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全国圈地否认抛弃深圳 内部分红计划曝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7:00:07
<p>华为全国圈地否认抛弃深圳 内部分红计划曝光 </p><p><a href="http://tech.sina.com.cn/t/2006-03-04/1002857583.shtml">http://tech.sina.com.cn/t/2006-03-04/1002857583.shtml</a><br/>&nbsp;<br/><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06年03月04日 1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br/>&nbsp;<br/>  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p><p>  这些天,华为总裁任正非正陶醉在一堆气势恢宏、风采各异的建筑规划方案中。</p><p>  方案是关于华为在南京购入的一块2平方公里的土地。华为内部人士透露,这块地将主要作为华为软</p><p>件方面的研发基地。 <br/>&nbsp;<br/>&nbsp;<br/>&nbsp;<br/>  深圳一位建筑设计界人士贾先生(化名)说,61岁的任正非正在专注于华为南京基地的方案招标评审会</p><p>,任正非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亚于他对世界3G通讯市场的虔诚和专注。</p><p>  他解释说,华为南京基地这块2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对华为的意义非同寻常,方案招标势必是一场</p><p>龙争虎斗。事实上,即便是目前华为总部基地——深州龙岗坂田,占地也不过仅1.3平方公里,难以满足</p><p>华为发展的需要。该人士说:“对这块涉及2平方公里的用地规划方案招标,胸怀全球视野的任正非拒绝</p><p>了本土设计公司的参与,将重点考虑和引进他青睐有加的‘全世界最顶尖的设计公司’。”据悉,在最新</p><p>一轮的入围赛中,香港一家设计公司悻然出局,而过关斩将的欧美设计师一路胜出。</p><p>  华为人士向本报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进而透露说,为了适应未来两年的快速扩张,南京这块地并非华</p><p>为近期在国内买下的唯一一块地,华为还在北京、东莞、深圳也分别购置了土地,当然南京基地是这次购</p><p>置中面积最大的一块,也是华为历来购置土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块。</p><p>  该华为人士否认了华为置地用于地产项目的猜测,他透露说,新近购置土地大多用于未来公司生产、</p><p>研发与物流之需。</p><p>  全国圈地:“并非抛弃深圳”</p><p>  贾先生告诉记者,据说华为南京基地是“一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由于存在山势等地形方面的因</p><p>素,因而对规划方案要求极高,加之任正非的严格把关,耗尽了设计师的智慧。贾先生进一步说,据看过</p><p>相关设计方案的人士透露,华为要求,该基地建筑多以矮层建筑为主,依山势而建,不得有高层建筑,在</p><p>讲究与山体合一的同时,亦配合智能化的设计。从建筑特点看来,华为南京基地“应当是用于研发”。</p><p>  华为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华为南京基地确为研发所用,“主要是软件方面”;除此以外,华为在北</p><p>京大觉寺和距离北京100公里之外的廊坊一带也分别购置了两块地。这几块置地规划方案亦有部分正在进</p><p>行评审。</p><p>  “廊坊的那块地也比较大,北京大觉寺附近的那块地主要解决研发中心的扩张问题,另外还有对物流</p><p>的考虑。”他说。对于拥有全球超过3万员工的华为而言,华为深圳坂田基地是支撑全球市场、研发主体</p><p>的华为中国总部,但仅有1.3平方公里用地,即使加上北京、上海的研究所也肯定是不够用的。</p><p>  另外,华为还在东莞购置了一块生产用地,同时亦将华为坂田基地——深圳龙岗坂田以西的一片土地</p><p>也拿下来用于生产基地的扩建。“听说还要在坂田基地建一座自己内部用的酒店,”该人士说,“目前华</p><p>为坂田基地由华为培训中心(亦是华为大学)、研发中心、中试中心、行政中心、生产中心、数据中心、机</p><p>加中心及百草园员工公寓几大部分构成,每天一万多人在此进出,已经明显有些拥挤。”</p><p>  如以“优雅”著称的员工公寓——百草园,其容量仅为3000人;然而,百草园除解决年青员工住宿问</p><p>题外,还要每日解决至少上百名到访客户的留宿、源源不断的华为外地员工回总部培训等人员安置问题;</p><p>庞大的住宿流量业已使得百草园不堪重负。</p><p>  针对“华为抛弃深圳”的传言,该华为人士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这不过是一席笑谈,华为在全国</p><p>范围内大举圈地实为公司扩张所需:从人才构建而言,在靠近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研发中心是为了便于吸</p><p>引京沪两地的高校毕业生和高端技术人才,解决华为的‘脑力’问题;从生产角度而言,生产大都放在深</p><p>圳、东莞一带,一方面利用珠三角的产业配套环境,另外毗邻香港,出口通关极其便捷。”</p><p>  该华为人士评论说:对于60%的收入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的华为而言,还局限在是“深圳的华为”,还</p><p>是“北京的华为”这样的争论是可笑的。</p><p>  甜蜜的分红:年回报超过25%</p><p>  如果没有那些刚刚在华为员工内部传开的“分红”方案,这场全国圈地的运动很容易被人怀疑为华为</p><p>的一场大跃进。</p><p>  近日,一个关于2005年华为内部股分红方案引来哇声一片。华为老员工透露,根据2005年华为公司经</p><p>营状况,目前华为每股净资产价值为3.96元,华为2005年的内部股票分红计划初步定为每股分红1.05-1.1</p><p>元,也就是说,员工在华为的报资回报率超过了25%。“如果按该计划执行,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回报。”</p><p>该华为员工说。</p><p>  从2001年开始,华为改变了过去以一元一股计价的“全员持股” 的激励办法,此后的四年里,华为</p><p>持股员工每年“高分红”的历史已经不再存在。</p><p>  在一元一股时代,华为员工每年从公司享受的固定分红高达每股0.7元,投资汇报率高达70%;因此在</p><p>2001年之前,华为员工曾有一种“工资只是零花钱,分红才是大头的”的说法。但是在2001年之后,在任</p><p>正非的强力推行下,华为实行期权改革,员工获得股票的资质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同时,老员工的股票</p><p>也逐渐转化为期股,即以后员工从期权中获得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p><p>值部分。根据华为的评价体系,员工获得一定额度的期权,期权的行使期限为4—10年,每年兑现额度都</p><p>有所限制。</p><p>  而根据本报了解,华为2002年公布当年股票的执行价是每股净资产2.62元,2003年为2.74元, 据华</p><p>为员工说2002-2004年,华为内部股升值的空间并不太大;这几年,华为正从任正非发起的那场“华为的</p><p>冬天”的寒潮中努力调整自己在中国电信小灵通、联通CDMA两个重大项目中的暂时失手,积蓄力量冲击海</p><p>外市场以及移动通信巅峰——3G领域。</p><p>  从目前看,华为的等待换来了回报,刚刚获知的2005年分红计划,让沉寂多年没能感受到公司“高回</p><p>报文化”的华为员工体验到高回报的刺激,他们正被一股新的力量所鼓舞。华为公司刚刚公布的经营数字</p><p>显示,2005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 453亿元 (华为内部公布的合同销售额为666亿元,其中海外销售达到整</p><p>体的60%),华为没有公布利润情况,但是公布了华为共交纳国税、地税及各项海关关税、增值税等共40亿</p><p>元(2004年,华为缴纳国税、地税、各项海关关税和增值税35亿元人民币),研发与开发投入 60多亿元 。</p><p>  “去年公司经营不错,”华为老员工说,虽然没有达到历史上70%的回报额,但是相比2001年前后,</p><p>华为员工规模、销售额都已经增加了将近3倍,在如此大的盘子下面,能拿到25%的股票回报率已经相当不</p><p>错。“分红可以现金兑现。”他说。但是也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拿到如此高额</p><p>的分红,实际上,因为期权的获得是不能购买的,而是根据员工表现以及在公司的时间长短或多或少获得</p><p>一些,“新员工比较难很快获得期权”,并且执行期权的年限也有规定,因而并非手中所有的股票都可以</p><p>马上兑现分红。</p><p>  2008:两个华为?</p><p>  前述华为人士说,华为的圈地与公司的扩张是同步的。公司有预算,按照现在的业务增长速度,到</p><p>2008年前员工人数会达到6万人。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内,华为的规模将翻一倍。</p><p>  记者到位于深圳坂田的华为基地了解后发现,近期到华为总部进行就职培训的新员工比比皆是,每日</p><p>接送新员工培训的大巴川流不息。华为官方网站显示,华为公司各个岗位均在大举招人。不仅如此,华为</p><p>旗下子公司,华为3COM、鼎桥通信、华为手机等亦在招贤纳士。</p><p>  有接近任正非的人士认为,华为今年公布其经营状况时,有意改变了财务指标,将过往一贯使用的“</p><p>合同销售额”调整为实际销售额,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外界把华为开始步入快车道的扩张,误解为一场大</p><p>跃进的序幕”。</p><p>  华为公司的盘子有多大?</p><p>  华为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目前在全国建立33个办事处和覆盖全国300多个本地网服务平台,并在全球</p><p>建立了欧洲、亚太、中东、北非、北美、南部非洲、拉美、独联体、东太平洋8个地区部、85个代表处和</p><p>技术服务中心。在华为超过3万名员工中,外籍员工已近4000人。</p><p>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得有点担忧的成长速度:1988年才创立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经过18年的努力,现</p><p>今员工人数已经突破了3万人、合同销售规模666亿,并且还要未来两年内再造一个目前两倍大的华为。对</p><p>华为来说,如何解决急速扩张与经营稳健的均衡发展,是华为必需正视和面对的。</p><p>  “华为一直说要解决与国外大公司的差距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均效率。”一位华为管理层人士说。华</p><p>为前几年作过一个测算,1990年代末,华为与爱立信、思科、IBM等大公司的人均效率差距是1:8.8,前</p><p>两年这个差距缩小为1:3.5。他说:“在人均效率还在追赶的时侯,即使到2008年,华为公司人员规模增</p><p>长到6万人,人员规模也依旧不到这些大公司们的一半,华为的路还很长。”<br/>&nbsp;<br/></p><p>华为全国圈地否认抛弃深圳 内部分红计划曝光 </p><p><a href="http://tech.sina.com.cn/t/2006-03-04/1002857583.shtml">http://tech.sina.com.cn/t/2006-03-04/1002857583.shtml</a><br/>&nbsp;<br/><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06年03月04日 1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br/>&nbsp;<br/>  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p><p>  这些天,华为总裁任正非正陶醉在一堆气势恢宏、风采各异的建筑规划方案中。</p><p>  方案是关于华为在南京购入的一块2平方公里的土地。华为内部人士透露,这块地将主要作为华为软</p><p>件方面的研发基地。 <br/>&nbsp;<br/>&nbsp;<br/>&nbsp;<br/>  深圳一位建筑设计界人士贾先生(化名)说,61岁的任正非正在专注于华为南京基地的方案招标评审会</p><p>,任正非在这方面的投入并不亚于他对世界3G通讯市场的虔诚和专注。</p><p>  他解释说,华为南京基地这块2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对华为的意义非同寻常,方案招标势必是一场</p><p>龙争虎斗。事实上,即便是目前华为总部基地——深州龙岗坂田,占地也不过仅1.3平方公里,难以满足</p><p>华为发展的需要。该人士说:“对这块涉及2平方公里的用地规划方案招标,胸怀全球视野的任正非拒绝</p><p>了本土设计公司的参与,将重点考虑和引进他青睐有加的‘全世界最顶尖的设计公司’。”据悉,在最新</p><p>一轮的入围赛中,香港一家设计公司悻然出局,而过关斩将的欧美设计师一路胜出。</p><p>  华为人士向本报证实了这种说法。他进而透露说,为了适应未来两年的快速扩张,南京这块地并非华</p><p>为近期在国内买下的唯一一块地,华为还在北京、东莞、深圳也分别购置了土地,当然南京基地是这次购</p><p>置中面积最大的一块,也是华为历来购置土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块。</p><p>  该华为人士否认了华为置地用于地产项目的猜测,他透露说,新近购置土地大多用于未来公司生产、</p><p>研发与物流之需。</p><p>  全国圈地:“并非抛弃深圳”</p><p>  贾先生告诉记者,据说华为南京基地是“一块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由于存在山势等地形方面的因</p><p>素,因而对规划方案要求极高,加之任正非的严格把关,耗尽了设计师的智慧。贾先生进一步说,据看过</p><p>相关设计方案的人士透露,华为要求,该基地建筑多以矮层建筑为主,依山势而建,不得有高层建筑,在</p><p>讲究与山体合一的同时,亦配合智能化的设计。从建筑特点看来,华为南京基地“应当是用于研发”。</p><p>  华为人士向本报记者证实,华为南京基地确为研发所用,“主要是软件方面”;除此以外,华为在北</p><p>京大觉寺和距离北京100公里之外的廊坊一带也分别购置了两块地。这几块置地规划方案亦有部分正在进</p><p>行评审。</p><p>  “廊坊的那块地也比较大,北京大觉寺附近的那块地主要解决研发中心的扩张问题,另外还有对物流</p><p>的考虑。”他说。对于拥有全球超过3万员工的华为而言,华为深圳坂田基地是支撑全球市场、研发主体</p><p>的华为中国总部,但仅有1.3平方公里用地,即使加上北京、上海的研究所也肯定是不够用的。</p><p>  另外,华为还在东莞购置了一块生产用地,同时亦将华为坂田基地——深圳龙岗坂田以西的一片土地</p><p>也拿下来用于生产基地的扩建。“听说还要在坂田基地建一座自己内部用的酒店,”该人士说,“目前华</p><p>为坂田基地由华为培训中心(亦是华为大学)、研发中心、中试中心、行政中心、生产中心、数据中心、机</p><p>加中心及百草园员工公寓几大部分构成,每天一万多人在此进出,已经明显有些拥挤。”</p><p>  如以“优雅”著称的员工公寓——百草园,其容量仅为3000人;然而,百草园除解决年青员工住宿问</p><p>题外,还要每日解决至少上百名到访客户的留宿、源源不断的华为外地员工回总部培训等人员安置问题;</p><p>庞大的住宿流量业已使得百草园不堪重负。</p><p>  针对“华为抛弃深圳”的传言,该华为人士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这不过是一席笑谈,华为在全国</p><p>范围内大举圈地实为公司扩张所需:从人才构建而言,在靠近北京、上海等地建立研发中心是为了便于吸</p><p>引京沪两地的高校毕业生和高端技术人才,解决华为的‘脑力’问题;从生产角度而言,生产大都放在深</p><p>圳、东莞一带,一方面利用珠三角的产业配套环境,另外毗邻香港,出口通关极其便捷。”</p><p>  该华为人士评论说:对于60%的收入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的华为而言,还局限在是“深圳的华为”,还</p><p>是“北京的华为”这样的争论是可笑的。</p><p>  甜蜜的分红:年回报超过25%</p><p>  如果没有那些刚刚在华为员工内部传开的“分红”方案,这场全国圈地的运动很容易被人怀疑为华为</p><p>的一场大跃进。</p><p>  近日,一个关于2005年华为内部股分红方案引来哇声一片。华为老员工透露,根据2005年华为公司经</p><p>营状况,目前华为每股净资产价值为3.96元,华为2005年的内部股票分红计划初步定为每股分红1.05-1.1</p><p>元,也就是说,员工在华为的报资回报率超过了25%。“如果按该计划执行,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回报。”</p><p>该华为员工说。</p><p>  从2001年开始,华为改变了过去以一元一股计价的“全员持股” 的激励办法,此后的四年里,华为</p><p>持股员工每年“高分红”的历史已经不再存在。</p><p>  在一元一股时代,华为员工每年从公司享受的固定分红高达每股0.7元,投资汇报率高达70%;因此在</p><p>2001年之前,华为员工曾有一种“工资只是零花钱,分红才是大头的”的说法。但是在2001年之后,在任</p><p>正非的强力推行下,华为实行期权改革,员工获得股票的资质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同时,老员工的股票</p><p>也逐渐转化为期股,即以后员工从期权中获得收益的大头不再是分红,而是期股所对应的公司净资产的增</p><p>值部分。根据华为的评价体系,员工获得一定额度的期权,期权的行使期限为4—10年,每年兑现额度都</p><p>有所限制。</p><p>  而根据本报了解,华为2002年公布当年股票的执行价是每股净资产2.62元,2003年为2.74元, 据华</p><p>为员工说2002-2004年,华为内部股升值的空间并不太大;这几年,华为正从任正非发起的那场“华为的</p><p>冬天”的寒潮中努力调整自己在中国电信小灵通、联通CDMA两个重大项目中的暂时失手,积蓄力量冲击海</p><p>外市场以及移动通信巅峰——3G领域。</p><p>  从目前看,华为的等待换来了回报,刚刚获知的2005年分红计划,让沉寂多年没能感受到公司“高回</p><p>报文化”的华为员工体验到高回报的刺激,他们正被一股新的力量所鼓舞。华为公司刚刚公布的经营数字</p><p>显示,2005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 453亿元 (华为内部公布的合同销售额为666亿元,其中海外销售达到整</p><p>体的60%),华为没有公布利润情况,但是公布了华为共交纳国税、地税及各项海关关税、增值税等共40亿</p><p>元(2004年,华为缴纳国税、地税、各项海关关税和增值税35亿元人民币),研发与开发投入 60多亿元 。</p><p>  “去年公司经营不错,”华为老员工说,虽然没有达到历史上70%的回报额,但是相比2001年前后,</p><p>华为员工规模、销售额都已经增加了将近3倍,在如此大的盘子下面,能拿到25%的股票回报率已经相当不</p><p>错。“分红可以现金兑现。”他说。但是也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所有的员工都可以拿到如此高额</p><p>的分红,实际上,因为期权的获得是不能购买的,而是根据员工表现以及在公司的时间长短或多或少获得</p><p>一些,“新员工比较难很快获得期权”,并且执行期权的年限也有规定,因而并非手中所有的股票都可以</p><p>马上兑现分红。</p><p>  2008:两个华为?</p><p>  前述华为人士说,华为的圈地与公司的扩张是同步的。公司有预算,按照现在的业务增长速度,到</p><p>2008年前员工人数会达到6万人。也就是说,未来两年内,华为的规模将翻一倍。</p><p>  记者到位于深圳坂田的华为基地了解后发现,近期到华为总部进行就职培训的新员工比比皆是,每日</p><p>接送新员工培训的大巴川流不息。华为官方网站显示,华为公司各个岗位均在大举招人。不仅如此,华为</p><p>旗下子公司,华为3COM、鼎桥通信、华为手机等亦在招贤纳士。</p><p>  有接近任正非的人士认为,华为今年公布其经营状况时,有意改变了财务指标,将过往一贯使用的“</p><p>合同销售额”调整为实际销售额,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外界把华为开始步入快车道的扩张,误解为一场大</p><p>跃进的序幕”。</p><p>  华为公司的盘子有多大?</p><p>  华为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目前在全国建立33个办事处和覆盖全国300多个本地网服务平台,并在全球</p><p>建立了欧洲、亚太、中东、北非、北美、南部非洲、拉美、独联体、东太平洋8个地区部、85个代表处和</p><p>技术服务中心。在华为超过3万名员工中,外籍员工已近4000人。</p><p>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得有点担忧的成长速度:1988年才创立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经过18年的努力,现</p><p>今员工人数已经突破了3万人、合同销售规模666亿,并且还要未来两年内再造一个目前两倍大的华为。对</p><p>华为来说,如何解决急速扩张与经营稳健的均衡发展,是华为必需正视和面对的。</p><p>  “华为一直说要解决与国外大公司的差距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均效率。”一位华为管理层人士说。华</p><p>为前几年作过一个测算,1990年代末,华为与爱立信、思科、IBM等大公司的人均效率差距是1:8.8,前</p><p>两年这个差距缩小为1:3.5。他说:“在人均效率还在追赶的时侯,即使到2008年,华为公司人员规模增</p><p>长到6万人,人员规模也依旧不到这些大公司们的一半,华为的路还很长。”<br/>&nbsp;<br/></p>
<p>华为改变财务口径 纳税大户的利润之谜 </p><p>--------------------------------------------------------------------------------<br/>&nbsp;<br/><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06年01月19日 11:23 21世纪经济报道 <br/>&nbsp;<br/>  华为改变财务口径:</p><p>  453亿元销售额拉近上市时间表?</p><p>  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p><p>&nbsp;<br/>&nbsp;<br/>&nbsp;<br/>&nbsp;&nbsp; <br/>&nbsp;<br/>&nbsp;<br/>&nbsp;<br/>  有华为内部人士分析,无论是欧美一级市场的下一步大举开拓,还是即将要上马的中国3G,对投入资金的需求都将要远大于以前,彼时,“一定会有募集资金的愿望”。</p><p>  1月15日,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其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4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左右。</p><p>  “453亿人民币”的数字引来华为员工一阵错愕。不久前,华为常务副总裁费敏在华为内部会议上宣布,华为2005年实际销售额突破86亿美金。”也就是66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为279亿,海外翻了一番。”华为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86亿美金的业绩一公开,振奋人心。</p><p>  华为官方对此向本报作出了简短解释:666亿元是华为2005年的合同销售额,453亿元则为实际销售额,“这是财务口径上的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口径,我们的业绩都是增加的。”</p><p>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此前华为一向都是以“合同销售额”作为业绩公布的口径。此次为何“突然改变财务口径”?</p><p>  上市前奏?</p><p>  “(突然改变了财务口径)意味着华为财务上正在趋向更为严谨和透明。”华为一位销售主管如是评价。</p><p>  事实上,华为几年前即开始引入毕马威公司为其旗下多家公司进行财务审计,以保证财务的严谨与趋向透明。</p><p>  这位华为主管表示,不仅如此,华为近两年组建和分拆的几个子公司也都经由毕马威进行审计,“财务管理是相当严格的”。</p><p>  一位证券公司的电信分析师称,华为对外公开财务口径的变动使财务状况“水分更少了,与中兴通讯的可比性就更强了”。但他认为仅凭财务口径更改一项尚难把其与上市前奏划上等号。</p><p>  不过,从各方面来看,华为都已经像是一个上足了发条的弹簧。</p><p>  按照2004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462亿元计算,其2005年的合同销售额足足增长了200多亿元。</p><p>  华为内部人士亦对记者感叹,公司目前的状态已经步入了加速时期,无论是公司管理架构、市场拓展、财务管理、业绩都已经步入正轨:一方面,华为从1998年开始重金引入IBM的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流程;另一方面,通过2005年欧洲突破,华为连续拿下英国电信、法国电信、沃达丰等世界一流运营商,打入电信市场的高端阵营。</p><p>  此外,从2001年开始,华为在财务与资本方面对公司架构进行了重新梳理:一方面从2001年开始,将公司1997年以来实施的“全员持股”,逐步梳理为与公司净资产相匹配的“虚拟受限股”,以厘清华为迷雾一样的股权架构;另一方面,从2002年开始着手分拆,将数据、移动终端、芯片几大发展中业务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剥离出来,以保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业与核心资产的清晰。</p><p>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人士对记者分析,暂时难以确认改变财务口径与上市之间的必然性,但是,假设华为上市在即,“是有必要提前这样做”。据他透露,不少会计师事务所皆视2006为中国的IPO大年,德勤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扩招了1500人,即为2006-2007年的业务增长做准备。不过,华为目前不在德勤客户名单中。</p><p>  各方面似乎都已准备就绪,但是上市的日程依旧无期。华为在等什么呢?</p><p>  “华为不上市不能怪我们,我们在等中国政府(发3G牌)。”有华为人士调侃道,华为在万事俱备之后,在等候中国政府的3G发牌令。该人士认为,“中国3G发牌足以为华为上市营造最好的外部环境。”无论是欧美一级市场的下一步大举开拓,还是即将要上马的中国3G,对资金投入的需求都将要远大于以前,彼时,“一定会有募集资金的愿望”。</p><p>  他说,按照这样的分析,或许可以做这样的猜想:中国的3G有多远,华为上市就有多远。</p><p>  纳税大户的利润之谜</p><p>  在2005年,华为究竟创造了多少利润?这是一个谜。</p><p>  华为俄罗斯分公司负责人徐昕泉不久前曾对本报说过,“华为海外的业务就像滚滚洪水向前流,但是有两条大坝是不能倒的,一个是钱,一个是人。”</p><p>  华为的大坝依旧坚固吗?</p><p>  据前述华为人士表示,华为内部也曾在过去两年中时而公布过利润与负债情况:2004年合同销售额达462亿元,其中海外销售为22.8亿美元,净利润50亿元,资产负债为55.0%;在此之前的2003年,华为的合同销售额为317亿元,海外销售10.5亿美元,净利润38亿元。</p><p>  但是,华为没有就2005年的销售利润作为任何披露。唯一可以查证的是,记者查阅中国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有关统计数据后发现,2005年1-10月份,“百强企业”累计上交税金188.6亿元,在上交税金前10名的企业中,华为排在首位,为27.9亿元,其次为海尔20.2亿元、中兴通讯19.2亿元。华为2005年前十个月交纳税金占“百强企业”总体1/6。不仅如此,根据记者查阅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华为已经连续多年排在中国纳税之首。</p><p>  不过,信产部统计数据亦显示,2005年前十月利润统计中,“百强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0.8亿元,同比下降46%,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滑。电子百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1.8%,下降到历史最低点。”百强企业中亦出现13家亏损企业,及56家利润下降企业。华为则出现在56家利润下滑阶级名单之列。</p><p>  华为人士分析,从2005年海外市场拓展的动作之大来看,这种“收入增长,利润率下滑”的状况亦属正常,“这投入来的压力是有的”,尤其是2005年突破最大的欧洲市场。“这是代表全球高端市场,与运营商磨合周期长,华为从2001年才开始进入,目前已经在欧洲26个国家有分公司和办事处,但是还没有到投入回报期,2004年我们内部统计欧洲销售额是2亿美金。”这位人士表示。</p><p>  而从华为公开数字看,华为近两年研发投入空前巨大:2004年华为研发总投入是45亿元,约占销售收入的10%,而2005年上半年华为高层亦披露上半年合同销售330亿元,研发投入为35亿元,也超过了10%,已经达到全球领先企业的投入比率。<br/>&nbs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