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可夫:中俄军演检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5:28:48
凤凰周刊 > 2005年27期(总196期)
文/特约撰稿员 平可夫
军演中的两国“温差”
中俄联合军演结束。笔者在莫斯科几乎全程观看了军演的电视画面与图片。俄电视台、平面媒体对这次军演的报道并非像中国媒体这么热情,存在极大的“温差”,感觉上至少半数以上的报道是指出中国军队存在的问题。
通过中俄军演,政治上的意义自然是多重的,首先说明两国战略关系正在升温之中。这是俄中战略空间同时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国进一步压缩的必然结果,这又促使了北京与莫斯科的接近。但是,正如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洛夫所强调的那样,俄罗斯不会把同中国的战略关系上升到结盟的地步,类似1950年代那样的同盟互助条约当下不会再有,将来也不会签订。因此,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没有结盟条约的伙伴关系,这一点完全有别于日美安全联盟。
但是,中俄军演事实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军事意义。在中国军人的感情深处,是高度崇尚俄罗斯的装备和作战思想的,因此,中方提出“向俄军学习”的口号是真诚的。笔者认为,中国军队高层决定举行类似的军事演习,还有着更高的战略意图,那就是在实战中,在较透明的状况下锻炼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中国军队进步大,差距亦大
笔者这次在莫斯科,透过电视节目观看中俄军演,并同俄国军事专家进行交流,结论是:一、中国军队与过去的演习相比,大有进步;二、与北约甚至是俄罗斯的军演相比差距甚大。
首先是中方军队“进步”之说,具体体现在装备更新的快速,过去没有办法完成的诸多战术演练课题,现在由于得到了新的装备而能够体现新型战术意图了。根据笔者判断,从演习地点、装备使用状况、报道方式可以看出,这次中方投入演习的主角,应该是精锐的陆军第54集团军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主要配备了92型轮式装甲车。演习的想定是认真的,那就是检验轻型机械化师的登陆作战模式。
中方新型装备诸如105毫米轮式自动炮、伞兵战车、95式弹炮结合系统都投入了演习,以88G主战坦克为主体的坦克集群和Z9攻击直升机的协同演练,显然是着眼于空地一体战法研究,直升机的数量、密度比过去增加了。伞兵战车的空降作战、潜对舰导弹齐射似乎是首次在大规模演习中出现,轮式装甲车的两栖登陆、63G水陆两用坦克的波状冲击都比较有规模,而且诸多的战法是首次正式以“联合作战”的方式加以摸索。这是进步的一面。换句话说,是过去没有过的战法摸索。
但在此次联合军演中,中国军队与俄罗斯军队还有巨大差距。换句话说,若再度出现“苏军入侵中国”的情况,交战之下,俄军依然“瘦虎雄风在”。在局部战斗中,俄军依然能够夺取战役主动权。
首先看空降作战,俄军高度重视空降兵在“大纵深防御”、“大纵深进攻”作战中的主导作用。1930年8月,苏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首创了空降兵,并且1932年卡甫卡演习中首度运用。由于俄罗斯国土纵深辽阔,多次受到法国、德国的突然袭击,因此苏军高度重视部队机动作战。在叶利钦时代,空降兵师长出身的格拉乔夫大将甚至出任国防部长,可见俄军对空降兵的重视。
观察这次中国空降兵实施的首次伞兵战车的空投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空降兵的重装空投还处于摸索阶段。根据俄军消息来源声称,中方15军在演习中,共空投了12辆伞兵战车,1辆退出战斗。失败率为8.3%,超过了俄军1%的标准。最不可思议的是,中国的空降兵在着地以后甚至不携带武器。俄空降兵手册明文规定,轻机枪、反坦克火箭筒、AKM收缩式冲锋枪由个人携带空投。因为空降兵着陆之后,最有可能一边战斗,一边寻找自己的伞兵战车。这次演习,俄军第76空降师出动了BMD2伞兵战车,是可以连同驾驶员一起空投的,从BMD3开始,理论上全体成员可以一起随同伞兵战车空投,但是只进行过自愿性质的试验。而中国伞兵战车的空投过程,发现人、车是完全分离的,而且回收战车的士兵不携带冲锋枪之类的轻型武器。事实上,北方工业公司刚为中国伞兵开发了折叠式的反坦克火箭筒。
中国军队的降落伞依然落后
此外,中国军队的降落伞依然落后。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披露,乌克兰ARK,FEODOSIA向中国转移了BPS 916重型降落伞技术,中国根据这一技术生产自己的许可产品。BPS916载重量八吨,最大空投高度2500米,通常空投高度1500米,由4顶伞组成伞兵战车。
电视图像显示,中国生产的伞兵战车空投伞似乎采用火箭反向减速装置,没有在降落伞下安装气垫平台。通常SU-式重型伞由四个火箭反向减速装置在着地10米前遥控点火,降低伞兵战车着陆的震动与重力。
在如此小型的演练中,为何出现中国伞兵战车被颠覆的场面?笔者就此走访了莫斯科Moskovskii Universal,这是全俄唯一研制重型伞兵伞的企业。他们声称乌克兰的重型伞技术已经过时,火箭助降的方式首先成本昂贵,同时安全性不如气垫助降。定时火箭点火装置出现问题之后,空降中的战车就可能失去平衡。Moskovskii Universal的专家声称,他们目前进一步改进气垫助降方式,即把过去的整体气垫充气方式,改良成二元分离式气垫充气,这样可以在重型伞兵战车着陆10米前更加快速充气,同时有助于气垫平衡。通过这样的改良,俄罗斯伞兵战车的最低空降高度已由过去的400米降低到300米。
多用途战斗机的战术攻击问题
再看中国空军在此次演习中对SU-30MKK和SU-27UBK战斗机的运用,它们不断在空中发射S13或者S8型火箭,实在是中看不中用。1996年军事演习中,中国空军采用SU-27SK战斗机作类似低级攻击的做法,就受到笔者的嘲笑。相比之下,这次演习中,俄军只出动了一架SU-24M战术攻击机,发射了Kh29T电视制导空空导弹,非常老练而有吸引力。
SUKHOI/KHAAPO编纂的SU-30MKK手册,介绍SU-30MKK用作“无诱导炸弹攻击”模式时的标准配置,可以是每次携带4个S8或者S13火箭发射筒。当然,SUKHOI不主张用如此昂贵的多用途战斗机作如此低级的战术攻击。这是MI-24武装直升机或SU-25攻击机的任务,而不是缺乏装甲保护、机体庞大的SU-30MKK的职能。为SU-30MKK换装H001VE型雷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增加“对地精确攻击火控信道”的方式,提高H001E雷达的功能,进而使苏30MKK具备导弹、制导炸弹精确攻击的能力。至于拿教练型双座SU-27UBK演练同样的战法更是离谱。
令人不解的战术动作比比皆是,诸如在如此高强度的登陆演习作战中,采用冲锋舟运载抢滩部队的做法,美俄军队早在1970年代就演练了大规模超视距登陆的战术课题,而冲锋舟速度较慢、火力有限。
至于中国官方媒体关于039A潜水舰水下发射反舰导弹的报道,仔细分析其间,似乎已经采用数据链技术,能够达到齐射的水下饱和攻击效果,确实是进步。可是根据报道所称,为何又要打开潜水舰雷达搜索目标,这不等于说潜水舰在发射时候需要上浮到潜望镜深度?俄发射3M54E反舰导弹时候,首先得到来自卫星或者水面舰、飞机的目标指示,即所谓“初测”,随后潜水舰就可以在水下15米至20米深处实施发射,在导弹距离目标65公里至40公里处,弹载雷达会自动打开,以水平45度、上下正负10度扇面寻找攻击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仍需要以小学生的态度向俄军学习。
(作者为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简氏防卫周刊亚洲特派员)凤凰周刊 > 2005年27期(总196期)
文/特约撰稿员 平可夫
军演中的两国“温差”
中俄联合军演结束。笔者在莫斯科几乎全程观看了军演的电视画面与图片。俄电视台、平面媒体对这次军演的报道并非像中国媒体这么热情,存在极大的“温差”,感觉上至少半数以上的报道是指出中国军队存在的问题。
通过中俄军演,政治上的意义自然是多重的,首先说明两国战略关系正在升温之中。这是俄中战略空间同时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国进一步压缩的必然结果,这又促使了北京与莫斯科的接近。但是,正如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罗曼洛夫所强调的那样,俄罗斯不会把同中国的战略关系上升到结盟的地步,类似1950年代那样的同盟互助条约当下不会再有,将来也不会签订。因此,俄中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没有结盟条约的伙伴关系,这一点完全有别于日美安全联盟。
但是,中俄军演事实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军事意义。在中国军人的感情深处,是高度崇尚俄罗斯的装备和作战思想的,因此,中方提出“向俄军学习”的口号是真诚的。笔者认为,中国军队高层决定举行类似的军事演习,还有着更高的战略意图,那就是在实战中,在较透明的状况下锻炼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中国军队进步大,差距亦大
笔者这次在莫斯科,透过电视节目观看中俄军演,并同俄国军事专家进行交流,结论是:一、中国军队与过去的演习相比,大有进步;二、与北约甚至是俄罗斯的军演相比差距甚大。
首先是中方军队“进步”之说,具体体现在装备更新的快速,过去没有办法完成的诸多战术演练课题,现在由于得到了新的装备而能够体现新型战术意图了。根据笔者判断,从演习地点、装备使用状况、报道方式可以看出,这次中方投入演习的主角,应该是精锐的陆军第54集团军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主要配备了92型轮式装甲车。演习的想定是认真的,那就是检验轻型机械化师的登陆作战模式。
中方新型装备诸如105毫米轮式自动炮、伞兵战车、95式弹炮结合系统都投入了演习,以88G主战坦克为主体的坦克集群和Z9攻击直升机的协同演练,显然是着眼于空地一体战法研究,直升机的数量、密度比过去增加了。伞兵战车的空降作战、潜对舰导弹齐射似乎是首次在大规模演习中出现,轮式装甲车的两栖登陆、63G水陆两用坦克的波状冲击都比较有规模,而且诸多的战法是首次正式以“联合作战”的方式加以摸索。这是进步的一面。换句话说,是过去没有过的战法摸索。
但在此次联合军演中,中国军队与俄罗斯军队还有巨大差距。换句话说,若再度出现“苏军入侵中国”的情况,交战之下,俄军依然“瘦虎雄风在”。在局部战斗中,俄军依然能够夺取战役主动权。
首先看空降作战,俄军高度重视空降兵在“大纵深防御”、“大纵深进攻”作战中的主导作用。1930年8月,苏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首创了空降兵,并且1932年卡甫卡演习中首度运用。由于俄罗斯国土纵深辽阔,多次受到法国、德国的突然袭击,因此苏军高度重视部队机动作战。在叶利钦时代,空降兵师长出身的格拉乔夫大将甚至出任国防部长,可见俄军对空降兵的重视。
观察这次中国空降兵实施的首次伞兵战车的空投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空降兵的重装空投还处于摸索阶段。根据俄军消息来源声称,中方15军在演习中,共空投了12辆伞兵战车,1辆退出战斗。失败率为8.3%,超过了俄军1%的标准。最不可思议的是,中国的空降兵在着地以后甚至不携带武器。俄空降兵手册明文规定,轻机枪、反坦克火箭筒、AKM收缩式冲锋枪由个人携带空投。因为空降兵着陆之后,最有可能一边战斗,一边寻找自己的伞兵战车。这次演习,俄军第76空降师出动了BMD2伞兵战车,是可以连同驾驶员一起空投的,从BMD3开始,理论上全体成员可以一起随同伞兵战车空投,但是只进行过自愿性质的试验。而中国伞兵战车的空投过程,发现人、车是完全分离的,而且回收战车的士兵不携带冲锋枪之类的轻型武器。事实上,北方工业公司刚为中国伞兵开发了折叠式的反坦克火箭筒。
中国军队的降落伞依然落后
此外,中国军队的降落伞依然落后。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曾披露,乌克兰ARK,FEODOSIA向中国转移了BPS 916重型降落伞技术,中国根据这一技术生产自己的许可产品。BPS916载重量八吨,最大空投高度2500米,通常空投高度1500米,由4顶伞组成伞兵战车。
电视图像显示,中国生产的伞兵战车空投伞似乎采用火箭反向减速装置,没有在降落伞下安装气垫平台。通常SU-式重型伞由四个火箭反向减速装置在着地10米前遥控点火,降低伞兵战车着陆的震动与重力。
在如此小型的演练中,为何出现中国伞兵战车被颠覆的场面?笔者就此走访了莫斯科Moskovskii Universal,这是全俄唯一研制重型伞兵伞的企业。他们声称乌克兰的重型伞技术已经过时,火箭助降的方式首先成本昂贵,同时安全性不如气垫助降。定时火箭点火装置出现问题之后,空降中的战车就可能失去平衡。Moskovskii Universal的专家声称,他们目前进一步改进气垫助降方式,即把过去的整体气垫充气方式,改良成二元分离式气垫充气,这样可以在重型伞兵战车着陆10米前更加快速充气,同时有助于气垫平衡。通过这样的改良,俄罗斯伞兵战车的最低空降高度已由过去的400米降低到300米。
多用途战斗机的战术攻击问题
再看中国空军在此次演习中对SU-30MKK和SU-27UBK战斗机的运用,它们不断在空中发射S13或者S8型火箭,实在是中看不中用。1996年军事演习中,中国空军采用SU-27SK战斗机作类似低级攻击的做法,就受到笔者的嘲笑。相比之下,这次演习中,俄军只出动了一架SU-24M战术攻击机,发射了Kh29T电视制导空空导弹,非常老练而有吸引力。
SUKHOI/KHAAPO编纂的SU-30MKK手册,介绍SU-30MKK用作“无诱导炸弹攻击”模式时的标准配置,可以是每次携带4个S8或者S13火箭发射筒。当然,SUKHOI不主张用如此昂贵的多用途战斗机作如此低级的战术攻击。这是MI-24武装直升机或SU-25攻击机的任务,而不是缺乏装甲保护、机体庞大的SU-30MKK的职能。为SU-30MKK换装H001VE型雷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增加“对地精确攻击火控信道”的方式,提高H001E雷达的功能,进而使苏30MKK具备导弹、制导炸弹精确攻击的能力。至于拿教练型双座SU-27UBK演练同样的战法更是离谱。
令人不解的战术动作比比皆是,诸如在如此高强度的登陆演习作战中,采用冲锋舟运载抢滩部队的做法,美俄军队早在1970年代就演练了大规模超视距登陆的战术课题,而冲锋舟速度较慢、火力有限。
至于中国官方媒体关于039A潜水舰水下发射反舰导弹的报道,仔细分析其间,似乎已经采用数据链技术,能够达到齐射的水下饱和攻击效果,确实是进步。可是根据报道所称,为何又要打开潜水舰雷达搜索目标,这不等于说潜水舰在发射时候需要上浮到潜望镜深度?俄发射3M54E反舰导弹时候,首先得到来自卫星或者水面舰、飞机的目标指示,即所谓“初测”,随后潜水舰就可以在水下15米至20米深处实施发射,在导弹距离目标65公里至40公里处,弹载雷达会自动打开,以水平45度、上下正负10度扇面寻找攻击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仍需要以小学生的态度向俄军学习。
(作者为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简氏防卫周刊亚洲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