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水壶”事件追踪:实验人员承认信息披露不完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5:19:30
“毒水壶”事件追踪:实验人员承认信息披露不完整



2016年03月26日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昨日,本报以《这种壶烧水能把人喝傻?唬你的》《烧水能烧出毒?明明烧的是“醋”》为题,对日前网络大热门“毒水壶”事件进行了调查。报道见报后,引起读者强烈关注。截至记者昨日发稿时,通过大河报官方微信、微博及大河客户端的阅读量已逼近20万人次。昨日上午,大河报记者与“毒水壶”事件中的关键当事方江苏省质检院取得联系,并获得了风险试验具体负责人的回复。历经数日发酵、剧情反转,“毒水壶”事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其中行业标准的缺失,早已为此次“毒水壶”事件的爆发埋下伏笔。

  【查证】
  昨日上午,大河报记者再次致电进行此次烧水壶风险监测的江苏省质检院。依据工作人员所提供电话,大河报记者与该院五金包装产品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
  电话中,针对记者提出关于检测方法(昨日报道中提及的“SN/T2829-2011”)的适用范围不包含“锰”的质疑,该负责人回应,除“SN/T2829-2011”之外,在试验中他们还参照了一份可以检测“锰”元素,名为“JY/T015-1996《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通则》”的标准。
  该负责人同时告诉记者,关于使用了这一“ICP”试验的表述,并未出现在最终对外公布的信息中,至于遗漏原因,她未做说明。针对这一回应,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员陈和生向大河报记者确认,该方法确实可以用于“锰”元素的检测。
  此外,针对用酸性溶液加热、浸泡不锈钢所获“锰析出量”是否合适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确实与烧水壶的实际工作环境有很大区别,但这确实合乎日常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同时,该试验进行的是一种“加严试验”,用更为严苛的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检测。
  在交流中,该负责人也表示,“锰析出”的检测结果被一些媒体曲解放大,逐渐演变成“毒水壶”一说,这大大出乎她的预料。
  “并不是说使用非‘304不锈钢’烧水壶就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这只是一种消费建议。”该负责人介绍说,“风险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潜在风险进行提示。
  昨日下午,大河报记者再次与江苏省质检院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与记者通话的负责人已经出差。同时,江苏省质检院也表示将于下周对“毒水壶”事件作出正式回应。
  【走访】
  “毒水壶”传闻蔓延,店员听到“304不锈钢”就笑了
  昨日的报道见报后,记者手机与报社热线频频接到关于“毒水壶”的咨询电话。与此同时,在大河报“两微一端”,不少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表示,自己“已中招”,用以替换家中老烧水壶的“新物件儿”也是五花八门:“304不锈钢”烧水壶、铁壶、玻璃壶,甚至还有网友表示想去购买陶瓷壶。记者发现,“304不锈钢”烧水壶成为多数网友换新的首选。
  那么,几日来持续蔓延的“毒水壶”传闻到底对市场造成了多大影响呢?
  在位于郑东新区九如路附近的一家茶城,大河报记者随机对4家兼营烧水壶的茶叶店进行了走访。店员均表示,这两天前来询问“304不锈钢”水壶的人显著增加。在该茶城一家临街主营普洱茶的商铺内,店员听记者询问“304不锈钢”后笑了起来,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不少人拿起水壶就问是不是“304不锈钢”。
  随后,记者又来到与茶城临近的一家大型综合超市。看到记者手持烧水壶仔细查看,一位促销员便迎上来主动问记者:“您是在找‘304’吗?”这位促销员告诉记者,仅昨日一天前来该专柜选购烧水壶的顾客中,就有五六位是奔着“304”来的。
  【说法】
  重要参数缺少国家标准,为“毒水壶”事件埋下伏笔
  在大河报“两微一端”评论中,网友“无线拉姆”“需要有行业规范,并有部门严格监督”的说法引发共鸣。
  其实,在江苏省质监局所发布的风险监测报告中,已就风险提示给出“改进建议”,明确提出了“完善产品标准,增加产品中与食品接触部件材质的卫生安全指标检验,修订不锈钢制品卫生标准,增加锰析出量检验指标,明确食品容器所用不锈钢牌号”的建议。
  我们不难发现,在此次“毒水壶”风波中,能够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餐厨用具不锈钢材质牌号”与“不锈钢制品中锰析出量”两个重要参数都存在国家标准的缺失。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秘书长李强向大河报记者表示,与行业蓬勃发展的速度相比,国家标准制定的速度已经严重滞后,造成一些行业重要参数面临“无据可依”的尴尬。李强同时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对不锈钢行业而言,此次“毒水壶”风波必将加速行业相关标准的出台。 大河报  
  策划董林 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骏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3-26/7812613.shtml“毒水壶”事件追踪:实验人员承认信息披露不完整



2016年03月26日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昨日,本报以《这种壶烧水能把人喝傻?唬你的》《烧水能烧出毒?明明烧的是“醋”》为题,对日前网络大热门“毒水壶”事件进行了调查。报道见报后,引起读者强烈关注。截至记者昨日发稿时,通过大河报官方微信、微博及大河客户端的阅读量已逼近20万人次。昨日上午,大河报记者与“毒水壶”事件中的关键当事方江苏省质检院取得联系,并获得了风险试验具体负责人的回复。历经数日发酵、剧情反转,“毒水壶”事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思,其中行业标准的缺失,早已为此次“毒水壶”事件的爆发埋下伏笔。

  【查证】
  昨日上午,大河报记者再次致电进行此次烧水壶风险监测的江苏省质检院。依据工作人员所提供电话,大河报记者与该院五金包装产品检测中心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
  电话中,针对记者提出关于检测方法(昨日报道中提及的“SN/T2829-2011”)的适用范围不包含“锰”的质疑,该负责人回应,除“SN/T2829-2011”之外,在试验中他们还参照了一份可以检测“锰”元素,名为“JY/T015-1996《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通则》”的标准。
  该负责人同时告诉记者,关于使用了这一“ICP”试验的表述,并未出现在最终对外公布的信息中,至于遗漏原因,她未做说明。针对这一回应,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高级实验员陈和生向大河报记者确认,该方法确实可以用于“锰”元素的检测。
  此外,针对用酸性溶液加热、浸泡不锈钢所获“锰析出量”是否合适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这确实与烧水壶的实际工作环境有很大区别,但这确实合乎日常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同时,该试验进行的是一种“加严试验”,用更为严苛的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检测。
  在交流中,该负责人也表示,“锰析出”的检测结果被一些媒体曲解放大,逐渐演变成“毒水壶”一说,这大大出乎她的预料。
  “并不是说使用非‘304不锈钢’烧水壶就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这只是一种消费建议。”该负责人介绍说,“风险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潜在风险进行提示。
  昨日下午,大河报记者再次与江苏省质检院取得联系。工作人员表示,与记者通话的负责人已经出差。同时,江苏省质检院也表示将于下周对“毒水壶”事件作出正式回应。
  【走访】
  “毒水壶”传闻蔓延,店员听到“304不锈钢”就笑了
  昨日的报道见报后,记者手机与报社热线频频接到关于“毒水壶”的咨询电话。与此同时,在大河报“两微一端”,不少网友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表示,自己“已中招”,用以替换家中老烧水壶的“新物件儿”也是五花八门:“304不锈钢”烧水壶、铁壶、玻璃壶,甚至还有网友表示想去购买陶瓷壶。记者发现,“304不锈钢”烧水壶成为多数网友换新的首选。
  那么,几日来持续蔓延的“毒水壶”传闻到底对市场造成了多大影响呢?
  在位于郑东新区九如路附近的一家茶城,大河报记者随机对4家兼营烧水壶的茶叶店进行了走访。店员均表示,这两天前来询问“304不锈钢”水壶的人显著增加。在该茶城一家临街主营普洱茶的商铺内,店员听记者询问“304不锈钢”后笑了起来,她告诉记者,最近几天不少人拿起水壶就问是不是“304不锈钢”。
  随后,记者又来到与茶城临近的一家大型综合超市。看到记者手持烧水壶仔细查看,一位促销员便迎上来主动问记者:“您是在找‘304’吗?”这位促销员告诉记者,仅昨日一天前来该专柜选购烧水壶的顾客中,就有五六位是奔着“304”来的。
  【说法】
  重要参数缺少国家标准,为“毒水壶”事件埋下伏笔
  在大河报“两微一端”评论中,网友“无线拉姆”“需要有行业规范,并有部门严格监督”的说法引发共鸣。
  其实,在江苏省质监局所发布的风险监测报告中,已就风险提示给出“改进建议”,明确提出了“完善产品标准,增加产品中与食品接触部件材质的卫生安全指标检验,修订不锈钢制品卫生标准,增加锰析出量检验指标,明确食品容器所用不锈钢牌号”的建议。
  我们不难发现,在此次“毒水壶”风波中,能够起到决定性因素的“餐厨用具不锈钢材质牌号”与“不锈钢制品中锰析出量”两个重要参数都存在国家标准的缺失。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秘书长李强向大河报记者表示,与行业蓬勃发展的速度相比,国家标准制定的速度已经严重滞后,造成一些行业重要参数面临“无据可依”的尴尬。李强同时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对不锈钢行业而言,此次“毒水壶”风波必将加速行业相关标准的出台。 大河报  
  策划董林 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骏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3-26/7812613.shtml
我一直使用的国产“思宝”‘’牌不锈钢水杯杯底就印有“真正304钢,假一罚十”,已使用多年,感觉还好。比那些10来元一个的放心些
jizhe们真的是大牛哇,神马都懂
e8098 发表于 2016-3-26 15:20
jizhe们真的是大牛哇,神马都懂
不是说考试不及格的才去当记者么?
xiaobengbeng 发表于 2016-3-26 15:32
不是说考试不及格的才去当记者么?
口胡!乃怎么能如此描述记者?
还是买316L的吧。1公斤价格相差估计5块钱吧
xiaobengbeng 发表于 2016-3-26 15:32
不是说考试不及格的才去当记者么?
人家自称是无冕之王的


瞎扯淡,304不锈钢防锈的原因使用了镍-铬元素,高锰不锈钢防锈使用了锰元素,他俩的价格差别就在元素的不同,锰比镍-铬便宜,防锈效果略低。还有就是其实六价铬是剧毒……如果平时煮水就能把合金元素煮出来,那么全国钢铁公司的炼钢厂就可以关停了,直接改煮水就可以炼钢了。

瞎扯淡,304不锈钢防锈的原因使用了镍-铬元素,高锰不锈钢防锈使用了锰元素,他俩的价格差别就在元素的不同,锰比镍-铬便宜,防锈效果略低。还有就是其实六价铬是剧毒……如果平时煮水就能把合金元素煮出来,那么全国钢铁公司的炼钢厂就可以关停了,直接改煮水就可以炼钢了。
yaint 发表于 2016-3-27 08:36
瞎扯淡,304不锈钢防锈的原因使用了镍-铬元素,高锰不锈钢防锈使用了锰元素,他俩的价格差别就在元素的不同 ...
不锈钢都是有毒的,和水中的元素反应,会生成有毒物质,只是量少而已,积少成多,日久了,就变黑B了
所以烧水,陶瓷最好,其次纯铁,
金池长老 发表于 2016-3-26 14:20
我一直使用的国产“思宝”‘’牌不锈钢水杯杯底就印有“真正304钢,假一罚十”,已使用多年,感觉还好。比 ...
以前一直用个杂牌的水壶,好多年后觉得样子寒碜了点,于是换了好看的,然后很快就喝出了【苦】味道,当时就震惊了,于是淘宝上一边挑一边接受科普,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水壶最重要的不只是那个钢壳,而是钢壳之间里面那道缝,和缝里面的防水胶圈(正常情况下只能看到缝,看不到胶圈),胶圈是会老化的,质量越差老化越快,然后溶解到开水里,然后水就变苦了,所以最优的选择是选一体成型的,没有缝的,彻底避免胶圈老化的问题。
铅笔头 发表于 2016-3-28 17:49
以前一直用个杂牌的水壶,好多年后觉得样子寒碜了点,于是换了好看的,然后很快就喝出了【苦】味道,当时 ...
算知道了关键,水杯,水壶一次整体拔模成形,无接缝才好。
那个西格的水货,有接缝,大牌也不买。
   记得有人给我转了毒水壶的帖子,一看我就笑了,含锰10%的不锈钢,这个是天顶星技术的不锈钢?10%的锰
secondday_02 发表于 2016-3-28 20:49
算知道了关键,水杯,水壶一次整体拔模成形,无接缝才好。
那个西格的水货,有接缝,大牌也不买。
是橡胶就会有老化的问题,所以很难理解那些卖一两千的货为毛不是一体成型的,成本都花在哪儿去了?
_zmic777 发表于 2016-3-28 22:09
记得有人给我转了毒水壶的帖子,一看我就笑了,含锰10%的不锈钢,这个是天顶星技术的不锈钢?10%的锰

我那天带一家人出去玩,在出租车上听到了,纳闷了半天。
我算是搞金属材料,我老婆学化学的,都不理解。
含锰10%,那算高锰钢,高锰钢耐磨,但钢中锰含量太高会在晶界,亚晶界聚集,会引起热裂,10%的锰钢,是轧不了的。
铲斗上的高锰钢,是铸,锻造加固溶强化,那也不便宜。但那是要13%上,10%算什么锰钢。
轧不了,做水壶,从哪儿弄薄高猛钢板呢?
一场“毒热水壶”风波引发的思考

2016年03月30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新媒体专电 题:一场“毒热水壶”风波引发的思考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张漫子 杨绍功
  日前,一则题为“请马上停用家中不锈钢电水壶,不然孩子会变笨”的网文刷爆朋友圈,称江苏省质监局发布报告指出“55.6%的电水壶产品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文章据此推定,高锰钢存在锰析出的更大可能性,或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危害,这一结论在网民中引起一阵“恐慌”。
  食品、冶金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表示,合格热水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并指出江苏质监部门抽样采用4%乙酸作为食品模拟液的不当之处。

  29日上午,江苏质监局对17日发布的“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做出回应,称其是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开展的质量抽检与风险监测工作,对记者提出的“食品模拟物”等试验细节并未给出回复。
  不锈钢热水壶烧水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没有危害?权威部门的检测有没有问题?带着疑问,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风波缘起:一则电水壶质检报告引发的“讨论”
  记者梳理发现,网文始于江苏省质监局3月17日发布的“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报告首段中指出,此次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是“55.6%的电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
  报告还指出,此次对45个批次进行了锰析出量的检测,其中有25个批次材质为高锰钢,多为不知名品牌,反映了电水壶产品生产企业在选择壶身不锈钢材料时存在把关不严,为追逐利益降低成本选用廉价高锰钢的现象。
  紧接着,19、20日,广东省某地一家电视台栏目中,一位博士表示,用“高锰钢”制成的食品容器在加热时会造成“锰”溶出,并说长期超量摄入锰,会损伤人体。各地方媒体及网站也纷纷报道,称“不锈钢热水壶烧得水危害人体健康,有致癌、变傻风险”。
  21日起,无数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开始“频频发力”,“毒热水壶”事件持续发酵:带有“细思极恐”“这水喝了变傻致癌”等关键词的系列文章充斥网络,“高锰钢”所制烧水壶也由此正式变身“毒水壶”。
  不少网民也由观望进而恐惧,甚至不断有市民加入到“丢水壶”的队伍中。
  检测试验有没有问题?高锰钢对人体有无危害?
  55.6%的不锈钢热水壶中锰的含量高达10%,这一试验结论如何得出的?
  记者研读这篇检测报告发现,试验中食品模拟物采用的是4%乙酸食品模拟液而不是日常用的水。明明是烧水的壶,为什么要用4%乙酸食品模拟液来检测?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叶能胜提出,江苏这份质检报告中,食品模拟物使用的是“4%乙酸食品模拟液”。而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604.1-2015》,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中“对食品模拟物的选择”中明确要求,“当食品接触材料为水性食品中的非酸性食品(PH〉=5)时,食品模拟物应当为10%(体积分数)乙醇或水。”叶能胜说,用4%乙酸测定热水壶原材料中锰的含量,所得结果会比用水进行试验的结果偏高。如果检测仅用于烧水的电热水壶时,测试液体用水为正确的检测方法,选择不同的食品模拟物或对试验结果的精确度产生影响。
  记者追问,为什么没有使用国家标准要求的“水”作为测试液体,而是用4%乙酸食品模拟液进行检测,江苏省质监局未作回应。至于市场上售卖的热水壶原材料中锰含量究竟是多少,还需等待更加精确、权威的试验检测结果。
  多位冶金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排除市面上售卖的“不锈钢热水壶”存在含有高锰钢的现象,但即便如此,合格不锈钢电热水壶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被建议每天摄入3.5毫克的锰,最高可耐受摄入量为每天10毫克,即终生每天摄入10毫克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办公室主任陈新良介绍,从专业的角度,合格不锈钢产品经过加热,达到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不可能析出过量锰;同时,即使沸水中有了重金属元素,因人体内没有金属消化酶,也无法吸收水壶原材料中的锰元素。况且,锰的毒性远低于铅、砷、镉、镍等元素,临床上所见锰中毒的患者多是通过呼吸系统所致且多由职业原因造成,因进食而导致的锰中毒非常少见。
  叶能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说,锰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很多种酶靠这种元素激活。如果人体日常进食所含锰元素含量不过量,并不会威胁健康。
  专家支招甄选“放心壶” 百姓盼望权威部门监测报告更精准
  “毒热水壶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饮水安全、家用炊具选择的关注。北京市西城区市民王程文说,已经连续两周没用电水壶烧水了,希望专家支个招,引导消费者如何选择“放心壶”。
  对此,陈新良等冶金专家介绍,从食品安全的角度,选择合格热水壶是必要条件。如何甄选“合格”不锈钢水壶?需首先留意容器内外壁的“GB9684”字样。如果有此标识,代表此容器符合不锈钢制品的国家标准。
  同时,陈新良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不锈钢产品时可自带“磁铁”,进行验证:将磁铁靠近被检测炊具,凡是具有吸力(包括吸力较弱),则基本可认定为不合格不锈钢。
  对于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的消费者,陈新良建议,目前300系(包括媒体广泛宣传的304钢)、400系不锈钢均属于优质不锈钢,其生产工艺复杂,不论是使用性能还是清洗性能,均表现优秀,建议选择。
  王程文等受访市民表示,网上过一段时间就会疯传涉及用具安全、饮食饮水安全的报告,这些“善意的提醒”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困扰。百姓非常看重权威部门的监测,并且期盼监测报告更加精准、完善。
  对此,叶能胜等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质检报告的出具机构及权威部门进行检测时需规范操作,如食品模拟物等的选用要精准。同时,具备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可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在辟谣中发挥影响与效应。此外,媒体传播应努力做到理性,先调研后发声,以免在公众中形成恐慌。
感谢楼主分享
一个很正常的实验而已,究竟是谁发表出来?是谁在制造新闻演变成谣言?这个也要追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