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的阻力在哪里?--副教授挪用科研经费买私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2:06:46
副教授挪用科研经费买私车
--------------------------------------------------------------------------------


  “科研人员私自用点科研经费,我不是第一人,这种情况在业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江苏省农科院副教授杜国平如是说。 一个拥有两项国家专利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国家下拨的50万元科研经费面前,经不住妻子的怂恿,将12.6万元占为己有,用于购买私家车。6月11日,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以犯贪污罪将被告人杜国平及其妻子董巧云起诉到法院。 课题组成了“夫妻店” 杜国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副教授。1978年,杜国平毕业于武汉某大学后分配到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工作。“当时的条件很差,工作也很辛苦,他在新疆生活了8年,1986年,出于对杜国平的照顾,组织上将其调到了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在大学,杜国平学的是水利,与原子能“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种跨学科、跨门类的工作却给杜国平后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便利的条件,经过努力,杜国平与他人合作先后有两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中,《地下水流速流向高精度测量装置》于1999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智能化单井地下水动态参数测试仪》于2001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权。


  2001年,杜国平以“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应用示范”为项目,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50万元人民币。作为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的第一发明人,杜国平自然成为了这个应用示范项目的负责人。在组建该项目课题组时,他不顾别人反对,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一直在单位从事电工的妻子拉进课题组,当自己的助手。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也就完完全全成为了杜国平开的“夫妻店”。自从进了这个课题组,董巧云就怂恿丈夫多捞点钱,“我嫁给你这么多年,太辛苦了,现在别人都买车了,而我什么都没有。我们能否利用这个科研项目捞点钱,买辆车?”经过妻子的多次劝说,杜国平终于同意了。2002年3月,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杜国平准备给参数测量仪配置一套计算软件,以提高仪器的工作效率。于是,在董巧云的一手操作下,一套请私人编程仅花了6000元的软件虚报成了15万元。为将这15万元套取现金,董巧云又通过熟人找到了南京某科技公司,将15万元转到该公司账户。扣除1.8万元税款的,她将剩余的13.2万元全部提现,购买了一辆赛欧汽车。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杜国平明知自己的妻子作假,不但没有加以干涉和阻止,反而顺水推舟,帮助伪造软件开发合同等,然后在发票上签字报销。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004年3月,玄武区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对杜国平、董巧云立案侦查;6月11日,对两人提起公诉。 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


  6月初,记者来到南京市玄武区看守所采访杜国平。


  在讯问室,已是满头白发的杜国平一直坚持自己“挺冤枉”。“这套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是我花了四五年时间搞起来的。在申请国家专利之前,我自己先期投资了二三十万元。这项技术已应用到20多个省、市的60多项工程项目当中,产生了6个多亿的经济效益,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杜国平的言下之意就是,他为社会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即使贪污了一点也没什么了不起。杜国平觉得“挺冤”的另一个理由是,他是课题组组长,自己完全有权力支配属于该课题范围内的经费,只要他能按照相关合同,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就行了,别人不能对此指手画脚。“科研人员私自用点科研经费,我不是第一人,这种情况在业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采访中,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科研经费都是专款专用,而科研项目又是实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研经费就成了一些科研人员,更是一些项目负责人的“活存折”。在当前科研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多余”的科研经费呢?据悉,一般科研单位获得国家课题经费有两种途径:一是采用竞争的方式,国家科技部每年列出一些课题项目,并为之准备相应的课题经费,研究人员如对项目感兴趣,就列计划书、上交申请报告,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后,将课题经费分批发放;二是采用策划的方式,研究人员自行建立课题、进行尖端技术研究时,一般无法依靠个人经济能力完成,可以将策划方案、计划书和申请报告递交给科技部,争取课题经费。在争取到课题经费后,该研究人员组建课题组。当初争取课题的研究人员就成为课题组的“带头人”,即课题组组长。杜国平争取到的50万元经费就属于第二种。“科研经费紧张是相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而对某个具体的科研项目,经费多余的情况很多。”这位教师说。 科研项目监管待加强


  科研经费被侵吞,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费管理上存在漏洞。


  记者翻阅了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费预算报账管理办法,发现管理办法看起来挺严格,如“所有课题经费报销必须由课题主持人和项目组长共同签字。购置办公用品、试验材料等要求附详细物品清单,并要求有经手人和验收人签字。外协费、福利费、招待费、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包括照相机、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劳务费以及其他用支款凭证支出的有关款项、项目组长经手的支出、单笔报销超过1000元的支出等都必须经所领导或企业总经理(或其授权人)签字。”但一位高校教师说,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存在漏洞,因为这些经费大多是国家拨款,而且规定专款专用,只要在拨款数之内使用,领导一般不太过问。财务属行政上的,对科研不懂,只负责闷头报销,对花费的实质内容并不审核。实际上,本案中的杜国平夫妻之所以能将这笔科研经费轻易占为己有,与一些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


  玄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晓波说,从表面上看,科研人员职务犯罪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没多大区别,但从实质上看,由于科学研究专业性很强,一旦相关科研人员因犯罪被抓,科研项目的进度就会受影响甚至停滞下来,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项目,这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对科研领域的职务犯罪现象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崔洁 肖水金 席晨 许莹 冒群
  (来源:南京晨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11:38:35编辑过]
副教授挪用科研经费买私车
--------------------------------------------------------------------------------


  “科研人员私自用点科研经费,我不是第一人,这种情况在业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江苏省农科院副教授杜国平如是说。 一个拥有两项国家专利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国家下拨的50万元科研经费面前,经不住妻子的怂恿,将12.6万元占为己有,用于购买私家车。6月11日,南京市玄武区检察院以犯贪污罪将被告人杜国平及其妻子董巧云起诉到法院。 课题组成了“夫妻店” 杜国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副教授。1978年,杜国平毕业于武汉某大学后分配到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工作。“当时的条件很差,工作也很辛苦,他在新疆生活了8年,1986年,出于对杜国平的照顾,组织上将其调到了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在大学,杜国平学的是水利,与原子能“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种跨学科、跨门类的工作却给杜国平后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便利的条件,经过努力,杜国平与他人合作先后有两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其中,《地下水流速流向高精度测量装置》于1999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智能化单井地下水动态参数测试仪》于2001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权。


  2001年,杜国平以“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应用示范”为项目,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50万元人民币。作为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的第一发明人,杜国平自然成为了这个应用示范项目的负责人。在组建该项目课题组时,他不顾别人反对,把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一直在单位从事电工的妻子拉进课题组,当自己的助手。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也就完完全全成为了杜国平开的“夫妻店”。自从进了这个课题组,董巧云就怂恿丈夫多捞点钱,“我嫁给你这么多年,太辛苦了,现在别人都买车了,而我什么都没有。我们能否利用这个科研项目捞点钱,买辆车?”经过妻子的多次劝说,杜国平终于同意了。2002年3月,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杜国平准备给参数测量仪配置一套计算软件,以提高仪器的工作效率。于是,在董巧云的一手操作下,一套请私人编程仅花了6000元的软件虚报成了15万元。为将这15万元套取现金,董巧云又通过熟人找到了南京某科技公司,将15万元转到该公司账户。扣除1.8万元税款的,她将剩余的13.2万元全部提现,购买了一辆赛欧汽车。作为课题组的负责人,杜国平明知自己的妻子作假,不但没有加以干涉和阻止,反而顺水推舟,帮助伪造软件开发合同等,然后在发票上签字报销。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004年3月,玄武区检察院以涉嫌贪污罪对杜国平、董巧云立案侦查;6月11日,对两人提起公诉。 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


  6月初,记者来到南京市玄武区看守所采访杜国平。


  在讯问室,已是满头白发的杜国平一直坚持自己“挺冤枉”。“这套智能化地下水动态参数测量仪,是我花了四五年时间搞起来的。在申请国家专利之前,我自己先期投资了二三十万元。这项技术已应用到20多个省、市的60多项工程项目当中,产生了6个多亿的经济效益,对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杜国平的言下之意就是,他为社会作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即使贪污了一点也没什么了不起。杜国平觉得“挺冤”的另一个理由是,他是课题组组长,自己完全有权力支配属于该课题范围内的经费,只要他能按照相关合同,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就行了,别人不能对此指手画脚。“科研人员私自用点科研经费,我不是第一人,这种情况在业内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采访中,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科研经费都是专款专用,而科研项目又是实行课题组组长负责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研经费就成了一些科研人员,更是一些项目负责人的“活存折”。在当前科研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多余”的科研经费呢?据悉,一般科研单位获得国家课题经费有两种途径:一是采用竞争的方式,国家科技部每年列出一些课题项目,并为之准备相应的课题经费,研究人员如对项目感兴趣,就列计划书、上交申请报告,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后,将课题经费分批发放;二是采用策划的方式,研究人员自行建立课题、进行尖端技术研究时,一般无法依靠个人经济能力完成,可以将策划方案、计划书和申请报告递交给科技部,争取课题经费。在争取到课题经费后,该研究人员组建课题组。当初争取课题的研究人员就成为课题组的“带头人”,即课题组组长。杜国平争取到的50万元经费就属于第二种。“科研经费紧张是相对于整个国家而言,而对某个具体的科研项目,经费多余的情况很多。”这位教师说。 科研项目监管待加强


  科研经费被侵吞,最重要的原因是经费管理上存在漏洞。


  记者翻阅了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费预算报账管理办法,发现管理办法看起来挺严格,如“所有课题经费报销必须由课题主持人和项目组长共同签字。购置办公用品、试验材料等要求附详细物品清单,并要求有经手人和验收人签字。外协费、福利费、招待费、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包括照相机、摄像机和手提电脑)、劳务费以及其他用支款凭证支出的有关款项、项目组长经手的支出、单笔报销超过1000元的支出等都必须经所领导或企业总经理(或其授权人)签字。”但一位高校教师说,这些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存在漏洞,因为这些经费大多是国家拨款,而且规定专款专用,只要在拨款数之内使用,领导一般不太过问。财务属行政上的,对科研不懂,只负责闷头报销,对花费的实质内容并不审核。实际上,本案中的杜国平夫妻之所以能将这笔科研经费轻易占为己有,与一些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有很大关系。


  玄武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周晓波说,从表面上看,科研人员职务犯罪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没多大区别,但从实质上看,由于科学研究专业性很强,一旦相关科研人员因犯罪被抓,科研项目的进度就会受影响甚至停滞下来,特别是一些高科技项目,这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对科研领域的职务犯罪现象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崔洁 肖水金 席晨 许莹 冒群
  (来源:南京晨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11:38:35编辑过]
<P>挪用两亿公款 涉嫌玩忽职守小会计被公诉 </P>
<P>--------------------------------------------------------------------------------</P>
<P><BR>  记者昨天获悉,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会计卞中因涉嫌贪污1262.37万元、挪用公款2.0993亿元,已由市检察院一分院公诉至市一中院,一同被起诉的还有在卞中违法犯罪过程中管理不严,涉嫌玩忽职守以及自己涉嫌挪用1000万元的该基金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原副处长吴峰。经举报,海淀区检察院经反贪局立案查明:犯罪嫌疑人卞中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期间,利用自己掌管专项资金下拨的权力,采用伪造银行账单、削减拨款金额、做假对账单等手段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达2亿余元。据检察机关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卞中不仅挪用公款次数频繁,而且每次挪用数额都超过千万元。 </P>


<P>  在卞中贪污挪用案中,作为其顶头上司、国家自然基金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副处长的吴峰负有很大的管理责任。检察机关指控认为,吴峰在担任副处长,负责各类基金项目经费的划拨工作期间,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该委员会巨额资金被贪污和挪用,造成国家805.4万余元损失。 <BR> <BR></P>
<P>  以上是两个局部的新闻,管中窥豹,大的问题在后面。</P>
<P>从实质上看算不上贪污,最多只能算偷税。如果单位不出面澄清的话,恐怕以后没人再去申请经费了。</P>
<P>这个体现了中国科研管理中极大的漏洞和缺陷,也是科研机构里反映最大的问题。这个笨蛋不知道撞上谁的枪口上了,估计不会有大事情。</P>
毛毛雨了。科研经费中的腐败仅次于政府官员。实际上中国的科研腐败和官场腐败是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因为中国的科研都是官办的,官场要什么,学者就得会什么。
真不是个东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8 18:08:48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有还无[/I]在2005-11-8 11:44:00的发言:[/B][BR]<P>从实质上看算不上贪污,最多只能算偷税。如果单位不出面澄清的话,恐怕以后没人再去申请经费了。</P><P>这个体现了中国科研管理中极大的漏洞和缺陷,也是科研机构里反映最大的问题。这个笨蛋不知道撞上谁的枪口上了,估计不会有大事情。</P>


  我认为如果把款倒回的话,应该只是个纪律或行政处分。转这篇文章只想借一下内容。

  但“申请经费”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减少,因为负责人在使用时会有很多个人发挥的空间。水至清则无鱼,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内存在是合理的。只要科技成果能带来实际价值,拿取一部分报酬是情理之中。

  可现实是体制的漏洞比较大,一个会计可以挪用上亿科研经费,几千万甚至数亿的基金投放到那些收效并不显著的理论研究领域(现状是抄改英文专著)。每次报纸上一个又一个“黑幕”、“黑洞”的暴出,后面又藏多少个类似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灰色收入”在任何国家都是存在的,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有时也可以提高社会效率。但我觉得私有经济或市场化的企业里可以允许这种空间的发展,而在国家体系中(包括政府、教育、科研)应该遏制这种灰色的蔓延。判断的原则再简单不过,市场化的其他收入方式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效率,对国家和社会是有利的;国家体系中的这种现象扩大浪费资金,降低效率,对国家社会有害无利。
现在学校的所谓的教授,一大半是混子,有本事的骗国家的,没本事的就骗企业的。
贪污是一方面,科研经费的浪费其实也很严重,特别是某些科研经费充足的重点单位。
<P>实话实说,楼顶的这个教授挺冤的,这点钱算啥。</P>
<P>不过也也挺傻,干吗要买车,这不分明告诉别人“我有钱了”。</P>
在大学里,副教授开个赛欧都是个正常的事情,要不然,人家博士毕业,一个月那个3000,谁干啊。不过,科研经费确实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我觉得,这跟我国科研经费来源单一也有关系。有条件的单位,和领导关系搞好就能搞到一大笔经费。搞到钱,就没人管了。有的实验室实验设备简单,人员背地里到都是挺富裕的。
[B]以下是引用[I]supmart[/I]在2005-11-8 18:17:00的发言:[/B][BR]现在学校的所谓的教授,一大半是混子,有本事的骗国家的,没本事的就骗企业的。

。。。。。。。。。。。。。
其实在财政方面这种事情也很多
实话实说,楼顶的这个教授挺冤的,这点钱算啥。
<P><FONT color=#3809f7>董巧云就怂恿丈夫多捞点钱,“我嫁给你这么多年,太辛苦了,现在别人都买车了,而我什么都没有。我们能否利用这个科研项目捞点钱,买辆车?”</FONT></P>
<P><FONT color=#3809f7></FONT> </P>
<P><FONT color=#000000>一个倒霉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这样的笨蛋女人</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9 11:19:34编辑过]
中国这么多问题,怎么和日本斗?
哎,监管始终是个问题啊!
不是监管问题,是体制,体制问题!
现在真正做学问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P>才那么一点钱,算个屁啊.军校的那些叫兽们才很,都他妈的肥大了.一个月的工资就那么多一个个的开帕萨特,马6,钱都从哪来的啊.可能人家有个好老婆有个好家庭啊.不过一个院校领导自己就说经费没少能拿得出来的成果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