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论文的撰稿、投稿、审稿的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3:33:29
      交叉学科论文的撰稿、投稿、审稿的困惑
Interdisciplinary thesis writing, contribution, and auditing of confusion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讨论交叉学科的学习、论文撰稿、投稿和审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
                                   引言
现代科技研究的问题中有一些课题具有系统的复杂性,多参量相互关联的随机变化,建模涉及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研究者,往往由于工作需要或个人兴趣,主动或被动进入别的学科。这就形成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笔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指派从事核效应研究,这与电磁学科天线专业相差甚远。如今退休后,多种原因进入生物学科。这两次跨学科都各化费两年多时间,感受差异很大。
              一.网络是跨学科学习的快车道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跨学科学习时,查阅资科是靠情报机构提供的新书目录、文献目录,按专业查找。跨学科就不知道属于什么学科,加上核效应是绝密范畴,就不好办了。于是通过介绍信找有关单位去调研。通过调研摸着门,方知属于什么范畴。
如今通过网络,查找科技网络:科学网、科技日报网、光明网、新华网、百度网、道客巴巴网、知网、方大网等,天天搜索,通过收藏和下载存储到电脑内,对不懂名词、概念再逐一搜索。在较长时间阅读后,就去阅读有关新书,系统学习。
不难看出这种学习的速度加快了,实际上网络学习提供了跨学科的便利。科技报道实际上是查前沿学科难题的书摘,不用抄录,下载很快,阅读也方便。这是老年大学的新课堂,不愁无老师,不愁无课本。有诺奖得主、院士、各科专家教授应有尽有。教材自己编。
                 二.博客是脑开发的必经之道
学习是大脑的输入,写博客是经大脑处理加工后的信息输出,是交流的工具。应该是专家教授发表新观点的最快渠道。当然这里面有几方面问题:
1.有人认为专家教授不看博客,认为博客不严谨。
2.能发声,有反响的是科技大姥,是名校发布科技成果的地方。
3.为什么科学网声明:引用博客要注明出处,提供网址。难道这种声明没有实际意义吗?笔者不解!
4.为什么新华网科技论坛设立独发、首发,难道新华网发表的科技博客没有优先发布认可吗?一定要用专利公报、科技期刊发布才算数。
5.为什么国内外出版的新书都有引用网址,难道这不表明博客的价值吗?
                     三.交叉学科论文撰稿
当你用自己所从事几十年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对新接触的学科提出关联和新的认识时,你会将新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你撰稿时,你会发现有几个难点:
1.引言部分需要交待你的发现之前,前人做了哪些研究,你要给出参考文献。给出的文献有网址,一旦网址多了,审稿人会有异义。
2.如果你用英文、德文、日文去看新学科几乎不现实,一个电子学老科技工作者用中文看生物学、医学书刊是很困难的事,若用多国外文阅读更困难,否则怎么给出国际专业期刊的引文呢?
3.自己贡献部分的撰稿的难点是:
    一种是通过仿真,有现成软件,经计算可提出新观点;
二是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新论点;
三是利用新的观测手段、新材料使用等有新结果发布……。
四是如果没有经费,这些工作都难实现。你只能提出新问题、新概念、新构想,应该   
是可以的。任何突破是先要有人提出问题及其理由,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去思考、去
研究。
4.对新概念、新构想的认可,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验证,这要有孵化器,要有经费支持,只能以讨论方式写入论文。
                  四.交叉学科论文投稿与审稿
交叉学科有多种情况:
1.从本学科和跨的学科的国内外会议文集,可查阅有无你研究范畴。
2.从自己从事的专业查阅学术会议文集有无类似栏目。
3.如果都查不到,笔者发现中科院新上线的论文发布平台有此类别,可是没有例证。笔者投了一稿,遇到本文所述的问题。
4.朋友介绍有一期刊“前沿科学”,我上网资询,易先生回复:发一篇学报级论文收3600元。有的期刊是一页360元版面费,还要付审稿费。如此负担对无课题经费者望而却步。对民科人士更是难上加难。望国家有关部门调研此类问题。开通创新渠道。      交叉学科论文的撰稿、投稿、审稿的困惑
Interdisciplinary thesis writing, contribution, and auditing of confusion
                          都世民(Du Shimin)
摘要:本文讨论交叉学科的学习、论文撰稿、投稿和审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
                                   引言
现代科技研究的问题中有一些课题具有系统的复杂性,多参量相互关联的随机变化,建模涉及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研究者,往往由于工作需要或个人兴趣,主动或被动进入别的学科。这就形成多学科交叉性研究。笔者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指派从事核效应研究,这与电磁学科天线专业相差甚远。如今退休后,多种原因进入生物学科。这两次跨学科都各化费两年多时间,感受差异很大。
              一.网络是跨学科学习的快车道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跨学科学习时,查阅资科是靠情报机构提供的新书目录、文献目录,按专业查找。跨学科就不知道属于什么学科,加上核效应是绝密范畴,就不好办了。于是通过介绍信找有关单位去调研。通过调研摸着门,方知属于什么范畴。
如今通过网络,查找科技网络:科学网、科技日报网、光明网、新华网、百度网、道客巴巴网、知网、方大网等,天天搜索,通过收藏和下载存储到电脑内,对不懂名词、概念再逐一搜索。在较长时间阅读后,就去阅读有关新书,系统学习。
不难看出这种学习的速度加快了,实际上网络学习提供了跨学科的便利。科技报道实际上是查前沿学科难题的书摘,不用抄录,下载很快,阅读也方便。这是老年大学的新课堂,不愁无老师,不愁无课本。有诺奖得主、院士、各科专家教授应有尽有。教材自己编。
                 二.博客是脑开发的必经之道
学习是大脑的输入,写博客是经大脑处理加工后的信息输出,是交流的工具。应该是专家教授发表新观点的最快渠道。当然这里面有几方面问题:
1.有人认为专家教授不看博客,认为博客不严谨。
2.能发声,有反响的是科技大姥,是名校发布科技成果的地方。
3.为什么科学网声明:引用博客要注明出处,提供网址。难道这种声明没有实际意义吗?笔者不解!
4.为什么新华网科技论坛设立独发、首发,难道新华网发表的科技博客没有优先发布认可吗?一定要用专利公报、科技期刊发布才算数。
5.为什么国内外出版的新书都有引用网址,难道这不表明博客的价值吗?
                     三.交叉学科论文撰稿
当你用自己所从事几十年的专业知识和科研实践,对新接触的学科提出关联和新的认识时,你会将新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你撰稿时,你会发现有几个难点:
1.引言部分需要交待你的发现之前,前人做了哪些研究,你要给出参考文献。给出的文献有网址,一旦网址多了,审稿人会有异义。
2.如果你用英文、德文、日文去看新学科几乎不现实,一个电子学老科技工作者用中文看生物学、医学书刊是很困难的事,若用多国外文阅读更困难,否则怎么给出国际专业期刊的引文呢?
3.自己贡献部分的撰稿的难点是:
    一种是通过仿真,有现成软件,经计算可提出新观点;
二是通过实验研究提出新论点;
三是利用新的观测手段、新材料使用等有新结果发布……。
四是如果没有经费,这些工作都难实现。你只能提出新问题、新概念、新构想,应该   
是可以的。任何突破是先要有人提出问题及其理由,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去思考、去
研究。
4.对新概念、新构想的认可,需要进一步研究,需要验证,这要有孵化器,要有经费支持,只能以讨论方式写入论文。
                  四.交叉学科论文投稿与审稿
交叉学科有多种情况:
1.从本学科和跨的学科的国内外会议文集,可查阅有无你研究范畴。
2.从自己从事的专业查阅学术会议文集有无类似栏目。
3.如果都查不到,笔者发现中科院新上线的论文发布平台有此类别,可是没有例证。笔者投了一稿,遇到本文所述的问题。
4.朋友介绍有一期刊“前沿科学”,我上网资询,易先生回复:发一篇学报级论文收3600元。有的期刊是一页360元版面费,还要付审稿费。如此负担对无课题经费者望而却步。对民科人士更是难上加难。望国家有关部门调研此类问题。开通创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