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新战机模拟器胜某国一大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7:36:30
  【主人公小传】黄安祥,沈空某飞院飞行仿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入伍19年来,主持或参与了15项重大飞行仿真攻关任务,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3项,分别被总政和空政评为全军优秀博士和空军科技标兵,是空军院士培养对象,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去年,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今年7月,又被总政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这是模拟夜航训练的情景。”
  “这是模拟双机编队特技的情景。”
  “这是模拟空中拦截和导弹超视距攻击的情景。”
  为让飞行员能在逼真的空战状态下、逼真的战场环境中与对手进行对抗,黄安祥着眼打赢需要,忘我攻关,先后研制成功两台我国新型战机飞行仿真模拟器,不仅使我军模拟训练实现了从技术型向战术型的跨越,也让他的梦想“战争首先从实验室打赢”变成了现实。
  能在实验室打赢空战,上战场就多一分胜算
  这是令黄安祥终身难忘的一幕:1986年11月,黄安祥第一次下部队调研,只见飞行员在滴水成冰的机场上,裹着厚厚的皮服,手持座舱仪表板,凭想象预练各种口令、动作。
  黄安祥受到了极大震撼。他知道,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把仿真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有的国家甚至在战争打响前就先在实验室里“复制战争”了。当时我国模拟研制刚刚起步。技术落后,思想绝不能落伍。他暗下决心:外国有的我们中国也要有,还要更好。凭着这种坚定信念和执着的进取精神,黄安祥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先后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目标机成像计算机,第一台三维专用计算机成像系统和第一台全天候领航轰炸模拟器,并在战机仿真领域初露锋芒。1995年,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从一名普通科技干部成长为空军仿真专家,黄安祥深知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为了赶超世界仿真模拟先进水平,他瞄准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开展攻关。一次,某航空兵部队反映螺旋飞行容易失速,操作不好就会机毁人亡。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航空兵部队的飞行训练,无人能够解决。他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攻关。为此,他上天体验,下地调研,记录了螺旋飞行物理变化过程中的上万个数据,成功研制出某型战机球形飞行模拟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失速螺旋难题,而且首创模拟器能飞螺旋的奇迹。
  
  仿真技术无止境,科研创新无尽头
  黄安祥深知,科研攻关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拼出速度,赢得时间,先人一步就有可能先发制人,落后一步就可能一败涂地。
  按常规,研制大型战机飞行仿真系统一般要用4到5年时间。1999年初,黄安祥受命研制某新型战机飞行仿真模拟器。当时空军要求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可研制工作刚启动,空军根据新机战斗力生成需要,又要求研制的时间提前一年。
  军令如山,责任重大。黄安祥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分赴新机部队调研论证,历经几多风雨,熬过几多日夜,通过几多修改,终于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研制方案。1999年3月19日,新机仿真系统研制方案顺利通过了30多名军地专家和资深飞行员的严格审定。
  研制一台多功能先进模拟器,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复杂,如果光靠研究所20多名科研人员,从每项技术、每个系统逐一攻关,别说一年半时间,就是十年半时间,恐怕也是枉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黄安祥建议,研究所打破过去自我垄断、自主研发的科研模式,大胆博采众家之长,走强强联合之路。
  新举措带来新效益。随着研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道道难关相继摆在黄安祥面前。视景系统是飞行仿真系统的关键,传统的实像和虚像显示都有缺陷,选择实像显示,能够满足大视场要求,但缺乏纵深感,不能满足技术课目的训练;选择虚像显示,有了纵深感,但视场角太小,不适合战术课目的训练。整整半年时间,黄安祥主持召开了数十次研讨会,研究资料摞起来有两米多高,课题组仍然一筹莫展。有一天,浙江大学引进立体成像技术的消息引起了黄安祥的注意,他连夜赶赴杭州,对这一技术进行全面考查,发现可以综合两种成像技术的优势,遂决定把立体成像技术应用到视景上。
  这个决定着实让人心里没底。立体成像技术应用于军机仿真还需要进行许多复杂的改进,不仅国内没有先例,世界上也绝无仅有。面对困难和压力,黄安祥带领课题组经过严密论证、精心设计和计算,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2001年7月,这套新型战机仿真系统研制成功,当年这项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站稳仿真前沿
  黄安祥经常提醒自己:“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仿真前沿占有一席之地。”
  平时,不管获得多大的奖,黄安祥都没有和妻儿、战友把盏言欢,甚至来不及品味成功的甘甜,就开始了新的挑战。2001年8月,某新型模拟器刚刚通过专家技术鉴定,黄安祥就顶着严寒来到训练场,上机体验飞机的飞行状态。大家知道黄安祥晕机,纷纷劝他不要遭那份罪。可黄安祥说:“我是干视景专业的,我不上谁上!”飞行员心疼他,在空中不忍心做大动作,可黄安祥坚决不肯,执意要他飞高难课目。飞机着陆后,黄安祥全身都是呕吐物,脸色白得像一张纸……
  多少次,面对总部、空军下达给研究所的重大仿真研究课题,黄安祥总是一马当先,勇挑重担。
  从黄安祥近些年获得的奖项、头衔中,我们发现,这些奖项级别越来越高,头衔越来越响亮。谈起这些,黄安祥说:“证书、奖状、头衔证明我们在飞行仿真领域迈出了一小步,透过这‘一小步’往前看,我们与世界军事强国的仿真技术还差一大步。作为科技工作者,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勇立飞行仿真技术发展的潮头。”
  在黄安祥心里,最光荣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研制的模拟器得到部队认可,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飞行员的夸奖。2003年8月,他又一次成功推出了某新型战机仿真模拟器。经专家鉴定:这项成果采用高新技术最多、研制规模最大、研制难度最高、研制时间最短、所用经费最少。鉴定会上,一位曾在国外改装新机的特级飞行员应邀到模拟器上进行“飞行”体验,几轮“酣战”之后,飞行员紧紧握住黄安祥的手动情地说:像,太像了。咱们的模拟器胜过某国的一大截,感谢你,黄总工程师!一席话,说得黄安祥激动万分,泪水模糊了双眼。一位将军感慨地说:“这个黄安祥真不简单!”
  【主人公小传】黄安祥,沈空某飞院飞行仿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入伍19年来,主持或参与了15项重大飞行仿真攻关任务,先后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3项,分别被总政和空政评为全军优秀博士和空军科技标兵,是空军院士培养对象,荣立一等功和三等功各1次。去年,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今年7月,又被总政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
  “这是模拟夜航训练的情景。”
  “这是模拟双机编队特技的情景。”
  “这是模拟空中拦截和导弹超视距攻击的情景。”
  为让飞行员能在逼真的空战状态下、逼真的战场环境中与对手进行对抗,黄安祥着眼打赢需要,忘我攻关,先后研制成功两台我国新型战机飞行仿真模拟器,不仅使我军模拟训练实现了从技术型向战术型的跨越,也让他的梦想“战争首先从实验室打赢”变成了现实。
  能在实验室打赢空战,上战场就多一分胜算
  这是令黄安祥终身难忘的一幕:1986年11月,黄安祥第一次下部队调研,只见飞行员在滴水成冰的机场上,裹着厚厚的皮服,手持座舱仪表板,凭想象预练各种口令、动作。
  黄安祥受到了极大震撼。他知道,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把仿真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有的国家甚至在战争打响前就先在实验室里“复制战争”了。当时我国模拟研制刚刚起步。技术落后,思想绝不能落伍。他暗下决心:外国有的我们中国也要有,还要更好。凭着这种坚定信念和执着的进取精神,黄安祥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先后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目标机成像计算机,第一台三维专用计算机成像系统和第一台全天候领航轰炸模拟器,并在战机仿真领域初露锋芒。1995年,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从一名普通科技干部成长为空军仿真专家,黄安祥深知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为了赶超世界仿真模拟先进水平,他瞄准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开展攻关。一次,某航空兵部队反映螺旋飞行容易失速,操作不好就会机毁人亡。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航空兵部队的飞行训练,无人能够解决。他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攻关。为此,他上天体验,下地调研,记录了螺旋飞行物理变化过程中的上万个数据,成功研制出某型战机球形飞行模拟器,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失速螺旋难题,而且首创模拟器能飞螺旋的奇迹。
  
  仿真技术无止境,科研创新无尽头
  黄安祥深知,科研攻关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拼出速度,赢得时间,先人一步就有可能先发制人,落后一步就可能一败涂地。
  按常规,研制大型战机飞行仿真系统一般要用4到5年时间。1999年初,黄安祥受命研制某新型战机飞行仿真模拟器。当时空军要求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可研制工作刚启动,空军根据新机战斗力生成需要,又要求研制的时间提前一年。
  军令如山,责任重大。黄安祥带领课题组的同志分赴新机部队调研论证,历经几多风雨,熬过几多日夜,通过几多修改,终于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研制方案。1999年3月19日,新机仿真系统研制方案顺利通过了30多名军地专家和资深飞行员的严格审定。
  研制一台多功能先进模拟器,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复杂,如果光靠研究所20多名科研人员,从每项技术、每个系统逐一攻关,别说一年半时间,就是十年半时间,恐怕也是枉然。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黄安祥建议,研究所打破过去自我垄断、自主研发的科研模式,大胆博采众家之长,走强强联合之路。
  新举措带来新效益。随着研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一道道难关相继摆在黄安祥面前。视景系统是飞行仿真系统的关键,传统的实像和虚像显示都有缺陷,选择实像显示,能够满足大视场要求,但缺乏纵深感,不能满足技术课目的训练;选择虚像显示,有了纵深感,但视场角太小,不适合战术课目的训练。整整半年时间,黄安祥主持召开了数十次研讨会,研究资料摞起来有两米多高,课题组仍然一筹莫展。有一天,浙江大学引进立体成像技术的消息引起了黄安祥的注意,他连夜赶赴杭州,对这一技术进行全面考查,发现可以综合两种成像技术的优势,遂决定把立体成像技术应用到视景上。
  这个决定着实让人心里没底。立体成像技术应用于军机仿真还需要进行许多复杂的改进,不仅国内没有先例,世界上也绝无仅有。面对困难和压力,黄安祥带领课题组经过严密论证、精心设计和计算,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2001年7月,这套新型战机仿真系统研制成功,当年这项成果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站稳仿真前沿
  黄安祥经常提醒自己:“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仿真前沿占有一席之地。”
  平时,不管获得多大的奖,黄安祥都没有和妻儿、战友把盏言欢,甚至来不及品味成功的甘甜,就开始了新的挑战。2001年8月,某新型模拟器刚刚通过专家技术鉴定,黄安祥就顶着严寒来到训练场,上机体验飞机的飞行状态。大家知道黄安祥晕机,纷纷劝他不要遭那份罪。可黄安祥说:“我是干视景专业的,我不上谁上!”飞行员心疼他,在空中不忍心做大动作,可黄安祥坚决不肯,执意要他飞高难课目。飞机着陆后,黄安祥全身都是呕吐物,脸色白得像一张纸……
  多少次,面对总部、空军下达给研究所的重大仿真研究课题,黄安祥总是一马当先,勇挑重担。
  从黄安祥近些年获得的奖项、头衔中,我们发现,这些奖项级别越来越高,头衔越来越响亮。谈起这些,黄安祥说:“证书、奖状、头衔证明我们在飞行仿真领域迈出了一小步,透过这‘一小步’往前看,我们与世界军事强国的仿真技术还差一大步。作为科技工作者,只有面向世界,才能勇立飞行仿真技术发展的潮头。”
  在黄安祥心里,最光荣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研制的模拟器得到部队认可,最高兴的事莫过于飞行员的夸奖。2003年8月,他又一次成功推出了某新型战机仿真模拟器。经专家鉴定:这项成果采用高新技术最多、研制规模最大、研制难度最高、研制时间最短、所用经费最少。鉴定会上,一位曾在国外改装新机的特级飞行员应邀到模拟器上进行“飞行”体验,几轮“酣战”之后,飞行员紧紧握住黄安祥的手动情地说:像,太像了。咱们的模拟器胜过某国的一大截,感谢你,黄总工程师!一席话,说得黄安祥激动万分,泪水模糊了双眼。一位将军感慨地说:“这个黄安祥真不简单!”
说的是比毛子的好???
其实玩玩侧卫2.5就行了[em07]
[B]以下是引用[I]scut_m[/I]在2005-12-16 14:30:00的发言:[/B][BR]其实玩玩侧卫2.5就行了[em07]

兄弟,你觉得可能吗?
<P><FONT size=4>立体成像技术应用于军机仿真还需要进行许多复杂的改进,不仅国内没有先例,世界上也绝无仅有。</FONT></P>
<P><FONT size=4>戴副4D眼镜呢````总觉得民用科技早就能实现以上所说的</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