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解读 京给足拉氏面子 中国的天鹅肉是不能让你白吃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4:39:34
中国魅力”引来华盛顿内阁成员“倾情演出”
  
  最近,布什政府内阁成员悉数访华备受全世界广泛关注。
  
  我们看到了,今年以来美国政府高官“中国旅游团”接踵而来、高潮迭起。7月中旬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副国务卿佐利克、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贸易代表波特曼、农业部长约翰斯、太平洋舰队司令来了,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来了, 10月17日至19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来了。数周后,美国总统布什也将开始其就职后的第三次中国之行。
  
  中美之间如此频繁的高层交往在两国关系史上实属少见,而且还是“山姆大叔”主动“献媚”。
  
  华盛顿一直以“世界老大”为“标榜”,怎么能容忍“低能兄弟”欧洲盟友在中国舞台上“抢尽风光”呢?华盛顿心里在“自我壮胆”:美中高层正常沟通并不是于已不利,只是我想不想让它“畅通”。美中“情侣”关系并不是永远的“冷战”,只是我看到底是谁“憋不住”。
  
  毋容置疑,这神秘的“中国魅力”实在是难以抗拒,华盛顿真的“憋不住”了——尽管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和共同面对的挑战。
  
  如果说“中美关系迎来了又一个蜜月”,那么这个“蜜月”是蜜而不甜的。
  
  ●“主角中的主角”拉姆斯菲尔德:中国老兄,我又来了!
  
  ▲拉氏夹着“牛尾巴”走下“鹰坛”
  在“中国旅游团”的成员中,要说最风光的,莫过于跟北京“牛”了四年的五角大楼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生。
  
  这个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的73高寿的“老顽童”,终于走下美利坚合众国狂傲的“鹰坛”,夹着“牛尾巴”怀着“橄榄技”极不情愿地向北京招招手:中国老兄,我又来了!
  
  为什么说拉姆斯菲尔德“极不情愿”呢?连火星人都知道,拉姆斯菲尔德是华盛顿著名的“鹰派”,一直主张对北京实施强硬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在他任职的几年来,中美关系由以前克林顿政府的“战略伙伴”蜕化为布什政府的“复杂关系”,中国现在处于建国以来受到来自美国“势力圈”最严峻的“合围”之中,他的影响力 “非同小可”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拉姆斯菲尔德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一个助手日前透露说,美国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组成了一个“切尼-拉姆斯菲尔德集团”,这个小集团掌控了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现在布什总统不得不“默认”中国的崛起,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关系。这回“多情又开明”的布什所以下了“狠心”给“花岗岩”的拉姆斯菲尔德“施加”了压力,只因为胡锦涛在纽约给布什留下了“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紧迫感。
  
  布什固然是主角,但拉姆斯菲尔德才是“主角中的主角”——因为冰山的一角“军事关系”化冻的话,中美关系也就“明朗”了。
  
  ▲北京“史无前例”地给足了拉氏“面子”
  拉姆斯菲尔德最大的“功劳”是:让中美关系“阳痿”了好几年,也让中国军力和科技“坚强”了一大步。正当他准备为自己这一“战绩”要向布什“请功”的时候,却发觉自己的思维已经回到了“旧石器时代”。
  
  这枚“军功章”还得由北京“颁发”吧。
  
  大家都看到了,北京“史无前例”地给足了拉氏“面子” ,让他参观美国人最神往也最恐惧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部” 。其实,北京第一次向外国人开放这一“神秘领地”,与其说是对拉姆斯菲尔德“被迫”改变了其中国看法的“以资鼓励”,不如说是北京摸透了对方的心理、作出了富有远见的“战略调整”。原先由朱虎成将军“透露”中国具备“核攻击”能力,现在再让你拉姆斯菲尔德亲临其境“目睹”那些“核东东”的按纽。
  
  当然,北京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华盛顿的“好奇心”,让美国人在这种公开的“透明度”中真正了解中国的实力,最终在这一“明摆”着的“威慑”下“心平气和”地接受中国的“价码”。
  
  很明显,中国的“天鹅肉”是不能让你白吃的。
  
  ▲拉氏借机补修“中国式”之课“不幸言中”
  BBY曾在一篇评述《何必讳言“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威胁”》中,提到过中共党校应该给美国政客们补上一课“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式”,没想到“不幸言中”,而且滑稽的是:第一个“美国学员”竟然是一直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生。
  
  北京怎么会让拉姆斯菲尔德在短短的三天访问日程中与中共党校“沾边”呢?其实这个“巧妙”的安排,与参观“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部”一样地不同寻常。中共党校一直是培养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乃至未来领导人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最高决策层制定各种政策的“发源地”和“传播者”。通过参观中共党校并与那些“特殊”学员们的交流,让拉氏感受一下社会主义“中国式” 是怎么“出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让华盛顿真正地更多的了解中国,以做出更好的判断,准确和合理地“矫正”对华战略定位和现行对华政策——中共党校的“亲情义务教育”不可小视,这不过是北京“感动美国”系列的“初露锋芒”。
  
  ●中国人的“盛宴”没白摆,拉氏的“中国游” 没白来
  
  我们注意到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拉姆斯菲尔德冒险踏上中国土地”中说到,鉴于中国致力于本国军事现代化,拉姆斯菲尔德应该问自己如下这些问题:
  
  “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应该具备全方位的军事能力?为什么中国的海军不能拥有在周边几百海里范围内保护自己海上贸易或能源运输的能力?为什么中国的空军不能拥有在自己东或南中国海保护自己领空或海域的能力?为什么中国不该发展能够实施第二次核打击的能力?为什么中国不该拥有制止自己的主权领土(比如台湾)分裂出去等突发军事事件的能力?”
  
  “如果拉姆斯菲尔德是中国国防部长,难道他就不会这样做吗?”
  
  
  北京以少见的高规矩“盛宴”接待拉姆斯菲尔德先生,就是为了让他自己得到上述问题的肯定答案。从拉姆斯菲尔德因伊拉克“三年泥潭”、朝鲜“六方会谈”、伊朗“核游戏”所“自闭” 已久的脸上,以及胡锦涛几句“比头几年更年轻了”的夸奖中,我们认为中国人的“盛宴”没白摆,拉氏的“中国游” 也没白来。
  
  ●中美之间的“问题”无非就是军事走向对抗或合作的问题
  
  中美之间的“问题”,说到底无非就是军事走向对抗或合作的问题。处理好了这一问题,中美关系就会“全盘皆活”。
  
  所以我们不得不对“军权在握”的拉姆斯菲尔德先生“情有独钟”。那么他在中国的这三天“微服私访”,能否会象北京期望那样“有助于美国军方增加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减少对中国的战略误判,也将有助于消除美方对中国的猜忌”呢?
  
  我们看到了笑脸的“灿烂”,也听到拉姆斯菲尔德的“肺腑之言”:“美国希望能在国际体系中有一个强大而和平的伙伴,希望这个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起码,拉氏传递的不是继续对抗的“讯号”。
  
  ●“中国威胁论”和“假想敌论”还会继续蔓延
  
  毫无疑问,把拉姆斯菲尔德“拉下了水”,也就把握了美国的政策“风向”。
  
  
  当然,拉姆斯菲尔德访华标志着中美军事交流得到了实质性恢复,只是中美关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即使布什11月份造访中国后,依然阻挡不了“中国威胁论” 和“假想敌论”的继续蔓延,也阻挡不了美国海空军“精锐”的东亚集结以及美国军事力量对中国“后屁股”前苏联独联体国家的掺透。一是五角大楼必须给国会每年批准军费预算找出“最佳借口”,二是五角大楼必须让美国的海空军干点“正经事”,三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当然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给自己的国家找一个极具威胁的“假想敌”,让自己的国民永远有一种“忧患意识”。美国人始终清醒地记得曾经的“耻辱”和“阶级仇民族恨”,同时也明白如何寻找力量的源泉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威胁论”和“假想敌”给人的启示再明白不过了:一个没有“敌人”的民族是没有斗志的,一个没有斗志的民族是没有凝聚力的,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是难以战胜敌人的。
  
  这就是美国人或日本人不停地渲染“威胁论”和“假想敌”的“居安思危”意识,而这正是“安逸”的现代中国人正在丢失的“阶级觉悟”和“传家宝”。
  
  ●中美“蜜月”让“山姆大叔”的老舅和老表“彻夜难眠”
  
  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已经不是美国利益集团及西方社会的“专利”。中国人用不着“剽窃”,但必须要把这一“财富”灵活地充分运用到“世界革命”的实践中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发展不仅关涉两国切身利益,也极大地影响世界的和平、稳定、进步和发展。对此,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已开始有了“默契”。
  
  只要符合本国的最大利益,任何盟友或敌人都有可能转化为另一面。这一次拉姆斯菲尔德就“路过家门而不入”:没有“顺道”探访老舅日本,甚至一声都没“哼”。尽管这与近来美军驻日基地问题有关,但我们可以恻见到利益的“无穷威力”和“六亲不认”。
  
  老表台湾的陈水扁也是“彻夜难眠”:美国忙着与大陆“蜜月”也顾及不了他的“死活”,“过境美国”的“寒风凄雨”,“军购案”的无法通过让美国恼怒到发出了 “放弃协防台湾”的“通牒令”,那个“和促法”更让他简直“热血沸腾”了。BBY所作过的评述《台湾版“反分裂法”已具雏形》现在真的“应验”了,陈水扁近日发誓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要阻止“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草案”的通过,否则他自己的“政治生涯”真的要让马克思老大爷“签发”了。
  
  这就是所谓“永远的利益”美国式典型的“移情别恋”。北京应该更加善于“知对方之彼”“取他人之长”,在中美这一“蜜月”期间尽量“满足”对方的“利益欲望”而获取自己最大的永远的利益。
  
  ●“无奈”地接受“中国崛起”是最佳选择
  
  布什政府上台这些年来,中美在世界舞台上你来我往地过了无数次“狠招”,以往大都是中国人处于下风。而这一两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韬光养晦”和“潜心修炼” 已到??力的日益增强,已经让华盛顿“乱了方寸”和“情不自禁”。“拉姆斯菲尔德式”的“遏制”反而让中国更加富有活力和生机,甚至最后真的会让美国“引火自焚”。
  
  尽管作为国防部长高级顾问、中国问题专家、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的主笔白邦瑞先生“捕风捉影”地认为: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就是“卧薪尝胆”的现代版,美国必须避免中国在条件成熟之后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就是说,在中国能够跟美国“平起平坐”之前,就“毫不留情”地把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是,已经“晚”了。在北京最高决策层凝聚了中华民族各路门派“武术精华”的“软硬功”面前,美国的“霸权逻辑”已难奏效。小小的伊拉克“酒宴”至今还没“撤席”呢,一个“中华大帝”已经摆到“美利坚餐桌”上了,但却是一个活生生的斗士。
  
  布什十分清醒地知道,华盛顿现在唯一可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奈”地接受“中国崛起”。这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无论你让中国“对抗崛起”还是“和平崛起”,中国在几十年后赶上或超过美国已经是“政治局内定”的了,除非几百岁的“山姆大叔”装成傻子。
  
  正如美国一位学者霍金斯先生所说的一样:拉姆斯菲尔德能够抽空走访中国,意味着美国目前并不特别操心全球其他区域的情况。当然,访问也显示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言下之意,中国是美国的“特别操心”。布什不得不关注“风情万种”的中国,不关注中国就等于不关心自己的政治生涯和美国的命运。
  
  ●“公开”就是最佳的“说服力”
  
  我们还注意到“央视”就直播“神六”是否泄密的解说:“我们得到的指导思想是航天工程的研究成果应该全世界共享,以人类共有的智慧,推进探索航天科学的发展”。
  
  好一个“得到的指导思想”,这与BBY《何必讳言“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威胁”》所述“不谋而合”。这完全看到北京高层终于理解“透”了美国人强调和喜欢 “公开信息”的“魅力所在”,所以就不难理解这个“得到的指导思想”以及把“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部”公开给拉姆斯菲尔德的“良苦用心”了。
  
  我们主张不必讳言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具备的“潜在威胁”能力,西方国家喜欢你直爽也害怕你直爽。强大固然是真正的资本和威慑,但在你还没有强大到拥有“资本”的时候,“公开”就是最佳的“说服力”,最起码是“潜在的说服力”。
  
  中国既要有更多的实力“公开”,又要保持适度的“神秘感”,让美国永远都有一种“风情挡不住”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是否掺杂着折服或恐惧,那只有华盛顿自己“心领神会”了。
  
  ●“中国魅力”永远倾倒“美国牛仔”
  
  既然拉姆斯菲尔德愿意为“中国魅力”走下了“鹰坛”,那么中美这段“蜜月”自然还会随着布什的来访掀起一个“小高潮”。
  
  即使华盛顿只是想走个“场面”,北京高层自然还会让“浪漫”的“美国牛仔”感受更多的“中式新玩意”。利益至上的美国人终究会“欲罢不能”的感叹:谁想到这个“东方睡狮”“打扮打扮”后,也是魅力难挡、强甲一方的“帅哥”一个呢。
  
  华盛顿十分清楚,独领风骚的“中国魅力”不会就那么轻易消退的。中国魅力”引来华盛顿内阁成员“倾情演出”
  
  最近,布什政府内阁成员悉数访华备受全世界广泛关注。
  
  我们看到了,今年以来美国政府高官“中国旅游团”接踵而来、高潮迭起。7月中旬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副国务卿佐利克、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贸易代表波特曼、农业部长约翰斯、太平洋舰队司令来了,10月14日,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来了, 10月17日至19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来了。数周后,美国总统布什也将开始其就职后的第三次中国之行。
  
  中美之间如此频繁的高层交往在两国关系史上实属少见,而且还是“山姆大叔”主动“献媚”。
  
  华盛顿一直以“世界老大”为“标榜”,怎么能容忍“低能兄弟”欧洲盟友在中国舞台上“抢尽风光”呢?华盛顿心里在“自我壮胆”:美中高层正常沟通并不是于已不利,只是我想不想让它“畅通”。美中“情侣”关系并不是永远的“冷战”,只是我看到底是谁“憋不住”。
  
  毋容置疑,这神秘的“中国魅力”实在是难以抗拒,华盛顿真的“憋不住”了——尽管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和共同面对的挑战。
  
  如果说“中美关系迎来了又一个蜜月”,那么这个“蜜月”是蜜而不甜的。
  
  ●“主角中的主角”拉姆斯菲尔德:中国老兄,我又来了!
  
  ▲拉氏夹着“牛尾巴”走下“鹰坛”
  在“中国旅游团”的成员中,要说最风光的,莫过于跟北京“牛”了四年的五角大楼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生。
  
  这个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的73高寿的“老顽童”,终于走下美利坚合众国狂傲的“鹰坛”,夹着“牛尾巴”怀着“橄榄技”极不情愿地向北京招招手:中国老兄,我又来了!
  
  为什么说拉姆斯菲尔德“极不情愿”呢?连火星人都知道,拉姆斯菲尔德是华盛顿著名的“鹰派”,一直主张对北京实施强硬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在他任职的几年来,中美关系由以前克林顿政府的“战略伙伴”蜕化为布什政府的“复杂关系”,中国现在处于建国以来受到来自美国“势力圈”最严峻的“合围”之中,他的影响力 “非同小可”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拉姆斯菲尔德真的那么神通广大吗?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一个助手日前透露说,美国副总统切尼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组成了一个“切尼-拉姆斯菲尔德集团”,这个小集团掌控了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现在布什总统不得不“默认”中国的崛起,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关系。这回“多情又开明”的布什所以下了“狠心”给“花岗岩”的拉姆斯菲尔德“施加”了压力,只因为胡锦涛在纽约给布什留下了“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紧迫感。
  
  布什固然是主角,但拉姆斯菲尔德才是“主角中的主角”——因为冰山的一角“军事关系”化冻的话,中美关系也就“明朗”了。
  
  ▲北京“史无前例”地给足了拉氏“面子”
  拉姆斯菲尔德最大的“功劳”是:让中美关系“阳痿”了好几年,也让中国军力和科技“坚强”了一大步。正当他准备为自己这一“战绩”要向布什“请功”的时候,却发觉自己的思维已经回到了“旧石器时代”。
  
  这枚“军功章”还得由北京“颁发”吧。
  
  大家都看到了,北京“史无前例”地给足了拉氏“面子” ,让他参观美国人最神往也最恐惧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部” 。其实,北京第一次向外国人开放这一“神秘领地”,与其说是对拉姆斯菲尔德“被迫”改变了其中国看法的“以资鼓励”,不如说是北京摸透了对方的心理、作出了富有远见的“战略调整”。原先由朱虎成将军“透露”中国具备“核攻击”能力,现在再让你拉姆斯菲尔德亲临其境“目睹”那些“核东东”的按纽。
  
  当然,北京的目的就是要“满足”华盛顿的“好奇心”,让美国人在这种公开的“透明度”中真正了解中国的实力,最终在这一“明摆”着的“威慑”下“心平气和”地接受中国的“价码”。
  
  很明显,中国的“天鹅肉”是不能让你白吃的。
  
  ▲拉氏借机补修“中国式”之课“不幸言中”
  BBY曾在一篇评述《何必讳言“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威胁”》中,提到过中共党校应该给美国政客们补上一课“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式”,没想到“不幸言中”,而且滑稽的是:第一个“美国学员”竟然是一直极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生。
  
  北京怎么会让拉姆斯菲尔德在短短的三天访问日程中与中共党校“沾边”呢?其实这个“巧妙”的安排,与参观“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部”一样地不同寻常。中共党校一直是培养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乃至未来领导人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最高决策层制定各种政策的“发源地”和“传播者”。通过参观中共党校并与那些“特殊”学员们的交流,让拉氏感受一下社会主义“中国式” 是怎么“出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让华盛顿真正地更多的了解中国,以做出更好的判断,准确和合理地“矫正”对华战略定位和现行对华政策——中共党校的“亲情义务教育”不可小视,这不过是北京“感动美国”系列的“初露锋芒”。
  
  ●中国人的“盛宴”没白摆,拉氏的“中国游” 没白来
  
  我们注意到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拉姆斯菲尔德冒险踏上中国土地”中说到,鉴于中国致力于本国军事现代化,拉姆斯菲尔德应该问自己如下这些问题:
  
  “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应该具备全方位的军事能力?为什么中国的海军不能拥有在周边几百海里范围内保护自己海上贸易或能源运输的能力?为什么中国的空军不能拥有在自己东或南中国海保护自己领空或海域的能力?为什么中国不该发展能够实施第二次核打击的能力?为什么中国不该拥有制止自己的主权领土(比如台湾)分裂出去等突发军事事件的能力?”
  
  “如果拉姆斯菲尔德是中国国防部长,难道他就不会这样做吗?”
  
  
  北京以少见的高规矩“盛宴”接待拉姆斯菲尔德先生,就是为了让他自己得到上述问题的肯定答案。从拉姆斯菲尔德因伊拉克“三年泥潭”、朝鲜“六方会谈”、伊朗“核游戏”所“自闭” 已久的脸上,以及胡锦涛几句“比头几年更年轻了”的夸奖中,我们认为中国人的“盛宴”没白摆,拉氏的“中国游” 也没白来。
  
  ●中美之间的“问题”无非就是军事走向对抗或合作的问题
  
  中美之间的“问题”,说到底无非就是军事走向对抗或合作的问题。处理好了这一问题,中美关系就会“全盘皆活”。
  
  所以我们不得不对“军权在握”的拉姆斯菲尔德先生“情有独钟”。那么他在中国的这三天“微服私访”,能否会象北京期望那样“有助于美国军方增加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减少对中国的战略误判,也将有助于消除美方对中国的猜忌”呢?
  
  我们看到了笑脸的“灿烂”,也听到拉姆斯菲尔德的“肺腑之言”:“美国希望能在国际体系中有一个强大而和平的伙伴,希望这个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起码,拉氏传递的不是继续对抗的“讯号”。
  
  ●“中国威胁论”和“假想敌论”还会继续蔓延
  
  毫无疑问,把拉姆斯菲尔德“拉下了水”,也就把握了美国的政策“风向”。
  
  
  当然,拉姆斯菲尔德访华标志着中美军事交流得到了实质性恢复,只是中美关系“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即使布什11月份造访中国后,依然阻挡不了“中国威胁论” 和“假想敌论”的继续蔓延,也阻挡不了美国海空军“精锐”的东亚集结以及美国军事力量对中国“后屁股”前苏联独联体国家的掺透。一是五角大楼必须给国会每年批准军费预算找出“最佳借口”,二是五角大楼必须让美国的海空军干点“正经事”,三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当然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给自己的国家找一个极具威胁的“假想敌”,让自己的国民永远有一种“忧患意识”。美国人始终清醒地记得曾经的“耻辱”和“阶级仇民族恨”,同时也明白如何寻找力量的源泉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威胁论”和“假想敌”给人的启示再明白不过了:一个没有“敌人”的民族是没有斗志的,一个没有斗志的民族是没有凝聚力的,一个没有凝聚力的民族是难以战胜敌人的。
  
  这就是美国人或日本人不停地渲染“威胁论”和“假想敌”的“居安思危”意识,而这正是“安逸”的现代中国人正在丢失的“阶级觉悟”和“传家宝”。
  
  ●中美“蜜月”让“山姆大叔”的老舅和老表“彻夜难眠”
  
  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已经不是美国利益集团及西方社会的“专利”。中国人用不着“剽窃”,但必须要把这一“财富”灵活地充分运用到“世界革命”的实践中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发展不仅关涉两国切身利益,也极大地影响世界的和平、稳定、进步和发展。对此,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已开始有了“默契”。
  
  只要符合本国的最大利益,任何盟友或敌人都有可能转化为另一面。这一次拉姆斯菲尔德就“路过家门而不入”:没有“顺道”探访老舅日本,甚至一声都没“哼”。尽管这与近来美军驻日基地问题有关,但我们可以恻见到利益的“无穷威力”和“六亲不认”。
  
  老表台湾的陈水扁也是“彻夜难眠”:美国忙着与大陆“蜜月”也顾及不了他的“死活”,“过境美国”的“寒风凄雨”,“军购案”的无法通过让美国恼怒到发出了 “放弃协防台湾”的“通牒令”,那个“和促法”更让他简直“热血沸腾”了。BBY所作过的评述《台湾版“反分裂法”已具雏形》现在真的“应验”了,陈水扁近日发誓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要阻止“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草案”的通过,否则他自己的“政治生涯”真的要让马克思老大爷“签发”了。
  
  这就是所谓“永远的利益”美国式典型的“移情别恋”。北京应该更加善于“知对方之彼”“取他人之长”,在中美这一“蜜月”期间尽量“满足”对方的“利益欲望”而获取自己最大的永远的利益。
  
  ●“无奈”地接受“中国崛起”是最佳选择
  
  布什政府上台这些年来,中美在世界舞台上你来我往地过了无数次“狠招”,以往大都是中国人处于下风。而这一两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韬光养晦”和“潜心修炼” 已到??力的日益增强,已经让华盛顿“乱了方寸”和“情不自禁”。“拉姆斯菲尔德式”的“遏制”反而让中国更加富有活力和生机,甚至最后真的会让美国“引火自焚”。
  
  尽管作为国防部长高级顾问、中国问题专家、2005年《中国军力报告》的主笔白邦瑞先生“捕风捉影”地认为: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政策就是“卧薪尝胆”的现代版,美国必须避免中国在条件成熟之后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也就是说,在中国能够跟美国“平起平坐”之前,就“毫不留情”地把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是,已经“晚”了。在北京最高决策层凝聚了中华民族各路门派“武术精华”的“软硬功”面前,美国的“霸权逻辑”已难奏效。小小的伊拉克“酒宴”至今还没“撤席”呢,一个“中华大帝”已经摆到“美利坚餐桌”上了,但却是一个活生生的斗士。
  
  布什十分清醒地知道,华盛顿现在唯一可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无奈”地接受“中国崛起”。这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无论你让中国“对抗崛起”还是“和平崛起”,中国在几十年后赶上或超过美国已经是“政治局内定”的了,除非几百岁的“山姆大叔”装成傻子。
  
  正如美国一位学者霍金斯先生所说的一样:拉姆斯菲尔德能够抽空走访中国,意味着美国目前并不特别操心全球其他区域的情况。当然,访问也显示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言下之意,中国是美国的“特别操心”。布什不得不关注“风情万种”的中国,不关注中国就等于不关心自己的政治生涯和美国的命运。
  
  ●“公开”就是最佳的“说服力”
  
  我们还注意到“央视”就直播“神六”是否泄密的解说:“我们得到的指导思想是航天工程的研究成果应该全世界共享,以人类共有的智慧,推进探索航天科学的发展”。
  
  好一个“得到的指导思想”,这与BBY《何必讳言“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威胁”》所述“不谋而合”。这完全看到北京高层终于理解“透”了美国人强调和喜欢 “公开信息”的“魅力所在”,所以就不难理解这个“得到的指导思想”以及把“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司令部”公开给拉姆斯菲尔德的“良苦用心”了。
  
  我们主张不必讳言自己的军事实力和具备的“潜在威胁”能力,西方国家喜欢你直爽也害怕你直爽。强大固然是真正的资本和威慑,但在你还没有强大到拥有“资本”的时候,“公开”就是最佳的“说服力”,最起码是“潜在的说服力”。
  
  中国既要有更多的实力“公开”,又要保持适度的“神秘感”,让美国永远都有一种“风情挡不住”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是否掺杂着折服或恐惧,那只有华盛顿自己“心领神会”了。
  
  ●“中国魅力”永远倾倒“美国牛仔”
  
  既然拉姆斯菲尔德愿意为“中国魅力”走下了“鹰坛”,那么中美这段“蜜月”自然还会随着布什的来访掀起一个“小高潮”。
  
  即使华盛顿只是想走个“场面”,北京高层自然还会让“浪漫”的“美国牛仔”感受更多的“中式新玩意”。利益至上的美国人终究会“欲罢不能”的感叹:谁想到这个“东方睡狮”“打扮打扮”后,也是魅力难挡、强甲一方的“帅哥”一个呢。
  
  华盛顿十分清楚,独领风骚的“中国魅力”不会就那么轻易消退的。
“不让一个鹰派落下”--中国“智取”拉姆斯菲尔德华盛顿观察》周刊李焰
  
  
  “在拉姆斯菲尔德的北京之行中,中国对他礼遇有佳。拉氏在会见胡锦涛时并没有起什么争论,台湾问题连提都没提。我甚至有点怀疑中国人对拉氏太过谨慎,以至让会谈气氛过于闲散。或者,这是美方此次的处事之道。”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项目(China Initiative)主任杰夫里·贝德(Jeffrey A. Bader)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但我想,直接对话应该能软化一点中美间的歪曲和负面评价。”
  
  2005年10月1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抵达北京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他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举行了一系列会谈,还史无前例地走访了中国“二炮”(第二炮兵)的导弹防御指挥中心。具有历史意义的是,这是这位华盛顿数一数二的对华强硬派在他担任国防部长后第一次到访北京。
  
  “拉氏上台后,对中国军事一向采取‘冷处理’。作为力量对比偏弱的一方,中国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让一个鹰派落下’(Don’t left one hawk behind),善待拉姆斯菲尔德。中国要慢慢来,在布什政府尚有的两年半时间里尽量松弛双方在政治军事上的紧张局势。”美国魏登堡大学(Wittenberg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于滨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为敏感的中美军事关系支了一招。
  
  用礼遇软化鹰派
  
  “这次拉氏能到中国参观二炮总部,并在中央党校讲话,可以说中国给足了他面子。这也是中方致力于化解美国鹰派对华敌意的努力。”于滨分析说,“二炮之行主要的意义是象征性和礼节性的。其最直接的目的是为布什下个月的北京之行创造良好的氛围”。于滨强调,“拉姆斯菲尔德来华,中方还有另外三个目标:首先是通过增加透明度软化‘鹰派’的立场;其次是借此机会重申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场;最后,从我的个人观点看,解放军热衷于发展和美国同行间更紧密、更广泛的军对军关系。”
  
  于滨不忘指出拉姆斯非尔德对华一向的“鹰派”做法:“拉姆斯菲尔德上任后,对中国的态度消极和反感。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Asian 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本来每年都在夏威夷的檀香山举行一次会议,中美很多军方代表借此机会进行交流。克林顿时代,美国国防部副部长还曾经来过。但是拉氏上台后,觉得这个论坛太偏向于中国,要求大陆和台湾的代表轮流来。这在根本上破坏了中国的基本原则,中方一怒之下不来了,两国的军事交流走向谷底。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双方关系更加恶化。从某种层面说,9.11事件‘救’了日益激化的中美矛盾,让美国将注意力转向了中东。”
  
  “我不认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美国国防大学(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国家安全政策系主任伯纳德·柯尔(Bernard Cole)却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达了同于滨相反的观点,“但是他已经重申过,中国的隐蔽(secretiveness)严重妨碍了邻国理解其意图的能力。拉姆斯菲尔德指出,北京方面若能更加公开,将减少(外界)对其意图的怀疑。”
  
  贝德可算是于滨和柯尔之间的中间派,他认为:“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国防部整个文官管理层长时期内都十分怀疑与中国建立军事关系的价值,对发展迅速而广泛地双边交流频频阻挠。但此次访华时,拉姆斯菲尔德表示他支持中美两军发展各种形式的友好关系。这应该能为未来的双边互动加一把油,并让拉氏的鹰调多少软化一点,和布什政府中的其它部门在对华政策上保持同调,虽然他有时说话会出格。”
  
  于滨认为:“在美国的政治圈中,拉姆斯菲尔德不算是新保守主义者(新保派多是一些极其注重意识形态的文人),而是一个强硬的保守派。他和副总统切尼一样,极其反华,但也知道要量力而行。看到中国的崛起,明白要务实地处理问题。另外,他这次肯来中国,也有两年来白宫向国防部施加的压力。国务卿赖斯上台后,希望在她任内能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我想,赖斯向布什吹的风也会多少影响拉氏访华的。”
  
  “事实上,国防部长在发表讲话时往往会比其它政府官员强硬,这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因为从他的视角会看到更多的军事问题。当然,他常常会被其它国家认为是‘煽风点火’的那一位,”贝德从广义的角度解释道。
  
  即使中国的努力能软化鹰派,但按于滨的说法,中方此次展示的所有诚意不可能彻底融化中美关系中的“坚冰”。
  
  “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给予的透明度仍然不是很满意,他想要更多。”他说,“从某一方面说,中方的努力对美国的新保守主义和极端保守主义者而言,不会有什么意味深长的影响,这些人现在正主导着美国的国防政策。而美国鹰派对于解放军意图和能力的深度不信任,不可能通过一次访问被削弱。直到最近,拉姆斯菲尔德还坚持说,所有和解放军之间的互动都必须得到他的批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拉氏能到中国一行,本身就是个好兆头。即使是谨慎的柯尔,也不得不承认,“中美之间的高层互访对中美关系的确是有益的。”
  
  疲软的中美军事交流
  
  “军事交流是中美关系中最薄弱的一环。”兼任上海美国研究中心(Shanghai Institute of American Studies)高级研究员及复旦大学客座学者的于滨感慨道,“两国关系好的时候,军事上的互动已是最弱;两国关系不好的时候,军事交流是第一个走下坡路的。”
  
  更确切地讲,于滨认为:“中美间只有经济社会关系是在向积极方面方展,政治、战略、军事关系都远远落后(从概念上说,这恰恰和中俄关系相反。中俄两国的政治、战略、军事关系远远好于双方的经济社会关系)。今年八月,中美开启了‘高层对话’,被中方描述为战略对话。但美国一方则坚持说,这不是战略性的,因为‘战略’一词仅适用于美国的盟友。”
  
  其实,美国人在交往中自有他们的顾虑,就像贝德所言:“我并不是说,双边交流的闸门因为此次拉氏的访华会突然打开。我希望互动还是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逐一细察。”
  
  “拉姆斯菲尔德总觉得和中国军方交流没意思。双方在交往中不平等。美方的军事透明度高,中国代表团来访问时收获往往比较大。相反,美军则因为中国军方的保密而‘吃了亏’。”于滨深入剖析道。
  
  正因为此,贝德认为:“拉姆斯菲尔德能到二炮指挥部去看看很有用。美国国防部对于中美交流已经非常气馁了。美方总是把门大开,邀请中方前来参观,但是中国从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习惯,不愿对外公开自己的军事项目。因此,拉氏访华是个很重要的标志,让中国人明白,他们必须要美国人展示诚意,证明中美关系是双边互惠的。”
  
  然而,于滨从一个“弱国”的立场为中国辩护道:“我的理解是,每个国家都是有保留的。美国愿意让中方参观五角大楼,但是不会带他们去导弹发射井。另外,中国作为弱国,不可能将自己的所有军事能力都公开。另外,美方代表团到了中国,既傲慢又无知,根本对那里的东西不感兴趣,又瞧不起中国同行,往往没有虚心学习。因此,所获不多也有自己的责任。拉氏抱怨双方军事交流不对称,实际上是很多细节问题在作怪。”
  
  “中美之间的军事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惨。”声称不代表供职的美国国防大学或是美国政府中的任何部门观点的柯尔,再次站到了于滨的对立面:“我觉得拉姆斯菲尔德希望通过他的访问让双方的关系公开而常规化。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室的长期目标是建立北京和华盛顿之间的热线,希望拉姆斯菲尔德的这次访问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于滨也承认:“中国到目前为止还不愿意建立中美军对军热线,一个理由是,解放军从没有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有过这样的交流。”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中国一直沿用的是党对军的绝对领导权,让军方进行直接热线对话会让文职官员非常敏感。解放军不愿意跨越文官领导的界线,而后者也不愿看到这一情况发生。于是,在使用这一交流形式时,中方显得十分谨慎。”于滨解释说,“但在实践中,美国早在冷战时期就和前苏联建立了核武器热线。中国和韩国也已经开始尝试军事热线交流了。”
  
  基于此,于滨认为:“虽然有某些顾虑存在,中美双方在一些战术议题,如意外、天灾或是早期预警系统的讨论中采取这一形式,或许是可能的。尤其是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希望通过电话交流解决某些技术性问题,制定统一的行动规则以避免未来的海上冲突。然而,中方更看重的是,这样的交流应该和两国战略信任同步增长。目前还不清楚双方高层的动向。这需要一个更融洽的外交氛围和更高层次的信任,问题在于这些条件在中美间并没有成熟。”
  
  核对峙:中国才是美国的目标
  
  高度的不信任不但妨碍了中美间坦诚的军事交流,更糟的是骨子里的敌对心态。按于滨的话说:美国的军事专家已有共识求求中国是其军事上的潜在敌人。
  
  “从结构上讲,美国在太平洋区域增援海军和空军的举动还在继续,进而展开战略平台部署(B-2轰炸机和俄亥俄级核潜艇),其射程都将亚洲大陆囊括在内。”于滨说,“拉姆斯菲尔德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的想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一个中国将军或是领导人的立场考虑,中国正面临着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进行越来越强大的军力部署。”
  
  纵观美国的核战略,他认为,中国有限的核威慑恰恰是美军对准的目标。
  
  “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漏洞百出。俄罗斯虽然不如从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有大量核弹头和精确发射技术,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的导弹要对付俄国远远不够。而那些所谓的‘流氓’国家所用有的核武器对于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来说根本就微不足道。朝鲜、伊朗和过去的利比亚虽然有核能力,但运载工具和核弹头并不能结合。以美国先进的技术而言,打击它们绰绰有余。反观中国,其仅有的几十个老式洲际弹道导弹系统ICBMs才是与美军旗鼓相当的假想敌。”于滨说。
  
  于滨进一步指出,“从所有迹象来看,美国导弹防御体系的部署在加快,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能力上。而中国有限的核威慑能力则相对在下降。因此,中国正积极发展海基和陆基导弹。如东风41就是潜水艇发射导弹,它使用固体燃料,能加大美国反导系统拦截的难度。往往当美军发现时,导弹已经在路上了,而反导弹系统则错过了起飞时的最佳拦截点。”
  
  根深蒂固的美日同盟
  
  早在拉姆斯菲尔德到达北京之前,细心的中文媒体就在猜测,为何号称美国铁杆盟友的日本不在拉氏的亚洲行程之内?表面因由是,由于美日双方在调整美军基地的战略意图问题上出现分歧,美国临时取消了拉氏原定于10月21日的访日安排,但有分析家已在担心,这是美日“蜜月期”结束的一个信号。
  
  “我不认为美国取消拉姆斯菲尔德的访日行程就是对美日关系的严重损伤,实际上两国关系在今年二月已经有了实质上的提高。我也不认为这次所谓的‘越顶外交’是一项深思熟虑的决定。拉姆斯菲尔德仅仅是没有时间罢了。”精研东北亚关系的于滨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真正的问题在于,东亚问题太复杂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参拜靖国社的举动上越来越疯狂。我怀疑他和中国摊牌不会是很久的事情。在这方面,日美已经准备好了,要建立一个军事化的日本。”
  
  基于此,他说:“美日关系非常深厚。外界报道两国是因为军事基地的战略调整有分歧才取消这次访问。但事实是,双方现在已经谈拢了这个问题。拉氏没去日本,很可能是一种战略模糊做法,在外交上虚晃一枪,其实并没有动到美日关系的根本。”
  
  贝德含蓄地回应了于滨的观点:“拉姆斯菲尔德的中国之行已经被耽误很久了。他坐镇国防部五年,还是第一次到北京去。同时,他和其它亚洲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多的联系,因此,我不认为这次在他的行程表中没有某些盟友会有什么特殊的深意。”
  
  “将中美关系放在亚太大框架下审视,美国手里攥着很多牌,若是把台湾问题的发条拧紧,中国将十分被动。而从亚洲军力对比看,中俄的战略联盟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而美日联盟则以美国为主导。美日更容易进行有针对性的联合军事行动。因此,中国并没有优势,只能智取,即善待鹰派。”于滨说。
  
  在拉氏的这次亚洲之行中,柯尔和于滨都都认为:中国是这次拉姆斯菲尔德亚洲之行的重点,其它几个国家不过是一带而过罢了。更深远的含义是,拉氏此行也是在为下个月布什总统访华铺路。
  
  “布什并不擅长外交,也很少看报了解国际形势。他往往凭着感觉走,在对别国的知晓中,就像一张白纸。”于滨形象地说,“如此来看,这是中国的一次机会。既然胡锦涛访美因为飓风而取消,两国可以通过这个机会来挽救一下。拉姆斯菲尔德走了这一趟,多少能向布什转达一些他在中国的见闻。”
还是那句话“谢谢潜水艇”的分享!
对中国的态度好象改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