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自夸F-35战机"天下无敌" 称将在战斗中压倒歼-20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23:51:44
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美媒称,即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让成飞公司的歼-20隐形战斗机入列服役,美国空军仍然将维持对西太平洋各潜在敌手的“非对称性”优势。这就是美国空军军阶最高的军官的论点——他被问及中国使用这种新型战机的潜在地缘政治影响。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8月10日以《美国的F-35将在战斗中压倒中国的歼-20隐形战斗机的原因》为题报道称,空军参谋长戴维·戈德芬上将10日在五角大楼对记者说:“我们使用第五代技术时,它已不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系统族。它是一个网络,这给了我们非对称性优势,因此,这就是为何我听到F-35对阵歼-20时,会觉得这几乎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事实上,正如戈德芬所指出的,美国空军可能会继续其对系统族这种方式——其中最关键的是联网和分享数据,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平台的性能上——的集中关注。依戈德芬的观点,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与歼-20直接比较,会令他回忆起当年驾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17A“夜鹰”隐形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在准备好突破敌方空域时与外界几乎完全失去联系——的日子。戈德芬说:“你会看到,我们更多关注于系统族以及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而不是单个平台。”
戈德芬用“夜鹰”来作比较时,可能并不是想说,歼-20的系统与20世纪80年代的F-117A一样处于基础水平。尽管关于歼-20的确切信息很少,但是,有迹象表明,这种中国飞机装备有相控阵雷达、强大的电子战系统和在概念上类似于F-35上的系统的光电/红外传感器。然而,尽管这种中国飞机可能拥有性能尚可的传感器,但美国空军官员们声称,歼-20缺少能使之与F-22或F-35一样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传感器联合”和联网。
报道称,中国人几乎可以肯定有所欠缺的一个领域是,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赫伯特·卡莱尔上将所说的“尖峰信号管理”。F-22和F-35等第五代战斗机的座舱显示器能向飞行员显示各种敌方雷达借以发现和跟踪其战斗机的各种角度和范围。飞行员能使用这些信息确保不进入会被发现和遭进攻的区域、避开敌人。美国花数十年时间才掌握这项技术——通过大量试错工作。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60812/1265693.shtml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美媒称,即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让成飞公司的歼-20隐形战斗机入列服役,美国空军仍然将维持对西太平洋各潜在敌手的“非对称性”优势。这就是美国空军军阶最高的军官的论点——他被问及中国使用这种新型战机的潜在地缘政治影响。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8月10日以《美国的F-35将在战斗中压倒中国的歼-20隐形战斗机的原因》为题报道称,空军参谋长戴维·戈德芬上将10日在五角大楼对记者说:“我们使用第五代技术时,它已不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系统族。它是一个网络,这给了我们非对称性优势,因此,这就是为何我听到F-35对阵歼-20时,会觉得这几乎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
事实上,正如戈德芬所指出的,美国空军可能会继续其对系统族这种方式——其中最关键的是联网和分享数据,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个平台的性能上——的集中关注。依戈德芬的观点,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与歼-20直接比较,会令他回忆起当年驾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17A“夜鹰”隐形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在准备好突破敌方空域时与外界几乎完全失去联系——的日子。戈德芬说:“你会看到,我们更多关注于系统族以及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而不是单个平台。”
戈德芬用“夜鹰”来作比较时,可能并不是想说,歼-20的系统与20世纪80年代的F-117A一样处于基础水平。尽管关于歼-20的确切信息很少,但是,有迹象表明,这种中国飞机装备有相控阵雷达、强大的电子战系统和在概念上类似于F-35上的系统的光电/红外传感器。然而,尽管这种中国飞机可能拥有性能尚可的传感器,但美国空军官员们声称,歼-20缺少能使之与F-22或F-35一样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传感器联合”和联网。
报道称,中国人几乎可以肯定有所欠缺的一个领域是,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赫伯特·卡莱尔上将所说的“尖峰信号管理”。F-22和F-35等第五代战斗机的座舱显示器能向飞行员显示各种敌方雷达借以发现和跟踪其战斗机的各种角度和范围。飞行员能使用这些信息确保不进入会被发现和遭进攻的区域、避开敌人。美国花数十年时间才掌握这项技术——通过大量试错工作。


http://www.cankaoxiaoxi.com/mil/20160812/1265693.shtml
扯犊子去吧,地球人都知道美鳖已经造不出来昼间视距内狗斗机了
繼美國海軍嗆聲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不能阻止美國艦隊後,美國空軍參珠L也說J-20跟F-35不是同一個檔次的武器。在8/10的記者會中,空軍參珠LDavid Goldfein說:
「像J-20之類的他國第五代戰機只是平台而已,所以它們比較像是F-117這種第一代匿蹤機。當我飛F-117的時候,我有一個神奇的匿蹤按鈕,按下去所有天線就會縮進去,無線電關掉,我再調低我的椅子就可以讓我變成一個非常小的目標。
但這只是單一領域,它是一個封閉系統且只能用依照步驟去發揮戰力,因為它不能跟其他地面或海上兵力一同作戰。而F-35跟J-20則是完全不同的思維,它在飛行員踏上登機梯前就開始連線,它比對各方資訊並投影符號在飛行員頭盔上,這些符號也投影在每一個聯網的平台上。所以第五代科技不只是平台,而是一個給予我們非對稱幽是的系統家族與網路。這就是為什麼我聽到F-35 對比J-20時,覺得它們幾乎不是同一個檔次」
http://www.defense.gov/News/Transcripts/Transcript-View/Article/911083/department-of-defense-press-briefing-by-secretary-james-and-gen-goldfein-on-the


以为肥胖就可以压倒别人吗?

以为肥胖就可以压倒别人吗?
有优势还有得说,压制就算了吧。
以为肥胖就可以压倒别人吗?
真相!

你知道的太多了
F35又无敌了?美国人不是说F22才是无敌的吗,那么F35和F22对打到底谁能赢?
美国人有咋了         
z57807641c 发表于 2016-8-12 13:38
F35又无敌了?美国人不是说F22才是无敌的吗,那么F35和F22对打到底谁能赢?

恩 需要的时候 都是无敌的.......
F35可以 F22当然更可以.........
沙耶 发表于 2016-8-12 12:27
扯犊子去吧,地球人都知道美鳖已经造不出来昼间视距内狗斗机了
各种黑的节奏
xiaoxiao113 发表于 2016-8-12 14:14
恩 需要的时候 都是无敌的.......
F35可以 F22当然更可以.........
不过这个真心~~
z57807641c 发表于 2016-8-12 13:38
F35又无敌了?美国人不是说F22才是无敌的吗,那么F35和F22对打到底谁能赢?
不吹,像阿三那样追求高大上,又不差钱的,怎么会买??
台军自夸 IDF 战机"天下无敌" 称将在战斗中压倒歼星舰
2011v5 发表于 2016-8-12 12:56
有优势还有得说,压制就算了吧。
看他下一步咋样
这个联网和尖峰信号管理信息量不小。


融入网路的能力天朝一直在发展,目前确实比不上,但十年之后呢?

【CombatCloud】美空军云协同作战能力概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4 字体T|T
  

  本期导读:长期以来,美国五角大楼一直憧憬着实现海上战舰、作战飞机和空间卫星的实时数据共享,但因受到各种瓶颈的制约,一直无法顺利实现这一作战愿景。近来,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迈克?霍斯蒂奇将军提出了全新的“作战云”概念,尝试将日益成熟的“云计算”引入到协同作战领域,力求将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思想演进为全新的“作战云”信息融合理念,让各平台之间具有更广泛的“对话”能力,从而实现各军种之间战术信息的互联互通。美国《航空周刊》在解读这一概念时,根据美国空军和工业界提供的信息,绘制了一幅“作战云”的想象图(即本期封面图片),为外界更好地解读“作战云”概念提供了参考。本文亦尝试从“作战云”特征及作战影响进一步分析云协同作战这一概念。

  

  美国《航空周刊》绘制的“作战云”想象图

  2015年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上,美军拟将云协同作战能力作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能力基础,这对美空军作战理念、作战样式和装备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变革影响。

  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战斗云??下一个抵消战略时长40分钟38秒

  云协同作战是大数据、云计算概念在协同作战领域的新应用,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其核心是整合陆、海、空、天、赛博等多维作战力量,各作战平台、传感

  器、武器系统组成虚拟存在的“云”,在体系层面实现战场资源的动态高效管控及海量信息高速、实时、分布式处理与共享,构建跨域、跨军种、分布式、网络化的

  “云杀伤”协同作战能力。

  云协同作战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

  目前,美空军提出的“作战云”(CombatCloud)概念已具备云协同特征。

  一、美空军“作战云”计划

  2013年,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的背景是F-22与F-15、F-16、F-35之间无法实现态势共享。为解决F-22的“信息孤岛”问题,美空军提出三种方案,分别为“泰龙海特”(TalonHate

  )中继吊舱(2015年,美空军已接收首批4部吊舱)、“变色龙”新通信波形(无需网关可直接实现F-22与F-35的通信)、“自由550”双波段系统(2014年3月演示了IFDL、MADL与Link-16之间的单向编译能力)。

  搭载TalonHate吊舱的F-15C效果图

  解决了F-22与F-35、F-15、F-16等各型飞机的数据共享问题,可充分发挥F-22的信息感知优势,提高四代机、五代机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在此基础上,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海上、空中、太空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跨域协同,每个平台作为一个节点,可向云端提供信息或从云端下载所需信息。

  通过TalonHate吊舱,四代机F-15可以和五代机F-22建立有效的通信链路

  2014年,美空军将“作战云”概念定义为情报/侦察/监视、打击、机动、保障综合体,在灵活作战框架内实现当前、未来的海上、空中、空间和网络等能力的综合一体化。

  

  美国防部计划将现有网络进化到“战斗云”

  二、“作战云”特征

  (1)动态化、虚拟化资源池

  “作战云”将地理分散的各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各类数据等战场资源相互链接,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资源池具备分布网络化、虚拟化、动态自组织接入、按需访问等特征,节点之间网络拓扑存在高机动性,每个节点可自由出云入云,且具备输入输出特性,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与服务,也从云端获取信息与服务,且可根据特定作战任务需求,进行动态资源分配。因此,云端呈虚拟形态,不存在具体形式,但又无处不在。

  “战斗云”将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

  (2)云融合

  “作战云”的本质是融合,基于云技术实现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实现地域、空域、时间域分散的各有源、无源传感器协同探测,完成战场态势实时共享和决策支持,缩短战术决策时间,提升单元要素间的协同能力与整体杀伤效能。

  “作战云”的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将比CEC更进一步

  (3)分布式“云杀伤链”

  “作战云”打破了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之间的硬链接,以松耦合方式构建“探测-跟踪-决策-打击-评估”的完整“云杀伤链”。通过战场资源的高效管控、

  目标数据的实时处理分发共享,在云端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融合、目标指派、火力分配、火控制导、毁伤评估等作战流,各平台无需本平台传感器数据进行目标引导跟踪,也无需发射本平台武器即可完成目标攻击,从而实现对超视距目标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摧毁。

  美国空军设想优化后的杀伤链最终状态锁定在小于2分钟

  三、云协同作战影响

  与传统的多平台协同相比,“作战云”概念采用类似“云计算”技术,从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汇聚成“云”,完成战场数据的网状交互,具备全域性、分布式、网络化特点,将对未来的空战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战斗云”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

  (1)云空战体系

  各域作战平台通过云端实现互联互通,云作战体系呈现虚拟化、无形化趋势。每个平台作为一个云节点,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也从云端获取信息,目标探测跟踪数据在云端实时共享,融合成火控级的目标航迹,云端各平台可向战机发送发射指令,目标照射和导弹制导也可由第三方完成。因此,整个云作战体系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即使单个平台或局部平台被击毁,也不会造成整个作战体系的瓦解。

  

  云作战体系加速了网络中心战时代的“侦、控、打、评”全流程

  (2)分布式常态空战模式

  当前各域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有限,空战模式仍采用集中指挥、分散执行的线性模式。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提供数据或从云中获取信息,具备即插即用和自然聚散特性,构建出灵活多样的动态“蜂窝式”力量结构和分布式作战样式。

  

  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

  (3)有人/无人协同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在云协同环境下,载荷量较小、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无人机将从战场支援角色转变为“观察-确定-决策-行动”(OODA)作战链的全程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云端将呈现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常态化混合编队协同作战形式。在五代机论证中,美军曾考虑分别设计有人版和无人版,构建无人-有人编队,共同执行战术任务。

  

  在云协同环境下,有人/无人协同将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4)多样化协同空战样式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实现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等空战资源的聚合优化与空战效能的最大化。典型空战样式包括:精确提示、远程发射、远程交战、制导交接、云作战等。其中,云作战样式中,云中任意一架或多架飞机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上传至云端,融合为火控级目标航迹,由云端选择最适合发射的平台完成导弹发射,随后云端分配一架战机全程制导或多架飞机接力照射目标,更新目标数据,发送导弹修正指令,完成导弹接力制导。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

  这种最优化空战资源的云作战样式将是未来的主流空战模式。对于雷达而言,通过多平台的综合信息融合,提升多孔径协同探测能力,可实现对四代机或未来五代机的群体对抗优势。不过,由于云端作战平台数量的动态变化,平台种类的多样化,数据类型的复杂化,整个云网络需具备高速运算和实时分发共享能力。

融入网路的能力天朝一直在发展,目前确实比不上,但十年之后呢?

【CombatCloud】美空军云协同作战能力概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4 字体T|T
  

  本期导读:长期以来,美国五角大楼一直憧憬着实现海上战舰、作战飞机和空间卫星的实时数据共享,但因受到各种瓶颈的制约,一直无法顺利实现这一作战愿景。近来,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迈克?霍斯蒂奇将军提出了全新的“作战云”概念,尝试将日益成熟的“云计算”引入到协同作战领域,力求将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思想演进为全新的“作战云”信息融合理念,让各平台之间具有更广泛的“对话”能力,从而实现各军种之间战术信息的互联互通。美国《航空周刊》在解读这一概念时,根据美国空军和工业界提供的信息,绘制了一幅“作战云”的想象图(即本期封面图片),为外界更好地解读“作战云”概念提供了参考。本文亦尝试从“作战云”特征及作战影响进一步分析云协同作战这一概念。

  

  美国《航空周刊》绘制的“作战云”想象图

  2015年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上,美军拟将云协同作战能力作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能力基础,这对美空军作战理念、作战样式和装备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变革影响。

  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战斗云??下一个抵消战略时长40分钟38秒

  云协同作战是大数据、云计算概念在协同作战领域的新应用,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其核心是整合陆、海、空、天、赛博等多维作战力量,各作战平台、传感

  器、武器系统组成虚拟存在的“云”,在体系层面实现战场资源的动态高效管控及海量信息高速、实时、分布式处理与共享,构建跨域、跨军种、分布式、网络化的

  “云杀伤”协同作战能力。

  云协同作战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

  目前,美空军提出的“作战云”(CombatCloud)概念已具备云协同特征。

  一、美空军“作战云”计划

  2013年,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的背景是F-22与F-15、F-16、F-35之间无法实现态势共享。为解决F-22的“信息孤岛”问题,美空军提出三种方案,分别为“泰龙海特”(TalonHate

  )中继吊舱(2015年,美空军已接收首批4部吊舱)、“变色龙”新通信波形(无需网关可直接实现F-22与F-35的通信)、“自由550”双波段系统(2014年3月演示了IFDL、MADL与Link-16之间的单向编译能力)。

  搭载TalonHate吊舱的F-15C效果图

  解决了F-22与F-35、F-15、F-16等各型飞机的数据共享问题,可充分发挥F-22的信息感知优势,提高四代机、五代机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在此基础上,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海上、空中、太空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跨域协同,每个平台作为一个节点,可向云端提供信息或从云端下载所需信息。

  通过TalonHate吊舱,四代机F-15可以和五代机F-22建立有效的通信链路

  2014年,美空军将“作战云”概念定义为情报/侦察/监视、打击、机动、保障综合体,在灵活作战框架内实现当前、未来的海上、空中、空间和网络等能力的综合一体化。

  

  美国防部计划将现有网络进化到“战斗云”

  二、“作战云”特征

  (1)动态化、虚拟化资源池

  “作战云”将地理分散的各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各类数据等战场资源相互链接,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资源池具备分布网络化、虚拟化、动态自组织接入、按需访问等特征,节点之间网络拓扑存在高机动性,每个节点可自由出云入云,且具备输入输出特性,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与服务,也从云端获取信息与服务,且可根据特定作战任务需求,进行动态资源分配。因此,云端呈虚拟形态,不存在具体形式,但又无处不在。

  “战斗云”将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

  (2)云融合

  “作战云”的本质是融合,基于云技术实现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实现地域、空域、时间域分散的各有源、无源传感器协同探测,完成战场态势实时共享和决策支持,缩短战术决策时间,提升单元要素间的协同能力与整体杀伤效能。

  “作战云”的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将比CEC更进一步

  (3)分布式“云杀伤链”

  “作战云”打破了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之间的硬链接,以松耦合方式构建“探测-跟踪-决策-打击-评估”的完整“云杀伤链”。通过战场资源的高效管控、

  目标数据的实时处理分发共享,在云端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融合、目标指派、火力分配、火控制导、毁伤评估等作战流,各平台无需本平台传感器数据进行目标引导跟踪,也无需发射本平台武器即可完成目标攻击,从而实现对超视距目标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摧毁。

  美国空军设想优化后的杀伤链最终状态锁定在小于2分钟

  三、云协同作战影响

  与传统的多平台协同相比,“作战云”概念采用类似“云计算”技术,从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汇聚成“云”,完成战场数据的网状交互,具备全域性、分布式、网络化特点,将对未来的空战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战斗云”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

  (1)云空战体系

  各域作战平台通过云端实现互联互通,云作战体系呈现虚拟化、无形化趋势。每个平台作为一个云节点,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也从云端获取信息,目标探测跟踪数据在云端实时共享,融合成火控级的目标航迹,云端各平台可向战机发送发射指令,目标照射和导弹制导也可由第三方完成。因此,整个云作战体系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即使单个平台或局部平台被击毁,也不会造成整个作战体系的瓦解。

  

  云作战体系加速了网络中心战时代的“侦、控、打、评”全流程

  (2)分布式常态空战模式

  当前各域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有限,空战模式仍采用集中指挥、分散执行的线性模式。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提供数据或从云中获取信息,具备即插即用和自然聚散特性,构建出灵活多样的动态“蜂窝式”力量结构和分布式作战样式。

  

  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

  (3)有人/无人协同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在云协同环境下,载荷量较小、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无人机将从战场支援角色转变为“观察-确定-决策-行动”(OODA)作战链的全程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云端将呈现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常态化混合编队协同作战形式。在五代机论证中,美军曾考虑分别设计有人版和无人版,构建无人-有人编队,共同执行战术任务。

  

  在云协同环境下,有人/无人协同将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4)多样化协同空战样式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实现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等空战资源的聚合优化与空战效能的最大化。典型空战样式包括:精确提示、远程发射、远程交战、制导交接、云作战等。其中,云作战样式中,云中任意一架或多架飞机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上传至云端,融合为火控级目标航迹,由云端选择最适合发射的平台完成导弹发射,随后云端分配一架战机全程制导或多架飞机接力照射目标,更新目标数据,发送导弹修正指令,完成导弹接力制导。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

  这种最优化空战资源的云作战样式将是未来的主流空战模式。对于雷达而言,通过多平台的综合信息融合,提升多孔径协同探测能力,可实现对四代机或未来五代机的群体对抗优势。不过,由于云端作战平台数量的动态变化,平台种类的多样化,数据类型的复杂化,整个云网络需具备高速运算和实时分发共享能力。
那么多国家等着买F35,美国当然要拼命的吹嘘了
吹吧,吹吧,不是罪。



CEC这类系统天朝早晚也会有的
【CombatCloud】美空军云协同作战能力概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4 字体T|T
  

  本期导读:长期以来,美国五角大楼一直憧憬着实现海上战舰、作战飞机和空间卫星的实时数据共享,但因受到各种瓶颈的制约,一直无法顺利实现这一作战愿景。近来,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迈克?霍斯蒂奇将军提出了全新的“作战云”概念,尝试将日益成熟的“云计算”引入到协同作战领域,力求将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思想演进为全新的“作战云”信息融合理念,让各平台之间具有更广泛的“对话”能力,从而实现各军种之间战术信息的互联互通。美国《航空周刊》在解读这一概念时,根据美国空军和工业界提供的信息,绘制了一幅“作战云”的想象图(即本期封面图片),为外界更好地解读“作战云”概念提供了参考。本文亦尝试从“作战云”特征及作战影响进一步分析云协同作战这一概念。

  

  美国《航空周刊》绘制的“作战云”想象图

  2015年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上,美军拟将云协同作战能力作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能力基础,这对美空军作战理念、作战样式和装备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变革影响。

  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战斗云??下一个抵消战略时长40分钟38秒

  云协同作战是大数据、云计算概念在协同作战领域的新应用,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其核心是整合陆、海、空、天、赛博等多维作战力量,各作战平台、传感

  器、武器系统组成虚拟存在的“云”,在体系层面实现战场资源的动态高效管控及海量信息高速、实时、分布式处理与共享,构建跨域、跨军种、分布式、网络化的

  “云杀伤”协同作战能力。

  云协同作战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

  目前,美空军提出的“作战云”(CombatCloud)概念已具备云协同特征。

  一、美空军“作战云”计划

  2013年,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的背景是F-22与F-15、F-16、F-35之间无法实现态势共享。为解决F-22的“信息孤岛”问题,美空军提出三种方案,分别为“泰龙海特”(TalonHate

  )中继吊舱(2015年,美空军已接收首批4部吊舱)、“变色龙”新通信波形(无需网关可直接实现F-22与F-35的通信)、“自由550”双波段系统(2014年3月演示了IFDL、MADL与Link-16之间的单向编译能力)。

  搭载TalonHate吊舱的F-15C效果图

  解决了F-22与F-35、F-15、F-16等各型飞机的数据共享问题,可充分发挥F-22的信息感知优势,提高四代机、五代机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在此基础上,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海上、空中、太空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跨域协同,每个平台作为一个节点,可向云端提供信息或从云端下载所需信息。

  通过TalonHate吊舱,四代机F-15可以和五代机F-22建立有效的通信链路

  2014年,美空军将“作战云”概念定义为情报/侦察/监视、打击、机动、保障综合体,在灵活作战框架内实现当前、未来的海上、空中、空间和网络等能力的综合一体化。

  

  美国防部计划将现有网络进化到“战斗云”

  二、“作战云”特征

  (1)动态化、虚拟化资源池

  “作战云”将地理分散的各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各类数据等战场资源相互链接,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资源池具备分布网络化、虚拟化、动态自组织接入、按需访问等特征,节点之间网络拓扑存在高机动性,每个节点可自由出云入云,且具备输入输出特性,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与服务,也从云端获取信息与服务,且可根据特定作战任务需求,进行动态资源分配。因此,云端呈虚拟形态,不存在具体形式,但又无处不在。

  “战斗云”将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

  (2)云融合

  “作战云”的本质是融合,基于云技术实现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实现地域、空域、时间域分散的各有源、无源传感器协同探测,完成战场态势实时共享和决策支持,缩短战术决策时间,提升单元要素间的协同能力与整体杀伤效能。

  “作战云”的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将比CEC更进一步

  (3)分布式“云杀伤链”

  “作战云”打破了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之间的硬链接,以松耦合方式构建“探测-跟踪-决策-打击-评估”的完整“云杀伤链”。通过战场资源的高效管控、

  目标数据的实时处理分发共享,在云端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融合、目标指派、火力分配、火控制导、毁伤评估等作战流,各平台无需本平台传感器数据进行目标引导跟踪,也无需发射本平台武器即可完成目标攻击,从而实现对超视距目标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摧毁。

  美国空军设想优化后的杀伤链最终状态锁定在小于2分钟

  三、云协同作战影响

  与传统的多平台协同相比,“作战云”概念采用类似“云计算”技术,从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汇聚成“云”,完成战场数据的网状交互,具备全域性、分布式、网络化特点,将对未来的空战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战斗云”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

  (1)云空战体系

  各域作战平台通过云端实现互联互通,云作战体系呈现虚拟化、无形化趋势。每个平台作为一个云节点,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也从云端获取信息,目标探测跟踪数据在云端实时共享,融合成火控级的目标航迹,云端各平台可向战机发送发射指令,目标照射和导弹制导也可由第三方完成。因此,整个云作战体系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即使单个平台或局部平台被击毁,也不会造成整个作战体系的瓦解。

  

  云作战体系加速了网络中心战时代的“侦、控、打、评”全流程

  (2)分布式常态空战模式

  当前各域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有限,空战模式仍采用集中指挥、分散执行的线性模式。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提供数据或从云中获取信息,具备即插即用和自然聚散特性,构建出灵活多样的动态“蜂窝式”力量结构和分布式作战样式。

  

  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

  (3)有人/无人协同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在云协同环境下,载荷量较小、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无人机将从战场支援角色转变为“观察-确定-决策-行动”(OODA)作战链的全程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云端将呈现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常态化混合编队协同作战形式。在五代机论证中,美军曾考虑分别设计有人版和无人版,构建无人-有人编队,共同执行战术任务。

  

  在云协同环境下,有人/无人协同将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4)多样化协同空战样式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实现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等空战资源的聚合优化与空战效能的最大化。典型空战样式包括:精确提示、远程发射、远程交战、制导交接、云作战等。其中,云作战样式中,云中任意一架或多架飞机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上传至云端,融合为火控级目标航迹,由云端选择最适合发射的平台完成导弹发射,随后云端分配一架战机全程制导或多架飞机接力照射目标,更新目标数据,发送导弹修正指令,完成导弹接力制导。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

  这种最优化空战资源的云作战样式将是未来的主流空战模式。对于雷达而言,通过多平台的综合信息融合,提升多孔径协同探测能力,可实现对四代机或未来五代机的群体对抗优势。不过,由于云端作战平台数量的动态变化,平台种类的多样化,数据类型的复杂化,整个云网络需具备高速运算和实时分发共享能力。


CEC这类系统天朝早晚也会有的
【CombatCloud】美空军云协同作战能力概述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1-14 字体T|T
  

  本期导读:长期以来,美国五角大楼一直憧憬着实现海上战舰、作战飞机和空间卫星的实时数据共享,但因受到各种瓶颈的制约,一直无法顺利实现这一作战愿景。近来,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迈克?霍斯蒂奇将军提出了全新的“作战云”概念,尝试将日益成熟的“云计算”引入到协同作战领域,力求将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思想演进为全新的“作战云”信息融合理念,让各平台之间具有更广泛的“对话”能力,从而实现各军种之间战术信息的互联互通。美国《航空周刊》在解读这一概念时,根据美国空军和工业界提供的信息,绘制了一幅“作战云”的想象图(即本期封面图片),为外界更好地解读“作战云”概念提供了参考。本文亦尝试从“作战云”特征及作战影响进一步分析云协同作战这一概念。

  

  美国《航空周刊》绘制的“作战云”想象图

  2015年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上,美军拟将云协同作战能力作为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能力基础,这对美空军作战理念、作战样式和装备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变革影响。

  美国空军协会空战研讨会:战斗云??下一个抵消战略时长40分钟38秒

  云协同作战是大数据、云计算概念在协同作战领域的新应用,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其核心是整合陆、海、空、天、赛博等多维作战力量,各作战平台、传感

  器、武器系统组成虚拟存在的“云”,在体系层面实现战场资源的动态高效管控及海量信息高速、实时、分布式处理与共享,构建跨域、跨军种、分布式、网络化的

  “云杀伤”协同作战能力。

  云协同作战是网络中心战的进一步演进

  目前,美空军提出的“作战云”(CombatCloud)概念已具备云协同特征。

  一、美空军“作战云”计划

  2013年,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核心理念是海、空、天、网络层的跨域协同,强调多域虚拟存在、高度融合与自然聚散

  “作战云”概念的背景是F-22与F-15、F-16、F-35之间无法实现态势共享。为解决F-22的“信息孤岛”问题,美空军提出三种方案,分别为“泰龙海特”(TalonHate

  )中继吊舱(2015年,美空军已接收首批4部吊舱)、“变色龙”新通信波形(无需网关可直接实现F-22与F-35的通信)、“自由550”双波段系统(2014年3月演示了IFDL、MADL与Link-16之间的单向编译能力)。

  搭载TalonHate吊舱的F-15C效果图

  解决了F-22与F-35、F-15、F-16等各型飞机的数据共享问题,可充分发挥F-22的信息感知优势,提高四代机、五代机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在此基础上,美空军提出“作战云”概念,海上、空中、太空各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跨域协同,每个平台作为一个节点,可向云端提供信息或从云端下载所需信息。

  通过TalonHate吊舱,四代机F-15可以和五代机F-22建立有效的通信链路

  2014年,美空军将“作战云”概念定义为情报/侦察/监视、打击、机动、保障综合体,在灵活作战框架内实现当前、未来的海上、空中、空间和网络等能力的综合一体化。

  

  美国防部计划将现有网络进化到“战斗云”

  二、“作战云”特征

  (1)动态化、虚拟化资源池

  “作战云”将地理分散的各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各类数据等战场资源相互链接,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资源池具备分布网络化、虚拟化、动态自组织接入、按需访问等特征,节点之间网络拓扑存在高机动性,每个节点可自由出云入云,且具备输入输出特性,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与服务,也从云端获取信息与服务,且可根据特定作战任务需求,进行动态资源分配。因此,云端呈虚拟形态,不存在具体形式,但又无处不在。

  “战斗云”将构建一个网络化战场资源池

  (2)云融合

  “作战云”的本质是融合,基于云技术实现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实现地域、空域、时间域分散的各有源、无源传感器协同探测,完成战场态势实时共享和决策支持,缩短战术决策时间,提升单元要素间的协同能力与整体杀伤效能。

  “作战云”的战场资源整合管控将比CEC更进一步

  (3)分布式“云杀伤链”

  “作战云”打破了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之间的硬链接,以松耦合方式构建“探测-跟踪-决策-打击-评估”的完整“云杀伤链”。通过战场资源的高效管控、

  目标数据的实时处理分发共享,在云端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融合、目标指派、火力分配、火控制导、毁伤评估等作战流,各平台无需本平台传感器数据进行目标引导跟踪,也无需发射本平台武器即可完成目标攻击,从而实现对超视距目标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摧毁。

  美国空军设想优化后的杀伤链最终状态锁定在小于2分钟

  三、云协同作战影响

  与传统的多平台协同相比,“作战云”概念采用类似“云计算”技术,从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汇聚成“云”,完成战场数据的网状交互,具备全域性、分布式、网络化特点,将对未来的空战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战斗云”体系层面实现陆、海、空、天各作战域的战场资源整合

  (1)云空战体系

  各域作战平台通过云端实现互联互通,云作战体系呈现虚拟化、无形化趋势。每个平台作为一个云节点,既向云端提供信息,也从云端获取信息,目标探测跟踪数据在云端实时共享,融合成火控级的目标航迹,云端各平台可向战机发送发射指令,目标照射和导弹制导也可由第三方完成。因此,整个云作战体系具备自我修复功能,即使单个平台或局部平台被击毁,也不会造成整个作战体系的瓦解。

  

  云作战体系加速了网络中心战时代的“侦、控、打、评”全流程

  (2)分布式常态空战模式

  当前各域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有限,空战模式仍采用集中指挥、分散执行的线性模式。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提供数据或从云中获取信息,具备即插即用和自然聚散特性,构建出灵活多样的动态“蜂窝式”力量结构和分布式作战样式。

  

  基于云协同技术,各域平台可随时入“云”出“云”

  (3)有人/无人协同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在云协同环境下,载荷量较小、但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无人机将从战场支援角色转变为“观察-确定-决策-行动”(OODA)作战链的全程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云端将呈现无人机与有人机的常态化混合编队协同作战形式。在五代机论证中,美军曾考虑分别设计有人版和无人版,构建无人-有人编队,共同执行战术任务。

  

  在云协同环境下,有人/无人协同将成为常态编队形式

  (4)多样化协同空战样式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实现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等空战资源的聚合优化与空战效能的最大化。典型空战样式包括:精确提示、远程发射、远程交战、制导交接、云作战等。其中,云作战样式中,云中任意一架或多架飞机完成目标探测跟踪,数据上传至云端,融合为火控级目标航迹,由云端选择最适合发射的平台完成导弹发射,随后云端分配一架战机全程制导或多架飞机接力照射目标,更新目标数据,发送导弹修正指令,完成导弹接力制导。

  借助云协同技术,空战样式将呈现更加的多样化

  这种最优化空战资源的云作战样式将是未来的主流空战模式。对于雷达而言,通过多平台的综合信息融合,提升多孔径协同探测能力,可实现对四代机或未来五代机的群体对抗优势。不过,由于云端作战平台数量的动态变化,平台种类的多样化,数据类型的复杂化,整个云网络需具备高速运算和实时分发共享能力。
“网络中心战”理论的产生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对军事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作战形态向信息化转变。
一、历史背景
“网络中心战”概念由美国海军首先提出,1997年4月,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杰伊•约翰逊上将在美国海军学会的年会上正式提出网络中心战概念。2001年7月,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网络中心战》专题报告,开始试验和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和作战效能。2002年8月,国防部发布《2003财政年度国防报告》,正式开始网络中心战的全面建设。2003年11月,美国国防部部队转型办公室颁发《军事转型战略途径》,首次正式提出网络中心战将成为美军新的作战方式,确定以此作为统一美军建设和作战理论发展的指导思想。2004年1月,美国国防部颁发《网络中心战:创造决定性作战优势》和《网络中心战实施纲要》,将建设和发展网络中心战能力作为美军转型的中心环节。同月21日,联合部队司令部颁发《联合转型路线图》,以网络中心战的思路和原则设计联合作战概念。2005年5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第5144.1号令,规定由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统管网络中心战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200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首席信息官格里梅斯签发《国防部首席信息官战略计划》,网络中心战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二、基本概念
美军对网络中心战的定义一直在不断的补充和发展。1997年首次提出“网络中心战”理论时,其定义为“‘网络中心战’是相对‘平台中心战’而言,通过网络使分散配置的部队共同感知战场态势,协调一致行动,把信息优势转变为作战行动优势,发挥作战行动的最大作战效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建设的进展,该定义不断完善,在2005年1月由美国国防部部队转型办公室发布的《实施网络中心战》文件中进一步指出,“网络中心战是一种观念,在最高层次上构成了信息时代条件下军队的相应改变。从广义上说,网络中心战就是综合运用网络化的部队从战略、战术、技术、程序和编制等各方面创造具有决定作用的作战优势。”
综上所述,网络中心战是指:各分散的作战要素通过全球信息栅格实现网络化,共享战场态势感知,协调统一行动,将信息优势转变为行动优势,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
三、建设情况
美军提出网络中心战理论以来,作为军事转型的中心环节,其建设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确立首席信息官制度,发展“全球信息栅格”
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有两大基础:首席信息官制度是其制度基础,“全球信息栅格”是其技术基础。
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美军认识到部门之间的纵向和横向协调非常重要。199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克林格—科恩法》。依据该法,美国防部设立了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各军种和战区总部也先后设立了首席信息官,首席信息官制度率先建立起来。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由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担任,直接向国防部长报告工作,是国防部长在网络中心战建设方面的主要顾问,并对国防信息系统局等部门实施指导、监督与管理。2000年,美国国防部长助理备忘录明确了国防部首席信息官作为全球信息栅格的主要设计师和构建者的职责。2005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第5144.1号指令,明确了国防部首席信息官全面负责网络中心战建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2006年的国防部首席信息官战略规划中还明确其负责在网络中心战转型中从文化建设到各业务过程全方位改进的工作。
“全球信息栅格”是覆盖全球范围的地面光纤网络建设项目。这种信息网络体系作为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的技术基础,将现代战场转换为一个庞大的信息网格,在全球范围内连接重要的指挥、控制和情报设施,实现全面的协同决策与指挥。美军将全球信息栅格作为顶层设计和骨干支撑,系统集成所有的武器装备系统、部队和指挥机关。具体措施有:一是把各军种现有的通信系统合作战网络以转型技术标准进行改进,然后整合进全球信息栅格;二是要求各军种未来研发的局域网必须与全球信息栅格兼容;三是加强系统建设的横向整合,尤其是数据融合,形成一体化互通能力;四是将各种作战武器、平台、部队甚至单兵都整合进全球信息栅格,使其能随时进入网络进行信息的接收、传输、储存和处理。按照美军的计划,将在2015年建成全球信息栅格,目前正由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牵头进行“全球信息栅格-带宽扩展计划”,将国防信息系统网络中的92个关键站点以光纤网络进行连接,使带宽数百倍的增加,传输速度达到每秒100亿字节,同时提高网络的可靠程度和抗毁能力。由于对高性能路由器和光纤网络进行一体化无缝隙集成,平台和武器都可以实现各自独立编址,从而对每个平台和每支部队实现实时跟踪。
(二)应用多种系统,加强各军种网络体系建设
美军在大力加强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中,应用了多种先进系统,如“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转型卫星通信系统”和“网络中心化企业服务系统”。“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项目是由陆军牵头,陆海空三军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分别负责各自相关具体项目。该系统可用于多种平台,是使用数字结构的可编程无线电集合,支持大多数现有军用无线电台之间的通信,提供协同工作能力,可与通信网络多媒体设备兼容,突破通信障碍进行战场感知,士兵可在动态的网络环境下使用该系统进行数据、音频和视频通信。“转型卫星通信系统”是美军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天基通信系统的主体,由多颗卫星组成,具有精确的定位、扫描和跟踪能力。该系统可以利用激光束为美军及商业用户提供安全、远程、大容量的类似互联网的通信能力,确保美军在全球范围内态势感知的信息优势。该系统可为美军提供机载情报、侦察和监视平台之间的高速、无缝连接,为国防部和情报人员提供综合信息。“网络中心化企业服务系统”是由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负责开发的信息服务系统。用户通过互联网协议路由网络可以共享信息,使决策者和各类作战人员建立新型高效的信息分发方式和信息环境,获得决策优势所需的信息资源。
美国各军种也正在进行各自的网络体系建设,重点项目有陆军的“陆战网”、海军的“部队网”和空军的“指挥与控制星座网”。“陆战网”将陆军包括现役和预备役在内的所有士兵全部接入“全球信息栅格”综合系统,集成多个作战指挥、通信和侦察监视子系统。无缝连接的信息化指挥系统囊括了诸如士兵、武器、平台、指挥所、军用设施及位置等相关作战元素,为分散的作战部队提供机动过程中的实时或近实时的指挥控制信息、态势感知信息,增强协同作战能力。陆军通过目前现有的许多平台与节点,实现与全球网络栅格信息节点的一体化连接,统一网络操作系统,同时保持战场网络系统的安全。此外,美国陆军依托陆军通信学院设立了“陆战网大学”,加强网络中心战的教育与训练,进行移动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培训。“部队网”是信息时代海战的作战构想和体系框架,它将作战人员、传感器、指挥与控制、平台和武器进行一体化集成,形成了一支网络化、分布式的作战力量,从而灵活应对从海底到空间、从海上到陆地的各种冲突。它的目标是完全实现海军信息处理和指挥控制系统与联合部队系统的互操作,并使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能够支持快速目标定位与机动,从而增强作战部队的态势感知和敌我识别能力。“指挥与控制星座网”将陆基和空中平台以及天基的传感器完全联网组成阵列,美国空军原先分散的信息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网络,利用通用标准和通信协议来实现自动信息中继,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和显示空中和地面移动目标的信息,并与陆军、海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三)确立重点建设领域,全方位推进网络中心战建设
在2006年颁布的《美国国防部首席信息官战略计划》中,美军明确了网络中心战的重点建设领域,并随后主要围绕这几个领域进行网络中心战建设。其中,加强文化建设被放在首位,树立网络中心战转型观念,尤其领导者要具备新的作战概念和战术技术程序,通过国防大学等机构,为相关人员提供广泛的培训服务。二是被认为是网络中心战力量倍增器的数据战略。数据战略包括支持数据发现、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确保数据可视、可理解、可获取、可信任和互操作,支持军事行动中的决策确定。三是安全保障。国防部首席信息官与国家安全局首席信息官合作建立一种基于“全球信息栅格”的信息保障组合。此外,国防部首席信息官还要领导实施软件保障战略,包括评估关键软件提供商的安全水平,确保使用可靠的软件。根据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建议,国防部每年投资30亿美元用于计算机安全技术和人员培训,其中包括在未来5年内投资2亿美元,制定“全球信息栅格”安全政策和开发相应产品。四是建设一个基于国防部主体网络和网络中心战程序的网络作战环境,包括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全球信息栅格-带宽扩展计划”、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和网络中心企业服务(NCES)等,从体系上保证陆军的“陆战网”、海军的“部队网”和空军的“指挥与控制星座网”的性能和互操作能力,在鼓励各种网络建设的同时,优化其与“全球信息栅格”骨干网的连接。五是信息共享。为网络中心战提供安全的信息共享环境,实现与国家情报机构之间、盟国之间,以及其他联邦机构、非政府机构、商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目前的基于物理网络互联的信息共享过渡到基于角色访问控制的网络中心信息共享。六是为信息战提供实战训练环境,实施各种演习,训练作战人员感知、探测、预防和应对信息作战的威胁与挑战,借助信息融合和企业信息服务获取信息的能力。七是所谓业务过程改进战略,即为军事行动的快速行动提供一体化无缝连接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国防部范围内跨部门办公过程。八是加强九大核心系统建设,即战场感知、数据链、信息传输、敌我识别、导航地位、电视会议、数字地理、模拟仿真和数据库。
(四)在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演习中验证并增强网络中心战能力
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将网络中心战理论用于实践,初步检验了网络中心战的各种能力,例如传感器网络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信息网络的传输能力、指挥控制网络的快速决策支持能力和“发现即摧毁”能力。尤其在伊拉克战争中,利用“蓝军跟踪系统”、无人机等立体化侦察传感系统,实现了每2.5秒刷新一次战场态势信息,并借助全球指挥控制、全球战斗支援、国防文电、国防信息网等系统组成的战时信息传输网络,确保多国部队共享战场态势信息。此外,美军在“网络中心战”能力的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利用大规模演习来验证其相关作战概念及能力,比如“勇敢之盾—2007”、“关键决心—2008”等,增强美军各军兵种之间以及盟军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和协同性。
(五)主要防务公司成为推动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美国国防部为网络中心战及其相关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吸引了许多大型防务公司的科研和生产投入,纷纷建立试验中心、扩充设施,比如诺•格公司建立了“计算机战综合网络”、洛•马公司建立了“全球视景综合中心”、雷声公司建立了“网络综合和实验中心”,而波音公司增强了“虚拟作战中心”的科研开发能力。这些中心为网络中心战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场所,积极推动了美军网络中心战能力建设的发展。
(六)美军网络中心战建设面临的挑战
虽然美军将网络中心战的建设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军费投入幅度不断缩水,建设经费严重不足。二是各军种和部门之间“烟囱”林立,存在较严重的冲突,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合作远未达到,重复建设情况普遍,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有限。三是关键技术尚未成熟,拓大带宽、信息过滤与融合,互操作技术以及保证网络安全性等都尚为瓶颈。此外,在维和、打击恐怖活动和跨国犯罪等方面的非常规作战行动中如何发挥“网络中心战”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验证。
这种文章一看就是不自信,F22从来不纠结
不夸谁会去买啊 F35已经很挫了
ccc12345ccc 发表于 2016-8-12 14:54
这种文章一看就是不自信,F22从来不纠结
这话充满了哲理
哈哈,看来J20真不错。MD都要拿J20来说事了。

F35确实是蛋疼货,马上要普及服役了,还有大把的订单要等着拿,否则成本进一步降低额口号就变成纯口号了。
ccc12345ccc 发表于 2016-8-12 14:54
这种文章一看就是不自信,F22从来不纠结
你这话我支持
人家意思说的明白,我躲得起,我会躲。敌方雷达的位置和探视感知能力参数,都被前沿的侦察机所获知,并且根据需要分享给需要的飞机。
ccc12345ccc 发表于 2016-8-12 14:54
这种文章一看就是不自信,F22从来不纠结
同感。。。。。。。。。。。。。。。。。。。。。。。。。
美帝太嚣张,我鳖只能出动局座把隐形机打下来
2019台海大战,F35就可登场
到时候我鳖歼20可打破娘娘的神话
歼31或者苏35可以与f35过招,前提是能服役
怎么看都像是在推销F35
DDJSWS 发表于 2016-8-12 15:17
人家意思说的明白,我躲得起,我会躲。敌方雷达的位置和探视感知能力参数,都被前沿的侦察机所获知,并且根 ...
啥都获知了用隐身巡航导弹就行了,要你肥电何用?
csg 发表于 2016-8-12 15:03
哈哈,看来J20真不错。MD都要拿J20来说事了。
因为肥电不敢和盟主说过专门干掉它的粽子比嘛

只能踩技术落后的J-20了
WorldWar3 发表于 2016-8-12 18:29
啥都获知了用隐身巡航导弹就行了,要你肥电何用?
作战目标又不是只有雷达。。
再吹也是虚的,拉出来溜溜才能分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