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尊重 哪來的言論自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54:03
<p>楊緒嚴/大學生(加拿大溫哥華)</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丹麥《日德蘭郵報》刊登爭議的描繪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已引發新一輪西方世界與穆斯林世界在文化、意識形態及政治上的對立及仇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整件事件中,轉載漫畫的法國《法蘭西晚報》編輯作了一項爭議性的表態。他認為重新發表這些漫畫是為了顯示「宗教教條」不能拘束民主與世俗社會。但這位編輯卻忘了,世俗化並非去宗教化。一九四六年寫入法國憲法的世俗原則保障了任何宗教都有充分的活動自由,政府支持宗教活動並資助改善宗教活動場所,但政教分離原則決不動搖。以此原則為基礎,在政教分離的框架下,宗教教條是被允許的。否則,按照《法蘭西晚報》編輯的表態,天主教徒絕對會被禁止在法國餐前禱告,而穆斯林也將禁止每年在法國做齋戒月。屆時,抗議的人們可能就不只穆斯林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言論自由當然是民主的核心價值,但是這樣的言論自由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將炸彈放在穆罕默德頭巾上的這種汙辱性漫畫並不是種對穆斯林的尊重。世俗化精神是要消除宗教思想及教條對國家科學、教育和文化上的控制,杜絕宗教思想及勢力對政府施政的影響及干擾和維持政教分離政策。但世俗化精神並沒有為那種針對性地詆毀或抹黑某宗教教義的言論背書。這次事件,並不會對推廣言論自由產生幫助,反而會產生文明間的衝突。這樣的結果,並不是世俗主義者的終極目標吧。</p><p>黃繩龍/醫師(花縣吉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穆斯林又在無理取鬧了,這是最近的新聞給我的印象,真的是這樣子嗎?阿拉伯人都是恐怖份子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空中危機」,女主角在機上發現自己的女兒失蹤了,劇情中女主角在機上到處找尋女兒,其中的一幕是女主角看到機上的中東人馬上認定他們就是捉走自己女兒的犯人,並用嚴厲的口吻對那位中東人隨意辱罵,也有同機的乘客也加入。在電影劇情的最後,女主角跟機長說:如果我找到了我女兒,我要你向她道歉;當然機長是道歉了,但是我從頭到最後都沒有看到女主角向那位她所指控並辱罵的中東人道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這就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刻板印象:所有中東人都是恐怖份子,凡是一切的罪惡都是他們幹的;我相信台灣也有一大部份的家長教育子女也是這樣教的,因為我們正在受的教育是西方的思想,都是以西方人的觀點出發。</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再來我們來看這一次的焦點,是西方的媒體用漫畫對穆罕默德加以羞辱,這是禁忌!每一個宗教都有它的禁忌,包括基督教本身,西方國家都說這是「言論自由」不得干涉,但不要忘了這涉及到民族情仇和宗教禁忌,如果是這樣,阿拉伯人是不是也可以說我有使用暴力的自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伊斯蘭教本身是溫和的,如果不是幾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的欺凌,阿拉伯世界的人們那有人願意去當恐怖份子,他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民族以及自己的真理罷了!就像基督徒一樣,維護自己所信仰的真理。</p><p>【2006/02/07 聯合報】</p><p>楊緒嚴/大學生(加拿大溫哥華)</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丹麥《日德蘭郵報》刊登爭議的描繪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已引發新一輪西方世界與穆斯林世界在文化、意識形態及政治上的對立及仇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整件事件中,轉載漫畫的法國《法蘭西晚報》編輯作了一項爭議性的表態。他認為重新發表這些漫畫是為了顯示「宗教教條」不能拘束民主與世俗社會。但這位編輯卻忘了,世俗化並非去宗教化。一九四六年寫入法國憲法的世俗原則保障了任何宗教都有充分的活動自由,政府支持宗教活動並資助改善宗教活動場所,但政教分離原則決不動搖。以此原則為基礎,在政教分離的框架下,宗教教條是被允許的。否則,按照《法蘭西晚報》編輯的表態,天主教徒絕對會被禁止在法國餐前禱告,而穆斯林也將禁止每年在法國做齋戒月。屆時,抗議的人們可能就不只穆斯林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言論自由當然是民主的核心價值,但是這樣的言論自由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將炸彈放在穆罕默德頭巾上的這種汙辱性漫畫並不是種對穆斯林的尊重。世俗化精神是要消除宗教思想及教條對國家科學、教育和文化上的控制,杜絕宗教思想及勢力對政府施政的影響及干擾和維持政教分離政策。但世俗化精神並沒有為那種針對性地詆毀或抹黑某宗教教義的言論背書。這次事件,並不會對推廣言論自由產生幫助,反而會產生文明間的衝突。這樣的結果,並不是世俗主義者的終極目標吧。</p><p>黃繩龍/醫師(花縣吉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穆斯林又在無理取鬧了,這是最近的新聞給我的印象,真的是這樣子嗎?阿拉伯人都是恐怖份子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空中危機」,女主角在機上發現自己的女兒失蹤了,劇情中女主角在機上到處找尋女兒,其中的一幕是女主角看到機上的中東人馬上認定他們就是捉走自己女兒的犯人,並用嚴厲的口吻對那位中東人隨意辱罵,也有同機的乘客也加入。在電影劇情的最後,女主角跟機長說:如果我找到了我女兒,我要你向她道歉;當然機長是道歉了,但是我從頭到最後都沒有看到女主角向那位她所指控並辱罵的中東人道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這就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刻板印象:所有中東人都是恐怖份子,凡是一切的罪惡都是他們幹的;我相信台灣也有一大部份的家長教育子女也是這樣教的,因為我們正在受的教育是西方的思想,都是以西方人的觀點出發。</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再來我們來看這一次的焦點,是西方的媒體用漫畫對穆罕默德加以羞辱,這是禁忌!每一個宗教都有它的禁忌,包括基督教本身,西方國家都說這是「言論自由」不得干涉,但不要忘了這涉及到民族情仇和宗教禁忌,如果是這樣,阿拉伯人是不是也可以說我有使用暴力的自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伊斯蘭教本身是溫和的,如果不是幾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的欺凌,阿拉伯世界的人們那有人願意去當恐怖份子,他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民族以及自己的真理罷了!就像基督徒一樣,維護自己所信仰的真理。</p><p>【2006/02/07 聯合報】</p>
<p>自己的烂国执行那些邪 教教义就算了,居然还要求文明国家也执行,他们想干什么?想邪 教统治世界么?口口声声要尊重不同文化,言论自由,政 教分离就是文明世界的文化,你强迫人家接受你的观点那才是对他人侮辱.</p><p>可笑的是伊朗居然要举办犹太屠 杀漫画来讽刺遭到屠 杀的犹太人,说这也是言论自 由.这个邪 恶 政 权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反 人 类?</p>
<p>嘲讽、互重与自由</p><p>● 杨伟宁</p><p>  上周,欧洲许多国家的报纸都转载了去年9月丹麦一家报纸刊登的以回教先知穆罕默德为主角的讽刺画(caricature),导致世界许多国家的回教徒因此感到愤怒而举行示威。这件事说到底是西方相关报社的固执与傲气所造成的。</p><p>  诚然,丹麦始作俑者的报社已经因为对回教徒的不恭而公开道歉,但法国、意大利、瑞士、匈牙利等国的一些报社还是以捍卫言论与媒体自由的名义,纷纷转载刊登这些漫画。</p><p>  尽管它们都知道这样的做法定然会造成世界上回教徒的极度不满,一是出于漫画中的讽刺含义,二则出于回教对宗教领袖图像的忌讳。</p><p>  这次的冲突反映了许多在西方潜伏多时的问题,其中最受各界重视的是媒体自由与宗教信仰的自由。西方老早就已经有着嘲讽(satire)的民间习俗,以致就连西方许多经典的文学与艺术作品都有着其特有的嘲讽成分。</p><p>  西方诸多领导人与政治事件往往都成了人民嘲讽的对象,或成为报章上刊登的讽刺画的主角。而这种嘲讽往往也为常人所接受。</p><p>  此外,西方早在数百年前就重视媒体与言论的自由,而社会人士所提出的各种批评往往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治安威胁。</p><p>  正因为公然的嘲讽和媒体言论的自由都属西方的主流文化,欧洲相关的报社或许才以为它们所刊登嘲讽回教先知的讽刺画不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冲击。</p><p>须谨慎选择讽刺对象</p><p>  然而,笔者认为其中有三点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是关于嘲讽以一种习惯在西方文化所处的地位关系。纵使嘲讽的习惯可能是西方人日常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它至少还是属于玩笑、幽默的一种。</p><p>  因此,提出讽刺话语者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所嘲讽的对象。就算他所选择的对象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事件或人物,正因为嘲讽本身所必然怀有的嘲弄成分,玩笑还是不能开得太过火,嘲讽的对象仍然得小心谨慎地处理。</p><p>  或许有人会提出反驳说西方社会的回教徒还属于少数,所以相关的报社没有必要或理由知道回教不允许该宗教图像的发表(这包括先知的图像)。</p><p>  这样的驳斥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出于一种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媒体不应该嘲弄任何宗教人物或事件。</p><p>  诚然,耶稣基督在西方作为基督教的核心人物已经成了无数次讽刺的对象,而这样的讽刺之所以可以屡次发生,主要是因为世界上大多的基督徒都以和平的态度面对这样的嘲弄。</p><p>  犹太教之所以没有这样的嘲弄,到底还是因为大多数西方人对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的记忆犹新,所以他们担心如果对犹太教进行正面的嘲讽,世上的犹太人可能会因此而引起暴动。</p><p>  基于此,为什么世上的回教徒就得面对西方这样的嘲讽呢?近几年来,少数的回教徒已经开始以暴力向世界示威。欧洲相关的报社难道还须借自由的名义,先看到世上全部的回教徒都大动干戈才愿意把尊严赋予回教与其信徒吗?</p><p>基本的互重</p><p>  第二点是关于基本的互重问题。尽管许多报章都以媒体与宗教自由的冲突来理解这件事,事实上此事件的问题更为简单。它涉及的只是基本的礼貌与互重,以及不随便侮辱他人的基本待人处世原则。</p><p>  笔者相信不管任何人只要有基本的礼貌,就不会在没有理由讨厌一个人的情况下侮辱他人。而实际上,西方根本就没有讨厌回教徒的理由。</p><p>  相反的,西方人务必向回教伸手,正因为如今已经有一小部分的回教徒开始感到与主流社会生疏而产生极端的宗教信念。基于上述理由,欧洲相关报社借捍卫自由为理由转载那些讽刺画,是一种无比幼稚的作为。</p><p>  暂且把较为玄虚的自由、民主等政治理想搁置不提,任意妄为且毫无必要地侮辱他人以便抒发己见是一种极度幼稚的心态。</p><p>  再者,这个问题不是单纯的宗教问题。相关报章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宗教的亵渎,更是对一个近期已经屡次遭西方抨击的民族与文明进行正面的嘲弄,是对这个民族的信仰和尊严伤害和侮辱的行为。</p><p>  第三点回到了自由与政治的问题。丹麦首相对于这件事说政府无法为媒体自由致歉,因为这样的做法是政权的滥用。但这么说很难令人信服。</p><p>政府须确保国内和睦</p><p>  就算我们把视角从基本易懂的礼貌与互重转移到自由民主的高谈阔论,一个政府如果就为了所谓的言论自由而允许报社这般嘲讽一群没有冒犯主流社会的少数人民,至少也套得上一个失职的罪名。</p><p>  政府难道没有职责确保社会各阶层人士可以和睦共处吗?</p><p>  显然,欧洲这起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它们国内少数民族的度量,以及所谓的多元文化社会(multicultural society)究竟所能够享有的言论自由空间。</p><p>  相关的社会都自称是民主社会,而民主最重视的价值之一便是各式的自由,其中定然包括了众多西方哲学家多年来大力鼓吹的宗教信仰自由。然而,宗教信仰自由根本来说至少必须让某宗教的信徒在没有畏惧的环境下信奉神明并不必担心社会里的非信徒成员会反对或讥笑。</p><p>  由此看来,相关的欧洲国家在因为自己象征着民主自由的理想而感到骄傲的同时,却又如此公然且固执地发表讽刺宗教的讽刺画,从而间接地危害自己回教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这种虚伪的作为只能令人发指。</p><p>  这件事已引起各国许多回教徒满腔愤怒。可悲的是,这次的冲突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也反映出西方文明在演变的过程中居然也露出如此稚气、顽固与高傲。</p><p>  回教社会等着的,或许就是西方有关报社提出的公然道歉。而只要西方报社仍旧借着自由的名义趾高气扬,情况不仅将每况愈下,西方与回教文明之间已经受损的关系将日趋恶化,世界与回教恐怖主义间的斗争将更为棘手。</p><p>·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最近回国服役</p>
<p>&nbsp;&nbsp;&nbsp;&nbsp;&nbsp; 伊斯蘭教本身是溫和的,如果不是幾世紀以來西方國家的欺凌,阿拉伯世界的人們那有人願意去當恐怖份子,他們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民族以及自己的真理罷了!就像基督徒一樣,維護自己所信仰的真理。</p><p></p><p>这才是重点。恐怖分子的始作俑者是美国。</p>
<p><strong>言論自由不等於西方可以對伊斯蘭不敬</strong></p><p>撰文 Ehsan Ahrari&nbsp;&nbsp; </p><p>2006/02/06, 週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後911 時代與之前的許多時代一樣出現了各自的英雄與惡魔。但在911恐怖事件發生後有一個顯著的區別是:在西方,再也沒有任何主題尤其是與穆斯林和伊斯蘭教相關的主題是神聖的。最近的例子是一些斯堪的那維亞地區的報紙與一些歐盟國家的媒體先後刊登或播放對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不敬的漫畫。</p><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奧地利,發表任何否認納粹大屠殺的聲明都是違法的。但人們可以不負責任地談論任何與伊斯蘭相關的問題。難道穆斯林不可以據此認為他們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公開的敵視,而言論自由只不過是侮辱他們的一個“文明的”藉口嗎?</p><p>&nbsp;&nbsp;&nbsp;&nbsp;&nbsp; 這使穆斯林想起了1988年那次他們至今還難以釋懷的事件。身為印度穆斯林的小說家拉什迪(Salman Rushdie)因其《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一書有褻瀆伊斯蘭之嫌而在西方名聲大噪。要不是伊朗前宗教領導人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發佈了追殺拉什迪的宗教指令,他的這本書可能已經被各種人拿來誹謗伊斯蘭。由於受到追殺,拉什德當時在西方人眼中成了宣導言論自由的先驅。但在穆斯林國家,他卻被視為惡魔的化身。</p><p>&nbsp;&nbsp;&nbsp;&nbsp;&nbsp; 現在,世界的注意力轉向了許多歐洲媒體,因為它們刊登或轉載了侮辱伊斯蘭先知的漫畫。丹麥和挪威有些報紙為了嘩眾取寵而刊登這些漫畫,有意無意地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爭議。一時之間,越來越多的媒體為了表示“團結”而跟風。這引起了全球穆斯林的極大憤慨。不少穆斯林國家或其領導人已經通過抗議或採取外交行動的方式,向人們證明他們是多麼嚴肅看待此事。</p><p>&nbsp;&nbsp;&nbsp;&nbsp;&nbsp; 言論自由在西方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公民權益。許多人認為這種自由是絕對的——甚至到了允許個人侮辱他人宗教信仰的程度。關於這個爭議有兩點必須澄清。第一,對穆斯林來說,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淩駕於伊斯蘭之上。公開討論伊斯蘭信仰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對它表示不敬。俗話說,我們不必很不愉快地表明立場不同。第二,不是很多西方人明白,對穆斯林來說,熱愛和尊敬他們宗教的先知是一個起碼的要求。但對許多世俗化的西方人來說,言論自由一直是他們世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這一點上,西方與穆斯林世界之間的長期分歧不僅越來越深,而且似乎正演變成一場撒母耳•亨廷頓在其著作《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所謂的“文明”戰爭。</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美國遭受的911恐怖襲擊顯然導致兩種文明之間的裂痕進一步擴大。本•拉登自然成了穆斯林世界的英雄和西方眼中的惡魔。但他奪走了成千上萬無辜者的生命。為何這樣的行為在中東竟然受到稱讚?我們不能單從911事件這個視角來看待拉登受歡迎這種現象,而是從穆斯林世界內部鬥爭這個更大的背景來考慮。這是一個政治改革和經濟發展幾乎沒有多少前途與希望的地區。這也同樣是一個腐敗專制和任人唯親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自由繁榮與科技進步簡直就是一種奢望的地區。</p><p>&nbsp;&nbsp;&nbsp;&nbsp;&nbsp; 西方似乎很滿意目前籠罩在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穆斯林國家上空的愚昧、落後與黑暗。於是,對穆斯林世界的國家現狀深感不滿的拉登應運而生。穆斯林國家的大眾未必贊同他的跨國恐怖主義殺人哲學,但是他們認可他對穆斯林世界落後現狀的批判及其為何落後的分析。他們甚至贊同他提出的如下觀點:西方尤其是美國,是支持從摩洛哥到馬來西亞等穆斯林國家腐敗無能的政治秩序的罪魁禍首。</p><p>&nbsp;&nbsp;&nbsp;&nbsp;&nbsp; 與此同時,穆斯林也知道拉登並沒有醫治政治和社會弊病的良藥。但也沒有其他能救助穆斯林社會的穆斯林領導人脫穎而出。因此他們正繼續等待一個也許比拉登有更好的策略、能帶領他們走向繁榮的英雄出現。</p><p>&nbsp;&nbsp;&nbsp;&nbsp;&nbsp; 言論自由確實是一種高尚的理想。就學術活動而言,堅持言論自由的絕對性也許是必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這樣一種行為也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譬如說,在擁擠的劇院裏,有人惡作劇大呼“起火了”會產生怎樣的後果?言論自由不足以成為人們褻瀆伊斯蘭先知或漠視眾多穆斯林感情的理由。我們尚且不能容忍有人在劇院裏大叫“起火”這類不負責任的言論,又怎能容忍有人對世界上的一種偉大宗教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呢?這是西方狂熱信仰言論自由者應該回答的一個問題。</p><p>&nbsp;&nbsp;&nbsp;&nbsp;&nbsp; 西方似乎在維護言論自由這一點上非常頑固。這樣做的偽善之處在于,這種自由在某些國家並不像它們表面看來的那麼絕對。人類沒有絕對的事情。穆斯林不允許任何人褻瀆他們的宗教或先知,在這一點上他們同樣不會妥協。</p><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在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全球化的世界,總得有人做出妥協或讓步。穆斯和基督徒應該相互承諾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我們生活的地球村就像一個擁擠的劇院,一個人在驚呼“起火”前需要有良好的判斷——甚至以言論自由的名義也不可隨便亂叫。</p><p>&nbsp;&nbsp;&nbsp;&nbsp;&nbsp; 注:本文作者Ehsan Ahrari是美國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Alexandria, VA)的獨立戰略分析家。</p>
<p><font color="#0000ff">自己的烂国执行那些邪 教教义就算了,居然还要求文明国家也执行,他们想干什么?想邪 教统治世界么?口口声声要尊重不同文化,言论自由,政 教分离就是文明世界的文化,你强迫人家接受你的观点那才是对他人侮辱.</font></p><p><font color="#ff0000"><strong>不知当年以惩罚异教徒为名,发动了十字军东征的西方世界,算不算是恐怖主义的鼻祖?</strong></font></p>
<p>言論自由 誰說才算數?<br/>洪維良/北市(研究生)</p><p>&nbsp;&nbsp;&nbsp; 自從去年九月三十號丹麥報紙 Jylands-Post 公佈了十二張諷刺墨和墨德的卡通之後,歐洲與伊斯蘭世界就陷入一場信仰與言論自由的戰爭。</p><p>&nbsp;&nbsp;&nbsp; 對西歐政府及媒體而言,言論自由就是聖女的貞操一樣,侵犯不得。許多國家都將言論自由定位為憲法精神之一,位階高於一切,但是問題在於誰來界定言論自由的紅線呢?就像約旦的報紙所說一樣,為什麼永遠都是西歐國家在決定什麼是言論自由,什麼不是言論自由?德國明文禁止納粹思想的傳撥,奧地利甚至立了納粹禁止法,不也是某種形式的限制言論。如果禁止納粹言論不違反言論自由,那對其他宗教文化的侵犯為何卻在言論自由的大帽之下呢?</p><p><br/>&nbsp;&nbsp;&nbsp;&nbsp; 約旦的社論,不但表達了對西方報社所謂言論自由的解釋不滿,更是對其的立場提出懷疑。十二幅卡通,諷刺的是伊斯蘭的人民,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恐怖份子?這兩者不盡相同,但是從這十二幅畫,卻讓感到作者傳達一個訊息,伊斯蘭的人民還活在無知與暴力之中,伊斯蘭的人民都有恐怖份子的傾向。歐洲這種先入為主的文化優勢,除了加深不同文化之間的鴻溝之外,更是加深伊斯蘭對於西歐的傲慢與偏見的仇恨。</p><p>&nbsp;&nbsp;&nbsp; 總之,與其說這是一場文化的戰爭,不如說是一場信仰的堅持,但卻是一場沒有同理心的信仰堅持。</p>
<p>&nbsp;&nbsp;&nbsp; 这件事非常的清楚,西方那种文明的傲慢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言论自由不过是幌子。</p><p>&nbsp;&nbsp;&nbsp; 中国人应该从这件事情中深刻的体会到自我强大的作用,如果你强大,你的禁忌别人就尊重,自己弱小,对方只会说“我就欺负你,你又能怎么样?”</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