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争议焦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9:26:04
                 “人工智能”的争议焦点
                        都世民
                     争议的背景
近来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争议在媒体广为流传,颇受关注,随着围棋的人机大战的结束,这一争议在升级。
1.机器人全球热再升温
 美日欧纷纷制定国家机器人计划,掀起机器人产业浪潮。
2011年,美国启动“先进制造伙伴”研究计划(AMP),制定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以“建立美国在新一代机器人方面的领先地位”;
2014年欧洲委员会与180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成立致力于机器人研究与创新的项目“欧盟SPARC”,机器人革命正在世界掀起新浪潮。
2015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机器人新战略》,将机器人技术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和重大项目;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5年7月7日报道,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去年的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4%,机器人热显示出明确的增长迹象。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预计到明年底,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居世界之首。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估计,去年全球大约共卖出约22.5万台工业机器人,创出纪录新高,同比增长27%。全球主要市场的机器人销量均实现增长,超过一半的增长来自亚洲。
我国重庆市公布发展目标,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天津公布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当前中国确实也有一点‘机器人热’。
2.媒体的羊群效应
1.1000多名知名科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近日签署公开信,科学家们还描述了自主武器落入恐怖分子、独裁者和军阀手中后的末日情景,手持这些武器的人可能会进行种族灭绝。如果任何重大军事力量推动人工智能武器发展,全球军备竞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并敦促联合国发布针对“攻击性自动化武器”的禁令。公开信的签署者包括:
著名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
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谷歌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米斯·哈撒比斯等。【2】
2.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7月29日刊登《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的五大理由》一文,作者为蒂莫西·李。【3】
3.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工厂一台工业机器人,导致一名技师死亡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风暴。这件事还让不少人担心,在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中,人类自身的安全会受到威胁。【4】
4.中国商务部:加强对无人机和高性能计算机出口管制。新浪科技讯2015年 7月31日下午消息,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称,为维护国家安全,决定自2015年8月15日起,对部分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和高性能计算机实施出口管制。
5.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军情五处(MI5)及警方相信,伊国组织(IS)成员可能利用数架无人机,以遥控的方式同时向大型公开活动场合发动恐袭。英国反恐机构担心,国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将利用装有炸弹的小型无人机,在人潮聚集的活动场所发动恐怖袭击。【5】
6.2015年4月,联合国曾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包括“杀人机器人”在内的未来武器的发展,这次会议曾考虑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自动化武器颁布禁令,但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对。
7.2015-05-27 ,国外媒体报道,一家新西兰的人工智能公司正在研制世界上最愤怒的机器人,其目的是帮助各种商业公司理解和安抚愤怒的顾客。阿姆斯特朗博士说:“如果我们可以在机器人身上制造出真实的愤怒的情绪,那已有的知识就会提醒我们,这个机器人很危险,它不能用在拥有权力的位置上。”而且,居心不良的编程者也会有意地避免愤怒机器人。“如果你希望机器人造成伤害,那就制造出一个杀手机器人,但不要让它愤怒。不要向所有人传达出危险的信号。”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像阿姆斯特朗博士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努力确保我们免受危险机器人的威胁。【6】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工智能以令人恐惧的速度快速发展,将导致人类最终走向灭亡!这是英国皇家学会前任主席、理论天体物理学家马丁-里斯(Martin Rees)最新提出的观点。
9.《时代》周刊的封面甚至大胆描绘——2045年,人类将会通过与计算机结合而获得“永生”,计算机智能将取代人脑,永久改变人类的命运。

3.机器人多层面、多样式、智能化快速发展
机器人进入海、陆、空、天多个层面,无论军事方面还是民用方面,机器人都己进入。
机器人多样式:
接待机器人 【9】
具有面部及图像识别功能外,还能使用19国语言进行对话。通过与顾客对话介绍业务办理流程;利用行为分析技术辨识汇款诈骗,做到防患于未然等。接待机器人高58厘米,重5.4千克。
保安机器人 【10】
有效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上报给控制中心。处理信息快速准确。机器人身上还装备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感应装置,可在巡逻区识别道路并绕开障碍。
打工仔机器人【11】
会察言观色,为客人派发促销纸巾,推荐某品牌啤酒的中元节套装。形似缩小版卡通人物,能识别人的情感并与人交流的机器人。其身材短小精悍,高121厘米、重28公斤。打工仔机器人自带摄像头、触觉感应器、加速器,并且具备“类似内分泌系统的多层神经网络”。它可以识别人类的音调和面部表情,从而与人类交流。
可穿戴式机器人 【12】
可减轻人的腰部负担的机型。此机器人在马达的驱动下支撑人的上半身,可在搬运物体时减轻腰部的负担,15公斤左右。其零部件采用碳纤维材料,重量仅6公斤,完全充电后,最长可运行8小时。可穿戴式机器人将应用于各种作业现场。
结婚机器人【13】
是全世界首次机器人婚礼,策划由男机器人佛利斯的发明者明和电机。婚礼中除了有新娘穿着白纱挽着父亲的手入场、新郎新娘一同切结婚蛋糕之外,还有婚礼的高潮“新郎新娘接吻”。另外,英國桑德蘭大學性心理學專家海倫-德裡斯科爾(Helen Driscoll)博士表示,到2070年,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性愛將被廣泛接受。屆時,人類可能更傾向於與機器人之間的性愛,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性關係。【22】
新闻写作机器人【23】
2016年05月08日(北京讯)中国一份媒体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人工智慧处理数据的能力远胜传统记者,中国媒体未来几年将普遍应用机器人写新闻,机器人写作在整体报道中所占比例将愈来愈大。新闻写作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在财经、体育报道,完成的报道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高考机器人”【24】
 2017年的文科高考生,即将迎来一位特殊的竞争对手——高考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包括三个独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分别应考数学、语文和文综。研发团队立下目标,将在全封闭环境中、有监考老师和公证员的情况下,让它和全国文科高考生同时考试、同时交卷,并力争考上一本。
手术机器人【25】
美国科学家4日说,他们第一次证明机器人能独立实施软组织手术。这项进展意味着机器人手术医生正走向现实。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这种名为“智能组织自动化机器人”的设备配备了机器臂和手术工具,它在猪体内进行肠吻合手术的效果超过外科专家及目前市场上最知名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软组织手术拥有巨大市场。据统计,美国每年有约100万个病例需要进行此类吻合手术。
速爬梯子的机器人【26】
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机构日前研制出一款新型机器人,可以快速爬梯子,还能根据地形在双脚行走和四肢爬行间变换,在灾害救援和日常检查设施等作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爬梯子的能力是救灾机器人在灾害现场移动的一个难点,也是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必备的能力之一,现有的车轮型和履带型机器人都难以应付爬梯子的考验。

产生虚拟“后代”的机器人
机器人产生虚拟的“后代”研究,使用遗传学的算法,对一大群执行某项任务的机器“大脑”进行数学建模。任务完成最出色的机器“大脑”,会产生出数量最多的虚拟“后代”,这一结果意味着最聪明的机器人能够进行“繁殖”。
愤怒机器人
研制世界上最愤怒的机器人,其目的是帮助各种商业公司理解和安抚愤怒的顾客。开发者的数据库中,拥有数百万愤怒客户的互动数据。当模拟的情感和意识与真实的情感和意识无法区分的时候,就会出现复杂的哲学争论。
还有伦理机器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些标志性的智能机器人将向各行各业渗透,向家庭渗透,其结果是无处不在的局面。
                    争议的焦点   
1.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毁灭人类?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1)目前,美、日、韩、英等国都大幅增加了军事机器人研发的经费,有英国专家Arkin预计,20年内“自动杀人机器”技术可能被广泛应用。为此不少人感到忧虑:对于这些军事机器,人类真的能完全掌控它们吗?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机器能比人类士兵做得好,只要它们被编程,不会打破战争规则。但在许多特定情况下,就不一定。
近日,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正再次就杀手机器人主题听取技术和法律专家的意见。国际机器人武器控制委员会成员、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的Peter Asaro表示,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没有人类监督的机器人杀人是不能接受的.
牛津大学牛津马丁学院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员斯图尔特·阿姆斯特朗(Stuart Armstrong)博士认为:要预测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造成伤害是极其困难的。“人工智能本身会使我们对地球的统治成为可能,潜在的更高智能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能力.
《时代》周刊的封面甚至大胆描绘——2045年,人类将会通过与计算机结合而获得“永生”,计算机智能将取代人脑,永久改变人类的命运。
016-04-30 ,参考消息网 刊登一文:“研究称2045年人类可长生不老:纳米机器人修正DNA”。文中指出:现任Google工程总监科兹威尔相信,先进的科学和医疗技术可以带动社会巨大的进步,并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大脑,届时纳米机器人可以进入心血管系统中来治疗疾病,结合大脑皮层和云端联系的技术,使得人类能够“长生不死”。
2)另一种看法认为: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
理由是:
a)机器若要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智能机器要解决的许多复杂问题,需要大量信息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践,却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因而理论推理和数值密集计算本身无法得到正确答案。因此机器人设计专家只能采用不断尝试并检验它们是否奏效。
b)人工智能机器人为维持运转而对人类的依赖,被极度低估。几乎所有的机器都依赖人类提供动力和原材料,在毁坏时予以维修,报废后重新大量生产……。
c)人工智能机器人很难赶超人类大脑。
d)人工智能机器人本身并不足以成就权力。要获得统治权力,关系比智能更重要。
5)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越多,价值越小。今天的计算机比此前几代计算机的功能强大得多,但它们价值下降的速度比其性能提高的速度还要快。
2.机器换人的忧虑
有民调显示,四成美国失业者认为,是机器人等新技术让自己无法找到工作。在25岁到54岁的失业美国人中,37%的人表示是机器人等新技术让自己找不到工作岗位,46%的受访者表示,缺乏寻找新工作的技能培训。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5年7月7日报道,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去年的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4%,机器人热显示出明确的增长迹象。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预计到明年底,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居世界之首。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估计,去年全球大约共卖出约22.5万台工业机器人,创出纪录新高,同比增长27%。全球主要市场的机器人销量均实现增长,超过一半的增长来自亚洲。
最近几年的科技突破,使机器逐渐能够模仿人类思维,于是让机器有能力从事知识工作和服务工作,而不只是工厂和事务性的工作。美国《纽约时报》2014年12月16日报道,近15年间,数字技术几乎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业市场陷入了长期的病态。尽管经济最近有所改善,但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实际就业的比例远低于10年前,甚至低于上世纪90年代的任何时期。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H·萨默斯最近表示,他不再相信自动化总是能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ErikBrynjolfsson表示,机器人和新科技造成工作岗位流失,这是人类社会未来十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替代发展中国家的工作岗位,也减少了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前沿市场修建新工厂而可能创造的就业岗位。
反对者认为,人们相信新技术的问世,在消灭工作岗位的同时,可以创造新的岗位。社会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新技术应对上述挑战。虽然淘汰了一些工作岗位,但是新的科技也使人类的技能提高,例如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职员文字处理能力,以及外科医生用机器手术。也有人认为:“在机器换人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非但不会裁员,反而会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增加雇佣就业人数。”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迹象显示,机器人对就业市场影响很大。中国城镇平均薪资2014年上涨逾10%,中国今年仍然有望实现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
推动机器人使用范围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难找到愿意在枯燥乏味的组装生产线工作的中国年轻人。我国东莞的用工缺口已达到10万人以上,“无人工厂”的开建或将缓解用工荒的现象,“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
一些电子产品生产商表示,他们需要应对每个月高达20%的人员流动率。成本并不是公司决定增加机器人使用的原因。用手接触产品会引起质量问题,精度无法保证,使用机器人可以保证精度,使用机器人也会加快生产进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阳华博士认为,随着“机器换人”等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机器人市场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蛋糕做大”的同时将会刺激更多市场主体进入这一行业。
应当指出: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是“机器换人”导致失业率上升,消费更加低沉,经济更不景气。还是随着“机器换人”战略实施,机器人设计和制造产业扩大,却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使失业率下降,会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预测。
两种趋势是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的。未来将如何发展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业内外,有明显的争议。
如今没有数据说明因“机器换人”抢了多少人饭碗,也没有数据说明各国因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是多少,这两者能否平衡?是影响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些方面包括:产权、教育、税务,以及其他政府措施。然而智能机器人增多,很多日常的脑力劳动将被替换,就像文秘技能的变化那样。中等收入的就业机会可能被进一步替换、掏空。结局可能是收入更加两极分化:极少数人富有,很多人贫穷。以2012年的情况为例,美国收入最高的那1%的人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2%,这一数字比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占的份额高出一倍多。这种趋势不利于社会稳定。人们有充分理由对此感到不安。
3.伦理之争
如果说著名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的警告是跨学科言行,那么人工智能专家的言论对立是学术争论还是伦理争论,或是真理之争?
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人员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对此类机器的接受程度将取决于它们是否安全,能否遵守社会准则和彼此间的相互信任。“我们需要取得人工智能在伦理方面的成功。”加拿大温莎大学哲学家Marcello Guarini说。为此研究者必须处理人工智能与伦理方面一系列难题,例如机器人要实现某些人工智能功能,必须满足伦理方面要求,应作那些权衡,这需要多方面专家共同努力。然而智能机器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有所处环境的变化,情感变化等多种因素,往往无规律可循,就是人本身在从事危险工作时也要事先训练。何况机器人来处理诸多因素作出决策,就是十分困难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even Pinker在《波士顿环球报》发表文章,认为过分的伦理监督将干扰创新速度,正面意义很小。伦理学规则导致研究被延迟可能会导致许多患者无辜丧命,因为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对他们有作用。他认为生物技术的未来很难精确预测,基于对生物技术预测的一些政策也无法有效降低风险。伦理学的所谓作用就是干扰生物医学研究进程的麻烦制造者【9】。
文章的观点迅速引起社会媒体和科学家的讨论,许多人都不同意Pinker的看法。如伦敦生物伦理学家兼律师Daniel Sokol专门写博客反击他。伦理学绝对不是反对科学研究,伦理学是鼓励研究者能减轻人类疾病和痛苦,但伦理学本质上是尽量避免或减少研究中受试者的痛苦,因为许多好处被夸大(如假定的治疗作用),有可能对受试者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研究基因组学和伦理学的Stuart Nicholls,认为很难评估伦理规则的有效性。他和同事最近进行了近200项研究,对伦理学审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多数伦理学审查,只从行政角度评价是否符合伦理学规定,而不是从保护受试者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方法的生物伦理学审查往往会过分谨慎。一般说来,广泛限制或暂停新兴技术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4.人工智能有炒作之嫌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电脑,还是“人”脑?是电脑战胜“人”脑,还是“人”脑战胜电脑?是一对一对决,还是全人类与其对决?
有业内专家认为:“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说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有情商,对人的情感没有察觉。会计算不会算计。”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势头迅猛,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高考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
人工智能标志性因素有以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硬件性能方面,比如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性能提高及多样化,使机器对环境及人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适应能力,这不表明机器真的有思维能力。只要环境特殊,超出开发者数据库内存实例,机器就会失去所谓智能功能。另外,开发者拥有更大的数据库的专家系统,这是基于电脑的硬盘存储量大幅提升,使机器具有看似“博学多才”等等。然而,在软件方面,基本的算法层面,最近十年来,人工智能界是否取得了比上世纪80年代 “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重大科学突破,则颇为可疑(更何况即使是这一“突破”所具有的科学意义到底有多大,学界的意见也是见仁见智)。在此背景下,过分炒作人工智能研究所带来的伦理学风险,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呢?【16】
总之,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经济或是政治方面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是喜还是忧?需要冷静思考,各国有自己的国情,只有结合国情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
【1】科学家忧"机器杀手"成现实 反对人工AI用于军事,2015-07-30 来源:参考消息网。
【2】霍金等千名专家敦促禁止“杀人机器人”,2015-08-04 14:32,来源:科技日报。
【3】外媒称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机器更依赖人,2015-07-31 08:08: 来源:参考消息网。 
【4】 大众工厂机器人“杀人”是工业事故,2015年7月3日,英国《金融时报》科学版。
【5】伊国组织可能使用 载弹无人机发动恐袭,2015年7月25日,伦敦综合讯。
【6】人工智能打造愤怒机器人:百万愤怒客户互动数据,2015-05-27 来源:新浪科技。
【7】道德建设成人工智能最艰巨挑战 机器人身陷伦理困局,2015-07-07 来源:中国科学报。
【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 专家呼吁为其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15-07-27 13:56:02)来源:国际在线。
【9】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提出,伦理学审查阻碍了生命科学进程,2015-8-6 16:36,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11070.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孙学军博客。 
【10】机器人将当日本银行接待员 会19国语言,2015-01-15,来源:中新网。
【11】机器人保安将问世:美国研制出安保机器人,2014-11-17,来源:中新网。
【12】日本现机器人打工仔:搞推销逗小孩样样行(图),2015-07-07,来源:中国新闻网。
【13】松下推出可穿戴式机器人 可助减轻腰部负担,2015-07-02 来源:新浪科技 微博 。
【14】日本出现首例人类与机器人婚礼 现场气氛热闹 ,2015-06-29来源:中国新闻网。
【15】 东莞首个“无人工厂”开建 “机器换人”能否缓解用工荒 ,2015-05-03 09:24 来源:新华网 
【16】徐英瑾,让智能系统成为伦理主体 ,2015-04-17 09:25 来源:文汇报
【17】马丁•沃尔夫,不能让机器人把人类分而治之,2014年02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
【18】冷观“机器人热” 避免新一轮产能过剩,2015-08-06,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19】 杀手机器人将是人类噩梦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2015-08-05。
【20】人工智能引发争鸣,英国《金融时报》 ,2015-03-05。
【21】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英国《金融时报》,2014-06-24.
【22】石岐生,機器人性愛50年後或成常態,新浪科技,2015年8月06日
【23】中国媒体未来将普遍用机器人写新闻,中新网,2016年05月08日。
【24】中国机器人参加文科高考:目标一本!来源:华西都市报,2016-05-05 。
【25】机器人首次自主实施软组织手术,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年05月06日。 
【26】日本制成可快速爬梯子的机器人,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人工智能”的争议焦点
                        都世民
                     争议的背景
近来有关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争议在媒体广为流传,颇受关注,随着围棋的人机大战的结束,这一争议在升级。
1.机器人全球热再升温
 美日欧纷纷制定国家机器人计划,掀起机器人产业浪潮。
2011年,美国启动“先进制造伙伴”研究计划(AMP),制定美国国家机器人计划,以“建立美国在新一代机器人方面的领先地位”;
2014年欧洲委员会与180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成立致力于机器人研究与创新的项目“欧盟SPARC”,机器人革命正在世界掀起新浪潮。
2015年初,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机器人新战略》,将机器人技术列入国家发展计划和重大项目;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5年7月7日报道,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去年的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4%,机器人热显示出明确的增长迹象。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预计到明年底,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居世界之首。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估计,去年全球大约共卖出约22.5万台工业机器人,创出纪录新高,同比增长27%。全球主要市场的机器人销量均实现增长,超过一半的增长来自亚洲。
我国重庆市公布发展目标,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沈阳抚顺新城宣布要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预计年产值500亿元;天津公布到2015年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当前中国确实也有一点‘机器人热’。
2.媒体的羊群效应
1.1000多名知名科学家和人工智能领域专家,近日签署公开信,科学家们还描述了自主武器落入恐怖分子、独裁者和军阀手中后的末日情景,手持这些武器的人可能会进行种族灭绝。如果任何重大军事力量推动人工智能武器发展,全球军备竞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并敦促联合国发布针对“攻击性自动化武器”的禁令。公开信的签署者包括:
著名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
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谷歌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米斯·哈撒比斯等。【2】
2.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7月29日刊登《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的五大理由》一文,作者为蒂莫西·李。【3】
3.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工厂一台工业机器人,导致一名技师死亡的事件,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风暴。这件事还让不少人担心,在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中,人类自身的安全会受到威胁。【4】
4.中国商务部:加强对无人机和高性能计算机出口管制。新浪科技讯2015年 7月31日下午消息,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称,为维护国家安全,决定自2015年8月15日起,对部分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和高性能计算机实施出口管制。
5.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军情五处(MI5)及警方相信,伊国组织(IS)成员可能利用数架无人机,以遥控的方式同时向大型公开活动场合发动恐袭。英国反恐机构担心,国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将利用装有炸弹的小型无人机,在人潮聚集的活动场所发动恐怖袭击。【5】
6.2015年4月,联合国曾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了包括“杀人机器人”在内的未来武器的发展,这次会议曾考虑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自动化武器颁布禁令,但遭到一些国家的反对。
7.2015-05-27 ,国外媒体报道,一家新西兰的人工智能公司正在研制世界上最愤怒的机器人,其目的是帮助各种商业公司理解和安抚愤怒的顾客。阿姆斯特朗博士说:“如果我们可以在机器人身上制造出真实的愤怒的情绪,那已有的知识就会提醒我们,这个机器人很危险,它不能用在拥有权力的位置上。”而且,居心不良的编程者也会有意地避免愤怒机器人。“如果你希望机器人造成伤害,那就制造出一个杀手机器人,但不要让它愤怒。不要向所有人传达出危险的信号。”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像阿姆斯特朗博士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家正在努力确保我们免受危险机器人的威胁。【6】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工智能以令人恐惧的速度快速发展,将导致人类最终走向灭亡!这是英国皇家学会前任主席、理论天体物理学家马丁-里斯(Martin Rees)最新提出的观点。
9.《时代》周刊的封面甚至大胆描绘——2045年,人类将会通过与计算机结合而获得“永生”,计算机智能将取代人脑,永久改变人类的命运。

3.机器人多层面、多样式、智能化快速发展
机器人进入海、陆、空、天多个层面,无论军事方面还是民用方面,机器人都己进入。
机器人多样式:
接待机器人 【9】
具有面部及图像识别功能外,还能使用19国语言进行对话。通过与顾客对话介绍业务办理流程;利用行为分析技术辨识汇款诈骗,做到防患于未然等。接待机器人高58厘米,重5.4千克。
保安机器人 【10】
有效发现异常行为并及时上报给控制中心。处理信息快速准确。机器人身上还装备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感应装置,可在巡逻区识别道路并绕开障碍。
打工仔机器人【11】
会察言观色,为客人派发促销纸巾,推荐某品牌啤酒的中元节套装。形似缩小版卡通人物,能识别人的情感并与人交流的机器人。其身材短小精悍,高121厘米、重28公斤。打工仔机器人自带摄像头、触觉感应器、加速器,并且具备“类似内分泌系统的多层神经网络”。它可以识别人类的音调和面部表情,从而与人类交流。
可穿戴式机器人 【12】
可减轻人的腰部负担的机型。此机器人在马达的驱动下支撑人的上半身,可在搬运物体时减轻腰部的负担,15公斤左右。其零部件采用碳纤维材料,重量仅6公斤,完全充电后,最长可运行8小时。可穿戴式机器人将应用于各种作业现场。
结婚机器人【13】
是全世界首次机器人婚礼,策划由男机器人佛利斯的发明者明和电机。婚礼中除了有新娘穿着白纱挽着父亲的手入场、新郎新娘一同切结婚蛋糕之外,还有婚礼的高潮“新郎新娘接吻”。另外,英國桑德蘭大學性心理學專家海倫-德裡斯科爾(Helen Driscoll)博士表示,到2070年,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性愛將被廣泛接受。屆時,人類可能更傾向於與機器人之間的性愛,而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性關係。【22】
新闻写作机器人【23】
2016年05月08日(北京讯)中国一份媒体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人工智慧处理数据的能力远胜传统记者,中国媒体未来几年将普遍应用机器人写新闻,机器人写作在整体报道中所占比例将愈来愈大。新闻写作机器人目前主要应用在财经、体育报道,完成的报道主要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高考机器人”【24】
 2017年的文科高考生,即将迎来一位特殊的竞争对手——高考机器人。该款机器人包括三个独立的人工智能程序,分别应考数学、语文和文综。研发团队立下目标,将在全封闭环境中、有监考老师和公证员的情况下,让它和全国文科高考生同时考试、同时交卷,并力争考上一本。
手术机器人【25】
美国科学家4日说,他们第一次证明机器人能独立实施软组织手术。这项进展意味着机器人手术医生正走向现实。新一期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这种名为“智能组织自动化机器人”的设备配备了机器臂和手术工具,它在猪体内进行肠吻合手术的效果超过外科专家及目前市场上最知名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软组织手术拥有巨大市场。据统计,美国每年有约100万个病例需要进行此类吻合手术。
速爬梯子的机器人【26】
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机构日前研制出一款新型机器人,可以快速爬梯子,还能根据地形在双脚行走和四肢爬行间变换,在灾害救援和日常检查设施等作业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爬梯子的能力是救灾机器人在灾害现场移动的一个难点,也是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必备的能力之一,现有的车轮型和履带型机器人都难以应付爬梯子的考验。

产生虚拟“后代”的机器人
机器人产生虚拟的“后代”研究,使用遗传学的算法,对一大群执行某项任务的机器“大脑”进行数学建模。任务完成最出色的机器“大脑”,会产生出数量最多的虚拟“后代”,这一结果意味着最聪明的机器人能够进行“繁殖”。
愤怒机器人
研制世界上最愤怒的机器人,其目的是帮助各种商业公司理解和安抚愤怒的顾客。开发者的数据库中,拥有数百万愤怒客户的互动数据。当模拟的情感和意识与真实的情感和意识无法区分的时候,就会出现复杂的哲学争论。
还有伦理机器人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这些标志性的智能机器人将向各行各业渗透,向家庭渗透,其结果是无处不在的局面。
                    争议的焦点   
1.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毁灭人类?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1)目前,美、日、韩、英等国都大幅增加了军事机器人研发的经费,有英国专家Arkin预计,20年内“自动杀人机器”技术可能被广泛应用。为此不少人感到忧虑:对于这些军事机器,人类真的能完全掌控它们吗?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机器能比人类士兵做得好,只要它们被编程,不会打破战争规则。但在许多特定情况下,就不一定。
近日,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正再次就杀手机器人主题听取技术和法律专家的意见。国际机器人武器控制委员会成员、斯坦福大学网络与社会研究中心的Peter Asaro表示,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没有人类监督的机器人杀人是不能接受的.
牛津大学牛津马丁学院人类未来研究所的研究员斯图尔特·阿姆斯特朗(Stuart Armstrong)博士认为:要预测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造成伤害是极其困难的。“人工智能本身会使我们对地球的统治成为可能,潜在的更高智能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能力.
《时代》周刊的封面甚至大胆描绘——2045年,人类将会通过与计算机结合而获得“永生”,计算机智能将取代人脑,永久改变人类的命运。
016-04-30 ,参考消息网 刊登一文:“研究称2045年人类可长生不老:纳米机器人修正DNA”。文中指出:现任Google工程总监科兹威尔相信,先进的科学和医疗技术可以带动社会巨大的进步,并预测,到2045年,人工智能将会超越人类大脑,届时纳米机器人可以进入心血管系统中来治疗疾病,结合大脑皮层和云端联系的技术,使得人类能够“长生不死”。
2)另一种看法认为: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
理由是:
a)机器若要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问题。智能机器要解决的许多复杂问题,需要大量信息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实践,却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因而理论推理和数值密集计算本身无法得到正确答案。因此机器人设计专家只能采用不断尝试并检验它们是否奏效。
b)人工智能机器人为维持运转而对人类的依赖,被极度低估。几乎所有的机器都依赖人类提供动力和原材料,在毁坏时予以维修,报废后重新大量生产……。
c)人工智能机器人很难赶超人类大脑。
d)人工智能机器人本身并不足以成就权力。要获得统治权力,关系比智能更重要。
5)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越多,价值越小。今天的计算机比此前几代计算机的功能强大得多,但它们价值下降的速度比其性能提高的速度还要快。
2.机器换人的忧虑
有民调显示,四成美国失业者认为,是机器人等新技术让自己无法找到工作。在25岁到54岁的失业美国人中,37%的人表示是机器人等新技术让自己找不到工作岗位,46%的受访者表示,缺乏寻找新工作的技能培训。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5年7月7日报道,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去年的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4%,机器人热显示出明确的增长迹象。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预计到明年底,中国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居世界之首。据国际机器人学联合会估计,去年全球大约共卖出约22.5万台工业机器人,创出纪录新高,同比增长27%。全球主要市场的机器人销量均实现增长,超过一半的增长来自亚洲。
最近几年的科技突破,使机器逐渐能够模仿人类思维,于是让机器有能力从事知识工作和服务工作,而不只是工厂和事务性的工作。美国《纽约时报》2014年12月16日报道,近15年间,数字技术几乎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业市场陷入了长期的病态。尽管经济最近有所改善,但是劳动年龄人口中,实际就业的比例远低于10年前,甚至低于上世纪90年代的任何时期。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H·萨默斯最近表示,他不再相信自动化总是能够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ErikBrynjolfsson表示,机器人和新科技造成工作岗位流失,这是人类社会未来十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替代发展中国家的工作岗位,也减少了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前沿市场修建新工厂而可能创造的就业岗位。
反对者认为,人们相信新技术的问世,在消灭工作岗位的同时,可以创造新的岗位。社会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让新技术应对上述挑战。虽然淘汰了一些工作岗位,但是新的科技也使人类的技能提高,例如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职员文字处理能力,以及外科医生用机器手术。也有人认为:“在机器换人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非但不会裁员,反而会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增加雇佣就业人数。”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迹象显示,机器人对就业市场影响很大。中国城镇平均薪资2014年上涨逾10%,中国今年仍然有望实现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
推动机器人使用范围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难找到愿意在枯燥乏味的组装生产线工作的中国年轻人。我国东莞的用工缺口已达到10万人以上,“无人工厂”的开建或将缓解用工荒的现象,“无人工厂”压缩人工可达90%。
一些电子产品生产商表示,他们需要应对每个月高达20%的人员流动率。成本并不是公司决定增加机器人使用的原因。用手接触产品会引起质量问题,精度无法保证,使用机器人可以保证精度,使用机器人也会加快生产进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阳华博士认为,随着“机器换人”等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机器人市场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蛋糕做大”的同时将会刺激更多市场主体进入这一行业。
应当指出: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是“机器换人”导致失业率上升,消费更加低沉,经济更不景气。还是随着“机器换人”战略实施,机器人设计和制造产业扩大,却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使失业率下降,会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预测。
两种趋势是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的。未来将如何发展确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业内外,有明显的争议。
如今没有数据说明因“机器换人”抢了多少人饭碗,也没有数据说明各国因机器人产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是多少,这两者能否平衡?是影响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这些方面包括:产权、教育、税务,以及其他政府措施。然而智能机器人增多,很多日常的脑力劳动将被替换,就像文秘技能的变化那样。中等收入的就业机会可能被进一步替换、掏空。结局可能是收入更加两极分化:极少数人富有,很多人贫穷。以2012年的情况为例,美国收入最高的那1%的人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2%,这一数字比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占的份额高出一倍多。这种趋势不利于社会稳定。人们有充分理由对此感到不安。
3.伦理之争
如果说著名科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的警告是跨学科言行,那么人工智能专家的言论对立是学术争论还是伦理争论,或是真理之争?
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人员越来越意识到,社会对此类机器的接受程度将取决于它们是否安全,能否遵守社会准则和彼此间的相互信任。“我们需要取得人工智能在伦理方面的成功。”加拿大温莎大学哲学家Marcello Guarini说。为此研究者必须处理人工智能与伦理方面一系列难题,例如机器人要实现某些人工智能功能,必须满足伦理方面要求,应作那些权衡,这需要多方面专家共同努力。然而智能机器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有所处环境的变化,情感变化等多种因素,往往无规律可循,就是人本身在从事危险工作时也要事先训练。何况机器人来处理诸多因素作出决策,就是十分困难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Steven Pinker在《波士顿环球报》发表文章,认为过分的伦理监督将干扰创新速度,正面意义很小。伦理学规则导致研究被延迟可能会导致许多患者无辜丧命,因为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对他们有作用。他认为生物技术的未来很难精确预测,基于对生物技术预测的一些政策也无法有效降低风险。伦理学的所谓作用就是干扰生物医学研究进程的麻烦制造者【9】。
文章的观点迅速引起社会媒体和科学家的讨论,许多人都不同意Pinker的看法。如伦敦生物伦理学家兼律师Daniel Sokol专门写博客反击他。伦理学绝对不是反对科学研究,伦理学是鼓励研究者能减轻人类疾病和痛苦,但伦理学本质上是尽量避免或减少研究中受试者的痛苦,因为许多好处被夸大(如假定的治疗作用),有可能对受试者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研究基因组学和伦理学的Stuart Nicholls,认为很难评估伦理规则的有效性。他和同事最近进行了近200项研究,对伦理学审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多数伦理学审查,只从行政角度评价是否符合伦理学规定,而不是从保护受试者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方法的生物伦理学审查往往会过分谨慎。一般说来,广泛限制或暂停新兴技术的使用是不恰当的。
4.人工智能有炒作之嫌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电脑,还是“人”脑?是电脑战胜“人”脑,还是“人”脑战胜电脑?是一对一对决,还是全人类与其对决?
有业内专家认为:“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说有智能没智慧。有智商没有情商,对人的情感没有察觉。会计算不会算计。”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也发展势头迅猛,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工业机器人、高考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进入广泛的实际应用。
人工智能标志性因素有以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硬件性能方面,比如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性能提高及多样化,使机器对环境及人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适应能力,这不表明机器真的有思维能力。只要环境特殊,超出开发者数据库内存实例,机器就会失去所谓智能功能。另外,开发者拥有更大的数据库的专家系统,这是基于电脑的硬盘存储量大幅提升,使机器具有看似“博学多才”等等。然而,在软件方面,基本的算法层面,最近十年来,人工智能界是否取得了比上世纪80年代 “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的重大科学突破,则颇为可疑(更何况即使是这一“突破”所具有的科学意义到底有多大,学界的意见也是见仁见智)。在此背景下,过分炒作人工智能研究所带来的伦理学风险,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呢?【16】
总之,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在科学技术还是经济或是政治方面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是喜还是忧?需要冷静思考,各国有自己的国情,只有结合国情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战略。
                      参考资料
【1】科学家忧"机器杀手"成现实 反对人工AI用于军事,2015-07-30 来源:参考消息网。
【2】霍金等千名专家敦促禁止“杀人机器人”,2015-08-04 14:32,来源:科技日报。
【3】外媒称人工智能不会毁灭人类:机器更依赖人,2015-07-31 08:08: 来源:参考消息网。 
【4】 大众工厂机器人“杀人”是工业事故,2015年7月3日,英国《金融时报》科学版。
【5】伊国组织可能使用 载弹无人机发动恐袭,2015年7月25日,伦敦综合讯。
【6】人工智能打造愤怒机器人:百万愤怒客户互动数据,2015-05-27 来源:新浪科技。
【7】道德建设成人工智能最艰巨挑战 机器人身陷伦理困局,2015-07-07 来源:中国科学报。
【8】]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 专家呼吁为其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015-07-27 13:56:02)来源:国际在线。
【9】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提出,伦理学审查阻碍了生命科学进程,2015-8-6 16:36,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11070.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孙学军博客。 
【10】机器人将当日本银行接待员 会19国语言,2015-01-15,来源:中新网。
【11】机器人保安将问世:美国研制出安保机器人,2014-11-17,来源:中新网。
【12】日本现机器人打工仔:搞推销逗小孩样样行(图),2015-07-07,来源:中国新闻网。
【13】松下推出可穿戴式机器人 可助减轻腰部负担,2015-07-02 来源:新浪科技 微博 。
【14】日本出现首例人类与机器人婚礼 现场气氛热闹 ,2015-06-29来源:中国新闻网。
【15】 东莞首个“无人工厂”开建 “机器换人”能否缓解用工荒 ,2015-05-03 09:24 来源:新华网 
【16】徐英瑾,让智能系统成为伦理主体 ,2015-04-17 09:25 来源:文汇报
【17】马丁•沃尔夫,不能让机器人把人类分而治之,2014年02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
【18】冷观“机器人热” 避免新一轮产能过剩,2015-08-06,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19】 杀手机器人将是人类噩梦 ,英国《金融时报》社评,2015-08-05。
【20】人工智能引发争鸣,英国《金融时报》 ,2015-03-05。
【21】人工智能改变世界?英国《金融时报》,2014-06-24.
【22】石岐生,機器人性愛50年後或成常態,新浪科技,2015年8月06日
【23】中国媒体未来将普遍用机器人写新闻,中新网,2016年05月08日。
【24】中国机器人参加文科高考:目标一本!来源:华西都市报,2016-05-05 。
【25】机器人首次自主实施软组织手术,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年05月06日。 
【26】日本制成可快速爬梯子的机器人,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6年04月30日。
真是太美,我小学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看过一本《明天的科学》,在机器人的章节,这样描述:机器人服务员,机器人保姆,机器人图书馆管理员,机器人售票员,机器人飞机设计师。结果三十年了,没一个实现
"人工智能'只要有"人工"两个字,就不会超过人类.
超过人类要有几个概念:有自我修复\复制\学习的能力,有"感情",有组成社会的能力,有利用工具和创造工具的能力.
如果有一天,机器能造出人来,就超过人类了.
至于下棋,你可以下载几个象棋软件,试试和电脑下象棋,没几个人能下过电脑的.这很正常,绝不代表电脑比你聪明.
超过人类的机器,必须是比人更高级的智能生物才能制造出来.
人类现在可以制造电脑\航天器等等等等...........复杂的东西,但其实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还不如一只苍蝇高级,能做的那样小\那样灵\那样节省能源\能新陈代谢\能培育后代\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人类还早的很呢,别想着替代"上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楼主列出了很多的焦点,你自己的看法呢?你没有看法或者暂时还说不出看法,或者困惑于这些焦点看法,那么你根本就没有关心的必要。其实只要关心一件事,就是人工智能和人比相互之间的性价比。你想清楚了这个问题,然后才需要去关心这些焦点。
这文章看着像AI自动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