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特区二十五周年专题报道厦门——从走私到“制造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01:49
  
zt zaobao


● 李气虹(广州特派员)
  厦门与台湾、澎湖隔海相望,距离大小金门岛只有15海里(约27公里);如果天气晴朗,从厦门岛环岛东路“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牌附近,凭肉眼就能望见台湾军队把守的大胆岛(大陆称为“大担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心战墙。
  中国政府当初考虑设置经济特区时就想到厦门,正是看重其对台的地缘政治价值,以便吸引台商,从而促进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乃至未来的和平统一。
  不过,一篇网上文章《厦门,你被谁抛弃?》(2004年最新版)指出,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使福建发展交通网络的成本注定十分昂贵;而长期作为对台军事前线,也使中央政府对福建工业基础建设投入很少。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厦门无法像深圳那样培育起强大的本土企业,而号称“闽南金三角”的厦门、漳州、泉州,没能像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更多外资在这条产业链继续扩张和延伸,甚至连语言风俗习惯相同的台商也留不住。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文溥认为,厦门经济一直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困难重重,不少人因而发现走私是致富捷径,使得厦门成为全国走私重点地区。
“远华”走私案
重创厦门形象
  1999年“远华”特大走私案曝光后,使这座港口城市的形象和元气受到重创。2000年厦门全年外资实际投入资金10.3亿美元,比前一年减少23.1%。厦门外商投资委员会官员承认,这是厦门引进外资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郑立中,曾在2002年7月至今年6月担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他在2003年回答本报询问表示,厦门近年来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因为土地和人才配套不足,招商方法落后。郑立中分析说,当初只规划在厦门岛内发展经济,全岛131平方公里,可规划城市面积只有94平方公里。长三角的产业链配套和劳工素质比厦门来得好,所以台商北移是必然的趋势。
  为了开拓发展空间和扩大经济总量,中共厦门市委在2001年把城市扩张确定为今后五年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目前,除了厦门岛上的思明区和湖里区,厦门辖下还有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海沧区。
  市政府因此提出“海湾型城市”规划概念:全市区域总体规划面积将由原来560平方公里扩大为1565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成面积由现在94公里拓展到350公里,人口由137万人增到300万至350万人。
建“海湾型城市”
  “海湾型城市”也构想对外交通联接周边城市,使其经济腹地能涵盖金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地区,以建成“四个中心(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两个基地(生产研发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基地)”。
  厦门政府还重点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作为招商配套内容,同时利用财政支持电子信息和生物科技发展。
  厦门市目前只有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人才基础不如长三角雄厚。为此,市政府将新建国家会计学院,扩建厦门理工学院,筹建厦门医学专科学校和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以培养更多的工科人才,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
  福州一名资深财经新闻记者告诉本报,厦门经济经过郑立中的规划,近几年的发展步伐比较实在,从走私转向大力发展制造业,“这个发展方向正确”。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厦门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
  不过,厦大经济学院教授许经勇认为,从总体上看厦门制造业的技术虽然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是逐步上升,但缺少有自主产权的产品,缺少关键的专利和核心技术以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因此,有些产品名义上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在增值链条中则处于最低端。”
  去年厦门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投资的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91.01%,大陆资金企业所占比重只有8.99%。外企在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使得大部分收益流向境外。
  许经勇认为,厦门经济发展今后迫切需要真正的前沿技术,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厦门需要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才可以有效分摊巨额研发费用,使研发投资的回收更有保障。
(完结篇)
zt zaobao


● 李气虹(广州特派员)
  厦门与台湾、澎湖隔海相望,距离大小金门岛只有15海里(约27公里);如果天气晴朗,从厦门岛环岛东路“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牌附近,凭肉眼就能望见台湾军队把守的大胆岛(大陆称为“大担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心战墙。
  中国政府当初考虑设置经济特区时就想到厦门,正是看重其对台的地缘政治价值,以便吸引台商,从而促进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乃至未来的和平统一。
  不过,一篇网上文章《厦门,你被谁抛弃?》(2004年最新版)指出,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使福建发展交通网络的成本注定十分昂贵;而长期作为对台军事前线,也使中央政府对福建工业基础建设投入很少。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厦门无法像深圳那样培育起强大的本土企业,而号称“闽南金三角”的厦门、漳州、泉州,没能像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更多外资在这条产业链继续扩张和延伸,甚至连语言风俗习惯相同的台商也留不住。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文溥认为,厦门经济一直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困难重重,不少人因而发现走私是致富捷径,使得厦门成为全国走私重点地区。
“远华”走私案
重创厦门形象
  1999年“远华”特大走私案曝光后,使这座港口城市的形象和元气受到重创。2000年厦门全年外资实际投入资金10.3亿美元,比前一年减少23.1%。厦门外商投资委员会官员承认,这是厦门引进外资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郑立中,曾在2002年7月至今年6月担任中共厦门市委书记。他在2003年回答本报询问表示,厦门近年来对外资的吸引力不如长三角和珠三角,主要因为土地和人才配套不足,招商方法落后。郑立中分析说,当初只规划在厦门岛内发展经济,全岛131平方公里,可规划城市面积只有94平方公里。长三角的产业链配套和劳工素质比厦门来得好,所以台商北移是必然的趋势。
  为了开拓发展空间和扩大经济总量,中共厦门市委在2001年把城市扩张确定为今后五年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目前,除了厦门岛上的思明区和湖里区,厦门辖下还有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海沧区。
  市政府因此提出“海湾型城市”规划概念:全市区域总体规划面积将由原来560平方公里扩大为1565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成面积由现在94公里拓展到350公里,人口由137万人增到300万至350万人。
建“海湾型城市”
  “海湾型城市”也构想对外交通联接周边城市,使其经济腹地能涵盖金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地区,以建成“四个中心(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两个基地(生产研发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基地)”。
  厦门政府还重点发展三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作为招商配套内容,同时利用财政支持电子信息和生物科技发展。
  厦门市目前只有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人才基础不如长三角雄厚。为此,市政府将新建国家会计学院,扩建厦门理工学院,筹建厦门医学专科学校和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以培养更多的工科人才,提高技术工人的素质。
  福州一名资深财经新闻记者告诉本报,厦门经济经过郑立中的规划,近几年的发展步伐比较实在,从走私转向大力发展制造业,“这个发展方向正确”。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厦门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个百分点。
  不过,厦大经济学院教授许经勇认为,从总体上看厦门制造业的技术虽然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是逐步上升,但缺少有自主产权的产品,缺少关键的专利和核心技术以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因此,有些产品名义上是高新技术产品,但在增值链条中则处于最低端。”
  去年厦门外商和港澳台企业投资的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91.01%,大陆资金企业所占比重只有8.99%。外企在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使得大部分收益流向境外。
  许经勇认为,厦门经济发展今后迫切需要真正的前沿技术,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厦门需要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才可以有效分摊巨额研发费用,使研发投资的回收更有保障。
(完结篇)
<P>呵呵</P>
<P>有人说,赖昌星是孝子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