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混得最惨的黄埔同学 被俘叛变建国后自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6:21:24
http://news.ifeng.com/a/20160329/48248855_1.shtml

以前脑洞老师为大家介绍过黄埔一些很厉害的学生,比如黄埔第一学霸蒋先云,还有徐向前、王耀武。当然,更少不了林彪。可以说,黄埔军校生写了一半的中国近代史。

抗战时,黄埔军校生二十万,抗战结束,就只剩一万名了。牺牲之大,可见一斑。

身处这样的一个团队,应该是很荣幸的,也有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是,不是每一个黄埔生都有很好的发展。今天讲的这一位,人生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

这位就是黄埔四期生赵希仲。

赵希仲是陕西长安县人。

虽然说“南方的相,北方的将”,但到近代有了变化,开国将军是南方的多。这主要跟局势有关。但陕西因为刘志丹开拓陕北根据地的原因,开国将军还是很多的,比如李达,张宗逊。而赵希仲以黄埔四期的资历,如果坚持到最后,一定也是开国将军,成为上将也不一定。

但从黄埔出来,他的人生就开始大起大伏了。

在黄埔军校时,赵希仲加入的是国民党。毕业以后,他有一个很关键的际遇。他跟毛主席去搞农民运动。在这期间受到了影响,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面在湖北开展民运。

有的人没有主见,那就特别要跟对人。如果跟不对人,就很难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接下来,赵希仲调回陕西,开始独挡一面。这一来,他错过了两个重要的大事件。

如果他在湖北很可能会随部队南下,参加南昌起义。

要是留在讲习所,很可能跟着毛主席搞秋收起义。

因为回了陕西,两个事情都没赶上。

更不好的是,在陕西的他被抓住了。这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有的讲他坚贞不屈,最后是越狱出来。但有的资料显示,他应该是投降后获释。

不管怎么说吧,他反正是出来了。然后经黄埔同学、也是中共党员的王泰吉介绍,到杨虎城的部队当机枪连连长,成了国民党的军官。这已经是1931年了,他的同期同学林彪已经是红军主力红四军的军长,第二年更当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指挥。

这差距,真的难以弥补。

当然,不要跟最牛的比,只要方向对,慢一点,总有好的未来。

到了1935年,红军来到陕西,蒋介石就给杨虎城跟张学良分配任务,进攻红军。我们知道,张学良的东北军完全就是给红军送补给来的,一个东北军的师经常被红军一个团打散。
这一年,赵希仲与红军交战。这里又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赵希仲在战斗中起义,然后回到组织,一说是被俘后投降,回到组织。似乎是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过来后,他被任命为红25军教导队军事教官,回到革命的队伍,并重新入党。

这个很关键,退党的人,想要重新入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需要很高层的人批准才有可能。

到了1938年,赵希仲去南方的新四军军部工作。新四军一开始组织架构不清楚,战斗力不是很强。是刘少奇、张宗逊这些人去了之后,才形成了很强的战斗力。

当时赵希仲是第一纵队参谋长,这个职务以他的历史资历来说相当不错,不愧是中央来的。而粟裕当时的职务也就相当于纵队司令的样子。

所以,看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常常让人唏嘘,大家一开始都差不多,但到了最后,差距却越拉越大。像中共一大的代表,当时个个都是政治明星。但后面,最牛的是毛主席,而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有了变化,像张国焘后来在海外当寓公靠写文章赚钱,包惠生在北京搞文职工作。刘仁静在出版社当翻译。

接下来,又到了考验赵希仲的时候。

1938年,发生了著名的皖南事变,新四军一半人被俘,包括军长叶挺。

很多人意志不坚定叛变了,这里面就有赵希仲。

他感觉不行啊,被俘了啊,不投降就得死啊。其实,当时不投降也大多是关押。还是有希望的。但投降,等于思想上政治上自己把自己枪毙了。

国民党还不怀好意,让他去上饶集中营当教官。干嘛呢?主要就是做被俘人员的劝降工作。这太羞耻了。

他自己也觉得没脸面,于是,赵希仲找个机会跑了。

跑了之后,他可能是想回老家,到了浙江金华,这里已经被日本攻占了。因为不会说江浙话,他被日本人抓了起来,逼着去日本的工作站当杂工。这就被迫当了汉奸。

半年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日本也不愿意要他,直接把他开除了。

接下来,赵希仲四处流浪,后来跑到义乌做小生意。这也是没赶上好时候,不然,放现在就是金钻淘宝店主啊。

干了一会,不知道他干嘛事了,又被日本人抓了,还要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枪毙。只是没有确实的证据才逃过一劫,但还是关了起来,直到日本投降。

出来后,他还是决定回老家。

回到家,国民党中统的人以为他还是共产党人,要来抓他,他只好又开始逃命,四处流浪,其间做小生意混口饭吃,直到全国解放。

赵希仲再次回到老家,机会似乎来了,他重逢了以前一起搞革命的赵伯平。

1927年时,两人职务差不多,但现在,赵伯平已经是西安市委书记了。赵伯平不知道他这些年干嘛去了,赵希仲当然也不会主动说自己叛变的事情,于是,赵伯平送他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这等于又回到了革命的队伍。

后来,他在地方工作,在一家农具制造厂当秘书。

不过,中共的组织工作还是很严密的,他的历史问题还是暴露了。在1968年,惶恐的他跳进黄河,自杀身亡。

做为一名黄埔军校四期生,如此坎坷,除了唏嘘命运外,还是感概,人生需要一点点的执着跟眼光。

http://news.ifeng.com/a/20160329/48248855_1.shtml

以前脑洞老师为大家介绍过黄埔一些很厉害的学生,比如黄埔第一学霸蒋先云,还有徐向前、王耀武。当然,更少不了林彪。可以说,黄埔军校生写了一半的中国近代史。

抗战时,黄埔军校生二十万,抗战结束,就只剩一万名了。牺牲之大,可见一斑。

身处这样的一个团队,应该是很荣幸的,也有一个很好的起点。但是,不是每一个黄埔生都有很好的发展。今天讲的这一位,人生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

这位就是黄埔四期生赵希仲。

赵希仲是陕西长安县人。

虽然说“南方的相,北方的将”,但到近代有了变化,开国将军是南方的多。这主要跟局势有关。但陕西因为刘志丹开拓陕北根据地的原因,开国将军还是很多的,比如李达,张宗逊。而赵希仲以黄埔四期的资历,如果坚持到最后,一定也是开国将军,成为上将也不一定。

但从黄埔出来,他的人生就开始大起大伏了。

在黄埔军校时,赵希仲加入的是国民党。毕业以后,他有一个很关键的际遇。他跟毛主席去搞农民运动。在这期间受到了影响,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面在湖北开展民运。

有的人没有主见,那就特别要跟对人。如果跟不对人,就很难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接下来,赵希仲调回陕西,开始独挡一面。这一来,他错过了两个重要的大事件。

如果他在湖北很可能会随部队南下,参加南昌起义。

要是留在讲习所,很可能跟着毛主席搞秋收起义。

因为回了陕西,两个事情都没赶上。

更不好的是,在陕西的他被抓住了。这里发生了一些事情,有的讲他坚贞不屈,最后是越狱出来。但有的资料显示,他应该是投降后获释。

不管怎么说吧,他反正是出来了。然后经黄埔同学、也是中共党员的王泰吉介绍,到杨虎城的部队当机枪连连长,成了国民党的军官。这已经是1931年了,他的同期同学林彪已经是红军主力红四军的军长,第二年更当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指挥。

这差距,真的难以弥补。

当然,不要跟最牛的比,只要方向对,慢一点,总有好的未来。

到了1935年,红军来到陕西,蒋介石就给杨虎城跟张学良分配任务,进攻红军。我们知道,张学良的东北军完全就是给红军送补给来的,一个东北军的师经常被红军一个团打散。
这一年,赵希仲与红军交战。这里又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赵希仲在战斗中起义,然后回到组织,一说是被俘后投降,回到组织。似乎是前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过来后,他被任命为红25军教导队军事教官,回到革命的队伍,并重新入党。

这个很关键,退党的人,想要重新入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需要很高层的人批准才有可能。

到了1938年,赵希仲去南方的新四军军部工作。新四军一开始组织架构不清楚,战斗力不是很强。是刘少奇、张宗逊这些人去了之后,才形成了很强的战斗力。

当时赵希仲是第一纵队参谋长,这个职务以他的历史资历来说相当不错,不愧是中央来的。而粟裕当时的职务也就相当于纵队司令的样子。

所以,看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常常让人唏嘘,大家一开始都差不多,但到了最后,差距却越拉越大。像中共一大的代表,当时个个都是政治明星。但后面,最牛的是毛主席,而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有了变化,像张国焘后来在海外当寓公靠写文章赚钱,包惠生在北京搞文职工作。刘仁静在出版社当翻译。

接下来,又到了考验赵希仲的时候。

1938年,发生了著名的皖南事变,新四军一半人被俘,包括军长叶挺。

很多人意志不坚定叛变了,这里面就有赵希仲。

他感觉不行啊,被俘了啊,不投降就得死啊。其实,当时不投降也大多是关押。还是有希望的。但投降,等于思想上政治上自己把自己枪毙了。

国民党还不怀好意,让他去上饶集中营当教官。干嘛呢?主要就是做被俘人员的劝降工作。这太羞耻了。

他自己也觉得没脸面,于是,赵希仲找个机会跑了。

跑了之后,他可能是想回老家,到了浙江金华,这里已经被日本攻占了。因为不会说江浙话,他被日本人抓了起来,逼着去日本的工作站当杂工。这就被迫当了汉奸。

半年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日本也不愿意要他,直接把他开除了。

接下来,赵希仲四处流浪,后来跑到义乌做小生意。这也是没赶上好时候,不然,放现在就是金钻淘宝店主啊。

干了一会,不知道他干嘛事了,又被日本人抓了,还要以“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枪毙。只是没有确实的证据才逃过一劫,但还是关了起来,直到日本投降。

出来后,他还是决定回老家。

回到家,国民党中统的人以为他还是共产党人,要来抓他,他只好又开始逃命,四处流浪,其间做小生意混口饭吃,直到全国解放。

赵希仲再次回到老家,机会似乎来了,他重逢了以前一起搞革命的赵伯平。

1927年时,两人职务差不多,但现在,赵伯平已经是西安市委书记了。赵伯平不知道他这些年干嘛去了,赵希仲当然也不会主动说自己叛变的事情,于是,赵伯平送他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

这等于又回到了革命的队伍。

后来,他在地方工作,在一家农具制造厂当秘书。

不过,中共的组织工作还是很严密的,他的历史问题还是暴露了。在1968年,惶恐的他跳进黄河,自杀身亡。

做为一名黄埔军校四期生,如此坎坷,除了唏嘘命运外,还是感概,人生需要一点点的执着跟眼光。

活着.字数补丁
意志不够坚定,机遇也不好
光荣游侠 发表于 2016-3-29 16:20
活着.字数补丁
最终自杀了……白活
意志不坚定,心地算好的。总得来说怕死。
跳黄河和摔飞机比惨,还真不好说,摔的死法更惨吧?
皖南事变不是1938年的吧?
1938年皖南事变,这个我不想吐槽了~
这个人的经历,说明他是没有宗旨和原则的。人生,认准了某个目标,就要坚持到底,百折不回,就算最终是失败的,也不失为大丈夫。
国军伪军共军都混过了?
叫你还敢叛变,我就提前三年事变。
待到荼蘼花事了 发表于 2016-3-29 16:37
意志不坚定,心地算好的。总得来说怕死。
也是人之常情。坚持下来的不多。
说的好像林彪最后就不惨似的……
说的好像林彪最后就不惨似的……
林总怎么说也风光过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可这货除了投降就是逃跑,也是可怜之人的可恨处吧!
又有谁能保证自己在动荡年代不会像他一样忍辱偷生呢,这个人的经历倒可以改编一下拍个电影,乱世中没有坚定信念的凡人
运气好就是每次革命重大挫折和失败时都刚好不在场或是人机灵逃过一劫,生死考验这东西不好说,因为人有可能打战时悍不畏死,被抓枪毙时却怕死的要命,就和打篮球打疯时躺着倒着都能进,原地罚球时却不能进一样。
最惨的肯定很早很早时候就挂了。。。
发表于 2016-3-29 17:08 游击队员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像林彪最后就不惨似的……
==============================

电视剧:

大反派:吃香喝辣,欺男霸女,为非做歹..49集,最后一集死了

大主角,虐主绿帽妻离子散全家死光,死里逃生,最后一集报仇成功

选一个吧?
随波逐流,没有主见,一些人就这样,做不了大事
铁一手 发表于 2016-3-29 17:34
发表于 2016-3-29 17:08 游击队员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像林彪最后就不惨似的……
===================== ...
再改改
主角最后一集报仇仍然功亏一篑,死不瞑目。
大反派击败了主角的最后一次复仇,得意忘形,然后才死于意外,不得善终。
深感心有戚戚然,这种活法,不算个好活法。
抗战时,黄埔军校生二十万,抗战结束,就只剩一万名了。

20万黄埔生这个瞎编段子,又来了……

抗战时,黄埔军校生二十万,抗战结束,就只剩一万名了。

20万黄埔生这个瞎编段子,又来了……

看到1938年的皖南事变就不敢相信这文章了
性格就是命运吧  信仰也是命运
人生就是如此,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陆军总部 发表于 2016-3-29 17:11
林总怎么说也风光过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可这货除了投降就是逃跑,也是可怜之人的可恨处吧!
黄埔军校生死了多少,都白活了?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加害余立金同志,竟派出专案人员到兰州对赵希仲(他过去与余立金曾共事)进行审查,一连围斗几天几夜,逼他伪造假证;赵希仲拒绝诬陷革命同志,当即受到人格和肉体上的严重污辱和摧残,1968年7月17日,含冤投黄河而死。谁说他除了逃跑就是投降?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加害余立金同志,竟派出专案人员到兰州对赵希仲(他过去与余立金曾共事)进行审查,一连围斗几天几夜,逼他伪造假证;赵希仲拒绝诬陷革命同志,当即受到人格和肉体上的严重污辱和摧残,1968年7月17日,含冤投黄河而死。谁说他除了逃跑就是投降?
林彪死去前一刻,肯定觉得自己是混的最惨的
林类似韩信,
浪漫冷月 发表于 2016-3-29 17:08
说的好像林彪最后就不惨似的……
人生最后无非都是一死

但是说起林彪可能1百年甚至1千年后,大家谈起林彪都会说:林彪啊,我知道BLABLA~~!

但是说起这位姓赵的,谁会记得?

人活一世,风云际会,能留下风云一笔足够,后人无非是数风流人物,我名赫然在列,也不负一生
人生最后无非都是一死

但是说起林彪可能1百年甚至1千年后,大家谈起林彪都会说:林彪啊,我知道BLABLA ...
拉登也这么想。
为啥要说是林彪的同学,而不提他是校长的学生呢?
冬岭秀寒松 发表于 2016-3-29 23:25
拉登也这么想。
我感谢拉登,真的
chengrunfeng 发表于 2016-3-29 16:51
皖南事变不是1938年的吧?
皖南事变 (历史事件) 锁定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1]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林彪是四期,王耀武是三期
三七二十一 发表于 2016-3-29 23:29
为啥要说是林彪的同学,而不提他是校长的学生呢?
校长的学生太多,混的比他差的大有人在。
发表于 2016-3-29 17:08 游击队员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像林彪最后就不惨似的……
===================== ...
明显选猪脚,现在一般都不是通关以后才正式开始游戏的嘛。。。
黄埔陕西籍将领多数加入国军好吧!关中帝王之乡,出职业军人,吃军饷打仗!可惜了于右任推荐的那批三秦子弟,选错了人!
随波逐流,没有主见,一些人就这样,做不了大事
关键是意志不坚,不能坚持到底。那些老革命也未必都有自己的主见,但肯定有坚强的毅力。
这命运确实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