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从新角度看中国歼十战机的真实数量(w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5:50:00
楼主 主题:从新角度看中国歼十战机的真实数量[回复]

落花满襟袖

账户充值|更换服饰


发表时间: 2005-12-21 15:50:53



中国到底有多少歼10?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包括许多网上论坛的老鸟、版主,

  各军事杂志的主编,军工企业的代表,军队的人员,一般都认为歼10是2003年定型,到2005年生产了100多架,并装备了空某某———几个师!

  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的数据:

  苏联1976年试飞苏27的原型机———T—10,79年几乎把苏27原推倒重来,后来试飞的编号T—10—2(批号02-01),到1980年又生产了几架,分别是T—10—5

  (批号02-02),T—10—6(批号02-03),T—10—9(批号02-04),预留T—10—7、8备用,这样苏27达到5架;81年又增加了几架T—10—10(批号03-01),T—10—11(批号03-02)和预留的T—10—7(1980年底又叫T—10C批号04-03,于81年失事)、8(批号04-04),苏27总数达到了9架;1982、83年又有了T—10—12(批号04-05),T—10—15(批号05-01),T—10—7(批号05-02),T—10—16(批号05-04)这样苏27就达到了12架;第5、6、7批次的分别是T——18、T—10—20、T—10—21、T—10—22、T—10—23、T—10—24、T—10—25、T—10—26、T—10—27于1984年至1985年之间试飞,也就是说在85年前苏27不可能生产超过27架;1985年T—10y(双座型)首飞,1986年T—10y—4(双座斗教练型)交付部队,苏27开始大批进入部队服役,开始出现52、57、41(后改为388编号由普加乔夫参加巴黎航展)、36和猎湖户座相撞。

  苏27从76年原型机首飞82年定型到85年双座型交付使用之前只有不到27架的生产量,一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前夕,苏27的数量才达到500架左右。这也说明了从双座型交付使用后

  苏27才大量增加,86、87、88、89、90的年产量为100架,而这之前只是缓慢的生产。(值得注意的是苏27分别由KuAAPO和IAPO分别生产)

  美国的F15于1970年9月完成总体设计,1972年首飞,1974年正式交付使用,F15初期生产了384架单座型61架双座型(包括为以色列生产的全部于80、81年生产完)。前20架F15,批号71—0280~0289为F15A,批号71—0290~0291为TF15A双座型,批号72—0113~0120为二阶段改进型F15A,编号分别为F1至F18和T1、T2双座型(T1于F7、F8之间生产),批号72—0119的F17后改为“条纹鹰”用于破记录,批号71—0291的TF15A双座型用于对外展示,涂上红白蓝三色条和法国空军标志;第一批30架F15A/B于74、75年交付,而F15A/B在75年底前全部数量也不过50架;到1981年F15A/B初期生产完毕,同样的74年定型F15A/B(F15单座和双座型几乎同时定型生产),76、77、78、79、80的年产量才为100架,而这之前只是缓慢的生产。这就是美、苏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主力战斗机的生产过程。

  法国在1986年7月首飞阵风A(验证机94年退役),1991年黑色阵风C01首飞,前4架中C01空军、M01海军、B01空军双座型(93年4月首飞)、M02海军,91至94年之间试飞,海军12F中队共有10架阵风M,其中M2到M5没有机炮,也只能发射魔术2,全部于2002年服役;阵风M/N只采购60架,双座的N型2005年试飞,数量35或40架还未定(计划已推迟),也就是说阵风M/N在2006年前不可能超过20架;3架空军型B01、B02和C01及前10架海军型定为F1型标准;达索2001年与军方签定合同生产33架F2标准的空军型和15架海军型,第一架F2型应于2004年投入使用,第一个海军中队在2005年组队,因为预算等原因时间被推迟;F3标准型在2008年后最终生产198架阵风B/C,35架阵风M/N,于2020年前全部完成,阵风共生产294架,

  2005年前的数量只有13架,2008年前只有61架。欧洲战斗机DA1(德)于1994年3月首飞,DA2(英)在94年4月、DA3(意)在95年6月、DA4(英、双座)97年3月、新DA5(德)于1997年2月、DA6(西、双座)于1996年8月、DA7(意)于1997年1月首飞;全设备的IP1(英、双座)IP2(意)IP3(德、双座)IP4(西)IP5(英)还没有完成;欧洲战斗机英国计划订购232架,德国订购180架,意大利订购121架,西班牙订购87架,共620架。这说明2005年前欧洲战斗机的数量只有12架,2008年前批量生产的数量也不会太多。F117于1981年首飞,1983年交付37战术战斗机联队,共生产59架,八十年代末交付,有4架分别于82年、86年、87年、97年坠毁。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A的原型机Y/F22A在1990年试飞,1997年9月工程制造与发展(EMD,编号4001)型首飞,共9架编号4001-4009都在97年至2002年之间首飞;98年美空军与洛.马签定2架生产型试验机6架初生产型,编号4010-4017,其中4010、4011在2002年10、9月首飞;F22A已被授予5批低速生产合同,授予时间、数量(编号)是:2001年9月/Lot1数量10(编号4018-4027)、2002年2月/Lot2数量13(编号4028-4040)、2003年7月/Lot3数量21、2004年3月/Lot4数量22、2004年底/Lot5数量24架,预计2005年12月驻佛罗里达的廷德尔的第325飞行联队成为训练部队,驻佛吉尼亚的兰利的第27中队成为作战部队,这样前9架试验飞机用了5年才生产完,2架生产型试验机6架初生产型也用了4年时间,包括这些试验飞机,F22A的产量在2005年底仅仅够分别装备1个中队和1个联队,总数不超过40架(有编号的4001-4040)!

 在你仔细的看完以上数字,你会发现什么?现代先进的战斗机生产是如此的艰难!为什么没有著名的F14、F16、F18、欧洲狂风、法国幻影2000?F14和狂风是双座战斗机,F16、F18投产时F15早已装备,78年的法国幻影2000无论是外型还是飞行特性和幻影3、5没多大区别,几乎就是幻影3、5的电传操纵加发动机增强版,多谱勒雷达要到85年换装。

  上面的数字说明现代先进的单座型战斗机在装备双座教练型之前几乎不会生产超过40架!例外的是F117,它完全没有教练型,也许是因为F117过于突兀的外型,完全没有地方安排教练席(前面是扁平机头,后面是低平的脊背,两边是四边形进气道)只好用老练的飞行员和A7D/E来训练,就是这样生产量也不过59架,坠毁的4架中有3架是在换装阶段坠毁,没大量装备用价格昂贵在军备竞赛如火如荼的冷战时期做借口说不过去,没有教练机应该是现实原因!中国沈阳歼8系列也没有教练机啊,可也装备了400余架的?事实上歼8系列就是歼7的放大版歼8II就是两侧进气的歼8,飞行特性和歼7没多大的区别,空军换装歼8用的就是歼教7。

  这样我们就可以估计出歼10的数量了:1998年之前歼10没定型应该还是圆弧边缘的进气口,数量可能只有1到2架;2000年左右歼10外型改变,脱离美F16、以色列狮的范畴,2002年左右出新歼10,2003年传出新歼10的外型图,并说要参加2003年珠海航展,事实上2003年歼10的数量可能还不过8架,试飞定型都忙不过来;2004年珠海航展我们又期盼着歼10,又一次的失望,也许2004年歼10的实际数量可能还不过16到18架;2005年5月“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我们又抱着看到歼10的希望,歼10又一次落选,“八一”飞行表演队队长李秋在公开采访中提到歼10,说“派过2名飞行员到生产部门适应性的飞一下,到时候换装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说明没有教练型)歼10的飞行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没有选用是“工厂生产速度还不够快。原来‘航空百年’纪念活动的时候我们表演队很受重视,现在的大环境是‘应急作战’,因此新型飞机要供给一线作战部队”(数量不足)——恐怕没有说出来的原因是歼10双座型还没有试飞!“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官兵都是天之娇子的佼佼者,飞行小时超过1000,表演对外国领导人开放,以展现开放国度的胸怀,展示出强大军队的底蕴,表演队初步换装要多少?6机编队,区区6架就保证不了?事实上表演队最重要的飞机就是歼7E/GB——旁边的歼教7!没有歼教7表演队如何改装?何谈训练?表演队这样的精英飞行员都需要歼教10来换装,普通部队如何呢?不要告诉我用歼教7来进行转换飞行。我空军不是有了苏27吗?用它来——还真是敢扯,苏27是按原苏联标准设计的,歼10是按西方现代标准设计的,两种飞机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下的产物,外型也差太远了,再说现在苏27、苏30歼11大量换装的时候苏27UBK我国也不多,就进口了28架,那有能力换歼10?飞完教练8就飞歼10?不如让小学生直接上大学好了!没有歼10双座教练型空军怎么换装?厂家如何交机?部队如何接机?不会告诉我用汽车、火车拉到部队去,由厂家的试飞员飞往全国各地?如果有100架歼10,试飞员在1-2年内在祖国天南海北的飞?不累死也摔死,试飞员都用在交机上厂家不搞新机不改进飞机了?象上面“八一”飞行表演队一样派飞行员到厂家去训练?“八一”飞行表演队可是精英飞行员可以速成,那普通飞行员呢?把成飞改名叫“成都飞行学院”好了。

  所以歼10保守的数量估计在2003年不大会多过8-10架;2004年不会多于16-18架;2005年7月前只可能24-48架!‘到2005年生产了100多架,并装备了空某某———几个师!”可能吗?看看前面航空大国投产先进单座战斗机的艰难过程,从设计到定型5-10年,从定型到批量生产3-5年,8-15年之后才能达到100架左右的最高年产量——这一切还是冷战最激烈时期的美、苏超级大国才能做到,看今天的美、俄和欧、法,哪个做到了?

  在谈歼10的价格,空军认为歼10的主要缺点是太昂贵,比进口苏27还贵!我军的几种先进战斗机价格估计是:歼8II(D/F型)2000万美圆、苏27SK(进口)3000万美圆(92年价格)、苏30MKK/MKK2(进口)3500-4000万美圆、歼11(自产苏27SK)3000万美圆,FC1枭龙90年代末计划1500万美圆,试飞员在央视访谈中说K8静不稳定试验机(电传操纵)1点几个亿人民币,这样歼10的价格不会低于3500-4000万美圆的(也和同时代的几种飞机差不多),生产100架要35-40亿美圆!从1996年朱容基上台就开始给成都拨款(真是英明伟大的领导),到今天每年也要3.5-4个亿美圆,这期间空军买苏27、苏30国产歼11总共约300架每年怎么要个15-16个亿美圆,光买这两种飞机每年就要20个亿美圆以上!还有大量的歼7、歼8系列的装备,真不知道中国空军每年军费要花多少!

  从以上观点来说,中国歼10的真实数量可能是50-60架左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赞同也罢不赞同也罢!binhao楼主 主题:从新角度看中国歼十战机的真实数量[回复]

落花满襟袖

账户充值|更换服饰


发表时间: 2005-12-21 15:50:53



中国到底有多少歼10?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包括许多网上论坛的老鸟、版主,

  各军事杂志的主编,军工企业的代表,军队的人员,一般都认为歼10是2003年定型,到2005年生产了100多架,并装备了空某某———几个师!

  那么,请仔细看看下面的数据:

  苏联1976年试飞苏27的原型机———T—10,79年几乎把苏27原推倒重来,后来试飞的编号T—10—2(批号02-01),到1980年又生产了几架,分别是T—10—5

  (批号02-02),T—10—6(批号02-03),T—10—9(批号02-04),预留T—10—7、8备用,这样苏27达到5架;81年又增加了几架T—10—10(批号03-01),T—10—11(批号03-02)和预留的T—10—7(1980年底又叫T—10C批号04-03,于81年失事)、8(批号04-04),苏27总数达到了9架;1982、83年又有了T—10—12(批号04-05),T—10—15(批号05-01),T—10—7(批号05-02),T—10—16(批号05-04)这样苏27就达到了12架;第5、6、7批次的分别是T——18、T—10—20、T—10—21、T—10—22、T—10—23、T—10—24、T—10—25、T—10—26、T—10—27于1984年至1985年之间试飞,也就是说在85年前苏27不可能生产超过27架;1985年T—10y(双座型)首飞,1986年T—10y—4(双座斗教练型)交付部队,苏27开始大批进入部队服役,开始出现52、57、41(后改为388编号由普加乔夫参加巴黎航展)、36和猎湖户座相撞。

  苏27从76年原型机首飞82年定型到85年双座型交付使用之前只有不到27架的生产量,一直到1990年苏联解体前夕,苏27的数量才达到500架左右。这也说明了从双座型交付使用后

  苏27才大量增加,86、87、88、89、90的年产量为100架,而这之前只是缓慢的生产。(值得注意的是苏27分别由KuAAPO和IAPO分别生产)

  美国的F15于1970年9月完成总体设计,1972年首飞,1974年正式交付使用,F15初期生产了384架单座型61架双座型(包括为以色列生产的全部于80、81年生产完)。前20架F15,批号71—0280~0289为F15A,批号71—0290~0291为TF15A双座型,批号72—0113~0120为二阶段改进型F15A,编号分别为F1至F18和T1、T2双座型(T1于F7、F8之间生产),批号72—0119的F17后改为“条纹鹰”用于破记录,批号71—0291的TF15A双座型用于对外展示,涂上红白蓝三色条和法国空军标志;第一批30架F15A/B于74、75年交付,而F15A/B在75年底前全部数量也不过50架;到1981年F15A/B初期生产完毕,同样的74年定型F15A/B(F15单座和双座型几乎同时定型生产),76、77、78、79、80的年产量才为100架,而这之前只是缓慢的生产。这就是美、苏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主力战斗机的生产过程。

  法国在1986年7月首飞阵风A(验证机94年退役),1991年黑色阵风C01首飞,前4架中C01空军、M01海军、B01空军双座型(93年4月首飞)、M02海军,91至94年之间试飞,海军12F中队共有10架阵风M,其中M2到M5没有机炮,也只能发射魔术2,全部于2002年服役;阵风M/N只采购60架,双座的N型2005年试飞,数量35或40架还未定(计划已推迟),也就是说阵风M/N在2006年前不可能超过20架;3架空军型B01、B02和C01及前10架海军型定为F1型标准;达索2001年与军方签定合同生产33架F2标准的空军型和15架海军型,第一架F2型应于2004年投入使用,第一个海军中队在2005年组队,因为预算等原因时间被推迟;F3标准型在2008年后最终生产198架阵风B/C,35架阵风M/N,于2020年前全部完成,阵风共生产294架,

  2005年前的数量只有13架,2008年前只有61架。欧洲战斗机DA1(德)于1994年3月首飞,DA2(英)在94年4月、DA3(意)在95年6月、DA4(英、双座)97年3月、新DA5(德)于1997年2月、DA6(西、双座)于1996年8月、DA7(意)于1997年1月首飞;全设备的IP1(英、双座)IP2(意)IP3(德、双座)IP4(西)IP5(英)还没有完成;欧洲战斗机英国计划订购232架,德国订购180架,意大利订购121架,西班牙订购87架,共620架。这说明2005年前欧洲战斗机的数量只有12架,2008年前批量生产的数量也不会太多。F117于1981年首飞,1983年交付37战术战斗机联队,共生产59架,八十年代末交付,有4架分别于82年、86年、87年、97年坠毁。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A的原型机Y/F22A在1990年试飞,1997年9月工程制造与发展(EMD,编号4001)型首飞,共9架编号4001-4009都在97年至2002年之间首飞;98年美空军与洛.马签定2架生产型试验机6架初生产型,编号4010-4017,其中4010、4011在2002年10、9月首飞;F22A已被授予5批低速生产合同,授予时间、数量(编号)是:2001年9月/Lot1数量10(编号4018-4027)、2002年2月/Lot2数量13(编号4028-4040)、2003年7月/Lot3数量21、2004年3月/Lot4数量22、2004年底/Lot5数量24架,预计2005年12月驻佛罗里达的廷德尔的第325飞行联队成为训练部队,驻佛吉尼亚的兰利的第27中队成为作战部队,这样前9架试验飞机用了5年才生产完,2架生产型试验机6架初生产型也用了4年时间,包括这些试验飞机,F22A的产量在2005年底仅仅够分别装备1个中队和1个联队,总数不超过40架(有编号的4001-4040)!

 在你仔细的看完以上数字,你会发现什么?现代先进的战斗机生产是如此的艰难!为什么没有著名的F14、F16、F18、欧洲狂风、法国幻影2000?F14和狂风是双座战斗机,F16、F18投产时F15早已装备,78年的法国幻影2000无论是外型还是飞行特性和幻影3、5没多大区别,几乎就是幻影3、5的电传操纵加发动机增强版,多谱勒雷达要到85年换装。

  上面的数字说明现代先进的单座型战斗机在装备双座教练型之前几乎不会生产超过40架!例外的是F117,它完全没有教练型,也许是因为F117过于突兀的外型,完全没有地方安排教练席(前面是扁平机头,后面是低平的脊背,两边是四边形进气道)只好用老练的飞行员和A7D/E来训练,就是这样生产量也不过59架,坠毁的4架中有3架是在换装阶段坠毁,没大量装备用价格昂贵在军备竞赛如火如荼的冷战时期做借口说不过去,没有教练机应该是现实原因!中国沈阳歼8系列也没有教练机啊,可也装备了400余架的?事实上歼8系列就是歼7的放大版歼8II就是两侧进气的歼8,飞行特性和歼7没多大的区别,空军换装歼8用的就是歼教7。

  这样我们就可以估计出歼10的数量了:1998年之前歼10没定型应该还是圆弧边缘的进气口,数量可能只有1到2架;2000年左右歼10外型改变,脱离美F16、以色列狮的范畴,2002年左右出新歼10,2003年传出新歼10的外型图,并说要参加2003年珠海航展,事实上2003年歼10的数量可能还不过8架,试飞定型都忙不过来;2004年珠海航展我们又期盼着歼10,又一次的失望,也许2004年歼10的实际数量可能还不过16到18架;2005年5月“八一”飞行表演队换装,我们又抱着看到歼10的希望,歼10又一次落选,“八一”飞行表演队队长李秋在公开采访中提到歼10,说“派过2名飞行员到生产部门适应性的飞一下,到时候换装的时候可以少走弯路。”(说明没有教练型)歼10的飞行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没有选用是“工厂生产速度还不够快。原来‘航空百年’纪念活动的时候我们表演队很受重视,现在的大环境是‘应急作战’,因此新型飞机要供给一线作战部队”(数量不足)——恐怕没有说出来的原因是歼10双座型还没有试飞!“八一”飞行表演队的官兵都是天之娇子的佼佼者,飞行小时超过1000,表演对外国领导人开放,以展现开放国度的胸怀,展示出强大军队的底蕴,表演队初步换装要多少?6机编队,区区6架就保证不了?事实上表演队最重要的飞机就是歼7E/GB——旁边的歼教7!没有歼教7表演队如何改装?何谈训练?表演队这样的精英飞行员都需要歼教10来换装,普通部队如何呢?不要告诉我用歼教7来进行转换飞行。我空军不是有了苏27吗?用它来——还真是敢扯,苏27是按原苏联标准设计的,歼10是按西方现代标准设计的,两种飞机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下的产物,外型也差太远了,再说现在苏27、苏30歼11大量换装的时候苏27UBK我国也不多,就进口了28架,那有能力换歼10?飞完教练8就飞歼10?不如让小学生直接上大学好了!没有歼10双座教练型空军怎么换装?厂家如何交机?部队如何接机?不会告诉我用汽车、火车拉到部队去,由厂家的试飞员飞往全国各地?如果有100架歼10,试飞员在1-2年内在祖国天南海北的飞?不累死也摔死,试飞员都用在交机上厂家不搞新机不改进飞机了?象上面“八一”飞行表演队一样派飞行员到厂家去训练?“八一”飞行表演队可是精英飞行员可以速成,那普通飞行员呢?把成飞改名叫“成都飞行学院”好了。

  所以歼10保守的数量估计在2003年不大会多过8-10架;2004年不会多于16-18架;2005年7月前只可能24-48架!‘到2005年生产了100多架,并装备了空某某———几个师!”可能吗?看看前面航空大国投产先进单座战斗机的艰难过程,从设计到定型5-10年,从定型到批量生产3-5年,8-15年之后才能达到100架左右的最高年产量——这一切还是冷战最激烈时期的美、苏超级大国才能做到,看今天的美、俄和欧、法,哪个做到了?

  在谈歼10的价格,空军认为歼10的主要缺点是太昂贵,比进口苏27还贵!我军的几种先进战斗机价格估计是:歼8II(D/F型)2000万美圆、苏27SK(进口)3000万美圆(92年价格)、苏30MKK/MKK2(进口)3500-4000万美圆、歼11(自产苏27SK)3000万美圆,FC1枭龙90年代末计划1500万美圆,试飞员在央视访谈中说K8静不稳定试验机(电传操纵)1点几个亿人民币,这样歼10的价格不会低于3500-4000万美圆的(也和同时代的几种飞机差不多),生产100架要35-40亿美圆!从1996年朱容基上台就开始给成都拨款(真是英明伟大的领导),到今天每年也要3.5-4个亿美圆,这期间空军买苏27、苏30国产歼11总共约300架每年怎么要个15-16个亿美圆,光买这两种飞机每年就要20个亿美圆以上!还有大量的歼7、歼8系列的装备,真不知道中国空军每年军费要花多少!

  从以上观点来说,中国歼10的真实数量可能是50-60架左右!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赞同也罢不赞同也罢!binhao
又见binhao,顶一下!
有点道理。。。。。。。。。。。。。。
两个团啊,老大们不是早就说过了么
形成战斗力了吗?
是有报道说我们的装备不多,数字也相近,但是说幻影2000是幻影3,5换发动机雷达的强烈反对,气动方面的进步怎么能不说呢?[em05][em05]
<P>基本上是胡言乱语,不过最后猜的数倒是有点对上了。</P>
楼主不懂得飞机列装的程序。一般新型飞机定型开始列装时,一般是采用小批量生产,部队试用的方式。因为前面所说的定型仅仅是设计定型。即飞机的总体设计几经得到了足够的考验,飞机已经可以满足部队的需要。但不是已经没有问题了,在投入部队试用后还会继续暴露一些未曾发现的问题。另外,还必须过生产定型的关口。即生产出来的飞机必须能满足优质、低价、高效的原则,所以在工艺上还要想很多方法。这样在飞机大规模装备部队前必须有一个小规模试用的阶段,以便充分暴露问题并加以解决。一般试用阶段只装备2-4个大队。
<P>呵呵,就是瞎猜也是这个数!</P>
<P>现在最感兴趣的是年生产能力最高能达到多少?</P>
<P>楼主,我们的机机这么贵啊?8号都要2000万美元?</P>
<P>是在日本生产的吧?[em06][em06]</P>
<P>采购27/30那么贵,我估计是包含武器和配套设备</P>
<P>数量好像和很多人的推测差不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