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作者如是说:我尊重历史的真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4:07:17
亮剑》作者如是说:我尊重历史的真实

《亮剑》作者如是说:我尊重历史的真实

--------------------------------------------------------------------------------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18:44 中国青年报

  (都梁)

  长篇小说《亮剑》于2000年1月出版以来,很多读者和我联系,进行了大量的交流,读者们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而我更关心的是一些负面评论。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历史讳莫如深,致使很多人对抗战历史产生不少盲区,我就见过不少青年根据不准确的历史资料引经据典,得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得到纠正,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已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有些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肯定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敌的历史后又否定了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英勇战斗的历史。

  我认为,带着某种成见去看待历史是荒唐的,这样你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为什么不能客观地、不带成见地看待历史呢?小说《亮剑》描写的只是抗战中敌后战场八路军的故事,而不是全景式地描写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果以后条件成熟,我会再写一部关于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小说。

  再如我书中写到李云龙率部在野狼峪和日军进行白刃战的情节,有些读者认为太夸张,是传奇式的演义,他们的根据是当年八路军战士的刺杀技能和体能都逊于日军,不可能出现这种势均力敌的较量。这倒也对,当时的军事态势确是敌强我弱,但并非完全如此。若是这样中国恐怕就真亡国了。事实上当时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都在不同地区与日军发生过较大规模的白刃战,在局部战斗中未必总落下风。例如1940年9月2日,八路军386旅16团、决死一纵队38团于晋中卷峪沟、窑儿里地区与日军3000余人展开激战,八路军两个主力团数千兵力全部展开,在两小时内对主峰阵地连续发起13次攻击,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白刃战,我军将主阵地夺回,并将日军击退30余次,激战竟持续15个小时。一位我熟悉的老将军对我说,当时敌我兵力大致相等,双方数千人厮杀在一起,喊杀声,刺刀相交的铿锵声响彻山野,当日军溃退下去时,这位老将军(当时的营长)环视战场,那尸横遍野、鲜血飞溅的惨烈景象便永久地凝固在脑海中,时隔半个世纪却仍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

  据我多方考证,是役,日军遗尸三百余,我军伤亡大致相等。诸如此类的战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我在创作过程中很少使用夸张的手法,书中的历史事件大多有真实的出处,我愿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


  我接触过不少当年的老八路,他们的叙述使我捕捉到很多历史的信息,这些信息非常宝贵,是书本上查不到的。在当时八路军的主要活动地域如晋、冀、鲁、豫等地,都出现过一些抗日传奇人物,他们的特点是艺高胆大,勇气过人,这些传奇故事直到今天还被当地的老百姓津津乐道,成为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像我书中描写的李云龙、楚云飞大闹县城,击毙多名日伪军头目的事并非空穴来风,这种事的确发生过,有些事甚至更传奇,更出圈。比如山西定襄县有个叫樊××的八路军游击队大队长,他杀日本鬼子杀出了名,日本驻军的一个联队长突发奇想,给樊××写了一封信,说:“非常敬佩樊大队长,想同樊大队长见一面,不知能否垂允?”樊××批其信尾,说“愿奉教”。双方定了时间,地点,那联队长只带了一个翻译,不带武器,真的来了。两人见面,互致敬礼,然后在土炕上分宾主落座,两人喝起酒来,除了不谈打仗的事,别的什么都谈,聊得挺热乎。那日军联队长临分手时说:“樊大队长,有什么需要,兄弟一定尽力。”樊××开玩笑说:“我要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弹。”日军联队长说:“一定办到。”在激烈的战争中,敌我之间开这种玩笑,这才真是“国际玩笑”。谁知那日本军官一言九鼎。隔了几天,根据地来了两个日本兵,抬着一挺歪把子机枪,后边四个民夫,抬着两箱子弹,真给樊××送来了。这位樊大队长也不客气,当即收下,还夸了两句:“够朋友,够朋友。”他请两个日本兵吃完饭,还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收到了”。事后聂荣臻司令员得知此事批评说:“这么大的事情,你樊××既不请示,也不报告……”樊××嘿嘿一笑说:“一个日本人,想见我,这有什么可报告的。”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非常生动、非常独特的场景。一个日本军官同一个中国军人,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又抽空儿坐下来,互相敬酒谈家常,最后还以武器弹药相赠,听着令人匪夷所思,若不是当事人的讲述谁会信呢?我要是把它如实写进小说里,还不知有多少人说我胡说八道呢。一个老八路对我说:那时候人们都有点豪侠气概,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后来人们变了,变得琐碎无聊。这位英雄樊××在解放后的几次运动中都挨了整,差点死在“文革”中。我想也是,就这种独特的性格,和平时期不挨整才怪呢。我小说的后半部是关于战场上的英雄在和平时期、政治风云中的命运,在创作中我常常扔下笔,走到窗前仰望夜空,一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忧伤,为英雄的命运扼腕叹息。

  至于有人说李云龙“以抗命为乐”,我想说的是,如果查一查我们的军史,你就会发现,在战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当年不少优秀的八路军、解放军指挥员都“抗命”过,但结局无一例外是打胜了,我可以举出一连串我军将领的名字,这应该不是个案。至于对李云龙说粗话的批评,我的解释更简单,别说是当年的红军、八路军队伍中那些血气方刚的军人,就是当今的普通老百姓,男人们凑在一起也会骂骂咧咧,就别提“泥腿子”出身的李云龙了。

  《亮剑》是写男人、写铁血军人的一部小说,这些中国军人在国家危亡时不畏强敌,不惜以命相搏,以决死的精神向侵略者亮剑,这是我们的军魂、民族魂!纵观历史,任何侵略者想要永久地征服我们这个民族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可以被打败,但永远不会屈服。

(编辑:临江仙)亮剑》作者如是说:我尊重历史的真实

《亮剑》作者如是说:我尊重历史的真实

--------------------------------------------------------------------------------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18:44 中国青年报

  (都梁)

  长篇小说《亮剑》于2000年1月出版以来,很多读者和我联系,进行了大量的交流,读者们对这部小说褒贬不一,而我更关心的是一些负面评论。

  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历史讳莫如深,致使很多人对抗战历史产生不少盲区,我就见过不少青年根据不准确的历史资料引经据典,得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当然,现在这种情况得到纠正,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已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但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有些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肯定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敌的历史后又否定了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英勇战斗的历史。

  我认为,带着某种成见去看待历史是荒唐的,这样你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为什么不能客观地、不带成见地看待历史呢?小说《亮剑》描写的只是抗战中敌后战场八路军的故事,而不是全景式地描写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果以后条件成熟,我会再写一部关于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的小说。

  再如我书中写到李云龙率部在野狼峪和日军进行白刃战的情节,有些读者认为太夸张,是传奇式的演义,他们的根据是当年八路军战士的刺杀技能和体能都逊于日军,不可能出现这种势均力敌的较量。这倒也对,当时的军事态势确是敌强我弱,但并非完全如此。若是这样中国恐怕就真亡国了。事实上当时八路军的三个主力师都在不同地区与日军发生过较大规模的白刃战,在局部战斗中未必总落下风。例如1940年9月2日,八路军386旅16团、决死一纵队38团于晋中卷峪沟、窑儿里地区与日军3000余人展开激战,八路军两个主力团数千兵力全部展开,在两小时内对主峰阵地连续发起13次攻击,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白刃战,我军将主阵地夺回,并将日军击退30余次,激战竟持续15个小时。一位我熟悉的老将军对我说,当时敌我兵力大致相等,双方数千人厮杀在一起,喊杀声,刺刀相交的铿锵声响彻山野,当日军溃退下去时,这位老将军(当时的营长)环视战场,那尸横遍野、鲜血飞溅的惨烈景象便永久地凝固在脑海中,时隔半个世纪却仍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

  据我多方考证,是役,日军遗尸三百余,我军伤亡大致相等。诸如此类的战例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的来说,我在创作过程中很少使用夸张的手法,书中的历史事件大多有真实的出处,我愿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


  我接触过不少当年的老八路,他们的叙述使我捕捉到很多历史的信息,这些信息非常宝贵,是书本上查不到的。在当时八路军的主要活动地域如晋、冀、鲁、豫等地,都出现过一些抗日传奇人物,他们的特点是艺高胆大,勇气过人,这些传奇故事直到今天还被当地的老百姓津津乐道,成为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像我书中描写的李云龙、楚云飞大闹县城,击毙多名日伪军头目的事并非空穴来风,这种事的确发生过,有些事甚至更传奇,更出圈。比如山西定襄县有个叫樊××的八路军游击队大队长,他杀日本鬼子杀出了名,日本驻军的一个联队长突发奇想,给樊××写了一封信,说:“非常敬佩樊大队长,想同樊大队长见一面,不知能否垂允?”樊××批其信尾,说“愿奉教”。双方定了时间,地点,那联队长只带了一个翻译,不带武器,真的来了。两人见面,互致敬礼,然后在土炕上分宾主落座,两人喝起酒来,除了不谈打仗的事,别的什么都谈,聊得挺热乎。那日军联队长临分手时说:“樊大队长,有什么需要,兄弟一定尽力。”樊××开玩笑说:“我要一挺歪把子机枪,两箱子弹。”日军联队长说:“一定办到。”在激烈的战争中,敌我之间开这种玩笑,这才真是“国际玩笑”。谁知那日本军官一言九鼎。隔了几天,根据地来了两个日本兵,抬着一挺歪把子机枪,后边四个民夫,抬着两箱子弹,真给樊××送来了。这位樊大队长也不客气,当即收下,还夸了两句:“够朋友,够朋友。”他请两个日本兵吃完饭,还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收到了”。事后聂荣臻司令员得知此事批评说:“这么大的事情,你樊××既不请示,也不报告……”樊××嘿嘿一笑说:“一个日本人,想见我,这有什么可报告的。”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一个非常生动、非常独特的场景。一个日本军官同一个中国军人,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又抽空儿坐下来,互相敬酒谈家常,最后还以武器弹药相赠,听着令人匪夷所思,若不是当事人的讲述谁会信呢?我要是把它如实写进小说里,还不知有多少人说我胡说八道呢。一个老八路对我说:那时候人们都有点豪侠气概,是时代造就了英雄,后来人们变了,变得琐碎无聊。这位英雄樊××在解放后的几次运动中都挨了整,差点死在“文革”中。我想也是,就这种独特的性格,和平时期不挨整才怪呢。我小说的后半部是关于战场上的英雄在和平时期、政治风云中的命运,在创作中我常常扔下笔,走到窗前仰望夜空,一时抑制不住心中的忧伤,为英雄的命运扼腕叹息。

  至于有人说李云龙“以抗命为乐”,我想说的是,如果查一查我们的军史,你就会发现,在战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当年不少优秀的八路军、解放军指挥员都“抗命”过,但结局无一例外是打胜了,我可以举出一连串我军将领的名字,这应该不是个案。至于对李云龙说粗话的批评,我的解释更简单,别说是当年的红军、八路军队伍中那些血气方刚的军人,就是当今的普通老百姓,男人们凑在一起也会骂骂咧咧,就别提“泥腿子”出身的李云龙了。

  《亮剑》是写男人、写铁血军人的一部小说,这些中国军人在国家危亡时不畏强敌,不惜以命相搏,以决死的精神向侵略者亮剑,这是我们的军魂、民族魂!纵观历史,任何侵略者想要永久地征服我们这个民族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可以被打败,但永远不会屈服。

(编辑:临江仙)
本来适当描述国民党军队的抗日部队是好的,但过分夸张就有毛病了。
看亮剑小说也好电视(36集)也罢,热血啊。
武之道——亮剑。
文之道——知为知,是为是。
作为小说它可能会有很多批评, 我相信好东西一定会有生命力的,不有怕有些人的批评就不去写了,支持作者!!
这应该是第一部比较正面客观真实的描写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的影视!当然不乏文学加工,知道历史的人应该很好理解!
敢于在关键时刻就实际情况毫不犹豫的抗命的往往都是智勇双全的悍将。
亮剑的主题歌真好~~好久没听到这么热血沸腾的军歌了。
有批评才有进步的嘛!
嘿嘿,这部片子壮阳的说
[em05][em05][em05]
对我最震撼的军事小说。。亮剑,夜色。。。
现代的中国军人就应该是这个样.
这部小说我早就看过,当时就热血沸腾.电视剧看过三遍.每次都是流着泪看完的,TMD李幼斌演的太好了,和我心中的李云龙一个样!还有主题歌太好了,我以做成MP3,有空就听一听.中国军人万岁!
可惜后半部没有拍。其实我觉得整片小说真正感人的地方是后半部!!
亮剑就是好
<P>李幼斌演得不错,但还是欠缺匪气,这是个人气质使然。另外,我想问一下李云龙和楚云飞大闹县城得戏在36集版本得第几集啊?</P>
<P>最后想说:亮剑得原著很好看</P>
楼上的,第13集!收拾鬼子!
<P>一寸山河一寸血 十万青年十万军</P>
<P>在谁抗日这个历史问题上 </P>
<P>国共的做法都不厚道 </P>
亮剑已经看了,不错!
要是电视剧把原著拍完整就好了
刚下完了,36集版.看哪............
<P>我觉得不错</P>
<P>是真实的抗日</P>
<P>能够引起我的共鸣</P>
李云龙和楚云飞大闹县城那集我刚看完时,就喜欢得很,当晚做成我的签名了~
楼上的抢先拉?那我也找些~
小说真的不错,军歌很让人激动。建议在部队推广
<P>好个屁,看了书觉得从整个故事构思到作者的文字功夫只能这么形容:业余水平,俗,俗不可耐。</P>
<P>不过这种东西正好合了央屎的口味,央屎也是不负众望,拍的俗到家了,没水平到家了,一贯传统。</P>
战斗场面描写的不错!他还有一部&lt;&lt;血色浪漫&gt;&gt;也写得好棒!
[B]以下是引用[I]999牌杀虫剂[/I]在2005-11-2 22:45:00的发言:[/B][BR]<P>好个屁,看了书觉得从整个故事构思到作者的文字功夫只能这么形容:业余水平,俗,俗不可耐。</P><P>不过这种东西正好合了央屎的口味,央屎也是不负众望,拍的俗到家了,没水平到家了,一贯传统。</P>

这个是央视拍的吗?


[em18][em18][em18]
我看了原著 电视怎么不拍完,难道怕? 但是书都可以出的啊怕什么?
<P>听说下部在筹划中.....</P>
<P>文革题材的电视也不少了吧?</P>
<P>亮剑最后几集太垃圾了</P>
<P>自从不打战起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