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员因“没公车坐”不愿下乡 车补沦为福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7:56:10

来源:http://news.sohu.com/20160529/n451939596.shtml

原标题:基层官员因"没公车坐"不愿下乡 车补沦为福利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新媒体专电
  题:公车少了会影响干部下乡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个别地区干部“没公车不愿下乡”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很多地方已经采用政府租车形式或建立统一公车平台调度车辆,但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有个别干部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的情况。
  日前,记者在湖南北部某县采访时,一位县委书记谈到了车改之后,县里的干部去省直单位办事的感受,“以前很多处长经常外出办事或下乡调研,要见齐各个处长可能需要分几天去。现在,基本上半天就能见完所有的处长,甚至副厅长。大家坐办公室的时间长了。”
  该县委书记表示,这种情况不只表现在个别厅局,实际上,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很多干部都买了私家车,但湖南有些地方从县城到偏远乡镇要几个小时,要县直部门公务员长期用私车办理公务,显然不现实。大部分人基本是“能不用就不用”,一些需要下乡进行的现场调研、督察就选择不去了。
  山西某县农委副主任也表示,农口干部本该经常下乡,但是车改以来,他却发现单位人员下乡的次数不如以前多了。按规定,县里不允许调用乡镇服务单位的车,一些干部又不会开车。
  “如果下乡较近,就坐公交车去,然后乡镇有车回城就把我捎上,没有车就再坐公交车回来,办公效率较低。”该农委副主任说。
  干部“没车不愿下乡”的说法合理吗?
  记者调查发现,公车改革后,一些干部“不愿下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和缺少租车平台等方面。
  记者在山西省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车补还没有落实到位。山西吕梁一位乡镇干部表示,公车改革后,现在下乡基本上开的都是私家车,每个月油钱就将近1000元,车补还没有落实,就算将来落实了,也贴补不上这么多。这种情况在乡镇比较普遍。
  一些干部反映,车补被当成了一种新福利。经常下乡、花费较多的干部反而觉得比较吃亏。“干得越少,赚得越多”使少数人打起了车补的“小算盘”,车补发放之后“只进不出”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也是造成懒政思维的一个原因。
  河南省罗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公车改革后局里保留下两辆车,全部给了稽查队。“全县共有4200多家食品药品企业、餐厅饭店,就这么两辆车,安排工作起来捉襟见肘”。
  当记者问“为什么不向社会租赁车辆呢”,工作人员回答,县里至今没有一家租车公司,“政府一直说要成立一个公务租车平台,但至今没有着落,不知什么时候能建好。”
  据山西某县农委副主任介绍,公车改革以前,委里有四五辆车,局长和各分管副局长都配有车,车改以后,局里就剩下两辆车,局长配了一辆,剩下的一辆大家一起使用。
  由于申请手续严格,需要到办公室登记,办公室主任还要考虑值班车辆分配、出去多长时间等。“申请公车下乡非常麻烦,所以大家有时候能不下乡就不下乡了。”这位副主任说。
  “没车就不能下乡开展工作吗?”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并不这么认为,1999年他调入该单位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需要经常下乡调研,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农村推动教改实验,单位曾经为他配备车辆,但他坚持搭乘火车、客车或出租车下乡调研,10多年如一日,从未动用过公车。“在没有公车的年代,老一辈的基层干部不也都坚持下乡吗?”
  专家:“要创造条件下乡,而非等待条件下乡”
  2004年,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公车改革建议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这些问题属于车改过渡期的正常表现,人多车少,可用车辆不足的问题会随着车改深入推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繁荣得到有效解决。
  “很多乡镇干部跟我反映,车补才500元,要在镇里跑又要去外地出差,公车根本不够用”,叶青表示,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车补是在辖区范围内使用,出差还会有相应的差旅费用,因此不存在无法出差或下乡不够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没车不下乡”不应该成为官员懒政的借口,应“创造条件下乡,而不是等着条件成熟再下乡”。政府应加强对干部下乡服务的考核。对于车补没有落实到位的,应加快进度督促落实,车补已经发到干部手里的,应使其“物尽其用”,对于领到车补拒不下乡的干部可以停发或取消其车补。
  另一方面,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区,政府应该鼓励汽车租赁公司到乡镇一级发展服务,开设分公司,政府可以帮助其与乡镇进行对接,叶青介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尝试与网约车开展合作,效果很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约车平台,在借力下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大数据平台,分析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李国祥还表示,在调配使用公车的过程中,不能以“服务领导”为条件,让有限的车辆仍然闲置不用,而应该以“距离远、任务重”为原则,采取拼车下乡、集体服务的方式,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采写记者:李双溪、马晓媛、付昊苏、谭畅)
来源:http://news.sohu.com/20160529/n451939596.shtml

原标题:基层官员因"没公车坐"不愿下乡 车补沦为福利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新媒体专电
  题:公车少了会影响干部下乡吗?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个别地区干部“没公车不愿下乡”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很多地方已经采用政府租车形式或建立统一公车平台调度车辆,但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有个别干部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的情况。
  日前,记者在湖南北部某县采访时,一位县委书记谈到了车改之后,县里的干部去省直单位办事的感受,“以前很多处长经常外出办事或下乡调研,要见齐各个处长可能需要分几天去。现在,基本上半天就能见完所有的处长,甚至副厅长。大家坐办公室的时间长了。”
  该县委书记表示,这种情况不只表现在个别厅局,实际上,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很多干部都买了私家车,但湖南有些地方从县城到偏远乡镇要几个小时,要县直部门公务员长期用私车办理公务,显然不现实。大部分人基本是“能不用就不用”,一些需要下乡进行的现场调研、督察就选择不去了。
  山西某县农委副主任也表示,农口干部本该经常下乡,但是车改以来,他却发现单位人员下乡的次数不如以前多了。按规定,县里不允许调用乡镇服务单位的车,一些干部又不会开车。
  “如果下乡较近,就坐公交车去,然后乡镇有车回城就把我捎上,没有车就再坐公交车回来,办公效率较低。”该农委副主任说。
  干部“没车不愿下乡”的说法合理吗?
  记者调查发现,公车改革后,一些干部“不愿下乡”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车补不到位、车辆申请困难和缺少租车平台等方面。
  记者在山西省采访发现,一些地方的车补还没有落实到位。山西吕梁一位乡镇干部表示,公车改革后,现在下乡基本上开的都是私家车,每个月油钱就将近1000元,车补还没有落实,就算将来落实了,也贴补不上这么多。这种情况在乡镇比较普遍。
  一些干部反映,车补被当成了一种新福利。经常下乡、花费较多的干部反而觉得比较吃亏。“干得越少,赚得越多”使少数人打起了车补的“小算盘”,车补发放之后“只进不出”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也是造成懒政思维的一个原因。
  河南省罗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公车改革后局里保留下两辆车,全部给了稽查队。“全县共有4200多家食品药品企业、餐厅饭店,就这么两辆车,安排工作起来捉襟见肘”。
  当记者问“为什么不向社会租赁车辆呢”,工作人员回答,县里至今没有一家租车公司,“政府一直说要成立一个公务租车平台,但至今没有着落,不知什么时候能建好。”
  据山西某县农委副主任介绍,公车改革以前,委里有四五辆车,局长和各分管副局长都配有车,车改以后,局里就剩下两辆车,局长配了一辆,剩下的一辆大家一起使用。
  由于申请手续严格,需要到办公室登记,办公室主任还要考虑值班车辆分配、出去多长时间等。“申请公车下乡非常麻烦,所以大家有时候能不下乡就不下乡了。”这位副主任说。
  “没车就不能下乡开展工作吗?”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并不这么认为,1999年他调入该单位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需要经常下乡调研,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在农村推动教改实验,单位曾经为他配备车辆,但他坚持搭乘火车、客车或出租车下乡调研,10多年如一日,从未动用过公车。“在没有公车的年代,老一辈的基层干部不也都坚持下乡吗?”
  专家:“要创造条件下乡,而非等待条件下乡”
  2004年,首次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公车改革建议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这些问题属于车改过渡期的正常表现,人多车少,可用车辆不足的问题会随着车改深入推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繁荣得到有效解决。
  “很多乡镇干部跟我反映,车补才500元,要在镇里跑又要去外地出差,公车根本不够用”,叶青表示,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车补是在辖区范围内使用,出差还会有相应的差旅费用,因此不存在无法出差或下乡不够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没车不下乡”不应该成为官员懒政的借口,应“创造条件下乡,而不是等着条件成熟再下乡”。政府应加强对干部下乡服务的考核。对于车补没有落实到位的,应加快进度督促落实,车补已经发到干部手里的,应使其“物尽其用”,对于领到车补拒不下乡的干部可以停发或取消其车补。
  另一方面,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区,政府应该鼓励汽车租赁公司到乡镇一级发展服务,开设分公司,政府可以帮助其与乡镇进行对接,叶青介绍,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尝试与网约车开展合作,效果很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约车平台,在借力下乡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大数据平台,分析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李国祥还表示,在调配使用公车的过程中,不能以“服务领导”为条件,让有限的车辆仍然闲置不用,而应该以“距离远、任务重”为原则,采取拼车下乡、集体服务的方式,提高公车的使用效率。(采写记者:李双溪、马晓媛、付昊苏、谭畅)
都在意料之中的事啊
有车的时候,也没看有多少下乡的啊
无为而治吗,也不错。
可不可以把车补换成报票,出去干事报打车费不就行了。
少下乡,下面的就可以少接待,也有好的一面。有市场就有服务,做好政策配合,不久就会有人买10来万一辆的小车,给他们服务的。
可不可以把车补换成报票,出去干事报打车费不就行了。
怎么确定拿上来的打车票是不是真的是下乡花费的?会不会开口子乱报销打车肥?
我觉的应该把补贴也取消,爱去去,不去就算了。反正下乡也是乱指挥。
意料之中的事啊,以后统计数据越来越不靠谱,依据数据制定的国家政策越来越操蛋
公车改革一刀切,还我我也不用私家车去,出了事算谁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节奏?都这个样子,习大大真要捉急死了。
基层已经不接地气了
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下面的负担轻了许多》。。
本来嘛。基层去的越多越亏啊。能做地铁,公交为什么要打车。说明公交系统没有完善。
为啥要补贴?
实报实销不行?
一刀切的后果,起码的职务行为不能保障。
这多好啊,基层的各种检查少了不少吧
黄金三镖客 发表于 2016-5-30 07:58
为啥要补贴?
实报实销不行?
怕乱开发票啊……
好事啊,别去扰民了,人家养条土鸡容易吗?
苏北这还没发呢,不批
真正跑腿的基层车补最少,坐办公室的领导反而车补最多,还能接着用公车。
俺CD上是不是有很多基层干部的?这下这些车补赚发了吧,怪不得天天有人说工资低、辛苦,就是没见人辞职的。呵呵。
这本来就是改革一刀切的问题
把办事的人的车搞没了,其实本来是要制约领导干部专车的
但你不能搞得说领导没车用,办事的有车用吧
所以全砍了,这下好了,大家都没车用
事情也不办了
这是行政机关体制带来的坏处,就是下级的好处不能超过上级的
要不然制定政策的上级就不干了
主要还是意识问题。
跑腿最多的,车补最少,换我我也别扭
自上而下的反腐本来就不可能成功,因为现代社会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本来就过时了,很多人就是不接受政治体制早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本事实。
怕乱开发票啊……
请外部审计
黄金三镖客 发表于 2016-5-30 08:42
请外部审计
习下令公开三公经费,都有敢直接抵触的,你这么搞,被审计的能有什么好脸色?
更何况,审计又看不出哪些车票是下乡的,哪些是私事儿的。
习下令公开三公经费,都有敢直接抵触的,你这么搞,被审计的能有什么好脸色?
更何况,审计又看不出哪些 ...
你太小看审计了
四大的会计师查账能把你查的要死要活
审计主要是起威慑作用
揪几个典型出来打死
整体的财务状况就会好转
黄金三镖客 发表于 2016-5-30 08:51
你太小看审计了
四大的会计师查账能把你查的要死要活
审计主要是起威慑作用
说起来我表弟刚刚当上四大的会计师。
怎么个要死要活法?

你查起来,那都是出租车票,一个都不假。
除非是上层意志,“把他们往死了查”。
然而上层又不是吃饱了撑的,广泛做这么无聊的事情??
自上而下的反腐本来就不可能成功,因为现代社会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本来就过时了,很多人就是不接受政治体制 ...
在来一次wg怎么样!   
那么点工资给点几百的车补就想让人下乡,笑话一样。
你太小看审计了
四大的会计师查账能把你查的要死要活
审计主要是起威慑作用

问题是没人会干损人不利己的事,a偷东西,b也偷东西,我想a肯定不会宁肯自己不偷东西也不让b偷东西,能混到那个位置上的个个都是老油条,反正损失的不是自己的,大家也都能捞好处。
这本来就是改革一刀切的问题
把办事的人的车搞没了,其实本来是要制约领导干部专车的
但你不能搞得说领导 ...
你什么时候见过下级工资比上级高的?
公车改革一刀切,还我我也不用私家车去,出了事算谁的
除了下乡吃饭,还有什么事要它们去???
那么点工资给点几百的车补就想让人下乡,笑话一样。
几百?那底层人员会爱死tg的
自上而下的反腐本来就不可能成功,因为现代社会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本来就过时了,很多人就是不接受政治体制 ...
多学学历史很难吗?
同是白人殖民地。印度由下而上,推翻全部体系,建立皿煮制度,然而腐败程度呢?
南非同理。
乡港,6~70年代政府系统基本遮丑布都懒得弄,直接公开的腐败,然后獨财系统自上而下的反腐。
李家坡同理。
zhu250 发表于 2016-5-30 08:25
好事啊,别去扰民了,人家养条土鸡容易吗?
你懂毛线,干部如果都不下乡,中国基层的治理水平就会彻底退化到皇权时代。现在绿教和基督天主等宗教在基层迅猛发展,基层组织却在不断退化......后果可想而知。
另外,你以为....算了,反正到时候群众的很多事根本没人办,而群众连知都不知道的时候,嘿嘿!
四脚章鱼 发表于 2016-5-30 08:35
这本来就是改革一刀切的问题
把办事的人的车搞没了,其实本来是要制约领导干部专车的
但你不能搞得说领导 ...
这说到点子上了
一刀切的后果,起码的职务行为不能保障。
中国国情决定了就得一刀切,凡事有了“特”字就成了权利金钱的娱乐场,特招特进特选特考特聘特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