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前的国共接触, 以及潘汉年 王明的行动 表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3:29:33


以下含个人分析及部分转载资料:

35/36年, 国民政府和苏联, 已有军事代表团级别接触, 进而引发国共合作的初步意向, 原因应该是国民政府已经察觉, 德国一方面自身军备扩张 产能不足,
再有就是和日本日益趋近 走向结盟,由此国民政府后续的国防装备订单, 根本就无以从德方取得确认落实, 这应该是国民政府转向和苏联接触 进而引发国共
初步合作意向的主要原因(以上属纯个人分析结论)。

1935年10月3日,王明决定派潘汉年和张浩(原名林育英)两人分别回国,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文件和对张闻天的任命。11月7日,张浩到达陕北。当
张浩已然到达陕北时,潘汉年还没有从莫斯科动身。接受王明让其回国的命令后,潘汉年先到共产国际情报部门学习“新编密码办法”和“第一套新编密码”,花去三
个月。

正在潘汉年打算启程时,南京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武官邓文仪在蒋介石授意下主动与王明接触,就国共再次合作的可能进行试探。王明命潘汉年代表中共与邓文
仪晤谈。潘、邓晤谈了三次,时间是1936年1月,最后商定于这年7月在南京举行国共正式会谈,国民党方面将由陈果夫、陈立夫出面。为使这个接触能继续下去,
王明让潘汉年赶紧回国,向张闻天报告谈判情况。

毛泽东对潘汉年晚回9个月很不满

1936年2月24日,潘汉年经列宁格勒,准备乘希腊客轮绕道香港回国。不料希腊政治情况突然变化,潘汉年到达香港时已是1936年5月中旬。这时距会见陈果夫的
时间已经很近了,先回陕北再去南京恐怕来不及了。于是潘汉年去了南京,打算自己代表中共与陈立夫谈判,但遭到陈立夫的拒绝。

潘汉年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的保安时已是8月7日。对于他比张浩晚回来9个月,没有尽快带回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密电码,毛泽东很不满。毛泽东对周恩来说:
“潘汉年这个人不知轻重,这么重要的密电码放在脑子里九个月,不积极返回中央根据地,把密码交给机要处后再去办别的事,却让我们在这里急等,耽误了大事,
这样的人‘不可信用’。”毛还说:“博古、王明很看重他,我看他是王明的人,对王明安排的任务比交密电码给中央还看得重。”

可以看出,早在1936年8月的时候,毛泽东就对潘汉年下过“不可信用”的断语。1955年4月在北京,不过是重复19年前在保安说过的话而已。(摘编自《钟山》《读书文摘》)

潘汉年如此不知轻重, 应该是王明耍花肠子, 故意让潘汉年久滞不回陕北(同样林育英就很快到达陕北),届时让陕北无从准备, 自己/甚至潘汉年, 就可以全
面代表国共和谈 顺势取代本土派; 因为冲程序 常理讲, 共方在本土和陈果夫 陈立夫等的和谈, 显而易见, 应该尽快和陕北中央沟通, 以便着手准备各项情报
工作 应对措施等;  如此程序 常理, 无论是王明, 还是潘汉年, 都不会不懂。。。。

可能是中统对TG情报比较成功的原因, 陈立夫知道此时的国际代表已近似橡皮图章,于是斩钉截铁, 拒绝潘汉年作全权代表, 附加条件应该就是必须要有本土派
一同参加和谈, 一下子把王/潘的热情打到冰点。陈或许还有加深陕北和国际派裂痕的意图, 但没想到这么一拖, 人算不如天算, 拖来了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爆
发之前, 张学良就已企图接近莫斯科。。。。)。

王明到陕北, 落魄成过街老鼠比较快, 或许就是陕北的情报系统, 同样掌握了王明企图绕开陕北 和炮党和谈 顺势代表中央的计划企图。(以上为个人分析)




以下含个人分析及部分转载资料:

35/36年, 国民政府和苏联, 已有军事代表团级别接触, 进而引发国共合作的初步意向, 原因应该是国民政府已经察觉, 德国一方面自身军备扩张 产能不足,
再有就是和日本日益趋近 走向结盟,由此国民政府后续的国防装备订单, 根本就无以从德方取得确认落实, 这应该是国民政府转向和苏联接触 进而引发国共
初步合作意向的主要原因(以上属纯个人分析结论)。

1935年10月3日,王明决定派潘汉年和张浩(原名林育英)两人分别回国,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文件和对张闻天的任命。11月7日,张浩到达陕北。当
张浩已然到达陕北时,潘汉年还没有从莫斯科动身。接受王明让其回国的命令后,潘汉年先到共产国际情报部门学习“新编密码办法”和“第一套新编密码”,花去三
个月。

正在潘汉年打算启程时,南京国民政府驻苏联大使馆武官邓文仪在蒋介石授意下主动与王明接触,就国共再次合作的可能进行试探。王明命潘汉年代表中共与邓文
仪晤谈。潘、邓晤谈了三次,时间是1936年1月,最后商定于这年7月在南京举行国共正式会谈,国民党方面将由陈果夫、陈立夫出面。为使这个接触能继续下去,
王明让潘汉年赶紧回国,向张闻天报告谈判情况。

毛泽东对潘汉年晚回9个月很不满

1936年2月24日,潘汉年经列宁格勒,准备乘希腊客轮绕道香港回国。不料希腊政治情况突然变化,潘汉年到达香港时已是1936年5月中旬。这时距会见陈果夫的
时间已经很近了,先回陕北再去南京恐怕来不及了。于是潘汉年去了南京,打算自己代表中共与陈立夫谈判,但遭到陈立夫的拒绝。

潘汉年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的保安时已是8月7日。对于他比张浩晚回来9个月,没有尽快带回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密电码,毛泽东很不满。毛泽东对周恩来说:
“潘汉年这个人不知轻重,这么重要的密电码放在脑子里九个月,不积极返回中央根据地,把密码交给机要处后再去办别的事,却让我们在这里急等,耽误了大事,
这样的人‘不可信用’。”毛还说:“博古、王明很看重他,我看他是王明的人,对王明安排的任务比交密电码给中央还看得重。”

可以看出,早在1936年8月的时候,毛泽东就对潘汉年下过“不可信用”的断语。1955年4月在北京,不过是重复19年前在保安说过的话而已。(摘编自《钟山》《读书文摘》)

潘汉年如此不知轻重, 应该是王明耍花肠子, 故意让潘汉年久滞不回陕北(同样林育英就很快到达陕北),届时让陕北无从准备, 自己/甚至潘汉年, 就可以全
面代表国共和谈 顺势取代本土派; 因为冲程序 常理讲, 共方在本土和陈果夫 陈立夫等的和谈, 显而易见, 应该尽快和陕北中央沟通, 以便着手准备各项情报
工作 应对措施等;  如此程序 常理, 无论是王明, 还是潘汉年, 都不会不懂。。。。

可能是中统对TG情报比较成功的原因, 陈立夫知道此时的国际代表已近似橡皮图章,于是斩钉截铁, 拒绝潘汉年作全权代表, 附加条件应该就是必须要有本土派
一同参加和谈, 一下子把王/潘的热情打到冰点。陈或许还有加深陕北和国际派裂痕的意图, 但没想到这么一拖, 人算不如天算, 拖来了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爆
发之前, 张学良就已企图接近莫斯科。。。。)。

王明到陕北, 落魄成过街老鼠比较快, 或许就是陕北的情报系统, 同样掌握了王明企图绕开陕北 和炮党和谈 顺势代表中央的计划企图。(以上为个人分析)


极有可能,以前好像看过一个材料还是纪录片上说蒋是宁可不和王明谈,要和朱毛谈,因为“他们是实力派,他们手里有红军”
国务顾问 发表于 2016-4-3 11:06
极有可能,以前好像看过一个材料还是纪录片上说蒋是宁可不和王明谈,要和朱毛谈,因为“他们是实力派,他们 ...

如果35/36年, 国际派和国民党方面的接触, 陕北很长时间都不知情, 那么很大程度上, 陕北中央一些有争议的决策 行动,
国际派在事实上就是难辞其咎, 比如西路军:  潘汉年到达陕北, 离西路军出发时间只有两个月, 而如果到达陕北的潘汉年,
向陕北中央隐瞒了国际派和国民政府方面的接触, 尤其隐瞒因其晚归, 以致陕北中央错过了36年7月的国共正式会晤而更长
时间不知情, 那么潘/王, 对很多相关事件, 责任是相当之大。
大局观不强,或者说没把红军当回事,有挟洋自重的心理。
潘汉年的回国时间, 和林育英错开, 在林育英到达陕北后再出发, 是对的;  但有林育英使用的快捷回国路线
不走, 偏绕个大圈子回国, 以安全为理由, 似乎说不通, 因为莫斯科和陕北的人员往来, 基本走的都是和林
育英回国近似的路线。
楼主的看法相当准确,潘在当时可能认为王代表正统!
个人感觉潘的背景太复杂,克格勃在土共内部没有代理人不可能。
蒋的认识还是对的
zhepro 发表于 2016-4-5 10:35
蒋的认识还是对的
毛和蒋, 有一点多少共同, 那就是对“洋国际”的戒心 防范。
挟洋自重,国共皆有之,后来亦如此!
个人感觉潘的背景太复杂,克格勃在土共内部没有代理人不可能。
红军时代还没有克格勃……

古猛龙 发表于 2016-4-5 18:03
红军时代还没有克格勃……
前身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