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胸外科肺癌论坛:谱写中国肺癌治疗 2016 新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03:53:11
2016 年 5 月 21 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胸外科肺癌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担任名誉主席,支修益教授、毛伟敏教授和周清华教授担任共同主席,云集全国胸外科领域将近 20 位知名肺癌专家,近 200 位胸外科专家共同探讨 2016 年中国胸外科新篇章。




《指南新规范》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龙浩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分别从规范化精准治疗的最新指南以及 NSCLC 药物治疗方面为与会者勾画出规范化肺癌精准诊疗的宏伟蓝图。

《手术新进展》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小飞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刚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建阳教授以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梅宏教授针对 2016 STS/AATS 在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热点,特别是胸腔镜技术,3D 立体成像技术和亚肺叶切除术等方向,展开顶级水平的学术对话,并为我们勾勒了肺癌外科诊疗技术的广阔前景。



《肺癌临床研究报告》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艺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梁乃新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毅教授分别分享了冰冻指导早期肺癌手术,围术期精准治疗,早期肺癌亚叶切除术,EGFR及其下游通路联合突变的研究进展。

之后北京协和医院李单青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棣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康明强教授以及山东省肿瘤医院张百江教授,针对上述研究展开了精彩学术讨论,肯定了中国胸外科在肺癌治疗领域在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但挑战始终存在,仍需继续追求新的突破。

《肺癌手术视频点评》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博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赵德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君教授,以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周勇安教授通过精彩手术视频,分享了多项胸外科的前沿技术,包括了手术机器人、全胸腔镜、三孔式手术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以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云飞教授,结合各自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进行了点评与讨论,彰显大师技艺。



肺癌精准治疗时代的外科治疗走向

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是肺癌的诊治领域的一场风暴。分子检测、液体活检等现代检测技术及精准放化疗、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手段的发展、进步对外科的传统优势地位形成了巨大冲击。

基于目前的情况,高树庚教授为精准医疗时代的外科发展规划了 5 个方向:

一是外科手术数据化;
二是扩展外科治疗适应证;
三是进行肺癌诊治的多学科协作;
四是拓展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五是在术后采用多学科研究指导治疗。

此外,高教授也指出我国在肺癌精准诊治体系建设中存在标准不一、质控缺乏和信息孤立的问题,未来仍需着眼于胸外科医师基本技术和理念的规范化培训、肺癌治疗质控体系的完善和全国肿瘤防治的信息整合工作。


高树庚教授

第八版TNM新分期及 2015 版 WHO 新分类对早期 NSCLC 治疗的影响

随后登台的龙浩教授对肺癌的最新版 TNM 分期及 WHO 分类进行了深入解读。

第八版 TNM 分期的一大重要变化是纠正了病例分布的不均衡,增加了亚洲的病例数据比例。此外,新分期更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总体划分更为细致,使预后的判断更加精确,同时也可能对早期 NSCLC 的治疗决策产生影响,包括手术和辅助治疗决策。

2015 版 WHO 肺癌分类方法整合了多学科的智慧,融入更多肺癌的遗传学信息,重视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对肺癌分类的价值,同时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与 2011 年 IASLC/ATS/ERS 提出的分类不同,新版 WHO 分类将肺腺癌分列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三类,并提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性腺癌(MIA)的新概念。

病理分类的生命力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WHO 肺腺癌新分类对早期 NSCLC 的影响一方面是预后的判断,另一方面则使病理诊断的精确度提高,向指导个体化手术治疗迈进。


龙浩教授

早期 NSCLC 辅助治疗的规范与展望

杨跃教授的大会报告指出,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应该基于患者个体情况并结合临床实践,确保所选择的每个治疗方案均来自可获得的最佳证据。

近 20 年的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早期 NSCLC 手术后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CALGB9633 和 JBR.10 研究已相继证明 ≥ 4cm 的 IB 期患者能够从辅助化疗中获益;ASCO 报道辅助化疗改善所有肿瘤体积的、完全切除的 T2N0M0 期 NSCLC 患者的 OS。基于此,最新 NCCN 指南推荐化疗作为切缘阳性的早期 NSCLC 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杨跃教授

晚期 NSCLC 个体化时代的药物治疗

周彩存教授的报告为我们带来了晚期 NSCLC 的药物治疗历程回顾和未来展望。在这个精准和个体化充斥肺癌治疗领域的时代,明确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和分子分型对于肿瘤的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于晚期鳞状 NSCLC,化疗仍是标准治疗方案。吉西他滨+铂类的两药方案较其他三代化疗方案的临床获益更高,同药维持应首选吉西他滨。

多西他赛是二线治疗的首选方案,尽管 LUX-Lung8 取得了阳性结果,但 TKI 不应作为鳞癌的治疗选择。鳞癌中存在的基因或通路变异可以作为未来的治疗靶点,目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的新药将为我们带来答案。

培美曲塞/顺铂是基因突变未知或野生型晚期非鳞 NSCLC 的一线化疗方案。培美曲塞的持续治疗方案均能够显著提升晚期非鳞 NSCLC 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培美曲塞适用人群更广泛。

TKI 药物可显著改善 EGFR/ALK 突变型晚期非鳞 NSCLC 患者的 PFS,但化疗并非不可选择,培美曲塞在明确 EGFR突变的 NSCLC 患者中有优于其他三代化疗药物的疗效,并且在 ALK 重排型患者中也展示出优于多西他赛的治疗效果。


周彩存教授

晚期 NSCLC 治疗新思考:持续治疗策略

晚期肺癌的持续治疗理念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接受,王洁教授的大会报告带来了晚期 NSCLC 持续治疗策略的优化思路。

培美曲塞高效、安全、耐受性好,是目前最适合持续治疗的化疗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晚期非鳞 NSCLC 患者的生存,并且其临床获益不受年龄和诱导治疗效果影响,不干扰患者生活质量,已得到国内外各大指南的一致推荐。

贝伐单抗持续治疗的临床获益和患者生活质量与培美曲塞相似,但在实际应用中,贝伐单抗需要考虑更多临床问题,而培美曲塞持续治疗一线诱导使用更方便的两药方案,并且适用人群更广泛,无需考虑患者的咯血史、凝血功能、高血压、年龄等因素。

晚期 NSCLC 的未来治疗策略仍然以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为核心,靶向及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药研发以及高效、低毒药物的强强联合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王洁教授

胸腔镜手术发展回顾与新方向

陈克能教授的报告对近些年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外科作为肺癌多学科联合诊治中的重要一环。

肺部毛玻璃结节(GGN)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总体而言,一过性 GGN 可能为炎症、局部水肿或出血性病变;如为持续性 GGN,则可能为局灶性纤维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或者支气管肺泡癌,薄层 CT 扫描对于发现微小的 GGN 和鉴别其性质有重要帮助,有研究发现,低剂量 CT 筛查有助于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

关于肺癌的第二原发癌,2012 年版 ACCP 标准将其划分为同时性第二原发癌和异时性第二原发癌,原发肿瘤的组织学起源、基因特点以及有无转移情况是临床判断的重要依据,而多原发癌和转移瘤的鉴别也是临床的难点。

除了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的治疗也是胸外科需要关注的热点。陈教授的报告援引文献数据说明,不同组织学来源的肺转移瘤其术后生存情况不尽相同。而 NSCLC 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的单纯手术疗效有限,配合局部治疗可以实现更好的疾病控制。

陈克能教授

早期肺癌患者肺叶 vs 亚肺叶切除

王群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些年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查力度的增强使小肺癌、肺部结节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这使得亚肺叶切除的适应证得以扩展。

日本和美国的多项研究显示,在肿瘤直径 ≤2 cm 的小肺癌中,亚肺叶切除的生存率数据并不亚于肺叶切除,而解剖性肺段切除也展现出优于非解剖性楔形切除术的疗效。日本胸外科协会数据还发现,鳞癌患者采用肺段切除可以达到优于楔形切除的生存获益。

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以及手术切除范围、切缘距离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亚肺叶切除的预后。王教授认为,肺段切除仍应强调纵隔淋巴结清扫,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混杂性结节及实性结节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王群教授
2016 年 5 月 21 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胸外科肺癌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赫捷院士担任名誉主席,支修益教授、毛伟敏教授和周清华教授担任共同主席,云集全国胸外科领域将近 20 位知名肺癌专家,近 200 位胸外科专家共同探讨 2016 年中国胸外科新篇章。




《指南新规范》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龙浩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分别从规范化精准治疗的最新指南以及 NSCLC 药物治疗方面为与会者勾画出规范化肺癌精准诊疗的宏伟蓝图。

《手术新进展》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群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小飞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刚教授、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建阳教授以及贵州省人民医院梅宏教授针对 2016 STS/AATS 在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热点,特别是胸腔镜技术,3D 立体成像技术和亚肺叶切除术等方向,展开顶级水平的学术对话,并为我们勾勒了肺癌外科诊疗技术的广阔前景。



《肺癌临床研究报告》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艺华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文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梁乃新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毅教授分别分享了冰冻指导早期肺癌手术,围术期精准治疗,早期肺癌亚叶切除术,EGFR及其下游通路联合突变的研究进展。

之后北京协和医院李单青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棣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康明强教授以及山东省肿瘤医院张百江教授,针对上述研究展开了精彩学术讨论,肯定了中国胸外科在肺癌治疗领域在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但挑战始终存在,仍需继续追求新的突破。

《肺癌手术视频点评》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博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赵德平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君教授,以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周勇安教授通过精彩手术视频,分享了多项胸外科的前沿技术,包括了手术机器人、全胸腔镜、三孔式手术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阳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军教授以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施云飞教授,结合各自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进行了点评与讨论,彰显大师技艺。



肺癌精准治疗时代的外科治疗走向

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是肺癌的诊治领域的一场风暴。分子检测、液体活检等现代检测技术及精准放化疗、靶向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手段的发展、进步对外科的传统优势地位形成了巨大冲击。

基于目前的情况,高树庚教授为精准医疗时代的外科发展规划了 5 个方向:

一是外科手术数据化;
二是扩展外科治疗适应证;
三是进行肺癌诊治的多学科协作;
四是拓展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五是在术后采用多学科研究指导治疗。

此外,高教授也指出我国在肺癌精准诊治体系建设中存在标准不一、质控缺乏和信息孤立的问题,未来仍需着眼于胸外科医师基本技术和理念的规范化培训、肺癌治疗质控体系的完善和全国肿瘤防治的信息整合工作。


高树庚教授

第八版TNM新分期及 2015 版 WHO 新分类对早期 NSCLC 治疗的影响

随后登台的龙浩教授对肺癌的最新版 TNM 分期及 WHO 分类进行了深入解读。

第八版 TNM 分期的一大重要变化是纠正了病例分布的不均衡,增加了亚洲的病例数据比例。此外,新分期更强调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总体划分更为细致,使预后的判断更加精确,同时也可能对早期 NSCLC 的治疗决策产生影响,包括手术和辅助治疗决策。

2015 版 WHO 肺癌分类方法整合了多学科的智慧,融入更多肺癌的遗传学信息,重视免疫组化和分子诊断对肺癌分类的价值,同时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与 2011 年 IASLC/ATS/ERS 提出的分类不同,新版 WHO 分类将肺腺癌分列为浸润前病变、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三类,并提出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性腺癌(MIA)的新概念。

病理分类的生命力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WHO 肺腺癌新分类对早期 NSCLC 的影响一方面是预后的判断,另一方面则使病理诊断的精确度提高,向指导个体化手术治疗迈进。


龙浩教授

早期 NSCLC 辅助治疗的规范与展望

杨跃教授的大会报告指出,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应该基于患者个体情况并结合临床实践,确保所选择的每个治疗方案均来自可获得的最佳证据。

近 20 年的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早期 NSCLC 手术后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CALGB9633 和 JBR.10 研究已相继证明 ≥ 4cm 的 IB 期患者能够从辅助化疗中获益;ASCO 报道辅助化疗改善所有肿瘤体积的、完全切除的 T2N0M0 期 NSCLC 患者的 OS。基于此,最新 NCCN 指南推荐化疗作为切缘阳性的早期 NSCLC 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


杨跃教授

晚期 NSCLC 个体化时代的药物治疗

周彩存教授的报告为我们带来了晚期 NSCLC 的药物治疗历程回顾和未来展望。在这个精准和个体化充斥肺癌治疗领域的时代,明确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和分子分型对于肿瘤的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对于晚期鳞状 NSCLC,化疗仍是标准治疗方案。吉西他滨+铂类的两药方案较其他三代化疗方案的临床获益更高,同药维持应首选吉西他滨。

多西他赛是二线治疗的首选方案,尽管 LUX-Lung8 取得了阳性结果,但 TKI 不应作为鳞癌的治疗选择。鳞癌中存在的基因或通路变异可以作为未来的治疗靶点,目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的新药将为我们带来答案。

培美曲塞/顺铂是基因突变未知或野生型晚期非鳞 NSCLC 的一线化疗方案。培美曲塞的持续治疗方案均能够显著提升晚期非鳞 NSCLC 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培美曲塞适用人群更广泛。

TKI 药物可显著改善 EGFR/ALK 突变型晚期非鳞 NSCLC 患者的 PFS,但化疗并非不可选择,培美曲塞在明确 EGFR突变的 NSCLC 患者中有优于其他三代化疗药物的疗效,并且在 ALK 重排型患者中也展示出优于多西他赛的治疗效果。


周彩存教授

晚期 NSCLC 治疗新思考:持续治疗策略

晚期肺癌的持续治疗理念已经得到临床的广泛接受,王洁教授的大会报告带来了晚期 NSCLC 持续治疗策略的优化思路。

培美曲塞高效、安全、耐受性好,是目前最适合持续治疗的化疗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晚期非鳞 NSCLC 患者的生存,并且其临床获益不受年龄和诱导治疗效果影响,不干扰患者生活质量,已得到国内外各大指南的一致推荐。

贝伐单抗持续治疗的临床获益和患者生活质量与培美曲塞相似,但在实际应用中,贝伐单抗需要考虑更多临床问题,而培美曲塞持续治疗一线诱导使用更方便的两药方案,并且适用人群更广泛,无需考虑患者的咯血史、凝血功能、高血压、年龄等因素。

晚期 NSCLC 的未来治疗策略仍然以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为核心,靶向及免疫治疗领域的新药研发以及高效、低毒药物的强强联合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王洁教授

胸腔镜手术发展回顾与新方向

陈克能教授的报告对近些年肺癌外科治疗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外科作为肺癌多学科联合诊治中的重要一环。

肺部毛玻璃结节(GGN)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总体而言,一过性 GGN 可能为炎症、局部水肿或出血性病变;如为持续性 GGN,则可能为局灶性纤维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或者支气管肺泡癌,薄层 CT 扫描对于发现微小的 GGN 和鉴别其性质有重要帮助,有研究发现,低剂量 CT 筛查有助于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

关于肺癌的第二原发癌,2012 年版 ACCP 标准将其划分为同时性第二原发癌和异时性第二原发癌,原发肿瘤的组织学起源、基因特点以及有无转移情况是临床判断的重要依据,而多原发癌和转移瘤的鉴别也是临床的难点。

除了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的治疗也是胸外科需要关注的热点。陈教授的报告援引文献数据说明,不同组织学来源的肺转移瘤其术后生存情况不尽相同。而 NSCLC 合并远处器官转移的单纯手术疗效有限,配合局部治疗可以实现更好的疾病控制。

陈克能教授

早期肺癌患者肺叶 vs 亚肺叶切除

王群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些年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普查力度的增强使小肺癌、肺部结节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这使得亚肺叶切除的适应证得以扩展。

日本和美国的多项研究显示,在肿瘤直径 ≤2 cm 的小肺癌中,亚肺叶切除的生存率数据并不亚于肺叶切除,而解剖性肺段切除也展现出优于非解剖性楔形切除术的疗效。日本胸外科协会数据还发现,鳞癌患者采用肺段切除可以达到优于楔形切除的生存获益。

肿瘤直径、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以及手术切除范围、切缘距离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亚肺叶切除的预后。王教授认为,肺段切除仍应强调纵隔淋巴结清扫,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混杂性结节及实性结节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


王群教授
请补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