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师在巴遇刺真相:中国人成高价值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8:39:08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height="20">2006年02月27日10:10 <font color="#a20010">新华网</font></td></tr><tr><td height="15"></td></tr><tr><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center><img alt="中国工程师在巴遇刺真相:中国人成高价值目标"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6-02-27/U1400P1T1D9212461F21DT20060227123723.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src="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width="1" alt=""/><br/><font class="f12"><font size="2">资料图片:中国工作人员在机场抬着遇难人员灵柩 <br/></font><center><b><a href="http://news.sina.com.cn/photo/"></a></b>&nbsp;</center></font><br/><br/></center><p>  <strong>与以往中国人在海外遇袭不同的是,在巴基斯坦遇袭的都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而且刺客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和针对性。本报试图通过这组报道使读者了解此事件的台前幕后,并对中国地缘战略合作与地区安全局势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strong></p><p>  <strong>“俾路支解放军”的算盘</strong></p><p>  <strong>为什么当地的恐怖主义组织屡屡选中国援建人员下手?这就需要深入这些组织的“内心世界”</strong></p></font></td></tr></tbody></table></p><p>  <strong>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 叶海林报道</strong> 近年来,在巴的中国援建技术人员多次遭遇袭击,然而肇事者多数敢做不敢当,但2月16日发生在俾路支省造成3名中国工程师遇难的枪击事件却有所不同,一个名叫“俾路支解放军”的团伙事后立即发表声明,对所犯罪行直认不讳。人们不禁要问,所谓“俾路支解放军”究竟是何货色,为什么选中国援建人员下手,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p><p> <strong> “俾路支解放军”的底细</strong></p><p>  巴基斯坦从来不是一个中央政府如臂指使的单一制国家,民族分离主义在巴基斯坦一直大有市场,特别是在人民贫困而资源丰富的俾路支省。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一部分俾路支人决定以武力向伊斯兰堡争取权利,俾路支分离运动开始沾满了无辜者的斑斑鲜血。</p><p>  2003年底,一个名叫“俾路支解放军”的武装团伙加入到反政府的血筵当中,这个以曾在海外接受宗教极端主义教育和军事训练,能够熟练使用枪械和爆炸物的青年人为主体的,按照“基地”组织模式建立起来的恐怖组织很快以其心狠手辣,无所顾忌而名声大噪。2004年12月10日,俾路支解放军在人潮拥挤的奎塔市场引爆炸弹,袭击巴基斯坦军队,造成11人死亡,27人受伤,包括一辆军车在内的四辆汽车被炸毁。到目前为止,俾路支解放军已经策划了28起恐怖事件,成为当地居民和外国人员安全的严重威胁。</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60" border="0"><tbody><tr><td align="center" height="20">2006年02月27日10:10 <font color="#a20010">新华网</font></td></tr><tr><td height="15"></td></tr><tr><td class="l17"><font class="f14" id="zoom"><center><img alt="中国工程师在巴遇刺真相:中国人成高价值目标" src="http://image2.sina.com.cn/dy/c/2006-02-27/U1400P1T1D9212461F21DT20060227123723.jpg" border="1"/><br/><img height="5" src="http://image2.sina.com.cn/home/c.gif" width="1" alt=""/><br/><font class="f12"><font size="2">资料图片:中国工作人员在机场抬着遇难人员灵柩 <br/></font><center><b><a href="http://news.sina.com.cn/photo/"></a></b>&nbsp;</center></font><br/><br/></center><p>  <strong>与以往中国人在海外遇袭不同的是,在巴基斯坦遇袭的都是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而且刺客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和针对性。本报试图通过这组报道使读者了解此事件的台前幕后,并对中国地缘战略合作与地区安全局势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strong></p><p>  <strong>“俾路支解放军”的算盘</strong></p><p>  <strong>为什么当地的恐怖主义组织屡屡选中国援建人员下手?这就需要深入这些组织的“内心世界”</strong></p></font></td></tr></tbody></table></p><p>  <strong>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 叶海林报道</strong> 近年来,在巴的中国援建技术人员多次遭遇袭击,然而肇事者多数敢做不敢当,但2月16日发生在俾路支省造成3名中国工程师遇难的枪击事件却有所不同,一个名叫“俾路支解放军”的团伙事后立即发表声明,对所犯罪行直认不讳。人们不禁要问,所谓“俾路支解放军”究竟是何货色,为什么选中国援建人员下手,他们打的是什么算盘?</p><p> <strong> “俾路支解放军”的底细</strong></p><p>  巴基斯坦从来不是一个中央政府如臂指使的单一制国家,民族分离主义在巴基斯坦一直大有市场,特别是在人民贫困而资源丰富的俾路支省。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一部分俾路支人决定以武力向伊斯兰堡争取权利,俾路支分离运动开始沾满了无辜者的斑斑鲜血。</p><p>  2003年底,一个名叫“俾路支解放军”的武装团伙加入到反政府的血筵当中,这个以曾在海外接受宗教极端主义教育和军事训练,能够熟练使用枪械和爆炸物的青年人为主体的,按照“基地”组织模式建立起来的恐怖组织很快以其心狠手辣,无所顾忌而名声大噪。2004年12月10日,俾路支解放军在人潮拥挤的奎塔市场引爆炸弹,袭击巴基斯坦军队,造成11人死亡,27人受伤,包括一辆军车在内的四辆汽车被炸毁。到目前为止,俾路支解放军已经策划了28起恐怖事件,成为当地居民和外国人员安全的严重威胁。</p>
<p>  <strong>以中国公民为“高价值目标”</strong></p><p>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资机构和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形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涉及中方人员的恐怖袭击和治安事件也屡有发生,但多数情况下,肇事者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公民,而更类似于“随机选择”,在伊拉克发生的绑架事件即属于此种类型,但在巴基斯坦这个传统上对中国友好的国家,情况却有所不同。</p><p>  恐怖分子专门选择中国援建人员下手,2月16日的枪击事件距离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只有3天,“俾路支解放军”分明是以中国公民为目标,以破坏穆沙拉夫将军的访问、离间中巴关系为目的。</p><p>  严格说来,“俾路支解放军”与中国并无直接仇恨,选择中国公民下手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参与巴基斯坦经济建设的中国公民是“高价值目标”,恐怖分子的战术正符合“攻其所必救”的兵法。“俾路支解放军”的策略是通过恐怖活动迫使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扩大俾路支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和对瓜达尔港口建设工程的参与权,他们并不是不要瓜达尔港口工程以及其他中方参与建设的项目,而是要在这些项目中赚取更大利益,因此,破坏俾路支省的开发工程并非分离分子的目的,不过是恐怖分子要挟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战术手段。中方人员因为巴基斯坦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对巴中关系的重视、在俾路支斯坦开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成为恐怖分子“理想”的高价值目标。</p><p>  “俾路支解放军”与活跃在巴基斯坦西北边省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及地方武装还存在不同情况。巴基斯坦目前有两大部落群,一个即位于俾路支省东北部、北部、西南部的俾路支部落,另一个是位于西北边境省西南部的帕坦族部落(在阿富汗被称作普什图族),巴政府军清剿“基地”组织残余和外国武装分子的主要作战区域就在该部落区的南部。两个部落区内都有中国工程,都发生过针对中国人员的袭击事件,但事发背景与袭击目的略有不同。曾经在2004年藏匿绑架中国工程师的主谋马哈苏德的西北边省普什图人的部族武装“盛产”宗教极端分子,参加“圣战”、塔利班集团的人数颇多,也经常因讲“义气”而帮助“基地”组织和“东突”分子。</p><p>  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表明“俾路支解放军”与“东突”恐怖分子残余相互勾结。俾路支分离分子的恐怖活动更为主要地系基于经济要求,而非宗教因素。俾路支解放军不喜欢的,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外来投资者和开发者不肯把钱直接交给俾路支人,却只和伊斯兰堡打交道。</p>
<p><strong>  “俾路支解放军”与美国的“默契”</strong></p><p>  然而,在俾路支省开展业务的并非只有中国公司,更多的美国人同样在这片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的土地上忙碌着,只不过其中的一些人动机并不单纯而已。出于吸引全球媒体关注从而给伊斯兰堡施加更大压力的目的,似乎“俾路支解放军”更应该选择美国人下手,而之所以该组织在其活动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小心地避开美国人,恰恰证明了美国国务卿赖斯关于“不能一边搞恐怖活动,一边搞政治”的观点是多么的昧于事实。俾路支解放军的头头们并非对现代社会完全蒙昧,而是对国际政治的逻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的恐怖活动就是他们的政治。</p><p>  巴基斯坦政府多年来一直在争取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俾路支解放军”列入恐怖组织名单,但华盛顿始终虚以委蛇。一方面,“俾路支解放军”并没有得罪过美国人,另一方面,一个专门与中国利益为敌的俾路支分离组织暗合了美国人打破臆想出来的所谓“中国珍珠链条”的需要,华盛顿又何必为自己增添一个新的敌人,减少一个可资利用的工具?虽然每一个国家都宣称“恐怖分子没有好的坏的你的我的之类的区别”,但国际政治实践却远非如此,这一点,美国人是清楚的,“俾路支解放军”也是清楚的。</p><p>  明了了“俾路支解放军”等形形色色的俾路支分裂组织的目的以及他们和美国人之间的“默契”,便不难认清,中资机构和中方人员在俾路支省等地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所面临威胁的长期性,只要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不能解决和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俾路支省的恐怖组织就仍然会将中国利益视作威胁伊斯兰堡的“高价值目标”,同时,只要他们不去捋美国的虎须,就不用担心被西方势力控制的国际媒体口诛笔伐、也不用担心美国会找他们的茬。</p><p>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资机构应当减缓甚至中止对巴基斯坦经济建设的参与步伐,恰恰相反,中资机构更应该在两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参与力度,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唯有如此,“俾路支解放军”等使用恐怖手段破坏中巴关系的图谋才无法得逞。</p>
<p> <strong> 谁来保护中国工程师</strong></p><p>  与瓜达尔港这个由巴基斯坦正规军保护的项目相比,铜矿、水电站等中国参建的商业项目,容易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p><p>  国际先驱导报驻伊斯兰堡记者李敬臣报道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2月19日访华时,主动提出巴国有兴趣成为中国与中亚及中东的“能源走廊”及“贸易走廊”。目前,约有1000多名中国人在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和企业工作。又是谁负责保护他们呢?</p><p><strong>  政府正规军保护瓜达尔港</strong></p><p>  据了解,中国在巴基斯坦参建和投资的大小项目100多个,业务范围涵盖水利水电、矿业、港口建设、家电制造和通讯等领域,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瓜达尔港、山达克铜金矿等项目。 </p><p>  瓜达尔港是中国在巴最大的建设项目,是中巴友谊的标志性工程。核电站项目更是占据了穆沙拉夫此次访华日程的重要位置。中国曾帮助巴基斯坦修建了恰希玛核电站,而穆沙拉夫这次来,是希望中国再帮助兴建两座核电站。</p><p>  瓜达尔港和核电站这两大项目都属于中国政府的援建项目,由巴基斯坦政府的正规军负责保护实施项目的中国工程师,可谓戒备森严。据悉,自2004年5、6两个月瓜达尔港连续发生针对中国工程师的袭击事件后,引起巴方高度重视。穆沙拉夫曾先后两次召集由情报部门、安全部门以及军方相关负责人出席的高层安全会议,专门研究制定瓜达尔港项目的安全保卫措施。</p><p>  随后,一个以保护中国工程师为目的的海陆空立体安保体系建立:巴方陆续派出500名边防部队和150名海军陆战队员,组成陆上安全力量,布防在中国工程师居住的营地、港区和码头工地以及周边制高点,并负责瓜达尔机场、水库以及瓜达尔港通往外面的主要道路沿途的安全保卫工作;两架直升机终日在瓜达尔港海域上空巡逻,在对恐怖分子形成威慑的同时,也能担负起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巴方还特意派装甲车进入施工现场,规定所有中国工程师到港区外活动必须乘坐装甲车。</p><p> <strong> 公司掏钱请保安</strong></p><p>  至于铜矿、水电站等中国参建的商业项目,因为往往位于远离都市的深山、河畔或荒漠地带,容易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加上参建项目的中国工程师多由负责项目建设的公司自己出钱聘请保安、警察保护,安全系数也相对较低。</p><p>  当然,恐怖分子不会直接袭击中国工程师的工作区或生活区,毕竟参建这些项目的中方员工一般都在100人以上,工作和居住的地点相对集中,也极为封闭。因此,中国工程师在上下班或外出购物的路上,就成为恐怖分子下手的黄金地段。如此次事发地就是合肥水泥设计研究院负责建设的日产3000吨的水泥生产线,就属于这种情况。</p><p>  此外,所聘请保安的管理也需要加强。目前中国驻巴各单位的保安均来自当地的保安公司,有些保安素质不高,遇到袭击事件先自己弃枪逃跑。可如果要由中方出人进行保护,也有很大的麻烦,持枪就是一个问题——击毙歹徒倒还好说,试想如果误伤无辜,其后果不堪设想。</p>
<p><strong>  中冶经验</strong></p><p>  此次中国工程师巴基斯坦遇害事件的重要疑点之一,就是平日随行的保镖在中国工程师遇袭时不知所终。这也说明有的驻巴公司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p><p>  同样在2月15日,距出事现场不远的地方,另一家中国公司,中冶公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3名中方工程师乘车从卡拉奇去那边的工地。但是,他们加上巴方司机一共4人,前后却有10名荷枪实弹的巴方保安人员分乘两辆车进行严密的保护。</p><p>  中冶公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卡拉奇办事处经理袁俊珍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安全保护工作,从不麻痹,有关安全保障的制度一直执行得很好。该公司自进驻俾路支省3年以来,积极主动发展与当地政府和部落的关系,与当地人民分享利益,受到当地居民的拥护和爱戴,有些风吹草动,当地人都会向他们通风报信。</p><p>  袁俊珍还说,15日那天下午3点多,她们公司的那3名工程师还经过了出事的胡布镇。当时镇上正举行游行,很乱,但由于中国工程师有10名保安人员贴身保护,在镇上停车购物都感到很安全。</p><p> <strong> 细节处看中巴情谊</strong></p><p>  在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乌尔都语中,“中国人”和“糖”是同一个词。所以巴基斯坦人喜欢说,中国人是天然“蜜友”</p><p>  国际先驱导报前驻伊斯兰堡记者张宁报道 中巴两国政府在形容双方关系时,最喜欢用“全天候友谊”这个词。从我工作中与巴基斯坦各级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情况看,这个描述恰如其分。</p><p>  <strong>采访特权</strong></p><p>  由于两国长期形成的友好关系,巴基斯坦各部门对中国记者照顾有加,在采访与其它方面都尽可能提供方便。</p><p>  很多时候,一张中国人的面孔就是记者最好的名片。经常出入政府部门采访,难免有时忘带证件,这时只要露出一个友好的笑容,往往可以换取有关人员的放行。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中国记者还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获得采访的优先权。</p><p>  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巴基斯坦全国不断爆发“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游行示威。在首都伊斯兰堡的一次示威活动上,民众开始焚烧美国总统布什的模拟人像。巴警方可能是担心事件报道出去有损巴美关系,所以封锁现场,不让记者去拍照。我手拿相机直冲烈焰而去,被一个警察伸手拦住了。我告诉他:“我是中国人,是兄弟。”警察犹豫了一下,终于说:“你是中国记者,你可以过去。”</p><p>  2003年11月,穆沙拉夫总统访问中国之前,曾接受中国媒体驻巴记者的联合采访。当天,我们在总统官邸等候的时候,发现总统正在接受韩国媒体的采访。总统的新闻官很担心我们有意见,特意认真解释说,总统亚洲之行的首站是韩国,所以才先接受韩国媒体的采访;另外,给韩国媒体的时间将少于给中国记者的时间等等。</p>
<p>  <strong>民众友谊</strong></p><p>  再说说民众间的友谊。巴基斯坦民风淳朴,很多老百姓并不了解两国友好关系的由来与渊源,但仍然对中国人非常友好。</p><p>  住在我隔壁的一家人,总在每年伊斯兰教重大节日——宰牲节来临时,给我们送来羊肉或者手抓饭,我们也往往以糕点回赠。其实,这样的风俗,一般仅限于伊斯兰教众之间。但这家主人说:“因为你们是中国兄弟,所以我们也把你们当作教内朋友一样对待。”</p><p>  在巴基斯坦国家邮局工作的马吉德,是我在该国工作期间最好的朋友。曾经在河南郑州一所学校当过英语老师的马吉德,并不排斥西方文化,我们还经常在一起欣赏美国流行音乐,去伊斯兰堡的西餐厅吃饭。马吉德年过六旬的老母亲,每次见到我的时候,都会亲切地把右手放在我的头顶,按照伊斯兰教的风俗为我祈福。我也发自内心地珍视老人的这份情谊,总是叫她“妈妈”。</p><p>  事实上,在巴基斯坦,对中国人的友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伊斯兰堡的一个菜市场,卖菜的小贩都可以用简单的中文交流。每当他们用奇怪的腔调说起“土豆”、“西红柿”、“一公斤”这些词时,我都会和他们一起开心地大笑。</p><p>  有时,国内的朋友来访,我会陪着到首都的一些景点游玩。总有热心的当地游客上前要求与中国朋友合影,让朋友受宠若惊。其实,一位同在巴基斯坦的中国记者同行曾说过,在这个国家,中国人常常可以享受到明星般的待遇。</p><p><strong>  在袭击中穿行的战略走廊</strong></p><p>  巴方最近酝酿的“两个走廊”与之前中国获取对外贸易出海口的意图不谋而合,但需要解决的不只是安全问题和恐怖袭击</p><p>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林若望报道 2月15日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工程技术人员遇袭身亡,类似事件发生已不止一次,到底对中巴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p><p> <strong> 袭击后,中巴关系不降反升</strong></p><p>  “在巴基斯坦工作、学习、生活的中国公民很多,我不认为因为这个事情所有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国人都要撤回到国内。”2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p><p>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室赵干城主任认为,虽然发生了袭击事件,但“对中巴传统友好的政治关系影响不大”,而且中国“政府层面上的援建项目也不会退缩”。</p><p>  相反随着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2月19日至23日的到访,随着13份双边协议、备忘录的签署,中巴之间将展开更大规模的合作。</p><p>  此番穆沙拉夫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时提出,巴方希望中方充分利用巴的地理优势,把巴作为在本地区的贸易和能源走廊。赵干城认为“两个走廊”是此次中巴就合作方面会谈“最令人瞩目的”。</p>
<p>  <strong>穆沙拉夫所说的两个走廊分别是指什么呢?</strong></p><p>  所谓贸易走廊,可以借用2005年4月穆沙拉夫在一次出访中所说的话:“巴基斯坦正在成为地处内陆的中亚、南亚、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和海湾地区的贸易中心,所有这些地区的贸易都需要通过巴基斯坦进行”。 </p><p>  而且,巴基斯坦可以提供给中国的贸易走廊并非完全地理意义上的,在去年于上海举行的一次双边研讨会上,巴基斯坦商务部长胡马雍·阿卡塔·汉提出巴基斯坦可以成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捷径”。他解释说,西方国家对巴基斯坦的贸易壁垒很低,中国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巴基斯坦这个出口平台,避开贸易壁垒,向欧盟、美国等国出口纺织品。不过巴方希望中国企业采取把一些纺织产业转移到巴基斯坦,加工出口。</p><p>  能源走廊则是目前巴基斯坦手中握有的“大牌”,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傅小强研究员介绍,至少有四条拟议中的油气管线都需要经过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有可能加入)、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印巴提出加以延长到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沙特—巴基斯坦—中国。</p><p>  <strong>巩固战略通道</strong></p><p>  用傅小强的话说,巴基斯坦提出的走廊计划与中国援助建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目的是“不谋而合”。出于中巴友好关系以及使中国西部省份能够获得一个较近的对外贸易出海口的考虑,中国于2001年作出了援建瓜达尔港的决定。</p><p>  瓜达尔原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阿拉伯海边上的一个渔村,距伊朗边境只有72公里。更具意义的是,瓜达尔离波斯湾的距离也不远。它位于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域的咽喉处,距运送全球石油的主要海上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只有大约400公里。</p><p>  巴基斯坦的走廊计划无疑有助于这条战略通道真正发挥出“中国对外贸易出海口”的作用。据巴基斯坦《商业纪事报》报道:中巴双边贸易2005年达到42.6亿美元,显然还远远达不到一条战略通道所能承载的负荷。</p>
<p><strong>  走廊的现状与未来</strong></p><p>  “巴方提出的走廊的确有很多优势,但转化为现实取决于很多因素,并不是领导人的一种提倡就能实现的,”赵干城说。</p><p>  与停留在设想阶段的中巴铁路相比,作为走廊的载体,选择公路显然更为现实一些。巴基斯坦商务部长胡马雍·阿卡塔·汉曾在去年访问中国时介绍说,目前已有从瓜达尔到卡拉奇的快速公路,从卡拉奇通过巴国内的公路网,再由喀喇昆仑公路就可以直接从陆路通往中国的新疆地区,把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西部开发地区连成一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穆沙拉夫访问中国四川,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考察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成就)</p><p>  这是比较乐观的说法,其实喀喇昆仑公路因为气候原因(一年中只有9个月适合通行)加上年久失修并没能起到像它在过去起到那么重要的作用。冷战时期中国遭遇封锁的时候,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国与外界联系的非常重要的通道。不过最近有利好消息传出,据巴基斯坦《商业纪事报》2月18日报道,中国在巴基斯坦地震灾后重建国际会议上承诺将帮助全面修复喀喇昆仑公路,中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预计费用需180亿卢比,将主要由中国提供的软贷款(特点是利息低,还款期限长)来完成。</p><p>  但安全问题还很让人头痛,瓜达尔港口的袭击事件再度敲响了警钟。近几年来,巴基斯坦已经不满足于中巴经济合作仅仅停留在政府援建项目水平上,而是特别希望发展民间对民间、私人资本对巴基斯坦的投资。虽说“瓜达尔袭击事件”不会影响政府援建,但赵干城认为“还是会对民间经贸往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势必考虑目的国的治安情况,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巴基斯坦遇袭遇害已经不只一次的发生。</p><p>  巴多家媒体在穆沙拉夫访华之前都报道称,巴领导人不久前曾暗示可能建一条经巴基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巴《国民报》2月11日评论称:“穆沙拉夫此访也极有可能与中国领导人谈及此事。如果中国同意,这条管道就不会受制于印度。”</p><p>  穆沙拉夫所说的能源通道的确能给中国带来很多战略利益,不过专家意见认为,中方还需从长机宜。赵干城说,在南亚对话气氛日趋良好的大背景下,只单方面发展与某个国家的关系,会引起周边邻国很大的警觉,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所以他建议在利用南亚能源通道的问题上,应该不限于中巴之间进行讨论,而是从多边着眼,在巩固与巴基斯坦友好关系的同时,加强和我们周边邻国的沟通,特别是印度。而且,赵干城认为在某些管线的合作上,中国也应该避免被一方做为牵制另一方的工具。</p>
&nbsp;<p>  <strong>本报独家披露巴国警方调查结果</strong></p><p>  <strong>制造枪杀事件的大约有二至四人,袭击的目标特意选定中国技术人员,要想在短期内破案极为困难</strong></p><p>  <strong>国际先驱导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李敬臣报道</strong> “我是你老爸,这是巴国的号,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不要给我发,因短信太贵……”这是徐州液压件厂工程师赵滨正月十五晚上,从巴基斯坦给他正在青岛大学读大三的女儿赵时发回来的短信。</p><p>  赵滨是在厂里做售后服务的,每月工资只有800元钱左右。</p><p>  仅仅3天后,赵滨在巴基斯坦遭枪杀。同时遇袭身亡的还有龙宏宝(安徽合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外聘工程师)和魏建平(江西上饶机械厂工程师)。</p><p>  <strong>短期内破案极为困难</strong></p><p>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2月15日下午5时10分(北京时间晚上8时10分)左右,一组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一家水泥厂工作的中国技术人员,像往常一样乘车从工地前往驻地。</p><p>  当他们乘坐的丰田面包车驶过一段正在维修的路段时,巴基斯坦籍司机也像往常一样略微减慢了速度。这时,埋伏在路边的歹徒一个点射将司机撩倒。车子立刻停了下来。与此同时,从路边冲出另一个歹徒,向坐在汽车前排的中国技术人员开枪,然后乘乱逃离现场。</p><p>  枪声响起后,坐在后排的3名中国人迅速俯身躲藏起来,躲过一劫。待枪声停下,估计歹徒逃远之后,这3名中国人才抬起身来,但他们看到的景象让他们惊呆了:汽车前半部分被打得千孔百疮,另3名同伴以及巴基斯坦司机倒在血泊里。他们立刻报警,由于工地和驻地不到两公里,其他人很快赶往现场,并将其中1名受重伤的中国工程师送往医院,但该工程师在被送医院后不治身亡。</p><p>  据《国际先驱导报》日前独家拿到的警方初步调查结果,制造枪杀事件的大约有二至四人,他们一组人进攻,一组人掩护,作案后乘摩托车逃跑。作案者完全是经过精心策划、有备而来,袭击的目标特意选定中国技术人员,因为当时下班驶出工厂大门的先后有三辆汽车,歹徒放过了前两辆全是巴方人员的车辆,专门袭击载有中国技术人员的车辆。</p><p>  此外,警方的调查结果显示,枪手对周围环境非常熟悉,挑选了一个月前开始修理的路段,汽车开到这一路段必须减速,导致容易遭到袭击。而这一段路两边正好有一些大树,适合袭击者埋伏和逃逸。枪手枪法很准,他们一枪就命中了司机,这一点可从车前挡风玻璃司机一侧只有一个弹孔可以判断。</p><p>  另有人举报,载有中国工程人员的汽车驶出工厂大门时,有人打电话向埋伏的歹徒通风报信。警方目前正就此线索展开调查,据报道已拘留约50人。不过,据可靠人士分析,由于歹徒作案手法隐蔽、对周围环境十分熟悉,加上当地两省交界、地形复杂,要想在短期内破案极为困难。</p>
<p> <strong> 中方人员撤回卡拉奇</strong></p><p>  事发当日,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和驻巴使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总领事孙春业亲自同与俾路支省毗邻的信德省内务部长取得联系,对枪杀中国工程人员的事件表示强烈谴责,并且要求巴方采取措施保护中国工程人员的安全。</p><p>  在与巴有关部门进行交涉的同时,总领馆还派出一个3人小组前往出事现场。截至当地时间2月16日凌晨4时30分,3名中国工程师的遗体被转运到卡拉奇一家医院停放。而在事发地点的11名中方人员也于16日凌晨安全撤回卡拉奇,其中包括在枪击事件中幸免于难的3名工程人员,他们在袭击中没有受伤。</p><p>  四平金丰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朱柏林,是在枪击事件中幸免于难的3名工程人员之一。他向记者回忆说,惨案发生后,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火速与巴方取得联系,领事馆的4辆车很快来到事发现场。随后,包括朱柏林在内的10余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住进了领事馆。领事馆的一名参赞对朱柏林等人说:“你们不要害怕,你们放心,这是到自己家了。”这名参赞始终陪伴着、安慰着他,还与他聊天。朱柏林哽咽着回忆道:“这是我在巴基斯坦最感动的一件事。”</p><p>  2月16日晚,一个由外交部牵头组成的工作组启程前往巴基斯坦,协助处理枪击事件善后事宜。</p>
<p> <strong> 巴空军专机护送遗体回国</strong></p><p>  中国工程师被枪杀事件发生后,巴基斯坦举国震惊。巴外交部、总统穆沙拉夫和总理阿齐兹、议会等先后发表声明,谴责枪杀中国工程人员的“恐怖主义行为”。一名男子事发当晚打电话给巴基斯坦媒体,声称俾路支解放军对这一事件负责。</p><p>  穆沙拉夫2月17日在总统府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本人、巴基斯坦政府以及巴基斯坦全国人民对枪击事件感到震惊和愤怒,并以最强烈的言辞谴责这种罪恶的行为。巴基斯坦决心尽快缉拿凶手,并对他们给予最严厉的惩罚。</p><p>  2月17日,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省会卡拉奇的费萨尔空军基地,巴基斯坦派空军专机将遇难的3名中国工程师的遗体运送回中国。而在巴基斯坦袭击事件中幸存的3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及同项工程中其余7名工程技术人员,也于北京时间17日安全抵达家乡合肥。</p><p>  在得知赵滨遇难的噩耗后,赵滨的妻子时伟龄和女儿赵时眼睛都哭红了。赵时告诉记者,爸爸发短信给她,要她在家好好听妈妈话,24日回到青岛大学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他在巴基斯坦赶不回来送我了。</p><p>  17日晚,下岗在家多年的赵滨妻子时伟龄,收到了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送来的预付赔款40万元。(来源:国际先驱导报)</p>
感谢新浪提供连接!<a href="http://news.sina.com.cn/c/2006-02-27/10108312221s.shtml">http://news.sina.com.cn/c/2006-02-27/10108312221s.shtm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