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侵华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0:06:44
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侵华战争
                                    

   


                   日本中学现在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共八种,除前述扶桑社版外,还有:东京书籍版《新社会——历史》(以下简称东京书籍本)、大阪书籍版《中学社会——历史的领域》(大阪书籍本)、日本文教出版版《中学生的社会科——历史》(日本文教本)、日本书籍版《我们的中学社会——历史的领域》(日本书籍本)、清水书院版《新中学校——历史》(清水书院本)、教育出版版《中学社会——历史》(教育出版本)、帝国书院版《社会科——中学生的历史》(帝国书院本)。这些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七种教科书”)是经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审定合格,于2002年1、2月出版发行的。

         通观这七种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日本侵华战争历史(1931—1945年)的表述方面,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基本史实,都存在严重问题,



一、极力回避对华战争的性质和责任

   
    (一)关于“侵略”的用语

   
            虽然承认九一八事变是“十五年战争”的开端,但是不使用“侵略”这一用语;称七七事变以后的对华战争为“日中战争”;教育出版本还使用“进出大陆”的字样,都采用了含糊、暧昧的表述手法。



(二)关于七七事变
        七种教科书尽管都指出其背景是日本企图分离和侵入华北,寻求新的资源和市场,但都将事件本身作为偶发事件,从而明显含有推卸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责任之意。




(三)关于对中国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


“满洲事变后,把从中国农民那里得到的土地交给集团移民的日本开拓团。”



(四)关于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


“日本的投降”,“日本的战败”,“接受波茨坦宣言”,“战争的终结”。


(五)关于对日本战争罪的国际审判与制裁

            七种教科书都极力淡化中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的审判和制裁,至于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军事审判,各本都只字未提。




(六)关于战争赔偿


        对于被日军征用的朝鲜和台湾人的补偿,对日本强掳和奴役的朝鲜、中国人的死亡赔偿和未付工薪的追索,日军在亚洲各地发行的军票的补偿等诉讼,到接近战后60年的今天,还在不断提出。”日本书籍本和教育出版本也有类似的记述,其他各本都没有提及这一问题。



(七)关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责任

大都蓄意回避日本天皇的责任



(八)关于重提当年的侵略论调

          七种教科书都程度不同地重提当年的侵略论调。“九一八事变是为了缓和日本经济危机和寻求丰富的资源,生活贫苦的多数日本国民支持这一事变;日军不满足于获得满洲,向资源丰富的中国北部推进。”这无非是当年“保卫日本的生命线”、“自存自卫”的侵略论调。




二、蓄意淡化侵华日军的战争暴行

七种教科书都对此采取淡化和暧昧化的表述手法,甚至根本不予记述。



(一)关于南京大屠杀

            这七种教科书都没有对“南京大屠杀”或“南京屠杀事件”予以直接确认:以括号形式间接认定为“南京大屠杀”或“南京屠杀事件”的有三种;表述为各国认为是“南京大屠杀”的有一种;确认为“南京事件”,同时又表述为国际社会认为是“南京大屠杀”的有一种;以括号形式间接认定为“南京事件”的有两种;对受害者数量,不是回避,就是采用“据称”、“估计”等给人以难以确定印象的字样。


(二)关于杀害中国俘虏和平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接受日本人是优秀民族之教育的士兵,蔑视中国人和东南亚人,服从军队的命令杀死当地居民的事情也发生了。


(三)关于“三光作战”


      “日军的物资补给体系非常不健全。日军在占领地域征用物资和劳动力,食物也就地解决。为此,屡次发生抢掠物资、放火、残杀等行为。”



(四)关于毒气战


在大久野毒气制造厂制造了370万发毒气弹,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被使用。



(五)关于强掳和奴役中国战俘和劳工

        
简单地记述为:日本强征和奴役中国战俘和劳工,并将4万多人强制押到日本国内。


(六)关于狂轰滥炸



            只有日本书籍本简单地提到:“日中战争开始后,日军对中国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无区别轰炸,特别是1940年对首都重庆的轰炸,大约2000架飞机参加了攻击,造成中国方面1万人死亡。”




(七)关于强征慰安妇


        只有日本书籍本简单地提到:“朝鲜等亚洲各地的年轻女性被强制性地作为日本兵的慰安妇送到战场。”清水书院本简单地提到:“在战地的非人道的慰安所中,不仅有日本人,还有朝鲜和台湾等女性。




    (八)关于对海外华人华侨的屠杀


   七种教科书大都只用一幅图片加上简单的说明文字,来记述日本军对华裔新加坡人的血腥屠杀




    (九)关于强制发行债券、军票


       只有大阪书籍本以战争遗留问题的形式简单地表述为:“军票是军队为了筹集必要的物资和经营占领地而使用的特别货币,日本约发行了45亿日元,战败后宣布无效。香港等地的人们要求将军票兑换成现金。



(十)关于细菌战、活体解剖、制造贩卖毒品等暴行
   
对于这些举世罕见的暴行,七种教科书竟然只字未提。



三、刻意强调日本的战争受害



           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各地遭受空袭,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爆炸的伤害,冲绳战役造成的民众尤其是学生和孩子的牺牲。还分别记述了战时日本民众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为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妇女和学生不得不到工厂和农村劳动;学童离开父母疏散到农村去的艰辛;赴满洲的日本人经营农业的艰难;日军俘虏被苏联扣押在西伯利亚而遭受的奴役;残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孤儿的遭遇。同时配有多幅图片,尤其是孩子遭到伤害的图片。


           七种教科书都没有自觉地将中国的受害同日本的受害加以对比,更没有对这两种受害的本质加以区别。只有日本书籍本为了强调日本是全世界范围内遭受空袭、原子弹爆炸等无区别轰炸的最大受害者,才列举了日本军对中国城市进行大规模无区别轰炸的史实,而且蓄意缩小了中国受害者的数字。


         七种教科书都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调查,但是调查内容只是日本的受害情况。例如,各书都开设专栏,要求学生对日本遭受空袭和原子弹爆炸之害、冲绳女学生战死之惨烈、战时生活之艰辛等等进行调查,了解学童为躲避空袭而集体疏散到农村的艰苦体验。


       七种教科书在刻意强调日本的战争受害的同时,还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对其不做任何批判,甚至给人以肯定和赞扬的感觉。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非常直观生动地体现了日本全民支持战争的情景。这里丝毫看不出那是一场侵略战争。


   
                迄今日本政府仅仅承认当年日本对华有“侵略行为”,拒绝承认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所以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就使用“侵入”、“进出”的字样,而蓄意回避“侵略战争”这一用语。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侵华战争
                                    

   


                   日本中学现在使用的历史教科书共八种,除前述扶桑社版外,还有:东京书籍版《新社会——历史》(以下简称东京书籍本)、大阪书籍版《中学社会——历史的领域》(大阪书籍本)、日本文教出版版《中学生的社会科——历史》(日本文教本)、日本书籍版《我们的中学社会——历史的领域》(日本书籍本)、清水书院版《新中学校——历史》(清水书院本)、教育出版版《中学社会——历史》(教育出版本)、帝国书院版《社会科——中学生的历史》(帝国书院本)。这些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七种教科书”)是经日本文部科学省2001年审定合格,于2002年1、2月出版发行的。

         通观这七种中学历史教科书,在日本侵华战争历史(1931—1945年)的表述方面,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基本史实,都存在严重问题,



一、极力回避对华战争的性质和责任

   
    (一)关于“侵略”的用语

   
            虽然承认九一八事变是“十五年战争”的开端,但是不使用“侵略”这一用语;称七七事变以后的对华战争为“日中战争”;教育出版本还使用“进出大陆”的字样,都采用了含糊、暧昧的表述手法。



(二)关于七七事变
        七种教科书尽管都指出其背景是日本企图分离和侵入华北,寻求新的资源和市场,但都将事件本身作为偶发事件,从而明显含有推卸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责任之意。




(三)关于对中国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


“满洲事变后,把从中国农民那里得到的土地交给集团移民的日本开拓团。”



(四)关于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


“日本的投降”,“日本的战败”,“接受波茨坦宣言”,“战争的终结”。


(五)关于对日本战争罪的国际审判与制裁

            七种教科书都极力淡化中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的审判和制裁,至于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军事审判,各本都只字未提。




(六)关于战争赔偿


        对于被日军征用的朝鲜和台湾人的补偿,对日本强掳和奴役的朝鲜、中国人的死亡赔偿和未付工薪的追索,日军在亚洲各地发行的军票的补偿等诉讼,到接近战后60年的今天,还在不断提出。”日本书籍本和教育出版本也有类似的记述,其他各本都没有提及这一问题。



(七)关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责任

大都蓄意回避日本天皇的责任



(八)关于重提当年的侵略论调

          七种教科书都程度不同地重提当年的侵略论调。“九一八事变是为了缓和日本经济危机和寻求丰富的资源,生活贫苦的多数日本国民支持这一事变;日军不满足于获得满洲,向资源丰富的中国北部推进。”这无非是当年“保卫日本的生命线”、“自存自卫”的侵略论调。




二、蓄意淡化侵华日军的战争暴行

七种教科书都对此采取淡化和暧昧化的表述手法,甚至根本不予记述。



(一)关于南京大屠杀

            这七种教科书都没有对“南京大屠杀”或“南京屠杀事件”予以直接确认:以括号形式间接认定为“南京大屠杀”或“南京屠杀事件”的有三种;表述为各国认为是“南京大屠杀”的有一种;确认为“南京事件”,同时又表述为国际社会认为是“南京大屠杀”的有一种;以括号形式间接认定为“南京事件”的有两种;对受害者数量,不是回避,就是采用“据称”、“估计”等给人以难以确定印象的字样。


(二)关于杀害中国俘虏和平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接受日本人是优秀民族之教育的士兵,蔑视中国人和东南亚人,服从军队的命令杀死当地居民的事情也发生了。


(三)关于“三光作战”


      “日军的物资补给体系非常不健全。日军在占领地域征用物资和劳动力,食物也就地解决。为此,屡次发生抢掠物资、放火、残杀等行为。”



(四)关于毒气战


在大久野毒气制造厂制造了370万发毒气弹,其中大部分在中国被使用。



(五)关于强掳和奴役中国战俘和劳工

        
简单地记述为:日本强征和奴役中国战俘和劳工,并将4万多人强制押到日本国内。


(六)关于狂轰滥炸



            只有日本书籍本简单地提到:“日中战争开始后,日军对中国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无区别轰炸,特别是1940年对首都重庆的轰炸,大约2000架飞机参加了攻击,造成中国方面1万人死亡。”




(七)关于强征慰安妇


        只有日本书籍本简单地提到:“朝鲜等亚洲各地的年轻女性被强制性地作为日本兵的慰安妇送到战场。”清水书院本简单地提到:“在战地的非人道的慰安所中,不仅有日本人,还有朝鲜和台湾等女性。




    (八)关于对海外华人华侨的屠杀


   七种教科书大都只用一幅图片加上简单的说明文字,来记述日本军对华裔新加坡人的血腥屠杀




    (九)关于强制发行债券、军票


       只有大阪书籍本以战争遗留问题的形式简单地表述为:“军票是军队为了筹集必要的物资和经营占领地而使用的特别货币,日本约发行了45亿日元,战败后宣布无效。香港等地的人们要求将军票兑换成现金。



(十)关于细菌战、活体解剖、制造贩卖毒品等暴行
   
对于这些举世罕见的暴行,七种教科书竟然只字未提。



三、刻意强调日本的战争受害



           七种教科书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各地遭受空袭,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爆炸的伤害,冲绳战役造成的民众尤其是学生和孩子的牺牲。还分别记述了战时日本民众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为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妇女和学生不得不到工厂和农村劳动;学童离开父母疏散到农村去的艰辛;赴满洲的日本人经营农业的艰难;日军俘虏被苏联扣押在西伯利亚而遭受的奴役;残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孤儿的遭遇。同时配有多幅图片,尤其是孩子遭到伤害的图片。


           七种教科书都没有自觉地将中国的受害同日本的受害加以对比,更没有对这两种受害的本质加以区别。只有日本书籍本为了强调日本是全世界范围内遭受空袭、原子弹爆炸等无区别轰炸的最大受害者,才列举了日本军对中国城市进行大规模无区别轰炸的史实,而且蓄意缩小了中国受害者的数字。


         七种教科书都要求学生进行历史调查,但是调查内容只是日本的受害情况。例如,各书都开设专栏,要求学生对日本遭受空袭和原子弹爆炸之害、冲绳女学生战死之惨烈、战时生活之艰辛等等进行调查,了解学童为躲避空袭而集体疏散到农村的艰苦体验。


       七种教科书在刻意强调日本的战争受害的同时,还都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日本民众全力支持战争的情景,对其不做任何批判,甚至给人以肯定和赞扬的感觉。例如,大阪书籍本设置专题“聚焦历史——战时的妇女与孩子”,其中写道:“日本各市町村组织了妇女会、母亲会、主妇会,开展欢送士兵并且慰问茶水等活动。妇女们响应政府和军部的号召,为了确保实行‘总力战’的人数,努力将人口由7000万增至1亿,为此尽早结婚,并且把生育5个孩子作为目标。妇女还充当劳动力的角色,许多妇女在军工厂劳动。把孩子们作为‘幼小的战斗力’、‘未来的军队’来培育,学校生活全部军事化。很多孩子将中学毕业后进入陆军预科士官学校作为志愿。”各书都附录了大量照片,诸如“欢送出征士兵”、“庆祝攻陷南京东京街头的民众”等,非常直观生动地体现了日本全民支持战争的情景。这里丝毫看不出那是一场侵略战争。


   
                迄今日本政府仅仅承认当年日本对华有“侵略行为”,拒绝承认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所以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就使用“侵入”、“进出”的字样,而蓄意回避“侵略战争”这一用语。
在诅咒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同时,我不禁为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叹息。 从我第一次看到表哥的历史书一直到我现在读初中的表弟,十年间用的还是老一套。历史课在中国不就等于是故事课。就重视这点来说,我们比小日本差了。
<P>日本人的教科书还是有实话,“多数日本国民支持这一事变”,他们自己承认了。</P>
<P>请斑竹把链接给大家。我看过了一些,虽然内容暧昧,但形式却非常好,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对历史的兴趣。反观中国的历史书,就像是专门扼杀学生的对历史兴趣而编的一样。这种差距令人惊心。<BR></P>
编书的人都该挨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