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兵师的混成搭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9:25:41


二战前苏联航空兵建设走过一段弯路。其航空力量被分为统帅部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军区空军)、集团军航空兵和军属航空兵。在遭到德国巴巴罗萨行动的突袭后,由于陆军指挥体系的紊乱,导致大量航空兵力无法集结和发动反击,白白浪费了许多作战机会。于是,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改变指挥体制,把战役战术航空力量集合起来建立航空集团军,交给方面军指挥。航空集团军类似于德国的“航空舰队”,是一个可以根据战役需求变化规模和组成的空中战役集群。在库班空战期间,德国第四航空舰队集合了1400架作战飞机,而对面的苏联第4航空集团军也集合了900多架作战飞机。

航空兵师根据机种划分为歼击航空兵师、强击航空兵师、运输航空兵师和轰炸航空兵师。解放军空军学习苏联经验,按照类似模式组建了航空部队。但是却没有组建统一的航空集团军,而是建立了军区空军和空军军。由于1950年代解放军空军得到了较高的经费比重,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拥有3000多架飞机的庞大空中力量。这与1960年代和1970年代全面倒向陆地边境建设是很不一样的。因此,当时空军军的建设虽然不同于苏联的空军集团军,但是也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航空兵师的架构在21世纪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由重型战斗机、轻型战斗机、多用途战斗机、甚至无人机混编组成,也有的歼击航空师混编了强击飞行团。现代空战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变得非常巨大,不但可以全天候全空域作战,而且可以控制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火力范围。这导致单位空域内的兵力密度大大减小,但是对于航空集群的合成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进攻集群还是防空集群,都必须把情报侦察力量,空战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我们可以假定这样一个战役集群:

航空战役集群
|-混成航空兵师×3
  |-歼击飞行团×2
  |-多用途飞行团×1
|-特种航空兵师×1
  |-侦察预警飞行团×1
  |-无人机飞行团×1
  |-搜救\运输飞行团×1

战役集群的作战力量包括:144架歼击机,72架多用途战斗机,12架伴随电子战机和12架战斗教练机。支援力量包括:4架空中预警机,4架战区指挥机,4架通信中继机,4架电子侦察机,4架电子干扰机;32架各类侦察\攻击无人机;24架搜救直升机,12架运输机。总计328架作战和支援飞机。


这样的一个战役集群只是集中了最为基本的空中战役力量,可以作为基本战役军团使用。但是在实战中必须根据联合作战的需求,删减一部分作战力量。比如,在东海上空进行反介入作战,就要加强电子作战力量和海上搜救力量;在南海上空作战,则要加强空中加油机和预警机。如果是与强敌交战,可能还要增加混成航空兵师的数量。目前,战区空军所辖部队最多不过数个航空兵师,规模还是比较有限的。战时,可以从其他战区调集航空兵师,使得战区空军成为一个大型的合成战役集群,类似于德国的航空队编成方式。

冷战末期,苏联军队设立的战略方向司令部可能下辖多个方面军\军区单位,相应也就会指挥多个航空集团军的作战。但是冷战后世界各国的航空兵力大为缩减,已经很难在集结起那么庞大的兵力了。集结和指挥“千机空战”,应该是当前大国空军的一个重要能力。在每个战区应当提前进行战场建设并且留下一线兵力,然后其他战区部队通过跨区机动来实现全域作战。每个战区至少保留1个特种航空师和1个空防基地,然后编入若干歼击航空师,强击航空师,轰炸航空师和运输航空师。

二战前苏联航空兵建设走过一段弯路。其航空力量被分为统帅部航空兵、方面军航空兵(军区空军)、集团军航空兵和军属航空兵。在遭到德国巴巴罗萨行动的突袭后,由于陆军指挥体系的紊乱,导致大量航空兵力无法集结和发动反击,白白浪费了许多作战机会。于是,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改变指挥体制,把战役战术航空力量集合起来建立航空集团军,交给方面军指挥。航空集团军类似于德国的“航空舰队”,是一个可以根据战役需求变化规模和组成的空中战役集群。在库班空战期间,德国第四航空舰队集合了1400架作战飞机,而对面的苏联第4航空集团军也集合了900多架作战飞机。

航空兵师根据机种划分为歼击航空兵师、强击航空兵师、运输航空兵师和轰炸航空兵师。解放军空军学习苏联经验,按照类似模式组建了航空部队。但是却没有组建统一的航空集团军,而是建立了军区空军和空军军。由于1950年代解放军空军得到了较高的经费比重,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起拥有3000多架飞机的庞大空中力量。这与1960年代和1970年代全面倒向陆地边境建设是很不一样的。因此,当时空军军的建设虽然不同于苏联的空军集团军,但是也是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航空兵师的架构在21世纪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由重型战斗机、轻型战斗机、多用途战斗机、甚至无人机混编组成,也有的歼击航空师混编了强击飞行团。现代空战的空间和时间尺度变得非常巨大,不但可以全天候全空域作战,而且可以控制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火力范围。这导致单位空域内的兵力密度大大减小,但是对于航空集群的合成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进攻集群还是防空集群,都必须把情报侦察力量,空战力量和支援保障力量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我们可以假定这样一个战役集群:

航空战役集群
|-混成航空兵师×3
  |-歼击飞行团×2
  |-多用途飞行团×1
|-特种航空兵师×1
  |-侦察预警飞行团×1
  |-无人机飞行团×1
  |-搜救\运输飞行团×1

战役集群的作战力量包括:144架歼击机,72架多用途战斗机,12架伴随电子战机和12架战斗教练机。支援力量包括:4架空中预警机,4架战区指挥机,4架通信中继机,4架电子侦察机,4架电子干扰机;32架各类侦察\攻击无人机;24架搜救直升机,12架运输机。总计328架作战和支援飞机。


这样的一个战役集群只是集中了最为基本的空中战役力量,可以作为基本战役军团使用。但是在实战中必须根据联合作战的需求,删减一部分作战力量。比如,在东海上空进行反介入作战,就要加强电子作战力量和海上搜救力量;在南海上空作战,则要加强空中加油机和预警机。如果是与强敌交战,可能还要增加混成航空兵师的数量。目前,战区空军所辖部队最多不过数个航空兵师,规模还是比较有限的。战时,可以从其他战区调集航空兵师,使得战区空军成为一个大型的合成战役集群,类似于德国的航空队编成方式。

冷战末期,苏联军队设立的战略方向司令部可能下辖多个方面军\军区单位,相应也就会指挥多个航空集团军的作战。但是冷战后世界各国的航空兵力大为缩减,已经很难在集结起那么庞大的兵力了。集结和指挥“千机空战”,应该是当前大国空军的一个重要能力。在每个战区应当提前进行战场建设并且留下一线兵力,然后其他战区部队通过跨区机动来实现全域作战。每个战区至少保留1个特种航空师和1个空防基地,然后编入若干歼击航空师,强击航空师,轰炸航空师和运输航空师。
苏联是大陆军主义,空军都是案前线航空兵、国土航空兵等区分战术战役性质的,因此会组建不同层面的空军航空兵部队。中国的,就不说了,现在则是需要按照联合作战思想,再看航空兵部队的结构,不能就军种论军种。
楼上漏首的ID是重新更换的吧?真正的漏首不能再出江湖了。以前的陆海空都是各自为战,真的没有联合指挥作战体系,包括拟定联合的战略计划。军改后的路很长,军事战略的思维方式需要彻彻底底地更新。军兵种之间的高度融合不是生拉硬拽的凑数,而是来自于骨子里的意识。
编制体制上的条条框框容易打破,难的是让联合作战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