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中国可回收火箭进入攻关阶段 将采用降落伞气囊方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0:06:59
“不用担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做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我们只是说得少而已。”针对公众对中国在可回收火箭领域“落伍”的担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可回收火箭团队负责人申麟告诉澎湃新闻。

2015年11月和12月,两则有关美国企业家成功发射可回收火箭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可回收火箭的关注。

可回收不等于成本降低

2015年11月24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将New Shepard太空火箭发射到计划高度,随后火箭成功地返回发射场。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1日晚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公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发射了Falcon 9火箭(猎鹰9号)并成功将第一级火箭回收,这是人类第一个在实现有效载荷入轨后可实现一级火箭回收的运载火箭。

2015年11月下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成功完成了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该试验正是在申麟的负责下完成的。

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大洋彼岸。“猎鹰9号”成功实现第一级火箭回收的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便惊呼:“廉价太空时代已经到来!”

对此,申麟并不是很乐观。“第一,‘猎鹰9号’是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它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等并非按照重复使用来设计的。可回收火箭的设计,要从源头上就用可重复使用的标准来设计;第二,‘猎鹰9号’返回后,它的结构、发动机需要检测、维护,部分零部件可能需要更换。重复使用会带来火箭回收、维护成本,与一次性使用相比,‘猎鹰9号’重复使用是否能降低成本,尚未可知;第三,测算过‘猎鹰9号’发射、回收过程后发现,在不同的任务轨道和返回地点情况下,它的运载能力损失在30%以上。Space X海上发射、回收那次,那么大规模的火箭只搭载500多千克的一颗小卫星。”申麟分析道。

2015年10月,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上,申麟问了Space X公司一位负责发射业务的副总裁一个问题,“Space X公司成功回收火箭后,要花多大的成本来实现重复使用?”彼时,距离Space X公司成功实现“猎鹰9号”可回收发射,还有近2个月时间。对方给了申麟一个模糊的答案,“Space X公司会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技术难度、运载能力等方面进行平衡,综合考虑。”

“按照目前的状态来看,Space 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发射计划还面临多重困难,发动机需要重新设计,箭体的监测、维修标准的制定,伺服系统的维护代价等。此外,重复使用的次数也需要进行考虑,重复使用一次,还是十次?”申麟补充道,“如果仅仅是在一次性火箭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话,那么问题很大,成本会很高。”


“并非成功实现火箭可回收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不过,Space X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它从技术、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降低成本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申麟强调。

不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预先研究、创新发展方面低调布局,研发可回收火箭,只是由申麟领衔的研发团队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该研发团队还进行新概念运载火箭、新概念飞行器的研究。“可回收火箭研究,对于我们团队而言,只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向。”申麟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的可回收火箭项目始于2011年,和Space X公司提出的可回收火箭研发计划几乎是同一时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在开展可回收火箭项目研发之初,便调研了国内外在可回收火箭方面的一些国外相关公司的研发状况。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案,火箭的回收方式一般有三种:降落伞式、垂直降落式以及给火箭安装“翅膀”的方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目前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采用降落伞+气囊和垂直降落两种方式进行研发。

“就目前来看,我们在‘降落伞+气囊’方式上的进展会快一些,去年完成的热气球投放试验只是一个缩比试验,但验证了我们使用大型群伞的技术能力。总体而言,我们的可回收火箭研究还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申麟告诉澎湃新闻。

对于垂直返回的方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完成了系统的方案论证,并且完成了相应的仿真研究。

“十三五”期间,申麟希望带领团队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正在论证的采用液氧甲烷做推进剂运载火箭,为真正实现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的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http://tech.163.com/16/0323/09/BIR6LD7100094O5H.html“不用担心,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做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我们只是说得少而已。”针对公众对中国在可回收火箭领域“落伍”的担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可回收火箭团队负责人申麟告诉澎湃新闻。

2015年11月和12月,两则有关美国企业家成功发射可回收火箭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可回收火箭的关注。

可回收不等于成本降低

2015年11月24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将New Shepard太空火箭发射到计划高度,随后火箭成功地返回发射场。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1日晚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公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发射了Falcon 9火箭(猎鹰9号)并成功将第一级火箭回收,这是人类第一个在实现有效载荷入轨后可实现一级火箭回收的运载火箭。

2015年11月下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成功完成了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该试验正是在申麟的负责下完成的。

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大洋彼岸。“猎鹰9号”成功实现第一级火箭回收的消息一经传出,舆论便惊呼:“廉价太空时代已经到来!”

对此,申麟并不是很乐观。“第一,‘猎鹰9号’是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它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等并非按照重复使用来设计的。可回收火箭的设计,要从源头上就用可重复使用的标准来设计;第二,‘猎鹰9号’返回后,它的结构、发动机需要检测、维护,部分零部件可能需要更换。重复使用会带来火箭回收、维护成本,与一次性使用相比,‘猎鹰9号’重复使用是否能降低成本,尚未可知;第三,测算过‘猎鹰9号’发射、回收过程后发现,在不同的任务轨道和返回地点情况下,它的运载能力损失在30%以上。Space X海上发射、回收那次,那么大规模的火箭只搭载500多千克的一颗小卫星。”申麟分析道。

2015年10月,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上,申麟问了Space X公司一位负责发射业务的副总裁一个问题,“Space X公司成功回收火箭后,要花多大的成本来实现重复使用?”彼时,距离Space X公司成功实现“猎鹰9号”可回收发射,还有近2个月时间。对方给了申麟一个模糊的答案,“Space X公司会在可靠性、安全性、成本、技术难度、运载能力等方面进行平衡,综合考虑。”

“按照目前的状态来看,Space 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发射计划还面临多重困难,发动机需要重新设计,箭体的监测、维修标准的制定,伺服系统的维护代价等。此外,重复使用的次数也需要进行考虑,重复使用一次,还是十次?”申麟补充道,“如果仅仅是在一次性火箭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话,那么问题很大,成本会很高。”


“并非成功实现火箭可回收就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不过,Space X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它从技术、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降低成本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申麟强调。

不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一直在预先研究、创新发展方面低调布局,研发可回收火箭,只是由申麟领衔的研发团队工作的一部分,此外,该研发团队还进行新概念运载火箭、新概念飞行器的研究。“可回收火箭研究,对于我们团队而言,只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方向。”申麟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的可回收火箭项目始于2011年,和Space X公司提出的可回收火箭研发计划几乎是同一时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在开展可回收火箭项目研发之初,便调研了国内外在可回收火箭方面的一些国外相关公司的研发状况。分析国内外研究方案,火箭的回收方式一般有三种:降落伞式、垂直降落式以及给火箭安装“翅膀”的方式。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目前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采用降落伞+气囊和垂直降落两种方式进行研发。

“就目前来看,我们在‘降落伞+气囊’方式上的进展会快一些,去年完成的热气球投放试验只是一个缩比试验,但验证了我们使用大型群伞的技术能力。总体而言,我们的可回收火箭研究还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申麟告诉澎湃新闻。

对于垂直返回的方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完成了系统的方案论证,并且完成了相应的仿真研究。

“十三五”期间,申麟希望带领团队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正在论证的采用液氧甲烷做推进剂运载火箭,为真正实现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的可回收火箭的研发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http://tech.163.com/16/0323/09/BIR6LD7100094O5H.html










研发中心进行运载火箭子级回收群伞空投试验


中美几乎同时起步,但人家的已经发射成功了,中国的还在做基本原理试验。这件事也看出为什么中国航天发展那么缓慢。

中美几乎同时起步,但人家的已经发射成功了,中国的还在做基本原理试验。这件事也看出为什么中国航天发展那么缓慢。
中美几乎同时起步,但人家的已经发射成功了,中国的还在做基本原理试验。这件事也看出为什么中国航天发展那 ...
发射成功而已,回收成功率低的要命。没有到可靠实用的阶段,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其实咱们这样挺稳当的,
马斯克那种回收方式,突破了固然很好,
但从难度上来说,有大气的地球用伞来减速还是要实用简单地多吧
养猫专家 发表于 2016-3-23 11:45
中美几乎同时起步,但人家的已经发射成功了,中国的还在做基本原理试验。这件事也看出为什么中国航天发展那 ...
不过,Space X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它从技术、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降低成本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也就是说只有精神和降低成本的思路有参考价值,其他就呵呵了!!

gxw8080 发表于 2016-3-23 11:56
不过,Space X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它从技术、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降低成本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


中国人喊实事求是已经很多年了。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自己还在技术攻关,就在那YY超过人家,这有意思么?除了创新精神和管理水平,学学人家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执行力吧。
gxw8080 发表于 2016-3-23 11:56
不过,Space X公司的创新精神,以及它从技术、管理两方面综合考虑降低成本的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


中国人喊实事求是已经很多年了。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自己还在技术攻关,就在那YY超过人家,这有意思么?除了创新精神和管理水平,学学人家的劳动生产率和企业执行力吧。
养猫专家 发表于 2016-3-23 12:33
中国人喊实事求是已经很多年了。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自己还在技术攻关,就在那YY超过人家,这有意 ...
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发射了几次?回收了几次??成功回收了几次??呵呵,尔等跪安吧!!
八院这个搅局者还是太慢
养猫专家 发表于 2016-3-23 12:33
中国人喊实事求是已经很多年了。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自己还在技术攻关,就在那YY超过人家,这有意 ...
跟美帝比就没啥意思了
从提出登月到真登月人家就花了8年时间,全世界你给我找第二个来

gxw8080 发表于 2016-3-23 12:39
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发射了几次?回收了几次??成功回收了几次??呵呵,尔等跪安吧!!


有种东西叫做技术里程碑。人家只要成功1次就已经说明至少技术可行靠谱。

你现在还在方案阶段,将来成不成,要不要推倒重来,都还是未知数,里程碑还是零。
gxw8080 发表于 2016-3-23 12:39
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发射了几次?回收了几次??成功回收了几次??呵呵,尔等跪安吧!!


有种东西叫做技术里程碑。人家只要成功1次就已经说明至少技术可行靠谱。

你现在还在方案阶段,将来成不成,要不要推倒重来,都还是未知数,里程碑还是零。
有些人张口闭口创新,自己屁事都没做过。
gxw8080 发表于 2016-3-23 12:39
人家地面回收已经成功了??发射了几次?回收了几次??成功回收了几次??呵呵,尔等跪安吧!!
一直在失败的是海面回收...陆地回收成功率高的多...
一直在失败的是海面回收...陆地回收成功率高的多...
陆上成功回收了几次?实际大规模商运时能否做到陆地回收?
在简单略有瑕疵和复杂但完美的解决方案面前,美国人总是习惯于选择复杂的方案,从追求完美和技术发展极致的角度上说,这是对的,但条件是必须保证国运足够长久且没有竞争对手,有充足的时间和资金去容你试错,否则就这个搞法,整个国力迟早会被对手拖垮的。
在简单略有瑕疵和复杂但完美的解决方案面前,美国人总是习惯于选择复杂的方案,从追求完美和技术发展极致的 ...
简洁才是完美,复杂说明有瑕疵你说反了。工程上的复杂往往说为了弥补设计上的肤浅。用群伞难度在设计上在理论分析上。用火箭反推难度在工程上。理论计算并不难。人们追求简洁因为简单意味着可靠,高效。理论上也是如此,简洁的理论往往是深刻的。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的可回收火箭项目始于2011年,和Space X公司提出的可回收火箭研发计划几乎是同一时间。
对于垂直返回的方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完成了系统的方案论证,并且完成了相应的仿真研究。

同时起步,一个已经回收成功了,一个还在方案论证
cmj9808 发表于 2016-3-23 18:42
同时起步,一个已经回收成功了,一个还在方案论证
   未必 要看最后的实际结果 伞降 尤其是大型翼伞降落技术 前期涉及的各种理论跟实验非常复杂  工程技术方面倒简单很多 跟垂直返回的问题正好相反 SpaceX有的好试了
同时起步,一个已经回收成功了,一个还在方案论证
相关试验很多次了。
老王是好人 发表于 2016-3-23 19:31
相关试验很多次了。
群伞,翼伞还是垂直返回?
cmj9808 发表于 2016-3-23 19:33
群伞,翼伞还是垂直返回?
  目前透露是是群伞实验 但最终的目标是翼伞  垂直返回估计只是个技术备份

FAYAN07 发表于 2016-3-23 14:31
陆上成功回收了几次?实际大规模商运时能否做到陆地回收?


人家目标就是海上回收,陆上回收看不上~~~海上回收失控造成失败,2次全败...陆上回收一次就成功.你看不到人家实实在在的技术...划时代的变革,失败两次你就嘲笑...呵呵...
FAYAN07 发表于 2016-3-23 14:31
陆上成功回收了几次?实际大规模商运时能否做到陆地回收?


人家目标就是海上回收,陆上回收看不上~~~海上回收失控造成失败,2次全败...陆上回收一次就成功.你看不到人家实实在在的技术...划时代的变革,失败两次你就嘲笑...呵呵...


有人很快起了大楼
有人在认真画图纸挖地基
有人敲着键盘说风凉话  

长跑比赛 一开始冲在最前面不一定是冠军
然而喷子就是喷子

有人很快起了大楼
有人在认真画图纸挖地基
有人敲着键盘说风凉话  

长跑比赛 一开始冲在最前面不一定是冠军
然而喷子就是喷子
…………这个有必要拿来说吗……到底spacex的方向对不对还很难说呢,保持投资规模追踪发展这不很正常吗…跟技术实力有半毛钱关系吗……这个路子如果证明是错误的,spacex倒闭了就是,在中国难道你让这么大个摊子直接解散?
如果没有美国宇航局和相关机构几十年积累的软硬件储备提供的技术支持,不要以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那一票人就能那么轻易地搞出猎鹰火箭。表面上看只是公司在做,实际上背后美国的航天体系提供的技术储备支持才是关键性的。
所以,不要说什么“同时起步人家比我们进展快”之类的论调,人家根本就比我们早起步了很多年。
伞降方案没有想的那么简单,高速开伞之类的复杂情况很难模拟,而风洞受限于尺寸只能测试有限规模的。如果这个火箭,光靠自身热防护能力和姿控,就可以硬扛着再入,然后低空开伞或许靠谱一点。要是得搞定大尺寸超音速伞才行,那前途有点渺茫。
现在还是缩比空投试验,跟目标实际工况差的太远。只有等型号搭载试验,比如助推器真实的回收成功了,才能说伞降方案初步可行。
不是还有个带翅膀的大航天飞机带小航天飞机的方案么,,不做了?
373630753 发表于 2016-3-23 11:54
发射成功而已,回收成功率低的要命。没有到可靠实用的阶段,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你这叫纯属 狡辩
哥是好女人 发表于 2016-3-23 22:44
有人很快起了大楼
有人在认真画图纸挖地基
有人敲着键盘说风凉话  
风凉话? 降落伞回收MD那做了无数回了  最后被证明不可靠
伞回收火箭箭体?这么脆弱的东西能扛得住着陆那一下么,回收的箭体估计要回炉重练了吧……
伞回收火箭箭体?这么脆弱的东西能扛得住着陆那一下么,回收的箭体估计要回炉重练了吧……
直升机加四轴机勾挂,不让落地,如何

fuzhunan 发表于 2016-3-23 17:45
简洁才是完美,复杂说明有瑕疵你说反了。工程上的复杂往往说为了弥补设计上的肤浅。用群伞难度在设计上在 ...


IT 行业某个分支的从业者。
看起来的简洁和实现上的简洁是两回事。
以计算机为例,漂亮的图形界面,桌面、窗口,动动鼠标、甚至用手指头点点,功能就出来了,看起来很简洁?
实现这些,却比实现一个黑屏绿字的全屏幕命令行复杂繁琐很多,出错率也更是不知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然而,因为窗口和桌面复杂繁琐,就要继续 (在客户端、桌面用户领域) 使用命令行?
Windows 、及各种打包预装窗口桌面软件的操作系统 (在客户端、桌面用户领域) 取代 DOS 及其他纯命令行系统可不是没原因的。
试想一下,你用纯命令行操作你的手机上的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功能,能想出是什么感受么?



任何看起来简洁的现代工业产物或流程,其实现过程无一例外繁琐复杂。
火箭回收也一样,无论动力着陆、滑翔着陆还是伞降,各有各的困难,很难说哪个方式真的“简洁”。

fuzhunan 发表于 2016-3-23 17:45
简洁才是完美,复杂说明有瑕疵你说反了。工程上的复杂往往说为了弥补设计上的肤浅。用群伞难度在设计上在 ...


IT 行业某个分支的从业者。
看起来的简洁和实现上的简洁是两回事。
以计算机为例,漂亮的图形界面,桌面、窗口,动动鼠标、甚至用手指头点点,功能就出来了,看起来很简洁?
实现这些,却比实现一个黑屏绿字的全屏幕命令行复杂繁琐很多,出错率也更是不知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然而,因为窗口和桌面复杂繁琐,就要继续 (在客户端、桌面用户领域) 使用命令行?
Windows 、及各种打包预装窗口桌面软件的操作系统 (在客户端、桌面用户领域) 取代 DOS 及其他纯命令行系统可不是没原因的。
试想一下,你用纯命令行操作你的手机上的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功能,能想出是什么感受么?

tmp240.png (207.2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3-24 12:51 上传



任何看起来简洁的现代工业产物或流程,其实现过程无一例外繁琐复杂。
火箭回收也一样,无论动力着陆、滑翔着陆还是伞降,各有各的困难,很难说哪个方式真的“简洁”。

没逻辑的罗辑 发表于 2016-3-24 12:27
直升机加四轴机勾挂,不让落地,如何


这个办法每次回收发动机舱段倒开比较现实。回收整个箭体,每次出动 Mi-26 ?
再考虑箭体自重带来的下降速度,每次都要开着 Mi-26 俯冲玩特技?如果直升机因此摔了,即使飞飞逃生成功,这个成本……?
或者,想下降得慢一点,带大伞、多带伞,这个重量可也不轻呢,为此损失的运力……?
没逻辑的罗辑 发表于 2016-3-24 12:27
直升机加四轴机勾挂,不让落地,如何


这个办法每次回收发动机舱段倒开比较现实。回收整个箭体,每次出动 Mi-26 ?
再考虑箭体自重带来的下降速度,每次都要开着 Mi-26 俯冲玩特技?如果直升机因此摔了,即使飞飞逃生成功,这个成本……?
或者,想下降得慢一点,带大伞、多带伞,这个重量可也不轻呢,为此损失的运力……?

红色星火 发表于 2016-3-24 12:10
风凉话? 降落伞回收MD那做了无数回了  最后被证明不可靠


兄弟误伤了
我的意思是美国人很花哨 当然他们的底子也比较厚 也有资本花哨一些

我们国内认认真真的做评估 认认真真做基础实验 就像打地基 一时看不到高楼大厦  这是非常重要的积累过程  很多人看不到打基础的重要性 敲着键盘说风凉话   美国人看上去已经进行了很多实验 但是犹如长跑一开始冲在最前面的未必一定是冠军 稳扎稳打才能胜利  然而在一些喷子嘴里  选好方向多做基础实验稳步推进就成了中已输
红色星火 发表于 2016-3-24 12:10
风凉话? 降落伞回收MD那做了无数回了  最后被证明不可靠


兄弟误伤了
我的意思是美国人很花哨 当然他们的底子也比较厚 也有资本花哨一些

我们国内认认真真的做评估 认认真真做基础实验 就像打地基 一时看不到高楼大厦  这是非常重要的积累过程  很多人看不到打基础的重要性 敲着键盘说风凉话   美国人看上去已经进行了很多实验 但是犹如长跑一开始冲在最前面的未必一定是冠军 稳扎稳打才能胜利  然而在一些喷子嘴里  选好方向多做基础实验稳步推进就成了中已输
你这叫纯属 狡辩
不,我觉得用气囊更有前途。
其实我在想,可否使用带动力的飞行气囊在地面接住火箭,火箭本身带大型降落伞就可以,而火箭着陆的缓冲由带动力的飞行气囊完成,只要根据着陆场的气流预测好着陆点,气囊在低空接住火箭,然后一起着地。
自由狼-台风 发表于 2016-3-24 12:55
这个办法每次回收发动机舱段倒开比较现实。回收整个箭体,每次出动 Mi-26 ?
再考虑箭体自重带来的下 ...
单独回收发动机不是和火神的方案一样么
odahill 发表于 2016-3-23 13:38
一直在失败的是海面回收...陆地回收成功率高的多...
为什么海面回收要屡败屡战,因为陆上回收载荷损失太大,经济上可行性更小。
yangdasu 发表于 2016-3-24 19:19
为什么海面回收要屡败屡战,因为陆上回收载荷损失太大,经济上可行性更小。
谁告诉你陆上回收载荷损失大的???谁告诉你经济上可行性小了?执着于海面回收不过是海洋面积大...
还用谁告诉么?看发射轨迹,呵呵
不是还有个带翅膀的大航天飞机带小航天飞机的方案么,,不做了?
那是成飞公司611研究所的,和航天不是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