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馆老板娘助洋老公推广中国武术(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8 10:45:17
中餐馆老板娘助洋老公推广中国武术(图)     来源: 广州日报 夜幕下的哈瓦那中国城。 经过打拼和苦心经营,陶琦现在已经在哈瓦那打下一片天地。现在,陶琦、李荣富和他们的新生宝宝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李荣富和他的“弟子们”与本报记者刘旦(左一)在天坛饭店前合影。 哈瓦那华人纪念碑碑文:“古巴华人没有一个逃兵,古巴华人没有一个叛徒。”   这些天,一群从哈瓦那郊区前来欢度新春的中国留学生,相约在天坛饭店聚餐,席间无不说到“老板娘”的“神通广大”———在古巴这个地方,能将华人区唯一的一家地道中国餐馆开得如此红红火火,宾客如云,实在不简单。  为此,我们特意走近天坛饭店、这家哈瓦那为数不多的地道中餐馆,了解关于它的故事……   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华人区“中国城”的“天坛饭店”的老板娘陶琦这个春节没有在自己经营的这家饭店里出现,这个消息很快在哈瓦那乃至古巴的中国人中间流传,但很快就有消息反馈回来说,陶琦在1月27日(北京时间大年除夕)那天生下来一个女儿。“这么快生了啊,难怪这几天都没见着她呢!”人们恍然大悟。   本报特派哈瓦那记者 刘旦、周祚 摄影报道   异乡创业   “天坛饭店”中名流云集   陶琦,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36岁的脸看上去只有30开外,当记者在她古巴老公李荣富的引导下来到她在哈瓦那的家时,她正恬静地坐在家里,和刚从上海来到哈瓦那的姨父姨妈谈笑,刚刚诞生的宝宝熟睡在摇篮里。“她生孩子很快的,古巴时间1月27日晚上(中国农历除夕)10时多到12时不到,两个小时就生下来了。”老公一边操着熟练的中国话,一边做着医生帮着生孩子的样子,引得大家一阵会心的笑声。   哈瓦那或者古巴的中国人,无论老华侨华裔或者年轻的留学生,抑或到此公干旅游的人,在结识陶琦之前必然会先与“天坛饭店”见面,“天坛饭店”正在成为在哈瓦那或者古巴的中国人联系的纽带。   这些天,一群从哈瓦那郊区前来欢度新春的中国留学生,相约在天坛饭店聚餐,席间无不说到“老板娘”的“神通广大”———将华人区唯一的一家中国餐馆开得如此红红火火,宾客如云。   “大年初一中午,邵黄将军和大使馆的人还都在店里吃饭,这几乎成了他们每年过年的规矩了。”老公李荣富说的邵黄将军,生在古巴,根却在中国广州,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他担任古巴国家物质储备委员会的主席,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还担任了古中友协主席。   像邵黄将军这样在古巴具有相当地位的人,通过“天坛饭店”这个纽带与陶琦建立联系的人多的是。“在古巴,一般的政府高官都去过‘天坛饭店’,社会名流常常在那里聚会。”陶琦不无骄傲地补充道。   异国情缘   与老公结婚“速战速决”   1992年,陶琦从上海华山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先在上海开酒吧,后来随父亲远赴俄罗斯学做生意,1995年和父母来到哈瓦那。   “没想到一到哈瓦那一看就看上我老公了。”两人1995年12月底认识,1996年3月结婚,用陶琦的话叫“速战速决”。老公李荣富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曾两次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武术。   “其实陶琦的爸爸刚开始并不同意我俩结婚,而且还很生气,她妈妈长期在秘鲁做生意,见多识广,很快接受了我。说实话,我开始也不是很喜欢陶琦,后来两个人在哈瓦那街头逛来逛去,觉得两个在一起也挺好,就结婚了。”李荣富告诉我们。   经营策略   请来名厨确保中国口味   古巴政府鉴于李荣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特批陶琦夫妇以社团的名义在“中国城”开设饭店。   如今在不足百米长的“中国城”里有10来家餐馆:“长城酒家”、“广州餐室”、“东坡楼”等,门牌字号清一色的中国字,大红灯笼高高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门联,在中国流行音乐的衬托下使入夜的“中国城”充满了中国味。但“中国城”里真正是中国人开设的饭馆却只有“天坛饭店”,其他的只是当地人玩的“中国风味”。   1997年12月开张的时候,“天坛饭店”只有五张饭桌。为了使饭店的口味做到真正的中国化,陶琦把远在上海的朋友厨师罗书贵请到了哈瓦那,哈瓦那缺香精、味精,就托人从上海带来,后来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西安籍厨师梁旭言也加盟进来,这使“天坛饭店”的中国味道进一步得到保证。当时取饭店名字时,陶琦想,中国产的“天坛”牌清凉油在古巴不是非常受欢迎吗?那就叫“天坛饭店”吧,就这样在“中国城”里一家地道的中国餐馆诞生了。   传播文化   支持老公办中国武术协会   饭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天天宾朋满座,每天的营业额在1000红比索以上(1美元=0.8红比索)。不但老板娘陶琦开始在哈瓦那华人社会走红,古巴的政府高官也频频光顾。   陶琦凭着自己外国人的身份买来一部“现代”小轿车。平时和父亲一起打理“天坛饭店”的生意,还从饭店收入中拿出一笔资金支持丈夫在哈瓦那开设的武术协会。老公李荣富现在担任“古巴武术协会主席”,每天忙于教授协会4000多名会员免费练习中国武术。“赚到钱肯定得支持老公推广中国文化的事业。”陶琦平静地说。   如今陶琦对古巴充满了好感,说古巴人很友好。她平时有空会到海边去租游艇钓鱼、潜水,或者到哈瓦那少有的几个舞厅里跳舞。在哈瓦那甚至整个古巴,陶琦称得上是最悠闲的人之一。“你会不会有一天还会回到上海去?”“现在没有打算。出来之后更觉得祖国好,越来越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在古巴的华人华侨中,陶琦无疑是成功的。古巴维亚科拉拉教育大学几位来自山东的留学生这样评价她。无论是中国驻古巴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是古巴的其他华人华侨,甚至古巴政府的高官,只要你说起古巴的中国人,他们都会首先提到“天坛饭店”,提到陶琦和她的老公。   “中餐馆”多是古巴人打理   在整个哈瓦那,罗书贵和梁旭言两位中国厨师的名字可谓大名鼎鼎,他们是“中国城”里仅有的中国厨师,不仅卡斯特罗等古巴政要是他们的“座上常客”,连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访,都品尝过他们的手艺。大凡是中国人来到哈瓦那,都会找“天坛饭店”吃饭,本报记者也不例外,通过“吃”,与罗书贵和梁旭言交上了朋友。   哈瓦那仅有的两个中国厨师   经过两天近40个小时的辗转,大年初一晚上,我们来到了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古巴。一下飞机,饥肠辘辘的我们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的推荐下,直接来到“天坛饭店”,正宗的中国菜———简单的“炒小白菜、排骨汤、宫保鸡丁”,让我们喜出望外。   这间店的装饰尽显中国特色,从里到外的红灯笼、对联、山水画、关公像,从一台老式的录音机里缓缓地流淌出20年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美妙音符。美美地吃上一顿后,我们提出想请两位中国厨师出来见上一面。听说有两位《广州日报》的记者不远万里前来采访,两位厨师放下手上的活计,乐呵呵地从厨房里出来,见到我们,他们以传统中国人的方式,拱手连说:“新年好、新年好!”   厨师罗书贵和梁旭言今年分别是37岁和43岁。罗书贵是上海人,而梁旭言是西安人。1999年就来到哈瓦那的罗书贵说:“现在整个古巴只有三家纯正的中餐馆,古巴首都哈瓦那只有两家,我们‘天坛饭店’位于市区的中国城内,是最出名的一间。”   厨师每月赚1万多元人民币   天坛饭店的菜牌上,国内的几大菜系粤菜、沪菜、川菜都应有尽有。梁旭言告诉我们,他在来“天坛饭店”做厨师之前,曾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里当厨师。在使馆工作时,老梁就为来访的众多中国国家领导人做过菜。之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古巴时,大使馆就找到“天坛饭店”,借了罗书贵和梁旭言几天,专门为中国代表团做饭。   老梁在国内已结婚生子,女儿今年17岁。罗书贵则尚未结婚,生性乐观的他笑嘻嘻地说,有可能的话,他会找一个古巴姑娘做老婆。罗书贵说,现在他每个月能赚1000多红比索(相当于1万多元人民币)。   在哈瓦那,尽管中国城里热闹依旧。整个中国城内只剩下一间中餐馆由中国厨师在主勺,其他都悄悄地换了主人。罗师傅介绍,整个中国城只有不到七八十米的一条巷子,总共有10间左右的中餐馆,除了天坛饭店之外,其他的餐馆已经不是真正的华人华侨在打理了。   古稀老华侨独撑《光华报》   在哈瓦那华人区至今出版着一份今天古巴唯一的中文报纸《光华报》,而支撑这份报纸的是三位年过古稀的广东新会华侨蒋祖乐(82岁)、蒋祖廉(70岁)兄弟,总编辑赵肇商。   《光华报》经理蒋祖乐说,《光华报》的报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董必武所题,现在每两周对开出版一期,每期发行400份左右,只在华人社区发行,每份报纸卖20比分(相当人民币8分钱),报馆的费用全靠华人会馆资助。   报社有员工11人,办公条件简陋得只有一张总编辑的桌子,总编辑身兼记者、编辑和社论撰稿人。报纸的内容有的来自新华社和中新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电讯稿、古巴当地报纸的新闻摘抄,还有一些总编辑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华人社区的新闻。报社使用铅字排版。尽管条件可谓艰苦,但《光华报》11位员工依旧执著地坚持着。这份报纸一直是古巴华人联系的重要工具。   蒋氏兄弟在上世纪50年代移民到古巴,兄弟俩一直相依为命,至今没有结婚。“当时我伯父写信给我说,如果你没办法生活的话,就来古巴吧。”没想到这一来就大半辈子,再也无法回去了。   蒋祖廉说:“古巴华人为古巴的独立和国家建设做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带着我们来到市中心的“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这是古巴政府为了纪念在古巴独立战争中为古巴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古巴华人而立的纪念碑。纪念碑的碑文上有一句话:“古巴华人没有一个逃兵,古巴华人没有一个叛徒。”中餐馆老板娘助洋老公推广中国武术(图)     来源: 广州日报 夜幕下的哈瓦那中国城。 经过打拼和苦心经营,陶琦现在已经在哈瓦那打下一片天地。现在,陶琦、李荣富和他们的新生宝宝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李荣富和他的“弟子们”与本报记者刘旦(左一)在天坛饭店前合影。 哈瓦那华人纪念碑碑文:“古巴华人没有一个逃兵,古巴华人没有一个叛徒。”   这些天,一群从哈瓦那郊区前来欢度新春的中国留学生,相约在天坛饭店聚餐,席间无不说到“老板娘”的“神通广大”———在古巴这个地方,能将华人区唯一的一家地道中国餐馆开得如此红红火火,宾客如云,实在不简单。  为此,我们特意走近天坛饭店、这家哈瓦那为数不多的地道中餐馆,了解关于它的故事……   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华人区“中国城”的“天坛饭店”的老板娘陶琦这个春节没有在自己经营的这家饭店里出现,这个消息很快在哈瓦那乃至古巴的中国人中间流传,但很快就有消息反馈回来说,陶琦在1月27日(北京时间大年除夕)那天生下来一个女儿。“这么快生了啊,难怪这几天都没见着她呢!”人们恍然大悟。   本报特派哈瓦那记者 刘旦、周祚 摄影报道   异乡创业   “天坛饭店”中名流云集   陶琦,一个地道的上海女人,36岁的脸看上去只有30开外,当记者在她古巴老公李荣富的引导下来到她在哈瓦那的家时,她正恬静地坐在家里,和刚从上海来到哈瓦那的姨父姨妈谈笑,刚刚诞生的宝宝熟睡在摇篮里。“她生孩子很快的,古巴时间1月27日晚上(中国农历除夕)10时多到12时不到,两个小时就生下来了。”老公一边操着熟练的中国话,一边做着医生帮着生孩子的样子,引得大家一阵会心的笑声。   哈瓦那或者古巴的中国人,无论老华侨华裔或者年轻的留学生,抑或到此公干旅游的人,在结识陶琦之前必然会先与“天坛饭店”见面,“天坛饭店”正在成为在哈瓦那或者古巴的中国人联系的纽带。   这些天,一群从哈瓦那郊区前来欢度新春的中国留学生,相约在天坛饭店聚餐,席间无不说到“老板娘”的“神通广大”———将华人区唯一的一家中国餐馆开得如此红红火火,宾客如云。   “大年初一中午,邵黄将军和大使馆的人还都在店里吃饭,这几乎成了他们每年过年的规矩了。”老公李荣富说的邵黄将军,生在古巴,根却在中国广州,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他担任古巴国家物质储备委员会的主席,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还担任了古中友协主席。   像邵黄将军这样在古巴具有相当地位的人,通过“天坛饭店”这个纽带与陶琦建立联系的人多的是。“在古巴,一般的政府高官都去过‘天坛饭店’,社会名流常常在那里聚会。”陶琦不无骄傲地补充道。   异国情缘   与老公结婚“速战速决”   1992年,陶琦从上海华山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先在上海开酒吧,后来随父亲远赴俄罗斯学做生意,1995年和父母来到哈瓦那。   “没想到一到哈瓦那一看就看上我老公了。”两人1995年12月底认识,1996年3月结婚,用陶琦的话叫“速战速决”。老公李荣富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曾两次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武术。   “其实陶琦的爸爸刚开始并不同意我俩结婚,而且还很生气,她妈妈长期在秘鲁做生意,见多识广,很快接受了我。说实话,我开始也不是很喜欢陶琦,后来两个人在哈瓦那街头逛来逛去,觉得两个在一起也挺好,就结婚了。”李荣富告诉我们。   经营策略   请来名厨确保中国口味   古巴政府鉴于李荣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特批陶琦夫妇以社团的名义在“中国城”开设饭店。   如今在不足百米长的“中国城”里有10来家餐馆:“长城酒家”、“广州餐室”、“东坡楼”等,门牌字号清一色的中国字,大红灯笼高高挂,“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门联,在中国流行音乐的衬托下使入夜的“中国城”充满了中国味。但“中国城”里真正是中国人开设的饭馆却只有“天坛饭店”,其他的只是当地人玩的“中国风味”。   1997年12月开张的时候,“天坛饭店”只有五张饭桌。为了使饭店的口味做到真正的中国化,陶琦把远在上海的朋友厨师罗书贵请到了哈瓦那,哈瓦那缺香精、味精,就托人从上海带来,后来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西安籍厨师梁旭言也加盟进来,这使“天坛饭店”的中国味道进一步得到保证。当时取饭店名字时,陶琦想,中国产的“天坛”牌清凉油在古巴不是非常受欢迎吗?那就叫“天坛饭店”吧,就这样在“中国城”里一家地道的中国餐馆诞生了。   传播文化   支持老公办中国武术协会   饭店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天天宾朋满座,每天的营业额在1000红比索以上(1美元=0.8红比索)。不但老板娘陶琦开始在哈瓦那华人社会走红,古巴的政府高官也频频光顾。   陶琦凭着自己外国人的身份买来一部“现代”小轿车。平时和父亲一起打理“天坛饭店”的生意,还从饭店收入中拿出一笔资金支持丈夫在哈瓦那开设的武术协会。老公李荣富现在担任“古巴武术协会主席”,每天忙于教授协会4000多名会员免费练习中国武术。“赚到钱肯定得支持老公推广中国文化的事业。”陶琦平静地说。   如今陶琦对古巴充满了好感,说古巴人很友好。她平时有空会到海边去租游艇钓鱼、潜水,或者到哈瓦那少有的几个舞厅里跳舞。在哈瓦那甚至整个古巴,陶琦称得上是最悠闲的人之一。“你会不会有一天还会回到上海去?”“现在没有打算。出来之后更觉得祖国好,越来越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在古巴的华人华侨中,陶琦无疑是成功的。古巴维亚科拉拉教育大学几位来自山东的留学生这样评价她。无论是中国驻古巴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是古巴的其他华人华侨,甚至古巴政府的高官,只要你说起古巴的中国人,他们都会首先提到“天坛饭店”,提到陶琦和她的老公。   “中餐馆”多是古巴人打理   在整个哈瓦那,罗书贵和梁旭言两位中国厨师的名字可谓大名鼎鼎,他们是“中国城”里仅有的中国厨师,不仅卡斯特罗等古巴政要是他们的“座上常客”,连中国国家领导人来访,都品尝过他们的手艺。大凡是中国人来到哈瓦那,都会找“天坛饭店”吃饭,本报记者也不例外,通过“吃”,与罗书贵和梁旭言交上了朋友。   哈瓦那仅有的两个中国厨师   经过两天近40个小时的辗转,大年初一晚上,我们来到了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古巴。一下飞机,饥肠辘辘的我们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的推荐下,直接来到“天坛饭店”,正宗的中国菜———简单的“炒小白菜、排骨汤、宫保鸡丁”,让我们喜出望外。   这间店的装饰尽显中国特色,从里到外的红灯笼、对联、山水画、关公像,从一台老式的录音机里缓缓地流淌出20年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首老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美妙音符。美美地吃上一顿后,我们提出想请两位中国厨师出来见上一面。听说有两位《广州日报》的记者不远万里前来采访,两位厨师放下手上的活计,乐呵呵地从厨房里出来,见到我们,他们以传统中国人的方式,拱手连说:“新年好、新年好!”   厨师罗书贵和梁旭言今年分别是37岁和43岁。罗书贵是上海人,而梁旭言是西安人。1999年就来到哈瓦那的罗书贵说:“现在整个古巴只有三家纯正的中餐馆,古巴首都哈瓦那只有两家,我们‘天坛饭店’位于市区的中国城内,是最出名的一间。”   厨师每月赚1万多元人民币   天坛饭店的菜牌上,国内的几大菜系粤菜、沪菜、川菜都应有尽有。梁旭言告诉我们,他在来“天坛饭店”做厨师之前,曾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里当厨师。在使馆工作时,老梁就为来访的众多中国国家领导人做过菜。之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古巴时,大使馆就找到“天坛饭店”,借了罗书贵和梁旭言几天,专门为中国代表团做饭。   老梁在国内已结婚生子,女儿今年17岁。罗书贵则尚未结婚,生性乐观的他笑嘻嘻地说,有可能的话,他会找一个古巴姑娘做老婆。罗书贵说,现在他每个月能赚1000多红比索(相当于1万多元人民币)。   在哈瓦那,尽管中国城里热闹依旧。整个中国城内只剩下一间中餐馆由中国厨师在主勺,其他都悄悄地换了主人。罗师傅介绍,整个中国城只有不到七八十米的一条巷子,总共有10间左右的中餐馆,除了天坛饭店之外,其他的餐馆已经不是真正的华人华侨在打理了。   古稀老华侨独撑《光华报》   在哈瓦那华人区至今出版着一份今天古巴唯一的中文报纸《光华报》,而支撑这份报纸的是三位年过古稀的广东新会华侨蒋祖乐(82岁)、蒋祖廉(70岁)兄弟,总编辑赵肇商。   《光华报》经理蒋祖乐说,《光华报》的报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董必武所题,现在每两周对开出版一期,每期发行400份左右,只在华人社区发行,每份报纸卖20比分(相当人民币8分钱),报馆的费用全靠华人会馆资助。   报社有员工11人,办公条件简陋得只有一张总编辑的桌子,总编辑身兼记者、编辑和社论撰稿人。报纸的内容有的来自新华社和中新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电讯稿、古巴当地报纸的新闻摘抄,还有一些总编辑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华人社区的新闻。报社使用铅字排版。尽管条件可谓艰苦,但《光华报》11位员工依旧执著地坚持着。这份报纸一直是古巴华人联系的重要工具。   蒋氏兄弟在上世纪50年代移民到古巴,兄弟俩一直相依为命,至今没有结婚。“当时我伯父写信给我说,如果你没办法生活的话,就来古巴吧。”没想到这一来就大半辈子,再也无法回去了。   蒋祖廉说:“古巴华人为古巴的独立和国家建设做出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他带着我们来到市中心的“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这是古巴政府为了纪念在古巴独立战争中为古巴独立而浴血奋战的古巴华人而立的纪念碑。纪念碑的碑文上有一句话:“古巴华人没有一个逃兵,古巴华人没有一个叛徒。”
<p>這文章寫的﹐貨幣比值都寫錯了﹐1.00peso cubana合us$0.80,剛好相反﹐這其實是官方匯率﹐你在古巴用1peso是買不來8毛美元的﹐黑市匯率是1美元換21元古巴比索。如果哪位去古巴千萬不要上這個當啊﹐真實匯率是21﹕1。</p><p>那幾個大廚如果像文中所說的1000pesos cubana的工資﹐不過每月50美元﹐400人民幣而已﹐可憐可憐﹐不知是哪個不要臉的蛇頭騙他們去的。</p><p>說不定這文章就是蛇頭受意那些不要臉的人寫的﹐欺騙國人。</p>[em03][em03]
<p>厨师月薪万元人民币恐怕不会假。小地方好点的厨师也绝对是高薪族啊</p>
看以后谁再敢上门收保护费。[em05][em05][e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