原39军的志愿军少校流落街头乞讨 我真得掉泪了我是在别的论坛上看到的,看完后眼泪始终都在流,我心里压得喘不上气来,我想大声的骂!!悲哀呀,中国人的悲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6 9:40:50编辑过]
<p>[em06][em06][em06][em06][em06][em06]</p><p>LZ,去睡觉吧,洗洗~~</p>
白老人........
有痛心,到愤怒。消灭骗子。
是个坟
这个每贴几次,老人的军衔就会升一级
有个朋友爱吃汉堡包,经常拽着我在纽约的大街小巷寻找卖当劳餐厅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曼哈顿区West 4th Street,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汉堡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餐厅经理也拎杯可乐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个汉堡包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餐厅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餐厅的经理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美圆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餐厅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餐厅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汉堡,现要现做。经理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做,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我们的桌上有一个玉米卷,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餐厅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个玉米卷?”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个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玉米卷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经理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番茄酱,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US Army!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1776年授衔时的少将。


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四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阿肯色小石城的。”
 “哪年入伍呀?”
 “14年,就是开战那年。第1远征师,就是后来的大红一师。”
“您还记得你们远征军司令是谁吗?”
“潘兴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康蒂格尼,那是一个被德军占领的小村庄,协约国军需要它,第1师奉命把它拿下来。士兵们经过苦战终于攻下来,他们受令坚守阵地。经受了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最密集的炮火射击,守住了村子。马歇尔后来写道:“我们守住了康蒂尼,德军后来再也没有重新占领这个村庄。”
我们给老人夹热狗,倒可乐,继续我们的话题------ “参加了华盛顿集 会?”
“是呀是呀,巴顿的坦克厉害呀,我就是在广场上受伤后才乞讨的啊!”
“那您参军四年应该是军士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军士。”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来:
“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一个紫星勋章,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州政府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州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州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政府协助云云。
州政府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餐厅经理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餐厅开一天,您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南人好咧,当年在杰克逊维尔他就知道东南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四年兵的,我还是个共和党员哩,我怎么能......?”

这一刻,我泪流满面……
国防军版:
有个朋友爱吃Tellerfleisch,经常拽着我在慕尼黑的大街小巷寻找餐厅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叫Augustiner Keller的店,门面不大,但卫生条件不错,不过Tellerfleisch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餐厅经理也拎杯啤酒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份Tellerfleisch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餐厅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餐厅的经理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欧元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餐厅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餐厅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Tellerfleisch,现要现做。经理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做,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我们的桌上有一个Dampfnudel,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餐厅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个Dampfnudel?”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个老板引以为荣的Dampfnudel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经理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番茄酱,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S S!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1936年授衔时的少将。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4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巴伐利亚慕尼黑的。”
 “哪年入伍呀?”
 “39年,就是开战那年。“阿道夫·希特勒 党卫队警卫旗队”步兵团,就是后来的党卫军第1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党卫队警卫旗队”。
“您还记得你们那时的团长是谁吗?”
“约瑟夫(塞普)迪特里希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哈尔科夫,那是一个苏联的小城市,德国需要它,警卫旗队师奉命夺回它。士兵们经过苦战终于攻下来,他们受令继续坚守阵地。经受了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密集的炮火射击,守住了城市。迪特里希后来写道:“我们守住了哈尔科夫,在战役中,我差不多三份之一的部下埋在了地下……”(在哈尔科夫战役中,警卫旗队师伤亡了4500人,占了全师战斗人员的44%。”
我们给老人插香肠,倒啤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参加了哈尔科夫战役?”
“是呀是呀,俄国人的坦克厉害呀,我就是在哈尔科夫上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那您参军四年,而且阵亡率这么高,您应该是军官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军官。”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一个银色战伤勋章,一个二级铁十字勋章,两个黑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教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国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教
会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教会协助云云。
教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餐厅经理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
“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餐厅开一天,您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南人好咧,当年在舒尔茨他就知道东南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四年兵的,我还是个纳粹党哩,我怎么能......?”
这一刻,我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啊!
窃明版


一个朋友爱吃大虾,经常拽着我在登州的大街小巷寻找酒铺挨家试吃。后来被他踅摸着一家,就在登州府衙后门那条街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大虾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那是去年白露过后不久的一个下午,我们俩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饭口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酒铺掌柜也拎杯米酒坐我们两旁边闲扯,这是个很庸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盘红烧大虾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酒铺的位置也算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闲汉来讨要些钱财,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小酒铺的掌柜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5个制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最少也过了花甲之年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补丁垒着补丁,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酒铺子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酒铺子做的是回头客生意,他们家主食是叉子火食,现要现烙掌柜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烙,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我们的桌上有一份四个叉子火食,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只拿了一个尝尝,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份叉子火食?”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份掌柜引以为荣的叉子火食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 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甜酱,有大葱,想用随便。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破陶碗想要点水喝,这个陶碗让我们吃了一惊,陶碗上一行班驳的红字还可以辨认大明东江镇选锋营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前朝天启三年就跟随太祖的,我也对本朝军史很感兴趣,这也是我们两能成为好朋友的一个基础。看到这个陶碗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陶碗哪来的,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四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辽阳的,”


  ‘哪年当的兵呀?”


  “前朝了,好像就是辽阳陷落的第三年吧”


  “您是东江镇的啊?哪个营的?”


  “辽阳落到建奴手里后,我就逃到了旅顺,幸得张将军收容,后来我就被补充到选锋营了”


  “您还记得你们营游击是谁吗?”


  “章肥猫啊,打起仗来可是勇猛呢。。。。。。”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朝历史上的英雄部队。金州——那是一个被建奴占领的小城,大明光复辽东需要它,选锋营奉命把它拿下来。士兵们经过苦战终于攻下来,他们受令坚守阵地。经受了建奴3个旗得围攻,守住了城。太祖后来写道:“我们守住了金州,建奴军后来再也没有重新占领这个城市。”

  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后来还参加了南关大战?”


  “是呀是呀,建奴得白甲兵厉害呀,连章将军都被他们给害了,我也是在南关大战中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在东江参军四年您应该是百户了,怎么是复员呢?”


  “太祖爷不喜欢没文化的人,我又是个残废,当不了军官”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勋章的”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一个红绸封皮的小本是东江军户辽东授田证书,另一个微微是块有些锈蚀的甲片上面刻着辽南平叛四个小字。老人慢慢撩起左边的衣服,我看见了一条木腿。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黄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那是一张县衙的文书,大意是持该文书者为我县复员残疾军户,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县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协助云云。。。县衙的大印红的刺眼。


  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酒铺掌柜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酒铺开一天,您就。。。。。。”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登州人好咧,当年在东江他就知道登州人好咧。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四年兵的,后来我参加了忠君爱国天主教哩,我怎么能。。。。。?


  那一刻,我肃然起敬。。。。。。。。。
印度版
有个朋友爱吃TANDOOR烧烤,经常拽着我在孟买的大街小巷寻找烧烤店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MARINE DRIVE附近,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烧烤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那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餐厅经理也拎杯可乐坐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要第二份烧烤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餐厅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和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餐厅的经理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美圆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餐厅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餐厅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汉堡,现要现做。经理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做,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我们的桌上有一份高尔伽耙,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餐厅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份高尔伽耙?”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个小老板引以为荣的高尔伽耙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经理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咖喱,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Indian army!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伊丽莎白女王授衔的少将。
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四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
“哪年入伍呀?”
“40年,就是开战那年。第4师,就是后来的红鹰师。”
“您还记得你们远征军司令是谁吗?”
“考尔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我军历史上的英雄部队---- 邦迪拉,那是一个被中国军占领的小村庄,印度军需要它,第4师奉命把它拿下来。士兵们经过苦战终于攻下来,他们受令坚守阵地。经受了中国军在中印战争最后阶段最密集的炮火射击,守住了村子。尼赫鲁后来写道:“我们守住了邦迪拉,中共军后来再也没有重新占领这个村庄。”
我们给老人夹热狗,倒可乐,继续我们的话题------ “参加了古吉拉特邦骚乱?”
“是呀是呀,英迪拉的坦克厉害呀,我就是在受伤后才乞讨的啊!”
“那您参军四年应该是少校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少校。”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一个紫星勋章,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木腿。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教会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我国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教会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地教会协助云云。
教会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餐厅经理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餐厅开一天,您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东南人好咧,当年在克什米尔他就知道东南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四年兵的,我还是个国大党员哩,我怎么能......?”
这一刻,我泪流满面……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我还纳闷这么老的帖子现在还有人转
原来是挖的
我还看过银英版.......


挖坟贴 太久远了...............

挖坟贴 太久远了...............


这几天这种帖子真是一下冒出来不少

这几天这种帖子真是一下冒出来不少
拿这种事情造谣者不得好死
有个朋友爱吃法克鱿,经常拽着我在海尼森的大街小巷寻找烧烤挨家试吃。后来被他找着一家,就在政府大楼边上,门面不大,卫生条件也不敢让人恭维,不过法克鱿确实做得很地道。一段时间里,我们经常去饕餮一番。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们两个又坐在那个小馆里推杯换盏,不是午饭时间,店里只有我们两个老回头客,饭店小老板也拿着杯啤酒坐在我们两个旁边闲扯,这是个很慵懒的午后。
  
  在我们第二次要法克鱿的时候,一个老乞丐推门而入。

  饭店地处繁华地带,经常有落魄者或伪装的落魄者来寻求帮助,我们也都见怪不怪,这家饭店的老板挺有人情味,每逢有这样的事,或多或少他都要给两个,今天也不例外,没等老人开口,他掏出一开钱递了过去。老人不要,声音很含混的说不要不要,不要钱,有剩饭给一口就成。

  这令我们很诧异——这是一个真正的“要饭的”,他不要钱。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老人,他得有80多了,身板还算硬朗,腰挺的很直,最难得的是一身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基本上算干净的,这在乞丐当中绝对是很少见的。

  要说要饭要到饭馆里是找对了地方,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小饭馆做的是回头客生意,客人吃剩的东西直接当面倒掉,他们家主食是烧卖,现要现包。小老板根本就没有剩饭剩菜给老人,很明显他也不能给老人来上这么一份现要现包,小不其然的一件事就这么不好解决。

  我们的桌上有一屉烧卖,每次来我们都会要上这么一份,我一口没吃过,我那哥们也是浅尝辄止,之所以要它是一个习惯。这家饭馆的服务员很有一套,在你点完菜后,她会随口问一句:“来几屉烧卖?”口气不容置疑,你会下意识的选择数量而不能拒绝他们家这个祖传手艺。
  
  朋友也对这个老人发生了兴趣,招呼服务员把这屉小老板引以为荣的烧卖给老人拿过去,并且让老人坐在我们旁边的桌上吃。没有外人,小老板也就不拦着老人坐下,还说桌上有醋,有芥末,想用随便。

  老人喃喃的道谢,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个搪瓷茶缸想要点水喝,这个缸子让我们吃了一惊,班驳的缸体上一行红字还可以辨认---“我认为最差的民主也好过最好的独裁!”

  我这个哥们是不折不扣的将门之后,他祖父是55年授衔时的少将。

  看到这个缸子出现在这么个老年乞丐手里让我们很纳闷,朋友迟疑地问老人这缸子哪来的?
老人喃喃的说:“是我的,是我的,是发给我的。”

  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朋友说:爷们,你过来坐,你过来坐,咱爷三唠唠。老人说不用不用。

  我起身把老人扶到我们桌前,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老爷子,你参过军?”
“是呀是呀,当了五年兵哩!”
“您老是哪里人?”
“艾尔·法西尔的。”
“哪年入伍呀?”
“796年,就是亚斯提会战之后。”
“您参加的是哪只部队啊?”
“第十三舰队,就是后来的伊谢尔伦共和军。”
“您还记得你们舰队司令是谁吗?”
“杨威利啊,打仗是好手啊!”

  老人语言含糊不清的念叨起来,我和朋友都默然了---一个来自乡下的老农显然不会知道这些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的历史,这是支自由行星同盟历史上的英雄部队----不流血夺取伊谢尔伦要塞,使该舰队一战成名。

  我们给老人夹菜,倒酒,继续我们的话题------ “后来还参加了回廊战役?”

  “是呀是呀,帝国的黑色枪骑兵厉害呀,我就是在回廊战役受伤后才复员的啊!”

“那您参军五年应该是干部了,怎么是复员呢?”

“没有文化啊,当不了干部。”

  看见我们狐疑的神色,老人着起急来:“你们两个娃不信吗?我有本本的,有本本的!”

  老人慌慌地在怀里摸出一个包得很仔细的小布包打开来,两个红色塑料皮的小本,一个是复员军人证书,另一个是二等残废军人证书。老人慢慢卷起左边的裤管,我看见了一条机械假肢。

  朋友在包里又拿起一张叠的很仔细的白纸打开看,看完后递给我,默默无语。

  那是一张偏远行星政府的介绍信,大意是持该介绍信者为复员残疾军人,无儿无女,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行星财政困难,无力抚养,特准许出外就食,望各行星政府协助云云。

  行星政府的大印红的刺眼。我们都被这个事实震惊了,饭店老板也目瞪口呆,好久他才结结巴巴的对老人说:“老爷子,再到了吃饭的时候您就上我这来,只要我这饭馆开一天,您就......”

  老人打断他说不,他说他还能走动他就要走,老人说海尼森人好咧,当年在伊谢尔伦他就知道海尼森人好咧。

  我纳闷地问老人为什么在行乞的过程里为什么不要钱呢? 老人突然盯着我说:“我当过五年兵的,我还是个红茶党哩,我怎么能......?”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心里现在很沉重!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只希望大家能把这帖帖满全银河各地的论坛!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银河现在还有着这么一些人!我没什么话说,只能希望让所有人都能知道当今还有这么一些人,仅此而已。

  请看过帖子的朋友都顶一次好吗?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
http://lt.cjdby.net/thread-1014886-1-2.html
校内脑残体
  原文有台湾文风,大家看看破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