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常见止咳药被检出硫磺 涉及云南白药等知名药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15:33:40
 多种常见止咳药被检出硫磺
  涉及太极、通药、哈药、云南白药集团等知名药企
  日前,记者接到投诉反映,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记者赶赴浙江、安徽等地调查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业内专家呼吁,出台成品药的硫磺含量检测标准已成当务之急。

  多种药品检测发现硫磺涉及企业均未回应
  据介绍,浙贝,别名浙贝母、象贝、大贝母,是一种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与白术、白芍等被统称为“浙八味”。据举报人白某告诉记者,硫磺熏蒸的浙贝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检测市场上公开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硫磺超标问题,去年底他网购了5种常见的止咳化痰药品并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所有送检药品中均检出了一定的硫磺含量。

  根据白某提供的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和留存样品,记者发现其中5种药品硫磺含量检测情况分别为: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20027420,规格为3g×9袋,检测结果为0.6%;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22023402,规格为6g×10丸,检测结果为0.3%;同样是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国药准字Z20093622,规格为8g×12袋,检测结果为0.2%;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32,规格为7g×10袋,检测结果为0.1%;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国药准字Z10920006,规格为4g×12袋,检测结果为0.1%。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100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据了解,上述5种止咳药硫磺含量检测的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硫磺含量的检测标准,即现行有效的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50-2010附录A》,检测机构参照了该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国联并不是我国官方医药检测机构,因此结果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但对该结果,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典中对于上述中成药含量中并不存在硫物质,同时,对于较好干燥的浙贝来说,是决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干燥的。“这意味着,使用浙贝等药材制成的中成药中,也不应该出现任何含硫物质,如果按照此前放宽后的规定,其含量也应在150mg/kg以下。”

  记者就上述药品硫磺超标问题不久前分别联系上述4家药企采访,并发去了书面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均未收到回复。

  市场公开售含硫贝禁硫令成空文
  值得注意的是,中成药中含硫量大的原因在于原材料含硫,而利用硫磺熏蒸干燥则是目前硫进入中药材的主要途径。

  据悉,上述被检出硫磺超标药品的成分中均含浙贝这一中药材原材料。而浙贝主产地为浙江省磐安县,位于该县的新渥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浙贝集散地。不久前,记者多次实地探访了距磐安县城十多公里远、号称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新渥市场。

       让记者十分诧异的是,新渥市场上竟然在公开出售含硫贝。在人头攒动的交易现场记者看到,摊主毫不掩饰自己所售卖的浙贝是经过硫磺熏蒸的,以至于浙贝被公然分成了含硫贝和无硫贝两种,发白的是含硫贝,发灰的是无硫贝,且无硫贝的价格明显高于含硫贝。一位陈姓摊贩坦然告诉记者,禁硫根本禁不住,他一年向外发出的浙贝大约300吨,其中约一半都是经过硫磺熏蒸的。

  据知情人士介绍,新渥市场每个月逢农历二、五、八等约有九个交易日,根据新渥市场成交量统计,近9个交易日每个交易日平均成交的浙贝量约25吨,其中含硫贝为18吨左右。业内人士分析,加上部分统计遗漏的,合计一个月300多吨,其中至少一半以上为含硫贝流向全国市场,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了中成药厂和中药零售店。

若每月采购200吨含硫贝
  企业可节省成本36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药企并非不了解采购含硫贝母的危害。据当地摊贩介绍,含硫贝母多是被用在中成药。“贝母的几个品种中,作为药材直接使用的饮片类由于把关较严,几乎不存在采用含硫贝母的情况。”

  在禁硫令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含硫贝公然流入市场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利用硫磺熏蒸可降低制药成本是主要原因。

  据了解,用硫磺对药材进行熏蒸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药物增白,还能达到防霉、杀虫的效果。因为硫在熏蒸过程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本身是一种强还原剂,与药材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后可以生成酸,起到防霉、防虫蛀的作用,同时促进了药材的干燥,有利于药材的贮存。当地贝农反映,新鲜贝母一般要用硫磺薰蒸两天两夜,然后再在太阳底下晒三四天便成为硫磺熏蒸浙贝。

  房书亭表示,一百年前人们发现被硫磺熏蒸过的中草药容易干燥、不容易返潮,因此对难以干燥的部分中药材采用硫磺熏蒸干燥的方法。但因药材需求量大,为减少时间,降低成本,利用硫磺熏制的品种不断增加。

http://www.cfi.net.cn/p20160506000424.html多种常见止咳药被检出硫磺
  涉及太极、通药、哈药、云南白药集团等知名药企
  日前,记者接到投诉反映,由于使用了用硫磺熏蒸过的浙贝作为原料,很多成品药中被检测出较高的硫磺含量,太极集团、通药集团、哈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或涉其中。记者赶赴浙江、安徽等地调查发现,硫磺熏蒸浙贝犹如医药行业的“三聚氰胺”,已经成为中药材行业的潜规则,而有关检测标准的缺失则让这一潜规则发展成为“明规则”。业内专家呼吁,出台成品药的硫磺含量检测标准已成当务之急。

  多种药品检测发现硫磺涉及企业均未回应
  据介绍,浙贝,别名浙贝母、象贝、大贝母,是一种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中药材,与白术、白芍等被统称为“浙八味”。据举报人白某告诉记者,硫磺熏蒸的浙贝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检测市场上公开销售的药品是否存在硫磺超标问题,去年底他网购了5种常见的止咳化痰药品并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所有送检药品中均检出了一定的硫磺含量。

  根据白某提供的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和留存样品,记者发现其中5种药品硫磺含量检测情况分别为: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20027420,规格为3g×9袋,检测结果为0.6%;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22023402,规格为6g×10丸,检测结果为0.3%;同样是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国药准字Z20093622,规格为8g×12袋,检测结果为0.2%;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32,规格为7g×10袋,检测结果为0.1%;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国药准字Z10920006,规格为4g×12袋,检测结果为0.1%。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100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据了解,上述5种止咳药硫磺含量检测的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硫磺含量的检测标准,即现行有效的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50-2010附录A》,检测机构参照了该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国联并不是我国官方医药检测机构,因此结果有待官方进一步确认。但对该结果,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典中对于上述中成药含量中并不存在硫物质,同时,对于较好干燥的浙贝来说,是决不允许使用硫磺熏蒸干燥的。“这意味着,使用浙贝等药材制成的中成药中,也不应该出现任何含硫物质,如果按照此前放宽后的规定,其含量也应在150mg/kg以下。”

  记者就上述药品硫磺超标问题不久前分别联系上述4家药企采访,并发去了书面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发稿时均未收到回复。

  市场公开售含硫贝禁硫令成空文
  值得注意的是,中成药中含硫量大的原因在于原材料含硫,而利用硫磺熏蒸干燥则是目前硫进入中药材的主要途径。

  据悉,上述被检出硫磺超标药品的成分中均含浙贝这一中药材原材料。而浙贝主产地为浙江省磐安县,位于该县的新渥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浙贝集散地。不久前,记者多次实地探访了距磐安县城十多公里远、号称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的新渥市场。

       让记者十分诧异的是,新渥市场上竟然在公开出售含硫贝。在人头攒动的交易现场记者看到,摊主毫不掩饰自己所售卖的浙贝是经过硫磺熏蒸的,以至于浙贝被公然分成了含硫贝和无硫贝两种,发白的是含硫贝,发灰的是无硫贝,且无硫贝的价格明显高于含硫贝。一位陈姓摊贩坦然告诉记者,禁硫根本禁不住,他一年向外发出的浙贝大约300吨,其中约一半都是经过硫磺熏蒸的。

  据知情人士介绍,新渥市场每个月逢农历二、五、八等约有九个交易日,根据新渥市场成交量统计,近9个交易日每个交易日平均成交的浙贝量约25吨,其中含硫贝为18吨左右。业内人士分析,加上部分统计遗漏的,合计一个月300多吨,其中至少一半以上为含硫贝流向全国市场,其中大部分最终进入了中成药厂和中药零售店。

若每月采购200吨含硫贝
  企业可节省成本36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药企并非不了解采购含硫贝母的危害。据当地摊贩介绍,含硫贝母多是被用在中成药。“贝母的几个品种中,作为药材直接使用的饮片类由于把关较严,几乎不存在采用含硫贝母的情况。”

  在禁硫令下,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含硫贝公然流入市场呢?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利用硫磺熏蒸可降低制药成本是主要原因。

  据了解,用硫磺对药材进行熏蒸能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使药物增白,还能达到防霉、杀虫的效果。因为硫在熏蒸过程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本身是一种强还原剂,与药材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后可以生成酸,起到防霉、防虫蛀的作用,同时促进了药材的干燥,有利于药材的贮存。当地贝农反映,新鲜贝母一般要用硫磺薰蒸两天两夜,然后再在太阳底下晒三四天便成为硫磺熏蒸浙贝。

  房书亭表示,一百年前人们发现被硫磺熏蒸过的中草药容易干燥、不容易返潮,因此对难以干燥的部分中药材采用硫磺熏蒸干燥的方法。但因药材需求量大,为减少时间,降低成本,利用硫磺熏制的品种不断增加。

http://www.cfi.net.cn/p20160506000424.html
这几天是要干啥?
这几天是要干啥?
最顶级的赵姥爷们在撕比,互相揭短,小民看看热闹算了。
前几年小孩咳嗽就买过云南白药的止咳药,价格还特别贵,不知道是不是合格产品?
最顶级的赵姥爷们在撕比,互相揭短,小民看看热闹算了。

先是疫苗,又是常州学校,又是莆田医院,现在又来这个,马上就要520了,这是要干啥?感觉都是环保医药系的问题,是揭短不是相互揭短吧?
好多中药都掺硫磺之类,前两年比现在严重多了,这两年管的算比较严了,这新闻也够慢的!
先是疫苗,又是常州学校,又是莆田医院,现在又来这个,马上就要520了,这是要干啥?感觉都是环保医药 ...
跟520没关系,是为19大会热身呢。
    含硫千分之6?这是熏还是拌哪?
    吃粉条粉丝的,怕是惊得肝胆俱裂
含硫千分之6?这是熏还是拌哪?
    吃粉条粉丝的,怕是惊得肝胆俱裂
房书亭表示,一百年前人们发现被硫磺熏蒸过的中草药容易干燥、不容易返潮,因此对难以干燥的部分中药材采用硫磺熏蒸干燥的方法
不用担心,中国人吃硫磺吃了一百年了,几代人下来早就有免疫力了。
跟520没关系,是为19大会热身呢。
19大还早的很啊
猪皮阿胶 硫磺止咳药 莆田帮和军医疗血腥暴利产业  坐等下一个出啥
爆料 咸鱼腊肉 里面含有致癌物质(⊙o⊙)!
我特别去查了下硫磺的毒性。
说是 氧化 或者 蒸汽 是有毒的……

也就是说,制药的首当其冲,用药的倒是比较轻松。
还用过硫磺皂、硫磺软膏的表示没什么特别的。
亲爸爸 发表于 2016-5-6 16:30
爆料 咸鱼腊肉 里面含有致癌物质(⊙o⊙)!
爆料:在99.9%使用过的热水瓶中发现了亚硝酸盐!
硫磺就是本身一味药啊,又没多大毒性,大惊小怪。

所有物质只要高纯度几乎都有毒,水喝多了还中毒呢!

木文化真可怕
擦,我他么天天还用硫磺皂洗脸。
虽然可能里面只含微量硫磺。
硫磺火中精,是一味大药,吃一点没啥大害。又不是天天当饭吃,没必要谈硫色变。我曾一天吃二克左右生硫磺连吃了个把月,浑身暖洋洋,谁用谁知道。
硫磺火中精,是一味大药,吃一点没啥大害。又不是天天当饭吃,没必要谈硫色变。我曾一天吃二克左右生硫磺连 ...
你是说雄黄吧?
这种问题也是药企自身检测不严,需要罚他们。
你是说雄黄吧?
硫磺,生硫磺。一般外用的多。我连巴豆,生附子都吃过。只要量控制好,完全不用怕中毒。本人中医爱好者,为了便于学习,都会亲自尝一下药。个人体会,巴豆最猛。
硫磺,生硫磺。一般外用的多。我连巴豆,生附子都吃过。只要量控制好,完全不用怕中毒。本人中医爱好者, ...
巴豆多猛?      
chinac803 发表于 2016-5-6 21:28
硫磺,生硫磺。一般外用的多。我连巴豆,生附子都吃过。只要量控制好,完全不用怕中毒。本人中医爱好者, ...
试过五石散吗?
没人注意到举报人是西安的白某吗?
巴豆多猛?
生巴豆不敢用,按古方在锅里烧黑,加上贝母桔梗粉,这就是伤寒论里的三物白散,一次次加大量,半天没反应,以为量不够,再加,结果跑了一夜厕所,泻的全是水,那个难受。但有个郊果是吃下后头脑特清爽,眼晴特有神气。药书里可没这说法。现在很少有医生敢用这个方子,量不好把握。
试过五石散吗?
没,你试过吗
chinac803 发表于 2016-5-6 23:13
生巴豆不敢用,按古方在锅里烧黑,加上贝母桔梗粉,这就是伤寒论里的三物白散,一次次加大量,半天没反应 ...
  真是神农尝百草啊。
chinac803 发表于 2016-5-6 23:13
生巴豆不敢用,按古方在锅里烧黑,加上贝母桔梗粉,这就是伤寒论里的三物白散,一次次加大量,半天没反应 ...
试过大金牙散吗
止咳水里面的可待因之类的东西危害比这个大多了,怎么没见人说啊。
硫磺就是本身一味药啊,又没多大毒性,大惊小怪。

所有物质只要高纯度几乎都有毒,水喝多了还中毒呢!

硫磺只能外用 内服主要功效压根没有止咳之说。
检查的是"S"元素,还是硫磺这一物质。
现在的我药品越来越不正常了
hhffcc 发表于 2016-5-6 23:31
止咳水里面的可待因之类的东西危害比这个大多了,怎么没见人说啊。
举报人白某
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和留存样品,记者发现其中5种药品硫磺含量检测情况分别为: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20027420,规格为3g×9袋,检测结果为0.6%;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橘红丸,国药准字Z22023402,规格为6g×10丸,检测结果为0.3%;同样是通药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润肺止嗽丸,国药准字Z20093622,规格为8g×12袋,检测结果为0.2%;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生产的金贝痰咳清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32,规格为7g×10袋,检测结果为0.1%;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国药准字Z10920006,规格为4g×12袋,检测结果为0.1%。检测负责人钟某认为,一般来说,成品药成分中不应出现“硫”成分,而这5种止咳药中100克成品药最高的竟然含有0.6克硫磺(即千分之六的比例),最少的也有0.1克硫磺,这着实让人吃惊。

============================================================================================

为什么单单针对这几个药?那么多中药,是不是其他的也有这种问题?
硫磺只能外用 内服主要功效压根没有止咳之说。
内服用于补火助阳,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只要不是过量是没有问题的
内服用于补火助阳,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只要不是过量是没有问题的
虚喘冷哮 这种属于中医内科里面的外邪入里,一般身体可能有比较深的病理性致病因素,比如水湿痰饮於留,用普通止咳化痰的药用不上,不对证,才考虑。
在这里这种普通的小儿化痰药,一般都是风寒风热感冒引起的小儿病邪在表的表征咳嗽,用这种硫磺,可取?!
虚喘冷哮 这种属于中医内科里面的外邪入里,一般身体可能有比较深的病理性致病因素,比如水湿痰饮於留, ...
小儿咳喘一般是畏冷体寒,适当添加有助于康复
小儿咳喘一般是畏冷体寒,适当添加有助于康复
小儿是“纯阳之体”,体质偏热,“肝常有余”,容易出现阳盛火旺即“上火”现象;而且“脾常不足”,即儿童肠胃处于发育阶段,消化等功能尚未健全,过剩营养物质难以消化,容易造成食积化热,所以,大部分小儿,哪怕是外感风寒也会入里化热,类似于大多数风寒感冒,最终结果,也是入里化热。
而且如果是比较顽固的小儿咳嗽,更要考虑是用一些开饮化痰药,用什么硫磺,对大多数患儿来说,根本是第一,大方向的不对证,第二,药性选择上的不对证。
小儿是“纯阳之体”,体质偏热,“肝常有余”,容易出现阳盛火旺即“上火”现象;而且“脾常不足”,即儿 ...
入里化热是炎症所至,跟体寒是两回事,手脚发凉是体寒表现,作为一般广谱类药物,通常会考虑多重状况下的疗效,不过量添加是没有问题的。
你所说的“入里化热”“上火”只是感冒咳嗽的一种,具体到此类应当使用清火退痰的中成药外加常规消炎西药,疗效最好
同样是通过害命的方式谋财,跟吹牛逼吹生物免疫疗法的老军医相比,老中医虽然不那么高大上,但是以遍地开花的数量取胜。
入里化热是炎症所至,跟体寒是两回事,手脚发凉是体寒表现,作为一般广谱类药物,通常会考虑多重状况下的 ...
你对中医了解太少,了解太少就不要瞎掰。第一,中医没有炎症之说,如果说炎症,更多指的是中医外科疾病中的外火,其他内科疾病根本不会有炎症方面考虑。也没有什么广谱药物,作为祛痰药,硫磺,我刚已经说了,根本不适合放在这种大众通用的更何况是小儿用的化痰药
第二,手脚冰凉不是什么一定就是寒证,因此谬论更不能用在大部分普通患儿用的化痰药身上,建议去了解下什么是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以及以此的治法,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刚已经强调了,硫磺一般几乎外用,如香皂,硫磺软膏啥的,内用,也就是大病,中医内科疾病中的病邪在深,邪已入脏,再强调一次,普通的病邪在表的根本不能用,要用那些浙贝母,川贝母,枇杷叶,桔梗等。
对这类丧心病狂的做法,不懂还洗,有点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