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給中國開出治國藥方:建立公民社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9:35:10
  亞洲時報在線Larry Wortzel及Devin T Stewart/10月18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中國展開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期間他強調公開、透明以及自由對東亞地區十分重要。就在同一星期,中國出臺了一份白皮書聲稱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民主國家。這一提法並不新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第一條就闡明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倡導言論自由、結社自由並要求各國政府增加透明度以及秉承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其目的何在?很明顯,上述四個方面都是組成“公民社會”的基本要素。
  近年來,公民社會理念有所發展,促進了東亞地區的安全及經濟穩定。中國也應當順應這種趨勢,應當意識到增加執政透明度有助於淡化中國軍事威脅論調,確保中國為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並有助於向外界表明中國的遠期戰略目標。
  目前,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意圖及其在未來的東亞地區所扮演的角色存在諸多猜測及疑問。五角大樓編寫的《2005中國軍力報告》開宗明義地表明,“為確定中國的意圖,除了要對中國官方檔及白皮書進行分析,還要檢視中國近來年所完成的任務及其制定的戰略目標。”中國社會缺乏透明度只會強化自身的威脅形象,因為不確定性會產生恐懼。
  國際社會對中國軍力的迅速增長疑慮重重,而中國所提出的“和平崛起”戰略並不足以打消疑慮。相反,外界看到的是,中國潛艇多次侵入日本領海、中國與南亞鄰國就南中國海區域內的島嶼歸屬存有爭議以及中國軍事力量快速膨脹等問題與“和平崛起”並不一致。因此國際社會需要確定中國的意圖是理所當然的。
  中國應該放寬公民的言論自由,以便消除鄰國對中國的疑慮,同時讓人民更多地瞭解其他東亞國家的政治改革。與其他民族相比,中國人更應該明白“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道理。集思廣益、廣開言論才能促進市場機制更健康地發展,促進公共政策的不斷完善。包括銀行系統、企業管理等敏感問題也應該通過增加透明度以及強化法治來解決。
  結社自由以及其他的勞工權利保證了貿易夥伴之間的平等地位,使“社會傾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護雙方貿易國的自然環境和勞工福利。保障公民享有集體議價及參加工會的權利,能夠保證勞工的福利以及貿易機制的健康發展,實行經濟保護主義只會失去市場。
  提高經濟層面的透明度有利於降低突發經濟事件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經濟政策的制定透明公開也有利於提高決策者完善政策的積極性。這種良性迴圈同時也能讓政府在管理經濟方面信心大增。
  如果中國成為一個公民社會,那麼中國的繁榮富強將會更符合美國所領導的世界格局。中國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國際關係定位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會否打破國際關係的平衡,這一問題需要適當的評估。中國未來的挑戰既不是軍事,也不是經濟實力,而是與潛在敵對勢力維持均勢。
  中國與包括緬甸、伊朗在內的“問題”國家或“流氓”國家繼續發展經濟和政治關係,同時又企圖動搖立場比較中立的國家例如南韓,這是華府不願樂見的。
  2005年美國國會-政府中國委員會發佈的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國的人權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儘管中國的司法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中國政府“仍然濫用行政手段以及措辭模糊的刑法監禁合理行使宗教自由、議論自由及集會自由的公民。”
  中國的經濟發展缺乏民主制度的約束,這種模式對某些國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美國的模式提倡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然而卻遭到了亞洲國家的普遍批評。與極端的伊斯蘭不同,中國模式所產生的繁榮非常具有吸引力,因此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美國仍將面對意識形態的挑戰。如果中國能夠將多個國家團結在自己周圍,那麼就能與美國所領導的國際格局相抗衡。
  中國向公民社會過渡還有利於改善國際關係。如果中共政治局的決策過程秘而不宣,那麼中國的長期目標就無法取信於國際社會,只會增加其他國家對中國軍力膨脹的疑慮。
  一個公民社會應該允許全民,包括公民、立法者和決策者等,參與有關制定國防政策的討論。臺灣、南韓、日本、菲律賓和美國便是公民社會的典範。
  在這些國家裏,立法機構按法定程式就國防政策、國防戰略及軍備採購等議題召開聽證會。會上,軍方的高層及國防部長負責對選民關心的問題做出解釋。這些應屬於公共政策的範疇,不應該對公眾保密。軍隊建設及軍備採購等國防預算應當向社會公開,這樣國防政策以及軍事戰略的透明度自然增加。
  然而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美國以及中國的鄰國不得不密切注視著中國的軍事採購及發展情況,以此來推斷中國的軍事意圖。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一直致力於建設公民社會和民主制度。11月美國總統布希將正式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向中國宣傳公民社會理念,以及該理念在維護東亞地區和平與穩定進一步方面所起作用的機會。
  奉行公開、負責以及透明等原則的國家和政府應當鼓勵中國朝著公民社會的方向邁進。只有發展成為公民社會,中國才能符合這些國家的價值觀和原則,才能減少它們對中國威脅論的擔憂。
  Larry Wortzel是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副會長;Devin Stewart則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日本研究主任。亞洲時報在線Larry Wortzel及Devin T Stewart/10月18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對中國展開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期間他強調公開、透明以及自由對東亞地區十分重要。就在同一星期,中國出臺了一份白皮書聲稱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的民主國家。這一提法並不新鮮。《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第一條就闡明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倡導言論自由、結社自由並要求各國政府增加透明度以及秉承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其目的何在?很明顯,上述四個方面都是組成“公民社會”的基本要素。
  近年來,公民社會理念有所發展,促進了東亞地區的安全及經濟穩定。中國也應當順應這種趨勢,應當意識到增加執政透明度有助於淡化中國軍事威脅論調,確保中國為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並有助於向外界表明中國的遠期戰略目標。
  目前,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意圖及其在未來的東亞地區所扮演的角色存在諸多猜測及疑問。五角大樓編寫的《2005中國軍力報告》開宗明義地表明,“為確定中國的意圖,除了要對中國官方檔及白皮書進行分析,還要檢視中國近來年所完成的任務及其制定的戰略目標。”中國社會缺乏透明度只會強化自身的威脅形象,因為不確定性會產生恐懼。
  國際社會對中國軍力的迅速增長疑慮重重,而中國所提出的“和平崛起”戰略並不足以打消疑慮。相反,外界看到的是,中國潛艇多次侵入日本領海、中國與南亞鄰國就南中國海區域內的島嶼歸屬存有爭議以及中國軍事力量快速膨脹等問題與“和平崛起”並不一致。因此國際社會需要確定中國的意圖是理所當然的。
  中國應該放寬公民的言論自由,以便消除鄰國對中國的疑慮,同時讓人民更多地瞭解其他東亞國家的政治改革。與其他民族相比,中國人更應該明白“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道理。集思廣益、廣開言論才能促進市場機制更健康地發展,促進公共政策的不斷完善。包括銀行系統、企業管理等敏感問題也應該通過增加透明度以及強化法治來解決。
  結社自由以及其他的勞工權利保證了貿易夥伴之間的平等地位,使“社會傾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保護雙方貿易國的自然環境和勞工福利。保障公民享有集體議價及參加工會的權利,能夠保證勞工的福利以及貿易機制的健康發展,實行經濟保護主義只會失去市場。
  提高經濟層面的透明度有利於降低突發經濟事件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經濟政策的制定透明公開也有利於提高決策者完善政策的積極性。這種良性迴圈同時也能讓政府在管理經濟方面信心大增。
  如果中國成為一個公民社會,那麼中國的繁榮富強將會更符合美國所領導的世界格局。中國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國際關係定位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的角色會否打破國際關係的平衡,這一問題需要適當的評估。中國未來的挑戰既不是軍事,也不是經濟實力,而是與潛在敵對勢力維持均勢。
  中國與包括緬甸、伊朗在內的“問題”國家或“流氓”國家繼續發展經濟和政治關係,同時又企圖動搖立場比較中立的國家例如南韓,這是華府不願樂見的。
  2005年美國國會-政府中國委員會發佈的報告指出,在過去的一年裏中國的人權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儘管中國的司法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中國政府“仍然濫用行政手段以及措辭模糊的刑法監禁合理行使宗教自由、議論自由及集會自由的公民。”
  中國的經濟發展缺乏民主制度的約束,這種模式對某些國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美國的模式提倡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然而卻遭到了亞洲國家的普遍批評。與極端的伊斯蘭不同,中國模式所產生的繁榮非常具有吸引力,因此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美國仍將面對意識形態的挑戰。如果中國能夠將多個國家團結在自己周圍,那麼就能與美國所領導的國際格局相抗衡。
  中國向公民社會過渡還有利於改善國際關係。如果中共政治局的決策過程秘而不宣,那麼中國的長期目標就無法取信於國際社會,只會增加其他國家對中國軍力膨脹的疑慮。
  一個公民社會應該允許全民,包括公民、立法者和決策者等,參與有關制定國防政策的討論。臺灣、南韓、日本、菲律賓和美國便是公民社會的典範。
  在這些國家裏,立法機構按法定程式就國防政策、國防戰略及軍備採購等議題召開聽證會。會上,軍方的高層及國防部長負責對選民關心的問題做出解釋。這些應屬於公共政策的範疇,不應該對公眾保密。軍隊建設及軍備採購等國防預算應當向社會公開,這樣國防政策以及軍事戰略的透明度自然增加。
  然而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美國以及中國的鄰國不得不密切注視著中國的軍事採購及發展情況,以此來推斷中國的軍事意圖。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一直致力於建設公民社會和民主制度。11月美國總統布希將正式訪問中國,這是美國向中國宣傳公民社會理念,以及該理念在維護東亞地區和平與穩定進一步方面所起作用的機會。
  奉行公開、負責以及透明等原則的國家和政府應當鼓勵中國朝著公民社會的方向邁進。只有發展成為公民社會,中國才能符合這些國家的價值觀和原則,才能減少它們對中國威脅論的擔憂。
  Larry Wortzel是美國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副會長;Devin Stewart則是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日本研究主任。
<P>在美国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见过美国有“真正意义”的民主制度。</P>
<P>因为在美国,民主事实上被局限于无关大局的问题上,而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则毫无民主可言。远的不说,就说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吧,当时,由于反恐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主要共识,911为布什创造了极高的国内支持率。善良的美国民众希望美国政府能在保卫美国国家安全方面有所建树,布什也应该珍惜美国人民的厚望与寄托,竭尽全力为当初支持他的选民服务、为美国社会服务。可是,在他的眼里,选民从来就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从本质上讲,真正扶持他上台的并不是选民而是美国的能源与钢铁集团,所以,布什真正的服务对象是他们而并非民众。美国是一个工业呼程度非常高的国家,石油消耗量占据世界的25%,除此之外,美国还实际垄断着世界上超过一般的石油资源与石油贸易,他们的石油公司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利润。但这并不能让他们得到满足,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质,得陇望蜀是美国一贯的思维方式,面对丰厚的利润回报、面对世界上还有很多不为美国所控制的石油资源,大公司眼红了,至此,布什已经别无选择。往下就是如何“利用”美国的民主制度的问题了,不过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确是老手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很难的问题。于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新武器、与基地组织有染”更一个个离奇的故事诞生了,从而获得了超过70%计划的支持率。</P>
<P>这就是美国的民主,一个建立在金钱与欺诈基础上的、虚伪的制度。</P>
<P>老美总是喜欢教别人做事,好像不这样做就不是超级大国了!大可不必理他,反正他自己也晓得这样讲讲也没多大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