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距空战阶段的战场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3:09:57


中距空战在论坛总是很难谈,因为涉及面很广,包括飞机和地面系统等等,由于多数网友缺乏全面了解,因此经常难以深入。

斗胆结合工作经历,先尝试一下扯这个问题

言归正传。
中距空战话题这么个聊天顺序
一,战场体系与环境,以及空军通行的经验性的问题现象
二,相关技术和运用情况
三,对抗与协同情况

可能这么按顺序聊天,应该能捋顺一些过去扯不清的问题。由于闲聊时间有限,先抛砖引玉。


关于战场体系:
准确的说,应该是航空兵空战体系,不仅涉及空军航空兵,还涉及海军航空兵,甚至陆军航空兵也可能卷入。空军作战体系不仅包括航空兵,还包括防空兵等。

任何一个国家的航空兵作战体系,并非临到战时才建立,而是平时就不断地建设完善,并且处于随时能够投入战争的状态。不过平时根据局势和战备等级,整个作战体系也保持相应的执勤等级。和平时期大多都是以最低配置值勤,一旦有情况,全部体系即能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全部激活。

这个体系包括各型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探测系统和通信系统,防空兵系统,等等等,省略。。

这些系统一旦启动,整个作战空域环境就完全改变。相对于敌方,就是他们的航空兵活动环境开始急剧恶化。同理,敌方体系全部启动相对于我方航空兵作战环境也是急剧恶化。通常这种情况发生时,敌我双方环境基本是同步恶化。至于恶化程度谁更严重,那就是看谁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数量,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了。

强国打弱国,通常恶化态势是一边倒。强强对抗,由于技术装备数量和水平更多更高,恶化程度那就更加严重,对双方都是如此。

中距空战,是借助于系统进行的空战,人类生物功能很难弥补这个阶段系统失效后的空白,因此系统失效对中距空战影响巨大,通常是决定性的。

正因为中距空战对系统的依赖性高,因此这个阶段的对抗,主要体现为系统对抗,机动是处于辅助地位的。




中距空战在论坛总是很难谈,因为涉及面很广,包括飞机和地面系统等等,由于多数网友缺乏全面了解,因此经常难以深入。

斗胆结合工作经历,先尝试一下扯这个问题

言归正传。
中距空战话题这么个聊天顺序
一,战场体系与环境,以及空军通行的经验性的问题现象
二,相关技术和运用情况
三,对抗与协同情况

可能这么按顺序聊天,应该能捋顺一些过去扯不清的问题。由于闲聊时间有限,先抛砖引玉。


关于战场体系:
准确的说,应该是航空兵空战体系,不仅涉及空军航空兵,还涉及海军航空兵,甚至陆军航空兵也可能卷入。空军作战体系不仅包括航空兵,还包括防空兵等。

任何一个国家的航空兵作战体系,并非临到战时才建立,而是平时就不断地建设完善,并且处于随时能够投入战争的状态。不过平时根据局势和战备等级,整个作战体系也保持相应的执勤等级。和平时期大多都是以最低配置值勤,一旦有情况,全部体系即能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全部激活。

这个体系包括各型作战飞机和支援飞机,探测系统和通信系统,防空兵系统,等等等,省略。。

这些系统一旦启动,整个作战空域环境就完全改变。相对于敌方,就是他们的航空兵活动环境开始急剧恶化。同理,敌方体系全部启动相对于我方航空兵作战环境也是急剧恶化。通常这种情况发生时,敌我双方环境基本是同步恶化。至于恶化程度谁更严重,那就是看谁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数量,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了。

强国打弱国,通常恶化态势是一边倒。强强对抗,由于技术装备数量和水平更多更高,恶化程度那就更加严重,对双方都是如此。

中距空战,是借助于系统进行的空战,人类生物功能很难弥补这个阶段系统失效后的空白,因此系统失效对中距空战影响巨大,通常是决定性的。

正因为中距空战对系统的依赖性高,因此这个阶段的对抗,主要体现为系统对抗,机动是处于辅助地位的。




航空兵作战体系通常这样部署,这是通行的基本规律

雷达情报配系
雷达配系分为空情雷达体系,由战区空情保障单位直接掌握,通常就是归防空情报部门直辖,主要配备远程空情雷达,中低空补盲雷达,防空哨雷达等等,还包括对空光电跟踪站这类非电磁探测系统。预警机其实也属于指挥中心直辖的远程空情保障雷达

引导雷达,通常归航空兵单位直辖,主要使命是引导飞机。这类雷达情报也被纳入空情保障体系,雷达数据直接进入情报网

目标指示雷达,以及目标指示光电跟踪站。这类系统主要是防空兵单位建制内的雷达和跟踪站,各防空单位直辖,主要使命是为火控提供预告跟踪。其情报数据也是直接归入空情保障体系。陆军防空单位的目标指示雷达也属于这类雷达,情报数据直接接入空情保障网

现代空情保障体系将各种雷达,各个军兵种建制内的雷达跟踪站等等的情报数据,统统连接起来纳入空情保障体系,为指挥中心提供尽可能缜密的空情。

火控雷达就不用说归哪些建制了。这些雷达获得情报数据也被纳入了空情系统。但是由于其间歇性和小视野,因此处于补充地位。



航空兵作战体系通常这样部署,这是通行的基本规律

雷达情报配系
雷达配系分为空情雷达体系,由战区空情保障单位直接掌握,通常就是归防空情报部门直辖,主要配备远程空情雷达,中低空补盲雷达,防空哨雷达等等,还包括对空光电跟踪站这类非电磁探测系统。预警机其实也属于指挥中心直辖的远程空情保障雷达

引导雷达,通常归航空兵单位直辖,主要使命是引导飞机。这类雷达情报也被纳入空情保障体系,雷达数据直接进入情报网

目标指示雷达,以及目标指示光电跟踪站。这类系统主要是防空兵单位建制内的雷达和跟踪站,各防空单位直辖,主要使命是为火控提供预告跟踪。其情报数据也是直接归入空情保障体系。陆军防空单位的目标指示雷达也属于这类雷达,情报数据直接接入空情保障网

现代空情保障体系将各种雷达,各个军兵种建制内的雷达跟踪站等等的情报数据,统统连接起来纳入空情保障体系,为指挥中心提供尽可能缜密的空情。

火控雷达就不用说归哪些建制了。这些雷达获得情报数据也被纳入了空情系统。但是由于其间歇性和小视野,因此处于补充地位。

其他类型的雷达

民航一、二次航管雷达,海军对海监视雷达,公安边防海岸和近海监视雷达和自动光电站,海监雷达和监视站,等等

这类雷达虽然不属于对空监视雷达类型,但是很多对掠海低空目标有很好的探测作用,因此,数据也是最终汇集到防空指挥中心。由于各国指挥体系不同,这类数据经过转接的层次也不尽相同。

雷达的部署原则。注,仅仅是通行的原则

远程空情雷达一般部署在一定防空纵深,补盲雷达、防空哨雷达等靠前部署。

对于濒海地带,近海舰艇的对海对空警戒雷达通常作为防空哨或补盲雷达。因此虽然在沿海山地能看到一些大型远程雷达,实际上由于海军防御体系的存在,这些雷达依旧是属于在纵深地带。
很有营养的帖子。楼主能不能问你个口水问题:将来中距空战能不能包打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未来战机格斗能力还重要不了?很多军迷的热门话题都和这个有关,比如31需要不需要格斗蛋仓?F35放弃了部分格斗能力是无奈之举还是发展方向?对专业人员这些可能不是问题,但如果能给个权威点的说法也算是满足了军迷的好奇心,呵呵
核心是中距空战是体系对抗,这点非常重要,类似F35的实时信息交互系统是关键,要让每架己方飞机成为自己的雷达,这比自己背个预警机雷达都有用……
急速风暴 发表于 2016-7-12 18:17
很有营养的帖子。楼主能不能问你个口水问题:将来中距空战能不能包打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未来战机格斗能力还 ...
应该修正一下说法:

中距空战未必包揽一切,倒是有可能中距弹包揽一切。有这个趋势。

另外:

近距离格斗也需要修正一下,即,系统格斗已经占了很高比例,战斗机机动性要求可以降低。F35不是放弃了格斗,而是系统格斗占比提高,机动格斗要求占比下降。

用头显头瞄,攻击机飞行员稍一扭头,目标机拉到30G都未必能摆脱
我们的空战主要还是截击吧,中国主动去打人可能性小,截击主要和最大的对手就是娘娘,前出起码500公里了,多数时间可能要到700公里以上,地面系统支持如何跟的上?还是要靠飞行员自己吧。
空军厂 发表于 2016-7-12 19:52
应该修正一下说法:

中距空战未必包揽一切,倒是有可能中距弹包揽一切。有这个趋势。
谢谢解答,那就是说以后战斗机机动性要求有下降趋势?但是好像有人说过中距战也是需要机动性抢位的?老婆回来了该下了,改天再向你请教哈。
急速风暴 发表于 2016-7-12 20:13
谢谢解答,那就是说以后战斗机机动性要求有下降趋势?但是好像有人说过中距战也是需要机动性抢位的?老婆 ...
准确的说,应该是战斗机机动性要求增幅下降。
军事赵括 发表于 2016-7-12 19:59
我们的空战主要还是截击吧,中国主动去打人可能性小,截击主要和最大的对手就是娘娘,前出起码500公里了, ...
是这样,截击是航空兵作战样式中的一类。截击主要是拒止敌方飞行器或不明飞行器进入领空、限制空域、战场空域等作战。

很多时候,敌方行动并非以进入空域为目的,而是以扫荡我方歼击机为目的。这类作战就不会是截击了,为争夺制空权作战。

此外还有空袭、进攻作战,等等。

之所以有我空军主要是截击的映像,是因为我国空军长期处于国土防空状态,所以截击样式多。

再有,争夺制空权既可以发生在战略防御作战,也可以发生在战略进攻时期,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急速风暴 发表于 2016-7-12 20:13
谢谢解答,那就是说以后战斗机机动性要求有下降趋势?但是好像有人说过中距战也是需要机动性抢位的?老婆 ...


抢位不需要机动性,需要速度高度还有加速爬升性能,可以说现役飞机不考虑信息能力,单纯比抢位,MIG25,MIG31是绝对王者
急速风暴 发表于 2016-7-12 20:13
谢谢解答,那就是说以后战斗机机动性要求有下降趋势?但是好像有人说过中距战也是需要机动性抢位的?老婆 ...


抢位不需要机动性,需要速度高度还有加速爬升性能,可以说现役飞机不考虑信息能力,单纯比抢位,MIG25,MIG31是绝对王者
不错,坐等后续!!!
抢位不需要机动性,需要速度高度还有加速爬升性能,可以说现役飞机不考虑信息能力,单纯比抢位 ...
前提是对方是靶机……

有利发射位置一个是自己的位置,另一个是敌人的位置,情况瞬息万变,截击机遇到歼击机时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够灵活,无法有效占位发射导弹,所以截击机一般也不是用于对抗歼击机的


空情保障体系的牢固性。

牢固性指两个方面,一是防护,一是冗余

防护包括软硬前两个方面,在各个雷达阵地、跟踪站阵地、通信枢纽等阵地部署警卫、防空、等等属于硬防护,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伪装、电子对抗、假目标假阵地欺骗等等,属于软防护。

空情保障体系的硬防护有很大一部分跟整个作战体系的硬防护是重叠的,空情保障体系防护仅仅是整个作战体系防护的一部分,是个子集。这也使得这类部队的阵地防护配备有其特殊性。

如,过去我军雷达分队,通常配备高机分队。早期是12.7高机,后来配备4联装14.5高机,或是双联装25毫米炮,此外还配备肩射地空导弹分队。近年来,雷达分队配备30毫米近防系统和单兵肩扛导弹分队,有的还配备机动轻型地空导弹分队。

苏军,或俄军,以及美军也都如此。苏军和俄军最早为雷达分队配备2至4辆4-23自行高炮,一个雷达分队通常2门,此外还有2至4个单兵导弹分队。美国也类似,不过是配备火神高炮和单兵导弹。因为空情雷达站通常都处于整个体系的纵深或浅近纵深,完全处于防空核心地带,很少有敌方飞机能够接近,能够毁伤其的武器种类也不多,而且主要是低空突防的巡航蛋等直接威胁这类目标,因此近防系统必须紧随雷达站,中高空由本地带内海陆空三军防空体系保障。

很多军迷一看雷达分队就这点武器和兵力,就以为防不了空。其实是他们缺乏体系和部署的概念。没有搞清楚这类雷达是部署在纵深,完全在中高空、中低空火力带内部署,本分队只需防范漏网之鱼。

至于对雷达分队的警戒保卫等,就不多说了,这属于地面作战内容。


除了配备防空分队外,还有电子战分队。电子战分队大致两类。一类是防护性的,如,雷达分队配备的电子战防护系统,主要是保护雷达等,软保护概念。

此外,还有在整个作战地幅内不断机动作业的电子战分队,他们的使命就不是仅仅为雷达提供防护,而通常是进攻性的。如,对一个地区的敌方导航信号、通信、雷达进行干扰,反制敌方干扰,等等等。电子战飞机也属于这类。

这些系统一开,敌方环境就急剧恶化。如果敌人电子战水平差,那么这些系统一开,战斗胜负基本就确立了。

当年经历的1106空情事件,其实已经确立了那时候真要爆发,若我国不用核武器,很大可能一败涂地。




空情保障体系的牢固性。

牢固性指两个方面,一是防护,一是冗余

防护包括软硬前两个方面,在各个雷达阵地、跟踪站阵地、通信枢纽等阵地部署警卫、防空、等等属于硬防护,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伪装、电子对抗、假目标假阵地欺骗等等,属于软防护。

空情保障体系的硬防护有很大一部分跟整个作战体系的硬防护是重叠的,空情保障体系防护仅仅是整个作战体系防护的一部分,是个子集。这也使得这类部队的阵地防护配备有其特殊性。

如,过去我军雷达分队,通常配备高机分队。早期是12.7高机,后来配备4联装14.5高机,或是双联装25毫米炮,此外还配备肩射地空导弹分队。近年来,雷达分队配备30毫米近防系统和单兵肩扛导弹分队,有的还配备机动轻型地空导弹分队。

苏军,或俄军,以及美军也都如此。苏军和俄军最早为雷达分队配备2至4辆4-23自行高炮,一个雷达分队通常2门,此外还有2至4个单兵导弹分队。美国也类似,不过是配备火神高炮和单兵导弹。因为空情雷达站通常都处于整个体系的纵深或浅近纵深,完全处于防空核心地带,很少有敌方飞机能够接近,能够毁伤其的武器种类也不多,而且主要是低空突防的巡航蛋等直接威胁这类目标,因此近防系统必须紧随雷达站,中高空由本地带内海陆空三军防空体系保障。

很多军迷一看雷达分队就这点武器和兵力,就以为防不了空。其实是他们缺乏体系和部署的概念。没有搞清楚这类雷达是部署在纵深,完全在中高空、中低空火力带内部署,本分队只需防范漏网之鱼。

至于对雷达分队的警戒保卫等,就不多说了,这属于地面作战内容。


除了配备防空分队外,还有电子战分队。电子战分队大致两类。一类是防护性的,如,雷达分队配备的电子战防护系统,主要是保护雷达等,软保护概念。

此外,还有在整个作战地幅内不断机动作业的电子战分队,他们的使命就不是仅仅为雷达提供防护,而通常是进攻性的。如,对一个地区的敌方导航信号、通信、雷达进行干扰,反制敌方干扰,等等等。电子战飞机也属于这类。

这些系统一开,敌方环境就急剧恶化。如果敌人电子战水平差,那么这些系统一开,战斗胜负基本就确立了。

当年经历的1106空情事件,其实已经确立了那时候真要爆发,若我国不用核武器,很大可能一败涂地。


补盲雷达、防空哨雷达的防护

这两类雷达与远程空情雷达不同,主要是中近程中低空监视,因此在整个航空兵作战体系中,很多时候必须靠前部署在浅近纵深。补盲雷达也有一些部署在大纵深盲区。如,六十年代部署在福建沿海山区的补盲雷达,与部署在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补盲雷达的区别。补盲雷达主要是中程雷达担任,采用P波段,能够绕射地形地物,所以适合低空补盲。

有的空军航空兵部队也采用这类雷达作近场引导。因为机场附近建筑物多,而且缺少高地,受空域限制,往往雷达不能架设过高,使用P波段中程雷达较为理想。有的机场这类雷达天线都比附近农民房子矮,也照样有很好地视野,因为P波段绕射性能好。

由于这类导弹靠近前沿,因此防护问题更为突出。
补盲雷达采用与远程空情雷达类似的防空分队和电子战分队配置防护,而且依据敌情顾虑会做相应的加强。但实际上这类雷达靠前部署也是有限靠前,也位于己方防空地带纵深数十公里或百余公里之间。


在纵深部署的防空哨雷达同样如此,虽然很多是在浅近纵深部署,也有很多用于大纵深腹地。如部署在福州、厦门,与部署在武汉、北京附近的防空哨雷达的区别。防空哨雷达主要是中低空近程监视,尤其是现代强调反巡航导弹等,这类雷达更是需求量大。

部分防空哨雷达真正需要进入前沿部署。这类雷达很多配给陆军防空分队,用于保障前沿营团防空分队的空情,因此很靠前。其更多是采用高机动底盘。除了为其配备机动防空分队外,很多国家将其安装在装甲车辆上,还有为防空哨雷达车配备防空武器,成为了带雷达的自行防空战车。

楼主帖子不错,收藏先,敢问楼主哪方面工作?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应该修正一下说法:

中距空战未必包揽一切,倒是有可能中距弹包揽一切。有这个趋势。

楼主能否评论下歼20和F35争夺制空权的话,谁有优势?
机动性的重要性下降了,为什么F22、歼20、T50等还那么重视机动性?


空情保障体系中的一些另类,海军舰艇

防空作战时需要有足够纵深的,这样才便于重重部署防空系统。杀伤空域层次重叠越多,对目标拦截越有效,目标单位时间内遭到的火力批次越多,毁伤概率越大。

这对于内陆防空区,部署多从拦截不成问题,但是濒海目标区就有问题。如,我国战略储油基地,码头,军港,海军基地和保障设施,等等等,都是濒海地区。对于来自海上的空袭,没有足够的纵深用于部署陆基防空系统,因此必须依靠海军舰船拓展防空纵深。

注意,这里说的是海军国土防空,不是海军舰队防空。

世界各国海军都由承担保卫濒海目标区的防空使命。由于各个国家面临的情况各异,因此各国海军国土防空作战体系差异很大,还难以互相抄袭和移植。

如,美国,离他千公里内就没有什么威胁她的敌人,都远在数千公里外,因此美国的海军国土防空当然是以防远程武器为主。反导就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反中导和洲际导弹。反正短程导弹打不到他。

欧洲就不同,海军国土防空主要以高空反导和末端反导,因为紧挨苏联或俄罗斯,几乎什么导弹都能打到西欧,海军就只需管住经过海洋上空飞过来的吧,其余交给陆地系统。

日本介于欧洲与美国之间。面对朝鲜威胁,他的海自国土防空态势接近西欧,面对中国和俄罗斯,他的态势介于美国与西欧之间。

对于台湾,他的海军本土防空类似于舰队近防,或者是前线防空。

不同的海军舰艇,在濒海防空中的运用不同。通常小型舰艇此时主要作为目标区前推纵深反低空目标的配系,而大中型舰艇就灵活得多。既能够承担濒海国土防空的远程空情保障任务,又能承担濒海防空体系的对空火力任务,还能承担濒海前进引导站引导歼击机等。

因此在濒海防空作战的指导原则中,通行的措施就是在濒海目标齐外海部署一层,或多层小型舰艇组成的低空防空前沿,大中型舰艇配置其中,为这个水面舰艇构成的前伸防空提供远程火力。陆地防空系统杀伤区与舰艇防空杀伤区重叠,构成相互衔接的多重杀伤区。

至于舰艇组成编队前出,构成独立于岸基防空体系外的防空区,那是属于海军舰队防空范畴,暂不涉及。

对不同舰艇,岸基防空体系与之衔接各有差异。
小型舰艇遂行濒海国土防空,通常紧靠岸基防空体系火力纵深,只需担负阻塞低空的任务。其余交由岸基远程防空系统

若采用中型舰艇与轻型舰艇混编,则可以借助中型舰艇延伸的中高空和中远程防空火力,将小型舰艇稍微靠前,进一步拓展防空纵深。等等等

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必须与岸基远程防空火力衔接,且必须在一定的岸基远程防空火力纵深内部署舰艇。
小型舰艇一旦脱离远程防空火力,就会处于不利态势,除非与大中型舰艇协同前推。


海军舰艇的特色就是,火力】探测】机动一体化集成在同一个平台。执行防空作战有极大的灵活性。







至于大中型舰

空情保障体系中的一些另类,海军舰艇

防空作战时需要有足够纵深的,这样才便于重重部署防空系统。杀伤空域层次重叠越多,对目标拦截越有效,目标单位时间内遭到的火力批次越多,毁伤概率越大。

这对于内陆防空区,部署多从拦截不成问题,但是濒海目标区就有问题。如,我国战略储油基地,码头,军港,海军基地和保障设施,等等等,都是濒海地区。对于来自海上的空袭,没有足够的纵深用于部署陆基防空系统,因此必须依靠海军舰船拓展防空纵深。

注意,这里说的是海军国土防空,不是海军舰队防空。

世界各国海军都由承担保卫濒海目标区的防空使命。由于各个国家面临的情况各异,因此各国海军国土防空作战体系差异很大,还难以互相抄袭和移植。

如,美国,离他千公里内就没有什么威胁她的敌人,都远在数千公里外,因此美国的海军国土防空当然是以防远程武器为主。反导就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反中导和洲际导弹。反正短程导弹打不到他。

欧洲就不同,海军国土防空主要以高空反导和末端反导,因为紧挨苏联或俄罗斯,几乎什么导弹都能打到西欧,海军就只需管住经过海洋上空飞过来的吧,其余交给陆地系统。

日本介于欧洲与美国之间。面对朝鲜威胁,他的海自国土防空态势接近西欧,面对中国和俄罗斯,他的态势介于美国与西欧之间。

对于台湾,他的海军本土防空类似于舰队近防,或者是前线防空。

不同的海军舰艇,在濒海防空中的运用不同。通常小型舰艇此时主要作为目标区前推纵深反低空目标的配系,而大中型舰艇就灵活得多。既能够承担濒海国土防空的远程空情保障任务,又能承担濒海防空体系的对空火力任务,还能承担濒海前进引导站引导歼击机等。

因此在濒海防空作战的指导原则中,通行的措施就是在濒海目标齐外海部署一层,或多层小型舰艇组成的低空防空前沿,大中型舰艇配置其中,为这个水面舰艇构成的前伸防空提供远程火力。陆地防空系统杀伤区与舰艇防空杀伤区重叠,构成相互衔接的多重杀伤区。

至于舰艇组成编队前出,构成独立于岸基防空体系外的防空区,那是属于海军舰队防空范畴,暂不涉及。

对不同舰艇,岸基防空体系与之衔接各有差异。
小型舰艇遂行濒海国土防空,通常紧靠岸基防空体系火力纵深,只需担负阻塞低空的任务。其余交由岸基远程防空系统

若采用中型舰艇与轻型舰艇混编,则可以借助中型舰艇延伸的中高空和中远程防空火力,将小型舰艇稍微靠前,进一步拓展防空纵深。等等等

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必须与岸基远程防空火力衔接,且必须在一定的岸基远程防空火力纵深内部署舰艇。
小型舰艇一旦脱离远程防空火力,就会处于不利态势,除非与大中型舰艇协同前推。


海军舰艇的特色就是,火力】探测】机动一体化集成在同一个平台。执行防空作战有极大的灵活性。







至于大中型舰
既然在一个体系里作战,那像f22j20这种隐身飞机如果离开自己的体系去突防是不是相当于送死!会不会连b2这种飞机都无法单独突防
HY2014 发表于 2016-7-13 00:09
楼主能否评论下歼20和F35争夺制空权的话,谁有优势?
机动性的重要性下降了,为什么F22、歼20、T50等还 ...
这个还真不好评。

看问题方法可能不一样。
是这样,截击是航空兵作战样式中的一类。截击主要是拒止敌方飞行器或不明飞行器进入领空、限制空域、战场 ...
争夺制空权必然有预警机,加油机支撑。用高速隐形飞机打击纵深中的支援飞机也可以视为截击。
舰空链 发表于 2016-7-13 00:29
既然在一个体系里作战,那像f22j20这种隐身飞机如果离开自己的体系去突防是不是相当于送死!会不会连b2这种 ...
其实了解完空战与系统,你看问题就会是另一个方法啦
很有营养的帖子。楼主能不能问你个口水问题:将来中距空战能不能包打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未来战机格斗能力还 ...
怎么说呢,未来非说中距包打一切,是不公平的,有太多可能会进入格斗阶段,哪怕是四代欺负三代。
但不要格斗能力,或者只是放弃部分格斗能力行不行呢,当然可以,因为对四代机来说,中距没得手,主动放弃,避免进入格斗,寻机再战,一直维持中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肯定要丧失一定的主动性,毕竟等于给自己造了个过生生的大短板。
我们的空战主要还是截击吧,中国主动去打人可能性小,截击主要和最大的对手就是娘娘,前出起码500公里了, ...
截机你前出500,700公里是几个意思?太想当然了吧。
我们的截击战术最早是跟毛子学的,但这种截击更多的是针对战略轰炸机和战略侦察机,对战斗机,战术侦察机的抵近侦察和挑衅,应该怎么应对,毛子并没有教我们,这个是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

说白了,这种拦截,已经不能算截击了,因为这和针对战略轰炸机,高空侦察机,根本是两回事儿。战略轰炸机和高空侦察机,在很远的距离就能被警戒雷达发现。而抵近侦察的战术飞机,灵活性比战略级别的目标要强太多,但同样的,也更容易被攻击,所以这些飞机会刻意回避我们的雷达网,超低空突防,而且大多有干扰机伴随,所以抵近侦察,是不会给我们留下那么长的时间按截击战术去应对的。

其实空军现在处置抵近侦察和入侵蹿扰的战术,是从二战的驱逐战术得到的灵感。那个年代,没有雷达,发现目标说明已经进入领空了,和我们现在面对的抵近袭扰很像。应对这种情况,需要在最前沿的机场,部署可以随时起飞的值班分队,针对敌人经常袭扰的位置,设置前出的警巡空域。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巡逻和随时待战的值班,增加敌人抵近的危险和成本。


所以对付F22,是不可能前出500公里的。
第一,没有那么长的预警时间,第二,美国的F22部署在日本,即便是从美国本土奔袭来的,也要经过日本。
所以,你前出500,早过了中日中间线了,前出700,都快进日本地面防空火力圈了,你这不是截击啊,你带两枚短程的KD88,都能把F22揍爬地面上了,你这是攻势前出,当然不能靠地面了,需要预警机和指通侦干全套服务啊。
抢位不需要机动性,需要速度高度还有加速爬升性能,可以说现役飞机不考虑信息能力,单纯比抢位 ...
米格25转个圈几分钟?抢个毛的位!你要知道,飞机的雷达探测范围就那么一个扇面,没有水平盘旋性能,你只能抢位攻击轰炸机和同样转一圈几分钟的二代机。不对,有的二代机也是有低速盘旋能力的,躲三代的中距抢攻都不是个事,还怕你米格25?歼7E灭苏27见过没?
想起了051级雷达哨舰………
此外被动类空情获取入网没
这个还真不好评。

看问题方法可能不一样。
能按您看问题的方法说几句吗?这应该是军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吧。
HY2014 发表于 2016-7-13 08:37
能按您看问题的方法说几句吗?这应该是军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吧。
这样:

其实我们看问题,没有哪种机型必定能赢、哪种机型必定会输的概念。

举个例子:

99年南联盟中距空战,米格29机动拉出过8G,9G。而北约几个国家的参战飞机中,几乎没有人做过超过5G的机动。

即便这样,南联盟米格29全部被击落,且无一能确定发现过北约目标。

所以,系统决定了空战实际机动需求。飞机机动性再好,系统处于劣势,大前提就确定了,那就一切无可挽回
HY2014 发表于 2016-7-13 08:37
能按您看问题的方法说几句吗?这应该是军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吧。
补充一点

很多时候,飞机的机动性并非刻意追求。技术发展到一定层次,新一代飞机机动性不刻意追求也会好于前一代。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一个决策问题,即,设计师打算这些富裕出来的机动性如何消费?

有的干脆消费在增强系统空战的能力,有的消费在改变飞机起降模式,有的消费在增强多用途,有的干脆不消费留出今后升级发展余地,等等等

22项目设计年代早,带有过去的空战观痕迹,其实有一部分机动计划消费在多用途上,不过是摇摆不定。其实很多对地攻击弹药项目与之有关。35则是晚于22十几年,空战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革命之后的项目,所以提出的新理念很多。

22,50则都是带有22设计时代的观念痕迹。不过这些很有可能又会被不断赋予的新理念改变


提前说几句题外话:

关于美国F22为啥完善多用能力停滞,F15发展中也有这个现象。很多军迷据此解释为这是现代必须发展专用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典型证据。实际上是这样:

北美防空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区,这些防空部队长期驻扎在人烟稀少,或是远离敌人的地区,执行的就是单调的防空任务,这些地区可能几十年,甚至百年都不会有战斗发生。这些部队又是不可能大规模抽调去别处的,那么为其配备可能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一定用得上的多任务能力是否有必要就是问题了。

再则,美国防空都是需要跨越长达距离

因此为这些空防部队配备重型战斗机,且单一用途就成为了国会必然的选择

提前说几句题外话:

关于美国F22为啥完善多用能力停滞,F15发展中也有这个现象。很多军迷据此解释为这是现代必须发展专用空中优势战斗机的典型证据。实际上是这样:

北美防空属于地广人稀的地区,这些防空部队长期驻扎在人烟稀少,或是远离敌人的地区,执行的就是单调的防空任务,这些地区可能几十年,甚至百年都不会有战斗发生。这些部队又是不可能大规模抽调去别处的,那么为其配备可能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一定用得上的多任务能力是否有必要就是问题了。

再则,美国防空都是需要跨越长达距离

因此为这些空防部队配备重型战斗机,且单一用途就成为了国会必然的选择
实际上俄罗斯也有类似处境。中国则不同,
t35125 发表于 2016-7-13 01:31
米格25转个圈几分钟?抢个毛的位!你要知道,飞机的雷达探测范围就那么一个扇面,没有水平盘旋性能,你只 ...
超视距抢位需要个屁水平盘旋,要的就是,高度速度,还有信息能力,
怎么说呢,未来非说中距包打一切,是不公平的,有太多可能会进入格斗阶段,哪怕是四代欺负三代。
但不要 ...
战场有时候是不由得选择的
上甘岭,塔山之类的战场,决定了必须硬着头皮上
试想要发动空中攻势进攻,必须先敲掉对方预警机,刺刀见红了,还能选择退后再打吗
超视距抢位需要个屁水平盘旋,要的就是,高度速度,还有信息能力,
超视距抢位不光需要爬升和提速能力,也还是需要高速机动能力
空军厂 发表于 2016-7-13 09:34
实际上俄罗斯也有类似处境。中国则不同,
那问题就来了

按照您的说法
我国有很多不怀好意的敌人位于国境线1000公里附近,应该需要更多的多用途飞机。
但实际上战术飞机除了飞豹,su30/J16外,其余多用途能力似乎并不强
俄罗斯搞了单座多用途的su35,但我们空军似乎对J11系列的多用途性似乎并不在意
而J10也始终未如军迷期望的修改翼型,增加翼尖挂架和保形油箱这两个大幅改善多用途能力的建议,这是为啥?

meloncumt 发表于 2016-7-13 10:57
那问题就来了

按照您的说法


理解有差异

第一,我国并没有多少不怀好意的敌人。
周边一系列国家,尽管有纠纷,实际上他们是防御态势。担心我们进攻。真正不怀好意的,美国日本,他们倒是有主动态势。不过对这两个国家防空问题又是回到了需要跨越长达距离的,跟美俄类似了。

另一个另类就是印度。他并没有能力进攻,两国间也就那点事,已经是旧账,并不是全局性的威胁。印度也缺乏积极进攻的能力。对印度,我国面临两个模式,一是近距离接触地区,二是跨越无人区地区。

第二点
边境冲突和纠纷都是小规模的、政治性的斗争形态,不是希望无限扩大的问题,也扩不到多大,无需打击大纵深,炮兵足够。因此航空兵主要防空即可,并不需要搞大纵深突击。

第三点
我国新一代歼击机机,都具备多任务能力,这是由机载系统性能指标决定的。只不过对那些只有防空任务的,不开放和不配置相应装置
meloncumt 发表于 2016-7-13 10:57
那问题就来了

按照您的说法


理解有差异

第一,我国并没有多少不怀好意的敌人。
周边一系列国家,尽管有纠纷,实际上他们是防御态势。担心我们进攻。真正不怀好意的,美国日本,他们倒是有主动态势。不过对这两个国家防空问题又是回到了需要跨越长达距离的,跟美俄类似了。

另一个另类就是印度。他并没有能力进攻,两国间也就那点事,已经是旧账,并不是全局性的威胁。印度也缺乏积极进攻的能力。对印度,我国面临两个模式,一是近距离接触地区,二是跨越无人区地区。

第二点
边境冲突和纠纷都是小规模的、政治性的斗争形态,不是希望无限扩大的问题,也扩不到多大,无需打击大纵深,炮兵足够。因此航空兵主要防空即可,并不需要搞大纵深突击。

第三点
我国新一代歼击机机,都具备多任务能力,这是由机载系统性能指标决定的。只不过对那些只有防空任务的,不开放和不配置相应装置
空军厂 发表于 2016-7-13 11:12
理解有差异

第一,我国并没有多少不怀好意的敌人。
很中肯的回答,确实如此,感谢您的回复

另行想请教关于隐身机中距战的问题
到底隐身机之间的中距战是个什么样子?坛子里有些完全相左的答案
有人认为隐身机的隐身优势,导致彼此中距弹很难击落对方,从而进入近战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隐身机应该凭借隐身优势,先敌发现,偷袭对方,一击不中,立刻远遁,伺机再战。所以隐身机时代更难发生近战狗斗
到底哪些说法更符合隐身机空战的事实呢?

有人说F22隐身性,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能力远强于F35,空战中可以轻易战胜F35
另一种说法,F35可以凭借高度信息化的航电,凭借协同作战能力,数架F35组网可以破解F22的隐身优势击落对方
那种说法更能代表空战的未来?F35能否成为卓越的空中优势战机?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是在坛子里关于鹘鹰论战里被提出来的(军坛里的成沈大战,想必大大也有所耳闻)
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内,在国土防空上
我们可以凭借J20(或J20改进型)+三代半战机,凭借国土防空的优势战胜潜在对手(F22+F35+B21)入侵,我们可以用三代半省下的钱,造更多的J20进行防空作战。
另一派则认为,三代半已经落后于时代,在和隐身机的作战中必将蒙受重大损失。所以J20(或J20改进型)+ 中型四代(鹘鹰或者同类机型)才能战胜潜在对手(F22+F35+B21)
还有更极端的则认为,全造J20才是王道
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情不自禁,一连请教了大大三个问题
这三个都是超大坛子里,常年口水战的主力,还请大大解惑。
meloncumt 发表于 2016-7-13 11:59
很中肯的回答,确实如此,感谢您的回复

另行想请教关于隐身机中距战的问题
隐身机中距空战是当今重点研究探索项目,有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如,理论之一就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即歼击机本机光电和雷达融合,空情保障组网和光电融合两个层面。

目前IRST或是EOTS类的装置,探测距离已经可达60至80,,测距也可达50上下。而40公里等级的已经是可以市面出售的等级。因此这类装置支持对隐身机空战已经毫无问题,只需解决复杂气象条件瓶颈,那就是空地信息融合。

剩下就是导弹的位标器瓶颈问题。不解决那就相当于战斗能跟踪,导弹没法捕获。

解决模式之一就是苏联时期的中距弹上红外位标器。

与此同时,新一代导引头技术也接近实用,和有可能已经秘密运用,如毫米波成像,复合制导等
meloncumt 发表于 2016-7-13 11:59
很中肯的回答,确实如此,感谢您的回复

另行想请教关于隐身机中距战的问题
某个机型必定能战胜某个机型,不太可能有这个规律的。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作战首先是大体系的对抗,哪个环节也难以独立战胜谁。一涉及体系,仅凭单个平台的性能作用和指标,就难以确定是否还能够取得优势。

沈飞轻型四代机有他的依据。毕竟这是国家专业机构论证基础上搞的项目。而且还要强调一点的是,如今项目论证立项早已建立了一整套正规体系,很难再像90年代之前那样乱哄哄拍脑袋。无论沈飞资金从哪来,项目都必须经过程序,国资委等等一层层审核,航空工业部门空军等等一层层论证。否则他也照样一分钱也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