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观察:美国外交单边主义的衰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3:47:13
  单边主义是布什第一任期外交政策最显著的特色。一年前,布什以高票赢得总统大选连任,反映出美国公众对其单边主义政策的认可。很多人因此曾预计,在布什的第二任期,美国外交的单边作风会继续维持。然而,一年来的事实说明,情况并非如此。

  一、单边主义失去国内民意的推动。外交政策的推行必须有国内政治的支持,民意支持的下降使布什无法全力推行其外交政策。在布什的第一任期,担心恐怖威胁、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旗开得胜”是美国民众支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但从历史上看,美国民众对外交政策的态度变化有一定规律。在战争和危机时期,民意高度一致,支持政府的对外政策。而随着战争的延长和伤亡的增加,民意会逐渐分化。2005年以来,由于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美军在伊拉克阵亡人数突破2100人,美国社会和士兵家属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已经从战争刚刚开始时的“一边倒”变为忧心重重,反战呼声越来越大。2005年9月,美国首都华盛顿爆发了30万人参加的反战示威。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连串问题也严重损害了布什政府的形象。美国公众对行政当局处理“卡特里娜”飓风不力的指责尚未平息,联邦特别检查官在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后,正式指控副总统切尼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安全顾问利比泄露联邦特工的秘密身份、作伪证、妨碍司法调查,布什的办公室主任也被怀疑与此事有牵连。布什提名没有专业经历的迈尔斯夫人担任联邦大法官引起人们对他任人唯亲的指责。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赤字不断增加则使公众对布什管理经济的能力产生怀疑。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布什的国内支持率已不足40%。在伊拉克问题上,更是有60%的人认为布什处置失当。近半数的受访者要求美国在12个月内撤出大多数驻伊美军。为凝聚国内支持,布什不得不重新进行政治动员,最近连续四次发表演说,并公布《伊拉克致胜战略》,为自己的伊拉克政策辩护,但收效甚微。
  “9·11”事件后,布什曾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一年前,布什还踌躇满志,认为大选胜利使他赢得了“资本”,他的任务就是花掉这些资本。但转眼间,这种“资本”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布什现在被舆论称为“最跛的跛鸭”。总统国内声望的下跌,造成其外交权力的削弱。为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布什不得不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内政问题上。在资源配置方面,布什也不得不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而不是战争,这使得他无法继续集中精力和资源于外交问题,美国推行外交政策的能力、干预伊拉克重建的能力实际上受到削弱。
  二、美国总统布什的外交权力受到制衡。与民意的变化一致,美国国会也不再对总统言听计从,开始对布什的外交权力进行制衡。布什的第一任期,在“反恐压倒一切”的形势下,总统与行政当局在对外关系中的权力得到扩充,国会面对总统的要求,经常扮演橡皮图章的作用。随着国内恐怖威胁的减弱,总统的权威下降,国会要从总统手中夺回“流失”的权力,重新在外交事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5年3月,布什提名鹰派色彩浓厚的博尔顿出任联合国大使可视为其单边作风的惯性表现,而国会迟迟不予批准则反映出国会与总统事事配合的蜜月时期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国会议员批评布什的伊拉克政策,指责布什任意妄为,有意利用虚假情报误导美国公众,将美国拖入了另一场“越战”,他们要求布什尽快采取措施,从伊拉克体面地脱身。压力之下,布什被迫表示愿意承担根据错误情报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责任。2005年11月,参议院通过决议,要求行政当局在2006年致力于让伊拉克部队维持治安,为美军的撤离创造条件。国会的制约使布什在外交上无法像过去那样搞“一言堂”。
  共和党内部出现分化,民主党势力开始恢复,削弱了共和党对国会的控制,加强了对布什政府的牵制。在共和党内,一部分人开始怀疑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而布什原来最坚定的支持者新保守派也对布什任人唯亲的做法、泄密案的发生不满。布什收回对迈尔斯夫人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说明一向行事执著的他面对本党压力不得不让步。随着美国在伊拉克越陷越深,共和党也不得不改变原来坚决支持战争的立场,逐渐偏向民主党的立场,要求总统拿出结束战争的方案。民主党人则将对伊动武“情报不准”与布什本人的“品格”和“诚信”挂钩,指责布什“惯于欺骗”,批评布什政府在国际上狂妄自大,疏远了与盟国的关系,忽视人权,使美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尴尬境地。在国内问题上,民主党主要在失业率、减税、教育等问题上抨击布什政策的弊端,指责布什的减税政策是维护富人利益,而对中下阶层民众的生计漠不关心。
  美国总统在第二任期的后期常常面临“跛脚鸭”处境。这时因为总统快要换届走人,对阁僚的号召力下降,而国会议员在总统声望高的时候与总统套近乎,借助强势总统的推力为自己辅选,现在眼看布什支持率下跌,从自己的竞选连任考虑,也开始同布什保持一定距离。未来,布什将更难推进自己的政策。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内政是外交的继续。随着200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内政与外交的相互影响会进一步加强。在美国,选举是最大的政治。所有的外交政策决定都要放在选举的背景下考量。“泄密案”影响到布什的“信用”得分,严重的失业问题拉低了布什的经济能力得分,伊拉克的混乱局面和美军伤亡的不断增加则在威胁着布什的政治能力得分。为争取民意,化解“跛脚鸭”处境,布什在外交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与国内政治议程密切相关的国际问题,如在伊拉克取得切实成绩,尽快实现伊拉克局势的稳定以减少美军伤亡和证明对伊发动战争的正确,拓展对外贸易以增加国内就业,强调人权问题以修补美国的形象,等等。
  三、国际因素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制约。美国在国际上推行单边主义,也越来越行不通。伊拉克重建工作的难度、耗费的代价和时间都大大超出了美国的想象。目前,16万美军仍驻扎在伊拉克,战争花费已超过3000亿美元。伊拉克局势仍动荡不安,袭击事件不断发生,美军伤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的财政负担沉重,军人出现厌烦情绪。越来越多的人把伊拉克战争比作当年的越战。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势力都在下滑。
  就在伊拉克秩序迟迟无法恢复的同时,久拖不决的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也让美国大伤脑筋。如坐视不管,朝鲜、伊朗可能很快拥有核武器,并有可能造成核技术的进一步扩散;美国尤其担心伊斯兰极端势力因此获得核技术。通过谈判解决,美国既担心被认为屈服于这两个国家的“核讹诈”,又对这两个国家能否切实履行协议感到怀疑。而使用军事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美国由于陷在伊拉克又力不从心。无奈之下,美国不得不求助于多边外交,一方面依靠中国主持的六方会谈机制,协调解决朝核问题;另一方面依赖欧洲国家出面帮忙解决伊朗核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激化。
  国际、国内局势迫使布什政府收敛其单边主义的做法。在人事方面,行政当局内部积极支持单边主义的新保守派影响力下降,极力支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助理国务卿博尔顿担任美驻联合国大使,他们对外交政策基本已失去影响力。在外交决策方面,国防部的地位下降,国务院的作用上升。国防部强调依靠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国务院则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强硬派可以赢得战争一时的胜利,却无法在伊实现和平和秩序。近两年多来,伊拉克的混乱局面打击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气焰。以国务卿赖斯为首的主张使用外交手段、利用国际机制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国务院恢复了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修复美欧关系的努力以及与伊朗和朝鲜的谈判也获得了布什的支持。
  总的来看,由于国内支持的下降,美国外交政策目标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加大,因此出现力不从心的迹象。为有效推行外交政策,美国政府将在外交上“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即安全第一,经济贸易是第二位的问题,人权仅仅是针对大中东的旗帜。对外,为全力以赴应付伊拉克局势而在其他问题上收敛单边主义作风,强调合作而不是对抗,做出更多的多边姿态,巩固同盟国的关系,缓和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对内,为争取公众对伊拉克政策的支持,而不得不试图在贸易、人权等方面迎合国内政治。单边主义是布什第一任期外交政策最显著的特色。一年前,布什以高票赢得总统大选连任,反映出美国公众对其单边主义政策的认可。很多人因此曾预计,在布什的第二任期,美国外交的单边作风会继续维持。然而,一年来的事实说明,情况并非如此。

  一、单边主义失去国内民意的推动。外交政策的推行必须有国内政治的支持,民意支持的下降使布什无法全力推行其外交政策。在布什的第一任期,担心恐怖威胁、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旗开得胜”是美国民众支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但从历史上看,美国民众对外交政策的态度变化有一定规律。在战争和危机时期,民意高度一致,支持政府的对外政策。而随着战争的延长和伤亡的增加,民意会逐渐分化。2005年以来,由于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美军在伊拉克阵亡人数突破2100人,美国社会和士兵家属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态度已经从战争刚刚开始时的“一边倒”变为忧心重重,反战呼声越来越大。2005年9月,美国首都华盛顿爆发了30万人参加的反战示威。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连串问题也严重损害了布什政府的形象。美国公众对行政当局处理“卡特里娜”飓风不力的指责尚未平息,联邦特别检查官在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后,正式指控副总统切尼办公室主任兼国家安全顾问利比泄露联邦特工的秘密身份、作伪证、妨碍司法调查,布什的办公室主任也被怀疑与此事有牵连。布什提名没有专业经历的迈尔斯夫人担任联邦大法官引起人们对他任人唯亲的指责。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赤字不断增加则使公众对布什管理经济的能力产生怀疑。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布什的国内支持率已不足40%。在伊拉克问题上,更是有60%的人认为布什处置失当。近半数的受访者要求美国在12个月内撤出大多数驻伊美军。为凝聚国内支持,布什不得不重新进行政治动员,最近连续四次发表演说,并公布《伊拉克致胜战略》,为自己的伊拉克政策辩护,但收效甚微。
  “9·11”事件后,布什曾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一年前,布什还踌躇满志,认为大选胜利使他赢得了“资本”,他的任务就是花掉这些资本。但转眼间,这种“资本”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布什现在被舆论称为“最跛的跛鸭”。总统国内声望的下跌,造成其外交权力的削弱。为缓解国内的不满情绪,布什不得不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内政问题上。在资源配置方面,布什也不得不把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而不是战争,这使得他无法继续集中精力和资源于外交问题,美国推行外交政策的能力、干预伊拉克重建的能力实际上受到削弱。
  二、美国总统布什的外交权力受到制衡。与民意的变化一致,美国国会也不再对总统言听计从,开始对布什的外交权力进行制衡。布什的第一任期,在“反恐压倒一切”的形势下,总统与行政当局在对外关系中的权力得到扩充,国会面对总统的要求,经常扮演橡皮图章的作用。随着国内恐怖威胁的减弱,总统的权威下降,国会要从总统手中夺回“流失”的权力,重新在外交事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05年3月,布什提名鹰派色彩浓厚的博尔顿出任联合国大使可视为其单边作风的惯性表现,而国会迟迟不予批准则反映出国会与总统事事配合的蜜月时期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国会议员批评布什的伊拉克政策,指责布什任意妄为,有意利用虚假情报误导美国公众,将美国拖入了另一场“越战”,他们要求布什尽快采取措施,从伊拉克体面地脱身。压力之下,布什被迫表示愿意承担根据错误情报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责任。2005年11月,参议院通过决议,要求行政当局在2006年致力于让伊拉克部队维持治安,为美军的撤离创造条件。国会的制约使布什在外交上无法像过去那样搞“一言堂”。
  共和党内部出现分化,民主党势力开始恢复,削弱了共和党对国会的控制,加强了对布什政府的牵制。在共和党内,一部分人开始怀疑布什的伊拉克政策,而布什原来最坚定的支持者新保守派也对布什任人唯亲的做法、泄密案的发生不满。布什收回对迈尔斯夫人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说明一向行事执著的他面对本党压力不得不让步。随着美国在伊拉克越陷越深,共和党也不得不改变原来坚决支持战争的立场,逐渐偏向民主党的立场,要求总统拿出结束战争的方案。民主党人则将对伊动武“情报不准”与布什本人的“品格”和“诚信”挂钩,指责布什“惯于欺骗”,批评布什政府在国际上狂妄自大,疏远了与盟国的关系,忽视人权,使美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尴尬境地。在国内问题上,民主党主要在失业率、减税、教育等问题上抨击布什政策的弊端,指责布什的减税政策是维护富人利益,而对中下阶层民众的生计漠不关心。
  美国总统在第二任期的后期常常面临“跛脚鸭”处境。这时因为总统快要换届走人,对阁僚的号召力下降,而国会议员在总统声望高的时候与总统套近乎,借助强势总统的推力为自己辅选,现在眼看布什支持率下跌,从自己的竞选连任考虑,也开始同布什保持一定距离。未来,布什将更难推进自己的政策。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内政是外交的继续。随着200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内政与外交的相互影响会进一步加强。在美国,选举是最大的政治。所有的外交政策决定都要放在选举的背景下考量。“泄密案”影响到布什的“信用”得分,严重的失业问题拉低了布什的经济能力得分,伊拉克的混乱局面和美军伤亡的不断增加则在威胁着布什的政治能力得分。为争取民意,化解“跛脚鸭”处境,布什在外交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与国内政治议程密切相关的国际问题,如在伊拉克取得切实成绩,尽快实现伊拉克局势的稳定以减少美军伤亡和证明对伊发动战争的正确,拓展对外贸易以增加国内就业,强调人权问题以修补美国的形象,等等。
  三、国际因素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制约。美国在国际上推行单边主义,也越来越行不通。伊拉克重建工作的难度、耗费的代价和时间都大大超出了美国的想象。目前,16万美军仍驻扎在伊拉克,战争花费已超过3000亿美元。伊拉克局势仍动荡不安,袭击事件不断发生,美军伤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的财政负担沉重,军人出现厌烦情绪。越来越多的人把伊拉克战争比作当年的越战。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势力都在下滑。
  就在伊拉克秩序迟迟无法恢复的同时,久拖不决的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也让美国大伤脑筋。如坐视不管,朝鲜、伊朗可能很快拥有核武器,并有可能造成核技术的进一步扩散;美国尤其担心伊斯兰极端势力因此获得核技术。通过谈判解决,美国既担心被认为屈服于这两个国家的“核讹诈”,又对这两个国家能否切实履行协议感到怀疑。而使用军事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美国由于陷在伊拉克又力不从心。无奈之下,美国不得不求助于多边外交,一方面依靠中国主持的六方会谈机制,协调解决朝核问题;另一方面依赖欧洲国家出面帮忙解决伊朗核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激化。
  国际、国内局势迫使布什政府收敛其单边主义的做法。在人事方面,行政当局内部积极支持单边主义的新保守派影响力下降,极力支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出任世界银行行长,助理国务卿博尔顿担任美驻联合国大使,他们对外交政策基本已失去影响力。在外交决策方面,国防部的地位下降,国务院的作用上升。国防部强调依靠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国务院则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强硬派可以赢得战争一时的胜利,却无法在伊实现和平和秩序。近两年多来,伊拉克的混乱局面打击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气焰。以国务卿赖斯为首的主张使用外交手段、利用国际机制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国务院恢复了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修复美欧关系的努力以及与伊朗和朝鲜的谈判也获得了布什的支持。
  总的来看,由于国内支持的下降,美国外交政策目标和能力之间的差距加大,因此出现力不从心的迹象。为有效推行外交政策,美国政府将在外交上“抓大放小”,抓主要矛盾,即安全第一,经济贸易是第二位的问题,人权仅仅是针对大中东的旗帜。对外,为全力以赴应付伊拉克局势而在其他问题上收敛单边主义作风,强调合作而不是对抗,做出更多的多边姿态,巩固同盟国的关系,缓和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对内,为争取公众对伊拉克政策的支持,而不得不试图在贸易、人权等方面迎合国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