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差手枪:王八盒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29:45
二战最差手枪:王八盒子
2014-07-04 16:01:03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作者:萨沙


  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南部十四式手枪,但“王八盒子”却是人尽皆知。在《地道战》等影片中,日本侵略军的“王八盒子”看起来威风十足,但实际上,它是二战中表现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日本的战舰制造水平和军队整体的战斗素养都可以称为世界准一流水平。但是日本战争初期装备的轻武器,却是差强人意:无论是穿透力强但杀伤力弱的“三八大盖”,还是故障多火力弱的“歪把子”轻机枪,都是二战中最差劲的武器之一。但是这些垃圾的轻武器如果和当时日本装备的制式手枪南部十四式(该枪设计者为南部骐次郎,1925年定型,由于该年是日本大正十四年,所以被成为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比起来,还算不错的。二战中日本装备最为差劲的枪械可以说就是“王八盒子”,不但日本军方对其抱怨不断,甚至连缴获该枪自己使用的国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游击队员对其也骂声不绝。

  手枪该有的缺点它都有

  任何手枪都可能有故障或缺点,但是故障率高或者缺点多到南部手枪的地步,就让人忍受不了了。

  南部手枪的撞针设计有严重的缺陷,硬度不够而且较脆。实战中频繁出现撞针击发无力现象和撞针折断现象。撞针的严重问题直到1932年更换新式撞针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这个问题直到二战结束时仍然困扰着手枪的使用者。美军士兵曾经嘲笑南部手枪连自杀时也会出现故障,导致自杀不能成功。

  至于弹夹脱落更是笑柄一级的严重问题。南部手枪整体设计是仿造鲁格P08手枪的,大家都知道,鲁格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单手退出弹夹。南部手枪自然也有这种功能!遗憾的是,该枪退出弹夹时使用的弹夹扣位置比鲁格稍微向下。这就让射击时很容易错误按到该弹夹扣,造成意外的弹夹脱落。后期虽然他们也使用诸如防止弹夹脱落的弹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现象,但是又使得使用者无法单手退出弹夹。

  走火问题更是日本军官的噩梦,从技术上说,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式手枪退出弹夹以后,枪膛里面仍然有一发子弹。如果此时使用者没有使用手动保险,错误操作或者发生激烈的震动,这发子弹就非常容易走火伤人。

  另外,该枪在稍远一些距离上淮确度较差。同时该枪射出的子弹初速仅有320米/秒,动能只有338焦耳,所以距离稍远时该子弹的穿透力非常弱。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南部手枪有时连稍硬一些的木板门也无法击穿。

  优点:适合白刃战和肉搏战

  南部十四式从外形上来看与大名鼎鼎的鲁格P08有一些相似,其实这是源自于南部大佐设计时仿造了鲁格P08的设计思路。鲁格P08是有史以来指向性最为出色的手枪之一,仿造它的南部十四式也继承了一些它的优点。南部的枪把和枪管夹角为120度,枪管单独突出在外,这使得整枪的重心基本处于掌心的位置,非常的稳定,利于迅速改变枪口的指向。简单地说,该枪的反应速度很快,射击时可以直接用枪口指向敌人概略瞄准后迅速射击。这种设计对于近战中使用的手枪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后的实战中,虽然南部手枪问题多多,但是仍然在白刃战和肉搏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另外,该枪近距离的杀伤力很强。这主要是源自于该枪使用的南部式8毫米手枪弹。该手枪弹在近距离内有着相当的杀伤力。子弹射中身体会产生类似达姆弹一样的变形和翻转,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

  “王八”以及“盒子”———绰号的由来南部十四式在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王八盒子”。这个名字仔细分析起来还要拆开来说,首先说说盒子。

  盒子或者盒子炮是一类自动手枪的通称,这类自动手枪一般用体形稍大的皮质枪套或者木质枪套背在肩上携带。这些皮质枪套和木质盒子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南部十四式手枪,很多时候也是使用一个很大的枪套挂在肩上携带的。必要时,这个大的枪套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可以抵肩射击。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二个字的由来!"

  “王八”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种说法是因为南部十四式的枪套的翻盖部分很大,而且外形是个光滑的圆形,很有些像王八壳。所以老百姓就称其为王八!但是,这种枪套其实在中国也不罕见。一些自动手枪的枪套也有相同的设计。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王八这个词,主要是暗指侵略者是王八。“王八盒子”的全意应该是“王八”使用的盒子枪。

  最后的风光

  “王八盒子”一直不被各方看好,但“王八盒子”也有风光的时候,只是日本人自己羞于启齿罢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数以百万的日军向盟国军队缴械。手枪的意义是很特殊的,也是军人荣誉的象征。缴获敌人的手枪更是自身勇气和尊严的象征。苏联和美国的士兵一度都曾经以缴获一把“王八盒子”为荣,由于其外形特殊,有些士兵甚至把它叫做“东方鲁格”。只是在战后得到“王八盒子”的苏美士兵和战争中的缴获并不相同,并不是为了使用而只是为了战后的私人收藏而已。作为摆放在家里的收藏品,性能差劲但是外形独特的南部式还是可以胜任的,这也是对南部手枪的一种可笑的讽刺吧。
二战最差手枪:王八盒子
2014-07-04 16:01:03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作者:萨沙

Img401790436.jpg (24.92 KB, 下载次数: 3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9 23:16 上传


  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南部十四式手枪,但“王八盒子”却是人尽皆知。在《地道战》等影片中,日本侵略军的“王八盒子”看起来威风十足,但实际上,它是二战中表现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最差的手枪

  二战中日本的战舰制造水平和军队整体的战斗素养都可以称为世界准一流水平。但是日本战争初期装备的轻武器,却是差强人意:无论是穿透力强但杀伤力弱的“三八大盖”,还是故障多火力弱的“歪把子”轻机枪,都是二战中最差劲的武器之一。但是这些垃圾的轻武器如果和当时日本装备的制式手枪南部十四式(该枪设计者为南部骐次郎,1925年定型,由于该年是日本大正十四年,所以被成为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比起来,还算不错的。二战中日本装备最为差劲的枪械可以说就是“王八盒子”,不但日本军方对其抱怨不断,甚至连缴获该枪自己使用的国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游击队员对其也骂声不绝。

  手枪该有的缺点它都有

  任何手枪都可能有故障或缺点,但是故障率高或者缺点多到南部手枪的地步,就让人忍受不了了。

  南部手枪的撞针设计有严重的缺陷,硬度不够而且较脆。实战中频繁出现撞针击发无力现象和撞针折断现象。撞针的严重问题直到1932年更换新式撞针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这个问题直到二战结束时仍然困扰着手枪的使用者。美军士兵曾经嘲笑南部手枪连自杀时也会出现故障,导致自杀不能成功。

  至于弹夹脱落更是笑柄一级的严重问题。南部手枪整体设计是仿造鲁格P08手枪的,大家都知道,鲁格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单手退出弹夹。南部手枪自然也有这种功能!遗憾的是,该枪退出弹夹时使用的弹夹扣位置比鲁格稍微向下。这就让射击时很容易错误按到该弹夹扣,造成意外的弹夹脱落。后期虽然他们也使用诸如防止弹夹脱落的弹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现象,但是又使得使用者无法单手退出弹夹。

  走火问题更是日本军官的噩梦,从技术上说,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式手枪退出弹夹以后,枪膛里面仍然有一发子弹。如果此时使用者没有使用手动保险,错误操作或者发生激烈的震动,这发子弹就非常容易走火伤人。

  另外,该枪在稍远一些距离上淮确度较差。同时该枪射出的子弹初速仅有320米/秒,动能只有338焦耳,所以距离稍远时该子弹的穿透力非常弱。根据抗战老兵的回忆,南部手枪有时连稍硬一些的木板门也无法击穿。

  优点:适合白刃战和肉搏战

  南部十四式从外形上来看与大名鼎鼎的鲁格P08有一些相似,其实这是源自于南部大佐设计时仿造了鲁格P08的设计思路。鲁格P08是有史以来指向性最为出色的手枪之一,仿造它的南部十四式也继承了一些它的优点。南部的枪把和枪管夹角为120度,枪管单独突出在外,这使得整枪的重心基本处于掌心的位置,非常的稳定,利于迅速改变枪口的指向。简单地说,该枪的反应速度很快,射击时可以直接用枪口指向敌人概略瞄准后迅速射击。这种设计对于近战中使用的手枪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后的实战中,虽然南部手枪问题多多,但是仍然在白刃战和肉搏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另外,该枪近距离的杀伤力很强。这主要是源自于该枪使用的南部式8毫米手枪弹。该手枪弹在近距离内有着相当的杀伤力。子弹射中身体会产生类似达姆弹一样的变形和翻转,造成人体的严重伤害。

  “王八”以及“盒子”———绰号的由来南部十四式在中国有个响亮的名字———“王八盒子”。这个名字仔细分析起来还要拆开来说,首先说说盒子。

  盒子或者盒子炮是一类自动手枪的通称,这类自动手枪一般用体形稍大的皮质枪套或者木质枪套背在肩上携带。这些皮质枪套和木质盒子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南部十四式手枪,很多时候也是使用一个很大的枪套挂在肩上携带的。必要时,这个大的枪套还可以作为枪托使用,可以抵肩射击。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二个字的由来!"

  “王八”的来源有两种可能,一种说法是因为南部十四式的枪套的翻盖部分很大,而且外形是个光滑的圆形,很有些像王八壳。所以老百姓就称其为王八!但是,这种枪套其实在中国也不罕见。一些自动手枪的枪套也有相同的设计。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王八这个词,主要是暗指侵略者是王八。“王八盒子”的全意应该是“王八”使用的盒子枪。

  最后的风光

  “王八盒子”一直不被各方看好,但“王八盒子”也有风光的时候,只是日本人自己羞于启齿罢了。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以后,数以百万的日军向盟国军队缴械。手枪的意义是很特殊的,也是军人荣誉的象征。缴获敌人的手枪更是自身勇气和尊严的象征。苏联和美国的士兵一度都曾经以缴获一把“王八盒子”为荣,由于其外形特殊,有些士兵甚至把它叫做“东方鲁格”。只是在战后得到“王八盒子”的苏美士兵和战争中的缴获并不相同,并不是为了使用而只是为了战后的私人收藏而已。作为摆放在家里的收藏品,性能差劲但是外形独特的南部式还是可以胜任的,这也是对南部手枪的一种可笑的讽刺吧。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铁血军事 > 铁血历史论坛 > 一、二战史 >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首先得说清楚,我并不认为王八盒子是一支多么优秀的手枪,只是看不惯许多人愤青一般地起哄叫骂。不信您看吧,网络上、杂志上、电视里,只要说到这支枪,全是贬词,什么“最垃圾的手枪”呀,什么“最丑陋的手枪”呀,什么“连自杀都打不死人的手枪”呀,等等等等。在本论坛一二战史版块里,网友“一个支点”发了篇“二战时日本南部十四手枪”的帖子,这个南部十四,就是俗称的王八盒子,里面跟帖的网友依然千篇一律的大骂此枪,什么“连中国民兵都不用”,“SB枪”,“游击队都看不上”,“鬼子军官自己都不愿意用”等等,真闹不明白,这些大骂此枪的人,真的了解此枪吗,再说细一点,这些人真的懂枪吗?
这些使劲叫骂王八盒子的人,都是挑了该枪的哪些毛病呢?大概有以下这么一些:
1、威力弱。比不上毛瑟手枪弹,比不上柯尔特手枪弹,比不上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比不上步枪弹,用那喜欢用编评书的手法创作历史的萨苏的说法,“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哪怕最简易的工事”;
2、可靠性差。撞针经常无法击发,或经常断裂;
3、有效射程低,只有50米;
4、容弹量低,只能容纳8发子弹;
5、后坐力小,感觉不给力;
6、抛壳窗正上方设计,容易伤到射手;
7、早期型板机护圈太小,戴上棉或皮手套食指无法伸入完成射击动作;
8、东模西仿,全没自己独创特色;
9、外型差。丑陋无比;
等等等等,当然还有许多,就不在这更多的罗列了。
按说任何一款兵器,包括手枪,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毛瑟手枪也好,鲁格手枪也好,柯尔特手枪也好,境遇都是如此。但令人费解的是,不论网络上、地滩上还是电视里,只要说到王八盒子却全是贬词,而极少有人说到它的优点,就有点不正常了。
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是因为该枪在二战中作恶太多,于是招人憎恨?但此说说不通,因为若是这样说来,纳粹德军装备的鲁格,难道只做善事了?同是日本鬼子装备使用的30刺刀和95战刀,对于中国百姓就没做恶事吗?可为什么鲁格、30刺刀等一直在战后的刀枪爱好者中受到极高青睐呢?
因为这份不解,多年来一直关注并收集了众多有关王八盒子的文章,却发现了这样几个现象:一是,八十年代之前,有关王八盒子的文字极少微词,而自从1979年香港人黎彼德著《世界流行手枪》一书中对其进行了不良的评价后,这种对王八盒子的贬词先是在国内的几位知名专家口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之后便是不知名或小知名的专家依样画葫芦,再之后便是众口一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了。二是,在七十年代以前对王八盒子持赞赏态度的,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战士,而八十年代后所有这些对王八盒子持不良评价的,全是和平年代出生,而且多是文人。三是,所有这些对之持贬意的文章,多则多矣,但细细看来,却如出一辙。
我不认为黎对王八盒子的评价有什么不正常的,相反,我对于他对王八盒子的抨击是认可的。但后来这么一窝蜂似地、打落水狗似地对其恶贬,甚至象萨苏那样的不懂装懂又添枝加叶夸大其词地愚弄大众,就让人看不惯了。
对于如此现象,我不认为是这些人曾经亲手使用过或试验过该枪从而得出的结论,也不认为是他们调查走访了多少当年的抗日军民和调阅过多少原始的文献而产生的见解,也不认为是他们对枪械构造有多么深入的研究而具有的独到认识,也不认为是因为他们怀着对侵略者的极度仇恨才将这仇恨转嫁到枪上,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跟风,就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有些人连最基本的枪械常识都不懂,就也跟着起哄。就如前边所列举的对王八盒子的许多诟病,有的就是不实之词,有的是多款手枪共有的缺陷,有的是对作为手枪的过份刁难,有的是将优点也说成缺点,有的根本就是张冠李戴。
下面我就上述罗列的所谓王八盒子的种种不良之说,说说我之所以这么认为的理由。
先说威力的问题。南部8毫米手枪弹,弹头重6.6克,装药0.32克,使用十四年式手枪的121毫米枪管射击,初速335米/秒,枪口动能353焦尔,确实比11.43毫米M1911手枪、7.63毫米毛瑟手枪和9毫米鲁格P08手枪等同时代的著名手枪的威力都低一些(三枪的枪口动能分别是502焦尔、576焦尔和457焦尔),这个不可否认。但问题是,是不是威力低就一定是缺点呢?未必了。我看只要满足其战术要求,低一些也未尝不可。王八盒子8 毫米的钝型弹头,335米/秒的初速,353焦尔的枪口动能,在其50米的有效射程内,至人于死是足够了,而既然足够了,也就可以了。有一句话叫作牛刀杀鸡,我看若从节约的角度看,既然鸡刀可以杀鸡,干吗非要用牛刀呢。因为如果非要比威力,用12.7毫米的手枪岂不更好。当然威力大停止作用会强些,但既然足可以把人击倒,节约一点弹药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这又有什么不好吗?至于那位评书历史艺人所说的“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哪怕最简易的工事”的微词,我到想问问他,二战时的哪一款手枪可以击穿防御工事呢?别说二战了,即使到了今天,哪一款手枪的设计用途是用来击穿防御工事的呢?
再说可靠性的问题。自从黎彼德1979年对王八盒子的撞针抨击开始后,今天所有说到王八盒子可靠性差的,也全都是如此这般说法。那么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呢?对,没错。但是,这并不是王八盒子所独有的缺点,而是所有采用击针平移式手枪的共同缺点。稍有枪械常识的人都知道,手枪的击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击锤回转式。比如毛瑟手枪、M1911手枪、M1935手枪、中国的五四式手枪等。另一种就是击针平移式。比如鲁格P08手枪、拉蒂L35手枪、勃郎宁1910手枪等,也包括王八盒子。采用这两种击发方式的手枪各有优点与缺点。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方式的手枪,其优点是撞针不存在屈服节点,故而对其材质与加工工艺要求不高;撞针弹簧不用长期受力,因而寿命较长;击发动作可靠等。缺点则是因有暴露的击锤,枪是否处于待击状态容易被对方察觉;近战肉搏时一旦被对方用手指卡住击锤便无法击发;拨枪时击锤容易勾挂衣物等。采用击针平移式击发方式的手枪,其优点是外表简洁平滑,不至于勾挂衣物;手枪是否呈待击状态别人不易知晓。缺点则是撞针存在屈服节点,故而对其材质与加工要求高,稍有不良便容易导致击发故障;子弹上膛后,撞针簧始终处于受力状态,因而容易老化并进而影响其寿命。总的来说,我认为击针平移式手枪的缺点更突出,因为撞针的问题是致命的。但话又说回到前边,有这样致命缺点的,是所有采用此一击发方式的手枪,包括王八盒子,也包括鲁格P08手枪和勃郎宁1910手枪等世界名枪。可不知为什么,这一击针平移式手枪共有的缺点却在我们大大小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专家们眼中,成为王八盒子所独有的缺点了,公平吗?
王八盒子早期型随枪配备了备用撞针,以防撞针损坏时替换。但就因此反证其撞针一定问题很大,这就有问题了。那岂不是随车携带了备胎的,就一定认定是它的轮胎有问题,随身带了感冒药的,就一定认定是他的身体有问题,我看这个逻辑未必正确。当然,早期型王八盒子的撞针材质与加工,的确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这丝毫用不着回避。只是,是否象有些人所说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完一个弹匣而不卡壳的,我看也太玄了点。
至于说它的有效射程低,只有50米,说它的弹匣容弹量低,只有8发,呵呵!请说这话的人摸着自己的肚子想一下,迄今为止,包括二战时期,除了毛瑟手枪外,有哪一款手枪的有效射程是超过了50米的;再请看看同时代的著名手枪,鲁格手枪的弹匣容弹量是多少,M1911手枪的弹匣容弹量又是多少,它们都超过8发了吗?还有说王八盒子的抛壳窗正上方设计不合理的,说这话的人怎么就不看看鲁格手枪、拉蒂手枪,还有倍受国人青睐的毛瑟手枪的抛壳窗也同样是正上方设计呢。王八盒子后期型因考虑到戴着棉皮手套射击的需要,因而加大了护圈,这也成了前期型遭受抨击的把柄,说前期型板机护圈太小,戴上棉皮手套食指无法伸入射击,强行伸入还会造成走火。呵呵!把当时所有的手枪排列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鲁格也好,毛瑟也好,拉蒂也好,大小不同型号的勃郎宁也好,有哪一款手枪的板机护圈比王八盒子前期型的更大呢?有哪一款手枪是可以戴着棉皮手套伸入进行射击的呢?至于王八盒子后坐力低的特点,这一直以来是人们想求而不得的,在某些人的眼中也反到成了问题,真真的令人无语。感觉王八盒子就象是遭遇了刁钻刻薄的后妈似的,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别的身上就不是问题,发生在它的身上就成了问题。即便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发生在它的身上,也便成了问题。怎么会是这样呢!至少应该有点最起码的公平吧。
接着说它的模仿。王八盒子借鉴了比它更早诞生的多款手枪的构造与原理,这个一点没说错,但因此而抨击之,则又是混蛋逻辑了。就象今天的汽车制造一样,就象今天我们生活中房屋的内装修一样,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博采各家之长,这又有什么不好呢?看看当今世界装备的各款手枪,有哪一支不是反复借鉴了以前各种手枪的成功之处而打造的呢?看看今天装备的冲锋枪,有哪一支摆脱了MP18的影响呢?怎么到了王八盒子这,又成为缺点了呢?
王八盒子到底仿制于哪一款手枪?好多人说是仿自鲁格。有一处博物馆,在王八盒子手枪的文字介绍中,就赫然写着“仿鲁格手枪”的名字,这就真是胡说八道了,因为除了那暴露的枪管和握把的倾斜角度从外观上略象,二者八杆子也打不着。要说它更象哪一款,我到觉得它更象是直接仿制于45口径的西尔弗曼-马克沁自动手枪,不论是从原理上,还是从外观上————特别是从外观上,那暴露的枪管,那后置的枪机拉柄,那凸出的圆型板机护圈,二者都特别地相象。只是西尔弗曼-马克沁手枪只是一款试验手枪,并未被采用,只有几支样枪存世,没能批量生产,不太为今人所知罢了。
说到它的外观的丑陋,这个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再美的东西也有看着丑的,再丑的东西也有看着美的。不过千人一词地抨击它的丑陋,同样有一种破鼓乱人锤的感觉。我个人到是认为,它的外观极具雄性之酷。相比与它的造型相近的鲁格手枪,王八盒子更显得简洁大方。握把与枪身120度的夹角,粗大机匣前部伸出的细长的枪管,无不给人一种向前的冲力;后部稍长的枪尾与全无套筒而暴露的枪管,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全枪的平衡,使之不仅握持有平衡感,看着也有平衡之美;见棱见角的握把、压制了三道滚花的拉机柄,挺直而又平滑的机匣,都无不彰显着男性的魅力。只是,后期那异型的板机护圈,实在显得不和谐,一看就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后来嫁接的,怎么看怎么别扭。但即使如此,全枪依然显得粗犷而奔放。
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说王八盒子不招人喜欢,而且说当年的八路也对之鄙夷和不屑,并用电影电视剧中很少见到此枪来举证,更有那位评书历史艺人说“敌后的游击队员,就是没枪用也不用它。”
果真如此吗?未必。因为这些说法,文革前的记载找不到,战争年代的文献找不到,老同志的回忆录中找不到,能够找到的,全是八九十年代后才有,而且也全找不到出处,依然是某一个专家说了,于是被一些文人和网络写手一遍又一遍地鹦鹉学舌般的复制而已。本人不才,但最看不起盲目跟风,于是便向前追寻,想找到原始的或1979年黎彼德之前的说法,怎奈在那个年代,轻兵器的文章与杂志都还没有,档案上又不记载这些。倒是从几部诞生于五十年代,全由一些经历过战火的老战士们创作的著名文学作品和历史图片中,窥得一些痕记,下面简要列之。
文学作品中,摘录以下几段描写:
小嘎子扬扬王八盒子,“瞧,长苗儿,厚梭儿,口径嫩,绷簧紧,里里外外,满挂烧蓝,一扣机啊,嘎!嘎!连扣连响,不坐不摆,又稳当,又脆声,这才真是新出炉的东洋造啦!”(摘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12岁入伍的小八路)
武小龙从卷着的破夹袄里,拿出一支崭新的蓝晶晶发光的日本安都式驳壳枪。人们争着你摸摸我看看,都羡慕的不得了。(摘自小说《战斗的青春》。作者雪克,冀中献县抗日政府秘书)
刘文彬从文件包里拿出一张纸,“这不是,二十四团在田各庄村北,共缴获四挺歪把子,一挺重机枪,四个掷弹筒, 还有三十六支三八大盖和三个王八盒子。”“嗬!人家这大网,就是逮大鱼,敌情有什么变化?”魏强称赞地说。(摘自小说《敌后武工队》。作者冯志,冀中九分区武工队小队长)
李金魁又说:“日本鬼子怎么样?我这‘楠督式’你知道怎么来的?是拿打兔子的枪换得日本鬼子的。”(摘自小说《烈火金钢》。作者刘流,早年参加东北义勇军,曾是八路军五支队侦察科长)
老电影中的几个镜头:
五十年代电影《平原游击队》(导演苏里,抗战时的武工队员)中,游击队员郭小北缴获了一支王八盒子,高兴的合不笼嘴。
五十年代老电影《南岛风云》(编剧李英敏,抗战时粤桂边区敌后游击队指导员、政委)中,孙道临扮演的指导员,使用的便是一支王八盒子,后来,看护长便是用这支枪,处死了一名企图叛逃的游击队员。
除此之外,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编剧李英儒,抗战时的河北游击军步兵团长、保定情报站负责人)、《三进山城》(编剧赛时礼,抗战时的胶东军区排长、连长、作战参谋、武工队长)等中,也多次出现王八盒子。
历史图片中,其中有一幅四十年代中共泰安行署公安侦察队的合影,照片中共有十四人,十二名队员,每人一支盒子炮,其中六人,盒子炮外还有一支大枪,中间坐着的队长、指导员二人,腰间别着的便是日本造的王八盒子。
老兵回忆录中,据刘子威回忆,解放太原时,作为带领突击队首先突入太原南城的副指导员,当年他使用的,就是一支日本造的王八盒子。
老武工队员贾正喜在回忆奇袭保定南关火车站时,说道:“火车站内敌伪一共10个人,有8条三八枪,一把王八盒子。尽管人数不多,武器装备很强。”
冀中九分区武工队长周继发在回忆录中,曾写道:“李树潭把那把缴获的王八盒子交给潘政委……潘政委热情地问这问那……树潭耳朵听着,可眼睛总是围着自己得来的那支枪转,眼巴眼望地等着政委发话把那支枪再发给他。”
贺晋年将军在回忆东北剿匪追杀李华堂时,有这样的文字:“多年的土匪生涯,使李华堂掌握了一手好枪法,他一手提王八橹子,一手提把盒子枪,对着我们两个骑兵通讯员左右点射,两个通讯员应声跌下马来。”
从这些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兵们创作的老电影、老小说中,从发黄的历史图片中,从饱蘸了血水的回忆文字中,给人的感觉,是象有些人所说的,“就是没有枪用也不用王八盒子”吗?是象好多人所说的,即使艰苦备偿的敌后军民,说起王八盒子也是一脸的鄙夷和不屑吗?中国战争题材的影视中,王八盒子总的来说出镜率的确不高,不过,在驳壳枪一枝独秀的旧中国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鲁格、M1911、M1935等这些当时的历史名枪的出镜率,又高过王八盒子了吗?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铁血军事 > 铁血历史论坛 > 一、二战史 >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首先得说清楚,我并不认为王八盒子是一支多么优秀的手枪,只是看不惯许多人愤青一般地起哄叫骂。不信您看吧,网络上、杂志上、电视里,只要说到这支枪,全是贬词,什么“最垃圾的手枪”呀,什么“最丑陋的手枪”呀,什么“连自杀都打不死人的手枪”呀,等等等等。在本论坛一二战史版块里,网友“一个支点”发了篇“二战时日本南部十四手枪”的帖子,这个南部十四,就是俗称的王八盒子,里面跟帖的网友依然千篇一律的大骂此枪,什么“连中国民兵都不用”,“SB枪”,“游击队都看不上”,“鬼子军官自己都不愿意用”等等,真闹不明白,这些大骂此枪的人,真的了解此枪吗,再说细一点,这些人真的懂枪吗?
这些使劲叫骂王八盒子的人,都是挑了该枪的哪些毛病呢?大概有以下这么一些:
1、威力弱。比不上毛瑟手枪弹,比不上柯尔特手枪弹,比不上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比不上步枪弹,用那喜欢用编评书的手法创作历史的萨苏的说法,“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哪怕最简易的工事”;
2、可靠性差。撞针经常无法击发,或经常断裂;
3、有效射程低,只有50米;
4、容弹量低,只能容纳8发子弹;
5、后坐力小,感觉不给力;
6、抛壳窗正上方设计,容易伤到射手;
7、早期型板机护圈太小,戴上棉或皮手套食指无法伸入完成射击动作;
8、东模西仿,全没自己独创特色;
9、外型差。丑陋无比;
等等等等,当然还有许多,就不在这更多的罗列了。
按说任何一款兵器,包括手枪,总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毛瑟手枪也好,鲁格手枪也好,柯尔特手枪也好,境遇都是如此。但令人费解的是,不论网络上、地滩上还是电视里,只要说到王八盒子却全是贬词,而极少有人说到它的优点,就有点不正常了。
为什么会这样?会不会是因为该枪在二战中作恶太多,于是招人憎恨?但此说说不通,因为若是这样说来,纳粹德军装备的鲁格,难道只做善事了?同是日本鬼子装备使用的30刺刀和95战刀,对于中国百姓就没做恶事吗?可为什么鲁格、30刺刀等一直在战后的刀枪爱好者中受到极高青睐呢?
因为这份不解,多年来一直关注并收集了众多有关王八盒子的文章,却发现了这样几个现象:一是,八十年代之前,有关王八盒子的文字极少微词,而自从1979年香港人黎彼德著《世界流行手枪》一书中对其进行了不良的评价后,这种对王八盒子的贬词先是在国内的几位知名专家口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之后便是不知名或小知名的专家依样画葫芦,再之后便是众口一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了。二是,在七十年代以前对王八盒子持赞赏态度的,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战士,而八十年代后所有这些对王八盒子持不良评价的,全是和平年代出生,而且多是文人。三是,所有这些对之持贬意的文章,多则多矣,但细细看来,却如出一辙。
我不认为黎对王八盒子的评价有什么不正常的,相反,我对于他对王八盒子的抨击是认可的。但后来这么一窝蜂似地、打落水狗似地对其恶贬,甚至象萨苏那样的不懂装懂又添枝加叶夸大其词地愚弄大众,就让人看不惯了。
对于如此现象,我不认为是这些人曾经亲手使用过或试验过该枪从而得出的结论,也不认为是他们调查走访了多少当年的抗日军民和调阅过多少原始的文献而产生的见解,也不认为是他们对枪械构造有多么深入的研究而具有的独到认识,也不认为是因为他们怀着对侵略者的极度仇恨才将这仇恨转嫁到枪上,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跟风,就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有些人连最基本的枪械常识都不懂,就也跟着起哄。就如前边所列举的对王八盒子的许多诟病,有的就是不实之词,有的是多款手枪共有的缺陷,有的是对作为手枪的过份刁难,有的是将优点也说成缺点,有的根本就是张冠李戴。
下面我就上述罗列的所谓王八盒子的种种不良之说,说说我之所以这么认为的理由。
先说威力的问题。南部8毫米手枪弹,弹头重6.6克,装药0.32克,使用十四年式手枪的121毫米枪管射击,初速335米/秒,枪口动能353焦尔,确实比11.43毫米M1911手枪、7.63毫米毛瑟手枪和9毫米鲁格P08手枪等同时代的著名手枪的威力都低一些(三枪的枪口动能分别是502焦尔、576焦尔和457焦尔),这个不可否认。但问题是,是不是威力低就一定是缺点呢?未必了。我看只要满足其战术要求,低一些也未尝不可。王八盒子8 毫米的钝型弹头,335米/秒的初速,353焦尔的枪口动能,在其50米的有效射程内,至人于死是足够了,而既然足够了,也就可以了。有一句话叫作牛刀杀鸡,我看若从节约的角度看,既然鸡刀可以杀鸡,干吗非要用牛刀呢。因为如果非要比威力,用12.7毫米的手枪岂不更好。当然威力大停止作用会强些,但既然足可以把人击倒,节约一点弹药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这又有什么不好吗?至于那位评书历史艺人所说的“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哪怕最简易的工事”的微词,我到想问问他,二战时的哪一款手枪可以击穿防御工事呢?别说二战了,即使到了今天,哪一款手枪的设计用途是用来击穿防御工事的呢?
再说可靠性的问题。自从黎彼德1979年对王八盒子的撞针抨击开始后,今天所有说到王八盒子可靠性差的,也全都是如此这般说法。那么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呢?对,没错。但是,这并不是王八盒子所独有的缺点,而是所有采用击针平移式手枪的共同缺点。稍有枪械常识的人都知道,手枪的击发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击锤回转式。比如毛瑟手枪、M1911手枪、M1935手枪、中国的五四式手枪等。另一种就是击针平移式。比如鲁格P08手枪、拉蒂L35手枪、勃郎宁1910手枪等,也包括王八盒子。采用这两种击发方式的手枪各有优点与缺点。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方式的手枪,其优点是撞针不存在屈服节点,故而对其材质与加工工艺要求不高;撞针弹簧不用长期受力,因而寿命较长;击发动作可靠等。缺点则是因有暴露的击锤,枪是否处于待击状态容易被对方察觉;近战肉搏时一旦被对方用手指卡住击锤便无法击发;拨枪时击锤容易勾挂衣物等。采用击针平移式击发方式的手枪,其优点是外表简洁平滑,不至于勾挂衣物;手枪是否呈待击状态别人不易知晓。缺点则是撞针存在屈服节点,故而对其材质与加工要求高,稍有不良便容易导致击发故障;子弹上膛后,撞针簧始终处于受力状态,因而容易老化并进而影响其寿命。总的来说,我认为击针平移式手枪的缺点更突出,因为撞针的问题是致命的。但话又说回到前边,有这样致命缺点的,是所有采用此一击发方式的手枪,包括王八盒子,也包括鲁格P08手枪和勃郎宁1910手枪等世界名枪。可不知为什么,这一击针平移式手枪共有的缺点却在我们大大小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专家们眼中,成为王八盒子所独有的缺点了,公平吗?
王八盒子早期型随枪配备了备用撞针,以防撞针损坏时替换。但就因此反证其撞针一定问题很大,这就有问题了。那岂不是随车携带了备胎的,就一定认定是它的轮胎有问题,随身带了感冒药的,就一定认定是他的身体有问题,我看这个逻辑未必正确。当然,早期型王八盒子的撞针材质与加工,的确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这丝毫用不着回避。只是,是否象有些人所说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完一个弹匣而不卡壳的,我看也太玄了点。
至于说它的有效射程低,只有50米,说它的弹匣容弹量低,只有8发,呵呵!请说这话的人摸着自己的肚子想一下,迄今为止,包括二战时期,除了毛瑟手枪外,有哪一款手枪的有效射程是超过了50米的;再请看看同时代的著名手枪,鲁格手枪的弹匣容弹量是多少,M1911手枪的弹匣容弹量又是多少,它们都超过8发了吗?还有说王八盒子的抛壳窗正上方设计不合理的,说这话的人怎么就不看看鲁格手枪、拉蒂手枪,还有倍受国人青睐的毛瑟手枪的抛壳窗也同样是正上方设计呢。王八盒子后期型因考虑到戴着棉皮手套射击的需要,因而加大了护圈,这也成了前期型遭受抨击的把柄,说前期型板机护圈太小,戴上棉皮手套食指无法伸入射击,强行伸入还会造成走火。呵呵!把当时所有的手枪排列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鲁格也好,毛瑟也好,拉蒂也好,大小不同型号的勃郎宁也好,有哪一款手枪的板机护圈比王八盒子前期型的更大呢?有哪一款手枪是可以戴着棉皮手套伸入进行射击的呢?至于王八盒子后坐力低的特点,这一直以来是人们想求而不得的,在某些人的眼中也反到成了问题,真真的令人无语。感觉王八盒子就象是遭遇了刁钻刻薄的后妈似的,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别的身上就不是问题,发生在它的身上就成了问题。即便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发生在它的身上,也便成了问题。怎么会是这样呢!至少应该有点最起码的公平吧。
接着说它的模仿。王八盒子借鉴了比它更早诞生的多款手枪的构造与原理,这个一点没说错,但因此而抨击之,则又是混蛋逻辑了。就象今天的汽车制造一样,就象今天我们生活中房屋的内装修一样,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博采各家之长,这又有什么不好呢?看看当今世界装备的各款手枪,有哪一支不是反复借鉴了以前各种手枪的成功之处而打造的呢?看看今天装备的冲锋枪,有哪一支摆脱了MP18的影响呢?怎么到了王八盒子这,又成为缺点了呢?
王八盒子到底仿制于哪一款手枪?好多人说是仿自鲁格。有一处博物馆,在王八盒子手枪的文字介绍中,就赫然写着“仿鲁格手枪”的名字,这就真是胡说八道了,因为除了那暴露的枪管和握把的倾斜角度从外观上略象,二者八杆子也打不着。要说它更象哪一款,我到觉得它更象是直接仿制于45口径的西尔弗曼-马克沁自动手枪,不论是从原理上,还是从外观上————特别是从外观上,那暴露的枪管,那后置的枪机拉柄,那凸出的圆型板机护圈,二者都特别地相象。只是西尔弗曼-马克沁手枪只是一款试验手枪,并未被采用,只有几支样枪存世,没能批量生产,不太为今人所知罢了。
说到它的外观的丑陋,这个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再美的东西也有看着丑的,再丑的东西也有看着美的。不过千人一词地抨击它的丑陋,同样有一种破鼓乱人锤的感觉。我个人到是认为,它的外观极具雄性之酷。相比与它的造型相近的鲁格手枪,王八盒子更显得简洁大方。握把与枪身120度的夹角,粗大机匣前部伸出的细长的枪管,无不给人一种向前的冲力;后部稍长的枪尾与全无套筒而暴露的枪管,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全枪的平衡,使之不仅握持有平衡感,看着也有平衡之美;见棱见角的握把、压制了三道滚花的拉机柄,挺直而又平滑的机匣,都无不彰显着男性的魅力。只是,后期那异型的板机护圈,实在显得不和谐,一看就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后来嫁接的,怎么看怎么别扭。但即使如此,全枪依然显得粗犷而奔放。
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说王八盒子不招人喜欢,而且说当年的八路也对之鄙夷和不屑,并用电影电视剧中很少见到此枪来举证,更有那位评书历史艺人说“敌后的游击队员,就是没枪用也不用它。”
果真如此吗?未必。因为这些说法,文革前的记载找不到,战争年代的文献找不到,老同志的回忆录中找不到,能够找到的,全是八九十年代后才有,而且也全找不到出处,依然是某一个专家说了,于是被一些文人和网络写手一遍又一遍地鹦鹉学舌般的复制而已。本人不才,但最看不起盲目跟风,于是便向前追寻,想找到原始的或1979年黎彼德之前的说法,怎奈在那个年代,轻兵器的文章与杂志都还没有,档案上又不记载这些。倒是从几部诞生于五十年代,全由一些经历过战火的老战士们创作的著名文学作品和历史图片中,窥得一些痕记,下面简要列之。
文学作品中,摘录以下几段描写:
小嘎子扬扬王八盒子,“瞧,长苗儿,厚梭儿,口径嫩,绷簧紧,里里外外,满挂烧蓝,一扣机啊,嘎!嘎!连扣连响,不坐不摆,又稳当,又脆声,这才真是新出炉的东洋造啦!”(摘自小说《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12岁入伍的小八路)
武小龙从卷着的破夹袄里,拿出一支崭新的蓝晶晶发光的日本安都式驳壳枪。人们争着你摸摸我看看,都羡慕的不得了。(摘自小说《战斗的青春》。作者雪克,冀中献县抗日政府秘书)
刘文彬从文件包里拿出一张纸,“这不是,二十四团在田各庄村北,共缴获四挺歪把子,一挺重机枪,四个掷弹筒, 还有三十六支三八大盖和三个王八盒子。”“嗬!人家这大网,就是逮大鱼,敌情有什么变化?”魏强称赞地说。(摘自小说《敌后武工队》。作者冯志,冀中九分区武工队小队长)
李金魁又说:“日本鬼子怎么样?我这‘楠督式’你知道怎么来的?是拿打兔子的枪换得日本鬼子的。”(摘自小说《烈火金钢》。作者刘流,早年参加东北义勇军,曾是八路军五支队侦察科长)
老电影中的几个镜头:
五十年代电影《平原游击队》(导演苏里,抗战时的武工队员)中,游击队员郭小北缴获了一支王八盒子,高兴的合不笼嘴。
五十年代老电影《南岛风云》(编剧李英敏,抗战时粤桂边区敌后游击队指导员、政委)中,孙道临扮演的指导员,使用的便是一支王八盒子,后来,看护长便是用这支枪,处死了一名企图叛逃的游击队员。
除此之外,老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编剧李英儒,抗战时的河北游击军步兵团长、保定情报站负责人)、《三进山城》(编剧赛时礼,抗战时的胶东军区排长、连长、作战参谋、武工队长)等中,也多次出现王八盒子。
历史图片中,其中有一幅四十年代中共泰安行署公安侦察队的合影,照片中共有十四人,十二名队员,每人一支盒子炮,其中六人,盒子炮外还有一支大枪,中间坐着的队长、指导员二人,腰间别着的便是日本造的王八盒子。
老兵回忆录中,据刘子威回忆,解放太原时,作为带领突击队首先突入太原南城的副指导员,当年他使用的,就是一支日本造的王八盒子。
老武工队员贾正喜在回忆奇袭保定南关火车站时,说道:“火车站内敌伪一共10个人,有8条三八枪,一把王八盒子。尽管人数不多,武器装备很强。”
冀中九分区武工队长周继发在回忆录中,曾写道:“李树潭把那把缴获的王八盒子交给潘政委……潘政委热情地问这问那……树潭耳朵听着,可眼睛总是围着自己得来的那支枪转,眼巴眼望地等着政委发话把那支枪再发给他。”
贺晋年将军在回忆东北剿匪追杀李华堂时,有这样的文字:“多年的土匪生涯,使李华堂掌握了一手好枪法,他一手提王八橹子,一手提把盒子枪,对着我们两个骑兵通讯员左右点射,两个通讯员应声跌下马来。”
从这些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兵们创作的老电影、老小说中,从发黄的历史图片中,从饱蘸了血水的回忆文字中,给人的感觉,是象有些人所说的,“就是没有枪用也不用王八盒子”吗?是象好多人所说的,即使艰苦备偿的敌后军民,说起王八盒子也是一脸的鄙夷和不屑吗?中国战争题材的影视中,王八盒子总的来说出镜率的确不高,不过,在驳壳枪一枝独秀的旧中国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中,鲁格、M1911、M1935等这些当时的历史名枪的出镜率,又高过王八盒子了吗?


对这枪了解不多,转两篇文章和大伙一块学习。


对这枪了解不多,转两篇文章和大伙一块学习。

5527010_232609283126_2.jpg (87.98 KB, 下载次数: 3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4-29 23:26 上传



鲁格P08手枪

鲁格P08手枪
中原龙虎豹 发表于 2016-4-29 23:24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铁血军事 > 铁血历史论坛 > 一、二战史 >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首先得说 ...
说半天王八盒子,LZ也不给大家贴张盒子的照片看看?!
REI2011 发表于 2016-4-29 23:37
说半天王八盒子,LZ也不给大家贴张盒子的照片看看?!

这么丑的枪。
百年名枪德国鲁格尔手枪欣赏——德国的王八盒子咋就成了经典呐。
中原龙虎豹 发表于 2016-4-29 23:31
鲁格P08手枪
楼主你这张是瓦尔特P38手枪吧。
P08是这样子的吧
在我国有些地区,南部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被称为“鸡腿儿撸子”。
此枪设计者为南部大将,很多文献都说这把枪是模仿德国卢格P08手枪。其实,这两种手枪性能,结构完全不一样。它是仿照意大利早期淘汰的一种型号的手枪而设计的,样子和结构和王八盒子一样,自然,意大利这只手枪的所有缺点日本人都继承下来了。
比毛瑟手枪那种隐蔽性、携行性、平衡性、指向性都一塌糊涂的不完全进化物种强。
但是如果拿M1911还有鲁格08和南部14摆一起让人选一把来用,多半没人会选这鸡腿。小鬼子的轻武器就是不怎么样,无论是设计还是工艺水平。
反正这王八盒子和村里的独撅枪比是强太多了。
这枪看起来很简陋的样子
第二篇有道理,当事人的回忆和描述显然更可信。
extentt 发表于 2016-4-30 21:47
第二篇有道理,当事人的回忆和描述显然更可信。
不同意。第一篇虽有夸大,尤其不该说当时急缺武器的农业国军队看不上这一大工业产品,但是从威力、射程、故障率、易拆装等几个方面,王八盒子都不占优势,横向比较起来确实是最差的。
把运动手枪当成军枪派发出去了,这就是王八盒子


还有更丑的          94式手枪最丑

还有更丑的          94式手枪最丑
车永学 发表于 2016-5-7 23:37
把运动手枪当成军枪派发出去了,这就是王八盒子
对于小日本来说,有把枪就不错了。
最烂手枪? 这东西对于腰里别着土造撅把子、单打一的武工队长来讲就是宝贝。
特警4587 发表于 2016-5-8 09:31
对于小日本来说,有把枪就不错了。
十四年式,指向性好,握持舒适牢靠,枪重弹轻易把握,瞄准基线长——这些优点放在打靶用的运动枪合适。军枪就要好好权衡了。
车永学 发表于 2016-5-8 10:34
十四年式,指向性好,握持舒适牢靠,枪重弹轻易把握,瞄准基线长——这些优点放在打靶用的运动枪合适。军 ...
有点钱都造战列舰去了
轻武器将就将就就得了
话说现在土共也一样
vxTools 发表于 2016-5-8 13:29
有点钱都造战列舰去了
轻武器将就将就就得了
话说现在土共也一样
旧陆军和旧海军水火不容,大概也和经费有关吧,海军明显比陆军有钱
不过说成本的话:一样打八毫米南部子弹,仿一只花口撸子就比王八盒子省料省工,而且更好用,列装这样一只精细加工的全尺寸低威力手枪非常不经济。
当年八路要是有五四式,完爆王八盒子、毛瑟等这些变态异类。
楼主你扯淡!二战最差手枪是我军武工队队装备的独一撅!
虼蚤笼 发表于 2016-4-30 00:27
比毛瑟手枪那种隐蔽性、携行性、平衡性、指向性都一塌糊涂的不完全进化物种强。
比八路军武工队的手枪好不知道多少倍,最差的还是TG的
唐鸢 发表于 2016-5-8 14:05
当年八路要是有五四式,完爆王八盒子、毛瑟等这些变态异类。
当年很多还是独一撅
vxTools 发表于 2016-5-8 13:29
有点钱都造战列舰去了
轻武器将就将就就得了
话说现在土共也一样
土工轻武器已经丧心病狂了,拿炮当枪使,你难道还嫌没装备没良心炮?
特警4587 发表于 2016-5-8 09:31
对于小日本来说,有把枪就不错了。
比起八路军武工队的不知道好多少,二战最差的手枪是土工的
twjaini 发表于 2016-5-8 04:32
还有更丑的          94式手枪最丑
比起武工队用的手枪好多了,不过武工队的手枪可以在鬼子面前都木事的
通信参谋 发表于 2016-4-30 15:09
反正这王八盒子和村里的独撅枪比是强太多了。
给你补个图,正解
南部十四式:敢说俺丑的那都是见识短——有种瞅一眼俺兄弟九四式,要能看了不吐那绝对是条汉子!
muskeetor 发表于 2016-5-8 14:23
南部十四式:敢说俺丑的那都是见识短——有种瞅一眼俺兄弟九四式,要能看了不吐那绝对是条汉子!
这枪特适合日本人。短腿枪
xiaokangkang 发表于 2016-5-8 14:14
比八路军武工队的手枪好不知道多少倍,最差的还是TG的
看不到图,如果是独角龙的话八十年代初我打过打完自己也成了独角龙


Strum Ruger公司畅销几十年的Mark系列手枪,就是以老兵作为战利品带回国的王八盒子为蓝本重新设计的,让它长得像德国Luger P08。

王八盒子可能是最精巧的手枪射击方案之一,日本当时制造技术不行,埋没了设计师的天才。
下面俩图分别是Ruger Mark(现代王八盒子,美洲王八盒子)和德军Luger P08(德国王八盒子)。



Strum Ruger公司畅销几十年的Mark系列手枪,就是以老兵作为战利品带回国的王八盒子为蓝本重新设计的,让它长得像德国Luger P08。

typ14am2.gif (217.0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5-15 22:56 上传


王八盒子可能是最精巧的手枪射击方案之一,日本当时制造技术不行,埋没了设计师的天才。
下面俩图分别是Ruger Mark(现代王八盒子,美洲王八盒子)和德军Luger P08(德国王八盒子)。

小日本二战时的陆军装备哪个不是二战最差?!当时也就能欺负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这些个连自行车都造不了的农业国。
这枪在朝鲜战争中是很多朝鲜人民军军官的配枪。
枪既然穿透力强,那怎么可能杀伤力弱呢?
小时候看连环画,武工队最喜欢用二十响,也叫盒子炮,快慢机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铁血军事 > 铁血历史论坛 > 一、二战史 > 王八盒子真有那么垃圾吗?
首先得说 ...
最烦的就是萨苏那种戏说战争历史,比如瞎掰第四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