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船舰知识---在核条件下的登陆(台湾)战役中的中子弹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21:15:29


在核条件下的登陆战役中的中子弹使用(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 15:21 舰船知识网络版

中子弹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且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特殊设计的一种小型氢弹。

   核武器的杀伤因素,主要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出的中子流和γ射线。中子弹主要以此达到杀伤效果。1枚1千吨当量的中子弹,在距离爆心800米处的核辐射剂量,为同样当量纯裂变武
器的10倍左右,其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分配大致为早期核辐射40%,冲击波34%,光辐射24%,而放射性沾染只有2%。因此,和同当量的普通核弹相比,中子弹使用后留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比较轻微的。

中子弹可以在登陆前对敌港口的舰艇实施突击

  中子弹在战争中的使用有以下> 几个特点:

  第一,它适合用于攻击对方装甲部队和有生力量。快中子具有很强的贯穿辐射效果,例如100毫米的钢板可以将γ射线减少90%,但对中子则只能减少30%左右,而且被减弱的中子还会产生次级γ射线。一般认为,防护装甲厚为200毫米的坦克,在遭受中子弹攻击时,车内中子剂量约为车外的一半。例如在开阔地面上,1千吨当量中子弹爆炸后(取最佳爆高),700米距离上的中子剂量约为170戈瑞(注:戈瑞:核辐射剂量国际单位,每1千克受照物质吸收1焦耳核辐射能时,其核辐射剂量称为1戈瑞),车内即为约85戈瑞。

  根据美军制订的核辐射损伤标准,此时坦克成员会在5分钟内失能,均不能执行任何消耗体力的任务,人员在1至2天内死亡。虽然各先进的坦克生产国都已经研制和装备了对中子有一定屏蔽能力的防中子衬层和复合装甲,但一来战后早期主战坦克,例如M48和T-54都没有此种装备,二来这种装甲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子弹的杀伤半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子弹的威胁,且装甲部队并不是只由坦克组成,大量的辅助车辆和坦克以外的装甲战斗车辆,依旧会在中子弹的杀伤效果下迅速瘫痪,导致装甲部队最终丧失战斗力。

  中子弹对地面暴露人员的杀伤效果也很显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子和γ射线在通过大气时会发生散射,因此在其杀伤半径内,人员即使躲在高地反斜面处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具体强度视高地坡度和距离而定。以万吨级触地核爆炸的数据为例(此时早期核辐射强度与千吨级中子弹相似):山高15~27米,坡度为19~23度,在1200~1300米距离上,位于山顶的两只狗均发生了重度放射病,而同距离位于山反斜面的狗仅患中度或轻度放射病。从万吨级原子弹空爆得到的数据表明,30度左右的高地对早期核辐射的屏蔽效果约能达到一半。这并不影响中子弹的使用,例如1颗某当量的中子弹,原本在1200米距离上可以达到8~9戈瑞的辐射剂量,人员受辐射后发生极重度急性放射病而失能,半数以上将在几周内死亡。即使有山体屏蔽,人员只受到4~5戈瑞左右剂量的辐射,也会发生重度放射病,基本失去战斗力,对受辐射人员虽然有生死差别,但对战斗进程不产生影响。

中子弹可以在登陆作战期间可瞬间摧毁敌飞机机库杀伤敌军作战人员

  应该指出的是,和普通核武器相比,中子弹更适合用于本土作战。由于中子弹的光辐射、冲击效应都比较小,对民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也就较小。而中子弹产生的放射性沾染远小于普通核弹,爆后经过较短时间(具体随爆高和气象条件而定),核爆区域就可以供人员正常生产生活,几乎不会导致因污染造成的“战争后遗症”。因此,中子弹被认为最适合在本土使用。美国最早研制中子弹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执行本土防空任务。冷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在“铁幕”西侧的德国领土上,也布置有大量中子弹,并制订了相关使用计划。

中子弹在登陆期间可提前摧毁敌指挥中心和前沿导弹阵地

  第二,它不易爆后防护。

  一般来说,核爆发生后,爆区附近人员会在发现核爆炸闪光后进行主动防护,比如迅速卧倒,穿戴防化器材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甚至大大减弱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的效果。但中子弹则不同,由于γ射线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的,中子的速度也可以达到每秒几千千米甚至几万千米(依据中子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当中子弹杀伤半径内人员看到核爆炸闪光时,也就已经受到了早期核辐射作用,再行防护亦无济于事。

  第三,它的投送工具比较灵活。

  中子弹的当量一般不大于3千吨TNT。这是因为中子在稠密空气中射程有限,增加中子弹的当量并不能使中子杀伤半径明显增大,但却会使冲击波和光辐射的杀伤范围迅速增大,最终导致中子弹的强辐射特性丧失。故相对来说,中子弹的体积小,重量轻,投送工具比较灵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下,美国就已经研制有203毫米和155毫米的中子炮弹,且只要能够携带225千克级别炸弹的战术飞机,也能够携带中子弹。各种战术导弹更大都能够使用中子弹战斗部。因此,中子弹便于较低级别单位装备和使用,适合用于各种战术目标。>

  在核条件下的登陆战役中,中子弹具有多种不同用途

  首先,可以结合其它武器,对防御方机场设施、港口锚地、重兵集群进行核突击。

  打击对方机场设施,是争夺制空权必不可少的步骤。中子弹虽然破坏机场设施硬件的能力不如普通核弹,但它可以大量杀伤对方机场人员,如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等。而这种专业人员的损失将直接造成空中力量的瘫痪。此外,当攻击方使用反跑道战斗部对机场进行攻击后,防御方往往会对机场进行抢修。此时攻击方如果使用中子弹进行第二次攻击,亦能大量杀伤防御方工程人员,使防御方机场无限期瘫痪下去。

  > 集结于锚地的敌方军舰也是中子弹打击的良好目标。这里暂且不讨论中子弹可能产生的冲击波和核电磁脉冲对军舰的影响,仅讨论中子弹产生的早期核辐射问题。由于现代军舰更加重视的是防御对方飞机、导弹和鱼雷的袭击,对于早期核辐射的防护能力是相对有限的。尤其是人员集中的军舰上层建筑,大多采用轻质合金,抗早期核辐射能力低下。以拉斐特级护卫舰为例,其防护最为严密的要属露天甲板至水线间部分,此处设计有双层壳板(舰体使用E355FP牌号高强度钢),在两舷各构成一个1米宽的通道,在一些要害部位,如作战室、弹药库等处,还设有10毫米厚度的防弹钢装甲。即使将其壳体对中子的削弱能力视为90%,假设进攻方使用1千吨当量中子弹在800米外爆炸,舰内人员也会受到9戈瑞左右剂量的中子辐射,会导致极重度急性放射病,不及时救治,几乎全会死亡。而且,军舰乘员属于专业人员,一旦被消灭,则无法由普通后备人员替补。此外,军港的人员居住和工作地相对比较集中,一旦将其人员杀伤,则无疑会使港口运作陷入瘫痪。

  对机场和港口的核打击,无疑将大大降低防御方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的能力,甚至能够消除其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的部分人力资源基础。

  与此相关,登陆战役中的进攻方,需要在对岸获得良好的港口和机场设施,以利于己方大型滚装船和大型运输机的使用。在使用中子弹进行核突击后,进攻方可使用空降兵进行机降或伞降,及时利用核突击后效,占领对方缺乏防御的机场和港口,并将当地硬件设施加以恢复(中子弹也有一定的冲击波,会毁坏少量建筑物),并投入使用。这样,进攻方便可充分利用已动员的民船和民用客机,向对岸投送兵力兵器和后勤物资。

  其次,对防御方反击之装甲部队进行核突击。

  登陆战役中,限于运载工具的限制,攻击方初期上陆部队通常以步兵和轻型装甲部队为主。防御方通常情况下,会趁登陆部队立足未稳,使用二线待机的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力争把登陆部队赶下大海。由于攻击方此时背水攻坚,滩头地区人员、装备密集,缺乏重型装备,及良好掩蔽和防护,极易遭受对方装甲部队的威胁。> 为确立登陆场安全,进攻方此时可使用中子炮弹或战术导弹等,对敌反击之装甲部队进行核突击,以彻底消除登陆部队遭受的威胁。核突击的规模,可视反击之装甲部队规模和行进队形而定。例如对方采用营级装甲部队,以横队展开形(3个连沿营进攻正面并列展开)展开进攻,若整个营正面3千米,则攻击方可选择将其正面横向750米和2250米、纵深取进攻队形中心处,作为打击目标,这样两枚1千吨当量中子弹的杀伤半径恰好可以覆盖整个进攻队形。考虑到防御方装甲部队的待机地域可能距离滩头不足10千米,战术层次的核火力必须拥有极其灵活的反应速度。前面提到,中子弹的体积小,投送方式多样。若将中子弹战斗部的炮弹作为地面支援火炮弹药,或作为负责支援的舰炮弹药,不仅能大大提高攻击精度,还能够加快核火力的反应速度。这在瞬息万变的地面战斗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子弹不仅适合打击装甲部队,还适合在两军距离较近时使用。这是由于中子弹产生的早期核辐射在空气中衰减很快,尤其在1000米以外时,几乎每过100米,辐射剂量就会减少一半。比如1千吨当量中子弹在开阔地面爆炸时,1000米距离上的早期核辐射总剂量约为37戈瑞,可使人在5分钟内失能。但1600米处的辐射剂量就只有1.5戈瑞左右,只会使人产生较为轻微的症状,且不致死。到2000~3000米距离处,辐射剂量就已经对人不起什么作用了。这种特点也很适合打击对方反击之装甲部队。因为2000~3000米恰好是陆军轻型部队反坦克火力的远界。中子弹正可在陆军反坦克火力之外,对对方装甲部队进行初次打击,剩余的少量坦克则完全可以由地面部队的反坦克导弹应付,这也是核火力与常规火力的一种衔接。

  第三,纵深攻击时,对对方防御要点进行核突击,以提高推进速度。

  现代条件下的战役进攻,必须强调进攻的快速和果断。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经验证明,对抵抗决心并不坚定的对手,大纵深、高速和不间断的突击,尤其是合围敌重兵集团、威胁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局面,能够有效摧毁其军民抵抗意志,动摇其一线部队作战决心,并使其前线部队的指挥、后勤保障受到重大影响。

  防御方也同样懂得这一道理,在进攻方成功建立登陆场并向纵深地域高速发展时,防御方会利用海岸线至大城市之间的地形,如河流、隘口、丘陵台地等自然条件,在某些要点,利用预设战场建设时留下的要塞工事,转入防御。他们会通过固守要点,间或施以战术反击的形式,迟滞对方进攻,努力将战争拖入长期化,等待外援和战略态势的变化。

  > 因此,快速消灭防御方赖以支撑的防御要点,对于保障进攻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一般说来,攻坚则要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其实质是绝对的火力优势)来保障。由于登陆方不可能在第一波甚至第二波内投送太多部队,因此有可能在纵深突击中遇到敌坚固设防地域时,不能形成足够的优势,快速突破对方防御。此时,由于中子弹作用半径小,放射性沾染少的特点,它比较适合用来对敌设防地域进行核突击,特别是对敌人尚未进入工事的部队,和没有永备工事可资利用正在组织仓促防御的部队进行打击。当然,在防御方部队已经进入具有“三防”性能的坚固永备工事情况下,是不适合使用中子弹进行攻击的。永备工事对核辐射的防护能力较强,工事采用的一些防护措施,如加厚加湿掩盖土层,入口处设置之角拐弯和防护门等,能够大幅度降低中子弹的效果。根据资料,掩体覆盖土层厚度1米时,就可将地面的剂量削弱1%;有70厘米以上防护层的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掩蔽部,能把早期核辐射削弱到外界的1/1400。出于进攻速度的考虑,对于此类目标,进攻方应采用小当量核弹或冲击波弹直接摧毁之。这样,核爆区域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放射性沾染,有利于部队快速通过和战后恢复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在此项情况下,进攻部队必须充分利用核突击效果,在实施核打击后,快速通过核爆地区,力争尽快占领对方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瓦解对方战争意志。

  综上所述,由于中子弹的特点,它可以在核条件下登陆战中,起到重要的战术作用。如果结合适当的装备和战法,可以起到促进战争进程的有力作用。

  杀伤效果的大致标准如下:

  1、立即永久失能:人员在受照射后5分钟内便可失能,并且直到死亡均不能执行任何消耗体力的任务,人员在1至2天内死亡。

   2、立即暂时失能:人员在受照射后5分钟内失能,并持续30~45分钟。然后,人员恢复活动能力,但是机能减弱,直至死亡。人员在4至6天内死亡。

   3、潜在致死:人员在受照射后2小时内机能减弱,半数以上人员将在几周内死亡。

在核条件下的登陆战役中的中子弹使用(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 15:21 舰船知识网络版

中子弹是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且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特殊设计的一种小型氢弹。

   核武器的杀伤因素,主要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几十秒钟内放出的中子流和γ射线。中子弹主要以此达到杀伤效果。1枚1千吨当量的中子弹,在距离爆心800米处的核辐射剂量,为同样当量纯裂变武
器的10倍左右,其爆炸释放出的能量分配大致为早期核辐射40%,冲击波34%,光辐射24%,而放射性沾染只有2%。因此,和同当量的普通核弹相比,中子弹使用后留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比较轻微的。

中子弹可以在登陆前对敌港口的舰艇实施突击

  中子弹在战争中的使用有以下> 几个特点:

  第一,它适合用于攻击对方装甲部队和有生力量。快中子具有很强的贯穿辐射效果,例如100毫米的钢板可以将γ射线减少90%,但对中子则只能减少30%左右,而且被减弱的中子还会产生次级γ射线。一般认为,防护装甲厚为200毫米的坦克,在遭受中子弹攻击时,车内中子剂量约为车外的一半。例如在开阔地面上,1千吨当量中子弹爆炸后(取最佳爆高),700米距离上的中子剂量约为170戈瑞(注:戈瑞:核辐射剂量国际单位,每1千克受照物质吸收1焦耳核辐射能时,其核辐射剂量称为1戈瑞),车内即为约85戈瑞。

  根据美军制订的核辐射损伤标准,此时坦克成员会在5分钟内失能,均不能执行任何消耗体力的任务,人员在1至2天内死亡。虽然各先进的坦克生产国都已经研制和装备了对中子有一定屏蔽能力的防中子衬层和复合装甲,但一来战后早期主战坦克,例如M48和T-54都没有此种装备,二来这种装甲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子弹的杀伤半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子弹的威胁,且装甲部队并不是只由坦克组成,大量的辅助车辆和坦克以外的装甲战斗车辆,依旧会在中子弹的杀伤效果下迅速瘫痪,导致装甲部队最终丧失战斗力。

  中子弹对地面暴露人员的杀伤效果也很显著。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子和γ射线在通过大气时会发生散射,因此在其杀伤半径内,人员即使躲在高地反斜面处也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具体强度视高地坡度和距离而定。以万吨级触地核爆炸的数据为例(此时早期核辐射强度与千吨级中子弹相似):山高15~27米,坡度为19~23度,在1200~1300米距离上,位于山顶的两只狗均发生了重度放射病,而同距离位于山反斜面的狗仅患中度或轻度放射病。从万吨级原子弹空爆得到的数据表明,30度左右的高地对早期核辐射的屏蔽效果约能达到一半。这并不影响中子弹的使用,例如1颗某当量的中子弹,原本在1200米距离上可以达到8~9戈瑞的辐射剂量,人员受辐射后发生极重度急性放射病而失能,半数以上将在几周内死亡。即使有山体屏蔽,人员只受到4~5戈瑞左右剂量的辐射,也会发生重度放射病,基本失去战斗力,对受辐射人员虽然有生死差别,但对战斗进程不产生影响。

中子弹可以在登陆作战期间可瞬间摧毁敌飞机机库杀伤敌军作战人员

  应该指出的是,和普通核武器相比,中子弹更适合用于本土作战。由于中子弹的光辐射、冲击效应都比较小,对民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也就较小。而中子弹产生的放射性沾染远小于普通核弹,爆后经过较短时间(具体随爆高和气象条件而定),核爆区域就可以供人员正常生产生活,几乎不会导致因污染造成的“战争后遗症”。因此,中子弹被认为最适合在本土使用。美国最早研制中子弹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执行本土防空任务。冷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在“铁幕”西侧的德国领土上,也布置有大量中子弹,并制订了相关使用计划。

中子弹在登陆期间可提前摧毁敌指挥中心和前沿导弹阵地

  第二,它不易爆后防护。

  一般来说,核爆发生后,爆区附近人员会在发现核爆炸闪光后进行主动防护,比如迅速卧倒,穿戴防化器材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甚至大大减弱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的效果。但中子弹则不同,由于γ射线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的,中子的速度也可以达到每秒几千千米甚至几万千米(依据中子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当中子弹杀伤半径内人员看到核爆炸闪光时,也就已经受到了早期核辐射作用,再行防护亦无济于事。

  第三,它的投送工具比较灵活。

  中子弹的当量一般不大于3千吨TNT。这是因为中子在稠密空气中射程有限,增加中子弹的当量并不能使中子杀伤半径明显增大,但却会使冲击波和光辐射的杀伤范围迅速增大,最终导致中子弹的强辐射特性丧失。故相对来说,中子弹的体积小,重量轻,投送工具比较灵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下,美国就已经研制有203毫米和155毫米的中子炮弹,且只要能够携带225千克级别炸弹的战术飞机,也能够携带中子弹。各种战术导弹更大都能够使用中子弹战斗部。因此,中子弹便于较低级别单位装备和使用,适合用于各种战术目标。>

  在核条件下的登陆战役中,中子弹具有多种不同用途

  首先,可以结合其它武器,对防御方机场设施、港口锚地、重兵集群进行核突击。

  打击对方机场设施,是争夺制空权必不可少的步骤。中子弹虽然破坏机场设施硬件的能力不如普通核弹,但它可以大量杀伤对方机场人员,如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等。而这种专业人员的损失将直接造成空中力量的瘫痪。此外,当攻击方使用反跑道战斗部对机场进行攻击后,防御方往往会对机场进行抢修。此时攻击方如果使用中子弹进行第二次攻击,亦能大量杀伤防御方工程人员,使防御方机场无限期瘫痪下去。

  > 集结于锚地的敌方军舰也是中子弹打击的良好目标。这里暂且不讨论中子弹可能产生的冲击波和核电磁脉冲对军舰的影响,仅讨论中子弹产生的早期核辐射问题。由于现代军舰更加重视的是防御对方飞机、导弹和鱼雷的袭击,对于早期核辐射的防护能力是相对有限的。尤其是人员集中的军舰上层建筑,大多采用轻质合金,抗早期核辐射能力低下。以拉斐特级护卫舰为例,其防护最为严密的要属露天甲板至水线间部分,此处设计有双层壳板(舰体使用E355FP牌号高强度钢),在两舷各构成一个1米宽的通道,在一些要害部位,如作战室、弹药库等处,还设有10毫米厚度的防弹钢装甲。即使将其壳体对中子的削弱能力视为90%,假设进攻方使用1千吨当量中子弹在800米外爆炸,舰内人员也会受到9戈瑞左右剂量的中子辐射,会导致极重度急性放射病,不及时救治,几乎全会死亡。而且,军舰乘员属于专业人员,一旦被消灭,则无法由普通后备人员替补。此外,军港的人员居住和工作地相对比较集中,一旦将其人员杀伤,则无疑会使港口运作陷入瘫痪。

  对机场和港口的核打击,无疑将大大降低防御方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的能力,甚至能够消除其争夺制空权、制海权的部分人力资源基础。

  与此相关,登陆战役中的进攻方,需要在对岸获得良好的港口和机场设施,以利于己方大型滚装船和大型运输机的使用。在使用中子弹进行核突击后,进攻方可使用空降兵进行机降或伞降,及时利用核突击后效,占领对方缺乏防御的机场和港口,并将当地硬件设施加以恢复(中子弹也有一定的冲击波,会毁坏少量建筑物),并投入使用。这样,进攻方便可充分利用已动员的民船和民用客机,向对岸投送兵力兵器和后勤物资。

  其次,对防御方反击之装甲部队进行核突击。

  登陆战役中,限于运载工具的限制,攻击方初期上陆部队通常以步兵和轻型装甲部队为主。防御方通常情况下,会趁登陆部队立足未稳,使用二线待机的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力争把登陆部队赶下大海。由于攻击方此时背水攻坚,滩头地区人员、装备密集,缺乏重型装备,及良好掩蔽和防护,极易遭受对方装甲部队的威胁。> 为确立登陆场安全,进攻方此时可使用中子炮弹或战术导弹等,对敌反击之装甲部队进行核突击,以彻底消除登陆部队遭受的威胁。核突击的规模,可视反击之装甲部队规模和行进队形而定。例如对方采用营级装甲部队,以横队展开形(3个连沿营进攻正面并列展开)展开进攻,若整个营正面3千米,则攻击方可选择将其正面横向750米和2250米、纵深取进攻队形中心处,作为打击目标,这样两枚1千吨当量中子弹的杀伤半径恰好可以覆盖整个进攻队形。考虑到防御方装甲部队的待机地域可能距离滩头不足10千米,战术层次的核火力必须拥有极其灵活的反应速度。前面提到,中子弹的体积小,投送方式多样。若将中子弹战斗部的炮弹作为地面支援火炮弹药,或作为负责支援的舰炮弹药,不仅能大大提高攻击精度,还能够加快核火力的反应速度。这在瞬息万变的地面战斗中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子弹不仅适合打击装甲部队,还适合在两军距离较近时使用。这是由于中子弹产生的早期核辐射在空气中衰减很快,尤其在1000米以外时,几乎每过100米,辐射剂量就会减少一半。比如1千吨当量中子弹在开阔地面爆炸时,1000米距离上的早期核辐射总剂量约为37戈瑞,可使人在5分钟内失能。但1600米处的辐射剂量就只有1.5戈瑞左右,只会使人产生较为轻微的症状,且不致死。到2000~3000米距离处,辐射剂量就已经对人不起什么作用了。这种特点也很适合打击对方反击之装甲部队。因为2000~3000米恰好是陆军轻型部队反坦克火力的远界。中子弹正可在陆军反坦克火力之外,对对方装甲部队进行初次打击,剩余的少量坦克则完全可以由地面部队的反坦克导弹应付,这也是核火力与常规火力的一种衔接。

  第三,纵深攻击时,对对方防御要点进行核突击,以提高推进速度。

  现代条件下的战役进攻,必须强调进攻的快速和果断。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经验证明,对抵抗决心并不坚定的对手,大纵深、高速和不间断的突击,尤其是合围敌重兵集团、威胁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局面,能够有效摧毁其军民抵抗意志,动摇其一线部队作战决心,并使其前线部队的指挥、后勤保障受到重大影响。

  防御方也同样懂得这一道理,在进攻方成功建立登陆场并向纵深地域高速发展时,防御方会利用海岸线至大城市之间的地形,如河流、隘口、丘陵台地等自然条件,在某些要点,利用预设战场建设时留下的要塞工事,转入防御。他们会通过固守要点,间或施以战术反击的形式,迟滞对方进攻,努力将战争拖入长期化,等待外援和战略态势的变化。

  > 因此,快速消灭防御方赖以支撑的防御要点,对于保障进攻速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一般说来,攻坚则要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其实质是绝对的火力优势)来保障。由于登陆方不可能在第一波甚至第二波内投送太多部队,因此有可能在纵深突击中遇到敌坚固设防地域时,不能形成足够的优势,快速突破对方防御。此时,由于中子弹作用半径小,放射性沾染少的特点,它比较适合用来对敌设防地域进行核突击,特别是对敌人尚未进入工事的部队,和没有永备工事可资利用正在组织仓促防御的部队进行打击。当然,在防御方部队已经进入具有“三防”性能的坚固永备工事情况下,是不适合使用中子弹进行攻击的。永备工事对核辐射的防护能力较强,工事采用的一些防护措施,如加厚加湿掩盖土层,入口处设置之角拐弯和防护门等,能够大幅度降低中子弹的效果。根据资料,掩体覆盖土层厚度1米时,就可将地面的剂量削弱1%;有70厘米以上防护层的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掩蔽部,能把早期核辐射削弱到外界的1/1400。出于进攻速度的考虑,对于此类目标,进攻方应采用小当量核弹或冲击波弹直接摧毁之。这样,核爆区域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放射性沾染,有利于部队快速通过和战后恢复建设。

  需要强调的是,在此项情况下,进攻部队必须充分利用核突击效果,在实施核打击后,快速通过核爆地区,力争尽快占领对方有重大影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瓦解对方战争意志。

  综上所述,由于中子弹的特点,它可以在核条件下登陆战中,起到重要的战术作用。如果结合适当的装备和战法,可以起到促进战争进程的有力作用。

  杀伤效果的大致标准如下:

  1、立即永久失能:人员在受照射后5分钟内便可失能,并且直到死亡均不能执行任何消耗体力的任务,人员在1至2天内死亡。

   2、立即暂时失能:人员在受照射后5分钟内失能,并持续30~45分钟。然后,人员恢复活动能力,但是机能减弱,直至死亡。人员在4至6天内死亡。

   3、潜在致死:人员在受照射后2小时内机能减弱,半数以上人员将在几周内死亡。
对台湾使用核武器并不是什么极端,在台湾使用中子弹是正常的战术选择
只有对核武器一无所知的人才会反对,中子弹的核污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内陆实验一枚500万吨的氢弹产生这裂变产物差不多等同5000枚以上1000千吨的中子弹\
小学生还是做完暑假作业,少上网
一旦发起解放台湾战役,第一时间应该用中子弹对台湾全境覆盖
当年看过这一期。。。这么说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中子弹其实更加人性化,保你全尸
hxf9182736 发表于 2016-8-7 21:03
当年看过这一期。。。这么说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那有如何高效的核攻击美国

hong100hong 发表于 2016-8-7 21:10
那有如何高效的核攻击美国


三相弹伺候,最脏的核武器如果说中子弹是追求干净,三相弹就是追求脏,力求彻底污染目标区域,
hong100hong 发表于 2016-8-7 21:10
那有如何高效的核攻击美国


三相弹伺候,最脏的核武器如果说中子弹是追求干净,三相弹就是追求脏,力求彻底污染目标区域,
warace 发表于 2016-8-7 21:05
中子弹其实更加人性化,保你全尸
何止是全尸
由于微生物也一同被中子线射杀,尸体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腐烂
具体可以参考通过中子辐照灭菌的方便面保存时间
中子弹的杀伤效应所带来的辐射病,民众的观感很差,在我军拥有精确制导武器(如末敏弹、光电制导炸弹等),完全可以对付台军反登陆装甲集群、锚地集结的舰队,所以对台本岛最好不使用。但在靠近大陆东引、马祖、乌坵、金门等筑垒地域,使用钻地弹与中子弹结合,尽快杀伤岛上防守力量,破击台军防御体系,完全应该考虑使用。
hxf9182736 发表于 2016-8-7 21:03
当年看过这一期。。。这么说是不是暴露年龄了?
我还有这一期呢,封面是不是一辆63水陆?
lintaa 发表于 2016-8-7 21:25
中子弹的杀伤效应所带来的辐射病,民众的观感很差,在我军拥有精确制导武器(如末敏弹、光电制导炸弹等), ...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对大陆这边有威胁的,如台湾空军,中子弹可以在第一波打击时用来打击台湾的机场,无辜伤亡不会太大
运个 大当量快中子反应堆 过去 让它超载 就行了 扔啥核弹不环保.
当时我海空力量还有差距
自己领土上使用什么武器完全是本国自行决定,只要能将整体损失降到最低,冲突时间降到最少,他国不用说三道四。
我个人一直认为,可以运用第三代核武。
xj2000 发表于 2016-8-7 21:19
三相弹伺候,最脏的核武器如果说中子弹是追求干净,三相弹就是追求脏,力求彻底污染目标区域,
三相弹不脏,三相弹是氢弹,内部钚230或铀235裂变的初级次级,然后核聚变,最后由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让铀238外壳裂变,裂变聚变裂变的三相弹
脏弹是钴弹
三相弹不脏,三相弹是氢弹,内部钚230或铀235裂变的初级次级,然后核聚变,最后由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让铀238 ...
三厢蛋 是很有辐射的 就因为氢弹的中子不可能大量降解外层贫釉 相反 中子把大部分贫釉激活 带有强烈辐射 这也是氢弹被称为脏蛋  去掉这层贫釉外层 就要换新材料 换成功 基本上就是中子弹了  中子弹那么难 很大程度就是换掉这层贫釉外层 很难找到替代材料
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台使用中子弹不违反中国的对外承诺。
丰血 发表于 2016-8-7 22:32
三厢蛋 是很有辐射的 就因为氢弹的中子不可能大量降解外层贫釉 相反 中子把大部分贫釉激活 带有强烈辐射  ...
核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会让贫铀裂变,而没裂变的贫铀本身的放射性不强
洲际导弹上的核弹为了增加威力重量比,都做成三相弹
脏弹是另一种东西,就是在核弹里加入钴59,吸收一个中子后变成钴60放射性原素
这种核弹会留下很大的放射性污染,所以称为脏弹
中子弹其实更加人性化,保你全尸
这个全尸可是很难看的。
核聚变产生的高能中子会让贫铀裂变,而没裂变的贫铀本身的放射性不强
洲际导弹上的核弹为了增加威力重量 ...
活化 活化  活化贫釉
丰血 发表于 2016-8-7 23:54
活化 活化  活化贫釉
没什么活化,直接裂变
这个被西方媒体炒作的空间太大,估计实际上不会使用,话语权不在我们这边没办法
那期我也看过 对台作战 必须要快准狠 快速摧毁台湾的抵抗力量和意志 我一直支持使用中子弹!

qwe太多 发表于 2016-8-8 09:41
这个被西方媒体炒作的空间太大,估计实际上不会使用,话语权不在我们这边没办法


恐吓的成分居多,使用的概率很小,
但是,做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类,
对此保持开放的心态,如果军方真的使用了个人也是绝对的支持
其实,只要对台湾动武,西方媒体就没会对中国有什么好话
用跟不用在政治上没有区别,不用美国也想介入,
用了反而更不敢介入了,这是无限升级的战争,
所以使用核武器对第三方介入势力还存在吓阻的作用

qwe太多 发表于 2016-8-8 09:41
这个被西方媒体炒作的空间太大,估计实际上不会使用,话语权不在我们这边没办法


恐吓的成分居多,使用的概率很小,
但是,做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类,
对此保持开放的心态,如果军方真的使用了个人也是绝对的支持
其实,只要对台湾动武,西方媒体就没会对中国有什么好话
用跟不用在政治上没有区别,不用美国也想介入,
用了反而更不敢介入了,这是无限升级的战争,
所以使用核武器对第三方介入势力还存在吓阻的作用
分析很到位,好好。由国家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决定用与不用吧,个人用不用都支持。
开放的心态,国家用不用都支持。
苹果虫 发表于 2016-8-8 09:54
恐吓的成分居多,使用的概率很小,
但是,做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类,
对此保持开放的心态,如果军方真的使 ...
同意!对待敌人就应该有对待敌人的样子,恐吓到他们尿裤子为止。军方已经有挥舞核大棒保护东南沿海财富的声音了
我还有这一期呢,封面是不是一辆63水陆?
当时发了好几篇,好象还有一篇《核条件下的方面军做战》。年代太久,大概是这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